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08-31 16:27
鄌郚总编

付香玉:苦等丈夫64年,穿嫁衣下葬,原因:怕他认不出

  付香玉:苦等丈夫64年,81岁离世,穿嫁衣下葬,原因:怕他认不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1932年8月,行唐县贾素村17岁的姑娘付香玉嫁给了同县庄头村的读书相公崔志尧,当踏进崔家的那一刻,她的心里就后悔了。
  媒婆口中的“书香门第”,是由偏瘫的奶奶、不能下地的公爹,3个年幼的小叔子,2个年幼的小姑子,还有一个8个月大的侄女组成。
  家里唯二的劳动力,就是自己的丈夫崔志尧和年仅15岁的三弟,在这个“大火坑”,自己能幸福?
  令付香玉没想到的是,仅仅一夜,自己便改变了想法。
  刚进夫家,两个小姑子便对付香玉喜欢不已,直到躺在她的新房玩累了,睡着了,才被丈夫崔志尧抱着离开。
  新婚之夜,崔志尧对付香玉说:“你穿上嫁衣真好看!”,紧接着又来了一句:“你嫁给我可要受苦了!”。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夫家的家庭条件固然重要,但哪里比得上一个知冷知热又贴心的丈夫?崔志尧懂得欣赏自己的美,又对自己如此坦诚,付香玉瞬间觉得,自己吃什么样的苦,都不在乎了!
  新婚的第二天,付香玉便换下嫁妆,穿上布衣开始为这个家操持,再苦再累,付香玉都没有一句怨言,唯一让她心疼的是,自己的丈夫整天奔忙,不仅白天不着家,就连晚上回来,仍要在煤油灯下写写画画。
  对于妻子付香玉的付出,崔志尧同样看在眼里,有时候回家早了,便会把妻子叫到自己身边,教付香玉读书识字,还把自己编的歌谣,教给妻子唱:“穷人苦,穷人苦,穷人起来斗地主……”。
  嫁到崔家后,付香玉才知道,崔家之所以败落,都是因为自己的丈夫。
  崔家,确实是书香门第,崔志尧的爷爷,是清代文人,上过私塾,读过四书五经,虽然没有功名,但在乡间,却是少有的文化人。
  在他的努力下,崔家拥有了十几亩地,还有骡子和大车,虽然不富贵,但也是殷实人家,对于孙辈的教育,崔老爷子更是不遗余力,极力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崔志尧兄妹7人,他排行老二,也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从小过目不忘,悟性极高,凡是读过的书,都能完整的把内容给身边人讲述出来,这让爷爷引以为傲。
  1927年,14岁的崔志尧考入保定二师,他的哥哥崔喜尧也进入正定师范,一门出了两个“秀才”,爷爷欢喜不已,带着两个孙儿,到祖坟焚香祭拜。
  当时,国内的革命思想早已传播开来,保定二师更是有“红二师”的美誉,早在1923年,这所学校便建起了党组织,学校里的进步师生数不胜数。
  在这里,崔志尧第一次见到世界地图,也从师生口中知道了十月革命和马列主义,这让他的革命思想,渐渐萌发。
  早在进入保定二师之前,崔志尧便是一位热血青年,在行唐读书时,因为官商勾结,坑害百姓,崔志尧便联合进步学生,发表演讲,并带领群众砸了奸商盐店。
  因为此事儿,崔志尧被抓捕入狱,还是爷爷借了100块大洋的高利贷,才将他救出,但崔志尧这一闹,也引起了官府注意,盐价随之下降,百姓受益,只是100块钱的高利贷,对他的家庭造成极大困扰。
  1929年,15岁的崔志尧成为一名共青团员,并且很快成为“反帝大同盟”骨干。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对于蒋介石和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保定二师的学生们是义愤填膺,纷纷上街游行,很快,学潮蔓延全市,13所学校的师生纷纷走上街头,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此事儿,引起反动派极大恐慌,竟出动军警,包围了保定二师,并对50余名学生开除学籍,发出通缉令。
  作为“反帝大同盟”骨干,崔志尧也在通缉行列。
  很快,消息便传回了行唐县,家人对崔志尧的安危担忧不已,母亲忧思过度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爷爷也病倒,临终之前,卖掉几亩地,把家里的高利贷还清,并把崔志尧的大哥崔喜尧叫回家中,让他主持家中事宜。
  崔志喜是读书人,一心学业,两耳不闻窗外事儿,更没有经历过什么风浪,在母亲、爷爷离世后,照顾一大家子,本就让他压力巨大,更不巧的是,当家没多久,家里的骡子竟然在水井里淹死了。
  在当时的农家,骡子是家中绝对的壮劳力,失去骡子的崔志喜一时想不开,竟然上吊自杀了。
  在崔志喜上吊后,他的老婆丢下尚在襁褓的女儿改嫁他乡,紧接着,奶奶也病倒,得了偏瘫,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支离破碎……
  不久,崔志尧回了家,看着家里的惨状,是痛心疾首,但他并未因此退缩,反而下定决心,要将革命之路走到底,救万民于水火。
  于是,他在村子创办贫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教穷苦人读书识字,在崔志尧的号召下,身边很快便聚起一帮同志,大家一起抗租、抗债,反对苛捐杂税,百姓日子渐渐好过。
  1931年,崔志尧正式成为一名党员,他以教书做掩护,不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这年6月,行唐县红色政府成立,崔志尧成为首任县委书记。
  见儿子在家乡待了下来,为了拴住他,崔志尧的父亲,开始为他张罗婚事。
  崔志尧是读书人,心高气傲,普通农家女子自然不成,于是,媒婆找到了付香玉家,想撮合崔志尧与付香玉二人,媒婆口中的崔家,是百年难遇的好人家,付香玉这才同意。
  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付香玉进门便后悔的事情,好在一点,丈夫崔志尧心里有她,虽然日子苦,但付香玉心中却是甜的。
  婚后不久,付香玉便有了身孕,这对破败的崔家来说,是大喜事儿,一家人脸上难得地露出笑容,这个时候,付香玉也早已清楚丈夫的身份,知道他是共产党,在为穷人翻身做努力,对丈夫事业是鼎力支持,同时,也在为丈夫的安全默默祈祷。
  可惜事与愿违,1933年,崔志尧等人在水泉发动的暴动失败,必须立即转移。
  临走之前,崔志尧抽空回了趟家,对付香玉说:“如果我三天回不来,就把我的书和资料都烧掉!”。
  付香玉默默点头,夫妻二人含泪分别,付香玉没想到的是,这次分别,便是永别。
  苦等三天,丈夫没有回来,崔志尧和小叔子趁着夜色没人注意,按照丈夫的嘱咐,开始烧书,但有几本崔志尧常看的书,她实在舍不得烧,便藏在墙上的窑窝,并砌进墙里,这也成了她后来的念想。
  丈夫走后,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付香玉身上,不仅要料理家中琐事儿,还要下地干活,就在生产的前一天,还在地头干活。
  孩子生下,是个女儿,付香玉疼爱不已,只盼着崔志尧能早日回来,看看自家的“小棉袄”,可等到女儿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崔志尧还未能回来,付三妮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忙妮儿”。
  在忙妮儿4岁时,突然得了荨麻疹,伴随而来的是疟疾,付香玉和崔志尧的三弟带着孩子去医治,大夫却拒绝治疗,说这种病很难好,让有个心理准备。
  为了侄女,崔志尧的三弟甚至给大夫跪下磕头,大夫这才给开了两副药。
  可开了药却没钱抓,等借到钱,抓到药,忙妮儿已经咽气,去世之前,懵懂的忙妮儿还在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付香玉只能含泪告诉女儿:“你爹正在路上,很快就回来……”。
  女儿离世后,付香玉的精神受到极大打击,娘家人对她的遭遇心疼不已,带她回去休养。
  可回娘家仅仅几天,付香玉便想家了,因为在那里,有她与丈夫美好的回忆,有女儿成长的印记。
  女儿离世时,付香玉年仅23岁,在嫁给崔志尧后,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满打满算才8个月,但崔志尧却在付香玉心中,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当有人劝她改嫁时,付香玉一口回绝,因为她要等丈夫回来。
  这一等,就是一生,从一位新婚妻子,一直等到白发苍苍,从送走奶奶、公爹,到把小叔子、小姑子一个个拉扯成人,一个个成了家,有了孩子,可是丈夫崔志尧,还是没有回来。
  很快,付香玉便到了54岁,多年的辛苦劳作,付三妮的身体也出了状况,崔志尧的家人觉得崔志尧能回来的机会渺茫。
  为了不让老嫂子一个人孤单,付香玉的三个小叔子把自己的9个儿子带到付香玉面前,让老嫂子挑一个,给她当儿子,最终,五弟的长子崔大平过继到了付香玉名下。
  崔大平的妻子,是付香玉的亲外甥女,这对夫妻把付香玉照顾的极好,他们夫妻有了孩子后,付香玉便帮忙带,孙儿给她带来不少欢笑。
  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冬,付香玉住的屋子发生火灾,付香玉被严重烧伤。
  她的亲眷,纷纷赶到医院照顾,因为伤势严重,再加上当时的付香玉已经80余岁,没有治疗的可能,家人只能在悲痛中等着老人离世。
  可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老人竟然坚持了10天,依旧没有咽气。
  崔大平的妻子既是付香玉的儿子,又是亲外甥女,对这位老人很了解,知道她是心中有事,便试探着问道:“三姨,你还在等我三姨夫的音信啊?”。
  听了这话,早已深度昏迷的付香玉再次睁开了眼睛,嘴唇微动,只是极度虚弱的她,没有发出声音。
  为了让老人安心去,晚辈们决定“骗”她一次,他们找来一块砖,磨平后,刻上“崔志尧之灵位”几个字,并放进一个骨灰盒,说忙妮儿爹的骨灰已经找到,付香玉这才闭上眼睛。
  离世时,付香玉81岁,足足等了丈夫64年……
  遵照老人遗嘱,在付香玉死后,并未穿寿衣,而是穿的当初与崔志尧成婚之时穿的嫁衣,至于理由,付香玉也告诉了自己的儿媳——你三姨夫走的时候,我才18岁,他心里还是我出嫁时的样子,几十年没见,我怕穿上寿衣他不认得我。
  付香玉离世,最伤心的,就要数她的孙子崔建强。
  付香玉活着的时候,最疼的就是他,而付香玉家中之所以会发生火灾,是为了给他烤棉衣棉裤。
  虽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二人的祖孙之情,却是真真实实。
  付香玉离世后,崔建强便升起了一个强烈念头——找到爷爷的遗骨。
  为实现这一愿望,崔建强开始了艰苦寻亲之旅,终于,在2010年,找到了线索,早在1938年的时候,崔志尧曾给他的上司写过一封信,留的地址是江西高安。
  于是,崔建强来到高安察访,在2011年,他从史料和老人口中得到一个重要消息,当时,有很多人,以教书为掩护,做地下工作,而且在高安,还曾发生过一个震惊一时的案件——团山寺惨案。
  在团山寺附近,崔建强找到了两位当年的幸存者83岁的闵翠娥和93岁的邓芒英,从他们口中,崔建强知道,当时的学校,确实有一位崔先生,于是便问他们这位崔先生有何特征。
  闵翠娥说道:“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
  听到这话,崔建强是开心不已,因为,自己的爷爷就是这个特点,因为是“大小眼”,幼年的时候,乡亲们给他起了个外号“个半儿”。
  知道找对了人,崔建强开始询问关于爷爷的更多事情。
  原来,1939年8月,在上高战役败下阵来的日军进村扫荡,得到消息的崔建强立即同志们转移群众到团山寺避险。
  进村后的日军没见到百姓,便四处搜索,最终找到了团山寺,在庙外架起火堆,要把庙里的人烧死。
  崔志尧见状,一脚踹开庙门,让百姓赶紧逃,而他自己,则被日军刺刀刺死,扔进火堆。
  这位闵翠娥当时只有八九岁,在日军的机枪扫射时,父亲为保护她牺牲,临死前,尸体压在了她的身上,她才躲过一劫,亲眼目睹了一切。
  对于崔先生,当地百姓敬仰不已,在他牺牲后,百姓们给他修了坟,年年祭祀。
  很快,崔建强找到爷爷遗骨的消息,便传到了家乡,家中亲人纷纷赶来,将崔志尧遗骨带回了家。
  时隔78年,这对苦命夫妇终于团聚。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历史大观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