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4-05-23 10:22
鄌郚史志总编

刘采政丨做个亲秋的小女子,好吗(组诗)

  做个亲秋的小女子,好吗(组诗)
  刘采政

  ★小下午
  
  耳语随风
  小脸红一阵紧似一阵了
  
  秋才是秋
  霜已经来过,菊花开得
  才像菊花
  
  你给谁打电话的下午
  蓝色小阿姐
  
  把羊群
  从天空
  全部赶到院里的水缸
  
  乡村都是夜晚
  洁白多得,我们数都数不过来
  
  ★秋里秋外
  
  秋,比风,越来越近了
  一片凉意,越来越轻
  轻到
  雁鸣载不动它自己的一声,两声
  
  黄叶飘零着夜
  泪
  滴
  也生长
  羽毛
  
  月亮爬上来
  看一眼
  一些背影清晰起来
  再看一眼
  母亲、奶奶常去捣衣的那条河
  该用多少笑声,惹哭——
  上游,雪山;下游,大海。嗯
  都在别人之外
  
  ★蔚蓝,抑或,逻辑
  
  树。江河。苍茫,在
  吹。一些陈旧的语病
  恍惚
  发出轰鸣
  
  遭霜洗劫的
  都有青白之骨灰
  
  恍惚
  它们在试图
  搭乘雁阵,返回
  蔚蓝的逻辑
  
  ★而风是夜的细节
  
  风,梳理着风
  炊烟梳理炊烟
  
  突然
  想妈妈了
  她的
  长发甩了一下
  
  人间好大,总有一个
  妈妈,才关心这样的小动作
  
  女儿健康吗?一个人,站在中秋夜
  怎么能抝得住月亮,在群峰之上怯生生的探望
  
  ★乡愁已经封山
  
  秋天燃烧金色海洋
  一条鱼骨,踏上归程
  走着,走着
  就进入了
  大雪封山的影子
  
  ★凋零之美
  
  身后坚硬的石块,我爱
  两旁的枯草,你爱
  稀疏的鸟鸣
  以及,这行到极寒处扑通滑倒的溪流
  ——我们对所有的凋零满怀敬意
  继续带着沉默赶路
  收捡谷底零碎的阳光
  
  前方不远处
  会有一场雪
  认领大地。从此,每只蚱蜢的
  寂静都爱上我,还有
  一一你

  作者简介
  刘采政,女,山东潍坊昌乐。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鲁西诗人》《天津诗人》《长江文学》《打工诗人》《洛阳诗人年选》等一些文学期刊和诗歌选本。曾获四川第32届桃花诗会二等奖,第五届“诗歌里的城”优秀奖,“美丽河北”征文大赛三等奖等一些奖项。喜欢绘画,钢琴,舞蹈等。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24-08-16 09:27
鄌郚史志总编
  首先,《小下午》通过色彩丰富的描述,展现了秋日午后宁静而又略带羞涩的美。从“耳语随风”,到“小脸红一阵紧似一阵”,再到“把羊群/从天空/全部赶到院里的水缸”,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内心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有些许神秘的氛围。接着,《秋里秋外》则深入探讨了季节变化给人带来的心理影响。“秋,比风,越来越近了”,通过这种直接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黄叶飘零着夜/泪/滴/也生长/羽毛”的比喻,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还隐含了生命虽短暂但依然顽强生长的主题。《蔚蓝,抑或,逻辑》一诗,则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树。江河。苍茫,在/吹。一些陈旧的语病/恍惚/发出轰鸣”,这里的“蔚蓝的逻辑”或许是指自然界永恒不变的规律,也是人类渴望理解却又难以完全把握的存在。《而风是夜的细节》通过“风,梳理着风/炊烟梳理炊烟”的描写,强调了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极其重要的细节。特别是“突然/想妈妈了”的直抒胸臆,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家的深深思念。《乡愁已经封山》和《凋零之美》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离别与回归的主题。前者通过“秋天燃烧金色海洋”和“进入/大雪封山的影子”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后者则通过“身后坚硬的石块,我爱/两旁的枯草,你爱”等具体的物象,展现了即使是在生命的凋零之中也能发现美的态度。总的来说,刘采政的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悟,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哲思和情感的世界,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搏天虹)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