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4-08-13 10:09
鄌郚史志总编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济南甲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编
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清·章学诚
  序 言
  山东为齐鲁故地,自古有重史传统。我国早期历史著作的作者大都为齐鲁人。如第一部编年史《春秋》,相传为孔子编定;相传为传述《春秋》而作的《春秋左氏传》(《左传》),作者左丘明为鲁国人;第一部国别史《国语》的作者,据司马迁的说法,也是左丘明。题名晏婴的《晏子春秋》,是齐人编著的一部史传文学作品。殆至两汉,地记、物志、风土记、人物传的出现,则是地方志的滥觞。据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著录,汉唐之际,因社会动乱,屡遭兵燹,古籍幸存者百不一二,但有关今山东地区的方志仍有十四部。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各府、州、县均曾撰修方志,蔚为史乘大观。
  地方志记载某一地方的历史,涉及当地的行政建制的沿革,自然地理风貌、天文星历、人文景观、社会风俗、文化教育、历史人物、艺文科技以及物产、水利等,号称一方全史、地方百科全书。其中,因时代、历史的制约,在历史叙述、人物评价等方面都反映那个时代人的看法,难免羼杂某些消极成分,但其主导面还是积极的。我们今天整理地方志,一是为了保存当地历史,以便从中取得借鉴,一是为继承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后人。特别在今天,通过整理地方志,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增进爱乡爱国之情,对于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济南甲骨文化传媒公司书从事古籍出版印刷多年,热心地方志整理事业,在山东地方志出版方面成绩斐然。近年来就曾为山东各地整理出版印制地方旧志、古籍文献百余种,如《济南府志》、《广饶旧志集成》、《历城旧志集成》、《趵突泉志》、《威海卫志》、《齐乘》、《博兴县志》、《为政忠告》等,并扩展至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印制,线装古籍的印制技术日臻成熟,装帧、印制精美,收藏、阅读两便,因之其业务蒸蒸日上,获得社会好评。为适应我省地方志整理研究的需要,2014年,公司总经理翟德军与其弟德铜曾编辑出版《山东历代方志总目》。今又在原书的基础上,广未搜求,对全国各高校、各地图书馆所收藏及著录的山东方志,均登记在册,同时,又增录近年来各地整理、印行的本子,是为山东地方志整理做出的又一新的贡献。此前1981年、1982年,山东省图书馆曾先后编印《山东省地方志联合目录》、《山东省地方史志资料目录》,1985年中科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出版),新编《山东历代方志总目》在此基础上,吸收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各地各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新目录及山东各地史志文史等部门整理的旧志成果,搜辑整理,是目前山东省地方志较为完备的目录。随着地方志整理研究的深入,或有新的发现,或对著录有所订正,都将受到欢迎。德军经理嘱为序,谨述如上,聊以应命。
  李伯齐
  2019年1月5日

清乾隆四十六年《齐乘》(元·于钦纂)刻本书影
明万历二十四年《兖州府志》(明·于慎行纂)刻本书影
清康熙《济南府志》(清·唐梦赉纂)刻本书影
民国四年《山东通志》(清·孙葆田等纂)铅印本书影

凡 例
一、本书收录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49年)编撰并存世的山东
历代方志古刊本(包括通志、府志、州县志、乡土志、镇志、卫所志、村
志)600余种;并收录新中国成立后至第一轮新方志纂修前的新刊(稿、
抄)本方志50余种。
二、凡一志有增刻、增修续修、校点整理、考证、注释、编录者,如
内容变更较少者,一般不做新种处理;内容体例变更较大者,均按新种另
立条目。
三、本书所收地方志的地域范围以当代山东省行政区划为限,凡明清
以来曾属山东而今已划属外省的(如馆陶县、范县)不予收录。
四、总目序次按山东当代行政区划及县市区名称进行编排。凡古之府
州县今已撤并的,则根据其所辖地域,于相关的今县市区之后单独立目,
并加括号相区别;凡古州县与今县市区有承续关系的,则仍并入相关的今
县市区之下,所有条目统一按时代排列,名称变化明显的,在目录标题中
以括号注明。
五、本书著录项目次序为:纂修时代、书名、卷数、纂修者、版本、
收藏单位、重新整理刊本信息、附注等项。每个行政区划之下,设“沿
革”一项,综述该行政区划的建置演变。
六、本书收列方志以“种”为单位进行著录,凡同一方志之若干不同
版本,皆按版刻时代先后列于该种方志之下。
七、每种版本之下列举收藏单位名称(简称),其全称见附录《收藏
单位及简称对照表》。
八、参考已出版各种古籍书目,对山东现存山水、金石等专志也进行
收录,附录于本书后。
目 录
凡 例 …………………………………………………………………… 1
山东省 …………………………………………………………………… 1
◎ 济南市 ………………………………………………………………… 8
(济南府) ………………………………………………………… 8
市中区 ……………………………………………………………… 9
历下区 ……………………………………………………………… 10
天桥区 ……………………………………………………………… 10
槐荫区 ……………………………………………………………… 10
历城区(历城县) ………………………………………………… 10
长清区 ……………………………………………………………… 13
莱芜区 ……………………………………………………………… 15
章丘市 ……………………………………………………………… 17
平阴县 ……………………………………………………………… 19
济阳县 ……………………………………………………………… 22
商河县 ……………………………………………………………… 24
◎ 青岛市 ………………………………………………………………… 26
市南区 ……………………………………………………………… 27
市北区 ……………………………………………………………… 27
四方区 ……………………………………………………………… 27
黄岛区 ……………………………………………………………… 28
崂山区 ……………………………………………………………… 28
·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胶州市(胶县) …………………………………………………… 28
即墨市 ……………………………………………………………… 31
平度市(平度州) ………………………………………………… 33
胶南市 ……………………………………………………………… 36
(灵山卫) ………………………………………………………… 36
莱西市 ……………………………………………………………… 37
◎ 淄博市 ………………………………………………………………… 38
张店区 ……………………………………………………………… 38
淄川区 ……………………………………………………………… 39
博山区 ……………………………………………………………… 41
临淄区 ……………………………………………………………… 44
周村区 ……………………………………………………………… 45
桓台县(新城县) ………………………………………………… 45
高青县 ……………………………………………………………… 48
(高苑县) ………………………………………………………… 48
(青城县) ………………………………………………………… 50
沂源县 ……………………………………………………………… 51
◎ 枣庄市 ………………………………………………………………… 52
市中区 ……………………………………………………………… 52
薛城区 ……………………………………………………………… 53
峄城区(峄县) …………………………………………………… 53
山亭区 ……………………………………………………………… 55
台儿庄区 …………………………………………………………… 55
滕州市(滕县) …………………………………………………… 55
·2·
I 目 录 I
◎ 东营市 ………………………………………………………………… 59
东营区 ……………………………………………………………… 59
河口区 ……………………………………………………………… 59
广饶县(乐安县) ………………………………………………… 59
利津县 ……………………………………………………………… 62
垦利县 ……………………………………………………………… 64
◎ 烟台市 ………………………………………………………………… 65
(登州府) ………………………………………………………… 65
(莱州府) ………………………………………………………… 67
芝罘区 ……………………………………………………………… 69
福山区(福山县) ………………………………………………… 69
牟平区(宁海州) ………………………………………………… 71
龙口市(黄县) …………………………………………………… 74
莱阳市 ……………………………………………………………… 76
莱州市(掖县) …………………………………………………… 77
蓬莱市 ……………………………………………………………… 80
招远市 ……………………………………………………………… 82
栖霞市 ……………………………………………………………… 83
海阳市 ……………………………………………………………… 84
长岛县 ……………………………………………………………… 85
◎ 潍坊市 ………………………………………………………………… 86
青州府 ……………………………………………………………… 87
潍城区(潍县) …………………………………………………… 89
坊子区 ……………………………………………………………… 91
·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寒亭区 ……………………………………………………………… 92
青州市(益都县) ………………………………………………… 92
诸城市 ……………………………………………………………… 93
安丘市 ……………………………………………………………… 95
昌邑市 ……………………………………………………………… 99
寿光市 …………………………………………………………… 101
高密市 …………………………………………………………… 103
临朐县 …………………………………………………………… 105
昌乐县 …………………………………………………………… 108
◎ 济宁市(济宁州) ………………………………………………… 111
(兖州府) ……………………………………………………… 114
市中区 …………………………………………………………… 116
任城区 …………………………………………………………… 116
曲阜市 …………………………………………………………… 117
兖州市(滋阳县) ……………………………………………… 118
邹城市(邹县) ………………………………………………… 120
汶上县 …………………………………………………………… 123
泗水县 …………………………………………………………… 124
微山县 …………………………………………………………… 126
鱼台县 …………………………………………………………… 126
金乡县 …………………………………………………………… 127
嘉祥县 …………………………………………………………… 129
梁山县 …………………………………………………………… 131
·4·
I 目 录 I
◎ 泰安市 ……………………………………………………………… 132
(泰安府) ……………………………………………………… 132
泰山区、岱岳区(泰安县) …………………………………… 134
新泰市 …………………………………………………………… 136
肥城市 …………………………………………………………… 138
宁阳县 …………………………………………………………… 139
东平县(东平州) ……………………………………………… 142
◎ 威海市(威海卫) ………………………………………………… 146
荣成市 …………………………………………………………… 147
文登市 …………………………………………………………… 149
(靖海卫) ……………………………………………………… 150
乳山市 …………………………………………………………… 151
◎ 日照市 ……………………………………………………………… 152
东港区(日照县) ……………………………………………… 152
五莲县 …………………………………………………………… 153
莒县(莒州) …………………………………………………… 154
◎ 临沂市 ……………………………………………………………… 156
(沂州府) ……………………………………………………… 156
兰山区(临沂县) ……………………………………………… 158
沂南县 …………………………………………………………… 159
沂水县 …………………………………………………………… 159
莒南县 …………………………………………………………… 160
临沭县 …………………………………………………………… 161
兰陵县(苍山县) ……………………………………………… 161
·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郯城县 …………………………………………………………… 161
费县 ……………………………………………………………… 163
平邑县 …………………………………………………………… 164
蒙阴县 …………………………………………………………… 164
◎ 德州市 ……………………………………………………………… 167
德城区(德州、德县) ………………………………………… 167
乐陵市 …………………………………………………………… 171
禹城市 …………………………………………………………… 172
陵县 ……………………………………………………………… 174
宁津县 …………………………………………………………… 176
庆云县 …………………………………………………………… 178
临邑县 …………………………………………………………… 180
(德平县) ……………………………………………………… 182
齐河县 …………………………………………………………… 184
平原县 …………………………………………………………… 186
(恩县) ………………………………………………………… 188
夏津县 …………………………………………………………… 190
武城县 …………………………………………………………… 192
◎ 聊城市 ……………………………………………………………… 195
(东昌府) ……………………………………………………… 195
东昌府区(聊城县) …………………………………………… 197
(堂邑县) ……………………………………………………… 198
临清市 …………………………………………………………… 199
高唐县(高唐州) ……………………………………………… 202
·6·
I 目 录 I
(清平县) ……………………………………………………… 204
茌平县 …………………………………………………………… 206
(博平县) ……………………………………………………… 207
东阿县 …………………………………………………………… 209
(寿张县) ……………………………………………………… 211
阳谷县 …………………………………………………………… 213
莘县 ……………………………………………………………… 215
(观城县) ……………………………………………………… 217
(朝城县) ……………………………………………………… 218
冠县 ……………………………………………………………… 221
◎ 滨州市 ……………………………………………………………… 224
(武定府) ……………………………………………………… 224
滨城区(滨州、滨县) ………………………………………… 226
(蒲台县) ……………………………………………………… 228
沾化县 …………………………………………………………… 229
博兴县 …………………………………………………………… 231
邹平县 …………………………………………………………… 233
(长山县) ……………………………………………………… 235
(齐东县) ……………………………………………………… 236
惠民县 …………………………………………………………… 238
阳信县 …………………………………………………………… 239
无棣县(海丰县) ……………………………………………… 241
·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 菏泽市 ……………………………………………………………… 243
(曹州府) ……………………………………………………… 243
牡丹区(菏泽县) ……………………………………………… 245
鄄城县 …………………………………………………………… 246
(濮州) ………………………………………………………… 246
郓城县 …………………………………………………………… 248
巨野县 …………………………………………………………… 250
成武县(城武县) ……………………………………………… 252
单县 ……………………………………………………………… 254
定陶县 …………………………………………………………… 255
曹县 ……………………………………………………………… 257
东明县 …………………………………………………………… 259
◎ 附:山水、金石等专志目录 …………………………………… 262
◎ 收藏单位及其简称对照表 ……………………………………… 273
主要参考文献 …………………………………………………… 284
·8·
I 山东省 I
山东省
  【沿革】“山东”作为地域名称,唐以前多指崤山(函谷关)以东或太行山以东的广大地区,而作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则始于金代。
  先秦属齐、鲁、曹、卫等国地。西汉分属青、兖、徐、豫四州,今境共设十一郡、六国。东汉分属青州、兖州、冀州、豫州,二十多个郡国。
  南北朝分属青、兖、济、齐、光等十四个州。隋代今山东地区分属济阳、东平、济北、渤海、北海、齐郡、东莱、高密、鲁郡、琅邪等十郡,共113个县。唐代今山东地域分属河南道、河北道,共十四个州,92个县。北宋于今山东地域置京东路,熙宁七年(1074)分为东路、西路,其中京东东路治益都县,另外京东西路大部、河北东路的一部分亦属今山东区域,全境共有5个府,17个州,2个军,89个县,另有2个监。金设山东东路(治益都)、山东西路(治东平),今山东区域有3个府,20个州,97个县。
  元代山东地区直属中书省,分属东平、东昌、济宁、益都、济南、般阳府6个路,路下设15个州,另有直属于中书省的8个州,共有102个县。明初置山东行中书省,后改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为山东设省之始,省治由青州移至济南。辖济南、兖州、东昌、青州、莱州、登州府六个府,十五个府属州,92个县,其中今属山东之东明、宁津、庆云三县时属外省,明属山东之馆陶、丘县、范县今属外省。清代山东省辖区和建置大体沿用明代,清乾隆以后,全境辖济南、东昌、泰安、武定、兖州、沂州、曹州、登州、莱州、青州10个府,临清、济宁、胶州3个直隶州,8个散州,96个县。
  民国山东省辖区域沿用清代,1912年省下分道、府、县三级,全省共分三道、十三府(直隶州)、104县(州),1913年改为济南、济宁、东临、胶东四道,废除府州一级,道下直接辖县,共辖107县,1925年改四道
·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为十一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建国后十余年间,省内行政区划经多次
调整,分合变化频繁,不再赘述。到2010年底,全省共辖济南、青岛、淄
博、枣庄、东营、烟台、潍坊、济宁、泰安、威海、日照、莱芜、临沂、
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十七个地级市,139个县级政区(包括47个市辖
区、31个县级市、61个县。)
1.〔元〕齐乘 六卷音释一卷
(元)于钦纂 于潜音释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刻本
国图 上海 南京 南开 临淄文管所(不全) 台湾
清康熙抄本
台湾
清乾隆《四库全书》本
国图 甘肃 浙江 台湾
清乾隆好音书屋抄本(清李文藻校并跋,清盛百二跋)
国图 北大 省博
清道光孔广林抄本
辽宁
清光绪三十年(1904)海虞周氏雠书楼抄本
南京
清嘉庆二年(1797)高锡五抄本
上海 南开 淄博
1987年台北大化书局影印《宋元地方志丛刊》本
省图 山大 国图
1990年5月中华书局影印《宋元方志丛刊》本
省图 山大 山师 国图
2.〔元〕齐乘 六卷音释一卷考证六卷
·2·
I 山东省 I
(元)于钦纂 于潜音释 (清)周嘉猷考证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胡德琳登州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枣庄 青州 山大 山师北
大 上海 复旦
200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淄博市史志办整理校注)
省史志办 淄博
2011年12月临淄区图书馆整理标点本
临淄 淄博
2012年4月中华书局排印本(山东大学刘敦愿等整理校释)
国图 省图 山大
3.〔嘉靖〕山东通志 四十卷
(明)袁宗儒修 陆釴等纂
明嘉靖十二年(1533)刻本
国图 省图 南京 天津 南大 天一阁 台湾
明嘉靖十二年(1533)刻 万历四十二年(1614)补刻本
南京 北大 上海 天津 台湾
(注 :万历四十年吕元善续补,续补卷目 :卷一图考、卷十职官、卷十七
科目、卷二十四圣贤。)
1990年上海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省图 山大 山师 国图
1996年齐鲁书社影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省图 山大 山师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2013年北京爱如生公司《中国基本古籍库》文本
北大 山大
·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4.山东观风便览 四卷
(明)杨一魁撰
明万历九年(1581)刻本
台北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
5.〔康熙〕山东肇域记 六卷
(清)顾炎武撰
清抄本
国图
6.〔康熙〕山东通志 六十四卷
(清)赵祥星修  钱江等纂
清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大(不全) 上海 天津 北大 复旦 南京
2010年4月凤凰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山东》影印本
国图 省图 山大
7.〔雍正〕山东通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
(清)岳濬 法敏修 杜诏等纂
清雍正七年(1729)修 乾隆元年(173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青岛 青岛博 烟台
烟台博 莱州 东阿 冠县 滨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上海 天津 复旦 南开 北师大
清道光十七年(1837)补刻本
省图 国图 济南 浙江 上海 北大 台湾
清乾隆《四库全书》本
国图 故宫 甘肃 浙江 台湾
1986年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影印本
省图 省史志办
·4·
I 山东省 I
8.〔道光〕山东通志局修志条款采访册
(清)崔明辉等编
清道光年抄本
省图
9.〔同治〕山东通志 不分卷
(清)张昭潜纂
稿本
省图
10.〔光绪〕山东省沿革表 四卷
(清)张昭潜纂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郭恩孚校刊本
省图
1986年山东省图书馆影印本
省图 青州
11.〔宣统〕山东通志 二百卷首九卷附录一卷补遗一卷
(清)杨士骧等修  孙葆田等纂
清宣统三年(1911)修 民国四年(1915)山东通志刊印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青岛 青岛博 烟台 
泰安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曲师 上海 天津 北大 清华
人大 复旦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省图 省委党校 省社科院 淄博 山师 菏泽学院
1986年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影印本
省图 省史志办
1991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省图 山大 山师
·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200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地方志·书目文献丛刊》本
国图
2010年4月凤凰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省志辑·山东》影印本
国图 省图 山大
2006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
省图 国图 山大
2014年齐鲁书社影印本(山东省史志办公室整理)
省史志办 省图 济南 山大
12.〔民国〕山东通志·疆域志 三十卷
佚名纂
1982年山东地名办公室内部印行本
省史志办
(注 :原书纂辑者不详,清光绪间初纂,民国初年成稿。)
13.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 四卷
林修竹编
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人大 北师大 甘肃 吉林
14.〔民国〕大中华山东省地理志 五编
林传甲撰
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省图
15.〔民国〕山东乡土教本
祁锡堉编
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
省图 北师大 吉大
·6·
I 山东省 I
16.山东 不分卷
黄泽苍编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省图 北大 复旦 吉林 吉大
17.山东风土记
清佚名纂修
国图
2002年线装书局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
国图
·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济南市
【沿革】明清以前大部属济南府。民国初年撤府置岱北道,1914年
改称济南道,1929年设济南市,分十一个区,为山东省省会。1956年诸区
合并,时辖市中、天桥、历下、槐荫四个市区和一个郊区。1958年原泰安
专区的泰安市和章丘、长清、莱芜、新泰、历城、宁阳等一市六县划归济
南市,1961年,除历城县外其余各县复归泰安专区。1978年,章丘、长清
划入,1985年,平阴划入,1987年历城县改区,1989年济阳、商河划入,
2001年长清县改区。辖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长清六区,平
阴、济阳、商河三县和章丘市。
(济南府)
【沿革】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济南春秋属齐国,战国名历下,秦
置历城县,属济北郡。西汉初年,分齐郡置济南郡,治东平陵(今章丘境
内)。西晋永嘉末,移治历城。北魏皇兴三年(469)改称齐州,隋大业二
年(606)改齐州为齐郡。唐武德元年(618)复改齐郡为齐州,天宝元年
(742)改称临淄郡,五年(746)复名齐郡。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为
济南府。金因之。元为济南路,领历城、章丘、邹平、济阳四县以及棣、
滨二州。明初仍为济南府,治历城县,辖有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
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邑、长清、肥城、青城、陵县
十五县及泰安、德州、武定、滨州四州,州领十一县。清仍置济南府,雍
正二年(1724)由济南府析出泰安、武定、滨州三州升为直隶州,尚辖
有历城、章丘、邹平、淄川、长山、新城、齐河、齐东、济阳、禹城、临
·8·
I 济南市 I
邑、长清、陵县、德平、平原十五个县及德州。1913年2月废府改道,济南
府遂废。
1.〔康熙〕济南府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
(清)蒋焜修 唐梦赉纂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刻本
国图 大连 中科院 北大 北师大 吉大 台湾 美国国会
日本内阁文库
2.〔道光〕济南府志 七十二卷首一卷
(清)王赠芳等修 成瓘等纂
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济南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上海
南京 北大 人大 清华 南大 武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3年4月中华书局排印本(济南市史志办公室整理)
省图 济南 山大 山师 济南史志办
2013年北京爱如生公司《中国基本古籍库》文本
北大 山大
市中区
【沿革】济南市辖区,位于市区中南部。1955年9月设立。辖原济南市
第四区、郊六区所辖之王家、四里、二七新村三个乡,因该区大体上位于
东西狭长的济南市区中部,且系市人民政府驻地而得名。1959年12月撤销
市中区,1960年6月恢复。1966年9月更名为红旗区,1973年复称市中区。
·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历下区
【沿革】济南市辖区,位于济南市区中东部。1955年9月,原济南市
第一区改称历下区,由区境西北部战国时曾置历下邑(邑在历山之下)而
得名。
天桥区
【沿革】济南市辖区,位于市区北部。1955年9月原济南市第四区改称
天桥区,因境内有跨越津浦、胶济两铁路之立交桥(俗称天桥)而得名。
1966年更名为向阳区,1973年仍复今名。
槐荫区
【沿革】济南市辖区,位于济南市区西部。1955年9月,原济南市第六
区改槐荫区,因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而得名。1960年6月改槐荫区为
槐荫人民公社,1966年更名为东风区,1973年复称今名。
历城区(历城县)
【沿革】济南市辖区。位于济南市区东、南部。战国为齐历下邑,因
地处历山(千佛山)脚下而得名,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始置历城县,
属济南郡。西晋永嘉末,济南郡治由东平陵移此,为郡治之始。隋为齐郡
治。唐为齐州治。宋政和六年(1116)为济南府治。元为济南路治。明洪
武九年(1376)为山东行省布政使司驻地,是省会之始。按察司、都指挥
司由青州府移此,济南府、历城县同治于此。清沿明制。1913年属岱北道
(次年改名济南道),为省治与道治。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1929年
7月析历城县城、商埠区及县城四郊,置济南市,其余部分仍为历城县。
1948年属泰安专区,1958年改属济南市,1987年撤县设历城区,仍隶属济
南市。
·10·
I 济南市 I
1.〔崇祯〕历乘 十八卷
(明)贵养性修 刘敕纂
明崇祯六年(1633)刻本
国图
(注 :目录为十八卷,版心题十九卷,其卷十九实为卷十七、卷十八内容,且
有缺页。)
1959年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烟台 淄博 枣庄 山大 
山师 泰山学院
2.〔崇祯〕历城县志 十六卷
(明)宋祖法修 叶承宗纂
明崇祯十三年(1640)泺源叶氏友声堂刻本
省博(不全) 国图 上海 中科院 天津 美国国会
明崇祯十三年(1640)泺源叶氏友声堂刻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李师
白增刻本
省图(存15卷:卷1-13,卷15-16) 国图 美国国会
民国二十九年(1940)燕京大学图书馆傅寿昆据明崇祯十三年刻本抄本
北大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2015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3.〔乾隆〕历城县志 五十卷首一卷
(清)胡德琳修 李文藻 周永年等纂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济南博 历城档 青岛 烟台 山大
·1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山师 山农 曲师 上海 北大 清华 人大 复旦 天津
齐鲁师范学院
清抄本(存5卷)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续修四库全书》本
国图 省图 山大
2013年北京爱如生数字化公司《中国基本古籍库》文本
北大 山大
4.〔道光〕历城县志采访册 不分卷
(清)崔云辉等采辑
稿本
省图
5.〔清〕历城县志 不分卷
佚名 纂
稿本
省委党校
2011年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
省图 山大 济南
6.〔民国〕续修历城县志 五十四卷
毛承霖修 赵文运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济南博 历城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山中医 曲师 上海 北大 清华 人大 复旦 天津
·12·
I 济南市 I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历城县乡土调查录 三编
孙宝生编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国图 南大 吉大 美国国会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吉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吉大
8.历城县志正续合编 点校本(济南市委宣传部整理)
2007年7月济南出版社排印本
省图 济南 济南史志办
(注 :此书为乾隆《历城县志》、民国《续修历城县志》的合编点校本。)
9.历城旧志集成(历城区史志办公室影印)
2018年12月内部印行本(七函五十二册)
济南 历城 济南史志办 历城史志办
10.历城县志初稿 不分卷
历城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962年稿本
历城档
长清区
【沿革】秦汉以来为卢县地,隋开皇五年(585)于卢县故地置长清
镇,开皇十四年(594)始设长清县,因境内齐长城和清水沟而得名。唐
·1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初属河南道济州,贞观后改属齐州。北宋先后属齐州、济南府,金属济南
府,元改属泰安州,明清属济南府。1913年属岱北道,次年改属济南道,
1928年直属省辖。1941年分为长清、峰山两县,1946年改峰山县为长清
县,改长清县为河西县,属泰西专区。1950年二县合并为长清县,属泰安
专区。1958年并入济南市,次年撤销,1961年恢复,隶属泰安专区,1978
年复归济南市。2001年撤县设区,仍隶属济南市。
1.〔康熙〕长清县志 十四卷
(清)岳之岭修 徐继曾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清雍正五年(1727)李佺增刻本
国图
2.〔道光〕长清县志 十六卷首四卷末二卷
(清)舒化民等修 徐德成等纂
清道光十五年(1835)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青岛 烟台 山大 山师
曲师 泰山学院 上海 北大 清华 人大 复旦 天津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山农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道光十五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民国〕长清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李起元修 王连儒纂
·14·
I 济南市 I
民国二十四年(1935)长清县政府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海大 山农
上海 北大 人大 南京
(注 :卷末附《灵岩志略》及《五峰志略》。)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莱芜区
【沿革】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秦置嬴县(治今城子县
村),属济北郡。汉置莱芜县(在今博山区境内),属泰山郡,魏晋因
之,南朝宋废莱芜县。唐长安四年(704)复置,属兖州。北宋属京东西路
袭庆府,金徙今治,改属泰安州。元、明因之。清雍正二年(1724)属泰
安直隶州,十三年(1735)属泰安府。民国先后属济南道、泰安道,1928
年直属省辖。1950年属泰安专区,1958年属济南市,1961年复属泰安专区
(1967年改泰安地区),1983年撤县改市,1992年升为地级市。2019年1月
撤销莱芜市,设莱芜区、钢城区属济南市。
1.〔嘉靖〕莱芜县志 八卷
(明)陈甘雨纂修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
天一阁 中科院(胶卷) 南京(胶卷)
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淄博 烟台 莱芜 济南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山中医 曲师 泰山学院
1982年8月上海古籍书店重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1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图 省史志办 山大 山师 国图
莱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点校本
莱芜史志办
2.〔康熙〕新修莱芜县志 十卷
(清)钟国义修 叶方恒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3.〔光绪〕莱芜县乡土志 一卷
(清)何联甲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
省图 省博 莱芜档 国图 天津
4.〔光绪〕莱芜县志 
(清)张梅亭修 王希曾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稿本(存十册,佚名墨笔批校)
省图
5.〔宣统〕莱芜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张梅亭修 王希曾纂
民国十一年(1922)济南启明印刷社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委党校 淄博 山师 山农 曲师 泰山学院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民国〕续修莱芜县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
·16·
I 济南市 I
李钟豫修 亓因培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济南善成印务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省委党校 莱芜 济南博 泰安(不全)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泰山学院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莱芜历代志书集成
2009年7月中国图书出版社排印本(莱芜市史志办公室整理)
莱芜 莱芜史志办
8.莱芜县志(第一编)
莱芜县修志委员会
1960年稿本
莱芜档
章丘市
【沿革】 西周为潭国地,春秋入齐。西汉置土鼓、阳丘县,属济南
郡。东汉废阳丘县,属济南国。西晋废土鼓县。 南朝宋于故阳丘县地侨置
高唐县,隋开皇十六年(596)改高唐县为章丘县,因城北章丘山(亦名女
郎山)得名,属齐州(齐郡)。宋、金属济南府,元属济南路总管府,明
清属济南府,民国先后属岱北道、济南道,1928年直隶于省。1945年划章
丘西北部、历城县东部为章历县,余为章丘县,属泰山专区。1949年两县
均属清河专区,1950年属淄博专区。1953年章历县撤销,并入章丘县,转
隶于泰安专区。1958年归属济南市。1961年7月泰安专区恢复,章丘县仍属
之。1978年复属济南市。1992年撤县设市,仍隶属济南市。
·1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弘治〕章丘县志 四卷
(明)陆里修 杨循吉纂 戴儒补修 宋秉中补纂
明弘治五年(1492)修 嘉靖九年(1530)补刻蓝印本
天一阁 上海(胶卷)
1979年宁波天一阁抄本
省图
1990年上海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国图 省图
2.〔万历〕章丘县志 三十四卷
(明)董复亨纂修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本
省图(存卷23-34) 国图 北大 上海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3.〔康熙〕章丘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钟运泰纂修
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
国图 美国国会 美国哈佛
1996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
省图
2001年线装书局影印《清代孤本方志选》本
国图
4.〔乾隆〕章丘县志 十三卷首一卷
(清)张万青纂修
清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师 北大 人大 南京 天津
·18·
I 济南市 I
5.〔道光〕章丘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吴璋修 曹懋坚纂
清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曲师 上海 北大 清华 人大 复旦 天津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光绪〕章丘县乡土志 二卷
(清)杨学渊修 李洪钰等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章丘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人大 清华 上海 南京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7.新编章丘志 不分卷
章丘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0年稿本
章丘档
平阴县
【沿革】春秋为齐周首邑、平阴邑地。三国魏为卢县地。北齐省卢
县入肥城县。隋开皇十四年(594)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榆山县徙
治古平阴邑,遂改名平阴县,属济北郡。唐初属济州,唐天宝后属河南道
郓州,宋、金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属兖州府东平州,清雍正后属泰
安府。民国历属济西道、东临道,1928年直属省辖。1936年属第一行政督
察区。1939年建立平阴抗日民主政权,属泰西专区。1950年属泰安专区,
·1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959年并入东平县,1960年3月复置,属济南市,同年四月划归荷泽专区,
1961年7月转属泰安专区。1985年5月复属济南市。
1.〔顺治〕平阴县志 八卷目录一卷
(清)陈秉直修 赵贯台 张宗旭纂
清顺治十一年(1654)修 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
省博(不全) 国图 上海 南京地理所 美国哈佛燕京
1959年抄本
上海
2018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平阴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济南 平阴 济南史志办
2.〔嘉庆〕平阴县志 二十九卷
(清)喻春林修 朱续孜纂
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山大 海大 北大 清华 上海 
南京 天津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四卷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四卷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注 :此书全本为二十九卷,四卷本为残本。)
2017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平阴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济南 平阴 济南史志办 
3.〔道光〕平阴县志续刻 二卷
(清)张朴修 熊衍学 赵有悌纂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本
省图 省博 国图 北大 南大 天津 平阴档
·20·
I 济南市 I
2014年2月平阴县档案局影印本
平阴档 平阴史志办
2018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平阴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济南 平阴 济南史志办
4.〔光绪〕平阴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李敬修纂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云门书院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博 济宁 山大 山师 曲师 平阴档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3年6月平阴县博物馆影印本
平阴博
2015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平阴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济南 平阴 济南史志办
5.〔光绪〕平阴县乡土志
(清)黄笃瓒修 朱焯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铅印本
国图 上海 南大 台湾 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1981年抄本
省图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上海 山大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2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2018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平阴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济南 平阴 济南史志办
6.〔民国〕续修平阴县志 八卷
孙俊昌 钱瑞桐修 朱铭炤纂
民国间抄本
平阴档
2014年2月平阴县档案局影印本
平阴档 平阴史志办
2016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平阴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济南 平阴 济南史志办
济阳县
【沿革】春秋为齐犁邑地。秦置著县于今县西北,又置漯阴县于今县
西,同属济北郡。两汉漯阴属平原郡,著县属济南郡(国)。三国魏、晋
同属济南国(郡)。晋末乱后废漯阴,南朝宋于其境侨置临邑县,治所在
今孙耿镇。北齐废著县,临邑属齐州。隋属齐郡。唐属齐州。金天会七年
(1129)割章丘、临邑二县各一部分置济阳县,因地处济水之北而得名,
属济南府。元属济南路,明清属济南府。民国后属岱北道、济南道,1928
年直属省辖。1937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4年以后属渤海行政区第二专
区、泺北专区。建国后隶属德州专区、惠民专区、德州地区,1989年12月
划归济南市。
1.〔万历〕济阳县志 十卷
(明)侯加乘修 邢其谏纂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
省博 国图
(注 :此志末二卷艺文、杂志未列入目录。)
·22·
I 济南市 I
1960年抄本
上海
2.〔顺治〕济阳县续志 一卷
(清)解元才纂修
清顺治七年(1650)刻本
国图 省博
1960年抄本
上海
3.〔乾隆〕济阳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清)胡德琳修 何明礼 章承茂纂
清乾隆三十年(1765)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青州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复旦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4.〔民国〕济阳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
卢永祥修 王嗣鋆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上海中华书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阳 淄博 文登 山大 山师
山农 山中医 曲师 德州学院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济阳县志集
曹文印主编
·2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998年11月济南出版社铅印本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济阳县史志办
(注 :该书为明至民国四部县志的合集。)
商河县
【沿革】战国为齐麦邱邑地。西汉为平原郡之朸县、千乘郡之湿沃
地,东汉为平原郡之般县地。三国魏、晋、南北朝为乐陵郡湿沃县地。隋
开皇十六年(596)置县,因北有滳河水流经,故名滳河县。先后属渤海
郡、沧州、德州、棣州。宋大观二年(1108)改称商河县,北宋及金元皆
属棣州,明属济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改属武定州,十二年(1734)
属武定府。民国后属岱北道、济南道、武定道,1928年直属省辖,1937
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1942年改置商惠县,属冀鲁边行政区第三专区
(1941)、第二专区(1942)、渤海行政区第二专区,1949年属泺北专
区。建国后历属德州专区、惠民专区、聊城专区、德州地区。其中1958年
与乐陵县合并称商河县,1960年改称乐陵县,次年商河县析出复置。1989
年划归济南市。
1.〔万历〕商河县志 十卷
(明)曾一侗修 詹应阳 贾前席补修
明万历十四年(1586)刻 崇祯十年(1637)增刻本
国图(又有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台湾
2012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南京 山大
2.〔道光〕商河县志 八卷
(清)王怡等纂修
清道光元年(1821)刻本
北碚(重庆)
·24·
I 济南市 I
3.〔道光〕商河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龚廷煌等纂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曲师 青州
4.〔光绪〕商河县乡土志 四卷
(清)王止廉修 梁玉成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808)修 抄本
省博
5.〔民国〕重修商河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
石毓嵩修 路程诲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德州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山农 曲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明清商河县志集 
2005年济南出版社排印本(商河县志编纂委员会整理)
商河 商河史志办
(注 :此书为明万历《商河县志》、清道光《商河县志》、清光绪《商河县
乡土志》三部志书的点校本。)
·2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青岛市
【沿革】市境四周为莒(今胶州)、夷(今即墨西)等国地。战国入
齐。秦置胶东郡,治即墨(今平度境)。西汉析为胶东国(治即墨)和东
莱郡(治掖县)。东汉并胶东国入北海国。西晋分东莱郡置长广郡,治不
其县(今城阳北)。隋并长广入东莱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莱州,今
莱西、平度、即墨、崂山及市区地属之;今胶州、胶南地属密州。宋、金
因之。元析莱州、密州地置胶州,治胶西(今胶州)。明废胶州,升莱州
为莱州府,今平度、即墨、崂山、胶州、胶南及市区地属莱州府,莱西地
属登州府莱阳县。清因之。市区汉至北魏为不其县地,隋至清末为即墨县
地。宋、元后为商船寄泊之所。明永乐年间设浮山备御千户所(今市南区
浮山所),隶属鳌山卫(今即墨鳌山卫镇)。清雍正十二年(1734)裁卫
所。清光绪十七年(1891)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在胶澳设防,此为建
置之始。1897年德国强占胶澳,强迫清政府租借,1899年定名青岛。1914
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1922年中国收回,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
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为行
政院直辖市,辖市南、市北、台东三区。1949年6月青岛解放,改省辖市。
到1963年辖市南、市北、台东、四方、沧口等五区和崂山县。1978年胶
县、胶南、黄岛、即墨划入,1983年平度、莱西划入。现辖市南、市北、
四方、李沧、崂山、黄岛、城阳七区及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四市。
1.〔民国〕胶澳志 十二卷附录一卷
赵琪修 袁荣叜纂
·26·
I 青岛市 I
民国十七年(1928)青岛华昌大印刷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淄博 枣庄 莱阳
平度 胶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山中医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11年5月青岛出版社排印本(胶澳志重刊委员会整理)
青岛 青岛档
市南区
【沿革】青岛市辖区。明、清属即墨县仁化乡。1898年德国侵占,属
胶澳租界青岛区。1924年属胶澳商埠第一区。1929年青岛特别市于此置市
南区。1945年析为市南、台西、浮山三个区。1963年三区除台西一部划属
市北区外,复并为市南区。
市北区
【沿革】青岛市辖区。明、清属即墨县仁化乡。1898年德国侵占,属
胶澳租界青岛区。1924年属胶澳商埠第二区。1929年青岛特别市于此置市
北区。1963年台西区一部划入。
四方区
【沿革】青岛市辖区。明、清属即墨县仁化乡。1898年德国侵占,属
胶澳租界李村区。1923年属胶澳商埠四沧区。1929年属青岛特别市。1951
年由四沧区析置四方区。
·2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黄岛区
【沿革】1898年为德国租借。1929年属青岛特别市海西区。其后先
后属珠山县、胶县、胶南县。1976年10月黄岛、薛家岛、辛安由胶南县析
出,组成黄岛工作委员会(县级)。1979年1月划归青岛市,同时撤销黄岛
工作委员会,正式设立黄岛区。
崂山区
【沿革】因境内崂山得名。清末以前属即墨,德占后为租界的一部
分,1922年后,崂山地区从属青岛,1949年,建立崂山行政办事处(县
级),属胶东行政区南海专区,1951年6月划属青岛市。1953年6月,改为
崂山郊区,1961年9月,撤销崂山郊区,设置崂山县,仍隶属青岛市。1988
年11月,撤销崂山县,成立崂山区,1994年4月,将崂山区王哥庄、北宅、
沙子口、中韩四个镇之区域建为新的崂山区。
胶州市(胶县)
【沿革】西周属夷国,春秋入齐。汉置黔陬县,隋改置胶西县,因依
胶水而得名。后废并。宋元丰年间复以板桥镇置胶西县,属密州。元置胶
州,辖胶西、即墨、高密三县,治胶西县,属益都路。明洪武初省胶西县
入胶州,仍辖即墨、高密二县,属青州府,旋属莱州府,清因之。清光绪
三十年(1904)升为直隶州,辖高密、即墨二县。1913年废州改胶县,历
属胶东道、胶莱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归属滨北专区、胶州专区,
1956年属昌潍专区、昌潍地区,1978年改属青岛市。1987年撤胶县设胶州
市,仍隶属青岛市。
1.〔康熙〕胶州志 八卷
(清)孙蕴韬修 高国槱纂
·28·
I 青岛市 I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南京
2012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南京 山大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雍正〕州志别本 二卷
(清)张谦宜撰
清光绪十一年(1885)王少岑抄本
省图
3.〔乾隆〕胶州志 八卷首一卷
(清)周于智 宋文锦修 刘恬纂
清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师 胶南档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台湾
抄本
南京
1985年胶州史志办公室影印本
胶州史志办 胶州档
4.〔道光〕胶州志 不分卷
(清)张宾雁纂修
清道光四年(1824)修 抄本(四册)
美国国会
5.〔道光〕重修胶州志 四十卷
·2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张同声修 李图纂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本
国图 省图 大众日报社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胶州 胶州档 
山大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9年胶州市政府影印本
胶州
6.〔光绪〕胶州直隶州乡土志 六卷
(清)佚名纂
清末抄本
省博 国图
(注 :记事至清光绪三十年。)
2002年线装书局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
国图
7.〔民国〕增修胶志 五十五卷首一卷
袁励杰等修 匡超纂
民国二十年(1931)胶县大同印刷社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青岛 青岛博 胶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1985年胶州史志办公室影印本
·30·
I 青岛市 I
胶州史志办 胶州档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即墨市
【沿革】战国时为齐即墨邑,秦设即墨县,其址在今平度境内,属胶
东郡。汉晋属青州,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于今址置即墨县,属
东莱郡,唐、宋、金属莱州,元属胶州,明清属莱州府胶州,清光绪三十
年(1904)属胶州直隶州,民国历属胶东道、莱胶道,1928年直属省辖。
建国初属胶州专区,1956年即东县并入,属莱阳专区,1958年属青岛市,
1961年改属烟台专区,1978年复属青岛市。1989年撤县设市,仍隶属青岛
市。
1.〔万历〕即墨县志十卷
(明)许铤修 杜为栋纂
明万历七年(1579)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2005年中国和平出版社(即墨市史志办点校本)
即墨
2.〔康熙〕纂修即墨县志 二卷
(清)佚名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剜改明万历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2001年线装书局影印《清代孤本方志选》本
国图
3.〔乾隆〕即墨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3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尤淑孝修 李元正纂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人大 天津
南京 浙江
2005年中国和平出版社(即墨市史志办点校本)
即墨
4.〔同治〕即墨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林溥修 周翕鐄纂
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淄博 烟台
即墨(不全)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1986年12月即墨县史志办内部印行本(点校本)
青岛史志办 即墨史志办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5年中国和平出版社(即墨市史志办点校本)
即墨
5.〔光绪〕即墨县乡土志 二卷
(清)周铭祺撰
光绪三十四年(1908)抄本
潍坊档
2011年即墨市史志办内部整理本(点校本附影印本)
即墨 即墨市史志办
·32·
I 青岛市 I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6.〔光绪〕雄崖所建置沿革志
(清)姚梦白撰
抄本
即墨史志办
7.〔民国〕即墨县志
隋永谞修 蓝仁介等纂
民国三十七年(1948)稿本
即墨史志办(残卷)
8.即墨县志 不分卷
即墨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0年稿本
即墨档
平度市(平度州)
【沿革】西汉置平度县,据今市境西北,属东莱郡;又置郁秩县,
治今城关镇,属胶东国。东汉废平度县,改郁秩县为胶东县,属北海国。
北魏置长广郡,北齐降为长广县,隋改胶水县,唐至元属莱州。明洪武
二十二年(1389)废胶水县置平度州,辖潍县、昌邑二县,属莱州府,清
初因之。雍正十二年(1734)降为散州,不再领县。1913年改州为县,历
属胶东道、莱胶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归属莱阳专区、昌潍专区,
1983年划归青岛市。1989年撤县设市,仍隶属青岛市。
1.〔康熙〕平度州志 十二卷
(清)李世昌纂修
·3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康熙五年(1666)刻本
省图 省博 青岛 山大 北大 北师大 天津 南京 台湾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道光〕重修平度州志 二十七卷
(清)保忠等修 李图 王大钥纂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烟台 平度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山农 海大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光绪〕平度志要 十二卷
(清)陈尔延修 王崧翰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修 稿本
上海
(注 :原缺卷四,卷三《职官》记载至清光绪二十六年。)
清光绪抄本
国图 中科院 南大 省图(胶卷)
(注 :附王延斌撰《学经就正》、《恒言》、《泥金帖》三种各一卷。)
201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南大 山大
4.〔光绪〕平度州乡土志 十五卷
(清)张世卿修 王崧翰 于莲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抄本
·34·
I 青岛市 I
省博
(注 :书无序跋,记事至清光绪二十六年。)
清末抄本
山师 国图
1981年平度县图书馆油印本
省图 平度
2002年线装书局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
国图
5.〔民国〕平度县续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丁世平修 尚庆翰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博 即墨 平度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1996年铅印本(孙守源等整理)
平度史志办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平度旧志校注
2005年山东人民出版社排印本
平度 省图
7.平度县志 不分卷
平度县修志委员会修 唐明起主编
1960年油印本
·3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平度档
胶南市
【沿革】秦置琅琊县,为琅琊郡治。三国魏时县废。隋复置。唐武
德初废,入诸城县。宋元明清沿至1942年为胶县、诸城县地。唐初裁撤。
1945年由胶县和青岛市析置珠山县,1946年改胶南县,因地处胶县南部而
得名,属滨北专区。1950年属胶州专区,1956年改属昌潍专区,1958年划
归青岛市,1961年复属昌潍专区,1979年复归青岛市。1990年撤县设市,
仍隶属青岛市。
1.旧志资料汇编
胶南县史志 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黄绪义 崔立德主编
1988年内部印行本
省史志办 胶南史志办 胶南档
(注 :自《胶州志》、《诸城县志》等七部志书中辑录有关胶南的资料。)
2.胶南县志 不分卷
胶南县修志委员会 修
1959年稿本
胶南档
(灵山卫)
【沿革】洪武五年(1372)置,属山东都司,在今胶南县北部,下辖3
个所。清沿明制,雍正十三年(1735)将灵山卫裁入胶州、诸城。
1.〔乾隆〕灵山卫志 八卷
(清)苏潜修纂修
清乾隆十六年(1774)抄本
·36·
I 青岛市 I
胶南档
2.灵山卫志校注
(清)苏潜修撰 
2002年10月五洲传播出版社排印本(胶南市史志办整理)
省图 胶南史志办
莱西市
【沿革】西汉为邹卢县地。东汉、三国、魏、晋为挺县地。北魏为挺
县及长广县地。隋、唐为昌阳县地。五代唐同光元年(923)改昌阳为莱
阳,自此至1940年为莱阳县地。1941年析莱阳西部置县,故名莱西,属南
海专区。1950年与莱西南县合并,属莱阳专区,1958年并入莱阳县,属烟
台专区,1962年复设莱西县,仍属烟台专区,1983年划归青岛市。1990年
撤县设市,仍隶属青岛市。
·3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淄博市
【沿革】先秦属齐国都城及中心地区。汉晋时为齐郡(国),隋唐宋
金为淄州地,元属般阳路,明清大部分属济南府,属淄川、临淄、长山、
桓台、高苑、博山、青城等县地。1945年以博山、淄川两矿区合并设淄博
特区,1949年改为淄博工矿特区,1950年成立淄博专区,1953年改为淄博
工矿特区,1955年改称淄博市。1959年与惠民专区合并组建淄博专区,淄
博市改为专区辖市。1961年与惠民专区分设,恢复为省辖市。
张店区
【沿革】战国为齐昌国邑(今昌城村)。西汉置昌国县,昌城为县
治所,属齐郡(国)。南朝宋废昌国县,侨置清河郡武城县。北齐省武城
县入贝丘县(治淄川)。隋开皇十八年(598)改贝丘为淄川县。宋以前
为淄川县地,金于淄川县置张店镇。明嘉靖改属青州府高苑县,天启四年
(1624)改属济南府新城县,民国属桓台县,1946年6月淄博特区设张店
区,为张店设区之始。1947年3月设张店市,属清河专区,1948年属淄博
特区。1950年与周村合建张周市,属淄博专区。1955年撤张周市,设张店
区,隶属淄博市,为市府驻地。
1.张店区志
张店区志编修委员会修 王昕主编
1962年初稿本(现有初稿三十六卷)
张店档
·38·
I 淄博市 I
淄川区
【沿革】西汉置般阳县,属济南郡。东汉属齐国。南朝宋改贝丘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始称淄川县,属淄州,唐、宋、金为淄州治。元先
后为淄州路、淄莱路、般阳路治。明清属济南府,民国历属岱北道、济南
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初属淄博工矿特区,1954年撤县设区,次年改
称淄川区,隶属淄博市。
1.〔嘉靖〕淄川县志 六卷
(明)王琮纂修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刻本
天一阁 中科院(胶卷)
1961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淄博 烟台 齐河 
青州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山农 曲师 泰山学院
1982年8月上海古籍书店重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省图 省史志办 山大 山师 国图
2.〔万历〕淄川县志 三十七卷
(明)朱万春修 王教纂
明万历三十年(1602)刻本
国图(缺卷35)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3.〔康熙〕淄乘征 不分卷
(清)毕际有撰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
国图 上海 南京 淄博市博
·3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4.〔康熙〕淄川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张嵋修 唐梦赉纂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省博 国图(不全)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国图 清华 民大 上海 湖北
1959年抄本
上海
5.〔乾隆〕淄川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王康修 臧岳纂
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
省博 国图 北师大 天津 复旦 湖北
民国九年(1920)艺林石印局石印本
省图 民大 中科院 北碚
6.〔乾隆〕淄川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张鸣铎修 张廷寀 王佳宾纂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不全) 济南 淄博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上海 南京
民国九年(1920)艺林石印局石印本
国图 省图 济南 淄博 山大 山中医 曲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南京 南开 北碚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九年石印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光绪〕淄川县乡土志 二卷
(清)王敬铸纂修
·40·
I 淄博市 I
清光绪末年抄本
省博
(注 :记事至光绪二十五年。)
8.〔宣统〕三续淄川县志 二卷
(清)方作霖修 王敬铸纂
清宣统三年(1911)石印本
省博 淄博 国图 中科院 南大
民国九年(1920)艺林石印局石印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淄博 淄博档 淄博博 山大 山农 
山中医 曲师
(注 :民国石印本卷数与乾隆四十一年本衔接,为卷九、卷十。)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九年石印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9.淄川县志汇编 2010年11月淄博市新闻出版局准印本
淄川区委宣传部整理 陈涟远 白相房主编
淄川
(注 :此书为嘉靖、万历、乾隆《淄川县志》、宣统三续《淄川县志》、《淄
乘征》、光绪《淄川县乡土志》、《淄川县乡土调查录》等志书的点校本。)
博山区
【沿革】唐、宋、金为淄川县地。元至元二年(1265)置颜神镇,属
益都县,明及清初属益都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析益都、淄川各一部
置博山县,以县境南部有博山得名,属青州府。民国先后隶属岱北道、济
南道、淄青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2年与莱(芜)东县合并为博莱县,
1944年恢复,1945年分为博山县和博山市,次年撤市并入县,属淄博特
区。建国初属淄博工矿特区。1955年设博山区,隶属淄博市。
·4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康熙〕颜神镇志 五卷
(清)叶先登修 冯文显纂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
淄博 省图(复制) 国图 北大 温州 台湾
1992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2年12月博山区史志办内部印行本(博山区史志办公室整理)
博山 博山区史志办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2.〔乾隆〕博山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富申修 田士麟纂
清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州 山大 山师 海大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清明斋抄本
淄博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乾隆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4年1月博山区史志办内部印行本(博山区史志办公室整理)
博山 博山区史志办
3.〔乾隆〕博山志稿 不分卷
(清)洪銮纂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
美国国会
民国二十九年高位民抄本(据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本传抄)
·42·
I 淄博市 I
北大 上海 南京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4.〔民国〕博山县乡土志 不分卷
谭景文 王采如编
民国十八年(1929)新民书店石印本
淄博 省图(复制) 山大(不全) 北师大 北碚
2011年12月博山区史志办内部印行本(博山区史志办公室整理)
博山 博山区史志办
5.〔民国〕续修博山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
王荫桂修 张新曾纂
民国二十六年(1937)博山三元堂书店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青岛 淄博 烟台 
青州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山农 曲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重庆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图图 上海
2010年12月博山区史志办内部印行本(博山区史志办公室整理)
博山 博山区史志办
6.博山旧志集成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排印本(博山区史志办公室整理)
博山 淄博
(注 :一套四册为颜山杂记、颜神镇志、博山县志、博山志稿、博山乡土
·4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志、续修博山县志的点校本)
临淄区
【沿革】秦设临淄县,属齐郡。汉青州、齐郡皆治临淄。北齐省入益
都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临淄县,唐、宋属青州,金属益都府。
元至元三年(1266)省入益都县,至元十五年(1278)复置,属益都路。
元末因故城倾圮,建新城于其南,即今临淄城。明、清属青州府。民国后
先后属胶东道、淄青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4年后先后属渤海行政区第
五专区、第三专区、清河专区,1950年属淄博专区,1953年属昌潍专区,
1958年并入益都县,1961年复置,1969年划归淄博市,次年改为临淄区。
1.〔康熙〕临淄县志 十六卷
(清)邓性修 李焕章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天津 台湾
清抄本
省博 湖北
2012年11月方志出版社排印本(临淄区史志办公室整理)
临淄 临淄区史志办
2.〔光绪〕山东青州府临淄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郑斗南修 边凤岐 于子春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纂 抄本
省图 省博
3.〔民国〕临淄县志 三十五卷首一卷
舒孝先修 崔象榖纂
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44·
I 淄博市 I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淄博 青岛博 青州 山师 山农
天津 南京地理所 台湾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0年12月临淄区图书馆内部印行本(临淄区图书馆整理影印)
临淄
1967年台湾学生书局《新修方志丛刊》本
国图
周村区
【沿革】西汉置於陵县,东汉、三国魏、晋因之,属济南郡(国)。
南朝宋废於陵县,地入逢陵、武强县。北齐废逢陵县,隋开皇十八年
(598)改武强为长山县。唐宋金皆属长山县,明代其地称周村店,清代设
周村镇。1945年设周村市,属渤海行署。1949年属淄博工矿特区。1950年
撤市并入长山县,属淄博专区,同年11月从长山县析出,与张店合建张周
市。1955年撤张周市,设周村区,隶属淄博市。
桓台县(新城县)
【沿革】春秋为齐渠丘邑。西汉东境为齐郡西安县地,西境为千乘郡
高苑县地。南朝宋徙西安县离境,侨置广川郡索卢县,治所即今县驻地。
北齐废索卢县,地入武强县。隋改武强县为长山县。唐宋金皆属长山县。
元至元十九年(1282)析长山县地置新城县,属般阳路,明清属济南府。
1924年更名耏水县,同年更名桓台县,属济南道,1928年直属省辖。1950
年属淄博专区,1953年属惠民专区,1958年并入博兴县,属淄博专区,
1961年复置,属惠民专区,1983年划归淄博市。
1.〔天启〕新城县志 十四卷
·4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明)张必大修 王象晋纂
清抄本〔据明天启四年(1624)本抄〕
国图
1999年广陵书社排印本(桓台县政协整理点校)
淄博 桓台
2.〔崇祯〕新城县志 十四卷
(明)王象春原纂 孔胤奇续修
清抄本〔据明崇祯八年(1635)本抄〕
国图 中科院
3.〔康熙〕新城县续志 一卷
(清)马孔彰纂修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省博 国图 北师大
4.〔康熙〕新城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清)崔懋纂修 严濂曾纂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广陵书社排印本(桓台县政协整理点校)
淄博 桓台
5.〔康熙〕新城县续志 二卷
(清)孙元衡修 王启涑纂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
·46·
I 淄博市 I
省图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北师大 青州
(注 :本书实为孙氏文牍,隶艺文门。)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6.〔道光〕新城县志 不分卷
抄本
南开
(注 :记事至清道光十四年。)
7.〔光绪〕新城县乡土志 二卷
清抄本
省博
8.〔宣统〕新城县后志 六卷
清末抄本
省图
9.〔民国〕重修新城县志 二十六卷首一卷
袁励杰 张儒玉修 王采廷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济南平民日报社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淄博 烟台 桓台 
邹平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10.〔民国〕桓台志略 三卷
袁励杰修 王采廷纂
·4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济南平民日报社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青岛 青岛博 淄博 济南博 桓台 桓台档 
山大 山师 曲师 上海 南京 南大 天津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11.〔民国〕新修桓台县志 三卷
王元一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济南平民日报社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青岛 淄博 桓台档 山大 山师 人大 上海
复旦 南京 南大
12.《重修新城县志》、《桓台志略》、《新修桓台县志》(点校本)
2005年广陵书社排印本(桓台县政协整理)
桓台 淄博
高青县
【沿革】原为高苑、青城二县地。1948年高苑、青城二县合并为高青
县,属清河专区。1956年并入齐东县,隶惠民专区,1961年复置,仍隶属
惠民专区。1989年划归淄博市。
(高苑县)
【沿革】南北朝置长乐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称会城县,大业
三年(607)改为高苑县,属齐郡,高苑名自此始。唐、宋属淄州,元太宗
七年(1235)分其东境,以原清平镇置青城县,自此今境分高苑、青城二
县。至元元年(1264)高苑县改属益都路,明、清均属青州府。民国属济
南道,1948年废并。
·48·
I 淄博市 I
1.〔康熙〕高苑县志 八卷
(清)宋弼纂修
清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
省博 国图 天津 中科院(胶卷)
2.〔康熙〕高苑县续志 十卷
(清)古今誉修 刘大量纂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
省图 省博 国图 中科院 天津 台湾
3.〔乾隆〕高苑县志 十卷
(清)张耀璧纂修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
国图 省国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4.〔光绪〕高苑县乡土志 一卷
(清)王传钵编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抄本
省博
5.高苑方志集成 
2010年12月内部印行本(高城镇党委政府整理影印)
高青
(注 :本书为康熙《高苑县志》、康熙《高苑县续志》、乾隆《高苑县志》
三种书的影印本。)
·4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青城县)
【沿革】原属高苑县地,元太宗七年(1235)分高苑东境,以原清平
镇置青城县,初属济南路,后属河间路。明及清初属济南府,清雍正十二
年(1734)改属武定府。民国属济南道,1948年废并。
1.〔万历〕青城县志 二卷
(明)王仪修 杨梦衮纂
明万历四十年(1612)刻本
国图(又有胶卷) 中央党校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2.〔乾隆〕青城县志 十二卷
(清)方凤修 戴文炽 周瑊纂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济南 青州 北大 天津 南大 浙江 吉林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 嘉庆二十三年(1818)补刻本
国图 天津
(注 :卷四末补刻清嘉庆二十三年知县邹尚志订定《运漕章程》。)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 道光二十六年(1846)补刻本
国图 省图 省社科院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湖北
(注 :卷十二末补刻道光二十六年知县张薇垣告示诗文数篇。)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民国〕青城续修县志 四卷
杨启东修 赵梓湘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济南五三美术印刷社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省委党校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浙江
·50·
I 淄博市 I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沂源县
【沿革】战国为齐盖邑地,汉为盖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置东安
县,治今东安村附近,属琅琊郡。唐武德初废,入沂水县。抗战时期新建
之县。原属沂水、蒙阴县地。1944年5月建县,因沂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属
鲁中行政区沂蒙专区,1950年改属沂水专区,1953年改属临沂专区(1967
年改临沂地区),1989年划归淄博市。
·5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枣庄市
【沿革】商有薛、兒国。西周有滕、薛、小邾国。秦属薛郡。西汉、
三国魏属东海郡。西晋元康元年(291)析东海置兰陵郡,治氶县(今峄
城)。北魏废兰陵郡,孝昌三年(527)于蕃县(今滕州市)置蕃郡。东魏
武定五年(547)复兰陵郡。北齐废蕃郡。隋开皇三年(583)废兰陵郡,
十六年置 州,治兰陵县(今苍山县兰陵镇),大业初废,入彭城郡。唐武
德四年(621)复置 州,治氶县(今峄城),贞观元年(627)省入沂州。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析徐州置滕州,治滕县。元析沂州置峄州,治兰
陵县(今峄城区)。明洪武二年(1369)峄、滕二州俱降为县,同属兖州
府。清因之。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道废直属于省。
1945年设立枣庄市,1947年撤销,为枣庄建市之始。1948年建立枣庄行政
办事处,属台枣专区,1950年办事处撤销,今境均属滕县专区,1953年归
属济宁专区。1960年峄县改设县级枣庄市,仍属济宁专区,1961年升为省
辖市,辖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四区。1976年设市中区,1979年滕县
划归枣庄市,1983年齐村区改称山亭区。
市中区
【沿革】明清以来为峄县地。1945年设立枣庄市,1947年撤销。1948
年11月于今区境设枣庄行政办事处(县级),辖枣庄、齐村、陶庄3个区,
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五专区(台枣专区)。1950年5月撤销,辖区并入峄县。
1961年9月成立枣庄省辖市,设齐村、台儿庄、峄城、薛城四个区,今市中
区境枣庄镇为齐村区的一部分。1976年析齐村区一部分置枣庄市市中区。
·52·
I 枣庄市 I
薛城区
【沿革】古为薛国地,秦汉置薛县,北齐废。明清分属滕县、峄县,
清末至民国其地称临城。1938年,抗日政权设立沛滕边办事处,1944年沛
滕边县改称临城县,属鲁南第二专区,1948年改属台枣专区,1950年5月属
滕县专区。1952年8月更名为薛城县,1953年属济宁专区,1956年撤销薛城
县,分别并入滕县、微山县。1960年,将滕县所属的原薛城县地划归枣庄
市。1961年9月于此置薛城区。
峄城区(峄县)
【沿革】西汉置氶县,治今峄城区,属东海郡。曹魏属鲁郡,晋南
北朝为兰陵郡治。隋分氶县置鄫州及兰陵县,唐废,复置氶县,属沂州。
宋因之。金明昌六年(1195)复改氶县为兰陵县。金兴定间始置峄州,元
至元二年(1336)省兰陵县入峄州,属益都路。明降峄州为峄县,先属济
宁府,后属兖州府,清属兖州府。民国属济宁道、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
辖。1944年析设兰陵县,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五专区,1950年属滕县
专区,1953年撤并兰陵县,峄县属济宁专区。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枣庄
市(县级),仍隶济宁专区。1961年9月始置峄城区。
1.〔康熙〕峄县志 五卷
(清)田显吉修 褚光镆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南京 上海(胶卷)
2012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南京 山大
2.〔康熙〕峄县志 五卷
(清)刘允恭修 褚光镆纂
·5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3.〔乾隆〕峄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忠琏修 孙新吉纂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大众日报社 兖州 山大 北大 清华 
南京 南大 湖南
2015年峄城史志办点注本
省史志办 峄城
4.〔光绪〕峄县志 二十五卷首一卷
(清)王振录 周凤鸣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峄县义塾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不全)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80年泰州古旧书店抄本
枣庄
1986年7月峄城区志办公室点校本
峄城 峄城档 枣庄史志办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光绪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5年峄城区史志办内部影印本
峄城 峄城史志办
2007年线装书局排印本(点校本)
峄城区史志办公室整理
峄城 峄城史志办
·54·
I 枣庄市 I
5.〔光绪〕峄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周凤鸣编纂
清光绪三十年(1904)抄本三册
台湾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山亭区
【沿革】枣庄市市辖区之一。宋、金时属滕州和峄州。由元到清以至
民国,北部属滕县,南部属峄县。1961年9月枣庄市升为省辖地级市,市下
设区,今境南部属齐村区,北部仍属济宁地区滕县。1983年11月改枣庄市
齐村区为山亭区。
台儿庄区
【沿革】枣庄市辖区之一。明、清以至民国属峄县地。1945年10月设
台儿庄镇(台儿庄特区),次年撤销,并入铜山县。1948年设立兰陵县,
台儿庄为县驻地。1950年兰陵县改属临沂专区。1953年9月撤销兰陵县,
并入峄县,1960年1月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县级),今台儿庄区辖地随
属。1962年设立台儿庄区,1971年后始为县级政区。
滕州市(滕县)
【沿革】周为滕国地。秦置滕县、薛县,属薛郡。汉武帝改滕县为公
邱县,属沛郡。汉又置蕃县。晋废公邱县。南北朝属彭城郡蕃县。隋开皇
十六年(596)改蕃县为滕县,属徐州彭城郡,唐因之。宋为滕阳军治,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升滕阳军为滕阳州,旋改称滕州,治滕县。元因
之,属益都路。明洪武二年(1369)废滕州,滕县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
·5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385)改属兖州府。清因之。民国属岱南道、兖济道。1950年属滕县专
区。1953年改属济宁专区。1979年划归枣庄市。1988年撤县设滕州市,仍
隶属枣庄市。
1.〔万历〕滕志 八卷
(明)杨承父修 王元宾纂
明万历十三年(1585)刻本
国图(胶卷) 日本尊经阁
(注 :见《新编日本现存明代地方志目录》。)
1985年10月滕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影印本
省史志办 滕州史志办
1992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本
省图
2010年10月滕州史志办公室影印本
滕州 滕州史志办
2.〔康熙〕滕志 八卷
(清)任玑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存卷3-8) 上海(胶卷)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
3.〔康熙〕滕县志 十卷
(清)黄浚修 王特选纂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天一阁
4.〔道光〕滕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清)王政修 王庸立 黄来麟纂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
·56·
I 枣庄市 I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济南博 滕县 兖州 山大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南京 南大
1980年泰州市古旧书店抄本
枣庄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光绪〕滕县乡土志 一卷
(清)高熙喆编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
省图 省博 济南 兖州 山师
2014年12月滕州史志办影印本
滕州 滕州史志办
6.〔宣统〕滕县续志稿 四卷
生克中编辑
民国初铅印本
省图
(注 :记事至宣统三年。)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滕县图志 不分卷
清末民初稿本
省图
8.〔民国〕续滕县志 五卷
·5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崔公甫等修 高熙喆等纂 生克中等续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修 三十年(1941)刻本
国图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天津 南开 南京
湖北
(注 :高志自道光末年至宣统三年,民国以后为生克中、高延柳等续纂,
卷五《金石志》生克昭纂。)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9.滕县县志 两卷
滕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964年稿本
滕州宣传部
·58·
I 东营市 I
东营市
【沿革】西周为齐国地。秦属临淄郡。汉分属齐郡、千乘郡,魏分
属齐郡、乐安郡。隋分属齐郡、渤海郡。唐分属青州、棣州。北宋属青
州、滨州。金属益都府滨州。元分属益都路(后改为般阳路)和济南路。
明属青州府、济南府。清分属于青州府和武定府。民国后属岱北道、胶东
道等。建国后为惠民地区广饶、利津、垦利等县地。1982年设立东营地级
市,辖东营、河口牛庄三个区及利津、垦利两县。1983年广饶县自惠民地
区划入,1987年牛庄区并入东营区。
东营区
【沿革】区境原系广饶、博兴、垦利三县边缘地带。1982年设立东营
市,始设东营区。1987年东营、牛庄两区合并,仍称东营区。
河口区
【沿革】清末至民国属沾化县、利津县地。建国后分属沾化县、垦利
县、利津县。1982年11月设立河口区,隶属东营市。
广饶县(乐安县)
【沿革】西汉置巨定县,据今县北境,治今广饶镇,又置广饶县,
治今寿光县境内,同属齐郡。东汉二县俱废。三国魏于故巨定地复置广饶
县,属齐国。西晋因之。南朝宋徙广饶离境,徙乐安郡、千乘郡来治,治
·5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故巨定城。北魏因之。北齐废广饶县。隋开皇三年(583)徙千乘县,属青
州,后属北海郡。唐、宋属青州。金天眷元年(1138)改为乐安县,属益
都府。元属益都路。明、清属青州府。1914年改乐安县为广饶县,属胶东
道。1925年属淄青道。1928年道废直属于省。1940年属清河行政区。建国
后先后属清河专区、惠民专区、淄博专区,1961年后属惠民专区、惠民地
区。1983年划归东营市。
1.〔万历〕乐安县志 二十卷
(明)孟楠修 蒋奇镈纂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 清康熙六年(1667)重修本
国图 美国国会
2000年全国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明代孤本方志选》本
曲师 南大
2.〔康熙〕乐安县续志 二卷
(清)欧阳焯修 李食章 李焕章纂
清康熙六年(1667)刻本
国图 南京地理所 南京(胶卷)
1959年抄本
上海
3.〔雍正〕乐安县志 二十卷
(清)李方膺纂修
清雍正十一年(173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委党校 济南 广饶 山大 山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4.〔民国〕乐安县志 十三卷首一卷
李传煦 陈同善修 王永贞纂
·60·
I 东营市 I
民国七年(1918)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师 山农 天津 南开 上海 南京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民国〕续修广饶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
王文彬 潘莱峰修 王寅山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济南五三美术印刷厂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大 山师 曲师 青州 济南 青岛 
广饶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广饶旧志集成(影印本)
2011年9月山东地图出版社排印本(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广饶 广饶史志办
7.广饶旧志集成(点校本)
2014年中华书局排印本(广饶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广饶 广饶史志办
(注 :为乐安、广饶五部旧志点校本。)
8.广饶旧志集成(影印本)
2018年12月广饶县史志办公室影印(宣纸线装,五函二十一册)
广饶 东营
9.广饶县志 不分卷
·6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广饶修志委员会修 
1960年稿本
广饶宣传部
利津县
【沿革】秦为千乘县地。两汉属 城县。三国魏、晋、北魏属漯沃县。
隋属蒲台县,唐属蒲台、渤海二县。北宋置永利镇(即今利津镇),属渤
海县。金明昌三年(1192)析渤海县置利津县,治永利镇,属滨州。元因
之。明至清初属济南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武定府。民国后先后
属济南道、武定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属惠民专区。1958年并入沾
化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复置,属惠民专区、惠民地区。1983年划归东
营市。
1.〔康熙〕利津县新志 十卷
(清)韩文焜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上海 天津 武大 台湾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重刻本
省图 省博 山大 青州 北大 南开 上海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康熙十二年本影印)
省图 山大
2.〔乾隆〕利津县志续编 十卷
(清)刘文确修 刘永祚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
国图 省图 青州 山大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62·
I 东营市 I
3.〔乾隆〕利津县志补 六卷
(清)灵泰修 程士范纂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州 山大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大 浙江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4.〔光绪〕利津县志 十卷文征五卷
(清)盛赞熙修 余朝棻等纂
清光绪九年(188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平度 山大 山师 曲师 滨州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委党校 济南 平度 山大 山师 山农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光绪〕利津县乡土志 一卷
(清)盖重熙修 许凤年纂
清抄本
北大
6.〔民国〕利津县续志 九卷
王廷彦修 盖尔佶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委党校 济南 平度 山大 山农 山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6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国图 省图 山大
7.利津县志(点校本) 
2007年12月内部印行本 (利津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利津 利津史志办
(注 :此书为清康熙、乾隆、光绪《利津县志》、民国《利津县续志》的
点校本。)
垦利县
【沿革】抗战时期新置之县,原为利津县地。1941年析利津县建立
垦区建设委员会,1943年改称垦利县,隶属清河行政区。1950年属惠民专
区,1956年撤销并入利津、广饶两县,1960年复置,先后隶属淄博专区、
惠民专区、惠民地区。1982年划归东营市。
·64·
I 烟台市 I
烟台市
【沿革】商属“夷方”。春秋后入齐。秦属胶东郡。西汉析胶东郡
置置东莱郡,治掖县,属青州。东汉移至黄县。西晋改郡为国,仍治掖
县。南朝宋复为郡。北魏分青州置光州,与东莱郡同治掖县。隋开皇出废
郡,五年(585)改光州为莱州,大业初复改莱州为东莱郡。唐析置登、
莱二州,登州治蓬莱,领黄、牟平、文登三县,莱州治掖县,昌阳(今
莱阳)属之。宋因之。金析登州置宁海州,治牟平。元因之。明洪武九年
(1376)并登、莱、宁海三州为登州、莱州二府,登州府仍治蓬莱,莱州
府仍治掖县。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为预防倭寇,在今烟台山设狼烟墩
台,烟台由此而得名。明清属登州府、莱州府。民国今辖区均属胶东道,
1925年改为东海道。1934年设烟台特别行政区,直属省辖。1942年成立胶
东行政区公署,辖区包括今烟台、威海市。1950年胶东行政区撤销,另设
文登专区、莱阳专区和烟台省辖市,1956年文登专区并入莱阳专区,1958
年莱阳专区和烟台市合并为烟台专区,1967年更名为烟台地区,1983年建
立地级烟台市。
1.烟台市志稿 不分卷
烟台市修志委员会纂修
1959年稿本
烟台市宣传部
(登州府)
【沿革】唐如意元年(692)析莱州始置登州(今市境东部地区),
·6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初治牟平,神龙三年(707)改治蓬莱。宋因之,金析登州置宁海州,元
因之,属般阳路。明洪武九年(1376)置登州府,仍治蓬莱,辖宁海州及
州属文登县,直属县有蓬莱、黄县、福山、栖霞、招远、莱阳六县。清因
之,辖宁海州及蓬莱、黄县、福山、栖霞、招远、莱阳、文登、荣成、海
阳九县,其中荣成、海阳二县为雍正十二年(1734)新置。1913年2月废府
改道,登州府遂废。
1.〔泰昌〕登州府志 十八卷
(明)徐应元纂修
明泰昌元年(1621)刻本
河南(存卷1-6,9-18)
2.〔顺治〕登州府志 二十二卷
(清)施闰章修 杨奇烈纂
清顺治十七年(1660)刻本
省档 南京地理所 台湾 青岛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3.〔顺治〕登州府志 二十二卷
(清)施闰章修 任璿续修
清顺治十七年(1660)刻 康熙三十三年(1694)续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烟台 山大 山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浙江
4.〔乾隆〕续登州府志 十二卷
(清)永泰纂修
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
·66·
I 烟台市 I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烟台 山大 山师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浙江
5.〔光绪〕增修登州府志 六十九卷首一卷
(清)方汝翼 贾瑚修 周悦让 慕荣榦纂
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荣成 蓬莱 山大
山师 海大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大 国图 上海
2010年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影印本
蓬莱
(莱州府)
【沿革】西汉置东莱郡,治掖县,东汉移治黄县,三国后复治掖县。
北魏置光州,治掖县,辖东莱、东牟、长广三个郡。隋开皇五年(585)
废东莱郡,改光州为莱州,掖县为州治,隋唐时期或亦改称东莱郡。五代
至元均称莱州,治掖县。明洪武九年(1376)升为莱州府,掖县为府治,
辖平度州(领潍县、昌邑)、胶州(领即墨、高密)及直属之掖县,计二
州五县。清因之,清光绪三十年(1904)胶州升直隶州,莱州府尚辖平度
州、掖县、潍县、昌邑县。1913年2月废府改道,莱州府遂废。
1.〔万历〕莱州府志 八卷
(明)龙文明修 赵耀纂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刻本
青岛 省档 潍坊博 国图 中科院 台湾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6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抄本
国图
民国二十八年(1939)赵琪永厚堂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山大 海大 曲师 山师
山农 莱州档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附:重刊〔万历〕莱州府志勘误表
孙洪基校辑
1992年内部印行本
莱州史志办
2.〔康熙〕莱州府志 十二卷
(清)陈谦修 孔尚任 刘以贵纂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刻本
天津 中央党校 美国国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天津图书馆影印本
山大 莱州档 天津
3.〔乾隆〕莱州府志 十六卷首一卷
(清)严有禧修 张桐续修
清乾隆五年(174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平度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68·
I 烟台市 I
4.勺亭识小录 八卷外集一卷
(清)毛贽纂 王桂堂重编
乾隆十年稿本 民国十三年(1924)王氏曝经草堂抄本
省图
2007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
省图 山大 济南 省史志办
5.〔光绪〕莱州府乡土志 二卷首一卷
(清)李恩祥修 董锦章纂
清末抄本
省博 国图
(注 :记事至清光绪三十年。)
2002年线装书局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
国图
芝罘区
【沿革】秦代始称芝罘,以芝罘山得名。汉至晋为牟平县地,自北齐
以至唐、宋属文登县地,金以后以至民国,皆为福山县地。明洪武三十一
年(1398)置奇山所,并在奇山所城之北山筑狼烟墩台,俗称“烟台”。
清咸丰八年(1858)辟为商埠。清光绪末为福山县烟台区。1934年自福山
县析置烟台特别行政区,直属于省。1945年置烟台市(县级),属胶东行
政区。1950年升为省辖市,1958年复降为县级市。1983年11月烟台地区改
为地级烟台市,原县级烟台市改称芝罘区。
福山区(福山县)
【沿革】秦置腄县,治今福山镇,属胶东郡。西汉增置牟平、育犂
县,与腄县同属东莱郡。东汉省育犂、腄县。唐武德六年(623)析置清
·6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阳县,治古腄城。贞观元年(627)省入文登县,并省牟平县。麟德二年
(665)析文登县复置牟平县,治今牟平县宁海镇,故腄、清阳地属之。金
天会九年(1131)伪齐刘豫析牟平、蓬莱县地置福山县,治今福山镇,以
县西福山为名,属登州。元因之。明、清属登州府。民国后属胶东道、东
海道。1934年烟台特别行政区自福山析出。1950年属文登专区,1956年改
属莱阳专区(1958年后称烟台专区),1958年并入烟台市,1961年复置福
山县,属烟台专区,1983年8月撤县设福山区,为烟台市辖区。
1.〔万历〕福山县志 八卷
(明)宋大奎修 郭如泰纂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刻本
国图(存卷1-4,又胶卷) 上海(存卷1-4)
1960年抄本
上海(不全) 湖北(不全)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上海 山大
2.〔康熙〕福山县志 十二卷
(清)罗博修 鹿兆甲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3.〔乾隆〕福山县志 十二卷
(清)何乐善修 肖劼 王积熙纂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州 山师 山农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0·
I 烟台市 I
4.〔民国〕福山县志稿 十卷附黉门录一卷民国志一卷
王陵基修 于宗潼纂
民国二十年(1931)烟台福裕东书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烟台 福山 烟台博 山大
山师 曲师 烟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南京 南大
天津 南开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牟平区(宁海州)
【沿革】西汉置东牟县,治今宁海镇,属东莱郡。又置牟平县,治今
福山区古现镇,因县在牟山之阳,且地势平坦,故名。西晋东牟县并入牟
平县。唐贞观元年(672)废牟平县,并入黄县,麟德二年(665)复置,
属莱州,后属登州。金天会二年(1124)伪齐刘豫于牟平县置宁海军。大
定二十二年(1182)升为宁海州,明洪武初牟平县并入宁海州,辖文登一
县,属登州府,又设宁海卫于城内。清顺治十六年(1659)并卫入州,仍
属登州府。1913年改为宁海县,属胶东道。1914年改名牟平县。1950年属
文登专区,1956年属莱阳专区,1958年并入烟台市,1960年恢复,属烟台
专区,1983年属烟台市。1994年撤县设牟平区,仍属烟台市。
1.〔嘉靖〕宁海州志 二卷
(明)李光先修 焦希程纂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7)刻本
天一阁 上海(胶卷)
·7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抄本
省图 北大 上海
1980年抄本
省图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焦志疏考
杨墨等撰
1997年7月铅印本
牟平档
(注 :焦志即嘉靖《宁海州志》。)
3.〔康熙〕宁海州志 十卷
(清)杨引祚修 王枢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青岛 国图 南京 天津 上海 复旦 南京地理所
1959年抄本
上海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4.〔同治〕重修宁海州志 二十六卷
(清)舒孔安修 王厚阶纂
·72·
I 烟台市 I
清同治三年(1864)牟平书院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大众日报社 济南 青岛 烟台 烟台博
文登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民国〕牟平县志 十卷首一卷
宋宪章等修 于清泮纂
稿本
省图
民国二十五年(1936)济南山东印书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蓬莱 莱阳 烟台 烟台博
牟平 乳山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烟台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人大
6.牟平县志稿
牟平县编志委员会修 杜克兼主编
1960年12月油印本
牟平档
·7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龙口市(黄县)
【沿革】秦置黄县,治所在今黄城。唐初属莱州,唐神龙三年(707)
改黄县为蓬莱县。先天元年(712)析蓬莱县复置黄县,属登州。宋、金、
元建制隶属不变。明、清属登州府。民国先后属胶东道、东海道。1938年
另置龙口特别行政区,与黄县均属北海专区。1946年撤销龙口特区,置龙
口市,隶属北海专区。1950年撤销龙口市,并入黄县,属莱阳专区(后为
烟台专区)。1958年,黄县并入蓬莱县,1961年恢复,仍属烟台专区(后
为烟台地区、烟台市),1986年9月撤黄县,改置龙口市(县级)。
1.〔康熙〕黄县志 八卷
(清)李藩修 范廷凤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省博 国图 上海(胶卷)
2001年线装书局影印《清代孤本方志选》本
国图
2.〔乾隆〕黄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袁中立修 毛贽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敬慎堂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青岛博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3.〔同治〕黄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尹继美修 王棠纂
清同治十年(187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青州 青岛博 烟台博
烟台 济宁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74·
I 烟台市 I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同治〕黄县志稿 五卷
(清)尹继美修 王棠 王渐鸿纂
清同治十二年(1873)白鹭书院刻本
中科院 上海 武大 广东
5.〔民国〕黄县志 十六卷
李钟豫修 张殿邦等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修 稿本
省博
民国三十四年(1945)龙口慈济印刷所铅印本
省博 龙口档
6.〔民国〕黄县志稿 二十卷
佚名纂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抄本
省博
7.〔民国〕龙口志 八卷
张殿邦纂修
建国后抄本
龙口档
8.黄县志(影印本) 
2012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影印本(龙口市政协整理)
龙口 烟台
(注 :此书为康熙、乾隆、同治《黄县志》的影印本。)
·7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莱阳市
【沿革】西汉置昌阳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因避讳改名莱阳,因县
在莱山之南,故名。宋、金、元皆属莱州。明清改属登州府,雍正十三年
(1735)析莱阳、宁海州一部置海阳县。民国属胶东道、东海道。1941年
析置莱东、莱阳二县,1950年莱东县改称莱阳县,莱阳县改称莱西县,均
属莱阳专区。1958年莱西并入莱阳,属烟台专区,1961年复析置莱西县。
1983年属烟台市。1987年撤县设莱阳市(县级),仍属烟台市。
1.〔康熙〕莱阳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万邦维修 卫元爵 张重润纂
清康熙十七年(167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清末补版石印本
上海师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康熙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民国〕莱阳县志 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梁秉锟修 王丕煦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青岛 青岛博
莱阳 荣成 即墨 烟台(不全)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浙江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6·
I 烟台市 I
3.莱阳县志 不分卷
莱阳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2年稿本
莱阳宣传部
莱州市(掖县)
【沿革】汉高祖四年(前199)置掖县,为青州东莱郡治。北魏后为
光州及东莱郡治,隋开皇五年(585)废东莱郡,改光州为莱州,掖县为州
治。唐、五代、宋、金因之。明清为莱州府治。1913年撤府留掖县。隶属
胶东道、莱胶道,1928年直属省辖。1950年属莱阳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
区,1983年属烟台市。1988年撤掖县建莱州市,仍属烟台市。
1.〔乾隆〕掖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张思勉修 于始瞻纂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大 山师 曲师 上海 复旦 南开 南京
南大 武大 湖北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增刻本
省委党校 青岛 青岛博 平度 天津 人大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中科院 南大 天津 湖南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掖县全志)本
国图 省图 山师 人大 上海 复旦 南京 湖北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乾隆二十三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01年海南出版社影印《故宫珍本丛刊》本
·7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国图 复旦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嘉庆〕续掖县志 四卷
(清)张彤修 张诩辑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省图 省博 南京 中央党校 上海 湖南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掖县全志》本
国图 省图 山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掖乘 十六卷
(清)侯登岸纂
清道光七年(1827)纂 稿本
省图
2007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
省图 山大 济南 省史志办
清道光抄本
上海
4.〔道光〕再续掖县志 二卷
(清)杨祖宪修 侯登岸纂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师 山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掖县全志》本(据光绪十八年刻本影印)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78·
I 烟台市 I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光绪十九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光绪〕三续掖县志 四卷首一卷
(清)魏起鹏修 王续藩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掖县全志》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师 曲师 济南 青岛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掖县全志 四种十八卷首一卷
(清)魏起鹏辑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青岛博 莱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曲师
7.〔光绪〕掖县乡土志 二卷
(清)吕昱编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抄本
省图(复制本) 中科院
8.〔民国〕四续掖县志 六卷首一卷
刘国斌修 刘锦堂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博 青岛博 烟台 莱州 平度 
山中医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天津 南开
·7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上海 复旦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9.掖县县志 不分卷
掖县编史修志委员会纂修 毛嘉臣等编
1962年稿本
莱州宣传部
蓬莱市
【沿革】秦至隋为黄县、牟平县地。唐贞观八年(634)置蓬莱镇,神
龙三年(707)升为蓬莱县,为登州治所,宋元因之,明清为登州府治所。
民国初废府存县,先后属胶东道、东海道,1929年析置长山八岛行政区。
1950年属莱阳专区,1958年属烟台专区,1983年属烟台市。1992年撤县设
市,仍属烟台市。
1.〔康熙〕蓬莱县志 八卷
(清)高岗修 蔡永华纂
清康熙二十年(1673)刻本
省博 山师 国图 南京 上海 北大 清华 湖北 武大
2.〔道光〕重修蓬莱县志 十四卷
(清)王文焘修 张本 葛元昶纂
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社科院 大众日报社 省档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荣成 蓬莱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80·
I 烟台市 I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湖北
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南大 南通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道光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0年蓬莱历史文化研究会内部影印本
蓬莱
3.〔光绪〕蓬莱县续志 十四卷
(清)江瑞采修 王尔植纂
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荣成 蓬莱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民国〕蓬莱县志合编
蓬莱县修志馆修
稿本
省图
(注 :存人物志二卷。中科院另有《增修蓬莱县志天文地理志稿》,蓬莱县
志馆 1932 年修。)
5.〔民国〕蓬莱县地理讲义 一卷
袁式和编
民国三十二年(1934)蓬莱县立初级中学铅印本
省图
6.蓬莱县志
·8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蓬莱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958年稿本
蓬莱宣传部
招远市
【沿革】西汉置曲成县,治所在今曲成,领今市境大部。北魏黄兴四
年(470)析曲成为东、西曲成二县。北齐天保七年(556)省两曲成入掖
县。金天会九年(1131)析黄县西南境和掖县东境置招远县,属山东东路
莱州,元因之。明清属登州府。民国先后属胶东道、东海道等。建国后隶
属北海专区、莱阳专区、烟台专区。1983年属烟台市。1991年撤县设市,
仍属烟台市。
1.〔顺治〕招远县志 十二卷
(清)张作砺修 张凤羽纂
清顺治十七年(1660)刻本
山师 青州(存卷1-6) 国图 北大 南京地理所 台湾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大众日报社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清道光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道光〕招远县续志 四卷
(清)陈国器 边象曾修 李荫纂
清道光二十六(184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82·
I 烟台市 I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顺治〕招远县志〔道光〕招远县续志(注释本)
孙奎祯编撰
1993年10月烟台新闻出版局准印本
招远史志办 烟台
栖霞市
【沿革】西汉为东莱郡腄县地。东汉、三国魏为牟平、黄县、观阳县
地。晋、北魏、北齐为牟平县地。隋为牟平、观阳县地。唐为蓬莱、昌阳
县地。宋为蓬莱、莱阳县地。金天会九年(1131)析蓬莱、莱阳县地置栖
霞县,属登州,元因之。明、清属登州府。民国先后属胶东道、东海道,
1928年直属省辖。1941年分为栖霞、栖东两县,1953年合并,先后归属莱
阳专区、烟台专区。1983年属烟台市。1995年撤县设市,仍属烟台市。
1.〔康熙〕栖霞县志 八卷
(清)胡璘修 牟国玠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山大 海大 国图 上海(胶卷)
2.〔康熙〕栖霞县志八卷
(清)胡璘原本 郑占春增修 牟国珑增纂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刻本
国图
2001年线装书局影印《清代孤本方志选》本
国图
·8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2009年栖霞县档案局影印本
栖霞 栖霞档
3.〔乾隆〕栖霞县志 十卷
(清)卫苌纂修
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
省图 山农 国图 天津 南京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光绪〕栖霞县续志 十卷首一卷
(清)黄丽中修 于如川纂
清乾隆十九年(1754)刻 光绪五年(1879)续修印本
国图 省图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烟台 山大 山师 海大 北大
清华 人大 天津 南京 南大 上海
(注 :续志附乾隆志各卷之后。)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8年栖霞县档案局影印本
栖霞 栖霞档
海阳市
【沿革】西汉至三国魏为观阳、长广县地。晋为长广县地。北魏至隋
为观阳、昌阳县地。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后为莱阳、牟平县地。明洪
武三十一年(1398)置大嵩卫,于今乳山境置海阳所,海阳之名始见,以
在黄海之北故名。清顺治十二年(1655)省海阳所入大嵩卫,雍正十三年
(1735)裁卫所,于大嵩卫城(今凤城)置海阳县,属登州府。民国废府
设道,先后属胶东道、东海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归属文登专区、
·84·
I 烟台市 I
莱阳专区、烟台专区,1983年属烟台市。1996年撤县设市,仍属烟台市。
1.〔乾隆〕海阳县志 八卷
(清)包桂纂修
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清光绪六年(1880)清畏堂刻本
省图 大众日报 乳山 山大 山农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乾隆七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光绪〕海阳县续志 十卷首一卷
(清)王敬勋修 李尔梅纂
清光绪六年(1880)清畏堂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大众日报社 济南 青岛 乳山 莱阳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长岛县
【沿革】古为莱夷地,秦至隋隶属黄县,唐至清隶属蓬莱县。1929年
设长山八岛行政区,隶属山东省府,1933年改置长山八岛特区。1945年成
立长山岛特区,隶属北海专区。建国初属莱阳专区,1956年改置长岛县,
属莱阳专区,1958年并入蓬莱县,1963年复置,隶属烟台专区,1983年属
烟台市。
·8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潍坊市
【沿革】周为丰、纪等国地。秦分属临淄、琅琊、胶东三郡。西汉景
帝中元二年(前148)置北海郡,治营陵(今昌乐县东南)。东汉改为北海
国,移治剧县(今昌乐县西)。三国魏徙至平寿(今市区西南)。南朝宋
复为北海郡。北齐改为高阳郡,徙治下密(今市区)。隋开皇元年(581)
废高阳郡,复北海郡;十六年分北海郡置潍州,仍治下密,为市境名潍之
始。大业二年(606)州废,郡复故。唐改北海郡为青州,治益都。宋析青
州置潍州,治北海(今市区),属京东路。金属山东东路。元属益都路。
明省潍州,原辖之潍县、昌邑、高密县改属莱州府;又升青州为府,领益
都、寿光、昌乐、临朐、安丘、诸城等县。清沿明制。1913年属胶东道。
1925年分属莱胶、淄青二道。1928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1948年成立潍
坊特别市,1949年改称潍坊市,为省直辖,1950年撤并入潍县。1948年7月
成立昌潍专区,驻昌乐,后移驻益都、潍坊市。初辖益临、安丘、寿光、
昌乐、潍县等五县。其后益都、安丘、潍安、临朐等县陆续划入,至1956
年辖一市十五县:潍坊市、潍县、益都、昌邑、寿光、昌乐、临淄、临
朐、安丘、诸城、高密、五莲、博山、胶南、胶县、平度。1967年改称昌
维地区。1981年改称潍坊地区,1983年撤销地区建制,改建地级潍坊市。
1.潍坊市志初稿
潍坊市志编写委员会修 陈慕虹主编
1962年油印本
潍城档
·86·
I 潍坊市 I
青州府
【沿革】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汉设青州刺史部,魏晋南北朝置青州,
治益都。隋大业初改青州为北海郡,唐复改称青州,属河南道,辖益都、
临淄、博昌、寿光、千乘、临朐、北海七县。北宋因之,属京东东路。金
改称益都府,属山东东路。元设益都路,辖益都、临淄、临朐、高苑、乐
安、寿光六县及潍、胶、密、莒、沂、滕、峄、博兴八个州。明设青州
府,治益都县、辖益都、临淄、博兴、高苑、乐安、寿光、昌乐、临朐、
安丘、诸城、蒙阴十一县以及莒州(州辖沂水、日照二县)。清初因之,
清雍正十二年(1734)割青州府之莒州暨沂水、蒙阴、日照三县改隶新置
之沂州府,同时新设博山县。迄清末,计辖益都、博山、临朐、临淄、博
兴、高苑、乐安、寿光、安丘、昌乐、诸城等十一县。民国初废府改道,
青州府遂废。
1.〔嘉靖〕青州府志 十八卷
(明)杜思修 冯惟讷纂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刻本
国图(不全) 天一阁 上海(胶卷) 南京(胶卷)
1965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淄博 青州 广饶 临朐 诸城博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曲师
1982年上海古籍书店重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省图 省史志办
2009年青州市档案局影印本
青州 青州档
2.〔万历〕青州府志 二十卷
(明)王家宾修 钟羽正纂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
·8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国图 河南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3.〔康熙〕青州府志 二十卷
(清)崔俊修 李焕章纂
清康熙十五年(1676)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4.〔康熙〕青州府志 二十卷
(清)张连登修 安致远纂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刻本
天津 国图(胶卷) 中科院(胶卷) 青州(存十五卷:卷一、卷
四至卷九,卷十一至卷十五、卷十八至卷二十)
5.〔康熙〕青州府志 二十二卷
(清)陶锦修 王昌学 王柽纂
清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师 曲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6.青州府志摘略
清光绪七年(1881)王文鸿选抄本
省图 青州
(注 :此书无序跋、目录,记事至雍正,据康熙六十年(青州府志)选抄。)
7.〔咸丰〕青州府志 六十四卷
(清)毛永柏修 李图 刘耀椿纂
·88·
I 潍坊市 I
清咸丰九年(185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青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8.青郡志要补遗稿 三卷
(清)佚名纂
抄本
省图
(注 :记事至乾隆年间。)
潍城区(潍县)
【沿革】西汉为平寿县地,属北海郡。北齐废平寿,并入下密县。隋
开皇十六年(596)置潍州,治下密县。唐废潍州,为北海县地。宋乾德二
年(964)复置潍州,辖北海、昌乐、昌邑三县,金、元因之。明初北海县
并入潍州,明洪武十年(1377)潍州改为潍县,属莱州府,清因之。民国
先后属胶东道、莱胶道,1948年成立潍坊特别市,仍保留潍县,1958年撤
消潍县并入潍坊市,1961年复置,与潍坊市并存。1983年潍坊组建为地级
市,撤潍县建潍城区,隶属维坊市。
1.〔万历〕潍县志 十卷
(明)刘廷锡纂修
明万历二年(1574)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清抄本
省博
·8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2.〔康熙〕潍县志 九卷
(清)王珍修 陈调元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 中科院
3.〔乾隆〕潍县志 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张耀璧修 王诵芬纂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淄博 潍坊 平度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民国二十年(1931)重印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潍城档 山大 山师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乾隆二十五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11年4月潍坊市新闻出版局印行本(寒亭区史志办公室整理)
寒亭 寒亭区史志办
4.〔光绪〕潍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宋朝桢修 陈传弼等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省委党校 山大 曲师 北大 人大
天津 南开 上海 南京
2010年潍坊市新闻出版局印行本(寒亭区史志办公室整理)
寒亭 寒亭区史志办
5.〔民国〕潍县志稿 四十二卷历代疆域沿革图一卷
·90·
I 潍坊市 I
常之英修 刘祖干纂
民国三十年(1941)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青岛博 烟台 潍坊 
平度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潍坊学院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1967年台湾学生书局《新修方志丛刊》
国图
6.〔民国〕潍县乡土历史谭 不分卷
丁锡田编
民国石印本
省图 国图 南京
(注 :又名《潍县文献丛刊》。)
7.潍乘初稿
丁锡田撰
民国石印本
台湾
(注 :仅《潍乘封建表》。)
坊子区
【沿革】隋至元为北海县地,明以后为潍县地。1948年后分属于潍坊
市、潍县。1983年成立地级潍坊市,以原潍坊市(县级)的坊子办事处以
及潍县、安丘的一部分设立坊子区,属潍坊市。
·9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寒亭区
【沿革】古寒国地,汉始称寒亭。唐至元属北海县,明以后属潍县。
1945年设潍北县,驻寒亭,1953年潍北县撤并入潍县,仍驻寒亭。1983
年成立地级潍坊市,以原潍县寒亭办事处及十个公社设立寒亭区,属潍坊
市。
青州市(益都县)
【沿革】周属齐地,秦汉属齐郡。曹魏始设益都县,为青州治所,历
代相沿。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以来先后归属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
地区、潍坊市。1986年撤益都县改设青州市,仍属潍坊市。
1.〔万历〕益都县志 九卷
(明)田仰纂修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刻本
国图(存卷4-9、又有胶卷)
2.〔康熙〕益都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清)陈食花修 钟谔等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青州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3.〔光绪〕益都县图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
(清)张承燮修 法伟堂 孙文楷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济南博 淄博 烟台 青州
·92·
I 潍坊市 I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6年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青州市政协整理)
青州 潍坊
4.益都县志 八卷
益都县编史修志委员会修
1961年油印本
青州
诸城市
【沿革】原名东武,汉初置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诸城县。
由唐至元,皆为密州治所。明初废密州,改属青州府,清因之。民国先后
属胶东道、莱胶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先后归属胶州专区、昌潍专
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1987年撤县建市,隶属潍坊市。
1.〔万历〕诸城县志 十二卷
(明)王之臣修 陈烨纂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本
国图(存7—12卷,又胶卷) 南京(胶卷) 北平 台图
清抄本
上海(存1,4—6卷) 青岛(存1、5、6卷)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上海 山大
2019年3月诸城市史志办公室内部影印本(一函六册,为全十二卷本)
潍坊 诸城 
·9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2.〔康熙〕诸城县志 十二卷
(清)卞颖修 王劝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山大(存九卷:卷一至卷九) 国图 北大 天津 吉林
3.〔乾隆〕诸城县志 四十六卷
(清)宫懋让修 李文藻等纂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青岛博 诸城 诸城博 青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曲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5年中华书局排印本(诸城市史志办公室整理点校)
诸城 潍坊 省图
4.〔道光〕诸城县续志 二十三卷
(清)刘光斗等修 朱学海纂
清道光十四年(183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诸城 诸城博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94·
I 潍坊市 I
5.〔光绪〕增修诸城县续志 二十二卷
(清)刘嘉树修 苑棻池 邱濬恪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省博 青岛 青岛博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台湾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光绪〕诸城县乡土志 二卷
(清)陈观圻修 王熙昭等纂
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博 诸城博 诸城档 南京
抄本
上海
7.诸城县志 不分卷
诸城县修志委修
1960年油印本
诸城档 昌乐档 省档
安丘市
【沿革】西汉置安丘县,北齐省安丘县入昌安县。隋开皇十六年
(596)分昌安县置牟山县,大业二年(606)改牟山县为安丘县,属高密
郡。乾元二年(759)改名为辅唐县,属密州。宋开宝四年(971)复称安
丘,属密州,金、元因之。明、清属青州府。民国后先后属胶东道、莱胶
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先后属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
坊市。1994年撤县设市,隶属潍坊市。
1.〔万历〕安丘县志 二十八卷
·9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明)熊元修 马文炜纂
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不全) 省档 济南博 山师 曲师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湖北
明万历十七年(1589)刻 清康熙重修本
南京 山大(不全)
清抄本
省图 省博 青岛博 北大 桂林
民国三年(1914)萃华石印局石印本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博(不全) 诸城博(不全) 山大 山师
山农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省图
民国二十四(1935)年抄本
山大
1998年12月钱塘古籍社影印本
安丘
2013年北京爱如生公司《中国基本古籍库》文本
北大 山大
2.〔康熙〕续安丘县志 二十八卷
(清)任周鼎修 王训纂
清康熙元年(1662)刻本
国图 济南博 山大 山师 青岛博 北大 上海 天津
清康熙元年(1662)刻 康熙十五年(1676)补刻本
省图 省档 青岛博
清康熙抄本
省博
·96·
I 潍坊市 I
清宣统元年抄本
省图 桂林
民国三年(1914)萃华石印局石印本
省图 省博 大众日报社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省图
民国二十四年(1935)抄本
山大
民国二十五年(1936)胶州张镜夫抄本
山大
(注 :目录为二十五卷,实为二十八卷。)
1998年12月钱塘古籍社影印本
安丘
3.〔康熙〕杞纪 二十二卷
(清)张贞撰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
省图 国图 南京 上海 南大 台湾 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抄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道光〕安丘新志乘苇 不分卷
(清)马世珍撰
清道光二十年(1840)纂修 稿本
省图
5.〔道光〕安丘新志乘苇 二十八卷
(清)马世珍撰 张柏桓增订
·9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增订稿本
省图
清张铭训抄本
省图
民国三年(1914)石印本
省图 省档 大众日报社 济南 山农
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省图 山大
(注 :以上两种石印,书名改题 :安丘新志。)
1998年12月钱塘古籍社影印本
安丘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石印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光绪〕安丘县乡土志 十六卷
(清)马思齐修 马步元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抄本
中科院 上海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上海 山大
7.〔民国〕续安丘新志 二十五卷
孙维均 章光铭修 马步元纂
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大众日报社 山大 山农 北大 上海
复旦 南开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民国铅印本影印)
省图 山大
·98·
I 潍坊市 I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铅印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1998年12月钱塘古籍社影印本
安丘
8.明清安丘古志集成
2014年安丘市史志办内部影印本
省史志办 安丘史志办
9.安丘县志 不分卷
安丘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0年油印本
诸城档 安丘宣传部
昌邑市
【沿革】古称密乡、都昌。西汉设都昌县,属北海郡,东汉至隋因
之,唐废。宋建隆三年(962)于汉都昌故城置昌邑县,属维州,金元因
之。明属莱州府平度州,清属莱州府。民国后先后属胶东道、莱胶道。
1928年直属莱州府平度州,清属莱州府。民国后先后属胶东道、莱胶道。
1928年直属省辖。1925年析为昌邑、昌南二县,1956年复并为昌邑县。建
国后隶属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潍坊市。1994年撤县设市,隶
属潍坊市。
1.〔康熙〕昌邑县志 八卷
(清)党丕禄修 李肇林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2.〔乾隆〕昌邑县志 八卷
·9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周来邰纂修
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青岛 青州 平度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刻本
昌邑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乾隆七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乾隆七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光绪〕昌邑县续志 八卷
(清)陈嘉楷修 韩天衢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博 昌邑 平度 山大 山师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道光〕高阳志 不分卷
(清)张绍文纂修
清抄本
昌邑地名办
(注 :此乃村志,属昌邑县。)
5.昌邑古县志集
文山诗书社编校 宋甲其主编
1996年10月潍坊新闻出版局准印本
·100·
I 潍坊市 I
省图 潍坊
6.昌邑县志 三卷
昌邑县修志委
1960年油印本
省档 昌邑档
寿光市
【沿革】西汉置寿光县,属青州北海郡,东汉至晋属乐安国(郡),
北魏废,又徙今博兴县境之博昌县来治。隋开皇六年(586)于博昌县故城
置寿光县,属北海郡。北宋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元属益都路,明清属青
州府,民国先后属胶东道、淄青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初分为寿光、
寿南二县,1953年合并为寿光县,先后隶属昌潍专区、潍坊地区、潍坊
市。1993年撤县设市,仍属潍坊市。
1.〔康熙〕寿光县志 三十二卷
(清)刘有成修 安致远纂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刻本
国图 寿光博 河南新乡
2.〔乾隆〕续寿光县志 三十卷
(清)王椿修 杨廷枚 刘用鲁纂
清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国图 美国国会 河南新乡
3.〔嘉庆〕续寿光县志 二十卷
(清)刘翰周修 金以城等纂
清嘉庆五年(1800)刻本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青州 山大 山师 寿光博
·10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4.〔光绪〕寿光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佚名编
清光绪三十年(1904)修 抄本
省博 国图
2002年线装书局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
国图
5.〔民国〕寿光县志 二十三卷
崔亦文等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修 稿本
上海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上海 山大
6.〔民国〕寿光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宋宪章修 邹允中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修 稿本
上海
民国二十五年(1936)青岛市宜今兴印务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淄博 青州 寿光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海大 山农 曲师 寿光博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民国铅印本影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铅印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民国〕羊角沟咫见录 不分卷
·102·
I 潍坊市 I
王树柟编
民国二十五年(1936)青岛市宜今兴印务局铅印本。
省图
(注 :此乃镇志,属寿光县。)
8.〔民国〕寿光县图志
王怀义编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省图
9.民国寿光县志(点校本)
2011年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排印本(寿光市档案局整理)
寿光 寿光档
10.寿光县志 不分卷
寿光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0年稿本
省档 诸城档 寿光档
高密市
【沿革】秦置高密县,属齐郡,西汉为胶西国治,又置夷安县(今高
密城)。东汉属北海国。北齐省高密、夷安县。隋开皇五年(585)复置高
密县。唐至金属密州,元属胶州,明清属莱州府,光绪三十年(1904)属
胶州直隶州,民国先后属胶东道、莱胶道。建国初属胶州专区,1956年后
先后属昌潍专区、潍坊地区、潍坊市。1994年撤县设市,仍属潍坊市。
1.〔康熙〕高密县志 十卷
(清)张浩修 张寅威 李世漺纂
·10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
国图 省图 青岛博 山大 海大 北大 南京地理所
1959年抄本
上海 青岛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2.〔乾隆〕高密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张乃史修 钱廷熊纂
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青州 山大 北大 天津 南京 北师大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青岛博
1959年抄本
上海
3.〔光绪〕高密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罗邦彦等修 李勷运等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济宁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4.〔光绪〕高密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王梦松修 傅骏声 张沛恩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 稿本
省图
清宣统元年(1909)济南国文报馆石印本
国图 省图 青岛博 山大 北大 中科院
1960年抄本
·104·
I 潍坊市 I
上海
抄本
省博
5.〔民国〕高密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余有林 曹梦九修 王照青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青岛胶东书社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博 青岛博 高密 诸城博(不全)
莱阳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6年高密市人文自然遗产保护开发促进会内部印行点校本
高密
6.高密县志 不分卷
高密县修志委
1960年稿本
高密宣传部 高密档 诸城档
临朐县
【沿革】西汉置临朐县,属齐郡,北魏改称昌国县,属齐郡。隋大业
二年(606)复称临朐县,属北海郡,唐、五代因之。北宋属青州,金属益
都府,元属益都路,明清属青州府,民国后先后属胶东道、淄青道,1928
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归属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1983年隶属潍
坊市。
·10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嘉靖〕临朐县志 四卷
(明)王家士修 冯惟敏等纂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刻 万历补刻本
国图 天一阁
1962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淄博 烟台 齐河 临朐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山农 曲师
1982年上海古籍书店重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昌国艅艎 十二卷
(明)傅国撰
清光绪抄本
省图 国图
1996年济南出版社整理排印本
潍坊 临朐
3.〔康熙〕临朐县志书 四卷
(清)屠寿征修 尹所遴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 济南 山大 海大 北大 南大 武大
4.〔雍正〕临朐编年录
(清)张敦仁撰
清抄本
上海
5.〔光绪〕临朐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清)姚延福修 邓嘉缉 蒋师辙纂
·106·
I 潍坊市 I
清光绪十年(188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青岛博 枣庄 青州 山大
清光绪十年(1884)刻 民国十年(1921)重印本
浙大 福建师大 重庆
清光绪十年(1884)刻 民国十六年(1927)重印本
省图 省档 临朐 山中医 曲师 青州
清光绪十年(1884)刻 民国二十年(1931)重印本
国图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清光绪十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清光绪十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光绪〕临朐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佚名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纂 稿本
省图
清抄本
省图 省博 中科院
201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藏稀见方志丛刊》

国图 中科院
7.〔民国〕临朐续志 二十二卷
周钧英修 刘仞千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青岛俊德昌南纸印刷局铅印本
·10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青州 临朐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人大 上海 南开 南京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8.临朐县旧志汇编
2002年排印本(政协临朐县委员会整理)
省图 临朐县史志办
9.临朐旧志集成
2010年排印本(临朐县史志办内部影印本)
临朐 临朐档 临朐县史志办
(注 :此书为明嘉靖、清康熙、光绪、民国《临朐县志》的影印本。)
10.临朐县志 不分卷
临朐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0年稿本
临朐档
昌乐县
【沿革】宋始置昌乐县,属潍州,元并入北海县,旋复置,属青州府
潍州,明清属青州府。民国后先后属胶东道、淄青道,1928年直属省辖。
建国后隶属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1983年隶属潍坊市。
1.〔嘉靖〕昌乐县志 八卷
(明)朱木修 高凌云纂
·108·
I 潍坊市 I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
天一阁(存卷1-3) 中科院(胶卷) 上海(胶卷)
2.〔康熙〕昌乐县志 六卷
(清)贺基昌纂修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省博 国图 上海(胶卷) 美国国会
3.〔嘉庆〕昌乐县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
(清)魏礼焯等修 阎学夏等纂
清嘉庆十四年(180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青州 山大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烟台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清嘉庆十四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光绪〕昌乐县乡土志
(清)刘显纲撰
清末抄本
省博
5.〔民国〕昌乐县续志 三十八卷
王金岳等修 赵文琴 王景韩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烟台 山大 山师 山农 山中医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大 浙江
·10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昌乐旧志集成(影印本)
2018年3月昌乐县史志办公室内部印行本
昌乐 潍坊
7.昌乐县志 不分卷
昌乐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0年油印本
诸城档 昌乐档
·110·
I 济宁市 I
济宁市(济宁州)
【沿革】市境夏为有仍国(今市区东南20公里仲家浅)地。商为任
(有仍)、薛(今微山西北)、奄(今曲阜)等国地。西周、春秋大部属
鲁,局部属薛。秦置薛郡,治鲁县(今曲阜)。西汉改为鲁国;又析原薛
郡西部地入东平国与山阳郡,市境西部分属之。东汉析东平国置任城国,
治任城(今市区东南仲家浅)。三国魏、晋因之。北魏徙任城县治今市
区。北齐徙任城郡治鲁县,徙高平郡治任城县。隋二郡俱废,改置鲁郡,
治瑕丘(今兖州)。唐武德五年(622)改郡为兖州。五代后周广顺二年
(952)置济州,治巨野,金天德二年(1150)移治任城。元至元八年
(1271)升济州置济宁府,治巨野。十二年(1275)复置济州,治任城,
十六年(1279)济宁府改为济宁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路为府,十八
年(1385)降为济宁州,属兖州府。清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属县
为钜野、嘉祥,郓城。七年(1729)复降为散州。乾隆三十九年(1774)
又升为直隶州,辖鱼台、嘉祥、金乡三县。1913年废州改县,今济宁市辖
区大部分为济宁道。1948年以县城区设济宁市,1950年成立滕县专区,
1953年改称济宁专区,驻济宁,辖济宁市、济宁、邹县、汶上、微山、曲
阜、嘉祥、滋阳、鱼台、金乡、滕县、峄县、凫山、薛城等市县。1961年
枣庄市划出,1967年改称济宁地区,1978年滕县划归枣庄市,1983年济宁
市升为省辖地级市。
1.〔康熙〕济宁州志 十卷
(清)廖有恒修 杨通睿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11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国图 北大 南京 中央党校 中科院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017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济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点校)
济宁 省史志办
2.〔乾隆〕济宁直隶州志 三十四卷首一卷
(清)胡德琳 蓝应桂修 周永年 盛百二纂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
省图 济南 北大 天津 南大 湖南
3.〔乾隆〕济宁直隶州志 三十四卷首一卷
(清)胡德琳修 蓝应桂续修 王道亨增修 盛百二补辑
清乾隆五十年(1785)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大众日报社 济宁 山大 海大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南京 浙江 天一阁
清乾隆抄本
省博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018年12月天津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济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点校)
济宁 省史志办
4.〔道光〕济宁直隶州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图一卷
(清)徐宗幹修 许瀚等纂
稿本(赵东甫、王献唐跋)
省图
·112·
I 济宁市 I
清咸丰九年(1859)尊经阁刻本
国图 省图 济南 济宁档 山大 上海 天津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咸丰九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咸丰〕济宁直隶州续志 四卷
(清)卢朝安纂修
清咸丰九年(1859)尊经阁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兖州 山大 山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湖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2年12月济宁市中区史志办影印本
济宁任城区 济宁任城区史志办
6.〔光绪〕济宁州乡土志 四卷
(清)王庚廷修 邓际昌纂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石印本
省博
7.〔民国〕济宁直隶州续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
潘守廉修 袁绍昂纂 
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不全)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民国十七年(1928)抄本
省博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十六年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11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8.〔民国〕济宁县志 四卷首一卷
潘守廉修 袁绍昂纂
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省社科院 济南 济宁 山大 山师  山
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南京 南大 天津 南开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9.〔民国〕济宁直隶州志拟稿 不分卷
李继章纂
民国十六年稿本
省博
(兖州府)
【沿革】元为济宁路辖地,明洪武元年(l368)改为济宁府,兖州属
之。洪武十八年(l385)升兖州为府,降济宁为州,兖州府自此始。治滋阳
县,辖济宁、东平、曹州、沂州4个州(州共辖12个县)。直属有滋阳、曲
阜、宁阳、邹县、泗水、滕县,峄县、金乡、鱼台、单县、城武11县。清
初沿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曹州、济宁州、沂州升为直隶州,随属七
县亦划出。雍正七年(1729)济宁直隶州降为散州,所属郓城县仍还属充
州府,嘉祥、钜野二县划属曹州直隶州;东平州升为直隶州,随属四县划
出。雍正十三年(1735)郓城、单县、成武三县划归曹州府;东平直隶州
之阳谷、寿张二县;曹州府嘉祥县划归兖州府。乾隆三十九年(1774)济
宁州又升为直隶州,汶上、鱼台二县随属。乾隆四十一年(1776)嘉祥县
划归济宁州。乾隆四十五年(1780),金乡县划归济宁直隶州,汶上县划
·114·
I 济宁市 I
归兖州府。至清末,兖州府辖滋阳、曲阜、宁阳、邹县、泗水、滕县、峄
县、汶上、阳谷、寿张十个县。1913年,兖州府废。
1.〔万历〕兖州府志 五十一卷
(明)朱泰 游季勋修 包大爟纂
明万历元年(1573)刻本
省图(胶卷) 天一阁(缺卷3) 中科院(胶卷) 上海(胶卷) 
浙江(胶卷)
1990年上海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万历〕兖州府志 五十二卷
(明)易登瀛 卢学礼修 于慎行纂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本
日本尊经阁文库 日本宫内厅书陵部 省图(缺卷三十六至卷
三十八,配卷三十六至三十八复制本)
1985年4月齐鲁书社影印本(据明万历二十四年刻本影印)
省图 枣庄 济宁 潍坊 济南 山师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3.〔康熙)兖州府志 四十卷首一卷
(清)张鹏翮修 叶鸣銮纂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
省图 曹县 国图 北大 天津 复旦 湖南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11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4.〔康熙〕兖州府志续编 二十卷
(清)金一凤纂修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刻本
省博 国图 北大(不全) 南京(胶卷) 复旦
5.〔乾隆〕兖州府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觉罗普尔泰修 陈顾 纂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市中区
【沿革】位于济宁市城区,其前身为县级济宁市。1946年始以济宁城
及近郊设县级济宁市,与济宁县并存。1948年济宁市升为专区级。1950年
复为县级济宁市,另设济宁县,均属滕县专区,后转属济宁专区、济宁地
区。1983年撤销济宁地区,升济宁市为省辖地级市,以原济宁市(县级)
之行政区域设立市中区。
任城区
【沿革】秦置任城县,北魏为任城郡治。宋、金属济州,元属济宁
府。明洪武十八年(1385)济宁府降为州,废任城县入济宁州,清因之。
1913年,济宁直隶州改济宁县。1946年始设县级济宁市,并与济宁县并
存。1946年济宁县分置济北县,1950年原济宁市、济北县合并为济宁市。
1951年分原济北县区域复置济宁县,与济宁市并存,属济宁专区。1983年
济宁成立省辖市,以原济宁县辖区设立市郊区,1993年改称任城区。
·116·
I 济宁市 I
曲阜市
【沿革】故鲁国都城。秦置鲁县、汉至隋为鲁郡(国)治。隋开皇
四年(554)改汶阳县,十六年(596)改称曲阜县,唐属兖州,北宋大中
祥符五年(1012)改称仙源县,金天会七年(1129)复名曲阜县,仍属兖
州。明清均属兖州府。民国后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兖济道。1928年
直隶于省。1945年与泗水县合并为曲泗县,次年分治。1958年与滋阳合并
仍名曲阜县,1961年恢复。属济宁专区、济宁地区。1986年撤县设市,隶
属济宁市。
1.〔崇祯〕曲阜县志 六卷
(明)孔弘毅纂修
明崇祯八年(1635)刻本
国图(存卷1-4)
2.〔康熙〕曲阜县志 六卷
(明)孔弘毅纂修 (清)孔胤淳续修
明崇祯八年刻 清康熙十二年(1673)续刻本
国图(又有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 南京地理所 曲师大
3.〔乾隆〕曲阜县志 一百卷
(清)潘相纂修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圣化堂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曲师 济南
济南博 青岛 淄博 济宁 兖州 北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98年山东友谊出版社影印本
省图 曲阜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11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乾隆〕曲阜志略 不分卷
清末抄本
省图
(注 :记事至清乾隆二十一年。)
5.〔光绪〕曲阜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佚名编
清光绪末年抄本
中科院 省图(胶卷)
(注 :记事至清同治年间。)
201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中科院
6.〔民国〕续修曲阜县志 八卷补遗一卷
孙永汉修 李经野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济南同志印刷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济南 济宁 烟台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兖州市(滋阳县)
【沿革】秦置瑕丘县,属薛郡,南朝宋至隋唐为兖州治。北宋改称瑕
县,金改称嵫阳县,因境内嵫山得名,属兖州,明清为兖州府治。明成化
·118·
I 济宁市 I
七年(1471)改为滋阳县,清因之。民国后历属岱南道(济宁道)、兖济
道。1958年并入曲阜县,1962年复置,改称兖州县,属济宁专区、济宁地
区、济宁市。1992年撤县设市,隶属济宁市。
1.〔嘉靖〕滋阳县志 六卷
(明)李之茂等纂修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1)刻本
日本尊经阁文库
(注 :见《新编日本现存明代地方志目录》。)
2.〔康熙〕滋阳县志 四卷
(清)李潆修 仲宏道等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省图 省博 济南 兖州档 国图 北大 天津 南大
3.〔光绪〕滋阳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清)李兆霖 周衍恩修 黄师訚 蒋继洙纂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博 青岛 兖州 山大 山师 海大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清光绪十四年(1888)尊经阁刻 民国二十九年(1940)金甲一补修重印

省图 省博 兖州档 山农 清华 上海
(注 :书名题《滋阳县志合编》。)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0年6月兖州史志办内部印行本(兖州市史志办公室整理)
兖州 兖州档 兖州史志办
·11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4.〔光绪〕滋阳县乡土志 四卷
(清)周元英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抄本
省博
邹城市(邹县)
【沿革】 古邹(邾)国地。秦设驺县,属薛郡,汉以后属鲁郡
(国)。曹魏改为邹县,北齐平阳县并入,县治移至故平阳城,即今治。
隋唐属鲁郡,金元属滕州,明清属兖州府。民国后先后属岱南道(济宁
道)、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先后属滕县专区、济宁专区、济
宁地区,1983年属济宁市。1992年撤销邹县,设邹城市,仍隶属济宁市。
1.〔嘉靖〕邹县地理志 四卷图一卷
(明)戴光修 谢秉秀纂
明嘉靖四年(1525)刻本
国图(又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美国国会
2.〔万历〕邹志 四卷图一卷
(明)胡继先纂修
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刻本
中科院(胶卷) 天津
1999年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
书》本
国图 天津
3.〔康熙〕邹县志 三卷
(清)朱承命修 陈子芝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120·
I 济宁市 I
国图(缺卷1) 上海(胶卷) 天一阁
4.〔康熙〕邹县志 三卷
(清)娄一均修 周翼纂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刻 光绪十八年(1892)重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大 山师 海大 曲师 济南 山农 北大
人大 清华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天一阁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道光〕邹县志稿 十八卷
(清)董纯修 马星翼撰
道光十四年稿本
(注:此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存,目前不知流向。)
6.〔光绪〕邹县续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吴若灏修 钱枱 李崇熙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大 山师 曲师 济南 兖州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光绪〕邹县乡土志 一卷
(清)胡炜纂修
·12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山东国文报馆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大 曲师 济南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浙江 湖北
8.〔民国〕山东邹县地理志 二十三章
张丕矩编
民国六年(1917)铅印本
邹城档
民国二十一年(1932)山东第一监狱铅印本
省图 曲师
9.〔民国〕续修邹县志稿 不分卷
陈寿卿修 唐柯三纂
民国二十四年稿本
天津
10.〔民国〕山东邹县地理志 二十四章
张丕矩编
民国三十一(1942)年济南福兴印刷社铅印本
省图
(注 :增地质一章,故为二十四章。)
11.邹县旧志汇编
邹县地方史志办公室编
1986年内部印行本
省图 济宁 省史志办 邹城史志办
12.历代邹县志十种
孔宪尧 张延龄 孟庆丰等编
·122·
I 济宁市 I
1995年1月中国工人出版社铅印本
邹城史志办
13.邹县新志初稿 五篇
邹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2年油印本
邹城档 邹城宣传部
汶上县
【沿革】汉置东平陆县,南朝宋改平陆县,唐改中都县,宋属东平
府,金改称汶阳县,金泰和八年(1208)改称汶上县,属东平府,元属
东平路。明属兖州府东平州,清属兖州府。民国后先后属岱南道(济宁
道)、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属泰安专区,1953年改属济宁专
区。1983年改属泰安地区,1985年划归济宁市。
1.〔万历〕汶上县志 八卷
(明)栗可仕修 王命新纂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本
省图 国图 上海 南开 南京地理所 厦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万历〕汶上县志 八卷
(明)栗可仕修 王命新纂 (清)闻元灵补修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补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济南 青岛
北大 清华 上海 复旦 南京 南大 湖北
3.〔康熙〕续修汶上县志 六卷
·12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闻元灵纂修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济南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宣统〕四续汶上县志稿 不分卷
(清)白璞臣修 马焕奎纂
稿本
汶上档 省图(复制)
5.汶上县旧志集成 2014年2月内部印行本
汶上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张衍才主编
汶上 汶上史志办
(注 :此书为明万历、清康熙《汶上县志》点校本,宣统《汶上县志》影印本。)
泗水县
【沿革】原为西汉卞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于卞县故地置泗水县,
因泗河发源于境内而得名,元以前先后属兖州、济宁府,明清属兖州府。
民国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辖。1950年属泰安专
区,1956年划归济宁专区,1983年改隶泰安地区,1985年划归济宁市。
1.〔万历〕泗水县志 十二卷
(明)尤应鲁修 乔允纂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本
北大 中科院(胶卷)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124·
I 济宁市 I
国图 北大 山大
2.〔顺治〕泗水县志 十二卷
(清)刘桓修 杜灿然纂
清康熙元年(1662)卢应龙建阳刻本
省博 国图 天津 南京 上海 北大 清华 南大 湖北
清康熙元年(1662)卢应龙建阳刻 三十八年(1699)增刻本
省图 山师 天津
1962年抄本
上海
抄本
南京
3.〔光绪〕泗水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
(清)赵英祚修 黄承雘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泗水县署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兖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南京 南大 天津 南开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4年泗水县史志办公室整理本
泗水 泗水史志办
4.〔光绪〕泗水县乡土志
清光绪二十八年石印本
青岛 北大 南大
抄本
山大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12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国图 北大 山大
微山县
【沿革】建国后新设之县,1953年始置,因境内微山湖而得名。辖区
历经变化,至1958年包括南四湖湖区及沿岸地带。隶属济宁专区、济宁地
区,现隶属济宁市。
鱼台县
【沿革】春秋属鲁国,战国为宋方与邑。秦置方与县,治所在今谷
亭镇北古城集,属薛郡。汉、三国魏属高平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复置方与县,属彭城郡。唐宝应元年(762)改为鱼台县,因境内
鲁隐公观鱼台而得名。五代、北宋、金属单州,元属济宁路济州,明及清
前期属兖州府,乾隆二十一年(1756)移治今址,乾隆三十九年(1774)
属济宁直隶州,民国先后属济宁道、兖济道。建国后历属平原省湖西专
区、山东省湖西专区、济宁专区,1956年并入金乡县,1964年复置,仍属
济宁专区,现隶属济宁市。
1.〔康熙〕鱼台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
(清)马得祯纂修
清康熙三十年(1691)刻本
国图 北大 上海(胶卷) 复旦
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复旦 山大
2.鱼台县志(校注本)
(清)马得祯纂修 屈庆东校注
1991年9月中州古籍出版社铅印本
省史志办 济宁史志办 鱼台史志办
·126·
I 济宁市 I
3.〔乾隆〕鱼台县志 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冯振鸿纂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惠民(残)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北师大
中科院
4.〔光绪〕鱼台县志 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赵英祚纂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
省图 大众日报社 济宁 曲师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1年鱼台县文物保护促进会校注本
鱼台史志办 鱼台
金乡县
【沿革】秦置东缗县,治今金乡镇,属砀郡。东汉分置金乡县,因
境内有金山而得名。西晋废东缗县,北魏金乡县徙治东缗县故城,遂成今
址。唐初为金州治所,后属兖州。北宋、金属济州,元属济宁府,明及清
前期属兖州府,乾隆四十五年(1780)后改属济宁直隶州。民国先后属岱
南道(济宁道)、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湖西专区,
1952年随湖西专区划归山东省,次年归属济宁专区,现隶属济宁市。
1.〔康熙〕金乡县志 七卷
(清)傅廷俊纂修
·12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存卷1-3,5) 上海(胶卷) 金乡(不全)
2.〔康熙〕金乡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清)沈渊修 孙中翘纂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刻本
国图 湖南
3.〔乾隆〕金乡县志 二十卷
(清)王天秀修 孙巽纂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刻本
省图(不全) 省博 山大 故宫 清华 天津 广东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续补刻本(清·周士拔续补)
北大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4.〔咸丰〕金乡县志略 十二卷首一卷
(清)李垒纂修
清咸丰十年(1860)修 同治元年(1862)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金乡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光绪〕金乡县乡土志 四卷
(清)边度春修 孙越纂
·128·
I 济宁市 I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稿本
上海
清末抄本
省博
1984年抄本
省图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上海 山大
6.〔民国〕金乡县志
佚名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稿本
上海(存卷2-20)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上海 山大
7.金乡县志 不分卷
金乡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2年油印本
金乡档 金乡宣传部 莒县档
嘉祥县
【沿革】春秋为鲁咸丘、阚邑地。秦置爰戚县,属 郡。西汉属山阳
郡。东汉废爰戚,置金乡县,治今嘉祥镇南17公里阿城铺,属山阳郡。三
国魏因之。晋属高平国。北魏徙金乡县离境,故地分属任城、巨野等县。
金皇统七年(1147)析任城、巨野两县地置嘉祥县,因境内有鲁哀公西狩
获麟处,而麟为古人传说中吉祥之物,故名嘉祥,属济州。元属济宁路单
州,明至清前期属兖州府济宁州,清雍正二年(1724)属济宁直隶州,八
·12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年(1730)属曹州直隶州。乾隆四十一年(1776)复属济宁直隶州。民国
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湖
西专区,1952年随湖西专区划归山东省,次年归属济宁专区,1958年撤
县,1961年恢复,仍属济宁专区,现隶属济宁市。
1.〔顺治〕嘉祥县志 六卷
(明)龚仲敏纂修 (清)张太升修 董方大续纂
明万历间修 清顺治九年(1652)续修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康熙增刻本
国图
1959年抄本
上海
2.〔乾隆〕嘉祥县志 四卷
(清)倭什布纂修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
省博 北大 中科院 南京地理所
清抄本
曲师(不全)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3.〔光绪〕嘉祥县志 四卷首一卷
(清)章文华 官擢午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嘉祥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湖北
民国二十六年(1937)抄本
·130·
I 济宁市 I
省博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光绪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2年嘉祥史志编纂委员会内部影印本
嘉祥 嘉祥史志办
4.嘉祥县志(提纲) 不分卷
嘉祥县修志委员会修
1957年稿本
嘉祥县宣传部
梁山县
【沿革】抗战时期新置之县。原为郓城、汶上、寿张、东平等县地,
1941年于上述各县结合部设昆山县,隶属鲁西南行政公署。1949年8月昆山
县改称梁山县,因境内梁山而得名,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随菏泽专
区归属山东省。1958年改属济宁专区,次年六月复属菏泽专区。1990年划
归济宁市。
·13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泰安市
【沿革】清代属泰安府辖地。民国废府改道,所辖各县分属岱北、
岱南、济西各道,1925年设泰安道,后撤销。1939年设立泰西专区,次
年设立泰山专区。1950年泰山、泰西两区合并成立泰安专区,辖泰安、新
泰、泰宁(1952年更名为徂阳县)、宁阳、肥城、东平等县,1958年专区
撤消,辖县分属济南市和聊城专区,1961年恢复,1967年改为泰安地区,
1983年原济宁地区的汶上、泗水县划归泰安地区,1985年复归济宁市。
1985年撤地区建立地级泰安市,初辖泰山、郊区二区,宁阳、肥城、东平
三县,莱芜、新泰二市。1992年莱芜升级为地级市。
(泰安府)
【沿革】汉设泰山郡,因境内泰山而得名,隶兖州刺史部。北齐改泰
山郡为东平郡。金天会十四年(1136)设泰安军,大定二十二年(1182)
升为泰安州,属山东西路,治奉符县,辖奉符、莱芜、新泰三县。元直属
中书省,辖奉符、长清、莱芜、新泰四县。明及清前期属济南府,省奉
符,辖莱芜、新泰二县。清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十三年(1735)
升为泰安府,治泰安县,辖泰安、新泰、莱芜、肥城四县及东平州(辖东
阿、平阴二县)。1913年泰安府废。
1.〔弘治〕泰安州志 十卷
(明)胡瑄修 李锦纂
明弘治元年(1488)刻本
国图(存卷1-7) 山大(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132·
I 泰安市 I
2.〔万历〕泰安州志 四卷
(明)任弘烈修 段廷选等纂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本
国图 
清康熙刻本
南京
清抄本
国图(又胶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泰山王亨豫仅好书斋铅印本
省图 泰安 山师 济南 山农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影印)
省图 山大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3.〔康熙〕泰安州志 四卷
(明)任弘烈原修 (清)邹文郁增修 朱衣点增纂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 清康熙十年(1671)增刻本
国图 上海 南京 天一阁
抄本
上海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国图 山师 上海 南京 武大 中央党校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二十五年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3年北京爱如生公司《中国基本古籍库》文本
·13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北大 山大
4.〔乾隆〕泰安府志 三十卷前一卷首二卷末一卷
(清)颜希深修 成城纂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济南博 兖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浙江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017年12月线装书局排印本(泰安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整理)
泰安 泰安史志办
泰山区、岱岳区(泰安县)
【沿革】秦置博阳县,属济北郡。汉改为博县,又置奉高县,均属
泰山郡,东汉魏晋因之。隋改博县为博城县,改奉高县为岱山县。唐初岱
山并入博城县,唐长安元年(701)博城县改称乾封县,北宋大中祥符元
年(1008)改称奉符县,属兖州。金、元先后为泰安军、泰安州治。明初
省入泰安州,属济南府,清初因之。清雍正十三年(1735)泰安州升府,
增置泰安县,为府治,民国先后隶济南道、泰安道。1958年以城区及近郊
设立县级泰山市(同年改称泰安市),撤销泰安县并入泰安市,隶属济南
市。1963年复改县,隶属泰安专区。1982年复设县级泰安市。1985年升
为地级市,原县级泰安市以市区及近郊部分设泰山区,其余部分设郊区,
2000年,郊区更名为岱岳区。
1.〔乾隆〕泰安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134·
I 泰安市 I
(清)程志隆修 李成鹏纂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
省图 省博 山师 山科大 清华 上海 南京地理所
2.〔乾隆〕泰安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黄钤修 萧儒林纂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博 泰安 山大 山农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3.〔道光〕泰安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宗幹修 蒋大庆纂
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委党校 济南 青岛 淄博 山大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复旦 南京 南大 浙江 湖北
清道光八年(1828)刻 同治六年(1867)补刻本
国图 省图 济南 泰安(不全) 山师 曲师 上海
4.〔光绪〕泰安县乡土志 二卷
(清)杨承泽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铅印本
省图 北大 南大 上海 北师大
200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5.〔民国〕重修泰安县志 十四卷
葛延瑛 吴元禄修 孟昭章等纂
民国十八年(1929)泰安县志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青岛博 泰安 青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13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南京 南大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新泰市
【沿革】春秋鲁置平阳邑。西汉置东平阳县,属泰山郡。东汉省入
南城(今费县)。三国魏复置,属泰山郡。西晋改称新泰县,隶兖州泰山
郡。隋、唐、北宋属沂州,金、元属泰安州,明及清初属济南府泰安州,
清雍正二年(1724)属泰安直隶州,十三年(1735)属泰安府。民国先后
属济南道、泰安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隶属泰安专区,1958年改属
济南市。1960年析置新汶市,隶济南市。1961年同改属泰安专区。1983年
新泰县、新汶市合并建立新泰市,隶属泰安地区、泰安市。
1.〔天启〕新泰县志 十卷
(明)赵希抃修 安选纂
明天启间刻本
国图(存卷4-10,又有胶卷)
2.〔顺治〕新泰县志 六卷
(清)杨继芳修 牟适纂
清顺治十六年(1659)刻本
日本内阁文库
3.〔顺治〕新泰县志 六卷
(清)杨继芳修 宁养气增修
清顺治十六年(1659)刻 康熙十七年(1678)宁养气增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注 :仅增职官、选举。)
·136·
I 泰安市 I
4.〔顺治〕新泰县志 六卷
(清)杨继芳修 宗之璠增修
清顺治十六年(1659)刻 康熙二十二年(1683)宗之璠增刻本
国图
5.〔乾隆〕新泰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
(清)江乾达修 牛士瞻等纂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曲师 北大 上海 天津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乾隆〕新泰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
(清)江乾达修 徐致愉增修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刻 光绪十七年(1891)增补刻本
国图 省图 大众日报社 济南 新泰 山大 山师 山农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7.〔光绪〕新泰县乡土志 一卷
(清)汤宗幹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山东国文报馆石印本
国图 省博 省档 山大 曲师 北大 清华 重庆
1960年抄本
上海
8.〔光绪〕新泰县志、新泰县乡土志(点校本)
1990年内部印行本(新泰史志办整理)
新泰史志办 泰安
·13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9.新泰县志 不分卷
新泰县修志委员会修
稿本
新泰宣传部
肥城市
【沿革】汉初置肥成县,隶泰山郡,东汉省。曹魏改置肥城县,西晋
省。北魏又置肥城县,隋属济北郡。唐初肥城县又省。宋、金为奉符、平
阴等县地。元至元十二年(1275)再置肥城县,属济宁路。明及清初属济
南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后属泰安府。民国先后属济南道、泰安道,
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初属泰安专区,1958年改属聊城专区,1961年后复
属泰安专区、泰安地区、泰安市。1992年撤县建市,隶属泰安市。
1.〔康熙〕肥城县志书 二卷
(清)尹任修 尹足法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省博 国图 中科院 南京 南京地理所
1995年8月泰安市新闻出版局排印本(肥城市史志办整理)
省图 肥城 肥城史志办
2.〔嘉庆〕肥城县志 十九卷首一卷
(清)曾冠英修 李基熙纂
清嘉庆二十年(1815)裕德堂刻本
省图 省博 山师 北大 南大 武大
(注 :附宪纲一册。)
1995年8月泰安市新闻出版局排印本(肥城市史志办整理)
省图 肥城 肥城史志办
·138·
I 泰安市 I
3.〔光绪〕肥城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邵承照 凌绂曾修 陈士焕 张宗瀚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泰安(不全)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1996年8月泰安市新闻出版局排印本(肥城市史志办整理)
省图 肥城 肥城史志办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光绪〕肥城县乡土志 九卷
(清)李传煦 钟树森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南京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1996年8月泰安市新闻出版局排印本(肥城市史志办整理)
省图 肥城 肥城史志办
5.〔民国〕肥城县续修县志序例 一卷
王莲儒修
民国石印本
曲师
宁阳县
【沿革】西汉置宁阳县,属泰山郡,西晋废。北齐侨置平原县于此,
隋改龚丘县,北宋改龚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复名宁阳县,属兖
州。明清属兖州府,民国先后属济宁道、兖济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
·13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初属泰安专区,1958年改属济宁专区,同年划归济南市,1961年复属泰安
专区,1985年属泰安市。
1.〔万历〕宁阳县志 □卷
(明)李贞修 王正容纂 徐汝冀续修
明万历三十年(1602)刻本
国图(存卷3、卷5,又有胶卷)
2.〔康熙〕宁阳县志 八卷
(清)刘兴汉修 程待聘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存卷4-8,又胶卷) 中科院(胶卷)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1959年抄本
上海
3.〔康熙〕宁阳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李温皋纂修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
复旦 省图(复制)
1959年抄本
上海
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复旦 山大
4.〔乾隆〕宁阳县志 八卷
(清)李梦雷修 刘应荐纂
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
省图 北大 南京
·140·
I 泰安市 I
(注 :附赋役全书。)
2013年宁阳县档案局影印本
宁阳 宁阳档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5.〔咸丰〕宁阳县志 二十四卷
(清)陈纪勋修 黄恩彤纂
清咸丰二年(1852)刻本
省图 省博 宁阳档 山师 上海 浙江
2013年宁阳县档案局影印本
宁阳档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青岛
6.〔光绪〕宁阳县志 二十四卷
(清)高升荣修 黄恩彤纂
清光绪五年(187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山大 北大 上海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光绪〕宁阳县志 二十四卷
(清)陈文显修 黄师訚纂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兖州 宁阳 山大 山师 山农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 民国二十年(1931)补刻本
省图 宁阳 宁阳档 山师 曲师
·14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2013年宁阳县档案局影印本
宁阳 宁阳档
8.〔光绪〕宁阳县乡土志 一卷
(清)曹倜修 李椿龄纂
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曲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大
抄本
省图
9.明清宁阳县志汇释(上、下)
2003年山东地图出版社排印本
省图
10.宁阳县志 二编
宁阳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0年油印本
济南博 宁阳宣传部 莱芜档
东平县(东平州)
【沿革】秦置须昌、无盐等县。西汉置东平国,治无盐,辖境相当
今济宁、汶上、东平等地。南朝宋改为东平郡,治宿城,北齐废。隋为须
昌、宿城县地,属郓州。唐贞元四年(788)改宿城县为东平县,太和六
年(832)省入须昌(五代改称须城)。宋宣和元年(1119)郓州升为东
平府,治须城。元改为路,明洪武七年(1374)降为州,须城县省入州,
隶济宁府,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府。清初升直隶州,领东阿、平阴二
县,雍正十三年(1735)降为散州,属泰安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泰安
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属泰安专区,1958年平阴县并入,1960年东
·142·
I 泰安市 I
平县撤销,复置平阴县,属菏泽专区,1962年恢复,仍属泰安专区,1985
年归属泰安市。
1.〔康熙〕东平州志 六卷
(清)张承赐 张聪修 单民功纂
清康熙十九年(1680)刻本
省图 国图 中科院 南大 天津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康熙〕东平州续志 八卷
(清)李继唐修 陈鸣岗 郑斐然纂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
省图 国图 中科院 南大 天津
3.〔乾隆〕东平州志 二十卷首一卷补遗一卷
(清)沈维基修 胡彦升等纂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曹县 山师 上海 天津 南大 北大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4.〔道光〕东平州志 三十卷首编二卷
(清)周云凤修 唐鉴等纂
清道光五年(1825)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兖州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14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东平县志办抄本
东平史志办
5.〔光绪〕东平州志 二十七卷首四卷图一卷
(清)左宜似修 卢崟纂
清光绪七年(188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泰山学院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广东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光绪〕东平州乡土志 二卷
(清)王鸿儒修 杜桂林等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
省图 省博 梁山档 国图 清华 上海
7.〔民国〕东平县志 十七卷
张志熙修 刘靖宇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东平天成印刷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泰山学院 北大 人大 上海 南京 南大 湖南 广东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8.历代东平州志集校
2008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点校本)
东平 东平史志办
·144·
I 泰安市 I
9.清光绪东平州志、东平州乡土志、民国东平县志
2009年东平史志办内部影印本
东平史志办
10.东平县志 不分卷
东平县修志委纂修
1962年稿本
东平宣传部
·14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威海市(威海卫)
【沿革】明以前为文登、牟平县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析文
登县部分辖区设威海卫,隶属山东都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裁卫复
归文登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威海卫被英国强行租占。今威海市辖
区清代、民国为文登、荣成之全部及宁海州(牟平)、海阳之一部。1930
年威海卫收回后设立威海卫行政区,直属中央政府。1945年设威海市(专
区级),建国后改为县级市。1950年成立文登专区,辖威海、荣成、文
登、昆嵛、乳山等县市,1956年撤销并入莱阳专区,1958年改属烟台专区
(1967年后称烟台地区),1983年威海改为省辖县级市,1987年升为地级
市。
1.〔康熙〕威海卫志 不分卷
(清)毕懋第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抄本
威海档 省图(复制)
2.〔乾隆〕威海卫志 十卷首一卷
(清)郭文大修 王兆鹏增订
清乾隆七年(1742)修 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
威海档 甘肃 无锡 美国国会
清抄本
省图 国图 中科院
民国十八年(1929)威海九华小学铅印本
·146·
I 威海市 I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烟台 威海 文登 山大 山师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民国十八年铅印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威海卫志(点校本)
2013年1月天津古籍出版社排印本(威海市史志办公室整理)
威海 威海档 威海史志办
(注 :此书为乾隆《威海卫志》的点校本附康熙、乾隆《威海卫志》的影
印本。)
4.威海新志(1398-1949)
威海市地方志资料征集委员会修
1960年铅印本
威海档 烟台档
荣成市
【沿革】西汉属不夜县地,东汉至晋为昌阳县地,隋唐宋元皆为文
登县地。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设成山卫,隶属山东都司。清雍正十三
年(1735)裁卫设荣成县,隶属登州府。民国先后隶属胶东道、东海道,
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初先后属文登专区、莱阳专区,1954年析设石岛
县,1956年撤销。1958年后转属烟台专区、烟台地区、烟台市,1987年改
属新成立的威海市。1988年撤县设市,仍属威海市。
1.〔道光〕荣成县志 十卷
·14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李天骘修 岳赓廷纂
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荣成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3年荣成史志办内部影印本
荣成档 荣成史志办
2.〔光绪〕荣成纪略 不分卷
(清)刘应忠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
省图(胶卷) 国图
3.〔光绪〕荣成县乡土志 五卷
(清)刘应忠纂修
清光绪间铅印本
省图(胶卷) 北师大
(注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荣成乡土地理五章”。)
4.〔民国〕荣成县志 六卷
鞠思敏等纂
民国间稿本
荣成史志办
5.荣成县志 不分卷
荣成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48·
I 威海市 I
1963年稿本
荣成市委宣传部
文登市
【沿革】西汉置昌阳县,治今宋村镇东南,属东莱郡。西晋废,晋
末复置于今莱阳境故昌阳地随属。北魏于昌阳东置观阳县,北齐天统四年
(568)析牟平、观阳地置文登县,属光州长广郡,隋属莱州,唐、北宋
属登州,金、元属宁海州,明属登州府宁海州,清属登州府。民国先后属
胶东道、东海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初先后属文登专区、莱阳专区,
1958年改属烟台专区(1967年改烟台地区),1983年属烟台市,1987年改
属威海市。1988年撤县设市,仍属威海市。
1.〔雍正〕文登县志 十卷
(清)王一夔修 赛珠 毕 纂
雍正三年(1725)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民大 台湾 蓬莱慕湘馆
2.〔道光〕文登县志 十卷
(清)欧文修 林汝谟纂
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3.〔光绪〕文登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清)李祖年修 于霖逢纂
民国十一年(1922)烟台诚文信书坊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社科院 大众日报社 济南 青岛 文登 山大
山农 曲师 上海 南开 南大
·14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文登县筹印县志委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烟台 烟博 山师 荣成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浙江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二十二年铅印本影
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0年天津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文登史志办公室整理点校)
文登 文登史志办
4.〔雍正〕文登县志 〔道光〕文登县志影印本
2013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文登 文登史志办
5.文登县志 不分卷
文登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960年稿本
文登市委宣传部
(靖海卫)
【沿革】 原属文登,其辖区位于今文登市南部。明洪武三十一
年(1398)于文登县之云光都置靖海卫,属山东都司。清雍正十三年
(1735)裁靖海卫入文登县。
1.〔康熙〕靖海卫志 四卷
(清)彭孙贻修 李延昰补纂
1936年抄本
·150·
I 威海市 I
中央党校
2.〔康熙〕靖海卫志 十二卷增补一卷
(清)佚名纂
抄本
国图 民大 省图(复制) 台湾
(注 :此书无纂修者,记事至康熙六十年,靖海卫在文登县南一百二十里,
明洪武间置卫等城,与威海卫相犄角。)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乳山市
【沿革】秦属腄县。汉、三国魏、晋皆为东牟县地。南北朝属牟平
县。隋为为文登县地。唐以后均属牟平县所辖。明、清初属宁海州,清雍
正十三年(1735)后为宁海州和海阳县地。1941年由牟平、海阳两县析
置牟海县,1945年更名乳山县,因境内有大乳山而得名,属胶东区东海专
区。建国后先后属文登专区、莱阳专区,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隶属
烟台专区(1967年改烟台地区),1983年属烟台市,1987改属威海市。
1993年撤县设市,仍属威海市。
·15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日照市
【沿革】今市境金以后大部属莒州,清后期属沂州府,抗战时期属滨
海专区,1950年分属沂水、胶州专区,1956年后日照、莒县属临沂专区,
五莲属昌潍专区,1985年日照县改市(县级),1989年原县级日照市升
为地级市,辖区仍为原县级日照市区域,1992年以原日照市区域设立东港
区,同时将潍坊市的五莲县、临沂地区的莒县划归日照市。2004年以原岚
山办事处为主设立岚山区。
1.日照县志 不分卷
日照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959年油印本
莒县档 诸城档
东港区(日照县)
【沿革】宋以前为莒县地。宋元祐二年(1087)置日照镇,属莒县,
次年属密州胶西县,日照之名始于此。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升为日照
县,属莒州,元因之,明及清初属青州府莒州。明初于县南置安东卫,属
山东都司,清雍正间废卫并入日照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沂州府,
民国先后属胶东道、琅琊道,1928年直属省辖。1950年属沂水专区,1953
年改属胶州专区,1956年属临沂专区(1967年改临沂地区),1985年撤县
建市(县级),1989年升为地级市,1992年以原日照市区域设立东港区,
2004年析建岚山区。
·152·
I 日照市 I
1.〔康熙〕日照县志 十二卷
(清)杨士雄修 丁峕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大连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成永健增修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大众日报社 济南 山大 山农 北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注 :增刻艺文数篇。)
2.〔光绪〕日照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陈懋修 张庭诗 李堉纂
清光绪九年(1883)修 稿本
省图
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青岛博 日照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北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浙江 湖北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光绪十二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光绪十二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五莲县
【沿革】原分属日照、诸城、莒县,1947年建县,因境内五莲山而得
名,属胶东区滨北专区。1950年属胶州专区,1956年属昌潍专署,后属潍
坊市,1992年划归日照市。
·15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五莲县志 四册
五莲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960年油印本
五莲宣传部
莒县(莒州)
【沿革】周为莒国,秦置莒县,为琅邪郡治。西汉属城阳国,魏晋
为城阳郡治,北齐至隋属琅邪郡。唐初置莒州,旋废。唐宋莒县属密州,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于莒县置城阳州,二十四年(1184)改称莒州,
莒县为州治,元因之。明省莒县入莒州,属青州府。清雍正七年(1729)
莒州升为直隶州,辖蒙阴、沂水、日照三县,十二年(1734)莒州直隶州
降为莒州,属沂州府。1913年改为莒县,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琅琊
道,1928年直属省辖。1950年属沂水专区,1953年属临沂专区(1967年改
临沂地区),1992年划归日照市。
1.〔康熙〕莒州志 二卷
(清)张文范修 段章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 中科院(胶卷) 天津
2.〔雍正〕莒州志 十五卷
(清)彭甲声修 陈有蓄纂
清雍正十一年(1733)修 乾隆七年(1742)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154·
I 日照市 I
3.〔嘉庆〕莒州志 十六卷首一卷
(清)许绍锦纂修
清嘉庆元年(179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注 :附各官履历宪纲册,赋役全册二册。)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嘉庆〕莒志约钞 不分卷
清抄本
青岛博
5.〔民国〕重修莒志 七十七卷首一卷
卢少泉修 庄陔兰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莒县新成印务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委党校 青岛 青岛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上海 复旦 南京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3年莒县史志办内部影印本
莒县
·15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临沂市
【沿革】民国以前大部为沂州府地,民国裁府后,今辖区大部属岱
南道,1925年设琅琊道,治临沂县,1928年废道,各县直辖于省。1936
年国民政府设第三行政督察区,治临沂。抗战时期为山东抗日民主政府所
在地,今市辖区分属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政区及其所辖若干个专区。
1950年鲁中南行政区及沂蒙、滨海、台枣等专区撤销,合并建立临沂、沂
水专区。1953年撤销沂水专区,该专区所辖之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1956
年转归临沂专区),其余七县划归临沂专区,原滕县专区之平邑县划归临
沂专区。1967年临沂专区改为临沂地区,1989年,日照市自临沂划出,沂
源县划归淄博市,1992年莒县划归日照市。1994年,撤销临沂地区,设地
级临沂市。
(沂州府)
【沿革】汉代分属琅邪郡、东海郡、泰山郡和城阳国。北魏置北徐
州、南青州,北周北徐州改称沂州,南青州改称莒州,唐沂州(琅邪郡)
属河南道,治临沂县。北宋属京东东路,金属山东东路,元属益都路,辖
临沂、费县二县,明省临沂县入州,辖郯城、费县二县,属兖州府,清初
因之。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沂州直隶州,郯城、费县随属,十二年
(1734)升为沂州府,置附廓兰山县,辖莒州及兰山、郯城、费县、沂
水、蒙阴、日照六县。1913年废府改道,沂州府遂废。
1.〔万历〕沂州志 十卷
·156·
I 临沂市 I
(明)徐汝冀纂修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本
国图(又有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注 :缺卷九。卷端有明天启二年《御乱平寇纪略》二篇,系邑人增继。)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康熙〕沂州志 八卷
(清)邵士修 王燻 尚天成纂
清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湖北 浙江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3.〔乾隆〕沂州府志 不分卷
(清)李希贤纂修
稿本
省博
4.〔乾隆〕沂州府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
(清)李希贤修 潘遇莘 丁恺曾纂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委党校 济南 山大 山农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浙江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15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明清沂州府志汇编
2013年临沂史志办内部影印本
临沂 临沂史志办
兰山区(临沂县)
【沿革】西汉置临沂县(在今临沂西北),又置开阳县(在今临沂市
区),均属东海郡。东汉至西晋均属琅邪国(郡)。南朝宋二县皆废,北
魏武定八年(550)复置临沂县(今临沂市区),属郯郡,隋属琅邪郡,
唐至元皆为沂州治所,明省临沂县入沂州,属兖州府,清初因之。清雍正
十二年(1734)沂州升为府,以府所在地置兰山县,为府治。1913年废
府,兰山县改称临沂县,属岱南道(济宁道),1925年为琅琊道治,1928
年直隶于省。1945年后为中共领导的山东省政府驻地,属滨海专区。1950
年属临沂专区,为专区驻地。1958年撤县设临沂市(县级),1963年复为
县。1983年再撤县设临沂市(县级),1994年12月地级临沂市成立,县级
临沂市撤销并分为兰山、罗庄、河东三个区。
1.〔民国〕临沂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陈景星 沈兆祎修 王景祜纂
民国六年(1917)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师 曲师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浙江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省图 济南 邹平 青州 枣庄 临沂 临沂档 烟台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人大 南京 浙江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民国六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大
·158·
I 临沂市 I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影
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民国〕续修临沂县志 十七卷首一卷
范筑先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枣庄 邹平 青州 兰山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沂南县
【沿革】抗战时期新建之县,因在沂水之南,故名。明清时期大部属
沂水县,1939年建南沂蒙联防办事处,直属山东分局。次年改称沂南行署
(县级),1944年改称沂南县,属沂蒙专区。1950年属沂水专区,同年隶
临沂专区,1958年撤销,1961年恢复,隶属不变,1995年隶属临沂市。
沂水县
【沿革】汉置东安县,晋改东安郡,治今沂水城,东安县废。隋开皇
初废郡复改东安县,十六年(596)改称沂水县,唐、宋属琅邪郡。金、
元属莒州,明及清初属青州府莒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沂州府,民
国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琅琊道,1928年直属省辖。1939年分置沂南
县。1950年属沂水专区,1953年属临沂专区(1967年改临沂地区),1994
年隶属临沂市。
1.〔康熙〕沂水县志 六卷
·15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黄胪登纂修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济南(不全) 沂水档 国图 北大
2.〔道光〕沂水县志 十卷
(清)张燮修 刘遵和纂
清道光七年(1827)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诸城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上海 复旦 南京 南大
1990年沂水县史志办点校本
沂水史志办
3.沂水县清志汇编
2003年12月山东省地图出版社排印本
沂水
莒南县
【沿革】抗战时期由莒县析置,因在莒县之南,故名。1940年始设
莒南行署,1941年莒县析置为莒中、莒南二县,为莒南建县之始,隶属滨
海专区。1950年隶属沂水专区,1953年改属临沂专区(1967年改临沂地
区),1994年隶属临沂市。
1.莒南县志编修大纲 不分卷
莒南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稿本
莒南宣传部
·160·
I 临沂市 I
临沭县
【沿革】唐武德四年(621)始置临沭县,属河南道沂州琅邪郡,六年
(623)撤并入临沂县。唐至清大部为临沂(兰山)县地。1941年8月复设
临沭县,属滨海专区,1950年属临沂专区。1956年撤消,1961年恢复,仍
属临沂专区(1967年改临沂地区),1994年隶属临沂市。
兰陵县(苍山县)
【沿革】解放战争时期新置之县。县境原大部属临沂县。其前身为
1941年设置的临郯费峄四县边区(1944年改称赵鎛县),1947年析赵鎛县
东部建苍山县,隶属鲁南第三专区。1950年赵鎛县撤并入苍山县,隶属临
沂专区(1967年改临沂地区),1994年隶属临沂市。2014年1月8日,民政
部同意并批复苍山县更名为兰陵县。1月21日,正式恢复为兰陵县,隶属临
沂市。
郯城县
【沿革】春秋为郯国,秦置郯县,为东海郡治。唐贞观元年(627)省
入下邳县,唐元和年间复置郯城县,属河南道沂州,后省并入临沂县。元
至元间析临沂县复置郯城县,属益都路沂州,明及清初属兖州府沂州,清
雍正二年(1724)改属沂州直隶州,十二年(1734)属沂州府。民国先后
隶属济宁道、琅琊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隶属临沂专区(1967年改
临沂地区),1994年隶属临沂市。
1.〔康熙〕郯城县志 十卷
(清)张三俊修 冯可参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大连 浙江 吉大
·16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981年抄本
省图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吉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吉大
2.〔乾隆〕郯城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王植修 张金城续修 王恒续纂
清乾隆十四年(1749)修 二十八年(1763)续修刻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郯城档 山农 曲师 天津 南京 北大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国图 省图 济南 山师 山农 曲师 上海 南京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乾隆二十八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铅印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嘉庆〕续修郯城县志 十卷
(清)吴堦修 陆继辂纂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民国十七年(1928)铅印本
国图 省图 济南 山大 山大 山农 海大 上海 广东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清嘉庆十五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铅印本影印)
·162·
I 临沂市 I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费县
【沿革】春秋时为费邑,西汉置费县,属徐州东海郡。东汉属兖州
泰山郡。晋至隋均属徐州琅邪郡,唐至元皆属沂州,明及清初属兖州府沂
州,清雍正二年(1724)属沂州直隶州,十二年(1734)属沂州府,民国
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琅琊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属临沂专区
(1967年改临沂地区),1994年隶属临沂市。
1.〔康熙〕费县志 十卷
(清)黄学勤纂修 陈介吉辑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刻本
省图 济南 青岛 山农 国图 天津 上海 北大 南大
2.〔康熙〕费县志 八卷
(清)朱约纂修
清康熙刻本
国图(存卷7,8)
3.〔光绪〕费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清)李敬修修 范鸿林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青岛 青州 费县 平邑 山大 山师
北大 上海 南开 南京 南大
4.〔光绪〕费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清)李敬修修 范鸿林纂 谢曦增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 二十五年(1899)增修本
·16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图 济南 山农 曲师 国图 上海 天津 徐州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光绪〕费县乡土志 一卷
(清)李景星编
清光绪抄本
省博
(注 :记事至光绪十四年。)
6.费县旧志资料汇编
1993年1月山东新闻出版局准印本(费县史志办公室点校)
省图 潍坊 省史志办
子目:
〔光绪〕费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光绪〕费县乡土志 一卷
〔光绪〕费邑古迹考 不分卷
7.康熙费县志(点校本附影印本)
2013年8月内部印行本(费县史志办公室整理)
费县 临沂史志办 费县史志办
平邑县
【沿革】抗战时期由费县析置。县境自隋以来均为费县地。1940年费
县析为费南、费北二县,其中费南县为平邑县前身。1944年费南县改称费
县,1946年又改称平邑县,因县政府驻地平邑而得名,建国前隶属鲁南行
政区第一专区、鲁中南行政区第四专区,1950年隶滕县专区,1953年改属
临沂专区(1967年改临沂地区),1994年隶属临沂市。
·164·
I 临沂市 I
蒙阴县
【沿革】西汉初置蒙阴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属兖州泰山郡。
王莽时改称蒙恩县,东汉初废,三国魏复置,西晋末又废,东魏又置,
北齐并入新泰县。此后直至元初,今蒙阴境一直属新泰县。元皇庆二年
(1313)再置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明及清初属青州府,雍正八年
(1730)改属莒州,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沂州府,民国先后属岱南道
(济宁道)、琅琊道。1928年直属于省。1950年属沂水专区,1953年属临
沂专区(1967年改临沂地区),1994年隶属临沂市。
1.〔康熙〕蒙阴县志 四卷
(清)屈逸乘修 王运升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2.〔康熙〕蒙阴县志 八卷
(清)刘德芳修 王运升 王运晟纂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泰安(不全) 蒙阴档 山师 山农 南大 
武大 南京地理所 中科院 天津
清抄本
省图 济南 山大
3.〔宣统〕蒙阴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沈黻清修 陈尚仁等纂
清宣统二年(1910)刻本
省博 蒙阴 蒙阴档 曲师 南京(胶卷)
清宣统抄本
南京
·16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民国抄本
国图 北师大 上海 天津 甘肃
新中国成立后据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藏抄本晒印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南京 复旦 湖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蒙阴县民国志资料
蒙阴县志办公室校点
1987年3月内部铅印本
山大 省史志办 蒙阴史志办
(注 :原书为〔民国〕蒙阴县志,民国二十年(1931)抄本。)
5.蒙阴县清志汇编 
1999年8月中华书局排印本(蒙阴县史志编纂委员会整理)
蒙阴 蒙阴史志办
子目:〔康熙十一年〕蒙阴县志 
〔康熙二十四年〕蒙阴县志
〔宣统〕蒙阴县志
·166·
I 德州市 I
德州市
【沿革】汉代大部为平原郡地,北魏置安德郡,治平原县。隋废安
德郡,置德州,治安德县(今陵县),唐因之。元德州辖安德、平原、齐
河、清平、德平五县。今辖境明属济南府,德州辖德平、平原二县。清代
德州降为散州,今辖境大部属济南府,部分属东昌府、武定府、临清直隶
州。1950年5月裁并沧南、泺北两专区,置德州专区,辖一市十六县,专
署驻德州市。1952年东光、吴桥、宁津、庆云、盐山、南皮六县划归河北
省,夏津、恩县、武城三县自河北省划归本专区。1956年专区撤销,1961
年恢复。1965年宁津、庆云两县复自河北省划入。1967年更名为德州地
区。1989年济阳、商河二县划属济南市。1994年撤地设市。
1.德州旧志九种 
2010年德州市文广新局整理内部印行本
德州 省图
2.德州市志
德州市修志委员会修
1958年稿本
德州档
德城区(德州、德县)
【沿革】秦置鬲县,汉至北魏为鬲县、广川县地,北齐二县俱废。
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广川县(今德州市区),仁寿元年(601)避炀帝
·16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讳改称长河县,隋唐属德州。五代降为镇,并入德州将陵县,宋景祐元年
(1034)将陵县移治长河镇。元升为陵州,先后属济南路、河间路。明洪
武元年(1368)降为陵县,属德州,同时省安德县(今陵县)入德州。
七年(1374)废陵县,德州治所自故安德县移此,州名始与今境相合。
十三年(1380)于故安德县城复置陵县。明、清均属济南府,明德州
领德平、平原二县,清初降为散州。1912年改为德县,属济西道(东临
道),1928年直属于省。1946年析城区置德州市,与德县并存,1950年
并入德县,1951年复置德州市(县级),其后为德州专区、德州地区公
署驻地(1956-1961年属聊城专区)。1958年撤销德县,辖区分别划归平
原县、德州市。1994年德州市升级为地级市,原县级德州市改为德城区。
1.〔嘉靖〕德州志 三卷
(明)何洪修 郑瀛纂
明嘉靖七年(1528)刻本
天一阁 上海(胶卷) 中科院(胶卷)
1980年抄本
省图(不全)
2.〔万历〕德州志 十二卷
(明)唐文华修 李棆纂 安绍善续修 王克宽续纂
明万历四年(1576)刻 天启续刻本
国图(存卷1-5,又有胶卷) 南京(胶卷)
(注 :秩官志续增至天启年间。)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3.〔康熙〕德州志 十卷
(清)金祖彭修 程先贞纂
·168·
I 德州市 I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青州(存卷1-7,卷9-10) 国图 北大 美国国会
2013年12月德州史志办整理点注本
德州史志办 省史志办
2015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国图 北大
4.〔康熙〕长河志籍考 十卷
(清)田雯编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田氏古欢堂刻本
省图 济南 天津 北大
5.〔乾隆〕州乘馀闻 一卷
(清)宋弼撰
清光绪十四年(1888)马洪庆养知堂刻本
省图 北大 南开 中科院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6.〔乾隆〕德州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王道亨修 张庆源纂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乾隆〕德州新志考误
·16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李有基撰 十二卷首一卷
清乾隆五十九年刻本
天津 南京地理研究所
8.〔光绪〕德州志略 一卷
(清)钱祝祺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纂 抄本
省博 国图
9.〔光绪〕德州乡土志 一卷
(清)冯翥等纂修
清光绪抄本
省博 山大 国图 中科院 台湾
(注 :记事至光绪二十六年。)
2002年线装书局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
国图
10.德州乡土志 不分卷
魏寿彤 纂
抄本
台湾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11.〔民国〕德县志 十六卷
李树德修 董瑶林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烟台 淄博 德州 陵县
平原 山大 山师 山农 山中医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170·
I 德州市 I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乐陵市
【沿革】 西汉置乐陵县,属平原郡,东汉至隋以前均属乐陵郡
(国),隋初改属渤海郡,唐先后属棣州、沧州,宋金元因之,明至清初
属济南府武定州,清雍正二年(1724)属武定直隶州,十二年(1734)属
武定府。民国先后属济南道、武定道,1928年直属于省。1949年属沧南专
区,1950年属德州专区,1956年属惠民专区,1958年撤并入商河县,属聊
城专区,1960年复称乐陵县,属淄博专区,次年商河自乐陵析出,改属德
州专区。1988年撤县建市,现隶属德州市。
1.〔顺治〕乐陵县志 八卷
(清)郝献明修 胡岳立纂
清顺治十七年(1660)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省图(复制) 乐陵档(复制)
2.〔乾隆〕乐陵县志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王谦益修 郑成中纂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民国石印本
省图 南京 重庆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17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山师 国图 上海
2012年乐陵市党史志办公室整理点注本
乐陵党史史志办整理 内部印行本
德州史志办 乐陵党史史志办
3.〔宣统〕乐陵县乡土志 六卷
(清)徐寿彭修 李毓珂 郑秉钰纂
清宣统元年(1909)山东国文报馆石印本
省图(复制) 省博 乐陵档 国图 山大 北大 南大
4.乐陵清代志书集 点注本
2013年12月乐陵史志办整理
德州史志办 乐陵党史史志办 乐陵档
(注 :为清顺治、乾隆《乐陵县志》、宣统《乐陵县乡土志》三种版本的点注
本。)
5.乐陵县志 不分卷
乐陵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958年稿本
乐陵宣传部
禹城市
【沿革】西汉置阿阳县,东汉省。北魏徙祝阿县治于阿阳故城,隋
唐属齐州。唐天宝元年(742)祝阿县改名禹城县,乾元二年(759)徙今
治(禹城镇)。宋金属济南府,元属曹州,明清属济南府,其中清雍正七
年(1729)至十二年(1734)属高唐直隶州。民国后历属德临道(济西
·172·
I 德州市 I
道)、东临道,1928年直属于省。建国初属泺北专区,1950年属德州专
区,1956年改属聊城专区,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属德州专区(1967
年改德州地区)。1993年撤县设市,现隶属德州市。
1.〔康熙〕禹城县志 八卷
(清)王表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青州 国图 北大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1960年抄本
上海
1981年抄本
省图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2.〔嘉庆〕禹城县志 十二卷
(清)董鹏翱修 牟应震纂
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光绪〕禹城县乡土志 一卷
(清)王汝汉修 张青莲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曲师 北大 上海 中央党校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17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图 山大
4.〔民国〕禹城县志 八卷补叙一卷
盖景延修 孙似楼等纂
民国二十八年(1939)济南善成合记印务局铅印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禹城 禹城档 北大
陵县
【沿革】西汉置安德县,属平原郡,魏晋因之,南北朝属安德郡,隋
唐至宋元安德县均为德州治。隋开皇十六年(596)又于今德州市区置将陵
县,元升为陵州,明初降为陵县,属德州,同时省安德县(今陵县)入德
州。七年(1374)废陵县,德州治所自故安德县移此,十三年(1380)复
以安德县故地置陵县,县名始与今境相合。明清属济南府,民国先后属济
西道(东临道)、德临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3年改名匡五县,1949年
复称陵县。1952年并入德县,治今陵县城,1958年德县并入平原县,1961
年复置德县,同年改称陵县,属德州专区(1967年改德州地区),现隶属
德州市。
1.〔康熙〕陵县志 六卷
(清)史飏廷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台湾 美国国会
1959年抄本
上海
2015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哈佛燕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

国图 北大
·174·
I 德州市 I
2.〔道光〕陵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沈淮修 李图纂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6)刻本
省博 国图 中科院 复旦 辽宁 南京 浙江
3.〔光绪〕陵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沈淮修 李图纂 戴杰续纂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6)刻 光绪元年(1875)增补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陵县 山大 山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国图 省图 德州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清华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注 :续志戴杰续修,附正志各卷之后,增辑忠义传一卷,作为卷又
二十。)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影
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光绪〕陵县乡土志 一卷
(清)钱应显修 邢宝英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
省图(胶卷) 国图 青岛 中科院 南大 故宫
清抄本
台湾
民国间石印本
济南
·17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5.〔民国〕陵县续志 四卷首一卷
苗恩波修 刘荫岐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陵县 山大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陵县乡土志 不分卷
佚名纂
抄本
台湾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宁津县
【沿革】西汉为东光、临乐二县地,属渤海郡。东汉省临乐县。隋开
皇十六年(596)年置胡苏县,属平原郡。天宝元年(742)改称临津县,
属沧州、景州,宋熙宁六年(1073)省入南皮县。金天会六年(1128)于
故临津县地置宁津县,治今宁津镇,元隶属中书省河间路,明清属直隶省
河间府。1913年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50年
属德州专区,1952年划归河北省沧州专区,1958年改属天津市,1961年还
属沧州专区,1965年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现隶属德州市。
1.〔万历〕宁津县志 八卷
(明)余镗修 王良贵纂
·176·
I 德州市 I
明万历十六年(1588)刻本
国图(又有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2.〔康熙〕宁津县志稿 八卷
(清)程裕昌纂修
清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
国图 北大 故宫
抄本
上海
2001年海南出版社影印《故宫珍本丛刊》本
国图 广东 复旦 南大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3.〔光绪〕宁津县志 十卷
(清)姚治田修 张举三纂
抄本
陕西(不全)
4.〔光绪〕宁津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祝嘉庸修 吴浔源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省委党校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注 :附宁津书院书目及乐输姓氏一册。)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光绪〕宁津县乡土志
·17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佚名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修 抄本
天津
6.〔民国〕宁津县志资料 四卷
佚名纂
民国二十年(1931)修 稿本
中科院
201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藏稀见方志丛刊》

国图
庆云县
【沿革】春秋据齐北境。汉为渤海郡阳信县地。隋开皇六年(586)析
阳信、饶阳二县地置无棣县,唐初属沧州,贞观元年(627)并入阳信县,
八年复置。太和二年(828)改属棣州,旋复属沧州。元至元二年(1265)
并入乐陵县,寻复置。明洪武六年(1373)始置庆云县,明及清初属河间
府沧州,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天津府,民国后属直隶省渤海道(津海
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50年属德州专署,1952年划归河北省沧州专
区,1958年与盐山、孟村两县合并称盐山县,隶属天津市,1964年复置,
属河北省沧州专区,1965年划归山东省,属德州专区,现隶属德州市。
1.〔万历〕庆云县志 十卷
(明)柯一泉修 杨羽墀纂
明万历六年(1578)刻本
国图(存卷1-4,又有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2.〔康熙〕庆云县志 十二卷
·178·
I 德州市 I
(清)李居一修 崔允贞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存卷1-7,12) 上海(胶卷)
3.〔康熙〕庆云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李居一修 李兴祖续修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 十九年(1680)增刻本
国图(存卷1-2,8-10,12)
2001年线装书局影印《清代孤本方志选》本
国图
4.〔嘉庆〕庆云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潘国诏修 崔旭纂
清嘉庆十四年(1809)刻本
省档 国图 北大 人大 上海 南京
2014年庆云县史志办公室内部印行点校本
庆云 庆云史志办
5.〔咸丰〕庆云县志 三卷首一末一卷
(清)崔光笏修 戴絅孙纂
清咸丰四年(1854)刻本
山大 庆云档 国图 天津 上海 北大 南大
民国二十三年(1934)崔氏海云堂重刻本
省委党校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清咸丰四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3年12月 庆云县史志办公室整理本
德州史志办 庆云史志办
·17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6.〔民国〕庆云县志 四卷
秦夏声修 刘鸿逵纂
民国四年(1915)庆云马氏藏拙堂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委党校 德州 德州档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湖北 广东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民国〕庆云县志 四卷
郑希侨修 刘鸿逵纂
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天津 桂林 南京地理所
8.庆云县志 不分卷
庆云县修志委员会编
1959年油印本
庆云史志办
临邑县
【沿革】秦汉至晋为漯阴县地。南朝宋孝建二年(455)于今济阳县
境侨置临邑县,属侨置之魏郡,隋唐属齐州,北宋建隆元年(960)河决城
毁,徙治于今临邑县城。宋金属济南府,元属河间路,明清还属济南府,
其中清雍正七年(1729)至十二年(1734)间属高唐直隶州。民国后先后
属济西道(东临道)、德临道,1928年直隶于省。1943年并入齐济县,
1945年复置。1950年隶属德州专区,1956年后先后属惠民专区、聊城专
区,1961年复属德州专区(1967年改德州地区),现属德州市。
1.〔万历〕临邑县志 十六卷
·180·
I 德州市 I
(明)邢侗原纂 (清)陈起凤续修 邢琮续纂
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 清顺治九年(1652)增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复旦
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复旦 山大
2.〔康熙〕重修临邑县志 十六卷学规一卷
(清)唐开陶修 高元贞纂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3.〔道光〕临邑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沈淮纂修
清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惠民 山大 山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4.〔同治〕临邑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陈鸿翙修 翟振庆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湖北 潍坊教育学院
(注 :此志据道光本续补,分门附于道光本各卷之后。)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民国〕续修临邑县志 四卷首一卷
崔公甫修 王孟戌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济南天成谦记南纸店铅印本
·18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浙江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临邑新志 不分卷
临邑县修志委员会编
1960年稿本
临邑档
(德平县)
【沿革】西汉置平昌县,属平原郡,东汉改为西平昌县,属平原郡,
魏晋因之。南北朝复称平昌,隋属平原郡,唐属德州(平原郡),五代后
唐改称德平县,仍属德州。宋熙宁六年(1073)并入安德县,金复置,属
德州,元因之。明属济南府德州,清直属济南府。民国先后属东临道、德
临道,1928年直属于省。1950年属德州专区,1956年撤销德平县,并入德
县、商河、乐陵、临邑四县,其中原德平县城划归临邑县。
1.〔康熙〕德平县志 四卷
(清)戴王缙修 刘胤德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上海 南京(胶卷) 南京地理所
2.〔乾隆〕德平县志 四卷首一卷
(清)钱大琴纂修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刻本
省博 国图 南京(胶卷) 故宫 南京地理所 台湾
2001年海南出版社影印《故宫珍本丛刊》本
·182·
I 德州市 I
国图 广东 复旦 南京大学
3.〔嘉庆〕德平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钟大受纂修
清嘉庆元年(179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大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南
4.〔光绪〕德平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凌锡祺修 李敬熙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济宁 山师 山中医 曲师 德州学院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民国二十五年(1936)济南天成谦记南纸店铅印本
省图 省档 济南 德州 山大 山中医 曲师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光绪十九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2年12月临邑县史志办影印本
临邑 临邑史志办
5.〔光绪〕德平县乡土志 一卷
(清)佚名纂
清光绪末抄本
省博
(注 :记事至光绪二十五年。)
·18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6.〔民国〕德平县续志 十二卷
吕学元修 严绥之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济南天成谦记南纸店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陵县 德州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2年12月临邑县史志办影印本
临邑 临邑史志办
齐河县
【沿革】今县城为春秋齐晏婴采邑,西汉于今县治置龙雒县,又置祝
阿县,皆属平原郡。东汉省龙雒县,魏晋祝阿县属济南国。北魏祝阿徙治
阿阳(今禹城)。金天会八年(1130)置齐河县,属济南府。元属德州,
明清属济南府。民国先后属岱北道、济南道,1928年直属省辖。1950年属
德州专区,1956年改属聊城专区,1961年复属德州专区(1967年改德州地
区),现属德州市。
1.〔康熙〕齐河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蓝奋兴修 王道光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北大 美国国会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2.〔雍正〕齐河县志 十卷首一卷
·184·
I 德州市 I
(清)上官有仪修 许琰纂
清雍正十二年(1734)修 乾隆二年(1737)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州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南开 南京 南大
清乾隆二年(1737)刻 同治五年(1866)李均增修本
国图 省图 济宁 山大 海大 曲师 上海 天津 南京
(注 :增修本补入城工、官渡两碑记。)
3.〔乾隆〕齐河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
(清)万绵前修 吴徵士纂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刻本
湖南(不全)
4.〔光绪〕齐河县乡土志 一卷
清光绪末石印本
省博 济南 国图 北大 中央党校 上海
5.〔民国〕齐河县乡土志教本 一卷
孙同文编
民国六年(1917)劝学所印本
大众日报社 省图(复制)
6.〔民国〕齐河县志 三十四卷首一卷
杨豫修修 阎廷献等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济南中西美术印刷社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德州 齐河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山农 曲师 德州学院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8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清康熙 民国《齐河县志》校注汇编
2010年12月内部印行本(齐河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整理)
齐河 齐河史志办
平原县
【沿革】秦置平原县。属济北郡,两汉魏晋均为平原郡(国)治所。
北齐平原县移治今平原镇。隋唐至宋元皆属德州,明属济南府德州,清直
属济南府,其中雍正七年至十二年(1729-1734)属高唐直隶州。民国先后
属济西道、德临道,1928年直属省辖。1950年属德州专区,1956年改属聊
城专区,1961年复属德州专区(1967年改德州地区),现隶属德州市。
1.〔万历〕平原县志 二卷
(明)刘思诚修 高知止纂
明万历十八年(1590)刻本
国图(又有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2.〔乾隆〕平原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黄怀祖修
乾隆十四年(1749)县库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青岛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曲师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北大 首都 复旦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浙江
·186·
I 德州市 I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平原大同印刷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平原 平原档 山大 山农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乾隆十四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影
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平原县乡土志辑稿 二卷
(清)佚名纂
抄本
国图
(注 :记事至乾隆十三年。)
2002年线装书局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
国图
4.〔民国〕续修平原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曹梦九修 赵祥俊 张元钧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平原大同印刷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德州 平原 平原档 山农 山大 山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南京 南大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乾隆 民国《平原县志》标点本 
2014年平原县史志办公室整理本
·18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平原 平原县史志办
6.平原县志 十卷
平原县修志委员会修
1958年稿本
平原县委宣传部
(恩县)
【沿革】汉为清河郡东阳县地,东汉废。隋于东阳故地置历亭县(治
今武城县东北旧城),属贝州。唐属河北道贝州(治今河北省清河县)。
宋庆历八年(1048)改贝州为恩州,金初移恩州治历亭县,元至元二年
(1265)省历亭县入恩州,明洪武二年(1369)降恩州为恩县,洪武七年
徙治许官店(今平原县恩城镇),明至清初属东昌府高唐州,清雍正十二
年(1734)直属东昌府。民国先后属东临道、德临道,1928年直属省辖。
1949年属河北衡水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德州专区。1956年撤销,其辖区
划入平原、武城、夏津三县。
1.〔嘉靖〕恩县志 九卷
(明)杜永昌修 张季霖纂
明嘉靖十七年(1538)刻本
上海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上海 山大
2.〔万历〕恩县志 六卷
(明)孙居相修 雷金声纂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刻 清雍正元年(1723)补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天津
·188·
I 德州市 I
南大 浙江 湖北 福建
(注 :职官增补至清顺治十八年。)
3.〔雍正〕恩县续志 五卷
(清)陈学海修 韩天笃纂
清雍正元年(172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农 曲师 上海 天津 南京 北大
北师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4.〔光绪〕恩县乡土志 一卷
(清)汪鸿孙修 刘儒臣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石印本
省博 国图 中央党校 南大 南京地理所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5.〔宣统〕恩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汪鸿孙修 刘儒臣纂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省图 省博 济南(不全)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湖北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6.〔民国〕重修恩县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18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张遵孟修 曹明祥纂 王化三增补
民国三十一年(1942)济南茂文斋印刷局铅印本
省图 省博 大众日报社 德州 平原 山大 山师 人大 南京
上海 吉林
7.恩县旧志集成 
2010年武城县文化旅游局整理影印本
武城
夏津县
【沿革】西汉置鄃县(今平原县西南境),属清河郡。北齐废,隋
开皇初复置,又属清河县置夏津县(治今夏津县北境),是为夏津建县之
始,唐初省。唐天宝元年(742)鄃县改称夏津县,属清河郡。宋、金属大
名府,元属高唐州,明及清时属东昌府高唐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直
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属临清直隶州,民国先后属东临道、
德临道。1949年属河北衡水专区,1952年改属山东德州专区,1956年改属
聊城专区,1961年复属德州专区(1967年改德州地区),现隶属德州市。
1.〔嘉靖〕夏津县志 五卷
(明)易时中修 王琳纂
明嘉靖十九年(1540)刻本
国图 天一阁
1962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烟台 淄博 齐河 济南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山中医
1982年8月上海古籍书店重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省图 省史志办 山大 山师 国图
·190·
I 德州市 I
2.〔康熙〕夏津县志 六卷
(清)董时升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存卷5-6) 上海(胶卷)
3.〔乾隆〕夏津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方学成修 梁大鲲纂
清乾隆六年(174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山农 曲师 北大 天津
上海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乾隆六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二十三年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民国〕夏津县志续编 十卷首一卷
谢锡文修 许宗海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德州 山大 山师 山中医 山农
曲师 德州学院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19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5.夏津县志古本集注
2001年3月天津人民出版社排印本(夏津县地方志办公室 整理)
省图 省社科院 夏津史志办
(注 :嘉靖、乾隆、民国《夏津县志》三种版本点注本。)
6.夏津县旧县志校注
2000年12月山东地图出版社排印本(夏津县党史委 整理)
省图 夏津史志办
(注 :嘉靖、乾隆、民国《夏津县志》三种版本影印点注本。)
武城县
【沿革】汉初置东武城县,属冀州清河郡。西晋太康间改武城县,
北齐徙县治于今河北省清河县境。隋改称清河县,又别置武城县于武城故
治。隋唐属河北道贝州,宋庆历后属恩州,元属高唐州,明及清初属东昌
府高唐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直属东昌府,乾隆四十一年(1776)改
属临清直隶州,民国先后属东临道、德临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
河北省衡水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德州专区,1956年改隶聊城专区,
1958年并入夏津县,1961年复置,属德州专区(1967年改德州地区),现
隶属德州市。
1.〔嘉靖〕武城县志 十卷
(明)尤麒修 陈露纂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刻本
天一阁 中科院(胶卷)
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青岛 烟台 淄博 武城 
齐河 山大 山师 山农 山中医 曲师 德州学院
1982年8月上海古籍书店重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192·
I 德州市 I
省图 省史志办
2.〔顺治〕武城县志 四卷
(清)房万达修 王维明纂
清顺治七年(1650)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2001年中国书店影印《清代孤本方志选》本
国图
3.〔乾隆〕武城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清)骆大俊纂修
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
国图 省博 山大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地理所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道光〕续武城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清)厉秀芳纂修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大众日报社 济南 山大 山师 海大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浙江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光绪〕武城县乡土志略 一卷
(清)萨承钰修 苏再勋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修 抄本
省博 国图
2002年线装书局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
·19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国图
6.〔民国〕增订武城县志续编 十五卷首一卷
王延纶修 王鬴铭纂
民国元年(1912)刻本
国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农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7.武城县旧志集成 影印本
2010年武城县文化旅游局整理影印本
武城 德州
8.明代武城县志
2012年武城县史志办整理印行本
武城 武城史志办
(注 :此书为明嘉靖《武城县志》点校本附影印本,附辑明嘉靖《恩县志》
点校本。)
·194·
I 聊城市 I
聊城市
【沿革】民国以前大部属东昌府地。1913年废府设道,属济西道
(1914年改东临道),1925年大部属东昌道。抗战时期,今辖区大部属
鲁西北、运西、运东三个专区,1940年属鲁西北行政主任公署,1941年
属冀鲁豫边区,1945年分属冀南、冀鲁豫两个行政区,其间专区设置多有
变更。1949年8月,设立聊城专区,隶属新建之平原省,辖聊城城关区、
东阿、博平、茌平、阳谷、寿张、冠县、堂邑、莘县、清平、高唐等十一
县。1952年平原省撤销,聊城专区转归山东省,辖十六个县和一个镇。
1956年,德州专区撤销,所辖七县一市划归聊城专区,撤销清平、博平、
堂邑、观朝、濮县、恩县六县,此时共辖十七县二市。1958年区县撤并
后,共辖三市十二县。1961年区划变更后,共辖二市九县。1964、1965
年,范县、馆陶分别划归河南省、河北省。1967年改称聊城地区,辖九个
县。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级聊城市。
(东昌府)
【沿革】秦汉大部属东郡。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平原郡,治聊
城县。隋改置博州,唐因之,仍治聊城。历北宋至金,博州属山东西路。
元至元四年(1267)升为博州路,十三年(1276)改为东昌路,辖聊城、
堂邑、莘县、博平、茌平、丘县六县。明改为东昌府,治聊城,辖聊城、
堂邑、博平、茌平、丘县、莘县、清平、冠县、临清、馆陶县及高唐州
(辖恩县、夏津、武城)、濮州(辖范县、观城、朝城),计二州十六
县。清雍正七年(1729)高唐州、濮州升直隶州,领县随划出。十二年
·19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734)复为散州,高唐州复划入,濮州及属县划归曹州府。乾隆三十九
年(1774)析置临清直隶州,辖丘县、夏津、武城三县。清后期辖高唐州
及聊城、堂邑、博平、茌平、清平、莘县、冠县、馆陶、恩县九县。1913
年废府置道,东昌府遂废。
1.〔万历〕东昌府志 二十二卷
(明)王命爵修 王汝训纂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刻本
国图(又胶卷) 北师大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民族大学(有抄配)
2009年学苑出版社影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续编》本
国图 北师大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乾隆〕东昌府志 五十卷首一卷
(清)胡德琳修 周永年纂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刻本
国图 清华 大连 宁阳(不全)
2015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清华 山大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3.〔嘉庆〕东昌府志 五十卷首三卷
(清)嵩山修 谢香开 张熙先纂
·196·
I 聊城市 I
清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大众日报社 聊城档 山大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浙江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东昌府区(聊城县)
【沿革】 秦置聊城县,属东郡,汉因之。魏晋至北朝属平原郡
(国),隋唐至宋金为博州治所,宋淳化三年(992)因黄河决堤,县治
移至今城区。元先后属东平路、博州路,至元十三年(1276)改博州路为
东昌路,治聊城,东昌之名始于此。明清均为东昌府治。民国先后属济西
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0年,改称筑先县,1948年,
设筑先(聊城)城关区(县级),1949年复称聊城县,隶平原省聊城专
区,1951年,城关区并入聊城县,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归山东省,1958年
改县为市,1963年复为县,1983年撤县建市(县级),为省直辖,1997年
聊城升地级市,原县级聊城市改称东昌府区,隶属聊城市。
1.〔康熙〕聊城县志 四卷
(清)何一杰纂修
清康熙二年(1663)刻本
省图 省博 山大 国图 上海 天津 南京 湖北 北大
2.〔光绪〕聊城县乡土志 一卷
(清)向植纂修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岛 北大 上海 南开 南大
3.〔宣统〕聊城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附耆献文征五卷
·19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陈庆蕃修 靳维熙纂
稿本
省图(不全)
清宣统二年(191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聊城 茌平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宣统二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聊城旧县志点注
200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排印本(聊城市史志办公室整理)
聊城史志办 省图
(堂邑县)
【沿革】隋开皇三年(586)分聊城县西境置堂邑县,隋先后属博州、
武阳郡,唐、北宋、金均属博州,元先后属东平路、博州路、东昌路,明
清属东昌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年直属于省。
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转属山东省,1956年撤销,辖地分别并
入聊城、冠县。
1.〔万历〕堂邑县志 三卷
(明)王应乾纂修 (清)郭毓秀增修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刻 清顺治三年(1646)增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2.〔康熙〕堂邑县志 三卷
(清)张茂节纂修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198·
I 聊城市 I
国图(存卷2-3)
3.〔康熙〕堂邑县志 二十卷
(清)卢承琰修 刘淇纂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
省博 山大 国图 大连 南京地理所 无锡 台湾
清光绪十八年(1892)雀城书院刻本
国图 省图 济南 青岛(不全) 聊城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浙江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光绪十八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光绪十八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光绪〕堂邑县乡土志 五卷
(清)佚名纂
清光绪抄本
省博 故宫
2001年海南出版社影印《故宫珍本丛刊》本
国图 广东 复旦 南京大学
临清市
【沿革】汉初为清渊等县地,后赵建平元年(330)析清渊县置临清
县,旋废,治所在今河北省临西县,因城临古清河而得名。北魏复置,北
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清河郡,唐属贝州,北宋、金属大名
府,元属濮州,明洪武二年(1369)徙今治,弘治二年(1489)升临清
州,属东昌府。清初因之。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升为直隶州,辖邱、
·19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夏津、武城3县。1913年废州为县,历属济西道、东临道、德临道,1928
年直属省辖。1945年置临清市,1948年升为专区级市,翌年降为县级市,
寻改临清镇,与临清县分治,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德州
专区,同年底改属聊城专区。1954年临清镇复改临清市,1958年县市合并
为临清市,仍属聊城专区。1963年撤市改县,1983年撤县复市,隶属聊城
市。
1.〔康熙〕临清州志 四卷
(清)于睿明修 胡悉宁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南京(胶卷) 中科院 南京地理所
1959年抄本
上海
1992年中国书店影印《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本(中科院图书馆选编)
国图 中科院
2.〔乾隆〕临清州志 十二卷
(清)王俊修 李森纂
清乾隆十五年(1750)刻本
省图 国图 南京 吉大 台湾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吉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吉大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3.〔乾隆〕临清直隶州志 十一卷首一卷
(清)张度 邓希曾纂修
·200·
I 聊城市 I
清乾隆五十年(1785)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4.〔民国〕临清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徐子尚等修 张树梅等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临清 山大 山师 山农
山中医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临清州志
2001年山东地图出版社影印本(临清市人民政府 整理)
省图 国图 北大 华东师大 临清
子目:
〔康熙〕临清州志 四卷
〔乾隆〕临清州志 十二卷
〔乾隆〕临清直隶州志 十一卷首一卷
〔民国〕临清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20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6.临清县志 不分卷
临清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961年稿本
临清宣传部
高唐县(高唐州)
【沿革】汉置高唐县,治今禹城南境,隶平原郡,汉魏因之。西晋
废,北魏复置,属南清河郡,北齐至隋属清河郡。唐曾更名崇武,唐、北
宋、金属博州。元至元七年(1270)升为高唐州,辖高唐、夏津、武城
三县,明初省高唐县入州,辖夏津、武城二县,属东昌府。清雍正七年
(1729)升为直隶州,十二年(1734)又降为高唐州,属东昌府。民国撤
州复县,先后隶属济西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
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归山东省,现隶属聊城市。
1.〔嘉靖〕高唐州志 七卷
(明)金江纂修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刻本
国图(又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2.〔康熙〕高唐州志 十二卷
(清)刘佑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上海(又胶卷)
2001年线装书局影印《清代孤本方志选》本
国图
3.〔康熙〕高唐州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龙图躍修 李霖臣纂
·202·
I 聊城市 I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刻本
省博 济南 国图 北师大 台湾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4.〔乾隆〕高唐州续志 二卷首一卷
(清)毕一谦修 耿贤举纂
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
省博 济南 国图 上海
5.〔道光〕高唐州志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徐宗幹修 陈仉 杜阡纂
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
省图 省博 山大 南京 上海 天津
清抄本
省图(不全)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6.〔光绪〕高唐州志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周家齐修 鞠建章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济南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大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6年高唐县史志办内部影印本
·20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高唐史志办 聊城
7.〔光绪〕高唐州乡土志 一卷
(清)周家齐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刻本
省博 济南 青岛 国图 北大 上海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8.〔民国〕高唐县志稿 十六卷
赵仁泉修 王静一 张修一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抄本
国图 山大 北师大
1986年8月山东社科院排印本
省社科院 聊城史志办
1998年高唐县史志办公室内部影印本
高唐 高唐史志办
9.高唐县志 不分卷
高唐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959年油印本
省档 临邑档
(清平县)
【沿革】西汉置贝丘县,属冀州清河郡,魏晋因之。南北朝侨迁他
地,县废。隋开皇六年(586)于原贝丘地复置贝丘县,十六年(596)改
称清平县,属清河郡,唐属贝州,北宋、金隶大名府,元属德州。明清属
东昌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
·204·
I 聊城市 I
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仍属聊城专区。1956年撤销清平
县,西部划入临清县,其东部及原县治清平镇划归高唐县。
1.〔康熙〕重修清平县志 二卷
(清)王佐纂修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2001年线装书局影印《清代孤本方志选》本
国图
2.〔嘉庆〕清平县志 十七卷
(清)万承绍修 周以勋纂
清嘉庆三年(1798)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浙江 湖北
3.〔光绪〕清平县乡土志 一卷
清光绪末抄本
省博 内蒙大
4.〔宣统〕增辑清平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清)陈巨前修 张敬承纂
清宣统三年(191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师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大 湖北
5.〔民国〕清平县志 不分卷
梁钟亭 路大遵修 张树梅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济南文雅斋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临清 茌平 山大 山师 山农
·20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曲师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茌平县
【沿革】秦置茌平县,属东郡,东汉改称茌平,属济北国。北齐废,
隋开皇初年复置,唐省入聊城县。金天会八年(1130)复置,治今茌平
镇,属博州。元先后属东平路、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民国先后属济西
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
年随聊城专区划归山东省,1956年博平县撤并入茌平县,1967年属聊城地
区,现隶属聊城市。
1.〔康熙〕茌平县志 四卷
(清)王画一修 张翕纂
清康熙二年(1663)刻本
 国图 上海
2.〔康熙〕茌平县志 五卷
(清)王世臣修 孙克绪纂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茌平档 山大 山师 海大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武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3.〔宣统〕茌平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
·206·
I 聊城市 I
(清)盛津颐修 张建桢纂
民国元年(1912)刻本
山大 山师 天津 无锡
4.〔宣统〕茌平县志 二十八卷首一卷附编一卷
(清)盛津颐修 张建桢纂 赵又扬增修 张寅增补
民国元年(1912)刻 十五年(1926)补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农 上海 天津 南京
5.〔民国〕茌平县志 十二卷
牛占诚修 周之桢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茌平 兖州 山大 山中医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博平县)
【沿革】现为茌平县的一部分。西汉置博平县,属东郡,东汉因之,
魏晋南北朝属平原郡。隋属清河郡,唐至宋金属博州,元先后属东平路、
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年直
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归山东省,1956
年博平县撤销,并入茌平县。
1.〔正德〕博平县志 八卷
(明)胡瑾修 葛茂 邓恭纂
·20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明正德十二年(1517)刻本
国图
2.〔康熙〕博平县志 五卷
(清)堵嶷修 张翕纂
清康熙三年(1664)刻本
省图 国图 北大 上海(胶卷) 辽宁 台湾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3.〔道光〕博平县志 六卷
(清)杨祖宪修 乌竹芳纂
清道光十一年(183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茌平 山大 山师 海大 曲师 上海
南京 南大
清道光十一年(1831)刻 十五年(1835)续修本
省图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光绪〕博平县续志 十卷
(清)李维诚纂修 王用霖 彭宝铭续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
省图(复制) 聊城档 济宁 山农 国图 中科院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光绪〕博平县乡土志 一卷
(清)姚先浚编
·208·
I 聊城市 I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抄本
省博
东阿县
【沿革】秦置东阿县,治所在今阳谷县阿城镇,属东郡。魏晋属济
北国,东魏时东阿县移治今东阿县西南境。隋属济州(济北郡),唐先后
属济州、郓州,宋、金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洪武八年(1375)徙治
今平阴县东阿镇。明及清初属兖州府东平州,雍正间属东平直隶州,雍正
十三年(1735)属泰安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泰安道,1928年
直属省辖。1949年隶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8年撤销并入茌平县和寿张县,1961年复置,1967年属聊城地区,现隶
属聊城市。
1.苫羊山志
(清)李濠撰
民国十二年石印本
省图 山大
(注 :此书创修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 年),民国十二年(1923 年),邑人
杨振筠重新修订石印,实为村志。)
2.〔康熙〕东阿县志 十二卷
(清)刘沛先修 王吉臣纂
清康熙四年(1665)刻本
山师 国图 上海(胶卷) 嘉兴
3.〔康熙〕东阿县志 十二卷
(清)刘沛先修 郑廷瑾增修 苏日增纂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
·20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图 济南 山师 国图 南大 中科院
4.〔道光〕东阿县志略 二卷
(清)吴怡纂
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
首都
5.〔道光〕东阿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
(清)李贤书修 吴怡纂
清道光九年(180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惠民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民国二十三年(1934)济南午夜书店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省委党校 青岛 东阿 茌平 北大 复旦 
天津 南京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影
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影
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4年东阿史志办内部影印本
东阿史志办 聊城
6.〔光绪〕东阿县乡土志 八卷
(清)姜汉章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铅印本
省图(不全) 省博(不全) 南京 北大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210·
I 聊城市 I
国图 北大 山大
7.〔民国〕东阿县志 十八卷
周竹生修 靳维熙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济南午夜书店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省社科院 省博 济南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8.〔民国〕续修东阿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周竹生修 靳维熙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济南午夜书店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省社科院 济南 山师 北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9.东阿县志 不分卷
东阿县修志委员会修
1958年稿本
东阿宣传部
(寿张县)
【沿革】西汉设寿良县,属东郡。东汉光武帝为避叔父良讳,改寿
·21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张县,属东平国,魏晋因之。隋属济北郡,唐宋属郓州,金属东平府,元
属东平路,明及清初属兖州府东平州,雍正间属东平直隶州,雍正十三年
(1735)后属兖州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年直属
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归山东省,1958年
阳谷县并入,1961年复析置,1964年,撤销寿张县,其辖地分别并入阳谷
县及河南省范县、台前县。
1.〔康熙〕寿张县志 八卷
(清)陈璜纂修
清康熙六年(1667)刻本
国图(存卷6-8)
2.〔康熙〕寿张县志 八卷
(清)滕永祯修 马珩纂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
省图 省博 山大 海大 国图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大
3.〔光绪〕寿张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刘文煃修 王守谦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济南 兖州
荣成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光绪〕寿张乡土志 一卷
(清)崔光照修 孙育德纂
·212·
I 聊城市 I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抄本
省博
5.寿张县志 不分卷
寿张县修志委员会编
1960年油印本
省档 聊城档
阳谷县
【沿革】隋以前为东阿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析东阿西境置阳谷
县,取境内故阳谷亭为名,隋及唐初属济州,唐天宝至宋初属郓州,宋、
金属东平府,元属东平路,明及清初属兖州府东平州,雍正间属东平直隶
州,雍正十三年(1735)后属兖州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东昌
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归
山东省,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1964年寿张县并入,1967年属聊城地
区,现属聊城市。
1.〔康熙〕阳谷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王天璧纂修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乾隆二十年增修本
国图 上海(胶卷)
2.〔康熙〕阳谷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王时来修 杭云龙纂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
山大 天津
民国九年(1920)石印本
省图 省博 山师 国图 上海 北师大 中科院 广东
·21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石印本
济南 山师 北大 天津 中央党校
抄本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抄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康熙〕张秋志 十二卷
(清)林芃修 马之骦纂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
国图 中科院
清康熙九年(1670)刻 乾隆三十二年(1767)寿东厅补刻本
北大
清康熙斌业斋抄本
省图
抄本
首都 台湾
1992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本(据康熙斌业
斋抄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注 :此书为镇志。张秋镇位于阳谷县,明万历二十四年黄承玄曾第一次
修过该镇镇志。)
4.〔光绪〕阳谷县志 十六卷
(清)董政华修 孔广海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修 民国三十一年(1942)济南翰墨斋南纸印刷
·214·
I 聊城市 I
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大 山农 山师 曲师 聊城档 阳谷档 
人大 上海 南开 广东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民国〕增修阳谷县志 四十四卷
民国二十六年佚名纂修
民国抄本
聊城档(不全)
(注 :本志前三卷亡失,纂修人、纂修时代待考,记事至民国二十五年。)
莘县
【沿革】春秋为卫国莘邑,秦置阳平县,属东郡,北齐改称乐平县,
北周改称莘亭县,隋大业二年(606)始称莘县,属武阳郡,宋属河北东路
大名府,金属大名府,元明清属东昌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东
昌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
归山东省,1956年,观朝县(由观城、朝城二县合并而成)撤销,大部并
入莘县。1958年撤销莘县,1961年复置,仍属聊城专区,1967年属聊城地
区,现隶属聊城市。
1.〔正德〕莘县志 十卷
(明)王琛修 吴宗器纂
明正德十年(1515)刻本
天一阁 中科院(胶卷)
1965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21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青岛 淄博 山师 山中医 曲师
1982年8月上海古籍书店重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省图 省史志办 山大 山师 国图
2015年5月莘县史志办整理本(附影印本)
莘县 莘县史志办
2.〔康熙〕莘县志 八卷
(清)刘维桢纂修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存5—8卷) 上海(胶卷)
3.〔康熙〕莘县志 八卷
(清)刘萧纂修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
莘县档(不全) 国图(不全) 上海 天津 美国国会
清光绪十一年(1885)阳平郡盛俊德抄本
省图
清抄本
南京
2012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南京 山大
4.〔光绪〕莘县志 十卷
(清)张朝玮修 孔广海纂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上海 天津 南京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山大 上海
·216·
I 聊城市 I
抄本
南京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光绪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光绪〕莘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孔广文编纂
清宣统元年(1909)石印本
省图 省博 山大 国图 南京 上海 湖北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6.〔民国〕莘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王嘉猷修 严绥之纂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莘县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天津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观城县)
【沿革】春秋卫国地。东汉初置卫国,属东郡,晋属顿丘郡。隋开皇
六年(586)以故卫国改置观城县,属武阳郡。唐贞观十七年(644)废,
大历七年(772)复置,属河北道魏州,宋属开德府,金属开州,元属濮
州,明及清初属东昌府濮州,清雍正八年(1730)属濮州直隶州,十三年
(1735)改属曹州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年直属
省辖。1943年,与朝城县合并为观朝县,次年分置。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
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3年,复与朝城县合并为观朝县,
仍隶属聊城专区。1956年观朝县撤销,大部并入莘县。
·21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康熙〕观城县志 五卷首一卷
(首)沈玑修 张洞宸纂
清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
国图 故宫 天津
2.〔道光〕观城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孙观纂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刻本
省图 省博 山大 中科院 天津 南大 湖北
抄本
省图 省博 国图 南京 天津
民国二十二年(1933)济南平民日报社铅印本
国图 省图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民国二十二年本影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二十二年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光绪〕观城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陈养源修 王培钦纂
稿本
莘县档 省图(复制)
清末抄本
省博
(朝城县)
【沿革】唐以前为武阳县地。唐永昌元年(689)置武圣县,开元七
年(719)更名朝城,属河北道魏州(魏郡)。唐末改称武阳,五代复称
·218·
I 聊城市 I
朝城。宋先后隶大名府、开德府,金属大名府路开州,元属濮州,明及清
初属东昌府濮州,清雍正八年(1730)属濮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改
属曹州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3
年,与观城县合并为观朝县,次年分置。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
年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3年,复与观城县合并为观朝县,仍隶聊城专
区。1956年观朝县撤销,大部并入莘县。
1.〔嘉靖〕朝城县志 八卷
(明)周鲁修 谢注纂
明嘉靖二十年(1541)刻本
浙江 台湾
2.〔康熙〕朝城县志 十卷
(清)祖植桐修 赵昶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省图(不全) 省博 山大 国图 天津 南京地理所 北师大
民国九年(1920)劝学所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莘县 山大 山农 海大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湖北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1年海南出版社影印《故宫珍本丛刊本》(据康熙刻本影印)
国图 广东 复旦 南大
3.〔光绪〕朝城县志略 一卷
(清)李煜纂修
·21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光绪间官抄本
国图
清宣统二年(1910)抄本
华东师大
1981年抄本
省图
4.〔光绪〕朝城县乡土志 一卷
(清)袁大启修 吴玉书等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修 三十二年(1906)刻本
莘县档 民大
民国九年(1920)刻本
省图 国图 天津 上海 南京 湖北
抄本
省博 国图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民国本影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民国〕朝城县续志 二卷
杜子懋修 贾铭恩 谢得所纂
民国九年(1920)劝学所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莘县档 莘县 山农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20·
I 聊城市 I
冠县
【沿革】隋以前大部属馆陶县地。隋开皇六年(586)析馆陶县东境置
冠氏县,始属毛州,大业间属武阳郡。唐属魏州,宋、金属大名府,元至
元六年(1269)升为冠州,直隶中书省。明洪武三年(1370)降州为县,
改称冠县,明清属东昌府,民国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东昌道,1928年
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随聊城专区划归山东省,
1967年属聊城地区,现隶属聊城市。
1.〔嘉靖〕冠县志 五卷
(明)姚本纂修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刻本
台湾 国图(胶卷)
2.〔万历〕冠县志 六卷
(明)谈自省修 杜华先纂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南京(胶卷)
清钱塘味经书屋诸室勋抄本
冠县
民国杨藻寿松堂抄本 杨藻跋
省图
抄本
山师 国图 北师大 上海
3.〔康熙〕冠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钱霞纂修 虞际昌增修
清康熙十九年(1680)刻 三十七年(1698)增修本
省图(胶卷) 国图(胶卷) 中科院(胶卷) 南京(胶卷)
·22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上海(胶卷) 日本内阁文库
4.〔道光〕冠县志 十卷
(清)梁永康修 赵锡书纂
清道光十一年(1831)刻本
省图 省博 国图 南京地理所 华东师大
民国二十二年(1933)济南平民日报社铅印本
国图 省图 山大 海大 山农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抄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人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民国二十二年本影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民国二十二年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1年海南出版社影印《故宫珍本丛刊》本
国图 广东 复旦 南大
5.〔光绪〕冠县志 十卷
(清)韩光鼎修 陈卿云纂
清光绪六年(1880)修 抄本
南京
2012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南京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南京 山大
6.〔光绪〕冠县乡土志 二卷
(清)佚名纂修
抄本
省博
·222·
I 聊城市 I
7.〔民国〕冠县志 十卷首一卷
侯光陆修 陈熙雍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师 聊城档 冠县档 上海 南京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8.冠县志 不分卷
冠县修志委员会修
1956年稿本
冠县宣传部
·22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滨州市
【沿革】唐属棣州地,五代周显德三年(956)析棣州置滨州,治渤
海县(今滨城区)。宋属河北东路,金改属山东东路,领渤海、利津、蒲
台、沾化四县。元属济南路,领渤海、沾化、利津三县。明属济南府,
领蒲台、沾化、利津三县,明宣德间原棣州改称武定州。清雍正二年
(1724)升为直隶州,十二年(1734)降为散州,不辖县,隶属武定府。
1913年改州为县,隶属济南道、武定道,1928年直属省辖。抗战时期分属
冀鲁边区和清河行政区,1944年统属渤海行政区。1950年设立惠民专区,
专署驻惠民,辖惠民、阳信、无棣、沾化、滨县、蒲台、博兴、齐东、垦
利、利津、广饶、高青等十二县,1952年专署驻地迁往滨县北镇,1958年
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1961年复置,1967年称惠民地区,1992年改称
滨州地区,2000年改为地级滨州市。
(武定府)
【沿革】其前身为棣州。魏晋南北朝为乐陵郡(国)地,隋开皇六年
(586)废郡置棣州,后改称渤海郡,治阳信县。唐复置棣州,治厌次县。
五代析棣州置滨州。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徙棣州治今惠民县城,属
河北东路。金属山东东路,元属济南路。明洪武六年(1373)改棣州为乐
安州,宣德元年(1426)改为武定州,辖阳信、海丰、乐陵、商河4县,
至清初皆属济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十二年(1734)升
为武定府,治惠民县,原滨州直隶州降为散州并划入武定府。计辖滨州及
惠民、阳信、海丰、乐陵、利津、沾化、蒲台、青城、商河等一州九县。
·224·
I 滨州市 I
1913年废府设道,武定府遂废。
1.〔嘉靖〕武定州志 二卷
(明)刘佃修 刘继先 崔士伟纂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刻本
天一阁
1963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惠民 山大 山农 山中医 
曲师
1982年8月上海古籍书店重印《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本
省图 省史志办 山大 山师 国图
2013年北京爱如生公司《中国基本古籍库》文本
北大 山大
2.〔万历〕武定州志 十五卷
(明)桑东阳修 邢侗纂
明万历十六年(1588)刻本
省图(存卷6-15) 国图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3.〔崇祯〕武定州志 □□卷
(明)王永积修 刘嘉桢纂
明崇祯十二年(1639)刻本
国图(存卷7-35)
(注 :原卷数待考,《千顷堂书目》著录为二十五卷。)
2000年全国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明代孤本方志选》本
·22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曲师 广东 南大
4.〔乾隆〕武定府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
(清)赫达色修 庄肇奎 沈中行纂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省图 惠民档 垦利档 北大 复旦 天津 武大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5.〔咸丰〕武定府志 三十八卷首一卷
(清)李熙龄修 邹恒纂
清咸丰九年(185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滨州 山大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浙江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武定府全志 三十八卷
2009年2月广陵书社排印本(惠民县武定府文化研究会整理)
惠民 惠民档
(注 :本书以咸丰《武定府志》为基础,参照相关州县志、《大清一统志》等刊
辑了晚清 54 年武定府材料,即上起咸丰九年(1859),下迄民国二年(1913)。)
滨城区(滨州、滨县)
【沿革】原名北镇。汉为湿沃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置蒲台县,
唐垂拱四年(688)析蒲台等县置渤海县(治今滨城区),五代后周显德三
年(956)置滨州,渤海县为州治,宋、金、元因之。明洪武元年(1368)
·226·
I 滨州市 I
渤海县省入滨州,明及清初属济南府,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
十二年(1734)降为散州,属武定府。1913年滨州改为滨县,先后属岱北
道、济南道、武定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5年北镇划入蒲台县,1950年
复划归滨县,属惠民专区。1952年惠民专署驻地移至北镇。1958年撤销滨
县,1961年恢复,仍属惠民专区。1982年析滨县北镇等地建立滨州市(县
级),1987年滨县撤并入滨州市,属惠民地区(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
2002年以原县级滨州市设立滨城区,现隶属滨州市。
1.〔万历〕滨州志 四卷
(明)艾梅修 毛似徐纂
明万历十一年(1583)刻本
国图(又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2.〔康熙〕滨州志 八卷首一卷
(清)杨容盛修 杜曮等纂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刻本
国图 省博 淄博 山大 山师 北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3.〔咸丰〕滨州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李熙龄纂修
清咸丰十一年(186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22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宣统〕滨州乡土志 一卷
(清)吴建勋编
清宣统元年(1907)编 抄本
省博
5.滨州志旧志系列丛书 点校本附影印本
2014年1月滨州市史志办公室整理内部印行本
滨州 滨州市史志办
(注 :此书为明代万历、清代康熙和咸丰三部志书的点校本附影印本。)
(蒲台县)
【沿革】隋开皇十六年(596)置蒲台县,属渤海郡,唐先后属淄州、
棣州,五代后属滨州,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废,金复置,属滨州,元
因之。明及清初属济南府滨州,清雍正二年(1724)至十二年(1734)属
滨州直隶州,其后属武定府。民国先后属岱北道、济南道、武定道,1928
年直属省辖。建国初属垦利专区,1950年改属惠民专区,1956年蒲台撤并
入博兴县。
1.〔万历〕蒲台县志 十二卷
(明)李时芳修 王尔彦纂
明万历十九年(1591)刻本
国图(又有胶卷) 南京
2.〔康熙〕重修蒲台县志 十卷
(清)严曾业修 李楠纂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本
·228·
I 滨州市 I
国图 天津
3.〔乾隆〕蒲台县志 四卷首一卷
(清)严文典修 任相纂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刻光绪七年(1881)增补本
华东师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光绪〕重修蒲台县志 四卷
(清)张朝玮修 盖琦 孙叔梓纂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
省图(胶卷) 中科院 南大
201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南大 山大
5.〔光绪〕蒲台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佚名纂修
清抄本
省图 滨州档
1964年山东省图书馆油印本
省图
沾化县
【沿革】唐属渤海县招安镇,宋庆历二年(1042)升为招安县,属
·22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滨州。金明昌六年(1195)改称沾化县,仍属滨州。明及清初属济南府滨
州,清雍正二年(1724)~十二年(1734)属滨州直隶州,其后属武定
府。民国先后属岱北道、济南道、武定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后属惠
民专区,1958年改属淄博专区,1961年复属惠民专区,现隶属滨州市。
1.〔万历〕沾化县志 七卷
(明)段展修 丁懋逊纂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刻本
国图(又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2.〔光绪〕沾化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清)联印修 张会一 耿翔仪纂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海大 山农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民国二十年(1931)抄本
台湾
(注 :见《台湾公藏方志联合目录》,题“沾化志稿本十六卷”。)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民国二十年抄本
影印)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光绪十七年刻本影
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民国〕沾化县志 八卷首一卷
梁建章修 于清泮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济南山东印刷局石印本
·230·
I 滨州市 I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委党校 济南 惠民 沾化 阳信档 北大
上海 南开 南京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0年山东地图出版社排印本(点校本)
省图 省史志办 沾化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博兴县
【沿革】古博姑国地。西汉置博昌县(治今博兴东南),又置乐安县
(治今博兴镇),先后属千乘郡、乐安国。晋乐安县并入博昌县,北齐改
乐安县,隋复名博昌县。唐总章二年(669)移治今博兴县城,五代后唐改
称博兴县。北宋属青州,金属益都府,元初升县为州,属益都路总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县,属青州府,清因之。民国历属岱北道、济南
道、淄青道,1928年直属省辖。建国初属清河专区,1950年改属惠民专
区,1956年蒲台县并入,1958年- 1961年改属淄博专区,1961年后复属惠民
专区,现隶属滨州市。
1.〔康熙〕博兴县志 八卷
(清)万云修 迟龙宾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2001年线装书局影印《清代孤本方志选》本
国图
2.〔康熙〕博兴县志 八卷
(清)李元伟修 王昌学纂
·23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
山大 国图 台湾 美国国会
3.〔道光〕重修博兴县志 十三卷
(清)周壬福修 李同纂
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浙江 湖北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14年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博兴县政协 整理)
博兴 滨州
4.〔民国〕重修博兴县志 十七卷首一卷
张其丙修 张元钧纂
民国二十五年(1936)济南文雅斋印刷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淄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广东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博兴县志资料 不分卷
博兴县修志委员会纂修
1960年稿本
博兴宣传部
6.博兴县旧志集成(点校本)
201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博兴县政协整理)
博兴 滨州
·232·
I 滨州市 I
邹平县
【沿革】西汉置邹平县(今孙镇),属千乘郡,东汉魏晋属济南国
(郡),南朝宋废。于其地侨置平原县,隋开皇十八年(598)移治邹
平旧城,并改称邹平县,属齐郡,唐、北宋、金属淄州,北宋景德二年
(1005)移治今县城。元属济南路,明清属济南府。民国历属岱北道、
济南道,1928年直属省辖。1950年属淄博专区,1953年改属惠民专区,
1956年长山县撤并入邹平县,1958年齐东县撤销,部分辖区并入,改属
淄博专区,1961年复属惠民专区,现隶属滨州市。
1.〔顺治〕邹平县志 八卷
(清)徐政修 马骕纂
清顺治十七年(1678)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2001年线装书局《清代孤本方志选》影印本
国图
2.〔康熙〕邹平县志 八卷
(清)程素期修 程之芳纂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刻本
山大 海大 国图 北大 天津 复旦 上海(胶卷) 南大
3.〔嘉庆〕邹平县志 十八卷
(清)李琼林修 成启洸 成瓘纂
清嘉庆八年(1803)刻本
国图 上海 民大 美国国会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上海 山大
4.〔道光〕邹平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
·23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罗宗瀛修 成瓘纂
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大 湖北
清道光抄本
省博
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 民国三年(1914)增补本
省图 北大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省图 省博 济南 邹平 曲师
5.〔民国〕续修邹平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
栾钟垚 赵咸庆修 赵仁山等纂
民国三年(1914)刻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省委党校 淄博 山大 山师 北大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8年邹平县政协整理点校本(内部印行)
邹平 滨州
2010年邹平县史志办公室整理点校本(内部印行)
邹平 邹平史志办
6.邹平县志 三卷
邹平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9年稿本
邹平档
·234·
I 滨州市 I
(长山县)
【沿革】南朝宋侨置武强县,治今邹平县长山镇。隋开皇十八年
(598)改称长山县,属齐州(齐郡),唐、北宋、金皆属淄州,元先后属
济南路、河间路,明清属济南府。民国后先后属岱北道、济南道,1928年
直属于省。1943年改称耀南县,1945年属清河专区,1950年复名长山县,
属淄博专区,同年析长山县周村镇与张店合置张周市,1953年改属惠民专
区,1956年撤销长山县,并入邹平县。
1.〔明〕长山县志 十五卷
(明)詹莱纂修
明刻 清修补本
国图
2.〔康熙〕长山县志 八卷
(清)陈宪祖纂修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抄本
国图 上海(胶卷)
(注 :志图系刻本。)
3.〔康熙〕长山县志 十卷首—卷
(清)孙衍纂修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
省博 国图 天津 上海(不全) 南大 南京地理所 美国国会
4.〔嘉庆〕长山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清)倪企望修 钟廷瑛 徐果行纂
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清嘉庆间增修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淄博 邹平 山大 山师 海大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3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976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1年邹平县史志办公室整理点校本
邹平 邹平县史志办
5.〔光绪〕长山县乡土志 二卷
(清)佚名纂
清末抄本
北大
2002年线装书局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
国图
(齐东县)
【沿革】元宪宗三年(1253)析邹平、章丘各一部置齐东县,属济南
路,至元二年(1265)改属济南路,明清属济南府,民国先后属岱北道、
济南道,1928年直属于省。1945年属清河专区,1950年改属惠民专区,
1958年撤销齐东县,分别并入邹平、博兴二县。
1.〔万历〕齐东县志 二十九卷
(明)刘希夔纂修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
国图(存卷1-17,又有胶卷) 南京(胶卷) 上海(胶卷)
2.〔康熙〕新修齐东县志 八卷
(清)余为霖修 郭国琦等纂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
·236·
I 滨州市 I
国图 省博 山大 山农 曲师 青州 北大 上海 天津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 光绪六年(1880)补刻本
省图 济南 山师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 嘉庆八年(1803)周以勋增修本
美国国会 台湾
(注 :增修部分为志续一卷,为艺文门,包括康熙三十九年邑令贾国楹文
一篇、嘉庆八年邑令周以勋文八篇。)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光绪〕齐东县乡土志 二卷
(清)叶宝昌修 袁馥村 赵仁林纂
清宣统二年(1910)刻本
省博
清末抄本
青岛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据宣统二年刻本影印)
省图 山大
4.〔民国〕齐东县志 六卷
梁中权修 于清泮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济南山东印刷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济南博 邹平 山师 山农
人大 上海 南开 南京 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3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2009年9月邹平县史志办整理点校本
邹平史志办 滨州
惠民县
【沿革】秦为厌次县地。西汉改为富平县,东汉复名厌次。北齐省入
阳信县。隋复置于北旧州城(今辛店乡棣州村),属渤海郡。唐属棣州。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厌次县徙治阳信县届八方寿(今惠民镇),并
为棣州治。明洪武初棣州、厌次县并废,六年(1373)复州,改名乐安。
宣德元年(1426)改为武定州,属济南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置惠民
县,为武定府之附廓县。民国先后属岱北道、济南道、武定道,1928年直
属省辖。1945年置惠民市,与惠民县并存,属渤海行政区,1948年市并入
县。1949年属垦利专区,1950年属惠民专区,为专署驻地。1958年滨县撤
并入惠民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两县复分设,属惠民专区,现隶属滨州
市。
1.〔乾隆〕惠民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倭什布修 刘长灵纂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青州 山师 大众日报社 天津 北大 清华
南大
2012年6月惠民县史志办影印本
惠民 省史志办
2.〔光绪〕惠民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沈世铨修 李勖纂
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档 济南 惠民 山农 曲师 上海 天津 南京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柳堂校订补刻本
·238·
I 滨州市 I
国图 省图 省博 山大 山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注 :附补遗一卷。)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清光绪二十五年补刻
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3.〔光绪〕惠民县志补遗 一卷
(清)柳堂修 李凤冈纂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尊经阁刻本
省博 国图 南京 天津 人大 南京 浙江 大连
4.〔光绪〕惠民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王学曾修 王润生纂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北大 中科院 南大 大连
1960年抄本
上海
5.〔民国〕惠民县新志 十二卷
王鸿绩修 阎容德纂
民国二十一年(1932)稿本 丁惟汾 何思源跋
省图
1987年惠民县史志办整理本
滨州史志办 惠民史志办 惠民档
阳信县
【沿革】西汉置阳信县(治今无棣县信阳乡),属渤海郡,新莽改称
东顺亭县,治所移至今阳信县城。东汉复名阳信县。隋唐至金元明初属棣
·23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州,明宣德后属武定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属武定府。民国先后属岱
北道、济南道、武定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垦利专区,1950年
改属惠民专区,1958年并入无棣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复置,属惠民专
区,现隶属滨州市。
1.〔康熙〕阳信县志 十卷
(清)周虔森修 张璥纂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刻本
济南(不全) 国图 上海(又胶卷)
2001年线装书局影印《清代孤本方志选》本
国图
2013年12月阳信县档案局影印行本
阳信档 阳信史志办
2.〔乾隆〕阳信县志 八卷首一卷
(清)王允深修 沈佐清等纂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青州 山大 山师 曲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2014年12月阳信县档案局整理点校本
阳信 阳信档
3.〔同治〕信邑志稿 八卷
题(清)峻皆氏纂修
清同治三年(1864)修 抄本
国图(又有胶卷)
4.〔光绪〕阳信县乡土志 二卷
(清)佚名纂
·240·
I 滨州市 I
清光绪末抄本
省博
(注 :记事至光绪二十七年。)
5.〔民国〕阳信县志 八卷附补遗一卷
朱兰等修 劳乃宣 缪润绂纂
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无棣县(海丰县)
【沿革】西汉至北齐为阳信县地。隋开皇六年(586)置无棣县,治
所在今庆云县北,属渤海郡,北宋治平元年(1064)徙无棣县治所于保顺
军(今无棣镇北信阳城),属沧州。元至元二年(1265)析无棣西境又置
无棣县,称西无棣(今庆云),属沧州,东部为东无棣县,属棣州。明初
省无棣县,洪武六年(1373)改为海丰县,明及清初属济南府武定州,雍
正二年(1724)属武定直隶州,十二年(1734)属武定府。民国复称无棣
县,先后属岱北道、济南道、武定道,1928年直属省辖。1950年属惠民专
区,1958年属淄博专区,1961年复属惠民专区,现隶属滨州市。
1.〔康熙〕海丰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胡公著修 张克家纂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清康熙间增修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不全) 山师 曲师 北大 上海
·24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天津(存十卷) 南开 南京 南大
2.〔宣统〕海丰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佚名纂修
清宣统二年(1910)修 抄本
北大
(兵事一门记载至光绪二十六年)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3.〔民国〕无棣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侯荫昌等修 张方墀纂
民国十四年(1925)山东商务印刷所铅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委党校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湖北 广东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4年6月无棣县史志办影印本
无棣 无棣史志办
·242·
I 菏泽市 I
菏泽市
【沿革】民国以前大部属曹州府地。民国初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
1925年于今辖区设曹濮道。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今菏泽辖区分属于
山东省和冀鲁豫边区的湖西、运西、鲁西南、巨南等几个专区。1949年8月
组建菏泽专区,专署驻菏泽城关区,属平原省,1952年改隶山东省,1953
年撤销湖西专区,部分辖县并入。1958年并入济宁专区,次年七月恢复,
1967年改为菏泽地区,1983年菏泽撤县设市(县级),2000年撤销菏泽地
区和县级菏泽市,设立地级菏泽市。
(曹州府)
【沿革】古曹国地。汉置济阴郡,治定陶。魏晋因之。北魏孝昌三
年(527)置西兖州,辖沛、济阴二郡。北周西兖州改称曹州,是为曹州
命名之始。隋复改济阴郡,唐复称曹州,治济阴,属河南道。北宋崇宁元
年(1102)升曹州为兴仁府。金天会八年(1130)复为曹州,属山东西
路。大定八年(1168)州城遭黄河水灾,曹州和济阴县治所迁至乘氏故城
(今菏泽市区)。明洪武四年(1371)降曹州为曹县,先后属济宁府、兖
州府。正统十一年(1446)复置曹州,仍属兖州府,辖曹县、定陶二县。
清初因之。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辖曹县、定陶、嘉祥、钜野
四县。十三年(1735)升为曹州府,置菏泽县为府治,辖濮州及菏泽、单
县、钜野、郓城、城武、曹县、定陶、范县、观城、朝城十县。1913年曹
州府废。
·24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康熙〕曹州志 二十卷
(清)佟企圣修 (清)苏毓眉等纂
清康熙十三年(1674)刻本
国图 中科院 南京 南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1992年中国书店影印《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本
国图 中科院
2013年菏泽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菏泽史志办整理本
菏泽 菏泽史志办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乾隆〕曹州府志 二十二卷
(清)周尚质修 李登明纂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人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1988年8月齐鲁书社铅印本(菏泽地区史志办校点)
省图 省史志办 菏泽史志办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5年1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整理排印本(菏泽历史与考古研究所、菏泽
史志办整理)
菏泽 菏泽史志办
2016年1月齐鲁书社《山东历代方志集成·府州志》影印本(山东省地方
史志办公室 整理)
省史志办 济南史志办 德州史志办
·244·
I 菏泽市 I
牡丹区(菏泽县)
【沿革】北魏太和十二年(488)于今区境置乘氏县,属济阴郡,后属
曹州。金大定六年(1166)废,八年转为曹州及济阴县治。明初省济阴县
入曹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曹州升府,置菏泽县为曹州府之附廓县。
民国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曹濮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
省菏泽专区,同年设菏泽城关区(县级,1953年降为镇),为专署驻地。
1952年随菏泽专区归属山东省,1958年划归济宁专区,次年复归菏泽专
区,为专署驻地。1960年改县为市,1963年复改市为县,1983年再改市,
隶属菏泽地区,2000年,原县级菏泽市改置为牡丹区,因境内盛产牡丹故
名,属菏泽市。
1.〔光绪〕菏泽县志 二十卷
(清)凌寿柏修 宋明在纂
清光绪六年(1880)刻本
省图 省博 曹县 国图 北大 天津 南京 浙江 湖北
2.〔光绪〕新修菏泽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
(清)凌寿柏修 叶道源纂
清光绪十一年(1885)刻本
国图 省图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山农 菏泽学院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4年中国文史出版社排印本(菏泽历史文化与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会整
理)
菏泽 牡丹区史志办
3.〔光绪〕菏泽县乡土志 一卷
·24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汪鸿孙修 杨兆焕纂
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
省图 省博 山师 北大 上海 台湾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鄄城县
【沿革】秦置甄城县,西汉改为鄄城县,属济阴郡,东魏、北齐为
濮阳郡治。隋于鄄城置濮州,唐宋金元仍为濮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
省鄄城县入濮州,属东昌府,景泰三年(1452)濮州徙治今河南省范县濮
城集。清雍正七年(1729)升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降为散州,改属
曹州府。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曹濮道,1928年
直属省辖。1931年析濮县复置鄄城县。1949年鄄城县属平原省菏泽专区,
濮县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皆归属山东省,1956年濮县撤并入范县
(1964年划归河南省),鄄城县1958年划归济宁专区,次年复属菏泽专区
(1967年改菏泽地区),现隶属菏泽市。
1.鄄城县志(部分)
鄄城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5年稿本
鄄城宣传部
(濮州)
【沿革】古为鄄城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于鄄城县置濮州,大
业间废。唐武德四年(621)重置,治鄄城县,北宋、金、元因之。明洪武
二年(1369)省鄄城县入濮州,属东昌府,景泰三年(1452)濮州徙治今
河南省范县濮城集。清雍正七年(1729)升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降
·246·
I 菏泽市 I
为散州,改属曹州府。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先后属济西道、东临道、曹
濮道,1928年直属省辖。1931年析濮县复置鄄城县。1949年濮县属平原省
聊城专区。1952年归属山东省,1956年濮县撤并入范县,仍属聊城专区。
1964年随范县划归河南省。
1.〔嘉靖〕濮州志 十卷
(明)邓韨纂修
明嘉靖六年(1527)刻本
天一阁 省图(胶卷) 中科院(胶卷)
2012年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影印本
范县史志办
2.〔万历〕濮州志 六卷
(明)李先芳纂修
明万历九年(1581)刻本
国图(存卷1,3-6)
抄本
上海(存卷1,3-6)
3.〔康熙〕濮州志 六卷
(清)张实斗修 南洙源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省图 国图 中科院 天津
4.〔康熙〕濮州续志 二卷
(清)郅玠修 任焕纂
清康熙五十年(1711)刻本
省图 国图 中科院 天津
5.〔乾隆〕濮州志 六卷
·24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邵世昌修 柴揆纂
清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
省图 省博 山大 国图 天津
6.〔宣统〕濮州志 八卷
(清)高士英修 荣相鼎纂
清宣统元年(1909)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鄄城 山大 山师
7.濮州志校注
199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铅印本(范县史志办整理)
范县 菏泽 鄄城 
(注 :为宣统《濮州志》的点校注释本。)
郓城县
【沿革】春秋时境为鲁郓邑。西汉于郓邑西分置黎县(治今陈坡)、
廪丘县(治今水堡),属东郡。东汉废黎县入廪丘县,属济阴郡。三国
魏、晋为兖州刺史治所。北魏属濮阳郡。北齐废廪丘县。北周于古郓邑置
清泽县,隋改万安县,开皇十八年(598)又改称郓城县,为郓州(东平
郡)治所。五代至宋金属济州,金大定六年(1166)徙治今县城。元属济
宁路,明及清初属兖州府济宁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曹州府。民
国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曹濮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菏
泽专区,1952年随菏泽专区归属山东省,1958年划归济宁专区,次年复属
菏泽专区(1967年改菏泽地区),现隶属菏泽市。
1.〔嘉靖〕郓城志 二卷
(明)马奇纂修
明嘉靖十九年(1540)刻本
·248·
I 菏泽市 I
天一阁 中科院(胶卷) 上海(胶卷)
2.〔崇祯〕郓城县志 八卷
(明)米嘉穗修 孙鲸纂
明崇祯七年(1634)刻本
国图
2000年全国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明代孤本方志选》本
曲师 广东 南大
3.〔康熙〕郓城县志 八卷
(清)张盛铭修 赵肃纂
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
国图 省博 青州 山大 曲师 中央党校 南开 南京地理所
4.〔光绪〕郓城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
(清)毕炳炎 胡建枢修 赵翰銮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宣文书院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郓城 山大 山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7年郓城县史志办整理点校本
菏泽 郓城史志办
5.〔光绪〕郓城县乡土志 不分卷
(清)毕炳炎纂
清光绪十九年(1893)抄本
台湾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24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省图 山大
6.〔光绪〕郓城县乡土志 一卷
(清)潘时琮编
清宣统元年(1909)编 抄本
省博
7.郓城县志 不分卷
郓城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3年稿本
郓城宣传部
8.郓城县志资料长编
郓城县地方志编修委员会修
1966年稿本
郓城档
9.明清郓城县志(整理本)
2015年1月文史出版社排印本(菏泽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郓城县史志办
公室整理)
菏泽 郓城
(注 :含明崇祯、康熙、光绪《郓城县志》、光绪《郓城县乡土志》。)
巨野县
【沿革】春秋时境内有重丘、咸丘邑。秦为昌邑县(治今昌邑集)
地。西汉置巨野县,属山阳国(郡),晋属高平国,北魏移巨野县于今
治,北齐废。隋复置,隋唐属东平郡(郓州),北宋为济州治所。金天德
二年(1150)撤消,元至元六年(1269)复置,为济州治。明及清初属兖
·250·
I 菏泽市 I
州府济宁州,清雍正七年(1729)改属曹州直隶州,十三年(1735)属曹
州府。民国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曹濮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
平原省湖西专区,1952年划归山东省菏泽专区。1958年改属济宁专区。次
年复属菏泽专区(1967年改菏泽地区),现属菏泽市。
1.〔天启〕巨野县志 十卷
(明)吕鹏云修 吕封齐纂
明天启三年(1623)方时化刻本
国图(存卷3-10)
(注 :内有崇祯间补版。)
2000年全国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影印《明代孤本方志选》本
曲师 广东 南京大学
2.〔天启〕巨野县志 十卷
(明)吕鹏云修 (清)章弘增修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抄本
国图
(注 :此志较明志略增,未修前抄送京师,卷一、二可补明版之缺。)
3.〔康熙〕巨野县志 十五卷首一卷
(清)章弘修 陈克广纂
康熙四十七年(1708)刻本
省图(胶卷) 国图 中科院(胶卷) 天津 南京 北大
1960年抄本
上海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4.〔道光〕巨野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
·25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黄维翰纂修 袁传裘续修
清道光二十年(1840)修 二十六年(1846)续修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博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清华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民国〕续修巨野县志 八卷首一卷
郁濬生修 毕鸿宾纂
民国十年(1921)刻本
省图 巨野档 菏泽地区档 山大 山师 山农 北大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6.巨野县志资料长编
巨野县地方志办公室修 
1966年6月内部印行本
巨野史志办
成武县(城武县)
【沿革】春秋为郜国地,后入宋。秦置成武县,属东郡,汉先后属山
阳郡、济阴郡。南北朝县名“成”作“城”,北魏城武县徙治郜城,属北
济阴郡。隋复县名“成武”,属曹州济阴郡。五代至宋属单州,元属济宁
路,后改属曹州,明复名“城武”,明初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
·252·
I 菏泽市 I
属兖州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属曹州府。民国先后属岱南道、济宁
道、曹濮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52年随湖西
专区归属山东省,次年改属菏泽专区。1958年县名复为“成武”,改属
济宁专区,次年复属菏泽专区(1967年改菏泽地区),现隶属菏泽市。
1.〔康熙〕城武县志 五卷
(清)刘佐临修 刘尔楫篡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
国图 上海(胶卷)
2.〔康熙〕城武县志 十卷图一卷
(清)赵嗣晋修 王孙延纂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刻本
省图(胶卷) 国图 天津 中科院(胶卷)
3.〔道光〕城武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
(清)袁章华修 刘士瀛纂
清道光十年(183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 兖州 曹县 山大 山师 曲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浙江 湖北
1992年成武县史志办校勘印行本
成武档 成武史志办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4.城武新志 不分卷
城武县修志委员会修
1959年稿本
省档
·25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单县
【沿革】春秋为鲁单父邑。秦置单父县,属砀郡。汉先后属山阳郡、
济阴郡。南朝刘宋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济阴郡,唐先后属戴
州、宋州,五代后唐置单州,治单父县。明洪武元年(1368)单父县撤并
入单州,二年(1369)降为单县,属济宁府,十八年(1385)改属兖州
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属曹州府,民国先后属岱南道、济宁道、曹
濮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湖西专区,1952年随湖西专区归
属山东省,次年改属菏泽专区。1958年改属济宁专区。次年复属菏泽专区
(1967年改菏泽地地区),现隶属菏泽市。
1.〔隆庆〕单县志 二卷
(明)夏维藩修 周卫阳纂
明隆庆三年(1569)刻本
国图(又胶卷)
抄本
上海
2011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上海
2.〔顺治〕单县志 四卷
(清)徐化民纂修
清顺治十一年(1654)刻本
国图(存卷2-4) 上海(胶卷)
3.〔康熙〕单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清)王镛修 秦寅纂
稿本
吉大(存卷3、6、9)
·254·
I 菏泽市 I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
国图 北大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4.〔乾隆〕单县志 十三卷图一卷
(清)普尔泰修 傅尔德纂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大众日报社 济南(不全) 山大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注 :卷十三为《莅单防河纪略》清孙象坤撰。)
5.〔民国〕单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
周自齐修 李经野纂
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省档 济南(不全) 青岛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上海 复旦 天津 南京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定陶县
【沿革】西周、春秋为曹国都,后入宋为陶邑。战国入魏,仍称陶,
又称定陶,秦置定陶县,属东郡。汉为济阴国(郡)治,隋属曹州。唐贞
观元年(627)并入济阴县,原定陶县降为镇。宋太平兴国四年(979)
复置县,金元属曹州。明洪武四年(1371)徙治今定陶县城,属兖州府曹
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属曹州府,民国历属岱南道、济宁道、曹濮
道,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随菏泽专署归属
山东省。1958年撤销,1961年复置,属菏泽专区(1967年改菏泽地区),
·25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现隶属菏泽市。
1.〔顺治〕定陶县志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赵国琳修 张彦士纂
清顺治十二年(1655)刻本
国图 复旦
1959年抄本
上海
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复旦 山大
2.〔乾隆〕定陶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雷宏宇修 刘珠纂
清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省博 省委党校 山大 上海 北师大
3.〔乾隆〕定陶县志 十卷首一卷
(清)雷宏宇修 刘珠纂 周忠补修
清乾隆十八年(1753)刻 光绪二年(1876)补修本
国图 省图 济南 山大 山师 山农 海大 北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湖北 北师大
4.〔民国〕定陶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
冯麟溎修 曹垣纂
民国五年(1916)瑞林堂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曹县 定陶档 定陶 菏泽档 山师 上海 
天津 南京
1968年台湾成文出版社《中国方志丛书》本
省图 山大
·256·
I 菏泽市 I
1997年定陶县志办公室校勘稿本
定陶史志办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定陶县志 四编
定陶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5年稿本
定陶宣传部
曹县
【沿革】春秋属曹,战国属齐。西汉为己氏县、薄县地,分属梁国、
山阳郡。晋废薄县,己氏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六年(586)改己氏县为楚
丘县,属梁郡。唐属宋州。宋属应天府。元于楚丘西北建磐石镇(今曹城
镇)。元于楚丘县设磐石镇,即今曹县城。明洪武二年(1369)曹州治由
济阴县迁磐石镇,洪武四年(1371)降曹州为曹县,属济宁府,此为曹县
得名之始。正统十一年(1446)复置曹州,与曹县并存,属兖州府。
清雍正十三年(1735)属曹州府。民国历属岱南道、济宁道、曹濮道,
1928年直属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随菏泽专区归属山
东省,1958年改属济宁专区,次年复属菏泽专区(1967年改菏泽专区),
现隶属菏泽市。
1.〔康熙〕曹县志 十八卷
(清)门可荣修 王一较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存卷11-12)
2.〔康熙〕兖州府曹县志 十八卷
·25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朱琦修 蓝庚生纂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
国图 南大 湖北 辽宁
3.〔康熙〕兖州府曹县志 十八卷
(清)朱琦修 蓝庚生纂 郭道生续修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 五十五年(1716)增刻本
省博 山大 国图 南京(胶卷) 上海 浙江 美国国会
(注 :增卷十四末五页,卷十七艺文志附书目。)
4.〔光绪〕曹州府曹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
(清)陈嗣良修 孟广来纂
清光绪十年(1884)居敬书院刻本
国图 省图 省博 济南 青岛 山大 山师 山农 曲师 北大
清华 人大 上海 天津 南开 南京 南大
民国铅印本
省委党校 省社科院 大众日报社 上海
1981年8月曹县档案局点校本
省史志办 曹县史志办 曹县档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据光绪刻本影印)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5.〔光绪〕山东曹州府曹县乡土志 一卷
(清)裴景煦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抄本
国图
1983年曹县史志办整理重印本
省史志办 曹县史志办
·258·
I 菏泽市 I
2002年线装书局影印《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本
国图
6.曹县方志 不分卷(两册)
曹县修志委员会修
1960年内部印行稿本
省档 国图
东明县
【沿革】西汉建元元年置东昏县,属陈留郡,新莽改称东明,曹魏废东
昏县,唐代称南华县,北宋乾德元年(963)于冤句县东明镇复置东明县,
属开封府,金代县治徙冤句故城(今东明集),元属大名路开州,明初
废。明弘治四年(1491)复置,明清属京师大名府开州,民国属直隶省大
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辖。1949年属平原省菏泽专区,1952年划归河南
省郑州专区,1955年改属开封专区,1963年归属山东省菏泽专区(1967年
改菏泽地区),现隶属菏泽市。
1.〔康熙〕东明县志 八卷
(清)金世德修 杨日升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
国图 北大 中科院
抄本
南京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2.〔乾隆〕东明县志 八卷
(清)储元升纂修
·25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
国图 北大 上海 中科院 南开
清道光十四年(1834)续增刻本
天津 湖北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省图 大众日报社 中科院 天津 上海 南京 湖北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2008年8月东明县史志办公室影印本
东明 省方志馆 东明史志办
3.〔宣统〕东明县续志 四卷
(清)周保琛修 李曾裕纂
清宣统三年(1911)修 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省图 大众日报社 中科院 天津 南京 上海 湖北
2008年东明县史志办公室影印本
东明 省方志馆 东明史志办
4.〔民国〕东明县志 四卷
王德年修 薛凤鸣 李曾裕纂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南京
5.〔民国〕东明县新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
任传藻修 穆祥仲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国图 省图 东明档 菏泽档 山师 北大 清华 上海 天津
南京 南大 湖北
·260·
I 菏泽市 I
1991年东明县史志办校勘油印本
省史志办 东明史志办
2004年上海书店等影印《中国地方志集成》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上海
6.〔民国〕东明县志资料 不分卷
民国抄本
北大
2013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本
国图 北大 山大
7.东明县志 不分卷
东明县修志委员会
1960年油印本
东明档 东明宣传部
·26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附:山水、金石等专志目录
1.崂山志 八卷
(明)黄宗昌著 (明)黄坦续撰
民国五年(1916)共和印刷局铅印本 
安丘博 济南 山师
2009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
山大 省图 山师 济南史志办 威海史志办
民国十二年(1923)即墨新民印书局再版 1册 后附游崂山指南(周式
坤编
山师
民国二十三年(1934)即墨黄敦复堂铅印本 1册 后附游崂山指南(周
式坤编
浙江大学图书馆
2.〔同治〕峄山志 七卷
(清)侯文龄纂修
抄本
曲师
3.崂山艺文志二十四卷
(清)黄肇鄂纂
民国间国立山东大学图书馆抄本
山大
·262·
I 山水、金石等专志目录 I
2009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
山大 省图 山师 济南史志办 威海史志办
4.崂山纪略 一卷附游崂山记一卷
民国十八年(1929)潍县丁锡田抄本
省博
2007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
山大 省图 山师 济南史志办 威海史志办
5.五莲山志 五卷
(清)释海霆撰
清康熙二十年(1681)万松禅林刻 乾隆增刻本
山大 山师大 诸城博 青岛 国图 省图 天津 浙江 中科院
哈佛燕京
2004年线装书局《中华山水志丛刊》影印本
国图
2007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
山大 省图 山师 济南史志办 威海史志办
6.灵岩志 六卷
(清)马大相编辑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刻本
中科院 上海 省图 天津 山大 安丘博
7.卧象山志 四卷
(清)张侗辑
清康熙十八年(1679)刻本
诸城博 国图 省图
2004年线装书局《中华山水志丛刊》影印本
·26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国图
8.续山东考古录 三十二卷
(清)叶圭绶撰
清光绪八年(1882)七月山东书局重刊本
青州博 国图 上海 南京
9.岱史 十八卷
(明)查志隆撰
明万历十五年(1587)戴相尧刻本
山东博 国图
2007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
山大 省图 山师 济南 威海
10.岱览 三十二卷首编七卷附录一卷
(清)唐仲冕撰
清嘉庆十二年(1807)果刻山房刻本
国图 省图 山师 青岛
2007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山东文献集成》影印本
山大 省图 山师 济南
11.长白山录 一卷补遗一卷
(清)王士祯撰
清康熙三十六(1697)年刻本
国图 山师 青岛
12.泰山志 二十卷
(清)金棨编
清嘉庆六年(1801)刻本
·264·
I 山水、金石等专志目录 I
国图 山师 青岛
13.泰山道里记 一卷
清同治五年(1866)重刻本
国图 山师
14.泰山道里记 一卷
(清)聂鈫撰
清光绪四年(1878)增瑞 补图重刻本
国图 山师 青岛
15.泰山小史
(明)萧协中撰 
民国二十一年(1932)泰山赵氏校刊铅印本
山师
16.崂山名胜志略
(明)黄宗昌撰 (清)郭廷翕注
清嘉庆十三年(1808)海阳毛淑璜刻本
山师 青岛
17.陋巷志 八卷
(明)吕兆祥重修
明刻本
山师
18.阙里志 二十四卷
(明)陈镐撰 (清)孔胤植补纂
清雍正修补本
省图 山师 国图 中科院 上海
·26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19.趵突泉志 二卷
(清)任弘远撰
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
济南 山师 国图 上海 省图(不全)
2004年线装书局《中华山水志丛刊》影印本
国图
2013年济南出版社影印本(济南图书馆影印)
济南 省图
20.山东运河备览 十二卷
(清)陆燿纂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刻本
青岛 上海 浙江
清同治十年(1859)刻本
上海 天津 浙江
21.历下十六景 二卷
(明)刘敕辑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陈升刻本
中科院
22.济胜一览 不分卷
(明)侯应撰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刻本
天津
23.潍县古城考 一卷
(清)郭麐撰
稿本
·266·
I 山水、金石等专志目录 I
省图
24.蓬莱阁记 一卷
(明)游琏辑
明嘉靖间刻本
天一阁
25.文登威海等地古迹图说一卷
(清)刘庆长绘
清同治间写本
天津
26.古不夜城记 一卷
(清)孙福海撰
清同治间刻本
国图
27.孔宅志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孔毓圻等纂
清康熙间刻本
国图 上海 南京 省图
28.东镇沂山志
(明)王居易撰
明万历间刻本
省图
29.黄运河口古今图说 一卷
(清)麟庆撰
清道光二十一年云阴堂刻本
·26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国图 上海 天津 省图 浙江
30.黄运两河纪略 不分卷
清光绪间抄本
上海
31.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四卷
(清)刘鹗撰
清光绪十九年(1893)袖海山房石印本
国图 北师大 上海
清宣统二年(1910)山东河工研究所石印本
国图 天津
32.山东全河备考 四卷
(清)叶方恒撰
清康熙十九年(1680)刻本
国图 北大 上海 济宁
33.仲里志 六卷
(清)仲秉贞编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
大连
34.续修仲里志 六卷
(清)仲贻熙纂
清光绪二年(1876)五经堂刻本
辽宁大学
35.曲阜游览指南 不分卷
(清)佚名编
·268·
I 山水、金石等专志目录 I
清光绪曲阜会文堂刻本
吉林大学
36.山东省保存古迹表 不分卷
山东省调查统计科编辑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37.鲁邹圣绩记 不分卷 附登泰山诗不分卷
张肇崧纂
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
吉林大学 东北师大
38.山东古迹名胜大观 第一集
张绍堂辑
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吉林大学 东北师大
39.五峰山志 二卷
(清)李桐 邵承照纂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
国图 济南(存上卷)
2004年线装书局《中华山水志丛刊》影印本
国图
40.颜山杂记 四卷
(清)孙廷铨撰
清康熙五年(1666)刻本
国图 山师大 浙江 天津 济南(存两卷)
2004年线装书局《中华山水志丛刊》影印本
·26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国图
41.费邑古迹考 六卷
(清)杨佑廷辑
清光绪二十二(1896)年刻本
国图
42.山左金石志 二十四卷
(清)毕沅 阮元撰
清嘉庆二年(1797)刻本
国图 上海 南京
43.山东金石志 五卷
(清)尹彭寿撰
稿本
省图
44.山东金石志稿 不分卷
(清)孙文楷 高鸿裁撰
稿本(王大隆跋)
复旦
45.山左金石志目 一卷
(清)陆增祥撰
稿本
上海
46.山左碑目 四卷
(清)段松苓辑
清抄本
·270·
I 山水、金石等专志目录 I
国图 北大
47.山左南北朝石刻存目 一卷
(清)尹彭寿撰
灵鹣阁丛书本
48.济南金石志 四卷
(清)冯云鹓撰
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
国图 上海 南京 省委党校 省图 山大
49.济宁金石志 四卷
清佚名撰
稿本
上海
50.济州金石志
(清)徐宗幹 冯云鹓撰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闽中南刻本
国图 上海
51.邹县金石志 不分卷
(清)吴企宽 孟广均撰
清抄本
辽宁
52.益都金石记 四卷
(清)段松苓撰
清抄本
湖南
·27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清光绪九年(1883)益都刻本
国图 上海 南京 青州
53.益都金石略 二卷
(清)傅洪撰
清抄本
湖南
清刘氏嘉阴簃抄本(清刘喜海跋,朱文钧校并跋)
国图
54.诸城金石志 四卷
(清)尹彭寿撰
钞本(清王懿荣题耑)
上海
55.诸城金石志 三卷
(清)尹彭寿撰
稿本
傅斯年图
56.潍县金石志 八卷遗文录一卷
(清)郭麐撰
稿本
北师大
57.潍县金石志 八卷
(清)郭麐撰 (清)陈介祺订
稿本(王寀廷跋)
省图
·272·
I 收藏单位及其简称对照表 I
收藏单位及其简称对照表
(依简称音序排列)
安丘宣传部  中共安丘市委宣传部
北 碚    重庆市北碚区图书馆
北 大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师大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滨 州    滨州市图书馆
滨州档    滨州市档案馆
滨州史志办  滨州市史志办公室
博兴宣传部  中共博兴县委宣传部
曹 县    曹县图书馆
曹县档    曹县档案馆
曹县史志办  曹县史志办公室
昌乐档    昌乐市档案馆
昌 邑    昌邑市图书馆
昌邑档    昌邑市档案馆
昌邑地名办  昌邑市地名办公室
长岛档    长岛县档案馆
长 清    济南市长清区图书馆
长清档    济南市长清区档案馆
成武档    成武县档案馆
成武史志办  成武县史志办公室
·27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茌 平    茌平县图书馆
茌平档    茌平县档案馆
大 连    大连市图书馆
大众日报社  大众日报社资料室
德 州    德州市图书馆
德州档    德州市档案馆
德州史志办  德州市史志办公室
德州学院   德州学院图书馆
定 陶    定陶县图书馆
定陶档    定陶县档案馆
定陶史志办  定陶县史志办公室
定陶宣传部  中共定陶县委宣传部
东 阿    东阿县图书馆
东阿宣传部  中共东阿县委宣传部
东明档    东明县档案馆
东明史志办  东明县史志办公室
东明宣传部  中共东明县委宣传部
东平档    东平县档案馆
东平史志办  东平县史志办公室
东平宣传部  中共东平县委宣传部
东 营    东营市图书馆
东营史志办  东营市史志办公室
肥 城    肥城市图书馆
肥城史志办  肥城市史志办公室
费 县    费县图书馆
福建师大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福 山    烟台市福山区图书馆
·274·
I 收藏单位及其简称对照表 I
傅斯年图   台湾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
复 旦    复旦大学图书馆
甘 肃    甘肃省图书馆
高 密    高密市图书馆
高密档    高密市档案馆
高密宣传部  中共高密市委宣传部
故宫     故宫博物馆图书馆
冠县     冠县图书馆
冠县档    冠县档案馆
冠县史志办   冠县史志办公室
冠县宣传部  中共冠县县委宣传部
广 东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广 饶    广饶县图书馆
广饶史志办  广饶县史志办公室
广饶宣传部  中共广饶县委宣传部
桂 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
国 图    中国国家图书馆
海 大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
河 南    河南省图书馆
菏泽档    菏泽市档案馆
菏泽史志办  菏泽市史志办公室
菏泽学院   菏泽学院图书馆
湖 北    湖北省图书馆
湖 南    湖南图书馆
桓 台    桓台县图书馆
桓台档     桓台县档案馆
惠 民    惠民县图书馆
·275·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惠民档    惠民县档案馆
惠民史志办  惠民县史志办公室
吉 大    吉林大学图书馆
吉林师大   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
即 墨    即墨市图书馆
即墨档    即墨市档案馆
即墨史志办  即墨市史志办公室
济 南    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博    济南市博物馆
济南史志办  济南市史志办公室
济 宁    济宁市图书馆
济宁档    济宁市档案馆
济宁史志办  济宁市史志办公室
济 阳    济阳县图书馆
嘉祥档    嘉祥县档案馆
嘉祥宣传部  中共嘉祥县委宣传部
嘉 兴    嘉兴市图书馆
胶南档    胶南市档案馆
胶南史志办  胶南市史志办
胶南宣传部  中共胶南市委宣传部
胶 州    胶州市图书馆
胶州史志办  胶州市史志办公室
胶州档    胶州市档案馆
金 乡    金乡县图书馆
金乡档    金乡县档案馆
金乡宣传部  中共金乡县委宣传部
莒 南    莒南县图书馆
·276·
I 收藏单位及其简称对照表 I
莒南宣传部  中共莒南县委宣传部
莒县档    莒县档案馆
巨野档    巨野县档案馆
巨野史志办  巨野县史志办公室
鄄 城    鄄城县图书馆
鄄城档    鄄城县档案馆
鄄城宣传部  中共鄄城县委宣传部
垦利档    垦利县档案馆
莱芜档    莱芜市档案馆
莱芜史志办  莱芜市史志办公室
莱 阳    莱阳市图书馆
莱阳宣传部  中共莱阳市委宣传部
莱 州    莱州市图书馆
莱州史志办  莱州市史志办公室
莱州宣传部  中共莱州市委宣传部
兰 山    临沂市兰山区图书馆
乐陵档    乐陵市档案馆
乐陵宣传部  中共乐陵市委宣传部
历城档    济南市历城区档案馆
梁山档    梁山县档案馆
辽 宁    辽宁省图书馆
聊城档    聊城市档案馆
聊城海源阁   聊城海源阁图书馆
聊城史志办   聊城市史志办公室
临 清    临清市图书馆
临清史志办   临清市史志办公室
临清宣传部  中共临清市委宣传部
·27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临 朐    临朐县图书馆
临朐档    临朐县档案馆
临沂档    临沂市档案馆
临邑档    临邑县档案馆
临邑史志办  临邑县史志办公室
临淄文管所  淄博市临淄区文管所
陵 县    陵县图书馆
龙口档    龙口市档案馆
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图书馆
蒙 阴    蒙阴县图书馆
蒙阴档    蒙阴县档案馆
蒙阴史志办  蒙阴县史志办公室
民 大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牟 平    烟台市牟平区图书馆
牟平档    烟台市牟平区档案馆
南 大    南京大学图书馆
南 京    南京图书馆
南京地理所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图书馆
南 开    南开大学图书馆
南 通    南通市图书馆
宁津史志办  宁津县史志办公室
宁 阳    宁阳县图书馆
宁阳档    宁阳县档案馆
宁阳宣传部  中共宁阳县委宣传部
蓬 莱    蓬莱市图书馆
蓬莱宣传部  中共蓬莱市委宣传部
蓬莱慕湘馆  蓬莱慕湘藏书馆
·278·
I 收藏单位及其简称对照表 I
平 度    平度市图书馆
平度档    平度市档案馆
平度史志办   平度市史志办公室
平 邑    平邑县图书馆
平 阴    平阴图书馆
平阴档    平阴档案馆
平阴博    平阴博物馆
平 原    平原县图书馆
平原档    平原县档案馆
平原宣传部  中共平原县委宣传部
齐 河    齐河县图书馆
齐河档    齐河县档案馆
青 岛    青岛市图书馆
青岛博     青岛市博物馆
青岛档     青岛市档案馆
青岛史志办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青 州    青州市图书馆
庆云档    庆云县档案馆
庆云史志办   庆云县史志办公室
曲 师    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
人 大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日本内阁文库  日本内阁文库
日本尊经阁  日本尊经阁文库
日 照    日照市图书馆
日照史志办  日照市史志办公室
荣 成    荣成市图书馆
荣成宣传部  中共荣成市委宣传部
·279·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乳 山    乳山市图书馆
乳山档     乳山市档案馆
山 大    山东大学图书馆
山 农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
山 师    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中医    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陕 西    陕西省图书馆
上 海    上海图书馆
上海师大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省 博    山东省博物馆
省 档    山东省档案馆
省社科院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省史志办   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省 图    山东省图书馆
省委党校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
首 都    首都图书馆
寿 光    寿光市图书馆
寿光档    寿光市档案馆
台 湾    台湾图书馆
台湾故宫   台北故宫博物院
泰 安    泰安市图书馆
泰安档    泰安市档案馆
泰安史志办  泰安市史志办公室
泰山学院   泰山学院图书馆
郯城档    郯城县档案馆
滕 州    滕州市图书馆
滕州史志办  滕州市史志办公室
·280·
I 收藏单位及其简称对照表 I
滕州宣传部  中共滕州市委宣传部
天 津    天津图书馆
天一阁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
威 海    威海市图书馆
威海档    威海市档案馆
威海史志办   威海市史志办公室
潍城档    潍坊市潍城区档案馆
潍城宣传部  中共潍城区委宣传部
潍 坊    潍坊市图书馆
潍坊博    潍坊市博物馆
潍坊宣传部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
潍坊学院   潍坊学院图书馆
文 登    文登市图书馆
文登史志办  文登市史志办公室
文登宣传部  中共文登市委宣传部
汶上档    汶上县档案馆
无 棣    无棣县图书馆
无棣史志办   无棣县史志办公室
无棣档    无棣县档案馆
无 锡    无锡市图书馆
五莲宣传部  中共五莲县委宣传部
武 城    武城县文化馆
武城档    武城县档案馆
武城史志办  武城县史志办公室
夏津史志办   夏津县史志办公室
莘 县    莘县图书馆
莘县档    莘县档案馆
·281·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新 泰    新泰市图书馆
新泰史志办   新泰市史志办公室
新泰宣传部  中共新泰市委宣传部
烟 师    烟台师范学院图书馆
烟 台    烟台图书馆
烟台博    烟台市博物馆
烟台档    烟台市档案馆
烟台史志办  烟台市史志办公室
烟台宣传部  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
兖 州    兖州市图书馆
兖州档    兖州市档案馆
阳谷档    阳谷县档案馆
阳谷宣传部  中共阳谷县委宣传部
阳信档    阳信县档案馆
沂水档    沂水县档案馆
沂水史志办  沂水县史志办公室
沂 源    沂源县图书馆
峄 城    枣庄市峄城区图书馆
峄城档    枣庄市峄城区档案馆
鱼台史志办  鱼台县史志办公室
禹 城    禹城市图书馆
禹城档    禹城市档案馆
禹城史志办  禹城市史志办公室
郓 城    郓城县图书馆
郓城档    郓城县档案馆
郓城宣传部  中共郓城县委宣传部
枣 庄    枣庄市图书馆
·282·
I 收藏单位及其简称对照表 I
枣庄史志办  枣庄市史志办公室
沾 化    沾化县图书馆
沾化档    沾化县档案馆
张店档    淄博市张店区档案馆
章 丘    章丘市图书馆
章丘档     章丘市档案馆
招远史志办   招远市史志办公室
浙 大    浙江大学图书馆
浙 江    浙江图书馆
中科院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中科院考古所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图书馆
中央党校   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
重 庆    重庆图书馆
周村史志办   淄博市周村区史志办公室
诸 城    诸城市图书馆
诸城博    诸城市博物馆
诸城档    诸城市档案馆
淄 博    淄博市图书馆
淄博史志办   淄博市史志办公室
淄博宣传部  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
邹城博    邹城市博物馆
邹城档    邹城市档案馆
邹城史志办  邹城市史志办公室
邹城宣传部  中共邹城市委宣传部
邹 平    邹平县图书馆
邹平档    邹平县档案馆
邹平史志办   邹平县史志办公室
·283·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国淦编 《中国古方志考》 中华书局 1962年版
2.《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 上海古籍书店 1963年版
3.《中国方志丛书》 台湾成文出版社 1968年版
4.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中华书局 1985年版
5.崔建英著 《稀见地方志提要》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6年版
6.陈光贻著 《稀见地方志提要》 齐鲁书社 1987年版
7.朱士嘉编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
中华书局 1989年版
8.王桂云编 《山东方志汇要》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89年9月版
9.《宋元方志丛刊》 中华书局 1990年5月版
10.《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0年版
11.《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 中国书店出版社 1992年版
12.陈龙飞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山东省》
商务印书馆 1994年版
13.金恩辉等主编 《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 
台湾汉美图书有限公司 1996年版
14.《明代孤本方志选》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年版
15.《清代孤本方志选》 线装书局 2001年版
16.《故宫珍本丛刊》 海南出版社 2001年版
·284·
I 主要参考文献 I
17.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 《山东省新编地方志目录》
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18.《国家图书馆藏乡土志抄稿本选编》 线装书局 2002年版
19.《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 齐鲁书社 2003年5月版
20.辽宁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黑龙江图书馆编
《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 辽海出版社 2003年12月出版
21.《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 上海书店等 2004年版
22.《中华山水志丛刊》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年版
23.郭秀海主编 《济南市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年3月版
24.山东省图书馆编 《山东省地方志联合目录》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25.王爱功、李古寅主编 《河南省市县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年7月版
26.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 《中国古籍总目》
中华书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27.窦秀艳 潘文竹 杜中新著 《青岛历代著述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9月版
28.青州图书馆编 《青州古籍名录》 青岛出版社 2010年10月版
29.杜泽逊主编 《山东文献集成》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2011年版
30.李丹编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国旧方志目录》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2月版
31.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编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方志联合目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年4月版
·285·
后 记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献资源非常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
印和整理的古籍文献数量庞大,其中地方旧志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
地方旧志整理重印工作,调查摸清地方旧志的存世情况及所藏之处尤为重要,
这就要研究文献版本目录之学。济南甲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 2009 年开始涉
足古籍文献线装书印刷出版业务,十年来,在山东大学杜泽逊教授、山东师范
大学李伯齐教授、山东省图书馆徐泳先生、济南文史学者刘书龙先生、山东大
学李振聚老师等各位专家学者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已具备了较强的古籍版本
查找复制、文字录入、整理点校、排版设计、编审校对、印刷出版等整体业务
服务能力,公司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在此期间,编者利用两年多业余时间,参
考山东省图书馆 1981 年和 2005 年编印的《山东省地方志联合目录》、中科院
北京天文台 1985 年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两书,并吸收了近年来全
国古籍普查目录的新成果,于 2014 年 6 月编印了《山东历代方志总目》300 册,
全部免费赠送各地史志单位、图书馆等文化机构及相关研究者,为各地旧志整
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一本实用价值非常高的工具书,社会反响效果良好。
近几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挖掘整理日益重视,各地旧志整理步伐
加快,为了给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一本更加详实可用的旧志目录工具书,公司
在 2015 年上半年决定对《山东历代方志总目》一书进行重新修订。在 2015 年
至 2018 年这三年多时间里,编者曾为此到访过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
海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济南市图
书馆、山东省委党校图书馆、青州市图书馆等单位,并依据访书记录,对公司
已编印的《山东历代总目》中的旧志馆藏信息进行了核对,发现了部分错误,
·286·
  I 后记 I
  如《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山东省联合目录》著录的《章丘县志》有明正德版本存世,经核查,此版本实际上不存在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山东省联合目录》著录有《滕县志》嘉庆版本存世,经考证,实为广西《藤县志》嘉庆版本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山东省联合目录》还著录《栖霞县志》有民国版存世,经查实,该志为南京《栖霞县志》民国版本等问题。此次修订中,将这些错误都进行了改正。为更好全面反映山东历代存世方志的目录,修订本中增加了山水、金石等专志目录。山师大李伯齐教授给修订版作了序,并提出了宝贵建议,还提供了一本《中国人民共和国词典·山东省卷》(商务印书馆)作为修订版参考,对每个区县的历史沿革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值此书即将付梓之时,编者在此对曾给予公司各种支持和帮助的各位专家、学者、朋友、同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由于水平有限,本书中可能还存在错讹之处,敬请方家和读者给予指正,以便将来补充修订,使之更加完备。
  编 者
  2024 年 7 月于甲骨书房

·287·
山东历代方志总目
编 者 :济南甲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策 划 :翟德军 翟德铜
责任编辑 :刁丽君 李彬花
装帧设计 :李娜
印 刷 :济南甲骨古籍精装印刷厂
开 本 :787×1092mm 1/16
字 数 :90 千字
印 张 :19
版 次 :2019 年 3 月第 1 版 第 1 次印刷
定 价 :96.00 元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联系印厂调换,电话 :13969182630)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存经典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