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3-10-31 21:11
鄌郚总编

红楼梦是一部朱明兴亡史

  红楼梦终极谜题:曹雪芹“卜世仁”,是一部朱明兴亡史
  自胡适先生之后,《红楼梦》的著作权归了曹雪芹。至少,前八十回书是这个人写的。但是,查阅江宁制造曹寅家谱,根本就没有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原本,这个人物就是《红楼梦》作者虚构的,是一个象征大明家史的符号。假如在《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之外再题一个书名,最合适的就是《曹雪芹》。
  《红楼梦》是家史王说,“王”说的就是“曹雪芹”。因而,曹雪芹“卜世仁(脂砚斋批:不是人)”,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部朱明家史。
  “曹雪芹”不是作者,也不是增删批阅者
  庚辰本第一回书中写了这样一句话:“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句话铁证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原著作者,顶多就是个增删批阅者,他所做的事情,只是在《石头记》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批改增删,分出了“章回”。
  曹雪芹所做的工作,毛纶、毛宗岗父子早就做过了。明初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有好几个书名,到了明末清初时,毛纶父子再次“批阅增删”、“分出章回”,改书名为《三国演义》。如此,能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毛纶、毛宗岗吗?
  假如真有“曹雪芹”其人,那么,之于《红楼梦》而言,他就是毛纶或者毛宗岗。以《石头记》为书名,则应标注:石头著,曹雪芹编次。无论是空空道人改的《情僧录》,还是东鲁孔梅溪所题之《风月宝鉴》,以及吴玉峰题写的《红楼梦》,原著作者就是“石头”,其余的都是“编次”,包括“曹雪芹”。
  从庚辰本到甲戌本,期间有好几次“脂砚斋”评点,照应的就是这些“编次”者。而且,空空道人、情僧、孔梅溪、吴玉峰,包括曹雪芹都是虚拟的符号,这些符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朱明家史。
  前面的文章中反复解读过,《红楼梦》的作者总共有两人,他们都是朱家遗落在“清更封”时期的王子。这两个王子分别是来自桂林靖江王家的石头,来自宁王(弋阳王)家的八大山人。这两人都是“石头”。故而,《红楼梦》是“家史王说”,说的就是“曹雪芹”。
  石涛是“石头”,可能容易理解,那么,八大山人为何也是“石头”呢?《红楼梦》第一回书中有一首专写石头的诗,其中有一句为广大红迷朋友所熟知:“无才可去补苍天”。这句诗,其实出自八大山人的《自题画石》:“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蒴源应太古,坠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消酒做顽仙。”
  郁达夫先生因八大山人这首诗,题了一首七绝:“顽石从严坚砥砺,汉禽自古薄夷酋。中原尚有能言兽,朱耷当年涕未收。”其实,早就有人把八大山人叫做“顽石”了。
  青埂峰下,那僧把一块顽石化作“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托在了掌中,这不就是“拳石”吗?八大山人名叫朱耷,“耷”是“驴”的俗写,朱耷又自嘲:“没毛驴,生于兔”,书中的《仙缘》讲的就是“蠢物”卢生(驴生)的黄粱梦,故而,郁达夫说朱耷是“能言兽”。毫无疑问,“顽石蠢物”就是八大山人。
  顽石被化成“扇”坠大小,故事中有晴雯撕扇等“扇”的情节,加上“桃花社”,其实就隐藏东鲁孔梅溪的《桃花扇》。《红楼梦》中隐藏了大量反清复明描写,而其中一块“顽石”却两次接驾康熙,试图在清朝谋求仕途出身。或者,孔尚任并没有参与《红楼梦》的创作,而是其好友石涛以及八大山人借《桃花扇》以喻大明灭亡。
  大明建立于戊申年,就是书中所说的“猴”。史湘云说,猴是断了尾巴的猴。申肖猴,“申”去掉尾巴,这个字就是“由”。大明确实亡于朱家木字辈中由字辈的皇帝,从朱由检到朱由崧(蛤蟆天子,以宝蟾喻之),再到朱由榔,就是“红楼三尤(由)”。这个“由”字中,就有一个“曹雪芹”。
  猴爱吃桃,但书中没有桃实只有桃花,“桃园”中的猴便断粮了。“扇”,在《水浒传》中是“关羽”,《红楼梦》借鉴了这一寓意。朱家来自凤阳,大明建立于南方朱雀之地,鸟的羽毛没了,岂不就是落汤鸡?《红楼梦》中总是“走水”,最终是“今宵水国吟”,朱家果然成了“落汤姬”。
  庚辰本中,涉及到作者的只有石头、孔梅溪、曹雪芹,并无吴玉峰。“吴玉峰”,是后来甲戌本(姑且名之)加上去的。“吴玉峰题曰《红楼梦》”,《红楼梦》是最晚出现的书名。而这个“吴玉峰”,其实也是石头,也是孔梅溪,也是曹雪芹,“他们”都与“东鲁”有关。
  原著作者是石头,两块无材补天、无力复明的顽石。他们既是石头,也是脂砚斋。脂砚斋,也作“脂研斋”。脂,即胭脂,是朱色,砚是“见石”,研是“开石”,都是朱色石头。两块石头相逢,其实就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此条另文解读)”。石涛、八大山人都姓朱,他们都是孔梅溪、吴玉峰、曹雪芹的后代。
  因此,无论是作者还是增删批阅者,核心者只有两人,也就是石头石涛、石头朱耷。所谓孔梅溪、吴玉峰,包括子虚乌有的曹雪芹,只是朱明家史的符号,“他们”连增删批阅者都不是。
  朱家出自东鲁孔梅溪,大明太祖就是吴玉峰
  《红楼梦》为何以女娲补天神话开篇,即便是胡适先生都无从解读,历来似乎也是选择性地忽视这个问题。实际上,女娲补天神话可谓《红楼梦》的定场之作,概定了这部“诗禅”小说,写的就是大明家史。
  那么,石头为何以女娲补天神话为《石头记》开篇呢?这个谜题的谜底,隐藏在《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之中。“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朱元璋说,他们家是颛顼帝的后代,在周武王时期被封在了“邾”,也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附属国邾国。“东鲁”,指的就是邾国。
  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所以,朱元璋出世时,《明实录》就伪造了这样一段“仙缘”: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尝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时元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十八日子丑也。
  黄冠,其实就是说的黄帝。白色是冷色,药丸是香丸,这就是薛宝钗的“冷香丸”。冷香丸、天历元年,就是“天香”。朱元璋自说天命,是他的先祖授予他皇权,“冷香丸”就是《红楼梦》中的朱元璋。
  黄帝是姬姓,所以,我说大明最终成了“落汤鸡(姬)”。无稽崖,就是“吴姬鸭”。鸭,是“甲鸟”,也就是凤阳(凰)、朱雀。吴,就是吴玉峰的“吴”,也是隐写的朱明。说得更确切一点,吴玉峰隐射的是大明建立者朱元璋。
  洪武三年(1368年)四月,朱元璋效仿先祖,恢复周制“封建诸子”,这就是“吴玉峰”。照应“吴玉峰”,青埂峰就是“清更封”,清取代了明,重新封建天下,朱家人就被遗弃在青埂峰下。
  女娲补天神话,最先写在了《水浒传》中,但“施耐庵”却一字不提,而是以“芦”暗喻。比如,卢俊义题反诗“芦花丛中一扁舟”,就是女娲补天神话中的“积芦灰以止淫水”中的“芦”。淫水即洪水,也就是朱洪武,这是“水浒”的真正寓意。《红楼梦》中,也以芦、苇暗中照应开篇神话,写的就是朱家家史。
  《水浒传》第一回书中,有一段描写大明宫的“瘦词”,其中这样写道:“祥云迷凤阁,瑞气罩龙楼。含烟御柳拂旌旗,带露宫花迎剑戟。天香影里,玉簪朱履聚丹墀”。这几句,都是写的大明,其中就隐含了朱元璋。“天香影里”,写的就是朱元璋出世时的“仙缘”,《红楼梦》中的“天香”,就“摄神”于《水浒传》。“淫丧天香楼”,寓意大明灭亡。
  女娲补天,补的是颛顼帝时期的天,也就是姬家之天,朱元璋家之“周天”。同时姬姓后裔,周武王便在灭纣之后,大封同姓,颛顼帝这一支就被封到了邾。
  邾国是鲁国的附属小国,春秋时期因帮助齐国称霸,齐桓公奏请周天子,封邾国为子爵国,故而,史称“邾子国”。邾子国就是《西游记》中的“朱紫国”,七绝山柿子别称“朱果”,也是邾子国。而乌鸡国,则是“吴姬国”。所以,《红楼梦》“借径在《西游记》”。
  吴姬国,也就是吴姬鸭(无稽崖)。被周武王封在邾的,是颛顼帝重孙吴回祝融的陆终之子的曹姓后代。东鲁邾国的第一代国君名叫曹挟,“红楼四侠”,其中就隐藏了这段历史。四,就是《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所说的“上其季也”,朱元璋是家中老四。
  大明有二祖,太祖、成祖,朱元璋、朱棣都是家中老四,书中每每出现的“四”,比如“小燕四儿”、四个妇人,等等,即此寓意。
  吴玉峰之“吴”,就是指的吴回祝融。朱元璋为证自己的“天命”,虚构“仙缘”,说自己是黄帝派到朱家的,他自己就是吴回祝融。所以,在称帝之前,朱元璋象征性地做了不到一年的吴王。1368年,也就是农历戊申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大明,就出自祝融。
  玉,即朱元璋。峰,是“封”的谐音,荣国府之荣,是祝融之“融”,这一家藩王,便是朱元璋所封。《红楼梦》主题故事,写的是荣国府,所以,“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朱家隆盛于东鲁,却殁于梅溪。朱元璋死后,就葬在了钟山独龙阜玩珠峰,其案山便是梅花山,是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墓。妙玉来自玄墓蟠香寺,玄即“元”,《红楼梦》成书于康熙年间,故而有“玄”避讳。元墓,就是朱家大明之孝陵。蟠,即虎踞龙蟠之金陵,香,便是“天香”。
  梅花山对面,就是“玄墓蟠香寺”,所以,妙玉即便在“长安”荣国府,栊翠庵也是梅花盛开。“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枚宝鉴是太虚幻境警幻仙姑送给跛足道人的,太虚幻境,就是朱家太庙,九天薄命司则是朱家祖陵。
  解开了孔梅溪、吴玉峰之谜,“曹雪芹”也无外乎如此了。那么,“曹雪芹”究竟是什么寓意呢?
  曹雪芹为何“分出章回”,“章回”就是朱明家史?
  现在的“定论”说,《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章回小说。其实,大谬不然。上面讲过,《三国演义》是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之后的书名,原著《三国志通俗演义》根本就不是章回小说,这部小说是以“则”讲故事,全书共二百四十则,没有“回”。毛纶、毛宗岗父子合二百四十则为一百二十回,这才是章“回”小说。
  第一部章回小说,其实是《水浒传》。“施耐庵”之所以用“章回”划分故事段落,并不是因为小说平话,也不是因为说书人,而是暗点大明家史。
  古人写书,叫做文章,这就有了“章”。“回”,指的是吴回祝融。祝融,是大明国号的来历,也是朱元璋不避张士诚之嫌自称吴王,以及不避小明王之嫌,建国号“大明”的原因所在。一些文学作品,因“明”而言朱明与明教有关,其实,朱明之“明”源自“融”。所以,朱元璋以南方火正之地建都。
  庚辰本中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这句话中的“悼红轩”,实际上是凭悼大明的意思。“红”即“洪”即“朱”,“軒”中隐藏了“申”,大明建立于猴年(戊申),亡于猴年(甲申),“悼红轩”是朱家在“清更封”之后,两个王子凭悼大明。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就是“时逢三五便团圆”的伏笔,三五十五,正是月圆之夜,明月当空。“双悬日月照乾坤”,不是说的日派和月派,而是以“日月”组合为“明”。
  目,即贾探春判词中的“清明涕送江边望”。《礼记·郊特牲》中说:“目者,气之清明者也”。目录,就是清取代明之实录。
  章回,毫无疑问就是说的朱元璋所建之大明。吴回祝融是颛顼帝的重孙,其第六子陆终的曹姓后代,在周武王时被封在了邾。回,就是指的吴回,章,便是朱元璋。为何石头、孔梅溪、吴玉峰没有分出章回呢?其原因便是,曹雪芹之“曹”,才是朱姓先祖。因为“曹”,才有了朱姓。这件事,还与下篇要讲到的“金陵十二钗”有关。
  这就是《红楼梦》中曹雪芹之“曹”的来历,哪里是什么江宁制造曹家?
  说贾宝玉即曹雪芹的原型,更是无可稽考的猜想。贾宝玉是荣国府贾政(实际上是贾赦)之子,荣国府的“荣”有两个来历:其一,就是谐音祝融之“融”,这一家当然姓朱。贾政,字存周,便是说的周武王封祝融的曹姓后代于邾。
  其二,出自第十二代靖江王朱履祜。贾琏之“琏”有两个读音,读上声时,“琏”为瑚琏,其中就以“瑚”谐音了朱履祜的“祜”。朱履祜的谥号是“荣穆王”,荣禧堂中“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楹联的落款“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其中有“穆”有“王”,与荣禧堂之“荣”,合成了“荣穆王”。
  琏,又读“连”,贾琏还隐藏了荣穆王之子朱亨嘉之死。隆武二年(1646年)四月,朱亨嘉因为篡夺大明皇统,被隆武帝缢杀于连江。这段历史,也隐含了“曹雪芹”,咱们下篇再讲。
  两块“顽石”中的石涛,就是荣穆王的孙子、朱亨嘉的儿子。难道,江宁织造曹家也是“荣穆王”的后代?
  荣禧堂中的摆设都有寓意,比如,大紫雕螭案上的“金蜼彝”,这个摆件,脂砚斋明确告诉我们“周器也”。金,是朱家在元朝时的户籍,《朱氏世德碑》中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元初籍淘金户”。蜼,是一种长尾猴,金蜼彝就是《西游记》中的“金猴”。周器金蜼彝,说的就是因周武王封建,才有了朱姓——“春秋时,子孙去邑(去掉“邾”的邑部),为朱氏”,《明实录》如是说。
  书中交代,贾家的先祖是贾复。贾复,谐音“假复”,隐喻的是南明时期,包括荣穆王之子、石涛之父靖江王朱亨嘉在内的朱家藩王,以及与“曹雪芹”同出一地的吴三桂假借复明自相火并,导致朱家彻底灭亡的历史。仅仅因为“曹雪芹”而无视原著,生生考证出贾家的先祖是北宋大家曹彬,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章回之“回”,就是吴回之“回”。“曹雪芹”就是吴回的后代,故而“分出章回”。曹雪芹之“曹”,出自吴回,是朱元璋家的先祖。那么,“雪”、“芹”又是怎么回事呢?
  解读了“卜世仁”曹雪芹,“他”不是《红楼梦》的作者,也不是批阅增删者。曹雪芹的“曹”,绝不可能出自北宋大将曹彬,更不可能是江宁曹家之“曹”。曹,是朱元璋朱姓始祖,春秋时期被周武王封在“邾”的吴回家族姬氏曹姓。
  邾国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附属国,“东鲁孔梅溪”即此历史写照。邾国,其先祖是吴回祝融,“融”是大明国号的来历。吴回的太祖是颛顼帝,颛顼帝的爷爷是黄帝,所以,朱元璋说他们家“其先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
  由“曹”而上下追溯,这个字隐含了朱家大明的兴起。而“雪芹”二字,却是朱明的灭亡史。这篇文章,就解读“雪芹”二字,揭秘其中隐藏的历史真相。
  甄士隐隐去真事,他到底隐藏的是什么真事?
  庚辰本中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开篇这番话,就是这个情节的伏笔。“时逢三五便团圆”,正是“十载”、“五次”,都是十五。十五月圆,象征“明”。甄士隐、贾雨村此时就是青埂峰下的两块顽石,隐去真事,假语存焉——大明两个王子便要讲朱家历史了。由此开篇,后文故事主要是倒叙法。
  甲戌本中,脂砚斋批注甄士隐:“托言将真事隐去也”。也就是说,甄士隐是“真事隐”的谐音。那么,甄士隐究竟隐去的是什么真事?这些事,与“曹雪芹”有关吗?
  书中交代,甄士隐住在姑苏阊阖城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姑苏,肯定不是实写的苏州,甄士隐不是苏州人,林黛玉也不是苏州人。姑苏之姑,其实是“孤”,甄家香菱、林家黛玉就是“孤”。蘇,草字头即“曹”,曹雪芹的“曹”。
  林黛玉是绛珠草,也就是因“曹”而来的“朱”。香菱原名叫英菊,甲戌本中作英莲,无论叫什么,她也是“曹”。黛玉、香菱这两个人物,也是《红楼梦》暗藏的石头,其中就有石涛和八大山人的寓意。
  蘇,“曹”下有“鱼”,鱼是“禺”的谐音。上一篇文章中讲过,禺,是一种长尾猿猴,象征建于猴年、亡于猴年的大明。禺,又是太阳落山之处,日落月出,此处便是阴阳交会之地,故而是“明”。鱼后之“禾”其实是“木”,《说文解字》注:“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秦可卿之“秦”,谐音“芹”,“三人”为头,三人之下是“木”,隐藏的是朱家亡于三个木字辈的皇帝:朱由检、朱由崧、朱由榔。其中,朱由榔是“芹”的终极寓意,朱明就亡于此。
  阊阖城,本说春秋吴王,书中借指吴回,以及吴回之后的朱明。上一篇文章中讲到,朱元璋因先祖祝融而建“明”,在称帝之前,先做了不到一年的吴王,表示他是真命天子。
  阊阖就是天门,《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境中有九天薄命司,这里的天门就是阊阖城。甄士隐曾随一僧一道到警幻仙境交割石头,却被挡在了石牌坊前,他没有资格进入朱家太庙,也不能入朱家祖陵。甄士隐的这段梦幻经历,就是“曹雪芹”终极命运的大伏笔。
  仁清巷,仁,即“钦差金陵生体仁院总裁”。甄士隐住在这里,他们家就是体仁院的总裁。
  前面的文章中讲过,甄士隐就是“一僧一道”中的“道”。大明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道学皇帝,一个是以玄武大帝转世自称的永乐皇帝朱棣。朱棣的谥号是“大明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这个谥号中,就隐藏了“体仁”二字。江南甄家是钦差金陵体仁院总裁,故而,甄士隐便是此“道”。
  朱棣的庙号是太宗,谥号是“文皇帝”,史称大明太宗文皇帝。但是,现在我们大家更为熟悉的,则是大明“成祖”。成祖,正是另外一个道学皇帝嘉靖改的庙号。嘉靖,是“贾敬”的谐音,宁国府隐含了大明皇统的寓意。因为嘉靖大礼议,祧庙成功,成祖与太祖一样,成为大明万世不祧之君。
  大明太祖曾经出家皇觉寺,书中以“僧”喻之,太祖、成祖,就是书中的“一僧一道”。所以,化玉、送玉,都是“那僧”做主,“道”仿佛是个跟班的。
  一僧一道就是后来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寓意《红楼梦》的故事主体背景是南明时期。南明“难明”,那僧的“光明顶”没了光明,岂不就“癞头”了?南明只有半壁江山,那就是“跛足”道人了。
  “钦差金陵生体仁院总”是“江南甄家”,这一家体仁院,就是“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体仁克孝匡皇帝”。匡皇帝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这朝皇帝宾天,标志着大明彻底灭亡,“曹雪芹”也因此完成了“历史使命”。
  贾雨村是“假语存”,更是“甲鱼存”
  仁清巷在十里街,十里,加一撇就是“重”,应当是朱重八的“重”。街,是“圭行”,圭,即两个“璋”。朱元璋的“璋”是半圭,白玉制成的祭祀礼器,白玉上一点赤瑕,就是朱玉。书中所言“赤瑕宫神瑛”,指的就是朱明皇帝,贾宝玉只是他的侍者。
  圭是两个璋,又是个“重”字。圭行,寓意朱元璋大行。所以,十里街仁清巷中有座葫芦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葫芦,不是“糊涂”,而是说的“明”。葫,是曹家之“胡”,“胡”即猢狲,正是秦可卿所讲的“树倒猢狲散”。树倒,寓意木字辈的皇帝倒下,最先倒下的木字辈皇帝朱由检,又是自缢在槐树上。
  芦,就是上一篇文章所解读的女娲补天神话:“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补的是颛顼帝之天,如果没有女娲补天,那就没有吴回祝融了。没有吴回祝融,也就没有了邾国,没有邾国也就没有“曹雪芹”。
  葫芦庙,其实就是朱家太庙。“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引发一场大火,被烧成了瓦砾场。这段情节也是倒叙,是大明灭亡的最后一幕。这一幕演绎的,就是“曹雪芹”。
  寄寓葫芦庙的贾雨村,是“兴隆街的大爷”。兴隆,就是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所以,是朱家“大爷”。朱兴隆被追封为南朝王,阊阖城之“阊”,也就隐藏了南昌王。八大山人是大明宁王朱权之后,朱棣篡位成功,把宁王从大宁圈到了南昌。《红楼梦》的作者之一八大山人,是宁王朱权家分支的弋阳王之后,所以,“凤姐点戏”点的是弋阳腔。
  兴隆街的大爷是靖江王一世祖,“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都京”,其实是《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靖江王三世祖之藩的历史写照。洪武九年十月,朱元璋下诏,命朱守谦“奉其祖南昌王木主以行”,朱守谦只带了祖父的牌位之藩,其父朱文正的牌位却留在了南昌。所以,林黛玉“抛父进都京”。都京,写的是靖江王城,南明时期,有两代靖江王称帝,故是“都京”。
  靖江王于顺治七年(1650年)终结,最终的结局也是“曹雪芹”。红楼三尤即“红楼三由”,由二姐爱吃槟榔,其中就隐藏了“由榔”。秦可卿“预言”贾家将“烈火烹油”,“油”即“三由”,大明最终的结局就是在“烈火”中消亡。
  靖江王灭亡于大明之后,就是“甲禺存”。朱由检是在甲申年三月十九日自缢的,申肖猴,甲禺即甲申。甲申年之后,两个都与南昌有缘的朱家王子,重逢于幻想中的“明月”之下,开始“家史王说(贾史王薛)”。
  贾雨村谐音“甲禺存”,还有一段隐藏更深的历史。《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元至正四年(1344年),“上年十七,值四方旱蝗民饥,疾疠大起,四月六日乙丑仁祖崩。九日戊辰,皇长兄薨。二十二日辛巳,太后崩。上连遭三丧。”
  这一年,正是农历甲申年。经历这个“大荒”之后,朱元璋独存下来,“甲禺存”其实隐藏了朱元璋。
  前一篇文章中解读了“无稽崖青埂峰”,没有讲到“大荒山”。大荒山即大荒年,《周礼·天官大宰》:“三日丧荒之式。”东汉郑玄注:“荒,凶年也。”甲申,就是朱家大凶之年,朱元璋十七岁遭遇“甲申”,大明亡于甲申,这一年恰恰是崇祯十七年。所以,“更向荒唐演大荒”。
  甄士隐是江南甄家,也就是钦差金陵体仁院总裁家,江南寓意南明。南明,就是“甲禺存”,甲申年之后,大明皇统播迁江南十八年。所以,贾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南明灭亡,标志着朱明家事彻底消亡。
  南明亡于朱由榔,朱由榔之死就是“曹雪芹”的终极寓意。
  芹,楚葵也,“楚葵”就是吴回祝融
  这里,搁下“雪”,先说“芹”。芹,就是芹菜,芹菜的种子有微香。微香之于“天香”而言,那就微不足道了。《红楼梦》第一回书中写道,甄士隐在中秋之夜遇到了贾雨村,笑道:“今夜中秋,俗谓’团圆之节’,想尊兄旅寄僧房,不无寂寥之感,故特具小酌,邀兄到敝斋一饮,不知可纳芹意否?”
  “芹意”即出甄士隐之口,也出脂砚斋批注。脂砚斋在书中所批注的“一芹一脂”,芹,即曹雪芹,此处是甄士隐。脂,胭脂,即朱明。“脂砚斋”究竟是谁,上一篇文章中已经点到,此后,将作专题解读。
  甄士隐就是这个时期的“芹”,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注:“芹,楚葵也”,芹菜,原本叫做“楚葵”。而在《红楼梦》中,就以朱家家史,暗藏了“楚魁”。楚魁,即楚国的魁首,谁是楚国的魁首呢?
  《史记·楚世家》中说:“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原来,朱元璋家与楚国的先祖都是颛顼帝的后代。朱元璋谥号中有“高皇帝”三字,高,是为了再次“说明”咱家出自高阳氏。太史公说,颛顼帝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所以,朱元璋说他们家“元世又徙居钟离之东乡”。
  重黎是第一代祝融,因共工氏作乱,帝喾便命重黎讨伐。“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朱元璋家出了两代祝融,难怪以“明”为国号。
  “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mǐ)姓,楚其后也。”芈姓是楚国的先祖,曹姓则是邾国的先祖,他们的爷爷都是吴回祝融。所以,曹雪芹之“芹”,就是楚魁。
  这样讲,还不能直接道明“芹”之楚魁与朱元璋家的关系,毕竟只是叔伯,不是嫡派先祖。而到了南明时期,朱家就出了一个“楚魁”。
  吴回祝融葬在衡州(今衡阳)衡山,先有祝融峰以资纪念。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是朱由榔,也就是永历皇帝。朱由榔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孙子,其父朱常瀛被封为桂端王,藩地就在衡州。朱由榔于隆武二年(1646年)二月袭封桂王,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宣布即皇帝位,改第二年为永历元年(1647年)。
  朱由榔就是南明时期,出自吴回故土的“楚魁”。朱由榔死后,延平王郑经上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体仁克孝匡皇帝”,庙号昭宗。如果说永乐皇帝的谥号中“体仁”二字是分开的,那么,朱由榔的谥号中“体仁”二字就在一起,“钦差金陵生体仁院总裁”,更是说的朱由榔。“钦差”,谐音“芹菜”,就是曹雪芹的“芹”。“座上珠玑昭日月”,也就隐藏了“明昭宗”。
  大明实亡于吴三桂。《红楼梦》中,还以“两地枯木”、夏金桂等,暗藏了一个“楚魁”。这个楚魁,就是后来制造“三藩之乱”,在衡州称帝的吴三桂。
  吴三桂建国号“大周”,虽然没有“复明”,却复辟了朱明先祖之国号“周”。所以,《红楼梦》对吴三桂似乎并无太大的恶意,反倒说“贾政,字存周”,以老学政的口气,讲了一段“姽婳将军”的故事。“姽婳”,其实是“桂花”的谐音,桂花夏家之桂花局,讲的就是吴三桂故事。
  芹,指的就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也隐藏了吴三桂。那么,“雪”又是什么寓意呢?
  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大明最终化飞雪
  说到“雪”,熟读《红楼梦》的朋友一定会想起书中这样几个场景:金钗雪里埋、刘姥姥雪下抽柴、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薛宝钗住处如雪洞、芦雪广割腥啖膻……。这其中的“雪”,就是曹雪芹的“雪”,是大明灭亡的总寓意。
  第二十七回,写的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故事中,戏彩蝶的是薛宝钗,杨妃,就是因六军哗变,被缢杀于马嵬坡佛堂的梨树之下。因而,薛宝钗来到荣国府时,住的是“梨香院”。梨香院,是“离香缘”的谐音,薛宝钗一家从金陵来到“都中”,就是离开了玄墓蟠香寺。
  “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的《清平乐》是写给杨妃的,埋香冢的林黛玉也被写成了杨妃。飞燕之“燕”,其实也是一僧一道中的“道”,也就是曾经做过燕王的成祖。大明自靖难之役后,就是燕王位下传承皇位。飞燕所泣残红,就是飘零的桃花。
  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寓意这二人的结局就是被缢杀。说什么宝钗黛玉都嫁给了宝玉,黛玉死后,宝玉出家,撇下了宝钗——原著是这样写的吗?
  宝钗住的是“雪洞”,雅号“蘅芜君”,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号称“潇湘妃子”,她们都是“楚魁”。“蘅芜”,草字头是“曹”,象征薛宝钗也是曹氏后代,姓朱。去掉草字头,就是“衡吴”,暗写的就是吴回祝融所在的衡州。“蘅芜君”,即出自曹家的君主。
  潇湘妃子,照应的是“西方灵河岸上”,这里指的是坐落于漓江之畔的靖江王城,以及湘江之滨的全州湘山寺。漓江、湘江都发源于灵河(灵渠),所以,林黛玉在庚辰本中是“林代玉”,象征的是荣穆王之子,篡夺“洪武”的朱亨嘉。朱亨嘉就是被梁武帝缢杀的。
  朱亨嘉被隆武帝活捉时,其三岁的儿子朱若极,也就是后来的石涛躲在王城雪洞之中,逃过“搜孤(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隐藏“搜孤救孤”)”,来到全州湘山寺出家。林黛玉又暗喻了石涛,故而,钗黛合一,“金钗雪里埋”寓意石涛从雪洞中逃生,又隐藏了“曹雪芹”真正的结局。
  潇湘,也指楚地,“林潇湘魁夺菊花诗”,林黛玉也是楚魁。菊花诗,既是说的黄巢《不第后赋菊》,又暗藏了朱元璋《咏菊花》,就是谋反的意思。靖江王篡夺大明皇统,就是谋反。
  这回书中,有一个谜一样的日子:“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这句话,说的是三个日子,“至次日”,表明前一天是四月二十五日,然后正写四月二十六日。“未时交芒种节”,照应后文“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指的是芒种节交夏至节这天。
  查阅万年历,公元1649年是未时交节,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暗写这一笔,寓意1650年时,桂林靖江王灭亡。这一年是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农历庚寅年。上面讲到的帝喾庚寅日斩重黎,正好照应了靖江王灭亡的“庚寅”,“虎兔相逢大梦归”。
  重黎是吴回的哥哥,靖江王一世祖则是朱元璋的大哥,书中的“兴隆街大爷”朱兴隆。朱兴隆是南昌王,八大山人出自南昌宁王家,所以,《石头记》的作者都是南昌人。
  靖江王城最终的结局,是被孔有德纵火焚毁——金钗雪里埋,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弓弦把朱由榔缢杀于昆明篦子坡金禅寺。四月二十六日,吴三桂命地方官搬运柴薪,焚化朱由榔——雪下抽柴,朱由榔“回首相看已化灰”。
  这段历史,隐藏在“宝钗扑蝶”,以“杨妃”暗喻佛堂被缢杀的故事之中,贾元春的册页画,以及元宵灯谜“回首相看已化灰”的谶语,更是“曹雪芹”终极命运的最真实的写照。司马光《类编》中解读道:“灯,烈火也”,书中的“灯姑娘”其实也是“曹雪芹”。
  “雪”,是朱明彻底灭亡,灰飞烟灭的寓意。朱家起于曹姓,曾为楚魁,灭亡于“雪”——这就是《金陵十二钗》的题写者“曹雪芹”。“曹雪芹”三个字,隐藏的就是一部朱明家史。
  那么,为何是“曹雪芹”题了《金陵十二钗》呢?“金陵十二钗”究竟典出何处呢?
  朱由榔于永历十三年清明节期间,乘大船逃到缅甸避难(清明涕送江边望)。永历十五年底(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吴三桂骗进清兵大营。朱由榔面对吴三桂毫无惧色,一番怒斥后说道:“朕本北京人,欲还见十二陵死,尔能任之乎?”
  金陵十二钗,就是北京十二陵。故此,“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桂花夏家”,照应的就是“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桂花夏家长安做桂花局,暗喻吴三桂设局骗朱由榔(桂王)入局。夏金桂爱吃油炸鸡鸭焦骨头,更是朱由榔结局最残酷的写照。姽婳,即此“桂花”。姽婳将军的故事,将另文专门解读,此处按下不表。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精品妙文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