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09-29 10:54
昌乐 刘文安

那年那节:甜蜜的仲秋(刘文安)

  那年那节:甜蜜的仲秋
  刘文安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们庄户人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豪奢规格上仅次于过年,俗称“小年”.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中秋之夜,皓月中宵,是团圆子女,以酬佳节的良辰。即便在荒瑾的年月里,人们也会尽力操办,即便勉强迎欢,也不肯虚度。
  在大集体年代,中秋节,也正是秋收最忙的时节。我清楚地记得,很多中秋节,跟大人们忙于秋收秋种掺和在一起。往往到了这个时候,人忙心也忙。人在前面拾掇倒地,拖拉机就在附近开耕。掰玉米,割秫梗、出扎子、耕地开垄、种麦子……农务繁杂,一环扣着一环。到了中秋节这一天,不是…就是……,真的不一定是碰上哪一环。反正大人们一天早晚忙个滴溜转。而孩子们放学后,年龄稍大一点的就赶到自家的地头帮衬一下,年龄小的会呆在家里,守着煤油灯,怀揣着圆圆的梦想,等着大人快回来过中秋节,因为在每个幼稚的张望里,只要是过节,大人们就会张罗些好吃的,更何况是中秋节。当大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秋节的盛典便在叮叮当当的忙活中开张了,这时候,圆圆的月亮早已爬上了东岭,为杂乱的庭院里洒下柔洁的光华,感到格外地明媚与祥和。
  大集体的生活是缺乏的,在长久的岁月里,人们都是熬煎时日,听说,有的家庭炒菜,只能用咸菜水炒,平日里连点油花都不见,这压根就不算是菜肴,究竟跟咸菜有什么区别,只是清淡了而已。而仲秋的那一天,大人们会炒一些菜,跟过年差不多,还摆上些水果之类的,多是苹果和梨子。一家人围座在一起,大人喝酒,小孩吃菜。其乐也融融。一般由于生活的窘迫,菜品也不见的丰富,最大的亮点就是用猪肉炒菜,百肉猪肉香,就是炒个白菜萝卜的也很香,香入骨髓。
  在这期盼已久的仲秋节里,最打动人心的就是吃到甜甜的月饼。“以食表意,以物达情。”月饼,圆圆的,黄澄澄的,衬着好看的花纹,简直是一件高雅的艺术品。掰开后,就能看到里面有青红丝,还有芝麻粒,花生和冰糖快。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绵绵的,尤其嚼出一块冰糖,整个灵魂都被甜味瞬间感动了、融化掉了。
  中秋节也有出门的习俗,亲戚往来在八月十五的前几天,多在中午,有时农事太忙,也会利用晚上的时间。出门往往背着个提包,里面盛着着馒头、苹果和月饼。条件好点的,还割着肉,带着酒。亲戚也会弄四碟八菜地热情招待,对我们来说,感觉和过年一样的丰盛。最重要的,还会为我们这些孩子准备了甜酒,我们也会煞有介事,学着大人碰杯,你一盅,我一盅的,也只为多喝点甜甜的红酒。还不时地作些装醉的顽皮,走起路来歪歪扭扭的,打着手势,有模有样地学说“醉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回想起那份贪恋红酒的狡黠和天真无邪的搞笑,十分开心,暖暖在怀。那时候,父亲总和姑姨家商量好,过年他们来,中秋我们去,一直沿袭了很多年。
  我记得在好几年里,我们一家五口人过中秋节,就是守着1斤月饼,那时候所有副食都是凭票供应,月饼也不会给多。大多是家家户户一斤月饼,用黄毛纸包扎着,充其量是四个。因为家里就我一个男孩子,年龄又最小,总占个便宜,一般给我一个,其余的都是用刀切开分着吃,月圆中秋,只在于人人有份。我们慢慢咀嚼着美好的月饼,心中充满了美好的享受。尤其冷不丁地吃出一块冰糖来,不管是谁总是那么一惊一乍的,大呼小叫地像是炸开了锅……大人们也会在一边笑,全家都开心。
  在粗粮淡饭的岁月里,甜味竟是如此,有一种摄人心魂的征服,在味嗅的欲望里弹拨着绝美的和弦。那无与伦比的味道,可能是每一个孩子心中最曼妙的绝唱。甜,几乎成了一份年幼的信仰。就是平日里偶尔地得到一块糖,也总是舍不得吃,轻轻地就咬那么一点点,在嘴里咪咂不停,真的在刹那间,能感觉出舌根前端的味蕾开成片片桃花,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用糖纸包起来,深藏在自己口袋里,生怕被别人发现,时时经不住诱惑,赶快跑到没人的地方 偷偷地再咬那么一点点,说不出的畅怀与满足,如春风细雨般地充盈心田。一块糖,就是一段甜蜜的时光,点点滴滴演绎成岁月里的温情。而我老是觉得月饼里的冰糖最甜,那份特别,在于不经意地得到,有时吃块月饼,不管你的心里有多么焦望,也许吃不到哪怕是小米大的冰糖粒,而猛然间不可预料地被冰糖粒咯了一下牙,那一点冰糖就像核反应一样,碎成千千万万个甜蜜的品味,那是最奢侈、也是最幸运的感受。好多在过完八月十五炫耀自己吃月饼吃到了冰糖。还用指头比划着,说是有花生粒那么大,惹人羡慕,招人妒忌。甜味在那个时代有如此么高贵的价值,的确是一份摄人心魄的力量。
  “一年月光今宵多”,艰难的生活又算得了什么。八月十五是庄户人超度生活、感谢生活的盛典。有年有节,就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大恩赐,有年有节,也是孩子们心中一盏不灭的心灯,照亮了历经艰辛的生活,传递着绝美的期望和岁月的温情。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刘文安文集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