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24-10-10 17:24
鄌郚史志总编

青州衡王府宫嫔林四娘诗一首

  (《池北偶谈》闽陈宝钥,字绿厓,观察青州。一日燕坐斋中,忽有小鬟,年可十四五,姿首甚美。搴帘入曰:“林四娘见。”陈惊愕莫知所以。逡巡间,四娘已至前万福,蛮髻朱衣,绣半臂,凤嘴靴,腰佩双剑。陈疑其仙侠。不得已揖就坐。四娘曰:“妾故衡王宫嫔也,生长金陵。衡王昔以千金聘妾入后宫,宠绝伦辈。不幸早死,殡于宫中。不数年国破。今宫殿荒芜,聊欲假君亭馆延客。固无益于君,亦无所损于君。愿无疑焉为。”陈唯唯。自是日必一至。每张筵,初不见有宾客,但闻笑语酬酢。久之,设具?陈及陈乡人公车者十数辈咸在坐。嘉肴旨酒不异人世。然亦不知何从至也。酒酣,四娘叙述宫中旧事,悲不自胜,引节而歌,声甚哀怨。举坐沾衣罢酒。如是年余,一日黯然有离别之色告陈曰:“妾尘缘已尽,当往终南。以君情谊厚,一来取别耳。”自后遂绝。有诗一卷。长山李五弦司寇化熙有写本,又程周量会元记其一诗云云。《挹奎楼集》林四娘记云:晋江陈公宝鈅字绿崖,康熙二年任山东青州道佥事。夜辄闻传桶中有敲击声,问之则寂无应者。其仆不胜扰,持枪往伺欲刺之。是夜,但闻怒詈声,已而推中门突入,则见有鬼,青面獠牙,赤体挺立,头及屋檐。仆震骇失枪仆地。陈急出呵之曰:“此朝廷公署,汝何方妖魑,敢擅至此!”鬼笑曰:“闻尊仆欲见刺,特来受枪耳。”陈怒思檄兵格之。甫起念,鬼笑曰:“檄兵格我,计何疏也。”陈愈怒,迟明调标兵二千名守门抵夜。鬼却从墙角出,长仅三尺许,头大如轮,口张如箕,双眸开合有光,蹒跚于地,冷气袭人。兵大呼发炮矢,炮火不燃。检?中矢,又无一存者。鬼反持弓回射,矢如雨集,俱向众兵头面掠过,亦不之伤。兵惧奔溃。陈又延神巫作法驱遣,夜宿署中,时腊月严寒,陈甫就寝,鬼直诣巫卧所,攫去衾毡衣裈。巫窘急呼救。陈不得已,出为哀祈。鬼笑曰:“闻此神巫乃有法者,技止此乎?”遂掷还所攫。次日,神巫惭惧辞去,自后署中飞驳掷瓦,晨昏不宁。或见墙覆栋崩急避之,仍无他故。陈患焉。嗣余有同年友刘望龄赴都,取道青州。询知其故,谓陈曰:“君自取患耳。天下之理,有阳则有阴。若不急于驱遣,亦未扰至此。”语未竟,鬼出谢之。刘视其狞恶可畏,劝令改易头面。鬼即辞入暗室中,少还复出,则一国色丽人。云翘靓妆,袅袅婷婷而至。其衣皆鲛绡雾縠,亦无缝缀之迹。香气飘扬,莫可名状。自称为林四娘,有一仆名宝道,一婢名东姑,皆有影无形。惟四娘则与主人了无异相也。陈日与欢饮赋诗,亲狎备至。惟不及乱而已。凡署中文牒多出其手。遇久年疑狱,则为廉访始末。陈一讯皆服。观风试士衡文甲乙悉当。名誉大振。先是,陈需次燕邸,贷京商二千缗,商急去不能应。议偿其半,不允。四娘出责之曰:“陈公岂负债者?顾一时力不及耳。若必取盈,陷其图利败检,于汝安乎?我鬼也,不从吾言,力能祸汝。”京商素不信鬼,笑曰:“汝乃丽人,以鬼怖我。若果鬼也,当知我在京庐舍职业。”四娘曰:“庐舍职业何难详道?汝近日于某处行一负心事,说出恐就死耳。”京商大骇,辞去。陈密叩商所为,终不泄其隐人之恶。如此性耽。吟咏所着诗多感慨凄楚之音,人不忍读。凡吾闽有访陈者,必与狎饮,临别辄赠诗。其中庾词日后多验。有一士人悦其姿容,偶起淫念。四娘怒曰:“此獠何得无礼?”喝令杖责。士人忽然仆地,号痛求哀。两臂杖痕周匝。众为之请,乃呼婢东姑持药饮之,了无痛苦。仍与怀饮如初。陈叩其为神始末,答曰:“我莆田人也,故明崇祯年间父为江宁府库官,逋币下狱”。我与表兄某悉力营救,同卧起半载,实无私情。父出狱而疑不释。我因投缳以明,无他,烈魂不散耳。与君有桑梓之谊而来,非偶然也。计在署。十又八月而别。别后陈每思慕不置。康熙六年补任江南传驿,道为余述其事,属余记之。《青社遗闻》:闽陈宝钥,观察吾青时退入内署,忽闻笙簧之音冉冉而至,绝无人形。如是者三四夕。有一女子随乐声而来,年可四十余,犹是故明宫装。一婢随侍。公惧甚,呼家人持兵
  自卫,而以鸟铳之属击之,不能伤,且无惧色。次夕复至曰:“吾非有害于君者,何用相疑。”遂日至官署与之谈说衡王旧事。询其姓名,曰:“我林四娘也。与君同乡里。此婢名东姑,我等故衡王府宫人耳。”因与陈公唱和,有诗一卷,青州人士多传之。一日,谓陈曰:“我将去矣。公亦不久于此也。”未几遂绝,陈亦升任江南而去。陈南渡后,永历举人亦能诗。《吾庐笔谈》:王太史有林四娘歌,歌有小序,云晋江陈君宝钥分皋青州,入署之夜堂上忽闻乐作,空中隐隐呵殿,声如贵人驱从至。至则炬燎辉煌,杯馔罗列,宾客杂沓于堂上,俳优厮养奔走于堂下。胥吏大骇,走白陈君。君固已心异矣,因率卫卒呵禁之不止,挟弓矢射之不止,持轰天雷大炮击之不止。越数日,陈方爇烛坐小斋,而风雨声有自远至,斋中窸窣如人行声。少顷,双鬟搴帘入唱曰:“林四娘侍儿青儿启事,娘子愿谒使君。”陈惝恍未答,而美人翻然至矣。妖质雪莹绣,纹花映修蛾。自敛斜红,半舒揄袂以前向陈而拜,拜毕而坐,徐徐弃曰:“某,金陵林四娘也。幼给事衡王,中道仙去。今暂还旧宫,窃见殿阁毁于有司,花竹沦于禾黍。故有宫中俦侣话旧,情深停车,无所敢假片席于使君之堂,某固无能有德于使君,然亦非有害于使君。今与使君为方外交,可乎?某有小酒食,愿同醉饱。并及从者微有薄犒,幸无深讶焉。”陈虽疑且畏,然度无可如何,遂偕行。及下箸,则珍肴也。引杯则良醖也。从者视其犒,则朱提青蚨也,始稍稍定。后则夜分必来,更阑即去。数入内与陈夫人姬媵缔交若娣娰然。陈之客过临淄者或请接见,无不欢好。即席酬和,落纸如飞,词中凭吊故苑离鸿别鹤之音,为多噫嘻。此胡为者耶?又谓林四娘貌本上流,妆从吴俗,秀鬋鬒发,峨如远烟,覆以雾縠,缀以珠璧,身蒙半臂,足蹑翠靴,锦绦双环,环悬利剑,泠然如聂隐娘红线一流。婢东儿青儿者皆姝丽,恒侍左右。人亦无敢调者。居三月,一夕别陈君欲去,且以青儿为托。把酒赋诗,临歧怅别。耸身碧霄,踪影顿绝。青儿后一二来,久亦不至矣。异哉!曾记其一诗云:玉阶小立羞蛾蹙,黄昏月映苍烟绿。金床玉几不归来,空唱人间可哀曲。《陈维崧妇人集》云王十一为余说林四娘事,幽窈而屑瑟,尽搜神酉阳之亚也。

  述宫中旧事
  静锁深宫忆往年,楼台箫鼓遍烽烟。
  红颜力弱难为厉,黑海心悲只学禅。
  细读莲花千百偈,闲看贝叶两三篇。
  梨园高唱升平曲,君试听之亦惘然。

  此诗描绘了宫廷中往昔的旧事,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在历经世事变迁后,对曾经宫廷生活的回忆与反思。主题围绕着宫廷的兴衰变化、宫中人物的命运以及诗人对这一切的感慨。通过回忆当年宫廷的繁华与后来的战乱烽火,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也表达了宫中人物在这种动荡局势下的无奈与内心的挣扎。
  “静锁深宫忆往年,楼台箫鼓遍烽烟”往昔与现实的对比:“静锁深宫忆往年”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身处被寂静笼罩的深宫之中,回忆起过去的岁月。“忆往年”三个字将读者的思绪带回到曾经的时光,那时的宫廷或许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有着繁华的景象和热闹的氛围。然而,“楼台箫鼓遍烽烟”笔锋一转,画面从美好的回忆瞬间切换到残酷的现实。曾经的楼台之上回荡着的是悠扬的箫鼓之声,象征着宫廷的奢华和欢乐;如今却遍布烽烟,战火纷飞,整个宫廷陷入了动荡与混乱之中。这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宫廷命运的巨大转折,也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悲凉的基调。
  历史变迁的感慨: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宫廷景象的变化,更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昔日的繁华如过眼云烟,在战火的冲击下瞬间消逝,让人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诗人通过对这两个场景的简洁描绘,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和历史的沧桑,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的时代,亲眼目睹了宫廷的兴衰。
  “红颜力弱难为厉,黑海心悲只学禅”宫中人物的无奈:“红颜力弱难为厉”描绘了宫中女子的处境。在这动荡的局势下,她们虽有美貌,但力量微薄,无法改变现实的困境,也无法对周围的战乱和灾难做出有力的反抗。“难为厉”三个字既表现了她们的无奈,也暗示了她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这些红颜女子在宫廷中原本可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她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
  内心的寻求解脱:“黑海心悲只学禅”则进一步刻画了宫中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挣扎。“黑海”在这里象征着她们内心深处的悲伤和绝望,如同一片黑暗的海洋,无边无际。在这种极度的痛苦中,她们只能选择通过学习禅理来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学禅成为了她们在这乱世中逃避现实、安抚心灵的一种方式,然而这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无法真正消除她们内心的悲伤和对未来的迷茫。
  情感的深层表达:这两句诗通过对宫中人物的描写,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的同情,以及对人性在困境中寻求出路的思考。它不仅仅是对宫中女子命运的简单陈述,更是对整个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关注和反思,使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细读莲花千百偈,闲看贝叶两三篇”禅修生活的写照:“细读莲花千百偈,闲看贝叶两三篇”具体描绘了宫中人物学禅的情景。“莲花偈”和“贝叶经”都是佛教的经典和象征,诗人用“细读”和“闲看”来形容宫中人物对这些经典的研读,表现出她们在学禅过程中的专注和投入。在这动荡的宫廷生活中,她们通过阅读佛教经典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安宁,试图从佛法中领悟人生的真谛,以应对现实的苦难。
  精神寄托的体现:这两句诗也反映了宫中人物在物质世界崩塌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寄托。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物质的享受和权力的争夺都已变得毫无意义,而佛教的教义为她们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苦难的精神力量。通过研读经典,她们希望能够在内心深处找到一片宁静的净土,摆脱外界的纷扰和痛苦。这种对精神寄托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展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对精神信仰的依赖和追求。
  “梨园高唱升平曲,君试听之亦惘然”现实与虚幻的反差:“梨园高唱升平曲”描绘了宫廷中梨园弟子们依旧高唱着象征太平盛世的歌曲的场景。在宫廷已经陷入战乱和动荡的情况下,这种升平曲显得格外虚幻和讽刺。它与周围的现实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的残酷和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
  诗人的感慨与思考:“君试听之亦惘然”则是诗人对这一情景的感慨和反思。诗人邀请读者一同倾听这升平曲,而“惘然”一词则表达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留恋,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和迷茫,同时也包含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分享,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那种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无常感,引发读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思考。
  诗中运用了多处对比手法,如往昔宫廷的繁华与如今的战火纷飞、红颜女子曾经的养尊处优与现在的无力无奈、梨园升平曲与现实的动荡混乱等。这些对比鲜明而强烈,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突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巨大落差和命运的无常,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诗歌中运用了众多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深宫”“楼台箫鼓”“烽烟”“红颜”“黑海”“莲花偈”“贝叶经”“梨园”“升平曲”等。这些意象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场景和人物的状态,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例如,“深宫”象征着宫廷的封闭和神秘,也暗示了宫中人物的孤独和束缚;“烽烟”代表着战争和灾难,是破坏美好事物的象征;“莲花偈”和“贝叶经”则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和精神寄托,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对信仰的追求。这些丰富的意象相互交织,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寓意更加深刻,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真挚而细腻,通过对宫中旧事的回忆和描述,将自己对历史变迁、人物命运的感慨和同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无论是对宫廷繁华逝去的惋惜,还是对宫中人物无奈处境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的迷茫和思考,都写得情真意切,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以回忆往年的宫廷生活引入,接着描述宫廷在战乱中的变化和宫中人物的命运,然后具体写宫中人物学禅寻求解脱的情景,最后以梨园升平曲与现实的反差结尾,表达诗人的感慨。整首诗的叙述有条不紊,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够跟随诗人的思路,逐步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述宫中旧事》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情感价值的诗歌。通过对宫廷旧事的回忆和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宫廷的兴衰以及人物命运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诗歌运用了鲜明的对比、丰富的意象、真挚的情感和严谨的结构等艺术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古代宫廷生活的一面,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人生的无奈,引发我们对历史、命运和人生的深入思考。这首诗是古代诗歌中的佳作,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启示意义。

  林四娘,青州衡王府宫嫔,生长金陵,王以千金聘入后宫。死,殡于宫中。有诗一卷。

  刘文安整理并推荐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