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7-18 18:35
鄌郚总编

蒲津渡遗址与开元大铁牛放声唱——我的山西之旅第一百零三集

蒲津渡遗址与开元大铁牛放声唱——我的山西之旅第一百零三集
  刘福新
  我知道蒲津渡这个名称大约还是少年时,我忘记是从哪一本连环画里看到的?我只想说明一个问题:童年和少年的记忆是牢固的,这可能与第一印象有关系。一个不经意的时间段,一次平平常常的出游,自从2016年10月11日走进了永济黄河蒲津渡遗址,就被那一尊尊铁牛彻底折服了。
  先说蒲津渡——
  蒲津渡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隶属运城市)市区以西18公里的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东与《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相依,西与全国四大名楼之首的鹳雀楼相望,处于旅游黄金线上,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蒲津渡遗址,西距黄河堤岸2.8公里,隔河遥望陕西省朝邑县,东距古蒲州城西墙仅六米,南距古蒲州西门(即蒲津门)不到百米。1988年、1991年对蒲津渡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科学发掘。根据发掘结果,唐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表6.5米。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贯注有铁锭,又以米浆白灰泥粘合缝隙, 十分牢固。这道石堤明确地可以看出系分两次砌筑。
  蒲津渡遗址是一处具有丰富遗存的大型遗址,也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它展现了我国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也直观地揭示出黄河泥沙淤积、河水升高、河岸后退的变迁过程,从而为历史地理、水文地质、环境考古及黄河治理提供了许多有用资料。
  再说开元大铁牛—— 运城、永济地处黄河流域,是古中国的发祥地,农耕文明最早从这里起步。对牛的认识,对牛的训养,对牛的崇敬,这里的人民体味得也许更深更透。我自始至终认为,这里的黄牛更加健硕,这里的人民更有力量,河东牛更能体现着激励我们中华民族奋力拚搏的精神。
  蒲津渡遗址最突出的文物、最震撼人心的发现和最具价值的体现便是唐开元年间铸造的四尊铁牛,也称开元铁牛、黄河大铁牛。刚一接触到这四尊铁牛,就被铁牛的眼睛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拼搏精神所感动,所震颤。这四尊铁牛,线条优美,造型生动,眼睛圆睁,耳若听令,前腿使劲的蹬地,后腿稳健的蹲伏,高大雄健,体阔胸圆,头仰角矫,昂首向前,尾部施以圆型铁轴,两侧对称,以系浮桥铁索,受力均衡。整体呈一种负重感,奋力使劲,以不辱使命,表现出了一种负重赶超、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英国剑桥大学《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特约作者唐寰澄先生见到气势磅礴的铁牛后,十分激动,他在向国外宣传报导铁牛时指出:“这不同于扬军阵、耀帝威的秦兵马俑。亦不同于宣佛法、炫珍宝的释迦舍利,也不同于讲五行、为魇胜的镇水石犀。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是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大地苍茫,铁牛肃穆。从公元725年开始浇注到现在,铁牛在黄河岸边默默伫立,己经千年风雨,几经沉浮,经科学挖掘和整体提升,经科学攻关和防腐处理,昔日铁牛仍然是风彩依旧,栩栩如生,极其宝贵地保留了原状原样,成为考察一千四百年间年间桥梁沿变、冶金发展、黄河变化的珍贵实物和标本,永载史册。
  看着这些硕大的铁牛群体,既便是现代技术工艺浇注,也当属大型工程,在千年之前,几乎是倾全国之力。据记载,世居河东、曾在唐王朝前后三次为相的张说为总负责人,浇注用铁160万斤,几乎耗费了大唐年产三分之一的生铁,终于浇注成了渡口两侧的铁牛、铁人、铁山及其它铁器,用以索制连船千艘的铁链,用以维系秦晋之交通要道,唯系蒲州城的繁华盛景。
  光阴似箭,昔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渡口,随着战争风云和黄河改道,从繁华到衰落,最终在历史的变迁中湮没黄沙,变成了寂寥的滩涂。好在铁牛尚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终被发现并成功发掘,提升到了十二米高的地面上,倾心保护并打造成了旅游景区,与蒲救寺、颧雀楼一道,守护着这座千年古城。
  游人如织。看着黄河大铁牛蹲伏在那里,仿佛又看到了昔日的滔滔黄河水一路欢歌,看到了古人们人拉肩扛、自强不息的劳作,看到了中华民族奋力向上、不屈不挠的意志。黄河大铁牛,你就是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的历史见证。黄河大铁牛,你就是魂牵中华的力量象征。有幸来此拜谒,也有幸为您唱了一曲赞歌……七绝·圆梦潼关(外一首)(“陕西之旅”之一百零六)刘福新
  戊戌年(2018年)八月十九(9月28日)辰时,连绵阴雨倏然而止,笑貌恩赐众生,余乘大巴由华阴迄潼关,圆余数十年之梦。潼关霸气早已式微,英雄末路之感悄然入心。今人热衷修建楼阁、描金凃朱,以先人辉煌,壮自己声威。岂不知,今人所缺,正是古人纵横捭阖、傲视群雄之气度。而我亲睹之潼关早已落魄,离我数十年想象相差甚远,与博物馆描述距离尤甚。不过,余既拜见,当怀真诚,沉思过旬,徐出《圆梦潼关》一首,谨记余之经历,亦飨读者。
  外一首,《俯瞰黄河》,心潮起伏,有图片注脚证之,不亚于潼关感怀。
  其余游览细节,可见图片注脚,正文不赘。
  圆梦潼关
  梦绕魂牵数十年,苦无机会入秦川。
  古稀谁似吾身健?圆梦忽来叩险关!
  外一首:
  俯瞰黄河
  淡淡青山滚滚波,千秋争战几兵戈?
  羽檄铁骑纷纷至,纛下有谁敢渡河?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