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09-30 15:52
鄌郚总编

北海郡都昌逢萌

  北海郡都昌逢萌
  逢(pang)萌,生卒年不详,字子庆,西汉末年北海郡都昌人(都昌:古县名,故址在今昌乐东北)。曾辞官求学,顶瓦讽新朝必败,汉光武帝屡召入朝而不就。
  逢萌自幼异常聪慧,品行端正。成年后,因家境贫寒,为了生计,经人推荐在本郡担任亭长,专门负责替县里收取钱粮、处理民事纠纷等,因他办事公道,乐于助人,在当地百姓中口碑很好。
  一天,县尉从逢萌管理的地方路过,逢萌恭恭敬敬地躬身迎候,而县尉却视而不见,傲慢无礼,逢萌立感屈辱,抛楯(楯,亭长扑盗用具)在地道:“大丈夫怎么能如此为他人所役使呢?”遂辞去亭长职位,独身而去。不久他离开家乡,远到京城长安求学,专心攻读《诗经》、《春秋》等儒家经典。
  当时西汉朝政腐败,大司马王莽表面竭力伪装勤俭清廉的形象,而暗中伺机篡夺汉室政权。有一次,他的儿子王获误杀了一名奴仆,王莽便令王获自杀偿命。同时对皇族、朝臣、官吏大量封赏,以博取拥护支持。一时间,请求皇太后加封王莽的皇亲国戚、各级官员等达48万余人。不久,王莽如愿以偿,被封为“安汉公”。从此,西汉实际政权落入王莽手中。元始五年(公元5年),王莽设计毒死了汉平帝刘衍,立刘婴(史称孺子婴)为皇太子,自任“摄皇帝”。逢萌预感到时局将要生变,与友人徐房、李子云、王君公等说道:“三纲五常伦理绝矣,如果现在不及时离去恐有祸患上身。”随即解下冠帽,挂在东都之门上,携全家渡海,客走辽东。徐房与李子云则回到家中,招收宾客一千余人,准备乱世自卫,王君公没有离家,后来悄悄经商去了。
  公元八年,王莽代替汉室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史称新朝。逢萌预知王莽必败,一次头顶瓦盆,在集市大哭道:“哎!新朝!新朝!”言语间讥讽之情显露无遗,后为避迫害潜藏起来。
  公元二十五年,汉高祖九世孙刘秀起兵消灭王莽新朝,建立东汉。此时逢萌也已渡过渤海,返回齐地客游崂山,闭门读书,养志修道。北海郡太守因平素久闻逢萌的名声,派遣属吏奉上名帖致上厚礼,前去拜访,请他出仕。谁知逢萌不但未招待使者,亦没有回信致谢,使者无奈返回后,如实回禀。北海太守听后大怒,痛恨逢萌高傲,指责属吏无能,遂派人捕拿。吏卒马上叩头劝止太守说:“逢萌乃大贤之士,天下闻名,其所到之处,人人敬其如父,如果无故缉拿他,必然抓获不到,只有太守您自己自毁威信。”太守不听,将吏卒打入牢房,另派多名军士前往崂山予以抓捕。
  第二天,一队人马来到崂山,当地百姓都把逢萌视为圣贤,听到官府派人捕捉,便从四面八方会集而来,手持刀枪弓箭,誓死抵御。北海军士被击伤流血者无数,灰溜溜地飞奔而回。
  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听说此事,将太守降职调走,亲自颁布诏书,召逢萌入朝辅政。逢萌接到诏书,感慨涕零道: “圣上征我入朝,无非就是想以我之力,多做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苍生,能安邦治国的事情。但现在,逢萌以老朽不堪之身,怎能济时治国呢?”遂即婉言推辞。据说,刘秀曾四次派人请逢萌出山,但都未成功。逢萌老年在崂山当地无疾而终。
  明代文人周如锦赞曰:逄萌悯三纲,举世无枉足。辽东不可留,崂山栖黄鹄。
  据《昌乐县志》载:逢萌墓在县城东南25公里之营丘古城。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