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49天前
鄌郚总编

广饶县寨村

  134、碑碣考
  广饶县寨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肥沃,富户较多。俗有“南有榆林寨,北有高劳商,打开金银寨,银钱花不败”之说;“南有朱(城东南朱家庄朱八)北有隋(东营牛庄东隋村隋藏珠),当中间里有尹培(城西北尹蔡村)”之说。这是广饶县三大富户,其中尹家是首富,是山东三大庄园之一。那个时候攀门户结亲,尹培之女尹桂鸾嫁于寨村东和顺的李延儒,隋家之女隋仕媛(音)嫁于寨村泉顺李锡珍。
  寨村因土质好粮田多,富户也多,东至甄庙村东,西到距村7里的博兴县利城村东,南至12里的崔王村,并在崔王村安着庄子,西南营子村、舒家庄,丁村,守义等村十数里,北到5里的小清河都有寨村的粮田。是广饶县最富裕的村庄之一。因此寨村读书的人也多,获得的功名荣誉的也多,所以碑碣也多。
  有帽为碑,无帽叫碣。寨村的碑碣多为墓碑,部分功徳碑和节孝碑。村东200米处原有“李氏先茔”碑一幢。村西南小李庄西有一个碑楼子,周有砖垒围墙,是“忠信堂”某夫人的节孝碑。碑帽有二龙图,中有圣旨二字,正面刻有“节励冰霜”四字,有碑坐石供桌。村东南角是寨村最早的坟院,占地20余亩,松柏苍天,碑碣林立,有碑碣四五十幢。村西坟院占地30余亩,松柏林立,碑碣有40多幢。村东南榆林村西南“东和顺”的松坟院子有碑碣数幢,村西南“存盛堂”的两个松坟院子也有数幢碑碣。七圣堂庙碑四块。还有其它碑碣,根据村资料和年长者回忆,寨村有碑碣130余幢。由于多种原因,现仅存三幢。
  1、 2024年2月18号下午,在村西路边刚挖出碑碣一幢。该碑高152厘米,宽68厘米,厚21厘米。正面右刻:乾隆五十六年十月追誌。
  中间刻:皇清庠生顕祖考李公讳荣春字华菴顕考祖妣张氏之墓。
  左刻:孝男端既孙监生慕淳曾孙大狷、善(故)、愷(故)、皋(监生)、赐元孙梦泉、卜、蘭敬勒。背面不详。这幢碑是乐安孝子李慕淳之祖父母的。
  2、在村前大街十字路南西边农户门口处。碑高168厘米,宽73厘米,厚24厘米。
  左刻:钦命赏戴蓝翎五品衔翰林院学士提督山东全省学院   尹为。
  中间刻:冰潔霜清。
  右刻:李之幹之妻耿氏**(疑似“之墓”)。有损坏,字迹不清,背面不详。碑坐长129厘米,宽60厘米,高38厘米。
  3、在村委大院门口南面。碑高165厘米,宽74.5厘米,厚20厘米。
  左刻:大壼範李夫人節孝。
  中间刻:柏舟誓志。
  右刻:民国***月上浣     吉旦仝拜。
  因当机器底坐,损坏严重,字迹不清,背面不详。
  该碑正面由李筠霄书写,背面由李之韶书写,两人是亲兄弟。李筠霄,字墨庄,(廪贡生)寨村李氏18世。丁宝祯主政山东时,从30个州县选拔品行兼优的学生成立了尚志书院,院设在济南趵突泉公园李清照故居,今尚志堂仍存,李筠霄是学生之一。
  该碑原来立于寨村西北通往北贾村的道南紧靠路边,离碑主人坟墓200多米,原因是北贾村写家贾连三笑话寨村村大人多没有会写字的,李筠霄李之韶兄弟两人写好碑文刻好后就立到了北贾道上,让北贾写家看看寨村是否有会写字的。北贾写家看到后,自愧不如,从此再也没说过那样的话,羞于脸面,也不再来寨村,怕被写碑人见到。
  135、   牌坊匾额
  广饶县寨村前街东门外路北有一座石牌坊,约建于1872年左右,是寨村十六世孙李大善之妻钟氏的“贞节”牌坊。民国24年(1935)广饶县志有载。
  该牌坊是李大善之嗣子李蘭芳为嗣母所立。李大善是乐安孝子李慕淳之三子,因无后,过继了四弟李大赐的儿子李蘭芳为嗣子。李蘭芳,字馥园,任职盐课大使,正八品衔,相当于现在的市级,主管盐务的生产、税务、缉私。李蘭芳有权有钱,为表示对嗣母养育之恩的孝敬,特立坊纪念,俗话说生身不如养身重,孝敬生身不算孝,孝敬养身才是真孝。
  该牌坊坐北面南,台基以三合土夯实而成,台高约两米,坊身约6米,四个墙体以青条石垒砌,进深约两米,墙厚60厘米。顶部平,由三块厚1.2米宽60厘米的12快青石条封顶,封顶石中间刻有“慈母坊”三字,两边刻有花草禽兽。四周探檐,四角飞出,四角挂小铜钟铃,坊顶当中有朝天三股马叉。封顶石下分三甬道,中间宽约3米,两边各1.5米。四个墙柱体前各有石狮一个,后有石鼓各一个。
  石牌坊气势恢宏,宏伟壮观。1947年因支援黄河工程,所有牌坊的石料与寨村大部分碑碣一同运往了黄河岸,石牌坊随之踪迹无存。
  寨村有匾额约26块,多为功徳匾和节孝匾。匾额为木质横匾,长约两米,高约80厘米,多为黑或蓝色底金色字。右边竖刻年号某月,字体较小;中间刻荣誉用词,字体较大;左边刻书写者功名职称,并盖印章,字体大小与右边对衬。源顺门楼上的匾额是“趾科振誉”。李慕淳的大门上的匾额是“望重膠庠”。李蘭芳的大门上是“淑徳堪钦”。李芳园的大门上是“徳高望重”。匾额均为阴刻。随着岁月的流失,因多种原因,所有匾额荡然无存。
  136、庙宇考
  广饶县寨村原有两座庙宇,村东头的在东湾崖东北角路东,牟家庄子西北角,老同成酒坊场子西南处,仅有三间砖瓦房,规模较小,叫牟家庙或东头庙。村老集街西门外路北的庙叫“七圣堂”,俗称西头庙。
  “七圣堂”前砖铺地面,路南边东西排列5棵立身高直径70多厘米的松柏树,树冠荫遮整个庙前,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松柏树南是村里防涝存水的湾塘,湾塘占地2.5亩;北边有砖垒湾崖,东头有西大门南边通水洋沟,水洋沟有5个孔,10岁左右的小孩可站着走过,上面有高大厚实的圩墙;湾塘西北角处有供下湾洗澡游泳洗衣的砖砌台阶水簸箕,南至村圩子墙,西通小沟。
  庙宇坐北向南,东西长30米左右,南北长50米左右,周围砖墙环绕。庙门在前面中间略偏西,砖瓦过道门楼,朱红木门,有门挡提子。门里两山墙上画有“哼、哈”二将,一个手持刀斧,一个手握长蛇,怒目圆睁,凶神恶煞般让人不寒而栗。
  院内东南角是钟楼,四边长4米多,台高3米,四周有一米高的砖垒花格围墙,从西面拾级而上。台上四角各立四根高3.5米的柱子支撑亭顶,顶下横梁吊一高1.2米,直径80厘米的铁钟,钟体上有铸钟铭文,下口沿边均匀环绕八个垂叶,重一吨。钟旁吊一根25厘米粗,长1.6米的木棒撞钟用。楼顶与立柱斗拱结合,四脊上脊兽站立,四角上挑回水,檐平微仰,顶呈宝顶式,通高8米多。
  进门西侧有一米粗古槐一棵,树身有空洞,曾洞中流水,村民取神水之事。古槐西,即院西南角一间是土地爷殿,砖木结构,内供奉土地爷和判官及书记员三尊泥塑金身神像,东西墙壁上彩绘夜叉黑白无常分列两旁。此殿是供村民为逝者报庙和送浆水及送魂之用。
  再往里,有影壁墙,与土地殿后墙冲齐,高2.5米,东西长3米,墙后有小房一间,内有眼姑奶奶神像一尊。
  再往里,走道西边是前殿,殿前冲门有焚烧纸钱的火池一个。该殿砖木结构的3间台厦屋,5步台阶;屋东西长10米,南北宽7米,其中屋5米,厦2米;檐高3.8米,屋山高6米。
  三间房四架梁,都有二梁子,其中东西两山是清山梁,中间门两边是通梁,连接厦子的立柱,柱下有石鼓。檩上木椽子,椽子上铺薄砖,砖上铺灰土,上面挂青小瓦。房脊上有砖雕二龙戏珠,四股潲上有砖雕“哈巴狗子”等兽。厦子与房以木制落地门窗相隔。
  房内供奉四尊高大泥塑神像,观音菩萨居中,文昌帝君居东,财神爷居西,药王爷在东山处,墙壁上彩绘四神事迹故事图。
  院的东北处是后殿,建筑样式规格与前殿相同,门前也有焚烧纸钱的火池一个。殿内供奉三尊高大泥塑神像,关老爷居中夜读,背后墙上左边彩绘关平托印,右边周仓执刀;三眼二郎神手持三尖两刃刀居东,三眼马王爷居西。墙壁上彩绘哮天犬等三神故事图。
  后殿西屋山外有一间小房子,内供奉送生娘娘塑像,墙壁上彩绘麒麟驮小儿的送子图。
  院的西北处有三间砖瓦房,是看庙人居住的地方。看庙人负责帮逝者家人报庙、送魂、祷告、打钟、管理等庙内一切事宜。报庙是向土地爷和判官说明逝者的居住地、姓名和生死时间。报庙词:土地老爷本姓韩,不在东北在西南,今天某某魂到此,求你老人多照看,后代子孙在此拜,告知逝者生亡年。某地某府某人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卒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府子孙拜上。
  敲钟是每天黎明,以唤醒沉睡的人们起来劳作。共敲24响,分3段,先慢敲8下,再不快不慢敲8下,再快敲8下。意思是一年四季,12个月,24个节气。这和寺庙里和尚撞钟不同。除此之外,每遇逢年过节或四季夜半三更加敲钟一次。
  看庙人家享受公田8亩的耕种权,并不需交税纳粮,这是历朝历代的官方规定。
  关于建造时间已无考证,建庙碑已无存,根据建筑风格工艺,与广饶县南宋大殿类同。再根据第一次“重修七圣堂碑记”载,是明万历年间,这个时间距我祖迁来200年左右,我祖是明洪武二年由河北省枣强迁来的,人口也就是百八十人,不可能有能力建此大的工程。
  第二次“重修七圣堂”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原有“重修七圣堂碑记”碑和“捐资缘簿”碑各一块。
  二次“重修七圣堂碑记”文:窃闻,法雨慈云,金绳开我觉路,晨钟暮鼓,宝筏渡我迷津。伊古神道,设教庙之,为灵昭昭也。寨西旧有七圣堂,韦陀殿,土地祠,迤东北,关帝殿,奶奶殿,禅房院及钟楼,火池,影壁,山门,前后属焉。古木槎枒,山环水抱,创立不知几何年矣。辛丑岁,愚设帐街南,同人小集相从随喜,见其金碧辉煌,焕然一新,低头留之,不能去。父老告余曰:“此古迹也”。前代碑铭凌落,甚弗可考,越自道光二十九年,村人重修。风雨连年,颓然就废。乙亥春,首善醵金为昌,乡里翕然,各出捐资再修,逾年而功始竣。然斯庙兴废吾盛衰,所有关也。愿君列叙其辞,以为后世劝。愚观村右胜概,在新清一河,陵阜蜿蜒绵亘。西、北、东、南长流如带,弯环锁焉。昔人建宇于此,意念深矣,诸君葺而更新之。绾近水以为藩,指遥山而作障,鸳鸯列瓦,翡翠张屏,於以楼神灵结香火,宝相庄严,祥光普被,甚盛事也。请勒贞珉,昭兹来许勿替,是为记。
  大清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菏月。
  邑廪生子佩朱象环  撰。
  邑廪生遴卿李士选     书。
  该庙宇1946年秋破除迷信时所有神像被扒掉了,1957年村里打井用砖扒掉了前后两殿,1958年大炼钢铁时扒了钟楼,铁钟烧化与煤炭混成了琉璃渣滓。现在庙地已成了居民宅院。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