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2-19 20:52
鄌郚总编

张洪伦丨立足耕读求近贤 ——文友冷怀平印象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临朐会员作品 移动到本区(2023-07-08) —
    立足耕读求近贤
    ——文友冷怀平印象
    张洪论
    结识冷怀平先生,缘于《丹水文学》一次聚会活动,当丹水文学社社长周立平递给我一份打印的文稿过目时,数篇散文赫然标出了一位陌生的作者——冷怀平。
    说实话,自上世纪70年代自己曾担任过公社专职通讯报道工作以来,大凡辛寨籍的文人墨客,基本上都了然于胸,甚至以文识友彼此保持着知音好友关系。至于时不时结识一些陌生文友,似乎也习以为常。唯独这位冷怀平,其文笔的婉妙自然、驾驭文字功夫的老道、引经据典等学识的不凡,不能不让我赞叹不已,惊艳异常。请看:他的一篇处女作《门前银杏树》稍作整理即先后发表在了《丹水文学》和《临朐文学》。值得一提的是,《临朐文学》是重点发表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的,初出茅庐的冷怀平,其处女作一炮打响,居然得以破格获得了协会会员待遇,其写作实力也算挺牛吧。然而,还有更牛的是:2018年秋在全县《华特印象》网络有奖征文活动中,冷怀平的一篇题为“以小见大,华特精神”的文章,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视角,优美的文笔获得了二等奖。在所有获奖者中,可以说是最为名不见经传的一位了。屈就一名一等奖作者之下,高就几十名其他奖作者之上,可谓风光无限。惊艳得不少作家老打听这位陌生的获奖者是何许人?
    冷怀平,为县焦化厂退休工人,年已63岁,家住辛寨镇冷家山村,自小土生土长于一个普普通通的耕读人家。也曾过个清贫的日子,经历过“瓜菜代”的菜汤映照着其青春的摸样。所幸,任何艰难困苦并没泯灭他读书学习的爱好和习惯。尤其退休之后,有了大量的休闲时间,他几乎一有空就手不释卷了。孝顺的儿女为了满足老爷子这份爱好,利于他读书和写作的升级历练,毅然花了逾千元买来了工具书《辞海》,《辞源》。从此,老冷如虎添翼,读书写作一发而不可收。他曾饶有兴味地对人啦:“一部代表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虽然我也读过好几遍,但越读越有味道,一辈子也读不完。”
    老冷爱读书,但不读死书。他说过咱是种地出身,知道种庄稼有种有收的道理。读书不动笔,等于只种不收。基于此,他养成了边读书边写作的习惯。本来他的写作仅限于自己抄写线装成册,自我欣赏,获得一种“文字经纬无得失,惬意会心逸兴发”的雅兴,至多作为精神遗产留于家人。直到他的散文《门前银杏树》发表后,他似乎终于找到了方向,所写文章才开始陆续在有关网络和纸质报刊发表。
    无论读书还是写作,老冷意在传承国学传统文化,且身体力行,力求像古代先贤那样为人为文。面对社会变得越来越功利,人心变得越来越浮躁,对一些怡情悦性而又无利可图的文化之事,几乎无人问津,老冷却乐此不疲不惜费工费时和熬夜先后写出了《家园山水》、《家园文化》以及数篇红楼梦评论文章。一时名噪大震于十里八乡。看到社会上一些青年人不珍惜成婚的爱情,离婚率居高不下,他扼腕叹息之余,引经据典,依据(唐)张籍的一首诗,写出了《家有儿女读懂此诗》的文章,告诫青年人应注重规范自己,理智而严肃对待婚姻问题。其打造的正能量,极富教育意义。亦体现出这位读书人对世态人性敏锐的观察力和勇于社会担当的情怀和气度。
    古人云:善莫近名。喜爱读书的冷怀平生性简约清净,低调淡泊,躬履清俭,恭默守静。他常对乡邻们,尤其对自己的子女讲些传统礼教的道理,诸如“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一次大热天中午全家人围桌吃饭,老冷的儿子冷雨不无叹息地说:“热煞了!”其母一旁说:“光着膀子凉快些?”,冷雨看了看父亲威严的目光说:“不敢!”因为平日里,老冷曾教育儿女说到:“袒胸露怀有失体统,为不敬。”由于老冷富有国学学问,又善于从小事细节处对子女规步引领,其儿女无不老老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其儿子冷雨在从事乡村医疗事业中,勤恳学习,热情服务,深受乡亲们的爱戴。2019年1月光荣地被县委宣传部、组织部等九部门评为临朐首届乡村好青年。
    大凡走进冷怀平书房的人,总会领略到这样一幅极富文化底蕴和氛围的画面:不足十平米的斗室里,一张不大的书桌,紧靠着一个藏书饱满的书橱,墙壁上挂着几幅名人字画,窗台上摆放着几盆兰草。翠绿的叶片,淡雅的花朵,散发着芬芳,满屋清净得一尘不染。尤其那诱人的书香和墨香,似乎让来客立时身心脱俗,获得一种文化之美的意外享受。每天沉浸在这种境地的冷怀平,心怀天下,宁静致远,每每撰写出惊艳世人的美文佳作,则不足为怪了。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弥水学会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