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3-16 10:20
鄌郚总编

在一条叫“桂河”的历史河流中行吟

  在一条叫“桂河”的历史河流中行吟
  文/徐一波

  十月的朱刘,秋高气爽,碧空晴朗。站在桂河桥上向南眺望,河面波光粼粼,堤岸桂花飘香。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涟漪。沿着河岸徐徐前行,一片片茂盛的绿化带映入眼帘,河堤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幅标语向人们宣告——桂河迎来了“新生”。
  “产业新城,幸福朱刘”名不虚传。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让朱刘经济更加繁荣昌盛;发达的交通,秀美的河山,让朱刘钟灵毓秀,物华天宝,人才辈出。这里不仅有壁立千仞的孤山风光,有秦驰古道的挂幡开店,还有源于斯流于斯的母亲河——桂河。她作为昌乐众多河流之一,承载了朱刘人文景观的传说和历史意蕴。卜祥山先生提到清嘉庆《寿光县志》对于桂河有一段描述:跪河经朱留店入寿光界,经王望至斟灌城北与丹河合入潍县界。按:跪河近亦名桂河,邑人董思恭家居河东岸,丁酉发解,辛丑成进士。馆选后自号“桂川”,故邑人以“桂”名之……从这段记录中就能清晰的看出由“跪河”转变成“桂河”,董思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见,在嘉庆年间,跪河已有“溎河”之称。
  据载成汤建商之后,今昌乐城东朱刘一带尚属莱国。莱人地处东夷腹地,自然环境优越,势力比较强大,所以武王灭商之时,它不但不向西国称臣,而且还大展锋芒,与姜太公争夺营丘的控制权。此次争战,莱人虽以失败告终,但却在齐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司马迁写入《史记》而流传千古。
  商代末年,有一位著名人物曾在朱刘留下芳迹,这就是伯夷。伯夷乃孤竹国君之长子,因为不愿做昏君纣王之臣而出走隐居。“孤竹国君死后,叔齐让位给兄长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后来兄弟二人在首阳山不期而遇,跪在一块大石头上相抱而哭。二人的泪水不断地淌下来,情至于此,流水静深,渐渐的汇成了一条河,这就是跪河的传说。”《孟子》说 :“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昌乐古称北海,昌乐城东孤山顶夷齐祠自唐代起便屡屡见于乡邦文献,可证伯夷曾隐居于昌乐当为不虚。据诸城学人王景韩《谒夷齐庙》诗注可知,今昌乐城东十里堡一带即伯夷隐居待清处。
  一条河流的缓缓流淌,蕴育着一部恢弘大气的瑰丽篇章,为后人留下了一卷沉甸甸丰富多彩的历史。
  在我的心目中,桂河发源于秀美山川方山北麓,向东北方向蜿蜒流淌,自古至今,流经五图街道北部和朱刘街道南部丘陵地区,弯弯曲曲,风光旖旎,然后穿过胶济铁路,在圈子村北进入平原地带,从后牟村进入寿光市境入海。这里原本是一条远古地震大裂缝,后来成了桂河的天然河道,两岸崖头壁立,宽达百米以上。初秋时节,桂河两岸,野花满径,随处可见。河水从沟底蜿蜒流过,时而湍急,时而舒缓,遇到狭窄地段,河面便像扇子一样,慢慢收拢,河水也变得急促起来,泛起的水花波光潋滟。一个个河湾光影粼粼,溪水潺潺,小流口处飞花溅玉,鱼虾浮游,河滩地里水草肥美,蜂飞蝶舞,荷香仍在风中摇曳。紫薇花与凌霄花依然在渲染着夏天的斑斓,草色葳蕤依旧,蛙鸣高亢如昨,盛夏的容颜还是那么的葱茏。虽然她们没有了夏花的热烈和浓郁,却透着一种质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沁入我的心脾,让我的心里始终流淌着一条时光之河、幸福之河。守望一条河,就是守望家乡,守望一份回报不完的恩情。也让我从此坚信 :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条奔腾的河流。
  源远流长的桂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路汇集无数小溪,在昌乐境内流淌十七公里许,在五十多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内,孕育了丰富的物产资源和灿烂的夷齐文化。仅朱刘境内就有于留村原始社会遗址,三庙村、张家庄村、魏家庄村龙山文化遗址,九级村、东任疃村、朱刘西村周代遗址,都昌村东京埠商周墓葬群,东圈汉墓、大东庄汉墓、大桥村汉墓,三庙村电灌站出土的大量齐国刀形币,商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首阳山,东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墓冢等等,都在桂河流域内,众多先民遗迹星罗棋布,底蕴丰厚,无不昭示着桂河流域古人类文明的辉煌发达。
  古老的桂河,虽没有名川大河豪放奔流之气势,却也不失雅奏迭起、音韵绵长的飘逸。深厚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众多的民族精英,垂青史册,充满智慧的桂河儿女,前赴后继,薪火相传,把夷齐文化的传承演绎的无限精彩。涌现了逄萌挂冠城门,孔融浩然正气,徐干箕山之志,四五烈士李华亭,钢铁硬汉张适,抗日英雄朱剑秋,企业翘楚刘良玉、刘修华,神州学人魏礼庆,社科专家刘森林,乡贤楷模刘文先,乡村振兴“擎旗人”刘培文,非遗嵌银技艺传承人崔学斌,担当使命的民企歌者刘伟全,唐小腰的创始人杨键,潍坊好人王长庚等一大批优秀儿女,他们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更有海军少将李宗玉、张仁忠,火箭专家刘培谅,始终不渝,不忘初心,叱咤疆场,用实际行动追寻着长征足迹,表达了对革命英烈的缅怀,对理想信念的弘扬。他们是朱刘建设者的楷模,是朱刘人民的骄傲,朱刘历史也因此而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铺展人水和谐画卷,必须要因地制宜打造桂河景观带。朱刘作为华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如今沿河建起了“溎河湿地公园”,公园总面积达1515亩,充分尊重利用首阳山群、桂河水系原有自然地形地貌,保留了原生态系统。山涧连湖,叠瀑孤岛,海景喷泉,河港湾流,旱溪石滩,镶嵌在朱刘大地上“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里,道路平坦、楼房整齐、空气清新、满眼绿色,这个“以桂为味、以水为美”的昌乐城市后花园——唯桂水湾和五星级桂水逸扉大酒店,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养生游乐的环境。
  峨山风景区位于朱刘孤山东麓,东圈村南,东临桂水,西傍首阳山主峰,潍昌公路从景区穿过。虽然峨山是一座待开发的处女地,但是,它却是一个品味历史,体闲娱乐的绝佳去处。来到峨山,用脚踏上快乐的旅程,用眼去发现自然的神奇,果然水村山郭酒旗风,疫情过后,依然生机勃勃!感觉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充满诗情画意,仿佛是用心找到了阔别已久的自由和欢乐。依水而建的古老民居,青石板小路,横架在河水之上的石桥,碧波中的锦鲤,都是那么的斑驳惬意。沿着村内桂河公园拾级而上,假山亭榭,廊道栈桥,飞瀑池流,苇丛莲池,杨柳依依,花团锦簇,装点桂河两岸,一步一景,如仙境幻化,引人入胜,花香怡人,桂水又闻桂花香,其绵延不绝的发展历史和渊源的文化资源,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记录着先辈勤勉奋斗的业绩,承载着先人的激情、理想和智慧的光芒,东夷文化和齐文化相交相融,构成了古今文化的一种标尺,印证着一段段辉煌的历史文明。站在桂河桥上,看着桥下缓缓而流的小河,优雅宁静,娴静温柔,没有丝毫波浪,就这样流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几百年过去了,桥身虽是布满了绿色的青苔,或是爬满了藤蔓,但桥下的河流依然是这么静静地流淌着,用它那神奇的传说,陪伴着一代代的朱刘人,经历了沧桑风雨。跨过石桥,溎河公园的巨石,赫然入目!整个湿地形成一园八景“湖光碧水、百亩荷塘、河堤垂柳、古槐栈道、石阶水榭、览翠亭台、休憩雅园、民俗展馆”的精致游园。走进桂林苑大门,一股幽香飘入鼻中,深深地吸一口,清香直入肺腑。桂花树上,黄白的花朵缀满枝头,让人挪不开眼来。这里的桂花虽小,可它的清香却能让那些鲜艳的花草黯然失色。香甜的气息萦绕在鼻尖,即使是连日的烟雨蒙蒙也能让人的心情在此刻变得敞亮。不知不觉来到荷花塘边,荷花摇曳生姿,流水潺潺,游鱼熙熙。在桂林苑的西北角,是天香秋满,又称桂花厅。等到了金秋时节,金桂银桂开齐开满了,那香味,毫不含糊,到时候整个人都会被花香浸染。
  走出桂林苑,来到老爷车博物馆,它真实名称是“潍坊世代古典汽车博物馆”。3万余平方米的展馆中,以时间轴为线索,呈现了《发明家的黄金时期》《用创新改变世界》《倔强的英伦绅士》《底特律的骄傲》《国民家轿》《战地老兵》《越野世家》《皇家马厩》《星辉荣耀》《共和国记忆》等十余个主题展区。涵盖了从1902年到1977年欧美约20个品牌的二百余台老爷车,从泥轮的出现,至现代汽车诞生及发展,记录了人类渴求力量与速度的每一个重要印记。放眼望去,仿佛一幅汽车文化展的历史长卷。被岁月镌刻出来的峨山风景区,化成了绚烂氤氲的人间烟火,是人间的质朴温柔,也是人间的勃勃生机。
  河汉无声,岁月有情。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精神与智慧宝藏,以其智性之光照耀着现实中前行的人们,去创造当下和未来的世界。只有重视乡土文化、挖掘和利用好乡土文化,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才能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毫无疑问,混凝土都绝对不是终点,但我们要想走得更远,至少要先到达这一站。从“一村一品”引领农业品牌化发展,到科技赋能让农业展翅高飞;从传统工业的“中国制造”到引发新能源革命的“氢能”产业园,朱刘人民深深热爱着这片古老而厚植的红色土地。人无论行走多远,能让他魂牵梦绕的是故乡;心不管飞得多高,总也渴望有个存放精神的家园。桂河流域自古以来,文化名人辈出,如群星璀璨,光照千秋,古有刘鸿儒、董思恭、李华庭等进士,为官清廉,万民景仰;今有刘锡诚、刘国良、郭建华等誉满海内的文学巨匠,引领一代文化潮流;石刻石雕艺术传承有序,在国内颇具影响,如石刻艺人张安南、房文俊和李象玉,曾为人民大会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杰出历史人物不仅以其不朽的业绩彪炳于史,而且以其崇高的精神品格垂范于世,他们发挥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同他们的人格力量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朱刘街道致力于乡村振兴,美丽庭院建设,提升文化传承基因,通过地方财政投入和社会自筹资金等多元化融资方式,先后打造了世代古典汽车博物馆、昌乐县汉代石刻博物馆、昌乐县陶瓷博物馆、昌乐非遗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馆、红色记忆馆、百年文教馆、昌乐县党性传承中心等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文创产业,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逐步融合,满足了民众多种文化生活口味。
  最后以刘其安先生的一首诗做结吧!
  南对孤山忆采薇,桂河百转雨霏霏。
  芦蒲莲叶无穷碧,鲫鲤鹅群别样肥。
  旧圩老桥呈古意,钓翁浣妇映余晖。
  儿童闭口搜蝉至,惊起翩翩白鹭飞。
  2023.3.7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