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4-02-02 13:57
昌乐 刘文安

柳诒征《卢抱经先生年谱》补遗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15 14:33
鄌郚总编
  柳诒征《卢抱经先生年谱》补遗
  张波
  谱系:
  卢氏祖父卢之翰,外祖父冯景;
  父卢存心,岳父桑调元;父卢存心与岳父桑调元均师从清初著名理学家劳史。
  籍贯:
  《杭郡诗辑》:“先世居余姚,后迁于杭,老屋在批验所前,所谓数间草堂者也。”又据清•丁丙《武林坊巷志》所载,卢氏旧居数间草堂在杭州东里坊二批验所。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年),六月三日,先生生。
  (柳诒征先生此条附录:桑调元祭卢母杨太君文:冯之淑媛为存心之先妻,调元娶于汪。冯育子而汪育女,订子之昏早在乎母之怀。据此似先生自幼即与桑氏订婚。)
  案:柳诒征先生附录似误。卢氏订婚当在康熙六十年。详细解释见下。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年),2岁。
  康熙五十八年已亥(1719年),3岁。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年),4岁。
  康熙六十年辛丑(1721年),5岁。母冯孺人卒。【《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五《张荷宇大任梦母图记》:“余亦五岁失母,此情人所同也,感荷宇之事因而为记之。”】
  案:卢氏当在此年与桑氏订婚。
  材料依据:
  一是卢氏门人彭允初所记:“绍升年十八中礼部试,出余姚卢先生绍弓之门。卢先生为桑先生馆甥。绍升既从卢先生游,因得习闻两家风义之古。先生父卢太公与桑先生交最善。妻冯太宜人生卢先生五岁,得瘵疾,自知不久。太宜人雅重桑先生。时方议昏姻而未决也。闻其来,辟中门须之。入,再拜而请曰:‘愿以儿子为托。’亡何,太宜人卒。桑先生感其意,进卢先生于门,授之学。遂以女归焉。已而卢先生登高第,入翰林,以文章名节重于时。盖太公之教则然,亦桑先生有以成之也。”【彭允初《二林居集》卷十一《卢太公墓志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461册第388页】
  二是同样作为卢氏门人的臧墉所记:“父征士公与同里桑主事交最善,母冯太宜人故雅敬之。生先生五岁,得瘵疾,将卒,闻主事来,启中门再拜曰:‘以儿子为托。’主事感其诚,遂以女字先生,招至京师,授以业,由是学日益进。”【臧墉《拜经堂文集》卷五《皇清前翰林院学士卢先生行状》,《续修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第1491册第601页】案:尽管彭允初与臧庸两人记载略有差异,甚至有些许冲突之处,但是卢氏在五岁时候丧母,而桑氏在此前后将女儿许配卢氏则似无疑。而且,臧庸所记“遂以女字先生,招至京师,授以业”一句颇为模糊,但是依旧下文判断,桑氏并未在卢氏五岁时候即将其收入门下或者带至京师。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年),6岁。
  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7岁。
  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8岁。
  雍正三年乙巳(1725年),9岁。
  雍正四年丙午(1726年),10岁。
  雍正五年丁未(1727年),11岁。
  雍正六年戊申(1728年),12岁。
  雍正七年已酉(1729年),13岁。
  雍正八年庚戌(1730年),14岁。
  雍正九年辛亥(1731年),15岁。
  多从人借书钞录,似始有志于校勘。【《抱经堂文集》卷十一《书韩门缀学后》】
  雍正十年壬子(1732年),十六岁。
  柳诒徵先生《年谱》雍正十一年癸丑条记载,卢氏在雍正十一年癸丑始入钱塘县学。但是在乾隆五十七年壬子条,柳诒徵先生又更正前说,材料依旧为翁方纲《复初斋诗集》所记《和卢弓甫学士壬子重游学宫诗》。可以参见柳诒徵先生年谱。
  【案:赵怀玉《亦有生斋集•诗集》卷十二中有《和卢抱经先生游泮六十年诗成四百二十字》:“前辈卢学士文弨以雍正壬子始游膠庠,今六十年矣。以自纪诗见示,时余亦将北上,率成四百二十字,既志盛事,兼申别怀。
  学校之设罗琦瑰,取士几逢真秀才;大儒生自得天厚,后凋松柏庶几材;先生家世溯涿郡,门第竞爽安平崔;行年十六列庠序,志学之性原胚胎;当时已作后生准,老成风度文章魁;偶依乐广(谓桑弢甫先生)入京洛,烧尾之宴长安开。”
  又梁同书《频罗庵集》卷三,有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作《和卢抱经同年壬子重游泮宫诗二首》,见下文。
  又赵翼《瓯北集》卷三十五中亦有《贺卢抱经学士壬子重游泮宫诗》,其注曰:“卢抱经学士以雍正壬子补弟子员,今岁壬子,又见诸生游庠,作重逢入泮诗纪事,敬贺四律。”】
  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年),17岁。
  是年四月初一日,桑调元进士及第,但旋南归守父丧三年。
  材料依据:
  桑调元《旌门录》:“雍正十一年四月初一日,世宗宪皇帝召见天下通知性理举子八人,调元与焉。奏对称旨,蒙恩谕曰:‘好!好!此是躬行实践之学。’钦赐进士,授工部屯田司额外主事。”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雍正十一年四月条: 又谕:“于开泰、焦以敬、吴超、桑调元、李光型、刘学祖著赐进士,补入殿试榜。”
  马荣祖《桑孝子天显墓表》:“钱塘笃行君子桑弢甫调元,属余为厥考文侯表墓。既力让不得,前言六阅月,竟未就也。余与弢甫名声相闻,今上丙辰(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召试保和殿中,始于殿中识面。先是弢甫成进士,授工部屯田主事,岁在癸丑(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其父已于正月卒。相距三千里,寄书中道,沈搁阅五月,乃克闻讣,以是痛毒尤深。谋所以不朽其亲者尤笃。余两人别既久,庚午(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遇于大梁。弢甫主讲席于此已四稔。”【钱仪吉《清朝碑传全集》二正编(下),台湾大化书局1984年12月版第1777页】
  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年),18岁。
  是年秋,卢存心客於嘉兴府桐乡、秀水等县,与钱载、汪筠等相互往还唱和。【钱载:《蘀石斋诗集》卷十二有《卢舍人文弨征为征君存心六十诗》:“忆在甲寅秋,俱客於桐乡。”又汪筠:《谦谷集》卷二有《酬卢玉礹》、《华及堂早桂同玉礹坤一赋》、《酬玉礹》。】
  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年),19岁。
  是年,弟文韶生,其生母为卢存心继室张氏。【《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一《与弟文韶书》:“今弟已十有五矣,离幼志而即成人,在此时也。……今吾年三十三,尚无子嗣。”又梁同书《频罗庵遗集》卷八有为卢文韶所作《文学匏庐卢君墓志铭》,其文曰:“同年卢抱经学士有弟曰文韶,字召音,别字匏庐,白云先生继配张夫人出也。……嘉庆九年,岁在甲子,君年七十矣,以咯血卧床累月,疾亟,遂不可为,时四月二十六日也。”】
  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20岁。
  在京,受业于桑弢甫。
  案:卢氏《抱经堂文集》卷二《中庸图说序》:“文弨弱冠执经于桑弢甫先生”。又同书卷十六《又跋梅二如临徐又次太守手卷》:“忆余乾隆初,方从师日下,身亦为童子师。”又杭世骏《词科余话》:“甲寅冬,余与厉太鸿同被征,……予自乙卯除夕辞家,以丙辰正月晦抵都。时被征之士云集京师,故人吴江迮云龙,钱塘桑调元、符曾,皆有次韵诗。”【待查】
  根据上述三条史料记载,卢氏似乎早就投入桑调元门下跟随其学习,而不太可能是千里迢迢从杭城赶到京师,专程投入桑调元门下学习。又据《旌门录》记载:“(桑调元)南归治丧葬。蔬食水饮,绝肉食者三年,既免丧,赴工部,其饮食如居丧时。”桑调元在三年丁忧期满之后即北上复职。乾隆元年九月,参加保和殿殿试。则卢氏似乎早在雍正十一年桑调元回家守丧之后就投入其门下学习,到乾隆元年,跟随桑调元从杭城到达京师继续学习。而不是在乾隆元年方开始跟随桑调元。
  九月,卢存心与钱载参与博学鸿辞科保和殿御试。【据杭世骏《词科掌录》卷首《举目》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世倌举五人:工部主事桑调元,浙江钱塘人,雍正癸丑追士;康熙庚子副榜贡生汪祚,江南江都人;监生陆荣柜,江南华亭人;廪生卢存心,浙江钱塘人;廪生胡二乐,江南歙县人。】【案:钱载《萚石斋诗集》卷首《自序》:“乾隆丙辰,中外所荐士云集京师,九月,御试于保和殿,而载卷不可以中选,归而境益困。”又卷十二《卢舍人文弨征为征君存心六十诗》:“转忆同徵时,同车行高冈。
  乾隆二年丁巳(1737年),21岁。
  不在京师,始客游 。
  乾隆三年戊午(1738年),22岁。
  八月六日(9月19日),举顺天乡试。是科孙嘉淦与吴家麒分别为正副考官。【《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七《孙文定公家传》,又据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四册《乡试考官年表》乾隆三年戊午科(1738年)顺天乡试条。】
  乾隆四年已未(1739年),23岁。
  是年,曾以事羁余姚,寓周巷景氏东白楼中,并钞录《荀子》为巾箱本。
  是年,卢存心与桑弢甫在馀姚,并招钱载同游姚园赋诗。【钱载《蘀石斋诗集》卷二记载:“卢征士存心招陪茅明经应奎弢甫桑先生游姚园,分韵得二首复同韵各一首。”】
  乾隆五年庚申(1740年),24岁。
  卢氏馆于杭城,而桑氏则馆于湖上之南屏,秀水盛世佐从桑氏受业。卢氏与桑氏不时往来。【《抱经堂文集》卷三《仪礼注疏详校自序》:“乾隆庚申之岁,吾师桑弢甫先生讲学于湖上之南屏,秀水盛庸三世佐实从之游。余馆于城中,不能与共学,而往还恒数焉。”又同书卷十七戊辰年(乾隆十三年)卢氏《上桑弢甫先生书》:“文弨自闻先生之教,私愿杖履所到,必往从焉。乃不意八年之久不得一觌,事势阻格,不能自拔。每至昔时讲习之地,思师友聚处之乐,邈不可得,未尝不徘徊叹惋,自伤年日以长,而不能竟其所学,若何而可以自立也。”】
  乾隆六年辛酉(1741年),25岁。
  入都。【《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一《与弟文韶书》:“辛酉来京师,行装萧然,短褐不完,书籍亦不能携。”】
  乾隆七年壬戌(1742年),26岁。
  考授内阁中书,是年主试者乃刘统勋。【《抱经堂文集》卷十六《刘文正公自书手记跋》:“岁壬戌,公考试中书,文弨侥中选。”】
  是年,卢存心等为桑调元之父桑天显请旌。【桑调元:《旌门录》中有《钱塘县学生员卢存心等覆状》:“伏见钱塘县已故孝子桑天显童年至性,为贤哲之所难,……伏乞俯顺舆情,亟彰潜德,申推锡类之义,仰邀旌孝之恩。将配享黎阳合。请之情符乡国特标绰楔大书之例炳春秋矣。”】同年十二月初五日,清廷下令恩准旌表。
  乾隆八年癸亥(1743年),27岁。
  是年,在京师,晤香山刘舍人於外家张凤麓先生所。【《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赠中宪大夫乡饮大宾作庵刘公墓志铭》。】
  是年五月,桑调元辑《旌门录》。【桑调元:《旌门录》卷首自序:“先府君童年奇孝,长而仁德。功煜煜在人耳,且间至老弥劭。既没而乡国友戚追思,请旌之。已得请矣。调元幸先德之追扬,荷天恩之下逮,发露幽潜,光垂穹壤。我世世子孙感激,曷其有穷!始自请旌之辞,迄于题疏荟为一编,将以登诸家乘。先辈钜公,直书姓名,传信也。乾隆八年夏五调元谨辑。”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本。】
  乾隆九年甲子(1744年),28岁。
  乾隆十年乙丑(1745年),29岁。
  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年),30岁。
  在京师,见钱塘汪师韩。
  据《抱经堂文集》卷十一《书韩门缀学后》:“先生名师韩,韩门其别号也。……丙寅、丁卯间,余与友朋会文京邸,呈先生,蒙赏识。”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年),31岁。
  以内阁中书身份奉旨参与校勘《文选》于丽景园中。
  【据卢氏《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五《丽景校书图记》:“乾隆丁卯之夏,天子居圆明园,命选翰林十人,中书十人,校录唐李善所注《昭明文选》,以备清燕之览,于是即张相国园而开馆焉。……前辈钱赤岸先生,性慎密而多闻识,袬然为中书领袖,选与兹事。文弨时亦从诸君子后,移席近先生。” 】
  是年,桑氏在大梁主讲。【见雍正十一年条,马荣祖《桑孝子天显墓表》。下同】
  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年),32岁。
  春,第四次试礼部不第。有《答陈儆唐一杰书》,其中卢氏自述:“近者稍得暇,取经史兼阅之,以经为律令格式,而以史为案辞,此文弨今日之所为学也。”先是,陈氏有书赠卢氏。【《抱经堂文集》卷十七《答陈儆唐一杰书》:“文弨之试于礼部,至是而四矣。……今年所试之文,颇小称意,而友朋亦杂然同声许为必售。榜发被黜,人或疑余之不能无愠。” 案:卢氏自乾隆三年中顺天乡试,次年试礼部,至此经过四次,则本年当是乾隆十三年。】
  冬,在玉牒馆,参与缮写八人之列。同年有《与备三大兄寿朋书》和《与金(左山右享)县天来潢书》。
  【案:清代修纂玉牒本系十年一次,但是在乾隆十一年十二月,因为上次即乾隆七年修改之玉牒舛误缺漏极多,是以宗人府奏请在十二年小修一次。可参见《清高宗实录》卷卷二百八十,乾隆十一年十二月条记载。
  据此,卢氏所指的玉牒修纂当是乾隆十一年十二月开始这次,且卢氏应当是从十二年初即开始在玉牒馆工作,直到本年冬。其《抱经堂文集》卷十七《与备三大兄寿朋书》:“近者以久次之故,稍就闲地,值纂修玉牒,得与於缮写八人之列。”又同卷《与金崞县天来书》:“此时冬寒日短,从玉牒馆抵家,大率已曛黑矣。”】
  同年,桑调元弟子盛世佐进士及第。卢氏从盛世佐借其所注《仪礼》观阅。【《抱经堂文集》卷三《仪礼注疏详校自序》】
  卢氏有复桑调元书。【此条据王文锦点校本《抱经堂文集》卷十七《上桑弢甫先生书》】同时在致桑调元之子桑虎竹书中,卢氏表示“吾欲于明年请假来河南,既得闻先生之教,又兼以足下自励也。”
  是年,桑氏在大梁主讲。
  有复友人薛洪书。【案:《抱经堂文集》卷十七《与薛(左三点水,右殿)山洪书》:“此念一误,碌碌十年余,屡踬于有司之试,一第曾不可得,而学荒矣,时已去矣。”卢氏系在乾隆三年中顺天乡试,则此书当是作于十三年前后,姑系此。】
  【又同年,卢氏先后致书多人。可参见《抱经堂文集》卷十七。】
  同年,一女生。【《抱经堂文集》卷十六《又跋梅二如临徐又次太守手卷》:“犹忆甲戌之春,余长男庆诒方三岁,患豆创,医皆以为结痂可待矣。时余七岁女久病,请徐先生入视。”】
  自是年始,至乾隆十九年甲戌,与纪昀等人结成文社,研究制义之外,不时诗酒倡和。【《纪文达公遗集》卷九《袁清悫公诗集序》记载:“忆乾隆戊辰至甲戌,清悫公方宦京师,与秦学士涧泉、卢学士绍弓、张编修松坪、周舍人筠谿、陈舍人筠亭、王舍人榖原、左舍人羹塘、丁舍人药圃、钱詹事辛楣、及余与从兄懋园均以应礼部试结为文社,率半月而一会,商榷制义,往往至宵分中间。暇日又往往彼此过从。或三四人,或五六人,看花命酒,日夕留恋,时以诗句相倡和,一时朋友之乐殆无以加也。”】
  乾隆十四年已巳(1749年),33岁。
  夏,在京师。刊刻卢存心诗集以祝其六十寿诞,并赠诗集於钱载。【钱载:乾隆十四年所作《卢舍人文弨征为征君存心六十诗》:“忆在甲寅秋,俱客於桐乡。……迩来十五年,离合纷难常。……倏忽及今夏,京游寓藜光。舍人晨送卷,刊得前诗长。”】
  是年,有《与弟文韶书》。
  是年,桑氏在大梁主讲,并有书致钱载。【钱载:《蘀石斋诗集》卷十二有《仰酬桑先生四首》,中有句云:“大梁亦何在,十日两奉书。”】
  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年),34岁。
  在京师。得桑氏所寄《李空同诗钞》。是年,桑氏主大梁书院,为李氏后人整理李空同诗钞。【《抱经堂文集》卷十四《书李空同诗钞后》】
  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年),35岁。
  五月三日,跋《越绝书》。【《抱经堂文集》卷九】
  五月八日,为黄叔琳《夏小正补注》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八】
  五月九日,跋《崔豹古今注》。【《抱经堂文集》卷十】
  闰五月二十四日,为黄叔琳校勘《王阮亭先生感旧集》事竣,并为之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十四】
  十二月,为黄叔琳整理《砚北杂录》事竣,并为之作序。【清•顾镇:《清初黄昆圃先生叔琳年谱》乾隆十六年十二月条:“十有二月,砚北杂录成。公博学强记,于书无所不窥。至年耄目昏,犹依藉日光手不释卷。每风雨晦瞑之辰,则令诸孙雒诵于侧,其有关经济学术者摘录。积久盈箧,适卢君文弨主家塾,属令分类编辑,至是书成。”】
  十二月二十八日,作《丽景校书图记》。【参见《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五《丽景校书图记》】
  是年,在京,馆于黄叔琳家,并结识徐文静。【《抱经堂文集》卷九《竹书纪年统笺跋》】
  是年,有《与侍读申笏山甫书》。【《抱经堂文集》卷十七《与侍读申笏山甫书》:“文弨趋走内阁,忽忽已十年。”】
  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36岁。
  十月一日(11月6日),以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是科一甲前两名分别为秦大士与范棫士,主考官为陈世倌、嵩寿与邹一桂,殿试读卷官包括史贻直、孙嘉淦、蒋溥、刘统勋、秦惠田与裘曰修等。【据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第四册《会试考官年表》乾隆十七年条。
  又《高宗纯皇帝实录(六)》卷四百二十四,乾隆十七年十月上条:“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一甲秦大士、范棫士、卢文弨三人进士及第。二甲钱载等七十人进士出身。三甲杜锜等一百五十八人同进士出身。”
  又同书卷四百二十四,乾隆十七年十月上条:“授一甲一名进士秦大士为翰林院修撰。一甲二名进士范棫士、一甲三名进士卢文弨为翰林院编修。”
  又《抱经堂文集》卷十六《又跋梅二如临徐又次太守手卷》:“新建裘文达公为壬申殿试读卷官,余以是年登第,以师礼事之,有燕会必招余在座。”】
  十月十二日,选授庶吉士,刘统勋为教习师。【据钱实甫《会试考官年表》。又《抱经堂文集》卷十六《刘文正公自书手记跋》:“壬申,入词馆,公为教习师。”】卢氏殿试时直指直隶地区百姓徭役沉重【《抱经堂文集》卷一《朝考:时政疏》。又段玉裁《经韵楼文集》卷八《皇清翰林院侍讲学士卢公墓志铭》:“壬申殿试对策中,言直隶差徭之重,纯皇帝动容,饬总督方观承申奏自劾,士论伟之。”】,
  是年,长子庆诒生。【《抱经堂文集》卷十六《又跋梅二如临徐又次太守手卷》:“犹忆甲戌之春,余长男庆诒方三岁。”】
  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37岁。
  五月,在编修任上。乾隆帝在其履历上写到“条陈直隶办差者”一句。【《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第一册第604页记载:“卢文弨,浙江人,年三十七岁。乾隆十七年进士,历俸七个月。”】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38岁。
  春,长女久病,长子庆诒亦患豆。友人徐又次代为诊治始愈。【《抱经堂文集》卷十六《又跋梅二如临徐又次太守手卷》:“犹忆甲戌之春,余长男庆诒方三岁,患豆创,医皆以为结痂可待矣。时余七岁女久病,请徐先生入视,先生见余男亦在床,出谓余曰:‘君男之豆,医者以为何如?此症有吉有险有凶,君男在险法中。’余始惶急就先生求良医。先生因命其长君凤鸣旦旦来视,毒然后大发于外,为手制善药,护其里,散其外,又逾月而始愈。”】
  夏,与朱珪、翁方刚等奉旨校勘《文选》。
  【据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卷三《命词臣缮录<昭明文选>》记载:“乾隆甲戌夏,命翰林工楷书者梁国治、秦大士、梁同书、庄培因等,缮录《昭明文选》。又命朱珪、戈涛、卢文弨、翁方刚等,校对于翰林院后堂东宝善亭内。” 】
  闰四月十二日(1754年6月2日),散馆。是年,归里葬母。【《乾隆起居注》乾隆十九年闰四月十二日辛酉,“大学士傅恒带领壬申恩科散馆修纂编修庶吉士等引见。奉谕旨修纂秦大士,编修范棫士、卢文弨已经授职”。钱实甫《会试考官年表》与此同。又: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一《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先生行状》:“甲戌散馆,上命取诗片进阅”。又《抱经堂文集》卷十二《书张蒙山果葬高氏九棺记后》:“乾隆甲戌,余晤蒙山先生于长芦,先生知余归为葬母也,甚怂恿之。”】
  是年,戴震入都,卢氏与戴震结识。【案:关于戴震入都时间,钱大昕、凌廷堪等人认为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王昶更认为是在十九年春天,是年戴震32岁,而段玉裁、洪榜等人则认为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年戴震33岁。因钱大昕与王昶其时皆在京师,而段玉裁与洪榜皆系后来追记,所以此处姑从乾隆十九年说。又在此年卢氏南下葬母,则卢氏与戴震相识当在是年。待查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年),39岁。
  柳诒徵先生《年谱》记载:“是年,疑尚在南。”但未确定,姑存疑。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年),40岁。
  是年,似曾主讲暨阳书院。【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二《抱经堂诗钞序》:“先生主讲暨阳,为乾隆丙子,盖在主讲龙城前。”】
  是年,当是依旧在南。【黄达《一楼集》卷二中有《同年卢檠斋编修过》诗,系年在乾隆丙子,即二十一年。柳诒徵先生《年谱》记载:“(是年),入都。”但是柳诒徵先生并未明确写出所依据的史料。】
  【案:王文锦点校本《抱经堂文集》卷四《桐乡沈氏家乘序》系年在丙子,文载:“桐乡沈子陛扬尝从家大人受业,与余敦世好。久不相见,一旦聚粮走三千里,访余于京师,植余方南还,尽用其资,孑然居旅店中,忍困以待余来,盖近世朋友之所未有者也。”】
  是年,以凌瀛初本校得自黄叔琳之《韩非子》。【《抱经堂文集》卷十《书韩非子后》:是本为明赵文毅校刊本,远出他本之上。余向借之北平黄昆圃先生,后先生以归余。乾隆丙子,以凌瀛初本校一过。】
  是年,卢氏似曾将其外祖父冯景所著《淮南子洪保》(见冯景《解舂集文钞》)送与戴震校读。【据段玉裁所作《戴东原先生年谱》乾隆二十一年丙子条记载:“是年冬,有读淮南洪保一篇云:‘卢编修绍弓以其外王父冯山公先生景淮南子洪保示予,予读其论古音有疑焉,惜隋唐辨声之法之失传也。’”】
  【又据胡炳生、杨应芹辑《戴震全书》之三十六《补遣•读淮南子洪保》记:“卢编修绍弓,以其外王父冯山公先生《淮南子洪保》示余。先生与阎百诗友善,此同在淮南时辨证《尚书古文》者也。为书之体,盖即本阎百诗所撰《尚书古文疏证》。余读其《论古音篇》,独有疑焉。”】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年),41岁。
  【黄达《一楼集》卷三中有《喜同年檠斋学士过》诗,系年在乾隆丁丑,即二十二年。案:黄达此条记载似误,前面各人所记卢氏职衔均为编修、中允或者直接称其字号,黄达二十一年诗中亦称编修,而卢氏迟至二十七年始被擢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则黄达此诗系年在二十二年似误。】
  十月六日,入值上书房。【案:《高宗纯皇帝实录(七)》卷五四八,乾隆二十二年十月上条:“命修撰秦大士、编修李中简、卢文弨、倪承宽、锺兰枝在尚书房行走。” 又李中简《嘉树山房诗集》卷四有《十月六日承命侍直上书房恭纪》诗。又《乾隆朝上谕檔》第四册,第213件奏折:“上书房:卢文弨,乾隆二十二年得赏。”】
  是年,有诗赠纪复亨。【钱载:《蘀石斋诗集》卷十七记载:“纪编修复亨近以诗与秦修纂大士,粘於壁。一夕,为偷儿取去。编修又送诗,修纂和之。於是周学士长发、卢编修文弨皆有作。”】
  柳诒徵先生《年谱》记载:“(是年),桑孺人卒。”
  是年春,借元刻本《大戴礼记》与戴震。戴震亦将是年所注《屈原赋》稿本借与卢氏观看,卢氏为之作序。【《抱经堂文集》卷八《新刻大戴礼跋》:“戴君丁丑年所见余本,即元时本耳。”又同书卷六有《戴东原注屈原赋序》。又段玉裁《年谱》乾隆二十二年丁丑条:“是年孟夏,有《大戴礼记目录后语二》(见《戴东原先生文集》卷一),内云:‘今春正月,卢编修绍弓以其校本示予,又得改正数字。’】
  是年,卢氏参与丁丑科会试,为诗经分校官。取中彭允初。【彭允初《二林居集》卷十一《卢太公墓志铭》:“绍升年十八中礼部试,出馀姚卢先生绍弓之门。”】又见阎循观卷,为其力荐不得。【《抱经堂文集》卷十六《又跋梅二如临徐又次太守手卷》:“桐城王中涵户部,丁丑会试,与余俱为诗经分校官,坐联席,相与浃洽者一月,识其人朴诚君子也。”又同书卷十九《与理斋书》:“曩丁丑分校礼闺,得山左一卷,决其人必正气,荐后不为主者许可,将次开榜,犹抱其卷上堂力争,竟不能得。……后其人来见,乃昌乐阎君名循观,果道学君子也。”】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年),42岁。
  三月十八日,署日讲起居注官。【《乾隆起居注》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十八日甲辰,“又翰林院奏请署日讲起居注官开列职名恭候钦点一折,奉谕旨卢文弨著以原衔署日讲起居注官。”】
  三月十九日,参加翰林科詹考试,二十二日,公布成绩,被列为朝考二等。【《乾隆起居注》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十八日:“是日,大学士傅恒史贻直奉谕旨,著于十九日考试翰林。”二十一日:“大学士傅、史奉谕旨,此次考试翰林詹各员著于二十二日带领引见。”二十二日:“大学士傅恒等带领考试翰詹各官引见。奉谕旨“昨于正大光明殿考试翰林詹等官,朕亲加详阅,按其文字优劣,分为四等。一等王鸣盛秦大士钱汝诚三员;二等钱大昕周煌……卢文弨等十五员;……其二等未经升用之陈荃、国柱、钱载、纪昀、倪承宽、吴绶绍、蒋和宁、卢文弨等八员,于应升缺出具名题奏。”】
  三月二十六日,起居注当值。【《乾隆起居注》,以下各条相同,不再注明。】
  四月初二日,起居注当值。
  四月初八日,起居注当值。
  四月十六日,起居注当值。充日讲起居注官。【《乾隆起居注》乾隆二十三年四月十六日:“又奏请补充日讲起居注官一疏,奉谕旨“蒋(左木右鼎)、卢文弨、积善俱着以原衔充日讲起居注官。”】
  四月二十四日,起居注当值。
  五月初六日,起居注当值。
  五月十八日,起居注当值。
  五月二十九日,起居注当值。
  六月十三日,补授左春坊左中允。【《乾隆起居注》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十三日:“是日,吏部奏请补授左右春坊中允各一员,……奉谕旨“卢文弨补授左春坊左中允,李中简补授右春坊右中允。”】
  六月二十三日,起居注当值。
  七月初六日,起居注当值。
  十月初四日,起居注当值。
  十月十四日,起居注当值。
  十月二十四日,起居注当值。
  十一月十七日,起居注当值。
  十一月二十二日,起居注当值。
  十一月二十九日,起居注当值。
  十二月初二日,起居注当值。
  十二月十二日,起居注当值。
  十二月二十三日,起居注当值。
  十二月二十八日,起居注当值。
  十二月十六日,父卢存心卒。【彭允初《二林居集》卷十一《卢太公墓志铭》:“太公为人笃於伦理修长者行,穷交子弟,多所推助。故人吴绍庭卧病,数徒步往候之,为处分后事。日往返十余里,遂得疾。三日而病,亟促移居正寝而逝。时乾隆二十三年十二月既望,年六十九。”】
  是年,与戴震共同校注《大戴礼记》结束,并赠之卢见曾。【卢见曾《雅雨堂文集》卷一《大戴礼记序》:“余家绍弓太史,于北平黄夫子家,借得元时刻本,以校今本之失,十得二三,注之为后人刊削者,亦得据以补焉。又与其友休宁戴东原震,泛滥群书,参互考订。既定,而以贻余。”】
  是年,李中简有《检书图为卢抱经》诗。【李中简《嘉树山房诗集》卷四】钱载亦有《题卢中允文弨检书图》。【钱载:《蘀石斋诗集》卷十八:“我昔图读书,君今图检书。” 又梁同书《频罗庵遗集》卷一有《题卢抱经同年检书图》,其中有句云:“庙寺门摊每驻车,十年辛苦俸钱馀。而今鹤禁簪毫去,好就君王乞秘书。” 又钱大昕《潜研堂诗集》卷四亦有《题卢绍弓编修检书图》,其题末句云:“一瓻借钞倘见许,僦屋恰近春明街。”又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一,有乾隆五十年所作《检书图为卢抱经学士题》,其中有句云:“当年簪笔侍青宫,曾绘此图呈帝子。……至今七十已悬车,犹日孳孳勤不止。”】
  乾隆二十四年已卯(1759年),43岁。
  四月十五日,卢氏在杭,安葬其父卢存心,开始丁忧。【彭允初《二林居集》卷十一《卢太公墓志铭》:“太公之卒也,与冯太宜人合葬於杭州北郭外道古桥先莹之次,在乾隆二十四年四月乙丑。其后三十年,继室张太宜人亦卒,将以五十四年正月丙戌启纩而袝焉。卢先生以金石之文未具,遗书绍升命叙而录铭之。”又《抱经堂文集》卷十《书录解题跋》:“乾隆已卯,余读礼家居,友人见示此书,仅自楚辞别集以下,而其它咸阙焉,乃秀水朱氏曝书亭钞本也。”】
  【案:(清)严荣:《清王述庵先生昶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6月版,第16页乾隆二十四年,王昶三十六岁条记载:“是秋,回部平。奉旨加一级。都中以经术文章名者庄方耕阁学存与、申拂珊府丞甫、卢绍弓中允文弨、杨二思编修述曾、纪晓岚编修昀、朱美叔编修筠、石君珪、冯君弼寺丞廷丞、祝豫堂舍人维诰、吴荀叔舍人烺,皆来数晨夕连茵接轸,闻者慕之。”严荣记载王昶与卢氏等人相识之事,系年在二十四年,系是漫而言之,不应就据此误信王昶与卢氏等人均在是年订交。】
  是年,曾往扬州。见卢见曾。【《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乡贡生卢府君墓志铭》:“乾隆二十四年,余往扬州。”又汪兆镛辑《碑传集三编》卷十八《监司一》中有卢氏所作《故两淮都转盐运使雅雨卢公墓志铭》:“文弨始拜公於淮南,公奖借备至,有加礼焉。嗣以忧归,又尝一再见。】
  是年,卢氏同乡幼时好友陈一杰卒。【案:《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文学陈少云墓志铭》:“遂以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三十日卒,年四十有五。姓陈氏,一杰名也。每服膺裴行俭之言,自制字曰儆唐,少云其号也。”又同书卷十七有乾隆十三年卢氏《答陈儆唐一杰书》。】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44岁。
  本年,主讲暨阳书院。【史料依据参见下文《与赵敬夫曦明书》。又同书卷二十六《候选主事苍毓杨府君家传》:“暨阳书院之新建也,余承学使鹤峰李公之聘,来主讲席”。案:李因培,号鹤峰,袁枚《小仓山房诗集 》卷十八中有《赠李鹤峰学使》,吴省钦《白华前稿》卷三十二有《次韵李鹤峰师登徐州试院招鹤楼》。又李因培曾前后两次提学江苏,据《清高宗实录》卷489:“乾隆二十年五月,以光禄寺卿李因培提督江苏学政。”同书卷521:“乾隆二十一年九月,谕:‘各省学政,已届期满,江苏学政李因培,……俱著仍留。’”同书卷597:“乾隆二十四年九月,谕:‘各省学政,现届期满。……浙江学政,著李因培调补。”是为李因培第一次提学江苏,法定时间是从乾隆二十年五月至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但是,又据同书卷608,至乾隆二十五年三月时候,户部尚有议覆江苏学政李因培疏请记载,则李因培实际提学江苏学政当是至二十五年三月以后止。如此,则是在卢氏二十四年回藉丁忧之次年,其接受李因培之邀主讲暨阳书院当是在此年。
  又:李因培第二次提督江苏学政,据《清高宗实录》卷670:乾隆二十七年九月壬戌,谕曰:‘各省学政,现届差满。……江苏学政,著李因培调补。’”同书卷731:“乾隆三十年闰二月,谕:‘湖北巡抚员缺,著李因培补授。’”又据同书735:“乾隆三十年四月,湖北巡抚李因培奏湖北吏治废弛有二。”则李因培第二次提学江苏当是从乾隆二十七年至三十年四月止。而其时卢氏正在京师供职,是以在李因培第二次提学江苏时,卢氏不可能接受其邀请主讲暨阳。】
  卢见曾雅雨堂刻本《大戴礼记》竣工,卢氏为其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八《新刻大戴礼跋》】
  冬,戴震致书卢氏,谈论卢见曾所刻《大戴礼记》中文字讹误问题,并赠戴氏新刻《屈原赋注》给卢氏。
  【戴震《戴东原先生文集》卷三有《与卢侍讲召弓书》,系年在庚辰,即乾隆二十五年,而孔继涵所刻《微波榭丛书》本系年在庚辰冬。同卷《再与卢侍讲书》系年在辛巳,即乾隆二十六年,而《微波榭丛书》本系年在辛巳夏。又《再与卢侍讲书》中有句云:“去冬刻就屈原赋注,属舍弟印送,谅已呈览,尚有误字。”据此,则微波榭本系年当是无误。
  又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条:“是年冬,有与卢侍讲绍弓书,论校大戴礼记事云:‘大戴礼记刻后印校,俗字太多,恐伤板,所有戊子,囊未核出,姑正其甚者。’玉裁按:校刻大戴礼,盖即扬州运使卢公见曾雅雨堂本也。卢学士文弨先为校订,刻既成矣,先生复细校之,故有庚辰冬、辛巳夏两与学士之书,胪举应改之字。” 又段玉裁《年谱》乾隆四十二年丁酉条:“一曰大戴礼,是经经卢运司见曾刊於扬州,学士卢文弨洎先生庚辰冬、辛巳夏二次校定,称善本矣。”】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年),45岁。
  在暨阳书院。【案:《抱经堂文集》中有《与赵敬夫曦明书》,系年在辛巳即乾隆二十六年,其中曰:“仆自来暨阳,两年于兹矣,于今乃得覩足下之面,岂非笃于实学,不求人知之士哉!” 】
  夏,戴震再次致书卢氏,谈论卢见曾刻本《大戴礼记》中的讹误问题,并向卢氏推荐友人程瑶田。【《戴东原先生文集》卷三《再与卢侍讲书》】
  从友人朱奂处借得明毛斧季临本《孟子》。【《抱经堂文集》卷十九《答汪容甫书》:“在辛巳岁,从吴友朱君文游处,借得毛斧季所临吴匏庵赵注《孟子》校本,独末卷缺章指,于意终未慊也。”又同书卷八《孟子注疏校本书后》:“乾隆辛巳,余从吴友朱文游奂处借得毛斧季所临吴匏庵校本,乃始见所为章指者,独于末卷缺如也。”又同书卷二《孟子章指序》:“乾隆辛巳之岁,借得毛斧季所临吴匏庵钞本《孟子注》始见之,而末二卷尚阙。越十有六年,而后睹其全焉。”】
  本年有《与赵敬夫曦明书》,系卢氏第一次致书赵敬夫。【此条据王文锦点校本《抱经堂文集》系年。】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46岁。
  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案:据《乾隆朝上谕檔》第四册,第58件奏折:“乾隆二十七年十月初三日,查卢文弨现已补授翰林院侍讲缺。”】
  【案:柳诒徵先生《年谱》记载:“(是年),升学士。”其史料依据为翁方纲所作《卢抱经学士墓志铭》。】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47岁。
  二月十六日,为座师秦惠田《五礼通考》作跋。【《五礼通考》卷首卢氏《跋》:时岁在癸未二月既望五日,受业卢文弨拜识。】
  是年,赠“虎符砚台”与好友纪昀。【据《纪文达公遗集》卷十三《卢绍弓虎符砚铭》记载:“抱经子,夙宝此。岁昭阳,归于纪。”《尔雅•释天第八》记载:“(大岁)在癸曰昭阳。”卢氏在乾隆十七年中进士,而三十三年辞官南归,纪氏却于乾隆十九年始中进士,其中惟有二十八年为癸未年,则赠砚当是在此年。又关于卢氏与纪昀之交往在卢氏《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一《外传周语昔我先王世后稷证》中亦有记载:“吾在京师日,尝从纪君晓岚昀处借得影钞宋本国语,与今本多异同,宋公序每谓之俗本,今之所传皆公序之补音本也。”】
  是年,《戴东原先生文集》卷四有《书卢侍讲所藏宋本广韵后》,无系年。末句云:“卢公雅才闳博,今之笃古君子也。余从假此本,因志数言而归之。”但是据段玉裁《年谱》乾隆二十八年癸未条:“先生深明音韵,……有书卢侍讲所藏宋本广韵,盖皆成於是年。其夏,遂出都矣。”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48岁。
  二月二十九日,充补日起居注讲官。【《乾隆起居注》乾隆二十九年二月二十九日,“奉谕旨卢文弨著以原衔充补日讲起居注官,其所遗署日讲官缺著谢墉署。”但据起居注记载,在本月二十六日,卢氏已在起居注官任上,即起居注第一次当值。】
  三月初十日,起居注当值。【《乾隆起居注》,以下各条同出于此,不再注明】
  三月二十三日,起居注当值。
  四月初九日,起居注当值。
  四月二十一日,起居注当值。
  五月初一日,起居注当值。
  五月二十七日,起居注当值。
  六月初九日,起居注当值。
  六月初十日,起居注当值。
  六月二十二日,起居注当值。
  七月初三日,起居注当值。
  七月十五日,起居注当值。
  十月十六日,补授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起居注》乾隆二十九年十月十六日:复请吏部补授翰林院侍读学士缺,疏上,上曰“卢文弨补授翰林院侍读学士。”】
  十月二十九日,起居注当值。
  十二月初九日,起居注当值。
  十二月二十一日,起居注当值。
  助秦惠田校勘其《五礼通考》完毕,并复书秦氏。【《抱经堂文集》卷八《复秦味经先生校勘五礼通考各条书》。】九月九日,秦氏卒。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 49岁。
  正月初五日,起居注当值。
  正月十五日,起居注当值。
  四月二十五日,起居注当值。
  五月初八日,起居注当值。
  五月初十日,奉命引见,被列为是年京察一等。【《乾隆起居注》乾隆三十年五月初十日:“是日,吏部带领本年京察一等之翰林院侍读学士卢文弨等五十七员引见,奉谕旨“卢文弨、钱大昕、李中简、谢墉……俱准其等。”】
  五月十六日,奉旨充广东正考官。【《乾隆起居注》乾隆三十年五月十六日:“又礼部奏请钦点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正副考官一疏,奉谕旨“四川正考官著汤先甲去,副考官著王猷去;广东正考官著卢文弨去,副考官著刘墫去。”
  在广东有《广东乡试策问五首》,其中颇为推崇明代陈建之学,“至如琼山之朱子学的,东莞(陈建,别号清澜,广东东莞人)之学蔀通辨,均为有功正学。【《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三】但是,至乾隆四十年,乾隆帝即下旨查禁陈建所作《皇明实纪》一书。【据《清高宗实录》卷995乾隆四十年闰十月辛酉条:“今于高纲之子高秉家,查有陈建所著《皇明实纪》一书,语多悖谬,其书板自必尚在粤东。着传谕李侍尧等,即速查明此书板片,及所有刊印之本,一并奏缴。”】
  又是科在粤得贡士陈雄略,后长期以其自随,及提学湖南,邀之至幕中,乾隆三十四年,陈氏归乡葬母,方离开卢氏。【《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待赠文林郎赠广生毅斋陈府君墓志铭》。案:卢氏《抱经堂文集》将此篇文字系在丁亥,即乾隆三十二年,似误。】
  自粤返京途中,绕道山东,拜谒孔林。晤同年友乌程严葆林。【《抱经堂文集》卷七《题严葆林香照图后》:“乙酉之岁,余为广东主考官,已事而反,迂驿程五十里谒孔林,而君适为其县宰,相见欢甚,以于役有程,匆匆别去。”】
  又途径德州,拜见卢见曾。【汪兆镛辑《碑传集三编》卷十八《监司一》中有卢氏所作《故两淮都转盐运使雅雨卢公墓志铭》:“呜呼!公与先君子笃兄弟之好,实以文章行谊相契合。文弨始拜公於淮南,公奖借备至,有加礼焉。嗣以忧归,又尝一再见。於后以使事竣,过公里门,见於寝室。情话温欵,至夜漏下数刻而别。噫!孰知遂为永诀耶!”案,又据卢氏同文记载,卢见曾卒於乾隆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则卢氏拜见卢见曾当是在此年自粤典试返京途中。】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年),50岁。
  春,参与本年会试分校事宜。【《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戊子所作《阎考功怀庭哀辞并序》:至三十一年会试,余又与分校之列。】是科,阎循观与汪孟鋗皆中进士。【《抱经堂文集》卷十九《与理斋书》:“后其人来见,乃昌乐阎君名循观,果道学君子也。再进再黜,……至丙戌,始见赏于识者,置之高列,得官考功主事,三年告归,卒于里中。” 又同书卷三十四有《阎考功怀庭哀辞》,彭允初《二林居集》卷十有《阎怀庭墓表》。
  又《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有《奉值大夫吏部文选司主事汪君墓志铭》,即系为汪孟鋗所作。】
  春,借得惠栋遗著《春秋补注》,并令二子分抄,未竟而奉旨提督湖南学政。【《抱经堂文集》卷八《惠定宇春秋补注跋》:“丙戌之春,借得此本,课两儿分钞,不解文义,舛伪者半,儿子师江阴朱与持黼略为正之。钞未竟,会有湖南之行,携之箧中两年矣,卒卒无暇理此。今年至京师,长夏无事,补钞末卷。”】
  又卢氏曾试图编纂卢氏家谱,未竟而南下提督湖南学政。【《抱经堂文集》卷四《甬东卢氏家谱序》:“余姚故有谱,向余在词林日,职清无事,亦思续纂成编,功未及半,而以提学至楚南,其事不卒。”】
  四月十五日,升湖南学政。【《高宗纯皇帝实录(十)》卷七百五十八,乾隆三十一年四月上条:“(癸卯),命翰林院侍读学士卢文弨提督湖南学政。”案:清•朱黼《画亭诗草》卷五有《奉送檠斋夫子督学湖南》诗。诗中小注云“去秋典试东粤”“春闺同考未撤棘而使命下”。案,朱黼与卢氏交往似为较多,同书同卷中又有《楷茶歌奉和倪太仆元韵呈檠斋夫子》、《哈密瓜诗次硕亭叅知韵应檠斋夫子教》、《檠斋夫子七十寿诗》。】
  七月,在湖南,开始莅临各府县考试生员,至十一月回省,并上奏本年已考完之衡永彬桂宝五棚情形。【参见《宫中档》第27辑,第847页。】其间于按试宝庆日,得新化生员刘光南,遂致书房师汉阳孙汉先生,并寄刘光南著作与孙氏。岁末,为刘光南《中庸图说》作序。同年,桑调元在浙江。【《抱经堂文集》卷二《中庸图说序》】
  又卢氏遇汪师韩于保阳,汪氏录其所作长沙故迹诗给卢氏。【据《抱经堂文集》卷十一《书韩门缀学后》:“丙戌,提学湖南,见先生于保阳,录所咏长沙故迹诗示余。”】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年),51岁。
  自正月初一之后,继续莅临各府县考试生员,八月二十一日,再次奏报按试情形。【参见《宫中档》第27辑,第847页。】
  十一月十九日,上奏条陈湖南学政四事,同时第三次奏报按试生员详情。【参见《宫中档乾隆朝奏折》第28辑,第626页与630页,国立故宫博物院1984年8月版。】
  十二月十六日,内阁封上谕申饬先生条陈四事不当,撤除学政一职,并被交部严加议处。【参见《宫中档》第29辑,第260页。】
  【案:卢氏之被申饬撤回,主要原因不在于其所条陈事宜之不当,而是在于乾隆三十二年之政治军事形势。三十二年正值清缅战争第二阶段,杨应琚代替刘藻指挥失利,不仅如此,乾隆帝还发现杨应琚竟然联合其它云南官员共同谎报军情,欺骗乾隆帝。乾隆帝之愤怒可想而知。同时,就在卢氏奏称按试湖南所属情形基本良好,生员基本知有畏惧之前,在卢氏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发生了湖南桃源县生员林凤鸣叩阍事件,乾隆帝特遣钦差到湖南处理。而这些也就使得乾隆帝对于他所属的地方督抚等臣子们的忠诚度与可信度大大的发生了怀疑。由此,卢氏之被申饬撤回,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将乾隆三十二年所发生的这一切,看作是三十三年叫魂事件发生的前奏之一。】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年),52岁。
  春,自湖南返回京师,途中从惠栋后人处再次借得惠栋所作《九经古义》一书。【《抱经堂文集》卷二《九经古义序》:“洎余自湖南归,复从乞借钞,携之京师。”】
  在京师见阎循观。【《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戊子所作《阎考功怀庭哀辞并序》:“今年春,余失官,至京师与君相见,才逾月,闻君以疾请假。”】夏,补钞乾隆三十一年令两儿分钞未竟之《惠定宇春秋补注》。【注释见乾隆三十一年条。】
  是年,赠钱载自湖南带回之方竹。【钱载:《蘀石斋诗集》卷三十记载:“卢学使文弨还自湖南,见贻方竹,制为杖,赋诗以谢。”】
  是年,为顺天乡试同年魏大名已故祖父作《文林郎钱塘县知县魏公墓志铭》。【《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其文内曰:“公孙大名以乾隆十七年十一月三日,始克合葬公暨两孺人於城东南三里魏家庄之西原,未有铭。又十四年,介大兴吴侍读肇元持其所自为状来,求余文,……适校士湖南,卒卒无暇以为,又二年官罢,乃克践前诺,诠次其事如右,而系以铭。”】
  乾隆三十四年已丑(1769年),53岁。
  柳诒徵先生《年谱》记载:“(是年),南归养亲,主讲暨阳书院,续婚杨氏。”其中,关于“南归养亲,主讲暨阳书院”两事,柳诒徵先生并未指出史料依据,“续婚杨氏”一事史料依据为《侯选主事苍毓杨府君家传》。
  【案:关于续婚杨氏之事,亦可参见《抱经堂文集》卷十一《再书杂诤后》:“岁在已丑,余续婚先生之女孙,其季也来为余继室,甚好文事,若男也必能收辑先生之遗书,归余仅四年而亡。”】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54岁。
  八月,职衔加升一级。先是,因为条陈湖南学政事不当而降调翰林学士。不久,卢氏即以继母张太恭人年高为由,辞职南归。【《高宗纯皇帝实录(十一)》卷八百六十六,乾隆三十五年八月上条:“所有降调侍读学士卢文弨等十七员,俱着加恩各加一级。”案:《清史稿》与柳诒徵先生所作《年谱》中俱记载卢氏於三十四年辞职南归,而据实录则三十五年八月乾隆帝尚降旨加升卢氏官职品级,则卢氏辞职在三十四年值得怀疑。又段玉裁《经韵楼集》卷八《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公墓志铭》:“戊子,以学政言事不当,例议左迁。明年,先生以继母张太恭人年高,遂请归养,时年五十有四。”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一《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先生行状》:“戊子,以条奏学政事,奉旨撤回,吏议左迁。念继母张太宜人春秋高,告终养归,时先生年五十有四矣。”尽管段玉裁的记载比臧庸多了“明年”一词,但是两个人对于卢氏其时的年岁记载都是五十四岁,柳诒徵先生年谱此条依据为段玉裁《墓志铭》,而认为对于卢氏时年五十四岁的记载是五十三岁之误。但是,尽管段玉裁写作《墓志铭》是源于臧庸之邀,可能接受了臧庸对于卢氏生平的资料介绍,但是段玉裁自己也曾与卢氏交往较多,不可能与臧庸两个人同时都存在错误,且卢氏在乾隆三十五年尚被职衔加升一级,则卢氏当是在三十五年辞职,而不可能是在乾隆三十四年,亦即柳诒徵先生对于段玉裁所记“明年”一词理解有误,不应将之看作是第二年或者次年之意。且据此,柳诒徵先生《年谱》记载卢氏于是年“复入都”,亦似误。】
  是年十二月,为朱黼《画亭诗草》作序。【见清•朱黼《画亭诗草》卷首卢氏《序》,文末云:“乾隆三十有五年季冬之月抱经卢文弨题。”(按:序文潦草不清。)《四库未收》版乾隆四十三年太岳山房刻本。】
  是年,于京师访求乡前辈遗书,见邵晋涵与其所藏岑安卿《栲栳山人诗集》三卷,卢氏请江阴陈于逵说明钞得之。【据《抱经堂文集》卷十一《题张氏所刻栲栳山人诗集后》云:“乾隆庚寅,见今太史邵二云于京师,访乡前辈遗书,得元岑静能先生诗集三卷,录而藏之。”又同书卷十二《题钞本栲栳山人诗集后》:“此本余钞之邵二云氏,久置箧中。……为余钞此本者,江阴陈生于逵也,后官广西奉议州通判。”】
  是年四月或稍早,桑调元与沈廷芳合纂《切问编》一书事毕。【《切近编》卷首沈廷芳《序》:“切近编者,……名曰《切近编》,顷始成,为序其始末,所谓其要在于择善修身,至于化成天下,自乡人而可至于圣人之道也。乾隆三十五年首夏后学沈廷芳谨序。”桑调元《序》:“先儒纂辑多为志圣学者立梯阶示蕴奥,……兹发愤共为此编。乾隆庚寅后学桑调元谨序。” 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本。】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55岁。
  七月庚申,以鬯庵自号,跋《新唐书纠缪》。【《抱经堂文集》卷九】
  是年,与友人合校《尹河南集》事竣,十月壬辰,卢氏为之跋。【《抱经堂文集》卷十三】
  是年,卢氏似渐患目疾。【据《抱经堂文集》卷十二,乾隆四十六年卢氏所作《高耻堂稿跋》:“目有眚已近十年,幸不至全盲,以多看一卷为此生之幸。”】
  是年,桑调元卒。【《抱经堂文集》卷十四,乾隆三十七年三月七日,卢氏所作《书李空同诗钞后》:“今整理旧书,复见此编,追忆往复之言,殆将二纪,去先生曳杖之辰,亦已再朞矣。” 又钱载《蘀石斋诗集》卷三十二有《桑先生挽词四首》。】
  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年),56岁。
  四月十六日,在钟山书院,为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作序。【案:此条记载史料依据为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卷首卢氏《序》,而卢氏《抱经堂文集》卷五《鲍氏知不足斋丛书序》,是文系年为乙未。卢氏系年似误。】
  江阴杨敦裕以所校《癸辛杂志》赠卢氏。【《抱经堂文集》卷七,卢氏乾隆四十年六月所作《题癸辛杂志》:“此书江阴杨伯庸敦裕所校,留余箧中三年矣。”】
  是年,应两江总督高晋之邀,开始主讲钟山书院。【案: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一《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先生行状》:“壬辰,两江总督高公晋奏请主钟山书院讲席,先后八年,从游者若方维甸、孙行衍、董教赠为最者。”又《抱经堂文集》卷十八,乾隆四十三年卢氏所作《与孙楚池师书》:“在钟山几五载,幸有一二同志,信而从焉。”】
  乾隆三十八年癸巳(1773年),57岁。
  二月十二日,得友朋之助,始抄录惠栋《九经古义》完毕。【《抱经堂文集》卷二《九经古义序》】
  三月七日,跋《李空同诗钞》。【《抱经堂文集》卷十四】
  六月,卧病金陵城南小楼中,闲读《癸辛杂志》。同月,钞录《对床夜话》。
  七月,卢氏妻子杨氏卒。【《抱经堂文集》卷七,卢氏乾隆四十年六月所作《题癸辛杂志》:“前年六月,余病卧金陵城南小楼中,以此书作消遣,时楼中人尚无恙也,未几而分飞矣。”又同书同卷《对床夜话题辞》:“岁在癸巳六月,坐金陵城南之小楼,手钞此书,余妇季杨见余之挥汗为此不急之务也,曰:‘天时正炎,君子宜自爱。’乃钞仅三卷,夺于他事,不果。再逾月,余妇亡。”】
  秋,应同年进士江都秦簧之邀,作《赠中宪大夫予宁秦公墓志铭》。【《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
  是年,在钟山书院。见姻亲曹荔帷。【《抱经堂文集》卷十二《题曹荔帷遗诗后》:“余居乡之日少,岁在癸巳,主钟山讲席,荔帷亦适来主余同年袁简斋所,始得会面,未暇一叩底蕴即别去。”】
  是年,有书致袁枚,向其乞花。袁氏赋诗:“一纸瑶华芳讯通,探花郎作乞花翁。”以调之。【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三有《调卢学士来书乞花诗》。】
  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年),58岁。
  十一月二十八日,读《切近编》中《劳馀山先师语》。
  十二月初一日,读《切近编》中《陆清献先生语》。
  十二月初五日,读《切近编》中《张杨园先生语》。
  十二月初九日,读《切近编》中《朱夫子语》。【桑调元、沈廷芳:《切近编》。上海书店《丛书集成续编》本。】
  十二月二十一日,跋《嘉泰会稽志》。【《抱经堂文集》卷九】
  冬,抄录天社任渊《后山诗注》。【《抱经堂文集》卷十三《后山诗注跋》:“余钞此书在甲午之冬,逾年始为之跋。”】
  是年,始读陈师道诗集而善之。【《抱经堂文集》卷十三《后山诗注跋》:“后山之诗,于澹泊中醰醰乎有醇味,……余年五十八,始读而善之。”】
  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年),59岁。
  是年,在钟山书院。
  六月二十六日,跋上年所钞之《后山诗注》。【《抱经堂文集》卷十三《后山诗注跋》】
  六月,复校杨敦裕《癸辛杂志》。【《抱经堂文集》卷七《题癸辛杂志》】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年),60岁。
  九月八日,复书汪中,谢其所赠《孟子章指》一书。【《抱经堂文集》卷八《孟子注疏校本书后》:“今江都汪容甫乃始以其录自何本者借余,遂得补录,以成完书。计今年甲申,上距辛巳,十六年矣。”又同书卷十九《答汪容甫书》:“九月八日,文弨白容甫足下:承示《仪礼》逸注一条,并以所录《孟子章指》全本见寄,使得补足以成完书,诚大快也。”又同书卷二《孟子章指序》:“乾隆辛巳之岁,借得毛斧季所临吴匏庵钞本《孟子注》始见之,而末二卷尚阙。越十有六年,而后睹其全焉。”】
  十二月四日,将《静志居诗话》从朱彝尊所辑明诗综中钞出,并整理完毕,遂为作序。【《抱经堂文集》卷六《静志居诗话序》】
  是年,得影钞大字宋本《荀子》,并校之。【《抱经堂文集》卷十《书荀子后》】
  又得戴殿海、殿泗兄弟所赠新刻其师齐召南遗著《水道提纲》,为作跋。【《抱经堂文集》卷九《水道提纲跋》】
  是年,为鲍廷博新刻自日本传回之《孝经》作序。【《抱经堂文集》卷二《新刻古文孝经孔氏传序》】
  是年,接彭允初所赠新作《二林居集》。【《抱经堂文集》卷十八《答彭允初书》】
  是年,跋梅二如所藏《徐又次手卷》,并请其临摹一本给己。【《抱经堂文集》卷十六,乾隆五十二年卢氏所作《又跋梅二如临徐又次太守手卷》:文弨十二年前曾为二如题所藏徐公手卷,并属二如临一本畀余,竟不虚所请。】
  是年,在钟山书院。有《寄孙楚池师书》。【案:此条据王文锦点校本《抱经堂文集》卷十八】
  是年,作《杨文定公家传》。【《抱经堂文集》卷二十六:“以乾隆二年九月丙戌朔薨,年七十有七。……今距公之殁已四十年,而所闻四方士大夫之口,犹翕然同声曰贤。”】
  是年,应卢见曾子之邀,为卢见曾作墓志铭。【《碑传集补》卷十七卢氏撰《故两淮都转盐运使雅雨卢公墓志铭》】【又汪兆镛辑《碑传集三编》卷十八《监司一》中有卢氏所作《故两淮都转盐运使雅雨卢公墓志铭》。不知此两处所记是否相同。待查。】
  是年,有书与汪中,谈论有关宋本仪礼问题。【清•汪喜孙《容甫先生年谱》乾隆四十一年丙申条:“卢学士文弨抱经堂文集书仪礼校本后云:‘今年江都汪容甫语予,曾见宋本仪礼郑氏注,与今本有异同,余因假其傅录者以归。’……与先君(指汪中)书云:‘承示仪礼逸注一条,并以所录孟子章指全本见寄,使得补足,以成完书,诚大快也。足下之本,尚有遗漏一二处,则以墨笔识其旁。斧季过信宋本,於其字之沿俗体者,亦复规规然从之,此诚可不必也,足下之见韪矣。闻近著小学,一本古训,补苍之亡,作雅之翼,拭目以期早睹也。’”见国家清史编委会文献丛刊《新编汪中集》广陵书社本。】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年),61岁。
  月纪王征,见故人子陈燧于武林,借其所藏《李元宾文集》至金陵钞录。【《抱经堂文集》卷十三《李元宾文集跋》:“今年岁在强圉,月纪王征,故人子陈燧相见武林,借余传录,携来金陵,尚未脱手,何期噩耗陈君夭亡。”】
  三月癸未,跋《春秋尊王发微》。【《抱经堂文集》卷八】
  春,在钟山书院。二月丁巳,接皇太后哀诏。与同年友状元秦大士一起哭临,四日之后,秦氏遽卒。次年,为秦氏作墓志铭。【《抱经堂文集》卷三十三《翰林院侍讲学士秦公墓志铭》:“乾隆四十二年二月丁巳,学士秦公以疾终於江宁里第。公乾隆十七年,皇太后万寿恩科,圣上特拔第一人也。而公之终,时当奉皇太后哀诏哭临之后四日。公自闻国有大衅,即哀痛彷徨,不宁阙居。文弨与公为同年生,官阶相等,时适为钟山书院长。诏至之日,同班行礼,哭尽哀而退,语文弨明日早临当先至。迨归而疾作,入夜更剧,次日竟不能至。自审病不可起,却医药,口占四言十六句以示子孙,沐浴而逝。”】
  秋,在钟山书院,接见故人子阳湖庄葆琛。【《抱经堂文集》卷三《校刻白虎通序》:“乾隆丁酉之秋,故人子阳湖庄葆琛见余于钟山讲舍,携有所校白虎通本。”】
  是年,复书彭允初,批评其《二林居集》中混同儒释思想。【《抱经堂文集》卷十八《答彭允初书》】
  是年,跋《中兴馆阁录续录》。【《抱经堂文集》卷九《中兴馆阁录续录跋》:“今又得此书,复校而录之,年六十有一矣。”】
  是年,复校《韩非子》。【《抱经堂文集》卷十《书韩非子后》:“乾隆丙子,以凌瀛初本校一过。阅二十一岁丁酉,借得冯己苍所校张鼎文本,乃以叶林宗道藏本、秦季公又玄斋本,并赵本合校之,因覆取参对,改正甚多。”】
  是年,跋《尘(上鹿下土)史》。【《抱经堂文集》卷十一《书尘史后》:“而余之校录此书,计年正值始生之岁,是为今上皇帝乾隆四十二年丁酉也。”】
  是年,与赵敬夫共校《泊宅编》。【《抱经堂文集》卷十一《书泊宅后》:“赵君今年七十三,余六十一。”】
  是年,有《答钱辛楣詹事书》,并赠送卢存心诗集给钱大昕。【卢氏《抱经堂文集》卷十九其中有句云:“大著金石文跋尾,愿见久矣。今承见示,欣喜疾读,……溧水有汉校官碑,以阁下搜罗之富,续得中必当有此。以前书中未见,故附呈。外先君子诗集一部并呈览。”又据汪喜孙《容甫先生年谱》乾隆四十二年丁酉条记载:“《抱经堂文集》是篇自注云‘丁酉’。”】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年),62岁。
  是年三月或稍早,以母老辞钟山讲席。【钱大昕:《竹汀日记》四十三年三月十九日条:“十九日已卯。晴。午后秦太守来,致江宁高相国札,延予主钟山书院讲席,前院长卢抱经学士以母老辞归故也。”案:柳诒徵先生《年谱》记载:“(是年),在江宁”。柳诒徵先生此处所指当是是年三月之前。】
  夏,归杭州,从鲍以文处借得《东观余论》。【《抱经堂文集》卷十六《东观余论跋》】
  八月八日,跋唐樊绰《蛮书》。【《抱经堂文集》卷九】
  十月十八日,跋《东坡志林》。【《抱经堂文集》卷十】
  十月十八日,跋《东观余论》。【《抱经堂文集》卷十六】
  十月二十三日,跋《金石史》。【《抱经堂文集》卷十六】
  十月二十五日,为鲍廷博校勘《五曹算经》事竣。【《抱经堂文集》卷十六《书五曹算经后》:“今鲍以文缩为小字版行之,属余为校雠。”又同书同卷《又跋五曹算经》:“乾隆戊戌,曾为鲍氏校此书。”】同日,跋《石林燕语》。【《抱经堂文集》卷十一《石林燕语》文末记:乾隆着雍阉茂之岁孟冬二十有五日书。】
  十月二十七日,为汪师韩《韩门缀学》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十一《书韩门缀学后》】同日,跋《真诰》。【《抱经堂文集》卷十】
  是年,阅《仇山村金渊集》。【《抱经堂文集》卷十四《仇山村金渊集书后》:“是集戊戌年阅一过,辛丑再阅,遂跋其书。”】
  是年八月,作《戴氏遗书序》。【按:此条记载史料依据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月版《戴震集》附录二序跋所载卢文弨《戴氏遗书序》末句:“乾隆四十有三年八月东里卢文弨书。”而中华书局1990年6月版王文锦点校本《抱经堂文集》卷六所载《戴氏遗书序》文末则无此句,而将其文系年在戊戌。】
  乾隆四十四年已亥(1779年),63岁。
  四月之吉,在西湖书院,作《新安汪氏增辑列女传序》【《抱经堂文集》卷四】
  十一月三日,跋《游宦纪闻》。【《抱经堂文集》卷十一】
  十一月十日,跋《湛渊静语》。【《抱经堂文集》卷十】
  冬至前四日,校勘贾谊《新书》,并为之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十】
  是年,应王昶之邀,为其嫡母陆氏撰墓志铭。
  【案:据(清)严荣:《清王述庵先生昶年谱》,第43页,乾隆四十四年,王昶五十六岁条记载:“先生因光禄公陆太夫人未葬,屡欲乞归,不果。至是,以二十八日具奏陈情,蒙恩允许,遂于二月十一日奉钱太夫人由水道南旋,而自取陆路,先归部署。……五月初一日,依迁葬礼服缌,且乞卢绍弓学士撰墓志,梁元颕侍读书之,钱晓徵少詹撰神道碑,翁振三学士以分书书之。”】
  自友人处得见日本山井鼎所著《七经孟子考文》。【《抱经堂文集》卷七《周易注疏辑正题辞》:“乾隆乙亥,友人示余日本国人山井鼎所为《七经孟子考文》一书。”】
  是年,卢氏曾主讲崇文书院。明年,迁紫阳书院。【《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五《重修紫阳书院碑记》:“文弨以乾隆已亥忝主讲崇文,越明年迁主紫阳。”】
  是年,张太宜人值年八十。【清•吴寿昌《虚白斋存稿》第四《冰衔集•下》有《卢母张太恭人八秩》诗,中间有句云:“丙方星见刚徵寿,亥字年逢恰称书。”,诗间小注云“今年岁次在亥”。】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年),64岁。
  正月十六日,校勘《说苑》竣事,并为之作序。【《抱经堂文集》卷五《新校说苑序》】
  三月,乾隆帝第五次南巡,至杭州,卢氏至庆春门外接驾。陈鳣与吴骞来访。时,卢氏似正校勘《逸周书》。【陈鳣《拜经楼藏书题跋记》:“《逸周书》,卢抱经学士校此书时,在乾隆庚子春日,越七年丙午,始付诸梓。……犹忆庚子三月,鳣偕槎翁造访,学士欣然出见,曰:‘顷自庆春门外接驾归,今日家属亦往。’”】
  六月六日,於吴江舟次为萧山汪焕所辑《越女表微录》作序。时卢氏正准备北上京师祝釐。此前,当在紫阳书院。【《抱经堂文集》卷四《越女表微录序》:“汪子示余此编,适余将北上,匆遽不能助为访求,而先为引其端如此。庚子季夏六日,书于吴江舟次。“】
  八月,至京师。【翁方刚:《复初斋文集》卷十二《送卢抱经南归序》】
  在翁方刚处得见嘉善浦镗所订正之《十三经注疏正字》。
  【《抱经堂文集》卷八《十三经注疏正字跋》:“是书八十一卷,嘉善浦君镗所订正,仁和沈荻园先生廷芳覆加审定,录而藏之,其子南雷礼部世炜上之四库馆。大兴翁覃溪太史方纲从馆中钞出一本,余获见之。“又同书卷七《七经孟子考文补遗题辞》:“庚子入京师,又见吾乡沈嵃园先生所进《十三经正字》。”又同书卷七《周易注疏辑正题辞》:“庚子之秋,在京师,又见嘉善浦氏镗所纂《十三经注疏正字》八十一卷,于同年大兴翁秘校覃溪所假归读之,喜不自禁。”】
  晤程晋芳。【《抱经堂文集》卷三《仪礼注疏详校自序》:“庚子入京,晤程蕺园太史晋芳。”】
  结识丁杰,并获其所校《方言》。【《抱经堂文集》卷三《重校方言序》:“乾隆庚子,余至京师,得交归安丁孝廉小雅氏,始受其本读之。”】十月在京师,钞录庄述祖等所辑何休遗著。【《抱经堂文集》卷七《题针膏肓起废疾发墨守》,文末记载时间为:“庚子小春月。”】
  十二月初一日,在翁方纲处见宋版《施注苏诗》。【《抱经堂文集》卷七《题宋板施注苏诗》。又钱大昕《潜研堂诗续集》卷一中亦有《覃溪购得宋椠施元之注苏诗属赋》,其首句曰:“先生招我苏米斋,示我苏诗嘉泰本。”】
  十二月六日,在京师,为金氏《豳州昭仁寺碑》作跋,并还其拓本。先是,金氏以拓本示卢氏。【《抱经堂文集》卷十六。】
  十二月七日,跋友人金贤村所藏《同州圣教序》。【《抱经堂文集》卷十六。案:据此,似六日所跋《豳州昭仁寺碑》可能亦系金氏所藏。】
  十二月十五日,跋《濂洛风雅》。先是,卢衍仁欲复刊此书,请卢氏校勘,卢氏携之北上。【《抱经堂文集》卷十四】
  是年,在京师日,见吴伊仲所藏《文心雕龙辑注》,苦无对比,遂于长安市中购得此书。【《抱经堂文集》卷十四,乾隆四十六年卢氏所作《文心雕龙辑注书后》:“昨年吴秀才伊仲示余校本,无可比对,复就长安市觅得此本,纸墨俱不精。”】
  是年,在京师度岁。【据《抱经堂文集》卷十六《海刚峰墨迹跋》:“乾隆辛丑开岁五日在京师观,即题于元册之余纸。”又据上述本年腊月卢氏尚在京师,则卢氏当是在京师度岁。】
  案:翁方刚《复初斋文集》卷十二《送卢抱经南归序》记载:“乾隆四十五年秋,余姚卢抱经学士祝釐北來,其冬将南归,同人集方纲诗境轩,各为文以赠其行。”翁氏将卢氏南归时间写为本年冬天,据本年谱上下条所记,显系有误。又其所用“南归”一词应当不是指卢氏返杭,而是指入晋。《抱经堂文集》卷七《郭氏传家易说跋》:“庚子腊月余在京师阅起,明年二月九日在山西讫功,因书其后。”】
  是年,有《与王怀祖念孙庶常论校正大戴礼记书》。【此条据王文锦点校本《抱经堂文集》卷二十。案:刘盼遂先生亦将此书系在是年,其所辑《清王石渠先生念孙年谱》乾隆四十五年庚子条:(是年,王念孙)入都,供职翰林院。《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与王怀祖庶常论校正大戴礼记书注云:“庚子年”。】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年),65岁。
  正月初一日,在京师,为浦镗《十三经注疏正字》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八《十三经注疏正字跋》】
  正月初二日,在京师,为自日本新传入之《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作跋。【《抱经堂文集》卷七《七经孟子考文补遗题辞》:“此日本国西条掌书记山井鼎之所辑,谓之《七经孟子考文》。……乾隆辛丑,正月二日,呵冬书。”】
  正月初五日,在京师,跋《海刚峰墨迹》。【《抱经堂文集》卷十六《海刚峰墨迹跋》:“乾隆辛丑开岁五日在京师观,即题于元册之余纸。”】
  正月十五日,在京师,晤陈以纲于翁方纲处。【《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与陈立三以纲上舍书》:“去年来京师,闻友朋闲盛道足下之名,即思得一见论著为快。时足下方馆于圻外,今正始相晤于翁覃溪太史所,欢然如旧相识。会足下行急,文弨亦俶装将往山西,所怀仍未由得遂。”】
  春,先生由京师入晋。二月九日,已在山西,读《郭氏传家易说》毕,为作跋。先是,卢氏自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在京师时,即开始读此书,至此时方结束。【《抱经堂文集》卷七《郭氏传家易说跋》:“庚子腊月余在京师阅起,明年二月九日在山西讫功,因书其后。”】
  闰五月十一日,为方苞与钟晼所订正《周礼订义》一书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八《方望溪钟蔗经两先生删订周礼订义书后》】
  闰五月二十三日,跋《融堂书解》。【《抱经堂文集》卷八】
  闰五月,通读《胡方平文恭集》完毕,遂为之跋。【《抱经堂文集》卷十三】
  七月九日,钞录《文心雕龙辑注》事竣,并跋。【《抱经堂文集》卷十四】
  七月十日,跋鲍氏所藏本《(上巩下石)溪诗话》。【《抱经堂文集》卷十四】
  七月十三日,在太原,复校《五曹算经》事竣。【《抱经堂文集》卷十六《又跋五曹算经》。】
  在山西三立书院接见门生刘锡五,并嘱其代为装潢山西三立书院所藏《通志堂经解》首帙。【《抱经堂文集》卷七《题三立书院所藏通志堂经解卷首》:“三立书院中,旧藏有《通志堂经解》六十函,而独阙其首帙,余蓄意欲补之。乾隆辛丑,庶吉士介休刘君锡五,余小门生也,旧尝监院事,其请假归也,来谒余。余属其还朝之日,就京师士大夫家借本钞足,并与下一帙,令如式装潢之。”】
  十二月十八日,在晋阳,跋《高耻堂稿》。【《抱经堂文集》卷十二】
  十二月十八日,在三立书院跋《傅长芳临欧阳率更化度寺碑》。【《抱经堂文集》卷十六】
  是年,友人盛世佐卒。【《抱经堂文集》卷三《仪礼注疏详校自序》:“庚子入京,晤程蕺园太史晋芳,……蕺园相晤之明年,旋闻其(盛世佐)卒于秦中,所欲为者,殆亦未就。”】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66岁。
  正月二十六日,在山西三立书院,校勘宋人熊方所著《后汉书年表》完毕。 【据《抱经堂文集》卷四《校定熊方后汉书年表序》:“吾友鲍君以文,得宋梓本,欲复开雕,以裨补东汉史之遗阙。既手自雠校,又益以嘉定钱宫詹辛楣弟兄之覆审,而复以示余。余携老友江阴赵君敬夫,重加考覈,粗讫功,携之入燕,又携之入晋,夺于他事,此书置几案间四阅岁矣。今年正月,兀坐精舍,无应酬之烦,自念此书若不及今整顿,恐后精力益不支。于是发愤为之,位置高下,排比疏密,一一皆经手定。……乾隆四十七年,岁在壬寅,孟陬月下旬六日,杭东里人卢某书于三立书院之须友堂。”】
  正月二十七日,跋《毗陵集》。【《抱经堂文集》卷十二】
  三月一日,在晋阳,跋《周恭叔浮沚集》。【《抱经堂文集》卷十二】
  十二月,为毕沅《关中金石记》作序。【毕沅:《关中金石记》卷首卢氏《序》:“镇洋毕公,前抚陕之二载,政通人和,……及公之复莅秦中也,乃并袬各郡邑前后所得金石刻,始于秦,讫于元,着为《关中金石记》八卷。……乾隆四十有七年季冬,杭东里人卢文弨叙。”】
  是年,得见《楼攻丑集》。【《抱经堂文集》卷四《汉董孝子庙志序》:后岁在壬寅,见楼攻丑集。】
  是年,有《与周林汲永年太史书》。【此条据王文锦点校本《抱经堂文集》卷二十。】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年),67岁。
  八月二十日,卢氏作《题三立书院所藏通志堂经解卷首》一文。先是,翁方纲代替刘锡五钞补《通志堂经解》首卷,并寄给卢氏。【《抱经堂文集》卷七《题三立书院所藏通志堂经解卷首》:“三立书院中,旧藏有《通志堂经解》六十函,而独阙其首帙,余蓄意欲补之。乾隆辛丑,庶吉士介休刘君锡五,余小门生也,旧尝监院事,其请假归也,来谒余。余属其还朝之日,就京师士大夫家借本钞足,并与下一帙,令如式装潢之。乃岁余而书不至。余同年友洗马大兴翁覃溪知余将离山西,惟此为悬悬,因即代刘君成之以寄余。……乾隆四十有八年,岁在昭阳单于,壮月既望后五日。”】
  十月,自太原南归,绕道山东,于济南见桂馥,谈及年来颇嗜金石文字。又至曲阜访孔继涵,见汉庐江太守范府君碑,十月二十二日,为之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十六《汉庐江太守范府君碑跋》:“余年来颇嗜金石文字,顷晤长山司训曲阜桂君未谷馥于济南,言及此。桂君曾见城南某秀才家,有汉碑本二,一为范式,一为元丕,皆世所不多见者。及余访孔君葓谷于阙里,则范碑居然在焉。”又同书卷三十四,乾隆四十九年所作《孔葓谷互不哀辞并序》:“昨岁冬孟,文弨自太原南还,过鲁访君,盖不相见者星一终矣。留余止宿,示余以汉隶,借我以佳本,饷我以新刻。”】
  是年十二月十八日,孔氏卒。【翁方刚《复初斋文集》卷十四《皇清诰授朝议大夫户部河南司主事孔君墓志铭》】
  是年冬,过邗上,与吉梦熊、蒋春农等同年好友宴集赋诗。【案:顾光旭《響泉集》试卷十六《书前后六客诗后》:“癸卯冬月,卢抱经学士钱蘀石宗伯先后南归。舟至邗上时,吉渭厓京兆、蒋春农中翰馆於扬,秦西巗观察、张松坪、吴涵斋两太史门闾相望,先后宴集,遂作前后六客诗,汇为一册。渭厓首唱,为之序。甲辰二月廿一日,余至扬,得观於涵斋斋中。”】
  是年,得《武周夏日游石淙诗石刻》拓本。【《抱经堂文集》卷十五《武周夏日游石淙诗石刻跋》:“今年乾隆癸卯,余得拓本。”】
  是年,应邵晋涵之邀,为其生父藉安君作墓志铭。【《抱经堂文集》卷三十三《封儒林郎翰林院编修邵君墓志铭》】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68岁。
  二月初旬,得孔继涵卒讯,为作哀辞以纪之。【《抱经堂文集》三十四,乾隆四十九年卢氏所作《孔葓谷互不哀辞并序》:“今年仲春初旬,忽得君不禄之赴,驚噩涕零,进使者而问故。” 案:孔继涵卒於乾隆四十八年,44岁,而卢氏为其所作哀辞中又有“君年少余两纪兮”之语,是以知此篇哀辞当作於乾隆甲辰,卢氏自己系年无误。】
  夏,在家闲居,遂与友人校刻《白虎通》。【《抱经堂文集》卷三《校刻白虎通序》:“今年家居,长夏无事,决意为此书发雕。复与二三友人严加考覆,信合古人所云校书如雠之恉。”】
  长至月,在娄东书院。吴骞来访。【《抱经堂文集》卷十二《书顾怀祖秀才所藏先世图像后》】
  九月十六日,在娄东书院,作《校刻白虎通序》。【《抱经堂文集》卷三《校刻白虎通序》:“乾隆四十九年九月既望,东里卢文弨书于太仓州之娄东书院。”】
  是年,邵晋涵复以罗山张氏所刻本《栲栳山人诗集》赠卢氏。【《抱经堂文集》卷十二《题钞本栲栳山人诗集后》:“乾隆甲辰,二云复贻余罗山张氏所刻本。”】
  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年),69岁。
  正月十日,为吴骞《吴国山碑考》作序。【《抱经堂文集》卷六《吴国山碑考序》】
  十月,卢氏刊印《春秋繁露》。【《抱经堂文集》卷八《书春秋繁露目录后》】
  是年,复主讲钟山书院,遇钱大昕侄钱塘,并为其《续汉书律历志补注》作序。【《抱经堂文集》卷四《续汉书律历志补注序》:“顷复来主钟山书院,而莘楣之从子溉亭亦为郡博士,于斯一见如故交,袬然出其所著,有补注《续汉书律历志》在焉。”】
  是年,丁杰携新刻江永遗著《河洛精蕴》示卢氏。卢氏为作序,其中追述了劳史与桑弢甫之学术思想等。【《抱经堂文集》卷六《江慎修河洛精蕴序》:“近归安丁子小雅馆于新安,始携所著《河洛精蕴》内篇三卷外篇六卷见示。”】
  是年,抄录《元丰九域志》。【《抱经堂文集》卷四《新定元丰九域志》:“宋王正仲元丰九域志十卷,余于乾隆乙巳钞得之。”】
  是年,借得江宁严道甫本李轨注《扬子法言》。【《抱经堂文集》卷十《李轨注扬子法言跋》:“文弨于乾隆乙巳借得江宁严侍读道甫本,乃李氏一家之注,不为俗本删易,因亟度于家书。”】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年),70岁。
  长至月十四日,有《与翁覃溪论说文系传书》。先是,本年翁方纲赠汪氏新刊本《说文系传》给卢氏。【《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一】
  八月十二日,在钟山书院,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作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卷末卢氏《序》:“吾友金坛段若膺明府,……于是积数十年之精力,专说《说文》。……文弨老矣,犹幸得见是书以释见闻之陋,故为之序,以识吾受益之私云尔。乾隆五十有一年,中秋前三日,杭东里人卢文弨,书于钟山讲舍之须友堂。”】
  是年,为同年谢东墅校勘《荀子》事竣,以尚有余金,因复刊《西京杂记》。【《抱经堂文集》卷七《新雕西京杂记缘起》】
  是年,周广业有《上卢抱经先生书》。先是在乾隆四十四年丁亥冬,曾接见周广业,并赠新校本《白虎通》与《西京杂记》给周广业。【周广业《蓬庐文钞》卷五:“广自亥冬趋聆榘诲,承示《白虎通》、《西京杂记》二书,读竟后正欲寄呈,适台旌北上,未及面请训定。癸卯秋,锦旋自晋。又因广遂解匆匆,有疏抠谒。屈指七年来,悃忱叠积,魂梦依依,徒以书剑飘零,绝无寸进堪质诸有道,故未敢辄驰芜禀,……广羁泊都门,始入校书局,近迁外城课读。谒吉渭厓年伯,知大人现在仍主钟山,覃敷教泽,遥瞻绛幄,奚啻斗山!”】
  是年,刊刻所校本《逸周书》。【陈鳣《拜经楼藏书题跋记》:“《逸周书》,卢抱经学士校此书时,在乾隆庚子春日,越七年丙午,始付诸梓,故校语与定本多有增损,所谓积数年校勘之功,盖其慎也。”】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年),71岁。
  春,过苏州,拜见吴枚士,借其《玉照新志》至金陵钞录。三月六日,跋《玉照新志》。【《抱经堂文集》卷十一《玉照新志跋》:“宋王仲言明清所著挥尘前后录及第三录余话,向俱钞得之,惟玉照新志未见善本。今春过苏州,诣吴秀才枚士,案头适有此书,……余因假之至金陵清写一本,以与挥尘等录同箧藏之。乾隆五十有二年三月六日书。”】
  四月十六日,自吴骞处借得《新定元丰九域志》,并携弟子王友仁钞录其书。【《抱经堂文集》卷四《新定元丰九域志序》:“今年又从海宁吴槎客骞所借得新定元丰九域志,……乾隆五十有二年孟夏既望,东里卢弓父书于钟山书院之须友堂,为余钞录者,小门生江宁王友仁也。”】
  四月二十三日,在钟山书院,作《题春渚纪闻》。【《抱经堂文集》卷六】
  五月,为严蔚所辑《春秋内传古注》作序。【《抱经堂文集》卷三《春秋内传古注辑序》】
  七月六日,又跋《梅二如临徐又次太守手卷》。【《抱经堂文集》卷十六】
  八月二十二日,于钟山书院作《群书拾补小引》。先是,卢氏接受梁曜北建议,刻印《群书拾补》。【《抱经堂文集》卷七《群书拾补小引》】
  九月九日,跋姻亲孙宏智所藏《周忠介墨迹》。【《抱经堂文集》卷十六】
  冬,辞钟山讲席,归杭州。【清•张五典《荷塘诗集》卷十四有《送卢抱经学士归杭州》诗。又同卷有《卢抱经学士示赠公白云诗集禽言十二有关风教,读而倍和之》诗。是卷系年在乾隆乙巳、丁未,姑系於此。又同书卷十六有《书钟山书院花木记后因怀卢抱经山长》诗,系年在乾隆戊申、乙酉。】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年),72岁。
  正月二日,作《汉瓦当字跋》。先是,卢氏同里生赵魏自秦中归,携有汉瓦当若干,摹其文而赠之卢氏。【《抱经堂文集》卷十六】
  十月十六日,作《史记索隐校本序》。【《抱经堂文集》卷四《史记索隐校本序》】
  是年,至常州龙城书院讲席,弟子臧庸跟随受业。【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三《上王凤喈光禄书》:“镛堂闻海内有博学通经大儒三人,一余姚卢学士,一嘉定钱少詹,其一为阁下,企仰数年,未得趋谒。戊申,学士来常,主龙城书院讲席,遂得执经受业,且因此得识少詹。”又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一《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先生行状》:“乾隆戊申,主讲龙城,知镛堂,亟欲见之。以月令杂说请正,曰:‘子异日学业,吾不如也。’墉感其言,执弟子礼。”】
  乾隆五十四年乙酉(1789年),73岁。
  正月,继母张氏卒。【段玉裁《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公墓志铭》:“平生事亲孝谨,年七十三丧继母,犹尽礼。”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一《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先生行状》:“及张太宜人疾亟,先生年已七十有三,尤匝月衣不解带,居丧尽礼。”又彭允初《二林居集》卷十一《卢太公墓志铭》:“其后三十年,继室张太宜人亦卒,将以五十四年正月丙戌启纩而袝焉”。】
  二月,臧庸致书卢氏,讨论《齐论语》。【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三《上侍读学士卢召弓言齐论语书》】
  长至日,为臧墉所辑《卢氏礼记解诂》作序,并刊刻之。【臧墉:《卢氏礼记解诂》卷首卢氏《序》文末云:“乾隆五十四年长至日,范阳后人文弨拜手谨序。”又同书卷末有臧墉所记:“辑礼记解诂甫脱稿,先师卢学士遂取以付梓。】
  十月十六日,为臧庸所辑《尔雅汉注》作序。【《抱经堂文集》卷六《尔雅汉注序》】
  十一月,属臧庸校勘《毛诗注疏》。【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二《毛诗注疏校纂序》:“余师学士卢绍弓,以《七经孟子考文》及《十三经注疏正字》参定《毛诗》,命镛堂校录之。”】
  是年,洪亮吉应与卢氏见面。不久,洪亮吉致书卢氏,质疑臧庸所辑《郑氏论语注》中对于“束修”一词的解释。又赵怀玉《亦有生斋集》文卷二中亦有《论语束修说序》,对臧庸之解释提出质疑。【洪亮吉《卷施阁文甲集》卷八《与卢学士文弨论束修书》:“前坐次,阁下言及吾乡邹君释束修二字,以为当从束身修辞解,心窃疑之。今观臧君镛堂辑《郑氏论语注》二卷,内间有疏证,于‘自行束修以上’句,用《后汉书注》李贤之说,以破古义,愚以为不然。”】
  是年,在常州龙城书院。李兆洛开始跟随卢氏学习,同学有臧在东、顾子明等。【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二《抱经堂诗钞序》:“乾隆五十四年乙酉,先生主讲常州之龙城书院。兆洛才弱冠,从受业,讲习制举文而已,於先生之学无所窥也。同几席者臧在东、顾子明,颇能研求一二。” 又案:查‘顾子明’史无其人,而赵怀玉《亦有生斋集》文卷二《论语束修说序》:“又臧君,与诸君反复辩论者,顾子述也。”《群书拾补》审定善本姓氏中亦记有‘武进顾明子述’。且此人排名紧跟在卢氏弟子臧庸与李兆洛之后,则疑此人即李兆洛所记之‘顾子明’。李兆洛诗序作于四十余年之后,则其记忆可能有误或顾氏本有两名。而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一《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先生行状》中又有‘顾铭’一人,疑亦属于同一人。】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年),74岁。
  五月,钱大昕为卢氏《群书拾补》作序。【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二十五《群书拾补序》。】
  五月五日,在常州龙城书院,为赵怀玉新勘《韩诗外传》作序。【《抱经堂文集》卷三《校本韩诗外传序》】
  十月十五日,为新刻竣之《钟山札记》作序,时正卧病在床,【《钟山札记》卷首《自序》】
  是年,复书臧庸,讨论清代学者纷纷疑经之事。【《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一《答臧生在东书》】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年),75岁。
  是年春,在龙城书院,受郡守李廷敬之聘修府志,同时参与其事者有赵怀玉等。不久,李氏他调,卢氏因与其他学者意见不合而颇有怨意。八月,赵怀玉有书与卢氏,为自己与其他修志同事辨白。九月之后,卢氏辞去修志工作,并辞龙城书院讲席而归。【据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一《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先生行状》:“在龙城,郡尊李公廷敬延修府志,……既而李公调他郡,资费中匮,不克蕆事,因以所成稿授郡中绅士,辞讲席归。”案李廷敬字景叔,一字味庄,号宁圃,沧州人。据《清高宗实录(十八)》卷一三九三,乾隆五十六年十二月丙辰,李氏已经在松江知府任上。又袁枚《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三,乾隆五十六年所作《送李宁圃太守调任松江》:“金陵贤守去吴淞,才送春归又送公。”则李氏调离常州似在五十六年春后不久。又赵怀玉《亦有生斋集》文卷十《与卢绍弓学士》:“自首夏抱痾,不出门者四月。”又同书同卷《与志馆总纂卢学士书》:“自六月以来,旧痾时发,兼之暑气郁蒸,出门数步,头目作晕,是以久疏攀谒。日者偶诣志局,见先生榜书局中,责郡城士夫并责某於甲科一门献替不当,读之惶恐不已,覼缕苦衷,不敢求白,然有不能遽默者,惟先生垂鉴焉。……志局当李景叔太守去任时,其势已欲中止。”赵怀玉书信当是在是年八月前后写给卢氏,据此,则李廷敬调离常州当是在春后不久无疑。又据《抱经堂文集》卷二,是年九月十六日,卢氏尚在常州龙城书院,作《重雕经典释文缘起》,则卢氏辞职当是在九月之后。】
  是年,为钱大昭《后汉书补表》作序。【《抱经堂文集》卷四《钱晦之大昭后汉书补表序》】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年),76岁。
  三月二十一日,有书与王念孙,请其刻印广雅疏证前数卷。【据刘盼遂先生辑《清王石渠先生念孙年谱》乾隆五十七年条。】
  九月,应赵翼之邀,为其《皇朝武功纪盛》作序。【赵翼《皇朝武功纪盛》卷首卢氏《序》】
  十月上旬,整理校勘冯景《解舂集》事竣。先是,卢氏请彭允初代为整理选编冯景文集。【《解舂集》卷首卢氏《序述》:“文弨今年七十有六矣,迁延以至于今。及今而不为则无可为矣。……今幸而十二卷粗告成,且读且校,凡三四过。” 又彭允初《二林居集》卷四有《复卢绍弓先生书》:“承命校冯心爱女生有道集,既卒,略分差等,有未安於中者,附注其说,俟老师论定焉。”】
  是年,复校李轨注《扬子法言》,并为之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十《李轨注扬子法言跋》:“余今年七十有六矣”。】
  是年,梁同书有《和卢抱经同年壬子重游泮宫诗二首》:
  我友铿铿卢白头,经生事业几时休?锦袍学士无前辈,青领儿童是旧游。故事后先传里社,新题吴越遍江州。他时许我称龙尾,屈指来迟只数秋。
  簧舍重来衣锦行,当年曾此集群英。几人不负科名字,万里须由跬步程。秘殿挥毫前学士,元亭握椠旧诸生。成精门子驚相讶,老恋儒酸尚有情。
  钱大昕《潜研堂诗续集》卷六中,亦有《卢召弓前辈寄重游泮宫诗索和三首》:
  泮水搴芹日,低回六十年。欧阳真学士,鸿一老神仙。室记循墙入,鞭驚著手先。薇垣芸馆彦,若个敢差肩。
  五色云开榜,三砖日映阶。官清贫亦乐,名重退愈佳。长物青毡在,残年缥帙排。然藜闻太乙,曾到读书斋。
  教衍河汾绪,文探洙泗源。素心争柏劲,和气得春温。不朽文章贵,常惺道德尊。白头顾衾影,不负圣人门。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年),77岁。
  十一月,梁履绳卒。卢氏为作《梁孝廉处素小传》。【《抱经堂文集》卷三十《梁孝廉处素小传》】
  是年,曾短暂家居。【据钱馥《龙城札记•序》记载,参见卢氏《龙城札记》】
  是年,复从江都借得吴绍澯本李轨注《扬子法言》。【《抱经堂文集》卷十《李轨注扬子法言跋》:“文弨于乾隆乙巳借得江宁严侍读道甫本,乃李氏一家之注,不为俗本删易,因亟度于家书。阅八年,复假江都吴太史澄埜绍澯本覆校,始能自信无误矣。”】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年),78岁。
  正月二十六日,再阅《北魏汲县齐太公庙碑》并为之跋。【《抱经堂文集》卷十五】
  是年,借得钱遵王手钞本,遂复校道藏本《鬼谷子》。
  是年,卢氏与孙志祖、张燕昌、梁玉绳等公祭汪中。【《抱经堂文集》卷三十四,甲寅所作《公祭汪容甫中文》:“维年月日,同学友卢文弨、孙志祖、张燕昌、梁玉绳等,谨以清酌之祭,致祭于拔萃汪君容夫之灵。】先是,本年十一月二十日,汪中卒于杭。【孙星衍:《汪中传》,见《五松园文稿》】
  是年,受两浙江南都转盐运使阿林保与督理盐政全德之聘,主讲紫阳书院。【《抱经堂文集》卷二十五有《重修紫阳书院碑记》:“乃岁在癸丑,长白阿公奉圣天子新命,来为两浙江南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盖改旧盐法道而正以使名。并特设督理盐政一员,与两淮埒,即移两淮长白全公以莅之。……两公不以文弨为不肖,聘主紫阳教事,乐观盛举,思有以纪载,而监院车君向荣又率诸生以来请,安敢以不文辞。” 此篇文字系年在甲寅,距离卢氏卒去仅隔三年,卢氏所记应当无误,是以采用。
  又臧庸《拜经楼文集》卷一《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先生行状》:“归而两浙都转运阿公林保延主紫阳,待先生忠且敬,课期必盛服坐讲堂,鐍院户,按名给卷,五日发案,评阅详悉,如钟山、晋阳时。”
  又《高宗实录》卷1420,乾隆五十八年正月庚子条:“谕:全德着降为郎中职衔,调补浙江盐政,兼管织造事务。”
  又同书卷1428,乾隆五十八年五月丁酉条:“户部议覆:浙江盐政全德疏称:本年癸丑,已届开纲。”据此,则卢氏文中所记之长白全公当即是全德。
  又钱庆曾《竹汀居士年谱续编》乾隆五十八年癸丑条:“(是年),主讲紫阳书院。公在紫阳最久,自已酉至甲子,凡十有六年。”据此,则在是年,卢似曾与钱大昕同在紫阳书院。】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年),79岁。
  正月十六日,为凌廷堪《校礼堂初稿》作序。【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卷首卢氏《序》:君于《礼经》用功最深。其所作诗若文,为《校礼堂初稿》,余受而读之。……因为弁其所著之端,以聊写余倾倒之私云尔。时乾隆六十年孟(左耳右取)月既望,杭东里人卢文弨序,时年七十有九。】
  春,开始整理平生所作。【徐鲲:《抱经堂文集•序》,见《抱经堂文集》,中华书局1990年6月,王文锦点校版。】
  七月十六日,跋孙奕《示儿编》。先是,鲍以文请卢氏校勘此书,事久未竟,本年,鲍氏遂请孙怡谷代己校勘此书。事竣,孙怡谷复请卢氏阅目,卢氏为作跋。【《抱经堂文集》卷十二《校孙奕示儿编讫因书其后》】
  秋,见十七年会试同年友乌程严葆林之子。因患有河鱼之疾即腹泻,未能为同年好友严葆林撰写生平为官政绩,以上报史馆。【《抱经堂文集》卷七《题严葆林香照图后》:“余同年友乌程严君葆林,今之循吏也。……余欲为之详述之,以上于太史氏,今适有河鱼之疾,未能也。”又梁同书《频罗庵遗集》卷八中有《书严葆林香照图后》:“乙卯之秋,归安严君章杰来省试,奉其先人葆林同年遗照册谒予属题。”其文前小注云:“葆林,名文典,字维穆,乾隆甲子举人,壬申会试中式,甲戌进士。山东曹州府桃源同知。” 据此,则卢氏之见严葆林之子严章杰似亦在是年秋,其至省参加乡试之时。
  冬,访友金陵,留止钟山者旬余。归道昆山,十一月二十八日,病终龙城书院,时前受业弟子李兆洛在侧侍疾。先一日,犹强起与弟子丁履恒讲仪礼。
  《抱经堂文集》已经付梓而尚未问世。【案:据吴骞《愚谷文存续编》卷一《抱经堂集序》:“晚主崇文书院,浙西人士咸乐其化,骎骎有邹鲁之风。会榷使者晋接礼稍弛,先生乃拂衣去,而之钟山。时已笃老,抱痾衝严寒,道病剧,还抵龙城书院而卒。”但据上文乾隆五十八年条所记,卢氏应是在五十八年接受了阿林保与全氏两人所邀而至紫阳书院主讲,又臧庸《翰林院侍读学士卢先生行状》所记:“乙卯秋,获雋者八人。龚君丽正,丙辰联捷成进士。……会盐使有失礼,先生复辞去。至江宁访友,感寒疾,归过常州,卒於龙城书院,乾隆乙卯十一月二十八日也。”吴骞虽然曾在卢氏卒后,参与卢氏丧葬事务,但是相形之下,其文中所记关于卢氏最后数年中的行踪极为含糊,且其文写在嘉庆壬申年(1812年),距离卢氏逝世已经长达十六年,而崇文与紫阳又同在杭州,相距极近,则吴骞所记崇文书院一条似误。又案:卢氏弟子龚丽正系龚自珍之父。
  据钱馥《龙城札记•序》记载:“先生嗜学,至老不衰。有所得辄随手札记。即癸丑家居后未尝翌日废铅椠也。此三卷则曾缮写成篇,遂取刻之。与钟山札记并行焉。去年冬先生访友金陵,留止钟山者旬余。归道昆山,病终龙城书院。今刻是书,益增死生之感矣。嘉庆元年七月之望,海宁钱馥识。”参见《续修四库全书》卢氏《龙城札记》。
  又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二《抱经堂诗钞序》:“甲寅岁,先生至钟山,道昆陵,示疾於书院,遽捐馆舍,兆洛侍属纊焉。时抱经堂集已付梓而未竟,阅十年来始见刊本,怆然如接音容也。”案:李兆洛所记卢氏至钟山时间在甲寅岁,似误。据本文上述,卢氏在乾隆六十年正月十六日,尚为凌廷堪《校礼堂初稿》作序。
  又钱大昕有《卢抱经学士挽诗》:抱经古君子,貌古如其心。通籍五十年,依然雒生吟。大廷陈时政,一鸣驚朝簪。虎闺诏劝学,日献邪蒿箴。永叔真学士,子幹今儒林。归田更无事,抗颜集青衿。文探苍雅始,理悟红炉深。撼树群儿谤,问字弟子寻。藏书数万卷,手校细酌斟。汗青竟可写,落叶掃勿侵。老矣生事窘,炊烟冷灶深。唯有观书眼,了了分棘针。忘年与我交,谓若苔同岑。公如老曹宪,我惭盲杜钦。何期单于岁,遽闻服乌音。秣陵书未答,(腊月得公金陵札,是日訃至。)少微星倏沉。公归自脱屣,我泪徒沾襟。西望檥舟亭,浩劫感古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