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7-01 15:04
鄌郚总编

《巨洋水》微刊第139期——庆七一专辑

  《巨洋水》微刊第139期——庆七一专辑
  -
  【卷首语】
  巨洋文化的春天
  郇志侠(青州)
  巨洋水是山东省中部的一条重要河流,又作巨蔑水、巨昩水、洱水、渳河、具水、瀰水,也就是现在的弥河。源出临朐县沂山西麓,北流经临朐县东,又北经青州市东,又东北流经寿光县界,东北入海。全长206公里,流域面积3847.5平方公里,是临朐、青州、寿光三地名符其实的“母亲河”。巨洋水流域内土地肥沃,人烟稠密,历代文化遗存丰厚,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巨洋水流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古就出了大批圣人。大隐士许由、巢父、兵圣蚩尤、人文始祖颛顼(zhuān xū)、殷人始祖帝喾(kù)、字圣仓颉(xié)、圣人帝丹朱、秦朝之祖伯益、崇圣逄伯陵氏、武圣姜太公,他们或生于斯,或生活于斯;后世的国家栋梁、宰相级著名人物有:春秋时期,桓公国相管仲食邑于骈城(今临朐城)。战国时期,孟子在南阳河畔“雪宫”传播儒家思想二十余年。战国朐剧(弥水)人,稷下先生鲁连子,西汉名臣公孙弘,十六国时期的王猛,宋朝“连中三元”的宰相王曾,明朝的状元马愉、赵秉忠,词曲大师冯惟敏等众多历史名贤,都生长在巨洋水河畔;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北魏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地理学家于钦《齐乘》等都是诞生在巨洋水流域的文化精华,在全国久负盛誉。
  巨洋水源远流长,其流域内物产丰饶,人文繁盛。弥河银瓜以其优异的品质闻名于世,在清朝乾隆年间,就被列为进奉皇帝的“贡品”;如今现代化的农业王国、绿色菜都更让世人惊叹不已。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巨洋水流域出土大量古文化遗迹。弥河两岸有大量龙山文化时期及先秦三代的古城遗址、古台遗址、古墓遗址及出土古迹遗址等。如:今寿光的“边线王古城遗址”、“纪台古城遗址”、“过宋台(今称呙宋台)遗址”。今青州的“凤凰台(臧台)古城遗址”、方台(今方台村)古城遗址、口埠东古台、戴楼古墓群、马家庄古墓、苏埠屯夏商古墓群、箕山(香山)汉墓等。今临朐县的西朱封村古城遗址、城头村杜家庄古城遗址,庙山村遗址等。今天,挖掘、研究这些历史,对于传承传统文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巨洋文化学会适时应运而生,为青州、临朐、寿光、昌乐、滨海开发区五县(市、区)文友提供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要感恩巨洋水故乡,和全国人民一道,紧紧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以“建设书香世家,赓续华夏文脉”为使命,坚持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弘扬社会正能量,全力推动传统文化的新崛起,不负韶华、不负期许,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幸福家园不懈努力。
  我们坚信,《巨洋文化》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
  【本期导读】
  【红色记忆】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星火耀昌潍”革命故事
  革命先烈永不朽  薪火代代传亘古
  文青(青州)
  缅怀早期的女共产党员侯志   袁心君(吉林)
  女共产党员侯志的传奇人生   韩杰杰(济南)
  【散文】
  采风西侯庙,参观侯志纪念馆   郑云生(青州)
  革命先烈诞生的红色村庄:弥河镇胡同村  殷庆生(青州)
  -
  【红色记忆】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星火耀昌潍”革命故事主题采访
  革命先烈永不朽    薪火代代传亘古
  文青(青州)
  位于青州城东的东圣水村,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都是共产党的活动开展较早的地方之一。早在大革命时期,这个村的魏媚一家,已长大成人的12人中,就有9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魏家的150亩土地,至解放前夕,已经基本卖光,全部用于革命事业。解放后,魏嵋一家有7人被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他们为革命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薪火相传,英勇奋斗的事迹,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
  老当益壮一“青松”
  魏嵋(1852—1929),字蜀峰,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教育,饱读诗书,学识渊博。清光绪元年(1875年),青州地区一场飓风,庄稼毁之殆尽。官府非但不闻不问,反而横征暴敛。面对此情此景,魏嵋拍案而起,组织十几个村的村民,发动了青州历史上有名的抗粮抗捐斗争。因为魏嵋是这次斗争的领导者,不久便被削去功名,投入监狱,后经多次营救,方得获释。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激起魏嵋立志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决心。1903年,他同次子魏复中,四子魏复庄、女儿魏复丽一起,参加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又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缔造的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年逾六旬的魏嵋,响应孙中山先生“实行北仪,推翻满清政府”的号召,亲率魏复庄、魏复丽至上海、南京、凤阳等地,参加了辛亥革命东路“淮泗讨虏军”的战斗。“淮泗讨虏军”配合武昌起义部队,同广东、浙江的友军一起北伐,对清兵展开攻击。4个多月的时间,魏嵋父子转战淮河南北,经过固镇、宿州、萧县、徐州、夹沟等多次战斗,消灭了大量敌军。
  对这次辛亥革命北伐战事,魏嵋先生留有《实行革命事迹》一文,真实记录了战事的激烈和战争的艰苦。文中记载:固镇之战,“将敌人火车打碎三辆,敌人死不胜计”;宿州之战,“敌人大炮隆隆,有空中开花弹、落地开花弹、机关枪、机关炮、步枪、马枪一齐开火,子弹之密不肯急雨”;夹沟之战,“清兵知我接应兵到,遂退出夹沟”,“请兵方至沟口,正遇我先锋接应队,我先锋队从旁击之,死者不计其数”。
  上世纪20世纪20年代初,山东共产党组织建立不久,东圣水村就有了共产党的组织。在王尽美、邓恩铭同志的帮助下,在魏嵋父子的努力下,东圣水一带党的活动开展得特别出色。1927年,蒋介石制造的“四一二”大屠杀发生后,中共山东省委和共青团山东省委负责人来到东圣水村,在魏家帮助下筹建中共青州地委和所辖6县的党团负责人培训班,以适应急剧变化的形势。魏嵋组织他的闺女、儿媳,支起四盘大鏊子摊煎饼,供给同志们吃,晚上就住在魏嵋家的房子里。连续几个月时间,无论环境多么险恶,他一直没白没黑地为同志们的食宿和安全操劳,使会议和培训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此后不久,时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的杜华梓叛变投敌。杜华梓参加革命动机不纯,他热衷于升官发财,被捕后,在敌人的屠刀下动摇变节,并对青州党组织和魏嵋一家进行反扑。面对叛徒的嚣张气焰,魏嵋慷慨激昂,赋诗痛骂:“于今忠实党员稀,何机有利投何机。翻云覆雨寡廉耻,朝秦暮楚似姘妓。”
  杜华梓的叛变,使青州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魏嵋老人从此重病在身,于1929年8月13日逝世。解放后,魏嵋的名字被收入《山东省著名革命烈士英名录》。
  名扬齐鲁的宣传家
  魏嵋次子魏复中,是我党早期的党员。在我国工人运动史上,是一位卓有成效的人物。
  早在1922年5月1日,他即化名“滕沛昌”,与王用章(王天生)一起分别代表济南纱厂和山东印刷界工人,受命赴广州参加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回来后,他毅然理直气壮地把大会通过的、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政治口号,写到自己经常带的苇笠上,随时随地向群众宣传。
  东圣水村原来有一处私塾,魏复中将这处私塾改建成“平民学校”,自告奋勇担任了学校教员,专门吸收贫苦农民的孩子入学。在学校里,魏复中经常向学生进行“三民主义”、“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教育。后来,他又同五弟魏复敬、七弟魏复海一起,编写了通俗易懂和以灌输革命道理为主要内容的《平民千字课》,作为学校的教材。
  魏复中把一些重点教材谱上曲子,教学生们唱。唱熟了,又带领学生,打着小旗,到附近各村串街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受教育和鼓舞,把一些地主豪绅气得失魂落魄。
  青州城东关有个短工市,每天早晨都有不少穷人到这里出卖劳动力。魏复中凭借“小康之家”的优越条件,出高价雇短工,将这些短工领到自家的果园和田地里,听他讲解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道理。他自编了一些革命歌谣,教短工们唱。其中一首是:
  我们种麦子,人家吃白面,还嫌白面不好吃。我们种稻子,人家吃干饭,还嫌米饭不香甜。我们忙养蚕,人家穿绸缎,还嫌绸缎不美观。人家享富贵,我们流血汗……大家联合起来吧,打倒地主、土豪、劣绅和贪官!
  魏复中还背上鼓板,走城串乡,宣传革命道理,真是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他演唱的一些小段,至今在当地老人中流传。如:说的是,现在的社会太不良。众明公,不信听我说其详。现在的社会是:做工的总要把罪受,寄生虫个个都把福来享;常言说,晒盐的工人把淡汤喝;又道是,编席的婆娘睡光炕。见了些,养蚕的姐儿穿粗布;见了些,种田的农夫光吃糠;见了些,盖楼的瓦匠住破庙;见了些,木匠的媳妇没柜箱;见了些,男子英雄不得不把“贼”来干;见了些,贫家女子因穷去做娼……众同胞,大家联合起来吧,不要忠顺做牛马。要去仔细想一想,地主、资本家的资本是农工,血出在佃户身上。
  1926年,魏复中母亲病故,他强忍心中悲恸,站到罩棺材的架子上,向帮忙乡亲和送葬亲友,大声宣传:“农民要联合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反对封建束缚。”
  由于魏复中工作热情高,在党内享有崇高威望。1926年7月,中共青州党组织改选,他被选为宣传委员兼东圣水村党支部书记。时隔不久,魏复中因病去世。魏复中逝世后,受到上级党组织的重视,青岛、济南等地党组织和工会都为他召开了追悼会。1979年和1980年,我国早期革命活动家、当年的“二七”大罢工主要领导人罗章龙高度评价了魏复中。
  不屈不挠斗敌顽
  魏嵋的三子魏复民,又名魏天民,也是建党初期的共产党员之一。
  1932年8月,中共益都县委根据省委指示,组织领导了著名的“益都暴动”。当时,省委派往益都协助暴动的交通员耿贞元,就住在魏嵋家。在这次暴动中,东圣水村的任务是集合30人,在村东待命,一声令下后,立即解除驻龙泉寺国民党民团的武装。魏复民及其儿子魏玉聪、六弟魏复功、七弟魏复海,都加入了待命人员行列。后因暴动失败,参加暴动人员均遭国民党当局缉拿。
  这天,魏玉聪急匆匆朝自家场院跑来,说后面有敌兵追赶。魏复民急中生智,顺手抄起杈把,将魏玉聪摁倒,又给他身上盖了一些高粱穗子。当敌兵追来,向魏复民要人时,魏复民不慌不忙,领着敌兵进了村,结果连个人影也没见到。敌兵怒气横生,以窝藏“共匪”为名,将魏复民抓进大牢。过堂时,法官问:“你在家是干什么的?”一连问了好几遍,魏复民老是问东答西,装聋卖傻。当敌人严刑拷打他时,他咬紧牙关挺着,什么话也不说。对这个又“聋”又“傻”的老头子,敌人拿他没有办法,扣押三天后,无可奈何把他放了。
  魏复民出狱后,由于身染重病,于1935年去世。
  甘洒热血写春秋
  魏嵋的六子魏复功,于大革命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受党组织派遣,经常以卖煎饼为掩护,到青州城里的街道张贴革命标语和散发革命传单,还到昌乐、潍县一带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1932年,魏复功参加“益都暴动”失败后,党组织为了保护他,派他到了烟台,以干搬运工为名,在工人中宣传我党主张和革命道理。敌人发觉后,画形画影地通缉他,于是,党组织又派他到滕县、沛县、兖州一带,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45年9月,日寇投降后,党组织任命他为青州第二区联防主任。上任不久,就组织辖区13个村全都建起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识字班,又组织农民大张旗鼓地开展斗地主、分田地、减租减息、防奸反特工作。
  1946年夏,由于我党实施“战略转移”举措,暂时放弃了青州。魏复功和他的二女儿魏玉琳,还有其他6名干部,不幸被敌人捕去。在监狱里,魏复功被打得遍体麟伤,衣服粘在血肉模糊的肉体上,疼痛难忍。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没向敌人吐露半点机密。他对被关押在一起的战友说:“同志们,看来我是出不去了。有啥问题,你们干脆往我身上推,由我一人顶着!”他还对女儿说:“孩子,你年龄小,出去的可能性大,要听共产党的话,革命到底。”
  一天夜里,敌人把魏复功拉出监狱,押至北城外一口大井旁。他大声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丧心病狂的敌人一镢头把他砸倒在地,接着拖进井里,还填进早已备好的一堆石头。
  巾帼英雄人人敬
  生于1882年的我党早期女党员魏复丽,是魏嵋的女儿。
  1903年,魏复丽随父魏嵋、大哥魏复中参加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又积极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缔造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她积极投入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随军南下参加了“娘子军决死队”,同男子汉一样,与敌人展开了英勇斗争。
  在青州共产党的建党初期,魏复丽多次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严密封锁,到城里为地下党组织传递情报,运送枪支。1925年10月、1927年4月、1927年5月、1927年7月,中共山东省党组织和团组织曾4次在她家召开重要会议。在举办有青州地区党员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时,她总是同七弟魏复海、侄子魏玉聪、侄女魏玉生一起,负责警戒工作,从未出现一点纰漏。省委领导邓恩铭、刘子久、吴芳等,每次来东圣水村时,都对他们的工作高度评价。
  1930年,魏复丽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8次审讯,她始终从容不迫。敌人找不到证据,只好把她释放。魏复丽出狱后,斗志更加坚定。党组织派她去潍县送情报,一百多里的路途,她当夜徒步启程,天明即安全返回。在东圣水村一带,每当提起“魏大姑”,群众都赞不绝口。
  都有一颗赤诚报国心
  魏嵋的四子魏复庄,辛亥革命爆发后,遵照父命,去上海参加“淮泗讨虏军”,担任一支北伐军负责人。后来,受孙中山之命,做情报工作。经常往来于北京、上海等地,与老同盟会会员、北京大学教授、罗章龙的叔父罗孟年联系。通过罗孟年介绍,结识了李大钊和罗章龙,受他们影响,魏复庄早年参加了我党一些革命活动。1922年,在去薛家岛争取孙百万、马文龙两个日本人豢养的土匪反正时,被敌人暗杀。
  魏嵋的孙女、魏复中的长女魏玉生,1927年被调往济南担任中共山东省委地下交通员。她的丈夫宋伯行,曾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青州地委书记。1928年4月,宋伯行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受尽酷刑后英勇就义。
  魏复中的次女魏玉新,入党后受党组织派遣到济南鲁丰纱厂做女工工作,不幸被捕。后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出狱后,又被党组织派往青岛打蛋厂做女工工作。当时,厂里工头经常以“检查偷蛋”为借口,在女工身上乱抓乱摸。魏玉新便组织工人将耍流氓的工头痛打一顿。以后,这个工头再也不敢侮辱女工了。1930年,她与爱人、团省委负责人王伯阳乘船去大连为我党武装搞枪支,途中被敌人发觉。危急关头,魏玉新为了避免枪支被敌人搜去,有意暴露目标,把敌人注意力吸引过去,掩护了王伯阳同志,保全了枪支。然而,魏玉新却不幸被捕,惨遭杀害。
  革命薪火代代传,如今,魏嵋的后代多为共产党员,有的在川西高原安家,有的在祖国大西北克拉玛依大沙漠落户。那位在川西落户的孙子魏玉山(魏嵋五子魏复敬的次子),是一位在解放战争期间荣立一等功的人民解放军老战士,有华东野战军陈毅、饶漱石、张云逸、黎玉、舒同等首长签署的立功喜报为证。那位在新疆克拉玛依落户的重孙魏强,是魏媚次子魏复中之孙。“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在人民解放军服役的他,冒着坐牢、杀头的危险,在大会上公开“跳”出来,反对批判刘少奇。后被开除团籍、军籍,遣送原籍东圣水村接受教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有关部队党组织作出《为魏强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恢复了他的荣誉。
  -
  缅怀早期的女共产党员侯志
  袁心君(吉林)
  侯志是山东早期优秀女党员,山东早期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之一。早在青年时代,她就开始接受新思想,决心投身革命。1923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5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后,曾先后在山东、上海、唐山、天津、哈尔滨等地开展妇女、学生和职工运动,1935年,党再次派她到苏联学习,并在那里工作了数年。1947年回国。历任哈尔滨东北局公安部情报处科员、哈尔滨公安局外侨科科长,沈阳市公安局三处副处长、沈阳市统战部秘书长、辽宁省妇联常委和沈阳市妇联主任兼党组书记等职。虽然她自30年代就离开了山东,但她在山东的革命运动,尤其是为山东早期学生、职工、妇女运动的发展,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及传播马克思主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在山东的革命活动是她一生革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城淑女
  侯志,曾用名侯玉兰、马琳、郭张青莲。1905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益都县谭家坊子侯庙村。侯志是她参加革命后自己起得名字,意思是“志在千里”。侯家是县城里的名门望族。侯志记事时,家里是个开油房和种几十亩地的大户人家。父亲侯思渥,年轻时在烟台外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读英文,毕业后在山东省邮政局当邮差、邮务员,之后任济阳县邮政局局长。
  侯志兄妹5人,均受过教育。她本人8岁入泰安教会女子小学。在学校里,牧师每天给学生讲上帝、耶稣,但她从不相信有上帝存在。1917年,侯志转回家乡益都县仓廒女子小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对学生的思想禁锢比一般学校更加厉害,学生们除上课外,还得经常念“圣经”。1919年,侯志受“五四”爱国运动营销,并在学校进步老师教育下,开始阅读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文章和其他进步读物,在益都参加声援“五四”爱国运动的活动。之后,她告别家乡,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傅学校。
  投身革命
  山东省立济南女子师范学校自1908年成立以来,一直奉行封建道德的教育宗旨和管理制度,不许女生参加社交,更不许过问政治,要求举止端庄,言语幽娴,毕业后做贤妻良母。
  1919年,“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席卷了这个沉闷的学校,学生们的思想豁然开朗,毅然举起反帝爱国大旗,勇敢地汇入革命洪流中。这期间,侯志、王兰英、王辩、于佩贞等成为思想激进、追求真理的代表人物。
  1921年秋,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辩参加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活动。之后,她和侯志、于无贞等在女师秘密成立了许多学习小组,参加小组的成员都是进步学生。大家经常在一起学习政治,时事,了解国内外大事,并认真阅读《共产党宣言》、《向导》、 《中国青年》、《社会主义浅说》、《科学的人生观》、《俄罗斯妇女》等革命书刊。 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的影响,为侯志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在传播革命理论和联络志同道合者开展宣传活动的同时,侯志还极力为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而斗争。她经常向同学们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倡导反对封建礼教,实行男女平权,教育同学摆脱保守闭塞的思想影响, 树立自立进取的精神。侯志还带头剪短发,鼓动同学走出校门,公开和男生一起上街示威游行,参加反帝爱国斗争。不仅如此,为了动员社会人士、广大妇女抵制日货,进行募捐,支援济南工人罢工运动,她号召同学们不吃肉、不吃菜,把伙食费节省下来捐献给罢工工人。不少同学积极响应,把省下来的菜金全部捐献出来。她们还组织义演,有的同学还出售自己书写的字画,用于募捐。为了推销国货和学生自制的工艺品,侯志和 同学们积极筹办了“爱国商行”,挨家挨户到市民中或店铺里去劝买。她们深入狭街陋巷进行宣传,有时吃了闭门羹也不灰心。侯志和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在当时各界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3年,经王尽美、王翔千的介绍,侯志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她积极参与筹备女师建团工作,并担任了女师团支部委员。在上述一系列进步活动中,侯志逐步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即由激进的民主革命思想转向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1924年秋,侯志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山东最早的女党员之一。
  侯志入党后,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活动中去。她和王辩协助党组织,在女师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经过一段艰苦细致的工作,先后发展了刘淑琴、于佩贞、朱岫蓉,王兰英等数人为党员、扩大了党的队伍,建立女师党支部打下了基础。
  1924年,国共实行合作时,孙中山先生委派王尽美为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在山东宣传筹备召开国民会议。侯志和王辩、于佩贞等积极响应,发起成立了“山东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尔后,又成立了以女师学生为骨干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山东济南妇女学术研究会”,并在济南女子职业学校、女子中学建立了下层组织,会员发展到100多人,这个妇女学术研究会为积极配合山东党组织的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成为全省各女校进步学生的核心。
  1925年,根据党的三大决议和国共合作发展的需要,侯志等以个人资格跨党加入了国民党,结识了山东国民党王深林、范予遂等人。那时,国民党的活动多在靠近女师的育才小学内进行,侯志等人的活动也随之扩大到那里。尽管与国民党的斗争还多是在桌面上争论,但也是相当激烈的。侯志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原则,既维护了我党的原则立场,又较好地进行了国共之间的合作。
  随着党的工作的深入开展侯志的工作逐渐扩大到工厂和商店。课余时间她和王辩等经常到鲁丰纱厂去开展工作,与女工们交友,给她们讲故事,读报纸,教唱革命歌曲,宣传革命道理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她们的阶级觉悟,鼓舞她们参加革命斗争。开始,工人害怕被厂方开除,不敢和她们接近,即便接近也是秘密的。“五卅”运动以后全国工人运动造勃发展,鲁丰纱厂工人们的活动也公开了,曾举行过罢工,取得了胜利。在这期间,侯志还参加了声援青岛工人罢工和上海“五册”运动的活动。一次,她和同学们在中山公园集会演讲,并在人群中放发反帝、反军阀传单。突然女师校长和其他老师向她走来。她随机应变走上前去,把传单也发给了他们。到了晚上,学校当局把侯志叫到办公室问:“从哪里弄来的传单?为什么到公共场所散发?”侯志回答:“传单是学生会的,我是学生,当然可以发。“他们说:“传单上没署名,一定是共产党的。”侯志说“我没看传单的内容。”当时校方知道女师学生经常参加进行示威等政治活动,而且都是由侯志等领头,但不敢开除侯志,因为她在学生中有威信,有影响,校方怕开除她引起学潮,只好马虎了事。从那以后,侯志的活动由秘密转向了半公开状态。
  1925年夏,侯志在女师毕业。当时,她面临着工作和婚姻的重大选择。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也为了解除封建婚约,她毅然选择了前者并得到了王尽美、邓恩铭等领导同志的赞同。他们为了支持侯志争取婚姻自由,也为了培养妇女运动领导骨干,决定送她去苏联学习。
  异国求索
  1925年10月,侯志告别了同学和战友,乘远轮号船到达苏联海参崴后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去莫斯科,进入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
  东方大学是一所培养各国青年干部的政治学校,学员大部分来自苏俄远东各少数民族,另一部分来自中国朝鲜和日本。名誉校长是斯大林。校内专设“中国班”学生百余人。侯志在中文听讲班,同学有向警子、罗世文等人。学习课程有哲学、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东西方革命史、中国革命史、俄文等。当时,苏联的经济十分困难,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艰苦,白天上课,晚上冒着严寒和冰雪到街上去站岗,星期日还要去工厂做工。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受不了这种艰苦,渐渐动摇起来。有的甚至想退学。侯志却表现得非常坚定和乐观。在这里,她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著作和苏联社会主义革命的经验,更加坚定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她学习非常认真,经常和同学互相传阅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讨论重要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她的理论修养有很大提高,同时以惊人的毅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俄语,受到了苏联教师和同学们的敬佩和称赞。侯志到东方大学不久联共(布)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展开了同托派分子的斗争。报纸上公布了苏共中央同托派的不同纲领,东大的学生也卷入了这场争论。侯志当时虽然没有很高的政治水平,却有着传统的正统观念,一直很明确地支持斯大林的联共中央路线。但是同学中有些人和她不一样,他们支持托派的观点,这主要有两种人:一种人特别欣常托洛茨基的才华和知识分子气味,另一种人则从国民党的立场观点出发,拥护托派,反对斯大林。侯志此时已转为苏共候补党员,她就旗帜鲜明地对托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由于学校闹党派,不能坚持正常学习和生活,侯志又时刻惦记着灾难深重的祖国,故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回国。
  1928年春侯志结束了在俄国的学习生涯。她忍痛将幼子留在苏联儿童福利院和爱人武胡景一起,回到了告别3年之久的祖国。
  经受考验
  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内形势异常严峻。侯志和爱人武胡景秘密回国后,先回到益都谭家坊子,然后找到了山东党组织。和省委接上关系后,侯志和武胡景来到济南,组织上安排他们在省委机关工作。侯志开始做秘书工作,以后又兼任妇女部长。1928年秋天,她和省委机关的魏玉新一起到鲁丰纱厂做女工工作。该厂一个叛徒认识魏工新,便勾结国民党当局,将侯忠、魏玉新逮捕,送到侵华日军宪兵司令部。敌人审问时她俩表现得十分坚强、机智。侯志自称是魏玉新的表嫂,家住临沂,丈夫刚刚去世心情苦闷,到表妹家暂住几天.不料表妹领她到街上玩时,碰上了土匪,被送到宪兵队。敌人见市间不出什么,就把她俩押送到警察局,投进了监狱。经党组织多方营救,侯志和魏玉新获释以后,为了侯志的安全,山东堂组织安排她到淄博张县委做地下工作,并负责那里的职工、妇女运动。不久,侯志随丈夫武胡景到青岛负责妇女工作。1929年9月党中央调侯志到上海,从此侯志便离开了山东。
  侯志到上海后,担任沪西区委秘书长。当时全国和上海的革命形热外干低潮,浦江上空弥漫着腥风血雨。侯志一到上海,就秘密深入工厂、机关和学校,联络同志,召开会议,部罢工作。由于她的努力和协助。沪西区党组织迅速巩周和发展,革命力量重新集聚起来,为革命运动的新高潮创造了条件。同年8、9月间,武胡景从山东越狱到上海,党中央即将侯志和武胡景调到江苏省委工作。1930年1月,武胡景到唐山担任特委书记,与侯志等人组成新特委,侯志任妇女部长。此时,受李立三为代表的第二次“左“倾错误影响,北方局指示唐山特委举行游行示威,武胡景和侯志等党员坚决抵制,示威活动没有搞成,避免了党和群众的一次损失。
  1930年7月,侯志随武胡景调离唐山,到天津市委任秘书长。9月,瞿秋白、周恩来等在上海主持召开了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10月,侯志协助武胡景召开市委会议,传达了中央三中全会精神和北方局指示,并决定撤销”天津总行动委员会“,恢复和建立天津党、团、工会组织和日常工作。
  1931年2月,侯志与武胡景到了哈尔滨,他们在这里改组了北满特委,侯志任特委妇女部长。之后,在工厂、商店中建立和整顿党的支部的小组,在平民女子工厂成立具有工会性质的姊妹团和夜校。侯志还以夜校校员的身份深入工人群众,与女工们交朋友,启发他们起来革命。
  1932年1月至1935年7月,侯志先后担任中央军委秘书及交通员,后又到中央保卫部担任秘书、秘书长及情报科长。
  当时,中央在白区的工作有严格的纪律,对党的机密必须守口如瓶,无关的人,即使是自己的父母或至亲好友,也不能透露,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期间,侯志在中央直接领导下积极工作,接受了党的机要工作,秘密工作的锻炼和考验,积累了丰富的白区工作经验,增长了才干。
  再度赴苏
  1935年夏,受中央委派,侯志和武胡景再度赴苏联学习,并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当时,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法西斯头子相继上台,世界形势日益恶化,共产国际决定在苏联莫斯科建立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统一战线。而此时,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康生等人已在留苏人员中形成一个教条主义小宗派,控制了中共旅莫支部。他们以能把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背得滚瓜烂然为资本,看不起有实际斗争经验的同志,还趁苏联开展反托洛斯基派斗争之机,对持不同意见的同志百般打击陷害。武胡景是中共旅莫支部负责人之一,他和侯志等同志始终坚持原则,同康生等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此,武胡景被以“叛徒”、"特务”和“托派分子”的罪名关进了苏联监狱(武胡景被错误处理一事,苏共中央已于1951年为其平反)。侯志满怀悲愤,向共产国际提出申诉,但很快也遇厄运,并因所谓包脏“托派武胡景”受到留党察看的处分,被分配到苏联工农红军大学、莫斯科东方大学当中文教师、莫斯科马列著作中文出版社任编译。在艰难的困境下,侯志仍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努力学习,加倍工作。她白天认真教授中文,晚饭后到图书馆看书,莫斯科的各个书店和大学及出版社的图书阅览室里,常常出现这个年轻中国人的身影。
  侯志由于集中精力于革命事业,没有时间照料自己的孩子,她在苏联的儿子,因缺乏精心照管,在她第2次赴苏前已经天折。后来她又将在唐山出生未满周岁的大女儿送到山东娘家扶养,将在上海出生的二女儿送回河南婆家带看。这时丈夫入狱、儿子死亡,两个女儿相隔万里,家庭的不幸,也曾使这位刚强的女子痛苦过。但她毕竟是一位革命战士,很快从痛苦中摆脱出来,坚定地去从事不惜为之捐躯的伟大事业。
  忠贞不渝
  1937年,当卢沟桥上炮声响起之时,身在异国之邦的侯志压抑不住抗日救国的热情,急切地向共产国际提出回国参加斗争的请求。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多年未能如愿。经过她再三强烈的要求,共产国际直到中国抗战即将胜利才答应让她回国。
  就在侯志打点行装准备回国的时候,共产国际考虑她会俄语,又有在苏联工作经验,决定派她随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先潜队人美,做军事情报工作。任务是搞清日军的战略部署、人员及武器装备。1945年8月,在我军全歼日寇的前夕,侯志随同苏联红军先期到达黑龙江省海拉尔地区,不久进人齐齐哈尔1946年12月,我人民解放军在苏联红军的配合下,解放了齐齐哈尔。侯志正式留下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侯志到东北后先后在哈尔滨东北局公安部情报处、哈尔滨公安局外侨科工作,任务是侦缉和镇压敌特及反革命分子,掌握和弄清外侨情况。哈尔滨外侨很多,当时有24个国籍的侨民,成分非常复杂。亦有不少敌特、反革命和刑事首恶分子。侯志在负责外侨科工作期间,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侨民协会等外侨组织,缉拿和镇压了外籍敌特分子和严重刑事案犯,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为迎接东北全境解放,维护和加强哈尔滨社会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1948年初冬,东北解放后,侯志波调到沈阳市公安局任副处长兼外侨科科长。1950年,调任市妇联党组书记、妇联主任和辽宁省妇联常委。当时全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她带领妇联机关的一班人夜以继日地进行工作,组织全市广大妇女踊跃支前,搞好后勤和生产,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先后当选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委员。
  50年代后期由于“左”的错误影响,对党赤胆忠心的侯志,因过去和苏联有联系,而被视为“特嫌”,以致被错误地罢免了职务,受到了审查,并对她做出了今后不再担任党内任何职务的决定。
  “十年浩劫”侯志自然是在劫难逃,首先发难的是对她早有宿怨的康生。康生在接见沈阳红卫兵时鼓动说:“对于侯志,你们青年人搞不透,我们老年人也搞不透她"。又说:“先只告诉你们一条,她是个里通外国的苏维特务。“紧接着,灾难就降临到侯志头上,她被关押,被批斗,受尽了种种磨难。尽管这样,她仍然高昂着头,大声说:“我不是苏修特务!”她坚信“事实不灭,真理难欺”,坚信历史终会对每个人做出公正的评价。
  5个年头的春花秋实,1000多个日日夜夜。长期的囚牢生活,侯志本来健康的身体急剧恶化。1973年因病瘫痪,出监治疗。1978年,党组织为她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当时,尽管她已语言不清,神志恍惚,但仍保持着坚定的组织观念,她用补发的工资一次性缴纳了5000元党费,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拳拳之心。
  1982年1月27日,侯志在沈阳与世长辞。2月5日下午,中共沈阳市委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鲜红的党旗覆盖在这位老共产党员的骨灰盒上,大家深切悼念这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并向这位对党对革命事业献出毕生精力的共产党员默哀、致意……
  注:袁心君,《吉林日报》记者。
  -
  女共产党员侯志的传奇一生
  韩杰杰(济南)
  侯志(1905—1982),女,青州侯庙村人,夫为武胡景。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山东省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1982年1月逝世。
  刘传功和他笔下的侯志
  5月的一天,在青州市档案馆,记者见到了刘传功先生。搜罗、研究侯志女士史料30年的刘传功向记者展示了他拥有的一沓儿照片、书信和整理的材料。借此,记者对侯志女士的跌宕一生也有了些微了解。
  1982年,时年37岁的刘传功在青州(当时还叫益都县)从事党史资料收集整理工作。那时,侯志便成为他要起笔的人物。
  虽然是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但是侯志在记载中却难觅一二。为了将侯志的过往写真、写实,向人们还原一位忠心烈胆的共产党员,刘传功开始了漫漫整理路。
  为了搜集零星资料,他远赴北京、济南、青岛。他已记不清去过北京多少次了。当时侯志久卧病床,已不适合见客。他很遗憾没能与侯志交谈。不过从侯志的妹妹侯慧真口中听闻了侯志的很多事情。
  后来,他费尽周折联系到了侯志的女儿武华,从那里又得到了很多珍贵资料。他前后共收到武华女士的17封书信。在其中一封上,记者看到武华写道,“她(侯志)的一生对党忠心耿耿,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在她的革命历程中,不管在任何环境下,始终能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最后,她还写道:“您(刘传功)为我母亲的革命事迹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作为她的子女,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侯苓(武胡景与侯志夫妇的长女)接受一次采访时曾说道:“听我母亲说,我大概生于1930年或是1931年,几月份她也记不清了。因为当时母亲、父亲都是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斗争环境非常险恶,工作也非常紧张,具体哪一年她也记不确切了。”她记忆中,父母为了革命工作整天东奔西走,还要躲避追捕,带着襁褓中的她不方便,所以她一出生就被寄养在一位煤矿工人家里,后来被送到上海,又回青州,那年她4岁。再一次见到母亲已经是1948年的事情了。
  为了让回忆录更周全,刘传功还前去北京几次拜见原国家劳动部副部长刘子久,因为刘子久先生曾师从王翔千,与侯志是同学。
  刘传功说,越发掘侯志的事迹,就越被她高贵的品质所吸引和感动。他将侯志的党史整理完毕后,专门将成稿寄给武华,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直到现在,我还是在收集侯志等一些人物的资料。”刘传功说,当时由于共产党员的工作进行得十分秘密,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间交谈,也不会谈及工作,因此收集工作比较受阻。即使是侯志的一些亲人,对侯志的革命工作也知之甚少。
  没有电话,就靠着书信,没有汽车,就靠着腿跑。就这么一点点搜罗,侯志渐渐在刘传功的笔下鲜活起来。而记者对侯志的了解,也随着刘传功的娓娓道来而渐渐清晰。
  一心报国 志在千里
  1905年2月18日,侯志出生于今山东青州市侯庙村。曾用名侯玉兰,马琳,郭张青莲等。“侯志”取“志在千里”之意,是她参加革命后自己起的。
  侯志天生聪慧,有主见。旧时农村,人们恪守历代遗留下来的“缠足”陋习。女孩子长至五、六岁,就要“缠足”,否则大脚女人是要被耻笑的。侯志却硬不买这种陈规陋习的“账”。母亲刚给她缠上裹脚布,转眼间就被她扯掉了。折腾来折腾去,最终也没给侯志裹成小脚。
  说起侯志家族,虽未出过高官显宦,却非布衣平民。侯志的祖父参加过清朝3年1次的省城举人应考,父亲侯恩渥年轻时曾在烟台外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学英文,毕业后先在山东省立邮局当邮差,后提任济阳县邮政局长。他始终克勤克俭,不吸烟喝酒,攒下钱来除购房置地外,其余基本全用到供子女读书上。
  1913年,8岁的侯志被送往泰安教会女子小学就读。随着年龄的增长,侯志对教会教授的东西产生了厌倦情绪。后来,她转学到青州城里仓廒女子学校。这是一所官立教会学校,对学生的思想禁锢,比其它学校都严格,不准学生与外界接触。侯志犹如笼中之鸟,憋闷得慌。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迅速波及到青州。侯志同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农民一起,奋勇走上街头,参加游行示威、散发革命传单和抵制日货活动。“五·四”运动给侯志的思想带来一个飞跃,为了寻求真理,探索光明,侯志抱定了“发奋读书、锐意求知、学成报国”的志愿。不久,她以优异成绩,踏进了山东省女子师范学校的大门。
  1920年,王翔千来到山东省女子师范学校,以代课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在王翔千的影响下,侯志与她的同学王辩、王兰英等,都成了思想进步、勇于追求真理的优秀分子。
  1921年8月,王尽美参加中共“一大”回到济南,准备在益都秘密建立共产党组织。侯志专程从济南提前到达益都,与在益都山东省立第四师范读书的李愉,前往火车站迎接王尽美。王尽美在益都3天,侯志不离左右进行掩护,在益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任务得以完成。
  是年9月,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侯志迫切要求参加共产主义理论学习和宣传活动,还与王辩等人秘密建起学习小组,学习政治、时事,阅读进步书刊。同时侯志还积极为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而忘我工作。她带头剪长发、留短发,鼓励同学走出校门,大方与男生交际往来,上街参加反帝爱国斗争。为支援济南工人的罢工运动,侯志带头忌肉、忌菜,把省下来的伙食费捐献给罢工工人。
  1923年,经王尽美、王翔千介绍,侯志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山东省最早的女共产党员。
  南北转战 屡建奇功
  为了探索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中共山东党组织于1925年夏作出决定,保送侯志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经过艰苦学习,1928年春,侯志以优异成绩结束在东方大学的学习,同丈夫武胡景一起回国。
  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公开破裂,国内形势异常严峻。回国后,组织安排侯志担任省委秘书兼妇女部长。不久,任省委秘书长。1928年,党组织为了保护侯志,把她派往青岛担任市委秘书长。后党中央急令侯志前往上海,担任了中共沪西区委秘书长。
  当时,乌云布满天空,上海的革命形势同全国一样,已经处于低潮。曾经三次举行过工人武装起义、被全国工人向往的地方,完全失去了往日风采。大街上,“包打听”多得很,还有不少被称之为“红头阿三”的外国警察,经常盘查行人。租界林立,洋人横行,百姓垂头丧气。侯志一到上海,就秘密深入工厂、机关、学校,联络同志,召开会议,部署工作,为在辖区内重新聚集革命力量,再次掀起工人运动新高潮做工作。
  1930年,党中央将武胡景和侯志派往唐山,组建中共唐山特委。在唐山,侯志针对这里工人相对集中的特点,几乎天天深入厂矿,开展调查研究,教育工人。从1月至4月间,侯志就帮助建立、健全了7个支部,一个区委,使全市党员由80名增加到200余名。
  1931年,侯志与武胡景被调往哈尔滨,改建中共北满特委。期间,侯志与武胡景从整顿党组织抓起,很快组建起5个县委,一个区委,使党员队伍达到近400名。同时,在海员、洋车夫、皮鞋、砖瓦行业的工人队伍中建立起工会组织,随着工会组织的不断壮大,一系列罢工斗争,犹如雨后春笋开展起来。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任命武胡景为中共中央军委书记,侯志为中央军委秘书。接任后,夫妇俩带着不满1周岁的女儿,在中央满洲代理书记杨靖宇、中共东满特委军委书记赵尚志的护送下,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立即赶往中共中央所在地任职,小女儿在路上差点儿被冻死。
  在那腥风血雨的岁月里,侯志的工作频频调动,这对于一个拖儿带女的女同志来说,其工作难度可想而知。然而,侯志同志不计个人得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不畏杀头坐牢危险,坚决服从党的安排,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充分表现出一个革命者的远大志向和宽广胸怀。
  事实不灭 真理难欺
  1935年,武胡景前往莫斯科向我驻苏人员和旅莫人员传达“遵义会议”精神,并代表中共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侯志被再次派往东方大学学习。夫妇二人到达莫斯科后,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的王明和副团长康生,拉拢武胡景,要他在“七大”发言时吹捧王明。武胡景正气凛然,不予配合。在斯大林错误发动“肃托”时,武胡景被诬陷为“托派分子”。侯志向共产国际提出申诉,反被扣上“包庇‘托派分子’武胡景”的帽子,受到“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那时,侯志孤身一人,客居异国,无人倾诉。然而,在艰难的逆境中,侯志强咽泪水,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努力学习,发愤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就在侯志准备启程回国之际,接到通知说,共产国际考虑到侯志的俄语水平较高,且有在苏联工作的经验,决定派她随“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先遣队”入关,负责军事情报工作。就这样,直至1946年12月,侯志才正式留在祖国。
  令人难以预料的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随着“反右”扩大化的进行,对党赤胆忠心的侯志,竟被视为“特务嫌疑”,罢官免职,接受检查。“文革”期间,侯志更是在劫难逃。康生在接见沈阳红卫兵时煽动说,对于侯志,你们青年人搞不透,我们老年人也搞不透她。先告诉你们一条,她是个里通外国的特务。侯志旋即被抓走,押入中央“三办”(康生办公室)。后来,又被关进秦城监狱,遭到一次次的非人折磨。尽管如此,侯志在“造反派”组织的批斗会上,仍斩钉截铁地大声宣布:“我不是苏联特务!事实不灭,真理难欺!”
  1978年初,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的胡耀邦得知侯志被关押在秦城监狱,立刻将她解救出来。出狱那天,胡部长亲自迎接侯志,并把她扶上开往沈阳的专车。此时的侯志,尽管被1600多个日日夜夜的狱中生活,折磨得说话不请,神志模糊,但仍不失一位忠贞的马列主义战士的高尚品德。对党组织的关怀,她万分感激,一次就从补发的生活费里,拿出5000元钱,缴纳了党费。
  1982年1月27日,侯志诀别了亲人和同志们,在沈阳与世长辞。追悼会上,许多人面对侯志的遗像,失声恸哭。
  注:韩杰杰,《齐鲁晚报》记者。
  -
  【散文】
  采风西侯庙,参观侯志纪念馆
  郑云生(青州)
  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注定了英雄的凄凄惨惨。古老的村庄,传诵着英雄故事。
  青州市侯庙村史馆,坐落在青州市黄楼街道西侯庙村。这里涌现出了一位早期中共优秀女党员、革命先躯一一侯志。她波澜壮阔的事迹、曲曲折折的革命生涯,谱写了一曲光辉的英雄赞歌。侯庙村史馆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圣地”。
  天时,地利,人和。罕见的夏日高温,烘烤着大地,给工作、出行的人们带来“烤”验。而在我们组织的采风西侯村、参观侯志纪念馆时,天公作美,偏爱钟情于我们对革命先烈挚诚之心,气温从前天的40多度,一下子降到30度,薄薄的云,为我们采风、参观遮阳撑伞,使我们在采访、参观展览中,心身愉悦、心情振奋。
  上午9点,东夷诗坛文化下乡活动,由杨凤臣、宋允冲牵头,由高贵荣执行会长带领,来到西侯庙村红色教育基地广场。难能可贵是西侯村党支部书记张立明,在百忙之中,仍抽出时间到场,陪我们游览,亲自为我们介绍讲解。令人我们十分感动。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张书记的一位亲属在劳动时,突然翻车,造成重伤,把其送往医院后,迅速返村迎接我们的到来,并热情接待。
  张立明自2007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带领186户、680多名村民发家致富,走出了一条种植、加工、经贸、仓储、回收、餐饮等多种经营的发展之路。村庄建设、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三年疫情中,事事带头,率先垂范,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大力表彰和人民群众的拥护。办公室里,市级的、街道的,一块块金色的奖牌,就说明了一切一切……
  红色教育基地广场是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西侯庙村党支部,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挖掘整理历史资料,投资160多万元,建成了红色广场、雕塑、宣传长廊、侯志纪念馆等。为缅怀先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了大量的工作。
  走进红色广场,站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厚重的文字记载、一幅幅革命先辈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悲切切的图片、一个个浴血奋战、冲破艰难险阻的历史场景、一件件珍贵的岁月历史文物。带领我们走进记忆,走进栩栩如生的往昔。目睹侯志以及一起并肩战斗的壮士,为寻找革命真理,坚定信念,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所作出重大贡献的悲壮人生。
  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狼烟四起的年代,假如我们遇上那个时代,除了不去当叛徒、汉奸,我不知道我应该是站在哪一派,革命者、保皇派、立宪派、军阀、流氓政客,或旁观者,见气使舵之辈。明哲保身的书生……这样一想,我越发佩服侯志的革命气魄和胆识。
  事实上,侯志走了一条顺应历史潮流的道路。生于1905年的她,对昏庸无能的旧中国有着比一般人更深刻的痛恨。对参加中国革命有着更加卓越的见识。她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同丈夫一起回国后担任中共青岛市委秘书长。又先后任上海泸西区委秘书长。1930年前往唐山组建中十六唐山特委。1931年调往哈尔滨,参与改建中共北满特委,同年12月任中央军委秘书。1935再次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随“苏联红军解放东北先遣队”入关,负责军事情报工作。1946年12月起正式留在祖国。1950年后期及“文革”时期,她受到不公正对待,身心遭到极大摧残。1978年党为其平反。1982年1月27日在沈阳与世长辞。
  绕馆一周,听、看侯志事迹,令人感叹、感慨,先辈们在革命处在低潮时期的坚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意志,向往建设新中国的革命理想。东夷诗坛文化下乡的全体老师,热血沸腾,群情激昂。纷纷在留言簿上书写毫情,讴歌英雄。并涌跃捐献书画作品,签名留念。王丽、杨长春、马香等几位老师现场挥毫泼墨,以寄托无限深情。
  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艰苦的生存环境、血与火的悲惨经历中,侯志坚持以星星之火、燎原大地的坚定信念,革命到底。再一次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没有她们这批革命的先行者,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就没有今天这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英雄的烈歌,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红色精神,成为我党我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
  牺牲的先烈们永垂不朽!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今天,在西侯庙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侯志的出生地一一侯庙村,己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庄。309国道旁的店铺一字排开,村内外笔直、干净的水泥路通向每条街街巷巷,路旁绿树红花。
  空山无语,细雨无声。历史留给我们的不可磨灭的一页,也是我们现代人的崇高荣誉,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掩卷深思,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风起云涌、挥拳呐喊的画面,耳畔传来一阵穿透历史的枪声。
  简篇-《巨洋水》微刊第139期——庆七一专辑
  -
  革命先烈诞生的红色村庄
  一弥河镇胡同村
  殷庆生(青州)
  国逢盛世,国泰民安。农村史志编写,以史为签,方知兴仁。
  忆往昔,胡同村(含黄家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三面环河,出门过桥。西临大马山,东临弥河龙山。龙山有天然形成的百米东海巨龙伏于山体西侧,探身弥河作饮水之势。村西还有流往本村的小清河发源地“海眼”也称“龙泉”,自然景色十分壮观。有人说胜过济南的购突泉也不夸张。特别是冬天,泉水热雾笼罩,犹如仙境一般。该龙泉现已由青州市自来水公司开发,作为优质饮用水源之一,滋养着青州和东营市的居民。
  村的北部又有一条发源于上黄村西南部的山体小河,人们称为“北河”,由于历年洪水暴发,河水从山体流下,所以河床是各种小滑石和沙形成。到了夏季,炎炎烈日,水温较高,村民在白天或晚上都去北河洗澡。北河绕经本村北部、东部,经小清河汇入弥河流向东海。
  村南部有自然形成的河湾,人们称为“沙家湾”。四季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戏于水面,因水刚从发源地海眼流出有一定水温,所以冬季不结冰。河湾的四周绿树成荫,风景别致。小清河的上下游河内两旁布满河草河菜,河菜还可以供村民摘采食用。
  村的东南部有一所古建筑《兴风寺》,四周松柏碧绿,石碑神佛像俱多,因年代已久,现仅存一残碑为记。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构成本村三面环河,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凡从此村经过的过客无不称绝。特殊的地理环境又构成本村树多,石桥多,鱼鸟多的自然景观。常言说:宝地生辉,自古以来村里人才辈出,仅一个一百四十户左右的村庄,解放前后就有共产党八路军师团干部10人之多。而今全村又有六十多名学生考入大学,全国各地到处都有胡同村人,他们都是部队、行政企业的栋梁,兴业的良才。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胡同村有近30名爱国志士(村民),自告奋勇参加新四军、八路军,投入保家卫国的革命浪潮,其中殷增祯、殷庆余等三人光荣牺牲,献出自己英年生命(青州民政局有档案)。
  可能是处于风水宝地的原因,在胡同村和黄家村中间地带,六七十年代曾是全县闻名的一条龙黄烟烘烤加工厂,弥河人民公社大礼堂,弥河农业高中、卫生学校所在地。村东侧是全省闻名的六二六卫生院合作医疗示范点。每天都有益都中心医院各科专家轮流坐诊。卫生学校的学生也来学习。此地形成了原弥河公社政治、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中心。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及村两委的努力下,村民的思想意识、生产意识、房屋改造意识、公共卫生保健意识,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胡同村风水宝地养育了代代英才学子,大家都应引以自豪,并继承革命先烈革命老前辈遗志,以赤子之心更加热爱她,建设她!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潍县春秋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