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14天前
鄌郚总编

赵起云丨昌乐县历代修志述略

  昌乐县历代修志述略
  赵起云
  昌乐自明代修县志,至今已经7次纂修。〔明·嘉靖〕《昌乐县志》八卷,由朱木、高凌云纂修,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刻印,为昌乐最早的创修志书,现已无全本,国内仅宁波天一阁有残本(存卷1~3),上海、中国科学院有胶卷。从此志残本里得知,志前有知县朱木撰序言:“昌乐旧未有志,志实创于溪东高子。余视篆初,考求典故,高子以成帙应焉。其文简、其事核、其义该,足以备一邑之史。高子之用心诚可嘉矣”。现仅存三卷为:卷首有刘雍、刘三畏、朱木序;卷一:天文志、地理志;卷二:田赋志、秩官志、祠典志;卷三:选举志、人物志;卷四:艺文志已散失。
  〔清·康熙〕《昌乐县志》六卷,由县令贺基昌纂修,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刊印,内容简略,原本罕见。仅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有藏本,山东省博物馆有残本,上海图书馆有胶卷。贺基昌在序言中说:“余知昌乐之三年,始克纂其邑志,以上遵宪令也”。
  志目为:天文志、田赋志、选举志、人物志、杂著志、艺文志等。体例完备,内容较简略,颇有明志之特色。刻本四册,约十万字。
  〔清·嘉庆〕《昌乐县志》三十二卷首一卷。知县魏礼焯等修,阎学夏等纂,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刻印,是昌乐旧志中较完备的一部。参加纂修的人员44人,由拔贡阎学夏、举人阎学海兄弟二人总纂。在正文之前有序、凡例、纂修人。此志在编修时,参考了附近各县之志,在体例上有所变革,设“总纪”,以记上下千古,为全志之纲领,而“纪、考、志、传,诸史皆然,今略仿其式”。但对一些方志中强列“八景”的作法提出来,“标目风景,固是骚雅韵事,第非景而强曰景,景无八而强凑为八,诸志皆然,竟成俗款,今概删之”。从各卷目可以看出:纪,卷一、卷二:总纪;考,卷三至卷十一:星野考、山川考、古迹考、建置考、典礼考、田赋考、风俗考、兵防考、艺文考;表,卷十二至卷十八:封建表、沿革表、秩官表、选举表、武科表、议叙表、诰敕表;传,卷十九至卷三十二:宦绩传、乡贤传、忠义传、孝友传、事功传、笃行传、文学传、武胄传、高士传、一行传、侨寓传、方技传、列女传。
  在三十二卷内,列传即占十三卷,比例之大,较为少见。在列目上,不立“列传”总目,直列分传各目。原刻本在省内外各大图书馆多有收藏。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铅印本,一函六册,约25万字,流传更广。
  〔清·光绪〕《昌乐县乡土志》一卷,刘显纲修。志目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耆旧录、人类、户口、宗教、实业、地理、山水、道路、物产、商务等。仅为稿本,未得流传,抄本存于山东省图书馆。
  普及本缩写志书——乡土志的兴起,有其历史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丧权辱国,日本割台湾,德国强租胶州湾,英国强租九龙半岛与威海卫,国势日衰。意欲图存,便实行新政。为此,除普及先进科学知识之外,便要求培养人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增强人们的爱国心。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是激励爱国情绪的需要,而乡土志就是最好的教材。《昌乐县乡土志》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
  〔民国〕《昌乐县续志》三十八卷,一函六册,县长王金岳修,举人赵文琴、拔贡王景韩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纂修原则为“辛亥以前者为陈迹,备录之以为参考之资;辛亥以后者详之”。
  这次续志,历经战火,资料散佚无存,档案亦不存,采访各条事实多半为详,秩官则从省志补入,兵防则无从稽考,所以只是对山东省政府要求修志的一种应付,质量较差。三十八卷依次为:总纪、疆域志、山川志、古迹志、营缮志、建置志、典礼志、田赋志、风俗志、农谚志、方言志、物产志、党务志、教育志、民社志、艺文志、金石志、封建表、沿革表、获官表、选举表、世袭表、议叙表、诰敕表、宦绩传、乡贤传、忠义传、孝友传、事功传、笃行传、文学传、武胄传、高士传、一行传、方技传、列女传、侨寓传、杂稽传。约30万字。此志流传较广,各大图书馆均有收藏。
  《昌乐县志》(初稿)油印本,四册,自1960年4月组建昌乐县修志委员会,9月下旬打印成册,约60万字。该书虽保存了建国前后的一些资料,但因受“大跃进”之风的影响,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现已大部分散佚销毁,仅散存几部。
  新《昌乐县志》铅印精装合订本,7编,50章,199节,110万字。本志编修,于1982年8月成立昌乐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组建班子,征集资料,撰写初稿,修改总纂,九度寒暑,1991年8月,经县、市、省审定批准,交付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济南新华印刷厂印刷,共印6000册。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用新的观点、新的材料、新的方法和新的体例纂修。断限1840年至1985年,个别史料上溯到置县,概述、大事记、政治编等编章延至1990年。“纵贯古今,横及百科”,文图并茂,秉笔直书,翔实记述了昌乐县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人物诸方面的史实。并附录若干有价值的资料,如实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40年来特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变化,体现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本志编修,体现了“众手成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新《昌乐县志》具有“资政”、“教化”、“存史”作用,有益当代,惠及后世,将启迪昌乐县人民鉴往知来,承上启下,努力奋进!
  -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