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0-08-07 18:46
鄌郚总编

红色渤海走廊·滨海篇

  红色渤海走廊·滨海篇
  红色“渤海走廊”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潍坊沿海地带开辟的一条秘密交通线。它东起胶莱河,经昌北、过潍北央子,西至寿光东北榆树园子一带。在1941年-1943年抗战最艰难时段,通过渤海走廊输送了大量的黄金、物资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潍北央子、寿光东北榆树园子一带今属央子街道、大家洼街道,作为渤海走廊的西半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不仅燃烧着熊熊的抗日烽火,也养育了无数的铁血英雄,为保卫红色渤海走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岁月如烟,流年似水。而今,“渤海走廊”的西半区,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潍坊滨海区。一头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滨海区抗日根据地,一头是当下的国家级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历史和现代在这里汇合,红色记忆和蓝色畅想在这里交响,让我们打开那尘封已久的史册,讲述那历久弥新的过往。
  本期撰稿:毛金鹏
  -
  红色交通线穿过滨海区
  山东五大抗日根据地分布地图
  抗战时期,山东有五个抗日根据地,滨海根据地是其中之一。从滨海根据地境内穿行而过的滨海通道是当时重要的交通线路,一直承担着运送黄金的重任。这条线路被切断后,从胶东向鲁中运送黄金改道“渤海走廊”,“渤海走廊”的西半区,就是现在的潍坊滨海区。
  -
  抗战时期的滨海区 黄金通道穿境而过
  抗战期间,山东党组织领导抗日军民全面加强根据地建设,共建有鲁中、鲁南、滨海、渤海、胶东五个战略区。
  胶东是黄金的著名产地。胶东军民为支持全国抗战,千方百计筹集黄金,由精锐的护送队伍护运到中共山东分局。1941年前,八路军运送黄金时,主要是从胶东大泽山出发,经过高密、诸城、莒县等地,最后到达沂蒙山区根据地,由此转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纵队交接黄金,再通过山东分局由精干部队护送至延安党中央。这条运送黄金的秘密交通线就是“滨海通道”。
  为何取名“滨海通道”?缘自该交通线的主体在当时的滨海区,也称滨海根据地。
  根据资料,滨海区抗日根据地是山东抗日五大战略区之一。抗战初期称鲁东南地区,后称滨海区,包括16个县、市、区。从1941年春起,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曾长期驻在滨海地区。其具体范围系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全境,临沂市的河东区、兰山区、罗庄区、莒南县、郯城县、临沭县,潍坊市的诸城、高密,青岛市的胶州、黄岛及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东海市、新浦区、海州区、连云港区、赣榆县等。
  滨海区的创建始于1938年8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决定建立的中共鲁东南特委,时属中共山东第一区党委第五地委领导。后隶属山东分局、鲁中区党委领导。1942年4月鲁中区第五地委与鲁南区第四地委合并为滨海地委,直属山东分局领导。1943年4月,中共滨海地委撤销,成立中共滨海区党委。抗日战争胜利后,滨海区党委撤销,成立滨海地委,辖莒县、莒南、日照、临沂、临沭、郯城、东海、竹庭(赣榆)8个县。1948年7月,滨海地委改为鲁中南区第六地委。1949年5月,中共鲁中南区第六地委改称为中共滨海地委,1950年4月改为中共临沂地委。至此,烽火硝烟中诞生的滨海区走进了尘封的历史。
  从1941年起到抗日战争胜利,滨海区曾是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特别是“黄金通道”穿越区境,更是为其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渤海走廊的西半部在潍坊滨海区境内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潍坊滨海区,地处渤海莱州湾南畔,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现管辖的央子、大家洼两个街道在抗日战争时期分属潍县五区和寿光九区。期间,中共潍县县委、中共寿潍县委、寿潍县政府、昌潍独立团等党的组织、政权和武装力量先后成立和组建,时属清河区、渤海区抗日根据地。
  “渤海走廊”出昌北地段后,即进入潍县五区北部,经西利渔、丰台、蔡家央子等村(今潍坊滨海区央子街道辖区),经茫茫海滩进入整个交通线的最西端寿光九区榆树园子一带(今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辖区)。这条红色交通线的西半区和西端联络站都在今滨海区境内。
  在潍坊滨海区央子街道有一条叫“下大道”的土路,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条土路从昌北进入,经西利渔、丰台、蔡家央子等地,然后进入大家洼。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经常过队伍、走物资。其实,这就是“渤海走廊”潍北路段。
  根据史料,榆树园子一带(今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榆树园子村以东地域)又被称为“一溜儿屋子”,是寿光九区七里庄(今属滨海区大家洼街道)等村庄的佃户、开荒户居住的地方,他们春夏秋在这里耕作,冬天回家居住。也有渔民从此经弥河入海去羊角沟打渔和往来货物。抗战爆发后,过路队伍和游击队多在十五闾屋子一带隐蔽活动,再往东北不远就是弥河入海口。此水路亦为寿潍沿海去清河根据地的秘密航道,黄金运送部队有时也走此路。
  1942年10月,央子、大家洼两个街道分属的潍县五区和寿光九区曾合并为寿潍县。1944年5月,寿潍县与昌邑县合并为昌潍县后,同属昌潍县。1945年6月,昌潍县撤销后,潍县五区和寿光九区分属潍县和寿光县。
  1995年5月,潍坊市以大家洼镇、山东羊口盐场、潍坊纯碱厂为依托,成立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5年12月,更名为“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
  2008年3月,潍坊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央子街道辖区由寒亭区整体划归滨海经济开发区管理。2010年4月,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由于通过“渤海走廊”运送黄金和物资是秘密行动,当地人对此知之甚少。直到近年来,随着一些档案的不断揭秘,人们才知道,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这里曾经有一条重要的“黄金通道”——红色“渤海走廊”。
  -
  渔盐重镇历史悠久 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潍坊滨海,一个年轻的名字,一座新兴的城市。然而,这片土地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人文和优良的革命传统。
  千百年来,这里渔盐重镇的地位始终未变。从5000年前的夙沙氏部落煮海为盐到今日的海洋经济新区,她从历史深处披星戴月走来,历经沧桑,饱受风霜,在大浪淘沙中不断前行。
  近百年以来,这里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出了一大批令人敬仰的铁血人物。陈五陈六革命军、西利渔的“双义碑”、“海上义士”孟庆东等都是这里浓重革命传统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在近代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辛亥革命时期,这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就已经风起云涌,此起彼伏。袁世凯窃国后,南陈村人陈全功(字保三,人称陈六)受孙中山的指派,联合哥哥陈成功(字巍唐,人称陈五)、同乡何子刚等,组织起了讨袁军百余人,积极投身护国斗争。1918年9月,陈成功不幸被敌人抓捕,在惠民城壮烈牺牲。1919年,陈全功被捕遇害,英勇就义。
  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第一次大革命宣告失败。山东督军张宗昌以“保境安民”为幌子,残酷镇压革命,并强行预征八年的税捐。是年底,为将抗粮抗捐运动引向深入,党组织计划击毙寿光王高税官刘文田,杀一儆百。被誉为“海上义士”的大家洼人孟庆东被选为射手,成功击毙刘文田和一个越墙逃跑人员。此事震撼山东全境,受到中共山东省委表扬。自此,孟庆东出没于敌占区,数次打击敌顽。后来,在从事革命活动时不幸被反动势力杀害。
  1930年秋,国民党潍县政府突然宣布停收食盐,并下令把已晒成的食盐限期回井作废。潍北西利渔村的翟云祥、朱继孔为保护盐民利益,赤手空拳与盐警奋力抗争,中枪身亡。1932年9月,西利渔村群众集资为他们立“双义碑”,以示怀念。
  这些英雄的故事,激励了这片盐碱地上的人民。抗战爆发后,他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在“渤海走廊”上演了一段历史壮剧。
  -
  建立政权领导群众抗日
  “七七事变”发生后,我党在寿北、潍北沿海地区先后领导了寿光牛头镇起义和潍北蔡家栏子起义,组建了抗日武装,在莱州湾南畔竖起了抗日的大旗。随着寿光九区区委和潍县五区区委的相继成立,抗日的火种开始在广袤的盐碱滩上点燃,为红色“渤海走廊”的开辟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寿光九区区委成立 政权武装相继创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牛头镇在寿光的西北乡,大家洼所属的寿光九区在县城的东北部,两地相聚不远。日寇的铁蹄暂时还没有践踏这片远离城市的滩涂乡村。然而,牛头镇起义的消息传到大家洼一带后,在广大群众中引发了强烈反响,有志青年纷纷参军抗战。部分旅居外地的共产党员、爱国学生回籍,参与创建基层党组织、创建红色政权、成立区武装,投身抗日救亡。
  1938年10月,中共寿光县委在大家洼成立了中共寿光县第九区委,袁介星担任书记。袁介星,又名袁孔正,生于1916年5月,寿光九区周家疃村人。1935年,在济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派到天津一带从事秘密活动,参与了一系列工农运动的筹划与组织。1937年,上级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回到家乡开展党的工作。1939年7月,袁孔正担任了1939年8月在寿光牛头镇成立的寿光县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1940年秋后,他在结婚后不几天,遭遇反动势力抓捕,英勇不屈,壮烈牺牲。继袁介星之后,李德之、朱绍武、郝伟、赵仁山、王锐、袁汉臣先后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第九区区委书记。
  1940年3月,中共寿光县委决定在大家洼成立第九区公所、九区中队,朱剑秋担任首任区长兼区中队长。朱剑秋又名朱护农、朱崇潮,生于1901年,寿光九区朱家庄人。1933年在济南参加中国共产党。在济南期间,他以看家防土匪为名,买了长短枪50余支,陆续运回家乡,卖给了当地各村有钱的人家。1935年他回家乡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又动员原购枪户捐出枪支30余支,组建抗日武装。他在发展生产保障供给的基础上,带领区中队活跃在潍北、寿北广大地区,为巩固地方红色政权奠定了基础。继朱剑秋之后,单彪、王元甫、李力群、王祥千、杨子明、郝樵山先后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九区区长和区中队长。
  这个时期,党的组织多次遭到严重破坏,区干部多次被迫转移到荒凉海滩一带,进行半隐蔽的分散活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九区区委、区公所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粉碎了敌人的若干次阴谋,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自觉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发展轨道。
  -
  潍县五区遥相呼应 区委公所相继成立
  从寿光九区大家洼向东偏南10余公里,即是潍县五区央子一带。从央子向南不远,在白浪河北段东畔,有一个叫蔡家栏子的村庄。1938年1月27日,伴随着潍北蔡家栏子举行起义,打响潍北抗战第一枪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在这里诞生。
  抗日战争时期的潍县共有十个区,大部分地区为日伪军、国民党顽固派所占,共产党能够控制的地区,仅仅为第五区最北端的一部分,也就是今潍坊滨海区央子街道所辖区域。潍县五区在潍北早期共产党员王建华、李绍先、陈建新等人的引导发动下,掀起了抗日救亡活动的高潮。
  1939年3月,中共潍县县委决定成立潍县五区区委,王建华(王龙书)任区委书记。当时,潍县五区东西利渔、央子一带,因为地处沿海,消息闭塞,群众对当时的斗争形势很少了解。加上前几年海啸灾害严重,群众只能靠黄蓿菜种子充饥,生活十分困苦,抗日救亡活动十分艰难。继王建华之后,朱善清、王己午(1943年3月叛变)、张志浩、牟星五、王农先后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五区区委书记。
  1941年9月,中共潍县县委决定,在潍北西利渔村成立潍县五区区公所、区中队,这是潍县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机构。由于当时共产党领导下的潍县县政府尚未建立,潍县五区区公所直接隶属胶东区西海专署,首任区长兼区中队长为李绍先、副区长陈建新、区中队长钱德胜。
  李绍先又名李志,为潍县东横沟村人。陈建新为走马岭村人,抗战时期,陈建新及本村共产党员的家,是潍北抗日组织和武装的歇脚点和联络点。此前曾因掩护我党“瞎子司令”牟光仪被敌人追捕而转移到胶东,解放后任江苏省丹徒县副县长、代理县长,句容县县长,镇江行署副专员等职。钱德胜是潍县西北魏家村人,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七支队,抗日民主政府潍县五区公所成立后,他担任首任区中队长。
  由于形势险恶,特别是王己午叛变后,五区各项工作多在夜间进行,很多同志常常在野外露宿,用鲜血和生命坚守在本土从事地下和基层抗日救亡工作。
  -
  ◎相关链接
  后方工委留守播火 各界人士积极加盟
  1938年3月,七、八支队东征后,寿北、潍北、昌北大部地区,很快被日伪军以及张景月、厉文礼的部队侵蚀、占据,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进入发展低潮。面对这种情况,中共鲁东工委决定成立七、八支队后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后方工委),主要负责两个支队的后方留守和抚恤烈士家属,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地方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
  在寿光九区,后方工委八支队留守当地、返乡养伤党员与外地返籍共产党员、爱国人士一道,在各村庄秘密宣传抗日思想,培育抗日力量。
  王鸿宾是寿光九区七里庄人,1920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学校,曾任山东省议员,带家眷在济南居住。“七七事变”后,他目睹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队不战而退,于1938年回乡参加了八支队。部队东进后,组织安排他留守后方,回到家乡宣传抗日。同村的杨浩仁在八支队东进过程中,因战斗受伤回到家乡,边养伤边宣传抗日。病愈后,根据组织安排,他继续留在村里从事抗日宣传工作。这期间,他与外地返乡党员、爱国青年很快联系到了一起,有针对性地开始了对我党新生力量的培养。1939年,在济南返籍共产党员朱剑秋的指导下,七里庄三人党支部成立,杨浩仁任书记,王法禹任组织委员,王鸣瑶任宣传委员。抗战宣传发动工作随之展开,他们通过深入农村,与老百姓谈心说事,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很快赢得了群众拥护,抗日队伍日渐壮大。
  当时,当地的地主、富农在寿光九区周家疃成立了一所乡农学校。为了保护子弟安全和防范匪患,他们组织了一支自卫队伍。七里庄的王鸣皋因家境富裕且备有两支枪,被推举牵头组织乡民自卫队。在杨浩仁、王法禹等人的积极工作下,王鸣皋与一部分自卫队员带枪加入了我党抗日队伍。
  七里庄的黄来轩一直从事粮食买卖,家境富裕。组织委员王法禹得知他有一支汉阳造钢枪,便去动员他捐枪抗日。黄来轩当场表示愿意取出钢枪交给王法禹。不久,30多岁的黄来轩也参加了我党的抗日队伍。
  -
  集中力量开辟渤海走廊
  -
  为改善潍北沿海和大家洼根据地力量薄弱的问题,尽快畅通“渤海走廊”交通线,胶东区党委对潍县党组织以及抗日武装进行了调整,清东地委也对十五闾屋子一带增设了协调机构,向“渤海走廊”西半区增派力量。
  -
  加强潍北领导力量 迅速组建抗日武装
  七支队调离潍县后,日伪军和国民党土顽部队占据了潍北地区。1939年4月,中共潍县县委书记宋熙来被日伪军杀害。潍县党组织暂时与上级失去联系。5月,牟光仪、谭毓泰等人组建潍县县大队后,月底即被敌人破坏。之后,潍县临时县委、潍县县委虽在短期得到一定恢复,但敌我悬殊的格局,让潍北的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1941年1月,中共胶东区党委派邢明来潍北工作,在潍县北部的西利渔村一名中共党员家中,宣布成立了由邢明、王建忠、高松溪、姜克林、牟梅生、牟汉华组成的新一届中共潍县县委领导机构。邢明担任县委书记,负责在潍北领导抗日斗争。
  早在1940年9月,潍南地区秘密组织的80余名热血青年,转移到潍北西利渔村一带建立起了抗日队伍,去胶东区大泽山领取枪支后,暂编为昌潍游击大队第三中队。潍县县委成立后,经上级批准,将在昌邑北部活动的昌潍游击大队第三中队调回,在潍北西利渔正式建立潍县县大队,共58人。邢明兼任县大队政委,田夫任副大队长,侯美令为政治股长,王尧为总支书记,孙乐洵为教导员。之后,县大队跟随县委活跃在潍北滨海东西利渔、央子、固堤场等村一带,开始了开辟和巩固“渤海走廊”的艰苦斗争。
  那时,日伪控制了潍县城、坊子、寒亭和固堤等主要城镇。他们十分仇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清剿,企图消灭这支队伍。1941年夏,胶东军区为加强潍县武装力量,决定从西海分区招远独立营调一个连编入潍县县大队,后与一中队合编,中队长相显尧、指导员单连岱、副连长单作恩。潍北的武装力量进一步加强,县大队与敌对势力展开了艰苦的武装斗争。
  1941年6月,国民党张景月部十五旅28团400余人向驻潍北大湾口村的潍县县大队发起进攻。当时,昌邑某抗日队伍恰巧在大湾口村,两队配合顽强反击,很快打退敌28团的进攻。当晚,八路军胶东某部也从潍北路过,随即加入战斗队伍。次日,敌28团又前去骚扰,3队合为一股,重创敌28团,死伤百余人后狼狈逃窜。从此,县大队在潍北地区站稳了脚跟。
  -
  妇女们顶起半边天 各项工作有声有色
  中共潍县县委在潍北西利渔村重组后,妇救工作也随之开展起来。1941年1月,潍县妇救会成立,从寿光调来的张志浩担任潍县妇救会会长,马新德任潍县五区妇救会主任,一起负责五区妇女工作的还有一个叫马德爱的女同志。
  妇救会工作阻力重重。由于群众受敌人宣传的影响,不敢与马新德她们接近,还常常躲着她们,有时搞得她们连住宿吃饭都没有着落。做妇女工作的人员和区中队只能在东西利渔、央子等几个村庄驻防和工作。
  马新德将这些情况向县委书记邢明汇报,邢明告诉她,要打开局面,应先从苦大仇深的老年妇女和军属入手。马新德终于开了窍,与马德爱一起,很快在央子、丰台等几个村庄(今潍坊滨海区央子街道蔡家央子、林家央子、丰台农业村、丰台渔业村一带)找到了工作突破点。崔家央子的崔大娘早年丧夫,她把唯一的儿子送到潍县县大队参了军,中共五区区委机关成员经常住在她家。每逢到了崔大娘家,不论白天黑夜,她都是热情接待,饿了做饭,渴了烧水,待马新德比自己的孩子还亲。马新德、马德爱在老乡们的帮助下,很快在一部分村庄发展了许多妇救会员,成立了妇救小组,打开了工作局面。
  据马新德回忆,抗战时期,在根据地妇女和男人一样,办识字班,挖抗日沟,修遮避墙,开挖户与户之间的通道,敌人来了,便于机动转移。为了防敌突袭,沿海村庄的民兵日夜站岗放哨,监视敌人。妇女在村内日夜盘查生人,她们不怕据点的敌人,也不怕村内隐藏的汉奸特务,积极发展妇救会员,组建村妇救会,部队或区机关进驻村庄,她们带头并发动妇救会员帮助洗衣做饭。党组织有了决定,妇救会立即行动,工作有声有色,非常活跃。
  -
  寿潍边区增设机构 武装护送干部物资
  寿光九区的各项抗日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940年10月、12月,中共清河区党委和清河区行政专署相继成立后,下设清东和清西地委、办事处。这时清东地委为了开展寿潍边区的工作,在大家洼东部芦苇荡里设立了寿潍二边办事处。刘东海从寿光八区区委书记调任办事处主任,赵匡正负责组织,周源负责公安,刘培云任秘书,总共十几个人,主要活动在大家洼十五闾屋子一带,负责建立地下联络站,接送过路的部队和干部。并以寿光九区、十区北部的几个村为基地,向潍北方向发展。
  1941年初,中共寿光县委对寿光九区区委、区公所、区中队的主要领导进行了调整。1941年2月,朱绍武调离寿光九区,郝伟任中共寿光九区区委书记。同月,单彪调离寿光九区。1941年3月,王元甫任寿光抗日民主政府第九区公所区长、第九区中队中队长。区公所先后配备了民政助理、财粮助理、教育助理和武装助理等,敌后抗日武装渐成规模。寿光九区的抗日救亡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大家洼、王家呈子、榆树园子、十五闾屋子等村落成为抗日游击队的常驻地。
  寿潍二边办事处成立后没有成立武装,刘东海与寿光九区区长、区中队密切配合,主要依靠区中队20多条枪的武装,抵御日伪和土顽部队袭扰。
  过往“渤海走廊”的干部和物资大都有部队护送,地方武装负责外围武装护送。其行动具有一定的规律,西行通常先到大泽山根据地,天黑以后出山区,从夏邱堡和沙河日伪据点以北,穿过顽军占领区到达昌北。在昌北休息一两天,通常住下营、瓦城、龙池、辛安庄、渔尔堡、赵家、大阎家等村。然后,通过潍北央子,到达寿光东北的十五闾屋子、榆树园子一带。在此稍作休息,天黑以后即从寿北宅科村附近越过敌人封锁线,进入清河根据地。若遇敌人严密封锁,即从十五闾屋子附近,通过弥河乘船入海走水路。
  东行则先到大家洼十五闾屋子一带会合,然后再向前行进。据资料,1941年2月初,寿光六区干部陈磊接到地下党情报,让他到寿益边界负责接送一名干部,并秘密送至侯镇,再由寿光侯镇情报人员送往寿光东北部的榆树园子一带。陈磊选择了从寿光城西向北的路线,然后从寿光北部营里,到达大家洼一带进入“渤海走廊”,在寿光九区抗日武装的配合下,安全转向东行。
  那时,我党在潍北、寿北的武装力量较日伪势力还十分弱小。面对敌人不断的“清乡”“清剿”,寿潍二边办事处、寿光九区区委、区公所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与人民群众抱团抗日,使十五闾屋子、榆树园子一带成为“渤海走廊”交通线上的一个安全落脚点。
  -
  遭受重创我军调整力量
  1942年,日军集中力量对清河区清水泊地带实施大规模进犯,妄图彻底摧毁八路军清河区主力部队,红色“渤海走廊”交通线受到很大威胁。清水泊被日伪合围遭重创后,分散和养病的人员被重新整编起来,回到大家洼根据地,与昌潍独立团合编,以解决“渤海走廊”西半区保卫力量不足的问题。
  -
  新组建昌潍独立团 多次粉碎日伪扫荡
  为增加“渤海走廊”和寿昌潍地区的武装力量,1942年7月,清河区决定以清东独立团一连、潍县县大队和昌邑独立营为基础组建昌潍独立团,团长为赵寄舟。同时,为了更好发挥平原游击战的优势,昌邑县、潍县由胶东区划归清河区,属中共清河区清东地委领导。经过这一调整,寿昌潍三北抗战配合体系更加理顺。
  “百团大战”以后,侵华日军将主要矛头指向了共产党八路军及其根据地。这期间,今潍坊滨海所处的原寿潍边区,成为继清水泊根据地受创后,清东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当时,清东地区经过日军的连续大扫荡,抗日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小。以寿光九区榆树园子、十五闾屋子为中心的一小片根据地,成为东西往来和反扫荡时的重要歇脚地。
  据资料记载,1942年6月,日伪军5000余人五路分进合击,扫荡清河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带——清水泊。我军遭遇侵华日军此次大扫荡后,清河军区即派从抗大学习回来的赵寄舟带队到寿潍边区滨海一带,筹建昌潍独立团,保护“渤海走廊”安全,开辟寿昌潍根据地,作为战略转移之用。
  昌潍独立团成立后,司令部、宿营地早期以大家洼十五闾屋子为主,后以潍北央子村及周边村庄为主。今滨海区境是昌潍独立团的活动核心区。
  这时,野心勃勃的国民党土顽张景月一心扩大地盘,不断蚕食我根据地,企图切断清河与胶东两大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在昌潍独立团成立不久,国民党十五旅28团许向午部便抢占了潍北沈家营据点,给八路军造成严重威胁。1942年7月,经周密谋划,赵寄舟率领独立团出兵迅速抢占沈家营据点,并使用计谋狠狠教训了顽军一番。从此,十五旅28团再也没敢进占沈家营据点。
  此后,昌潍独立团在地方抗日力量配合下,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和袭击,拔除了对“渤海走廊”地带威胁最为严重的潍北萧家营据点和潍北蔡家栏子村外围据点,为红色交通线扫清了障碍。
  -
  清水泊遭合围失守 大家洼成为大后方
  由于6月份扫荡未能使清河区八路军伤筋动骨,1942年10月5日,日伪军又集合7000余人,对清水泊地区进行合围。他们于10月14日深夜出动,15日(农历九月初六)对清水泊根据地再次进行拉网式铁壁合围,史称“九六大扫荡”。
  清水泊之战,是清河区抗战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八路军共千余人,牺牲200多人,负伤100多人,被俘30多人,加上走失者,损失超过一半。扫荡过后,日伪军在清水泊地区安设据点,清水泊根据地全部被蚕食,清东独立团、寿光县大队及各区中队的失散人员陆续向小清河北及昌北、潍北地区转移。这一期间,因昌潍独立团未受到影响,大家洼根据地成为清河区名副其实的大后方。
  “九六大扫荡”给清水泊根据地军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和严重损失,整个清河区的抗日斗争由此进入了一个艰苦的历史时期。清东独立团部分力量和清东地委的部分机构转移到了大家洼根据地,向昌潍独立团靠拢。清东独立团团长董酉炳和团部驻在大家洼根据地十六闾屋子,部分部队驻在十五闾屋子。
  资料记载,10月19日,清东独立团保卫股股长张剑等人,从清水泊根据地寇家坞村出发,经宅科西边敌人的封锁沟,来到大家洼根据地寻找清东独立团司令部。10月20日清晨,张剑带领五连一个班到达了大家洼根据地十五闾屋子。清东独立团五连正驻在这里,连部设在一位姓孙的妇女家中,当时她50多岁,有一儿一女,是抗日拥军模范户。随后,张剑来到了大家洼根据地十六闾屋子向清东独立团团长董酉炳汇报情况。十五闾屋子和十六闾屋子面积较大,但常住户不超过20户,周围的朱家屋子、王家屋子、袁家屋子等都不超过三四户。当时,这一区域被称为榆树园子一带。清东独立团团长董酉炳当时住在一间小房子里,警卫班、便衣班等都住在草棚里。至20日上午,失散人员正陆续赶到这里集合。
  10月23日,张剑按照董酉炳的安排,带领五连一个班返回清水泊安葬牺牲的同志,联系失散的人员。10月25日,张剑等人与独立团侦察参谋王岳西在寿光八区杨家庄子相遇。10月26日早晨,敌人包围了杨家庄子。王岳西带领侦察员和寿光八区的战士从村子西北角突围。张剑在村子西南角的抗日沟边,左腿被敌人的子弹打中负伤。由于腿部受伤,张剑只好放弃去清水泊的计划。战士们用一头小毛驴驮着他返回大家洼根据地。
  -
  两支抗日武装合编 地委军区重新组建
  10月27日上午张剑等人回到了大家洼根据地十六闾屋子,团长董酉炳见他负伤,便要他去小清河北休息治疗。张剑说:“伤不太严重,可以留在河这边,一边工作,一边治疗。”董团长说:“形势紧张,敌人有可能对这一带进行扫荡,你必须去小清河北治疗,如有机会可向军区领导汇报一下这边的情况。”就这样,张剑被安排去小清河北治疗。
  当天下午6点多,张剑被送到十六闾屋子东北约20里处的弥河口,乘上一只小渔船,驶向广北根据地。驾驶小船的王大爷是九区七里庄人,自幼在海上捕鱼,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他的大儿子参加了八支队,到鲁南抗战。他在这里担任海上交通员。在航行中,张剑同他谈起了七里庄村叛徒王光大的罪恶行径。王大爷说:“王光大打小就是个软骨头,没出息,叛变投敌后干了不少坏事,但也未得好死。”
  当时,侵华日军对部分海面也进行了封锁,要从羊角沟敌人据点的东北海面上绕过去,如看到探照灯,便是敌人的巡逻艇。约在午夜时分,他们顺利地绕道穿过了羊角沟海域。10月28日中午,张剑顺利到达广北马楼子村登岸。清河军区为了接待从小清河南岸过来的人员,在这里设立了临时转运站。张剑和王大爷在这里用过午饭后,依依不舍的挥手告别。晚饭后,张剑见到了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和副政委刘其人,汇报了清东独立团和大家洼根据地的相关情况。
  1942年12月,清东独立团副团长陈乙斋来到广北,把小清河以南分散过来的人员和养病的人员重新整编,回到大家洼根据地,与昌潍独立团合编。随后,根据中共清河区党委指示,重新组建清东地委和清东军分区,岳拙元任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赵寄舟兼任军分区司令员,清水泊地区归昌潍独立团领导。
  自此,昌潍独立团成为东起潍北,西至小清河,整个寿潍沿海抗日战场的骨干部队,彻底解决了“渤海走廊”西半区保卫力量不足的问题。
  -
  调整区划保障通道顺畅
  “渤海走廊”交通线形成后,由于潍县、昌邑属于胶东区领导,寿光属于清河区领导,在工作协调和任务交接中多有不便,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交通线的畅通,寿潍县应时而生。寿潍县委与昌潍独立团紧密配合,在弥河下游地区,建立起了较为巩固的寿潍根据地,形成了对敌斗争的有利局面。
  -
  加强领导重新调整 四个区并为寿潍县
  在潍坊北部沿海抗日战争历史上,寿潍县时期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渤海走廊”交通线横跨三北。寿潍县成立后,潍北、寿北基本连为一体。
  1942年7月,为了统一和加强对“渤海走廊”地段的领导,山东分局根据“渤海走廊”地区部分归胶东区、部分归清河区,隶属关系不统一的情况,采取了新的措施:将潍县、昌邑两县由胶东区划归清河区。此前,潍县、昌邑归属胶东区西海地委领导,寿光归属清河区清东地委领导。也就是说,今潍坊滨海区央子街道地域在当时的胶东区范围内,大家洼街道在当时的清河区范围内。经过这次区划调整,整个“渤海走廊”地区由清河区清东地委和专署统一领导。
  10月,清河区党委决定,将寿光县的九、十两区和潍县的四、五两区合并为寿潍县,建立寿潍根据地。这样一来,今潍坊滨海区地域连为一体,协同作战优势显现,根据地建设更加牢固。寿潍县的区域包括今潍坊滨海区全境,寒亭区固堤、高里与寿光市侯镇、上口以北地区。抗战时期,日寇在潍北固堤、寿北侯镇、道口设有据点,国民党土顽部队在大家洼周家疃设有保安大队,寿潍县控制的地区主要为今潍坊滨海区地域。
  在烽火硝烟中成立的寿潍县,是满载重任诞生的。一是日寇“九六大扫荡”后清水泊地区被敌人破坏,大量机构和人员转移到大家洼等地疗伤,亟需建立与之配套的红色政权。二是“渤海走廊”任务艰巨,寿光、潍县的交通员和地方武装有待加强协作。三是昌潍独立团在“九六大扫荡”中未受损失,成为当时昌潍沿海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寿潍县成立后,形成了党政军民协调统一的作战机制。1944年1月7日,日机坠落昌潍海滩后,军区兵工厂负责人魏国贤恰在大家洼十五闾屋子,离现场很近,他闻讯立即带人去观察。飞行员被捉住送走后,兵工厂工人张全儒、桑怀宝用钢凿、钢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焊在飞机上的机枪卸下来,扛到司令部去。
  -
  成立县委组建政府 红色寿潍日渐巩固
  寿潍县腹地多为盐碱荒滩,村庄稀疏、人烟稀少,抗日救亡工作相对昌北而言,缺乏党的统一领导。同时,清河区正是利用此处缺粮食少淡水、敌人不久留的特点,迅速完善党政军民组织,建设新的根据地。
  1942年12月,中共寿潍县委在潍县五区蔡家央子村成立,中共清东地委组织部长程雨村兼任县委书记,隶属清东地委领导。寿潍县委是我党建立以来,在今潍坊滨海区境成立的第二个县级党组织。
  县委办事机构主要活动在寿潍县刘呈村、西利渔、蔡家央子等村,即今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和央子街道所属村庄。姜克林任副书记,王农、高松溪、刘荣光(姜维义)为委员。王农任组织部长,姜克林兼任宣传部长。
  1943年8月,清东地委派张临五任寿潍县县委书记。11月,副书记姜克林调走后,县委进行了调整,王农任组织部长,刘登云任宣传部长,石磊、刘荣光、李立超为委员。
  1943年9月,寿潍县行政委员会成立,石磊任主任,设公安局、财政科。1944年1月,寿潍县抗日民主政府宣布成立,驻地蔡家央子村,石磊任县长,下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公安局。寿潍县抗日民主政府是我党在今潍坊滨海区境成立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1941年至1943年,日寇连续实行“治安强化”运动,盘踞寿昌潍三县的国民党土顽部队也公开投敌,根据地逐步缩小,三北抗日斗争处于最艰难的时期。寿潍县的成立扭转了这一被动局面。在较短的时间里,寿潍县与昌潍独立团紧密配合,抓住日寇在清水泊大修据点的时机,齐心协力在榆树园子、大家洼、央子等弥河下游地区,建立起了较为巩固的寿潍根据地,并逐步向西、向南发展,形成了对敌斗争的有利局面。
  时隔不久,清河军区决定,清水泊地区归昌潍独立团领导。自此,以今潍坊滨海区境为核心区的寿潍根据地,成为东起胶莱河,西至小清河,整个三北抗战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后方基地。
  1944年1月,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便于清河区与冀鲁边区互相依托、互相配合、统一指挥、有利作战,经中央北方局批准,清河区与冀鲁边区合并为渤海区。寿潍县属渤海五地委、五专署领导。1944年5月,昌邑、寿潍合并成立昌潍县。至此,寿潍县完成了伟大的使命。
  -
  ◎相关链接
  艰难时期不忘百姓 解决村民用水难题
  寿潍县成立后,带领全县军民,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努力为群众解决问题,形成了党政军民团结一心,保卫“渤海走廊”的良好局面。
  寿光九区大家洼一带淡水缺乏,百姓靠天吃饭。寿潍县政府为了解决寿光九区周疃等村的吃水问题,组织群众1600余人治理弥河一段。新挖河道3里,修复旧干河道25里,引弥河从南陈村东头绕周疃村前,再向东北入海,解决了沿岸20余个村庄、1520余户村民的饮水和9000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此举在根据地产生了巨大反响,百姓把感激之情化作具体行动,投身抗日斗争之中,涌现出了许多堡垒户和英雄人物。其中,王学贵舍生取义至死保守秘密的事迹在根据地影响深远。
  王学贵是固堤场村人,1885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幼年时跟随父亲务农,稍大后便与村邻到海上捕鱼捞虾。贫穷和苦难的生活塑造了他嫉恶如仇、刚直大胆的性格。
  1943年5月,在日伪军疯狂“扫荡”下,寿潍县委、县政府下设的农救会、青救会、供给科、粮站等8个单位、百余抗日干部和家属暂时转移到寿潍县北部央子、固堤场村,并将大量物资存放在村内。5月18日,日伪军数百人,从固堤、泊子一带,赶到潍北偷袭。幸亏我地下交通人员及时报信,8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群众的帮助下携带物资转移到海上。日伪军扑空后,抓住了固堤场村王学贵、郑相贞两人。当晚,日伪军强逼他们带路寻找寿潍县机关。天色漆黑,王学贵利用路熟的条件,和郑相贞紧密配合,领着日伪军进入北部荒滩。他们忽而东,忽而西,与敌人周旋在海滩上,搞得日伪军晕头转向,一直转到天亮,也没走出荒滩。发现上当受骗的日军士兵,气急败坏,嚎叫着将王学贵乱刀捅死,又朝其尸体开了数枪。
  王学贵为了保护百余名抗日干部和家属,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
  千方百计满足军民用盐
  华北日军在不断实施“治安强化运动”中,一方面推行“清乡”“蚕食”“扫荡”政策,以确保控制华北;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华北资源的开发和掠夺。为保证根据地党政军民用盐供应,敌我双方在“渤海走廊”上展开了激烈的“夺盐战”。清东独立团策反伪军班长陈义朋做内应,拔除了日伪郭垣据点。
  -
  筹建崔家央子盐卡 修滩晒盐提高产量
  1942年3月30日起,日军开始了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太平洋战争之后,作战范围扩大,进一步暴露出日本兵力和国力不堪负担的问题。在此次“治安强化运动”中,潍北、寿北的盐成为他们掠夺的主要物资之一。
  作为历朝历代的盐业基地,潍北、寿北自元代就设有固堤场、官台场两个大型官办盐场。到清代,此处的崔家滩、横家滩、林家滩、郭家滩等仍然是海盐高产区。而在1939年,寿光、潍县沿海地区各大盐场已先后被日军控制。日伪还组织成立滩业公会,管理收盐和运销,疯狂掠夺盐业资源。1940年,国民党土顽张景月部队将寿光九区盐民自建盐滩全部捣毁,企图切断抗日军民的盐业供应。到1942年,沿海地区仅有少量盐滩惨淡生产,勉强维系当地生活所需。
  当时昌潍独立团、寿潍县还没有成立,央子一带我党力量十分薄弱。由于日伪军频繁袭扰,劳动果实被掠夺是家常便饭,盐民都无心扩大盐业生产。
  为保证根据地及周边地区党政军民和前线用盐,抗日民主政府决定“武装护盐、开滩自晒”。1942年2月,上级党组织选派崔风凯负责筹建崔家央子盐卡,推行我党盐业政策,提高海盐产量,同时向上级申请增派武装力量开展对敌斗争。
  崔风凯是潍县五区崔家央子村人,1941年6月在胶东加入中国共产党。该村在清代以前,一直是固堤场的崔家滩、崔垣盐场所在地,盐业生产历史悠久。受命筹建盐卡后,崔风凯不负重托,与潍县五区区委、区公所、区中队密切联系,在朱善清、李绍先、陈建新等人的配合下,深入沿海十多个村庄,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发动100多户村民,在白浪河下游建滩晒盐。
  1942年8月,崔家央子盐卡建成后,崔风凯担任首任卡长。至年底,在他和盐卡人员的努力下,央子一带村庄年内辟滩600亩,收盐120万斤。盐卡所得大部分用以换取敌占区粮食、子弹和药品,为寿潍根据地发展巩固和应对日军的“治安强化运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推行轻税倾销政策 鼓励盐物兑换粮食
  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自1942年10月8日起至12月10日结束,为期两个月。由于日军对资源的大肆掠夺,农业生产长时间徘徊于困境,造成了华北物价的上涨,致使民众生活困苦。
  这时,昌潍独立团、寿潍县已经成立,根据地军民用盐数量明显增加,抗战物资十分短缺。崔家央子盐卡发动周边的崔家央子、固堤场、丰台、横里路、河北岭子、韩家庙子、蔡林央子、西利渔、前岭子、神堂子等十余村的贫苦农民响应党的号召,恢复发展盐田1000多亩,盐产量实现大幅增长,满足了根据地基本需求。
  盐的产量上来了,日伪军便常来抢夺。为了抵御敌人抢盐,一方面强化“武装护盐”,由昌潍独立团、各区中队与敌人开展武装交锋,牵制对方精力。另一方面经常组织群众在道路上暗埋铁耙、镰刀等阻止敌人汽车通行。
  期间,盐卡工作人员针对沿海村庄土地盐碱化较为严重、粮食产量低的实际情况,推行“轻税倾销”政策,积极鼓励盐民节省用盐,以盐物兑换粮食,为抗日活动筹集粮油物资,缓解根据地和群众粮油短缺问题。他们还化装成商人,一面搞原盐运销把食盐送往前线,一面将搞到的敌占区情报、物资等及时转送到我根据地,有效突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
  -
  拔除日伪郭垣据点 通知群众前来运盐
  郭垣盐场位于潍北韩家庙子村以西,这里地下有丰富的盐业资源,自古盛产优质原盐。1939年,日军占领了郭垣盐场,并建立了据点,不仅掠夺盐业资源,而且威胁潍北韩家庙子等后方村庄。
  1943年4月,清河军区将清东独立团一部与昌潍独立团合并,复称清东独立团。1943年11月,为有效打击日伪力量,解决根据地人民的吃盐问题,清东独立团决定拔除郭垣据点。
  郭垣据点位于寿潍两县交界处的盐碱滩上,方圆十公里以内村庄稀少,驻有一个伪盐警中队看守,接受侯镇据点的日军指挥。
  为拔掉这个据点,清东独立团长赵寄舟决定采用内外结合的办法攻取,命团参谋王岳西和敌工干事许冠堂前去策反,设立内应。
  许冠堂是寿北本地人,经常与盐工和买盐商贩来往。他了解到,伪军班长陈义朋想开小差回家探望老人孩子,便决定选陈义朋作为突破口。
  一天,许冠堂从拉家常开始,谈到抗日救国人人有责的道理,很快得到陈义朋的响应。最后许冠堂看火候已到,便向他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拔掉郭垣据点的想法。陈义朋听后表示愿意配合。俩人约定每天下午4点至5点在盐工窝棚秘密碰头,交换情报,研究办法。
  12月初的一天,许冠堂秘密返回团部,向领导汇报了争取陈义朋的情况。团领导指示他和团参谋王岳西迅抓紧与陈义朋计议,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战斗方案。经过反复商量,他们决定利用无月亮的夜晚,由陈义朋安排内应,并策应我部采取行动,进行奇袭智取,时间定在夜间12点至次日2点。清东独立团团长赵寄舟决定亲自率领第三连执行这一任务。
  一天下午,清东独立团团长赵寄舟下达了战斗命令:部队与内应联络上后,打开据点大门,由一个排先冲进大院,直趋北屋,解决敌中队部;由两个班分别解决东西两屋的敌人;其余两个班为预备队。行动开始后,一切按原来商定的计划进行。部队飞快地进入院内,冲进敌人中队部和各排宿舍,动作迅速,且无动静。伪军们一个个从梦中惊醒,乖乖地当了俘虏。
  战后,清东军分区命令部队将据点焚毁,并通知广大群众前来自由运盐。这消息一传开,从寿潍根据地到敌占区,来自昌北、潍北、寿北的人马车辆络绎不绝,一直抢运了十几天。
  这次战斗,在整个清河区引起了较大反响,有力打击了日伪势力的嚣张气焰,寿潍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而此时,“渤海走廊”已完成了它特殊的历史使命,但这里的军民一直坚守,不断扩大根据地,直至抗战胜利。
  -
  不忘初心唱响红色旋律
  “渤海走廊”的开辟和建设历史,是潍坊沿海地区的红色“金矿”。近年来,潍坊滨海区积极实施红色历史文化发掘保护行动,深度开发红色历史资源,把这份宝贵的遗产挖掘出来,留给后人。
  -
  挖掘整理英雄事迹 出版红色历史书籍
  在抗日战争时期,“渤海走廊”交通线几乎涵盖潍坊滨海区各个村居。但是由于建区较晚,大家洼、央子分属于寿光市和潍坊市寒亭区,厚重的红色历史没有系统化展开挖掘整理。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2015年底,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齐鲁人文·潍坊滨海烽火》一书的出版发行,回应了人们的期待。
  《齐鲁人文·潍坊滨海烽火》一书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时间起点,通过对抗战时期发生在今央子街道所属的原潍县五区,今大家洼街道所属的原寿光九区,今潍坊滨海区境所属的原寿潍县、昌潍县、清东地区的重大事件、抗日故事以及对长期驻扎区境的昌潍独立团、清东军分区、渤海五分区的主要抗战活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整理,详尽展现了潍坊滨海红色文化画卷。
  《齐鲁人文·潍坊滨海烽火》一书发行后,第一时间送到了曾经参与收集资料的村居父老乡亲手中。周疃村缴获敌枪、敌我激战榆树园子、壮士殉难筏子口、太平庄突围、报庄子伏击、日机坠落西利渔、独立团驰骋三北、红色寿潍县、解放郭垣盐场……狼烟遍地,烽火迭起;许世友穿行潍北、朱剑秋播撒星火、陈建新乡土热血、王鸿宾返乡抗日、王泽臣大义捐枪、任明三壮烈牺牲、王杰三投诚海防、王学贵舍生取义、杨子明全家上阵、王克山气壮山河、郑军三虎胆雄心……英雄事迹数不胜数。八年抗战,潍坊滨海儿女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以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功绩,通过“渤海走廊”运送的物资、情报等在挽救中国抗日战争命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潍坊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齐鲁人文·潍坊滨海烽火》是潍坊滨海区组织出版的第一部红色文化书籍,首次整合提炼了全区红色文化元素,在各个层面引发强烈反响,各村居、社会机构纷纷展开挖掘保护行动,掀起了红色历史文化研究的热潮。
  几年来,《齐鲁人文·潍坊滨海烽火》一书数次再版,被多处机关、学校、企业作为红色教育素材,亦被当地酒店宾馆等作为地方文化名片推介资料在大堂、客房整齐摆放,起到了很好的传播传承效果。2019年6月,该图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
  开展红色文化活动 红歌演唱走进校园
  在这片海域涌动的潮汐中,埋藏着永远不能被遗忘的红色丰碑。2017以来,潍坊滨海区先后成立了潍坊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滨海分会、潍坊滨海区清东红色历史研究中心等社会组织,加力提速红色文史发掘,组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致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2017年9月,潍坊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滨海分会筹备推进会暨《潍北纪事》首发座谈会在潍坊新纪元学校举办。来自潍坊市奎文区、寒亭区、寿光市文史、文联、档案、女子文学创作等30余人齐聚滨海,探讨交流红色文化挖掘保护、红色文旅产业发展事宜。潍坊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滨海分会的正式成立,开启了滨海区红色文化研究和挖掘的新纪元。大批热爱红色文化研究的爱好者,投入到地方红色历史文化的挖掘之中。2019年1月,《潍坊滨海红色故事》创作研讨会在文昌湖书城召开,来自潍坊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寿光、昌邑、奎文等地30余名文化人士参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化影响力。
  潍坊滨海区连续两年开展红歌演唱进校园活动。2018年7月21日晚,滨海区社会事业局、团工委、潍坊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滨海分会在潍坊锦海小学举办了主题为“传承红色基因 永葆童心向党”滨海区2018红歌进校园首场演唱会。自2019年3月28日开始,潍坊滨海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区团委、潍坊市红色文化研究会滨海分会联合在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潍坊锦海小学、潍坊滨海三中、潍坊渤海实验学校、滨海区实验小学连续举办“红歌进校园公益演唱活动”五场,在唱红歌中追忆峥嵘岁月,激发爱国爱党情怀,2000余人次参与活动,在校园和全社会引发了强烈反响。
  -
  塑造红色文化品牌 宝贵遗产留给后人
  往事总是渐行渐远,我们可以忘却许多事情,但是对于红色历史却不能遗忘。潍坊滨海区不断升华红色文化名片,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文旅产业,使之成为宣传滨海、推广滨海、展示滨海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
  实施红色文化品牌提升。围绕红色“渤海走廊”“烽火寿潍·红色滨海”主题元素,广泛收集各类涉及潍坊滨海区红色历史文化的文史档案资料,加大成果研究和推介宣传,持续放大红色文化品牌效应。2015年以来,积极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在当地媒体开办栏目,向大众普及当地红色历史知识。抢救性整理的《潍坊滨海红色文化的三大人文标识》《潍坊滨海区红色人文遗存概览》《潍坊滨海区抗日英雄风采录》《潍坊滨海区抗战时期重大事件回望》等红色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在各大媒体发表,为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文化资源,提升了地方红色文化影响力。
  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近年来,潍坊滨海区先后建成了包含“渤海走廊”元素的潍坊滨海城市艺术中心、潍坊滨海党性教育基地、潍坊实验学校渤海走廊展馆、南陈村红色历史展馆、七里庄红色纪念馆、清东红色文化展馆等红色展馆。其中,潍坊滨海党性教育基地于2019年9月建成投用。
  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载体,为更好地弘扬传承以“渤海走廊”为主要符号的地方红色文化,潍坊滨海区积极探索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研学旅游相结合,将各类文化展馆、教育基地、艺术中心等纳入旅游线路,整合区内文化旅游资源,向群众和游客传播红色人文魅力,弘扬“渤海走廊”精神。2018年5月13日,潍坊锦海小学组织的“重走渤海走廊,重温红色往事”研学活动把红色研学游推向了高潮。近年来,潍坊滨海区内各中小学均已组织不同形式的红色研学游活动。每逢周末,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来探寻红色历史文化景观。循红色足迹,听烽火往事,在革命先辈们流血献身的精神指引下,一代代后来人正追寻着先辈们的足迹,向着新时代的梦想前行。
  本期参考资料:《中共渤海区革命史》《潍坊滨海烽火》《潍坊大事记》《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组织史资料》《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寿光市组织史资料》等。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