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2-04-12 07:00
鄌郚总编

于悟秀丨又到三月挖菌陈

  又到三月挖菌陈
  于悟秀
  天地五行,相生相克,故而使宇审万物循环不已。春在五行中属木. 肝在五行中亦属木,主升发。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所以必须好好地调理一番。每年春季,我都会从冰箱里拿出去年采摘的茵陈(白蒿芽),一天10克外加20粒宁夏枸杞子泡水喝,一喝就是一季,直没有中断过。茵陈性寒,易伤脾胃,加枸杞正好中和,又补肝肾。故而身康体健,年逾五十却从没吃过药打过针。
  茵陈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发,故名茵陈。"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每年清明一到,便是挖茵陈的最佳时节。麦地旁、沟壑边、果树林、山坡上………都留下过我的踪迹。那一丛丛,一团团,毛绒绒,嫩绿中泛着白色的,正是茵陈。似含着少女般躲藏在草丛里,却又忍不住偷窥外面的世界,不小心显露出了自己的娇小身躯,恰又被我这不懂风情的采春人收入囊中。每年至少采五、六斤,除留下部分食用外,其余全都洗净放在阳台晾干,密封放入冰箱贮存,以备来年春天好好享用这大自然的贯赠。
  初知菌陈之名,是在1978年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正值流行性肝炎盛发期。为预防肝炎,各班都由班主任带队去野外挖茵陈。因好奇,问老师何为茵陈,老师答曰∶"白蒿芽。"切,白蒿芽啊,土里来地里去的农村娃,谁不认识白蒿芽啊?说挖就挖,不一会就挖了不少。带回学校后、再以班为单位,用黄陈煮水喝,一连喝了几天。放学回家,也被父母温着喝。由于措施得力,我校真没有一个传染肝炎的。熟视才会无睹,白蒿芽在我们当地遍地都是,所以才对她提不起半点兴趣。等生活殷实了,却又怀念起幼时的生活来。这些年变化太大太快了,厂房林立,塑料大棚鳞次栉比,人们生活宫裕,手有余钱,却很难再吃到无公害食品了,于是茵陈摇身一变,从"平民"变成了"贵族",堂而皇之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人人爱吃的一道桌上野棘。
  不得不说,由于环境多方面的影响,现在地里的白蒿芽也越来越少了。好在连襟承包了十几亩果园,省去了我不少时间,不愁无处可挖。还有一个好处便是清明时节也恰是杏花盛开的时侯,高兴之余,约两三知已,春风习习中,看杏花绽放,红白相间,分外妖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手提白蒿芽在开满杏花的树下留影,定格美丽瞬间,留下美好回忆,岂不快哉?
  采摘回家,除去老叶,剪去毛根,只留下鲜嫩的绿叶,用清水洗净,撒上细细的白面,切上少许葱花,加点香油和盐,拌匀后平铺在笼布上,放在锅里蒸十多分钟,锅清香的"巴拉子"便出锅了。再拌上预先捣好的蒜泥,香甜可口的"巴拉子"便可以吃了。其味纯香淡雅中透着一股清凉,入口滑嫩,唇齿留香,叫人神清气爽,回味无穷。中医讲究药食同源,饱口福的同时,对三高、肝热上火、疼痛等有特殊疗效、还增强人的免疫力,是春季养生必不可缺的佳品。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意为、鹿见到蒿草,便发出"呦呦"的鸣责,呼朋引伴来食。我仿佛看到群鹿儿,阳春三月里,在野外悠闲地吃着茵陈蒿。不由使我想起了一篇介绍我们中医翘楚屠呦呦的一篇报道∶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出生时,父亲屠濂规听到其哭声呦呦,随口吟出《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典之蒿",并为其取名呦呦。自此,屠呦呦与青蒿结下了不解之缘。还有后面的两句,"我有嘉宾,德音孔昭。"意为,我有好的宾客,他已盛名昭昭,这句话似乎更贴切地"预示"了屠呦呦今日的声名远播。屠呦呦的获奖,让世界又重新认识了中医,茵陈蒿功不可没。三月的茵陈,不负春天不负卿。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