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1-10-19 16:47
鄌郚总编

王庆荣:彰显河流文化底蕴 记住门前那份乡愁

  王庆荣:彰显河流文化底蕴 记住门前那份乡愁
  昌乐融媒10月19日讯(记者 丰金东 张佳伟)金秋时节,漫步在丹河两畔,只见河水清澈见底,静静地流淌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星光,几片黄叶贴着河水书写着秋的诗句。与前来游玩赏景的市民不同,我县退休干部、大丹河县级“文化河长”王庆荣岸边踱步,这条灵气飞动的河流给他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思索。
  “生在丹水畔,流韵耳能详,尧帝谪子朱,围棋赖源长。辞苑美漱玉,夜宿吟华章,曾经困潃淖,今日碧波扬。”一首《丹水咏怀》抒发了王庆荣内心的感慨。
  “《丹河咏怀》这首诗,一个文化节点是丹河为丹朱也就是尧帝的儿子,在丹河的历史上有记载。再一个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曾经在昌乐丹河边上驿馆里住了一夜,并写下了非常有名的词作。”王庆荣说,“我们丹河曾经受到污染,但经过治理,又恢复了以往的清澈……”
  王庆荣,1949年出生于昌乐县东山乡东山王村(现为宝都街道东山王社区),曾任东山王小学校长,多年从事文史编纂工作,并任2008年版《昌乐县志》副主编。中国大众文学学会、山东作家协会、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潍坊市政协第十三届特邀文史委员,昌乐县作协顾问。2018年、2020年两届被聘任为大丹河县级“文化河长”。
  “我认为文化河长的责任主要就是两项,一项是挖掘我们已有的历史文化渊源、文化传承,加以弘扬;再一个是面对形势发展,我们还要继续总结,在这个时段里我们创造了哪些文化?责任就是:传承过去,发现现在,总结以后,启迪后人。”王庆荣告诉记者。
  热衷于文学创作的王庆荣,先后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混沌日月》、长篇历史小说《隋文帝》、中短篇小说集《白丁文集》、电视剧本《蓝宝石之恋》(与人合作)等作品100余件。且有诗词集《凹凸轩诗词选》《东山诗札》印行。其中,小说集《混沌岁月》获1998—2000年潍坊市精品工程奖;散文《话“王葡萄”》获山东作家报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梦断续竹》、报告文学《红河一片金》《乐华彩虹》获山东文学优秀作品奖。多年来热心河湖长制工作,参与制作大丹河电视文化专题节目多个,专题文章、诗词多篇。
  “他这种坚持写作的韧劲儿、精神气,确实感动了我,十几年来创作了大约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中国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文化名人,昌乐县书法家协会顾问、营陵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梁鸿元表示。
  “在我组织编写文史资料期间,多次与王庆荣老师合作,王老师挖掘整理文史资料严谨,文字水平造诣高,是我学习的榜样。”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潍坊市非遗传拓技艺传承人肖广德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共有七条河流流经我县,分别是汶河、白浪河、桂河、大丹河、小丹河、圩河和红河,我县因此聘请王庆荣、肖广德、梁鸿元等七位昌乐县文化名人担任县级“文化河长”。他们积极发挥在各个领域的特长和特色,为深入挖掘河湖故事、生态风光、河湖治理、生态景点建设等河湖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参与创作的《昌乐县水库全集》《河长制湖长制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八部。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70多岁了,让我干文化河长,就是用我们的专长以及对历史的了解,对河湖文化的历史进行记载和发现,大家互相切磋,一起为河流治理、经济社会建设服务,让昌乐的河流事业有更长足的发展。”王庆荣说。
  “一般到了70多岁的人没这么大的精力,但是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去写作,创作出很好的作品,成了年轻文化人的楷模。”梁鸿元对王庆荣数十年如一日的创作热情感到由衷钦佩。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