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03 22:24
鄌郚总编

张晓军丨过年

    过年
    张晓军
    爆竹声中一岁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又来到了。
    城里人的春节生活,我并不熟悉,比较而言,我更加热爱咱农村的红红火火的大年。
    进入农历腊月,忙乎了一年的农民。开始为了富足丰裕的春节做准备。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从东面,西面,南面,北面,涌到了大集,把原本宽敞的街面,挤得水泄不通。肉摊上的猪肉鲜嫩,水果摊的鲜果品种多样,加工香肠的师傅两手沾油,大冷的天,头上冒着汗,卖菜的大嫂一边称菜,装菜,收钱,找钱,一边与顾客打着招呼。天很冷,太阳不是太艳,北风吹得门店边的彩旗呼啦啦直响。赶集的人不怕冷,孩子们也不怕冷,在冷冷的风里,为大集增添了不少的生气,嘴里衔着棒棒糖,手里拽着氢气球,你推着我,我牵着你,在人群中穿梭,叽叽喳喳的嬉闹声,清脆悦耳。
    人们似乎并不着急抢购年货。从集东头走到集西头,再从那头转回来,一步一摊地问,一脸喜庆地招呼着卖货的人和买货的熟人。手里没有了蛇皮袋、黒提兜,几乎空着手。他们不着急,把买来的东西用方便袋装好,扔在车后备箱就行了,安全又方便。东西买的也少,讲究吃个精品,鲜韭菜呀,嫩香芽呀,大海蟹呀……都是以前城里人餐桌上的东西。这些曾经的奢侈品,如今已经悄悄“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午三四点钟,大集上的人逐渐松动了。临近傍晚,摆摊的商贩收拾着自己的东西,环卫工人们开始清扫市场上零散丢落的果皮、纸张。喧闹的大街慢慢静下来了。临街的窗子亮了,银白的,橘红的灯光里,一家人围坐在暖烘烘的饭桌旁,准备吃饭了。
    儿时的记忆里,年集的一个大看点是鞭(炮)市。所有卖鞭炮的人,聚在集外头不远的空场里,招徕着生意。每家至少三四个人,一个挑鞭, 一个点鞭,一个递鞭,一个收钱,分工明确。这几个人中,我最喜欢的是挑鞭的那个。他头戴厚厚的三大扇棉帽,脖子上围着围桶,身上是厚厚的棉衣棉裤,脚上穿着媳妇缝的条绒大棉鞋。他尽可能站在高地方,让放起的鞭炮的声响传得更远,亮光闪得更耀眼。戴着棉手套的手,把挂在胸前的哨子塞进嘴里,“吱——吱——”狂吹,然后把长长的竹杆左右轻摇,杆顶上挂好的长鞭,随着轻摆,仿佛一面胜利的大旗。竹杆低下来,点鞭的人,跑上前,用香头点燃,迅速捂着耳朵跑远了。“啪——啪——”震耳欲聋,响彻云霄,鞭炮的碎屑伴着缕缕青烟,纷纷飘落。图片
    响头大,节奏好,是评判鞭好鞭孬的两个重要标准。响头大,声音传得远,气势大,象征一家人新年底气足,人财两旺;节奏,指相邻的两个鞭的响声的间隔大小,既不能“千年等一回”,“千呼万唤始出来”,也不要“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黝黑的年夜里,这声音的轻重缓急,向邻里乡亲宣示着一家的态度:坚定,稳重,自如,轻松,愉快。具有这样两个特点的鞭炮是好的,当然,鞭炮纸的颜色鲜艳,头数多,价格便宜,更会受欢迎。
    如今,鞭炮受管制了。大集上没有了鞭炮市,这一些,全在记忆里找寻。
    古话说,“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现在的老百姓,不用再为过年、过日子发愁。年货不用买一些,大集上应有尽有,大集上没有的,超市里有,超市里没有的,自家的冰箱里有。吃不了,用不完,享不尽。连年节里最忙碌的女人们都闲下来了,馒头、面鱼、糖角、年糕,一趟腿从超市买回来,省下两三天的功夫,省事多了。省下的时间干啥呢?泡一壶茶,嗑着瓜子,谈谈一年中的辛苦与甘甜,叙说老人的康健,孩子的成长,展望新年美好的生活。
    很多人抱怨,如今的年没有了年味。啥是年味?久违的肉香、麦面香、炒菜香、酒香、新衣服漂亮?眼下,吃穿不愁,衣服更是随时令换,没有什么特别的,因为,我们眼下的日子,好比天天在过年。
    过年真好!
    ----
    作者简介:
    张晓军,昌乐县首阳山旅游度假区贵和小学教师。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春节特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