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8-11 12:56
鄌郚总编

儿时记忆赊小鸡

  赊小鸡
  清明节以后,天气慢慢暖和起来了,这时街上就传来“赊小鸡儿”的叫卖声。这种叫卖声,大概六十岁左右的老人都曾听过。赊是卖的一种方式,赊小鸡的贩子们大多来自寿光乡下,那儿有一种地方良种鸡,原产于寿光稻田镇一带,以慈家村、伦家村饲养的鸡最好,所以又称慈伦鸡。慈伦鸡体形较大、毛色亮丽,体型硕大,肉蛋兼用。慈伦那地方离我们潍县城也不远。一根扁担挑着两个又扁又大、竹子编的双层箩筐,五六十里路,大半天就能赶到,来到小巷子、胡同里,敞开罩子,毛绒绒鸡雏,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呼啦啦的围上一群孩子,然后一阵风似跑回家,向家里的大人报信"赊小鸡的又来了"。那时城里面都住平房,家家有个小院,总是要养几只小鸡,一是家中难免有点剩汤剩水的不舍能浪费了;二是那个人年代物质匮乏养几只母鸡,下几个鸡蛋给老人、孩子补养身子。公鸡呢养大了,留到过年时改善生活。“赊小鸡”现金交易所占的比例很小,为了促销和表示诚信,卖方大多会让买方赊账。任凭顾客随意挑选,不管公鸡还是母鸡都是一个价钱,那时人们没有能力辨别公鸡和母鸡,全凭运气。赊给谁家几只小鸡,连家门都不必认,听买鸡者一指一说,记的也都是孩子的小名,“大雨”啊、“二宝”啊。待到秋后,赊小鸡的贩子们会拿着小本子进城收账,大多数的能收上来,极少有赖账的。即使赊来的小鸡养个三天五天的死了,也照样付钱。那时候欠账、赖账是非常不光彩、非常丢脸的事,一旦被发现,便会被邻里们议论指点,由此可见当时民风的淳朴、厚道。
  现在买小鸡来养,纯粹是为小孩子当宠物来养的,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往往把小鸡染成带颜色的,极少能养大的了,都是现钱交易,也就听不到有喊“赊小鸡”的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坊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