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3-25 19:56
鄌郚总编

李瑞之丨青州的海市蜃楼

— 本帖被 刘文安 从 青州文史频道 移动到本区(2022-04-03) —
  青州的海市蜃楼
  李瑞之
  青州是一个天地造化,藏古纳今,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圣地,自古就有著名的八景或十景之说。私下里认为,这其中最为神秘的,当属 “地镜倒悬”了。它自唐而下,至宋,至元,至明,至清,历代都被奉为青州的名胜景观。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地镜倒悬”,也称地镜湖,指的是现今龙潭湖的所在。
  龙潭湖 ,位于青州城南云门山以北,由凤凰山、趴牯山等环抱,北面原与青州古南阳城的南门阜财门隔护城河相望。由于被众山环绕,不容易受风的影响,湖面较少有波浪,清澈的湖水常年水平如镜,倒影着凤凰众山与云门山的亭台楼阁,像是倒悬在镜子中一样,呈现出水连山,山连天的独特美景。
  地镜湖,不仅倒映着青州的山色,还承载着青州的文化,波澜不惊的镜面,照亮了青州古城。
  青州的这一奇观,还为博大精深的汉语贡献了一个词汇“地镜”。查词典,“地镜”解释(2):“谓地面的积水。《初学记》卷八引 南朝 陈 顾野王 《舆述志》:‘宋文帝 时, 青州城南地,远望倒影如水,谓之地镜。’ ”
  历代文人对此景多有盛赞,其中最有名气的有:
  明代“海岱诗社”陈经:“绿芜渺渺接孤城,一镜长悬远望明。高下倒凌山郭静,虚无遥映水云晴。疏林沓蔼青鸾舞,和气氤氲野马生。隐见地灵元不偶,还将消息问君平。”
  明代万历年间,右布政使李本纬也写下了“地镜倒悬”一诗。诗中写道:“一望平芜远,天光倒影凌。菱花鸾自舞,琼阁蜃为蒸。 剡曲澄于练,秦宫照自冰。居然明地轴,不羡玉盘升”。
  明代状元赵秉忠,在他归隐以后写的诗词《东郭别墅》中,也描写了地镜湖的美景:“负郭新耕季子田,栖迟丘壑已经年。云连北海天齐外,树绕南山地镜边。蕉梦未能忘畎亩,樗材自合卧林泉。草堂潦雨初收后,读尽南华秋水篇。”
  但是,笔者认为,这“地镜倒悬”并非指地镜湖或者龙潭湖。
  根据明嘉靖版《青州府志》记载,“文帝二十五年冬十一月,青州城(原东阳城)南远望,地中如水有影,人马百物皆见影中,积年乃灭”。正如顾野王在其《舆述志》中所记,“青州城南地,远望倒影如水”。必须要注意的是“倒影如水”,不是“城南地有水”。《说文解字》解释说:凡相似曰如。
  因此,南朝顾野王应该是在说,“元嘉之治”的第二十五年冬天,青州城,也就是古东阳城南望,凤凰山下,大地中似乎出现了一大片水域,人物牲畜等世间百物的影像映照其中,甚是奇幻,似乎天降祥瑞一般。所以,史家才把这一奇妙的现象,浓墨重彩地写进了史书当中。否则,假如这凤凰山下本来就是一片广袤的水域,那么,夏季这水域的面积岂不更大,场面岂非更为壮观?那还干嘛要刻意地,把这一景致发生的时间,记作在湖面可能缩小的冬天?而且,假如这一湖中有水,倒影的美景就必然存在,绝非稀有,那还有记载的必要吗?
  更何况,龙潭湖虽大,古东阳城此去北方3公里,距离那么的遥远,另外从地势上来说,古东阳城南城墙再高,也高不过龙潭湖的水面,不借助望远镜等设备,古人是如何能看到这地镜湖上倒映的山色的呢?
  那么,这就只有一种可能了,所谓的“地镜倒悬”是后人对这一事件的误读。倒是嘉靖版《青州府志》记载得很明白,该景“ 积年乃灭”。也就是说,这奇妙景色自元嘉二十五年冬以后,时有发生,但是数年之后就不再出现了。按理说只要湖水存在,倒影必然相生。这“乃灭”二字,似乎更足以明确,“地镜倒悬”并非湖水倒影之像。因此,这“地镜倒悬”就应该是关于青州发生海市蜃楼的最早记载了。
  什么?海市蜃楼?你是在说梦话吧?
  可能会有人这么质疑我。
  别急,且听我跟你说。
  海市蜃楼,是在平静的海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B7%E9%9D%A2>、大江江面、湖面、雪原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B%AA%E5%8E%9F>、沙漠或戈壁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8%88%E5%A3%81>等地方,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的高大楼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5%BC%E5%8F%B0>、城廓、树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0%91%E6%9C%A8>等的幻景。我国山东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1%B1%E4%B8%9C/155740>蓬莱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3%AC%E8%8E%B1>海面上常出现这种幻景,古人归因于蛟龙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B%9F%E9%BE%99>之属的蜃,吐气而成楼台城廓,因而得名。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89%E5%AD%A6/81785>现象,是光线在沿直线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种类很多,依据其出现的位置相对于原物的方位,可以分为上蜃、下蜃和侧蜃;根据它与原物的对称关系,可以分为正蜃、侧蜃、顺蜃和反蜃;根据颜色可以分为彩色蜃景和非彩色蜃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C%83%E6%99%AF>等等。
  因为缺乏对于这一光学幻景的科学认识,我国先民把它看成是仙境,秦始皇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7%A6%E5%A7%8B%E7%9A%87>、汉武帝曾率人前往蓬莱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3%AC%E8%8E%B1/15317>寻访仙境,还多次派人去蓬莱寻求灵丹妙药。
  因此,《舆述志》以及后来的《青州府志》才把这一奇妙现象误认作祥瑞之兆,并将其写在了史书之中。
  有人可能会问,青州能形成海市蜃楼吗?
  “海市蜃楼”的产生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所产生的位置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
  烈日当头的夏季沙漠中,沙土因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其上面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从而形成气温的反常分布,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然而,如果你到一个高一点的地方高出沙漠地面10英尺(3米左右)(3又 1/3米),你就可以避开贴近地表的热空气,从而克服海市蜃楼幻境。总之,只要稍稍调整一下观望的高度,海市蜃楼现象就会消失,或者它的外观和高度会发生改变。
  在海上形成的海市蜃楼,是因为这里在一定范围之内的空间空气湿度(也就是密度)比较大,另外厚度也比较大,这样大面积的水蒸汽在运动下阴差阳错地就能形成一个巨大的透镜系统,这样就象一个巨大的放大镜和显微镜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BE%E5%BE%AE%E9%95%9C/133736>一样,把另外空间的景象反映到我们的空间来了。
  蜃景的产生,可从以下几个明确而又直观的图片,得到解析。
  因此,海市蜃楼不仅在海上,沙漠上,就是在内陆地区,只要条件成熟,照样可以形成。
  写作本文的灵感,来自于不久之前实验中学陈银光、孙玉军二位老师的启发。
  陈银光老师说,2011年6月9日,他独自一人在驼山顶上游玩,在云门山东北方向、以东方向,以及劈山东南方向,都发现并用相机拍摄到了海市蜃楼的影像资料。
  从陈老师相片拍摄的时间显示来看,蜃景出现的时间从早上7:01开始,一直持续到7:58分。
  而孙玉军老师,是在2018年5月26日早,约6:15左右,独自一人登顶尧王山,在城区方向,发现并用手机拍摄下了以下图像。
  大家都知道,在青州城区以东,以及云门山以东和劈山的东南方向上,是没有连绵的高山的。而且,据目击者描述,待雾气散尽之后,这远山等的景致也就不知所踪了。所以说,这只能是海市蜃楼了!
  我忽然想到,一般说来,在景区内,带有指向性的碑刻往往是指其背后的处所或景致;而摩崖题刻往往是指其所在位置的景色或者含义。比如, “紫气东来”,往往刻在东边的石壁或者墙上,面朝西方;云门山顶的“迎旭门”三字,自然朝向东方;碑刻“云门山”三字,必然背向云门山;“东阆风亭”必是指这几个字后的亭子;摩崖题刻“天街雲衢”,是指其旁边的阶梯;云门洞洞口南侧崖壁上的三个字的含义更为丰富, “雲”字少了两点,而“门”字似乎多了两点,其意似乎是说该题刻下的“门洞”进了些“云”气儿;“吐纳风云”应当就是指这云门洞中风云的进进出出;而“天街雲衢”右手边的“纵目”二字,也只能是指从此处“纵目远望”,即“远眺远处的云门仙翁”了。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云门仙境”四字,没有刻在别处,而是在云门山顶,没有朝向他处,而是面南背北,经过仪器测量,欣赏这四字题刻时,你应该面向北偏东二十一度的方向,即青州古东阳城的方向。原来曾有一说,“云门仙境”是指向“云门仙翁”。但是,经过测量,此碑往南垂直九十度方向并非云门仙翁。我想,说不准,这一碑刻的目的和含义,就是让游客在欣赏这一碑刻的同时,于不经意间远望,以领略其背后虚无缥缈的青州古城,以及不时发生在古城上的海市蜃楼这样的幻景。
  受到启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上网查询一下,看看先前网上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结果让我倍感吃惊。
  网上竟然有2011年6月4日发布的,从云门山顶往东南方向的海市蜃楼图片。
  另外还有同年6月10日、7月4日、7月20日发布的图片。
  假如这后三次事件与前两次相同,那也说明2011年至少发生过两次海市蜃楼。
  下图是网友于2011年7月20日发到网上的蜃景图,没有说明拍摄时间。
  2012年齐鲁网6月12日报道,清晨6点左右,在青州城区的东南方向,湛蓝的天空中若隐若现的呈现出壮观的群峰叠嶂的景观,远远望去,八九个山峦绵延不断,借助于光线的折射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十几分钟后,更加奇特的一幕出现,在这片群峦叠嶂的山体上,出现了密密麻麻排列有序的数十台风车,扇叶随风摆动,宛若山顶的风力发电机组,景色蔚为壮观。
  2012年8月5日,城区某方位,网友自家阳台上拍摄到空中的海市蜃楼。
  2013年8月22日,云门山东偏南方向,又发现海市蜃楼。
  2013年9月27日,仰天山出现海市蜃楼,历时2个多小时,被CCTV4所报道。
  2013年,继2012年,连续两次在广福寺南边的九龙峪上空一带出现过海市蜃楼。当时的情景被摄影家拍摄下来发表在了“东方花都”杂志的彩页上。
  以下图片发布于2014年12月9日,时间也是清晨,大概方位是云门山花园西南方往东北,由上而下拍摄的。(网络图片不知确切方位)
  2015年5月28日,老烟厂东门南望,山的上方若隐若现地出现了多座山头。
  2015年9月6日,青州城东方天空出现山峦。
  2015年9月13日,云门山东南方向出现海市蜃楼。
  2017年9月13日,山东大众网报道,当天上午,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惊现海市蜃楼 <http://www.dzwww.com/shandong/sdnews/201709/t20170913_16418594.htm>,历时几个小时。
  2018年2月28日,齐鲁网潍坊报道,仰天山出现海市蜃楼。
  海市蜃楼的出现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同一地点重复出现,二是出现的时间一致。
  从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短短的7年时间里,在青州地界上发生的海市蜃楼事件,不下于16次,有确切时间记录的,2月份发生过2次,5月份2次,6月份2次,7月份1次, 8月份2次,9月份4次,12月份,一次。而且每次出现的时间都是清晨6点以后,7点钟左右,发生的地点基本有三:1.城东,2.云门山正东或东南,3.仰天山。
  孙老师于2018年5月26日清晨拍摄到的海市蜃楼出现在青州城的东方,且网友发布于2014年12月9日的海市蜃楼图片,明显是从西南向东北方向拍摄的。“云门仙境”石碑,原为明朝按察司副使平滦人高第,于万历壬子年所立,不知何故被毁,大清顺治庚子年孟秋,青州郡守夏一凤,将“云门仙境”碑刻,面南重立于云门山巅的旧址之上,而且,孟秋是农历的七月,适逢海市蜃楼频繁出现的阳历的8、9月份。而且,夏一凤两年之后才主持整修云门山。所以,夏一凤在这样的时节,在这样的位置重立这一碑刻,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这似乎更难以不让人联想到,他是在刻意地指向虚幻之中的“仙境”——海市蜃楼,或许他还就是亲历者呢。
  据此,可以断定,古代的青州很可能发生过无数次的海市蜃楼现象,只不过鲜有文字记录罢了。
  6月18日晨,我再次登上云门山,一方面为了再次确证一下“云门仙境”石碑的朝向,另一方面,也希望能邂逅这一奇异的美景。与山顶上一个在此练摊长达三十年之久的老人攀谈起来,他说,海市蜃楼这一奇观多发生在秋天,往往连日下雨之后某天的清晨会发生,持续时间有时长有时短。
  如果你有足够的闲暇和雅趣,那你就到青州来,在上述时间,到上述地点,来一个与“神仙”的不邀之约吧!
  (补记:文章发表近一年之后,读明朝编纂的《青州府志》发现如下记载:“地镜,在府治南,旧传,宋文帝时,其地中有水倒影如镜故名,又云,海蜃气幻结,掩映楼台人物,状若登州海市,然逮不可晓”。这说明,古人就认为“地镜倒悬”,应当是海市蜃楼。)
  作者:李瑞之   青州实验中学   13011685121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青州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