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18 10:54
鄌郚史志总编

昌乐县建设成就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昌乐人物 移动到本区(2021-07-18) —

  “十二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拼搏实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2014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60.7 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0.2 亿元;前四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903.8 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20 亿元。使全县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到2014 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9:47.2:38.9。
  工业发展质量提升。按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加快优势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打造了装备制造、黄金珠宝加工交易、新能源汽车、造纸包装、精细化工、食品加工等工业主导产业,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90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5%。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达到 36 处,农民专业合作社1984 家,“三品”总数达到 197 个,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3个。
  服务业提档升级,围绕培育现代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现代物流、总部经济5个新兴产业,实施了总投资 450 亿元的“十个一”工程,方山路贯通、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已建成投用,2014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比“十二五”初提高 6.2 个百分点。
  城乡统筹快速推进
  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有序推进和加快实施东部生态新城和重要节点组团建设,与潍坊中心城区相向发展步伐加快;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加强城市管理,城市功能品位进一步完善。
  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红河镇、鄌郚镇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全省示范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亿元镇(街、区)达到 3 个。
  完成农村新型社区总体布局规划,开工建设 27 个示范社区,17 个社区陆续搬迁入住,红河社区、鄌郚社区入选省“农村新型示范社区”。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深入实施“386”环保行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大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全县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实施“六河”生态修复,治理河道 205.9 公里,建设湿地 2140 亩;城乡环卫、绿化、城管“三托管”实现全覆盖,3 个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 36%。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和行政权力清单、服务清单;农村“三项改革”基本完成,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列入国土资源部试点;县人民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完成,教育综合改革经验得到省市肯定和推广。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第一”理念,千方百计加大民生投入,竭尽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4 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 4400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75 元。
  就业、社保、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开展社会秩序整治,在全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连续5年位居前列。
  “十二五”期间,我县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不足和问题需要重视。主要包括: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仍占较大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转型任务艰巨。城乡统筹发展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依然较低,农村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瓶颈制约因素依然较多,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作面临更多考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保障改善民生任务艰巨。民生保障水平与群众预期还有一定差距,人民群众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就医、就学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