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85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小县城的百态生态与利益网络

  小县城的百态生态与利益网络
  今年春节,我到外地县与做官和搞企业的朋友相聚时,他们谈到了身处小县城了解的百态生态与利益网络,让我耳目一新,我整理了一下
  在这座看似普通的小县城里,隐藏着一张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网,不同阶层的人物在其中扮演着各自独特的角色。
  先从官场说起,副处及以下的官员中,高达 80% 都是本地成长起来的 “土官”。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已久,彼此之间知根知底,形成了紧密的人际网络。平日里,若不是什么天大的事,他们基本都会互相维护,最次也是相互照应。不过,这其中派系林立,为了各自的利益和权力,内斗从未间断。在一些项目分配、人事调动等关键事务上,各派系常常明争暗斗,试图为自己一派争取更多的资源和话语权。
  而副处及以上的官员,则有 80% 是来自本市其他县区的 “流官”,他们来此主要是为了刷履历。他们与本地土官之间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相互配合,尽量做到互不得罪。土官们深知不能随意干扰流官开展工作,毕竟之前有像唐山那样因不当干涉而引发不良后果的前车之鉴。流官们若非必要,也不会轻易掺和到本地原有的复杂局势中,他们更关注的是在任期内做出亮眼的政绩,以便为自己的仕途添砖加瓦。
  在经济领域,头部企业家无疑是最耀眼的存在。他们的企业资产规模可达几亿甚至几十亿,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不仅能与市里、省里的高层建立联系,还能享受到县城给予的极为优厚的待遇。无论是本土创业成功的,还是从外地引进的,他们在县城的发展中都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许多政策的制定和资源的分配都会向他们倾斜。
  中等企业主,资产在几千万左右,他们是县城里的 “土豪”。这些人与本地土官联系紧密,凭借着自己的财富和人脉,在县城拥有一些社会身份,比如商会成员、政协委员等。他们的关系势力在县城盘根错节,能在县城的各种事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一旦走出县城,到了市里,他们的影响力就大打折扣,很难像在本地一样吃得开。
  小企业主和大个体户,资产在几百万上下,他们与基层土官或多或少有些联系,有的是直接认识,有的则是通过各种关系拐弯抹角搭上关系。在县城里,他们靠着这些关系,生活还算滋润,但在重大事务的决策上,他们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更多的是被动地适应县城的发展环境。
  中小个体户和体制内正式在编科员,构成了县城的中产群体。他们有着略微可观的收入,能够维持较为体面的生活。然而,在涉及县城发展方向、重大政策制定等关键事务上,他们的话语权几乎趋近于零,更多时候只能作为旁观者,默默接受各种变化。
  小微个体户、打工群体(包括体制内临时工)以及村镇农民,他们处于县城社会的底层,话语权完全为零。唯一的区别是,体制内临时工凭借在体制内工作的便利,偶尔能在一些日常生活事务上得到些许照顾,比如办理某些手续时可能会更快捷一些。
  还有无业群体,像混混、零散工等,他们收入不稳定,给县城带来了一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他们游离于县城主流社会的边缘,偶尔会因为一些琐事引发小的冲突,虽然不至于对县城的整体秩序造成大的冲击,但也需要相关部门加以关注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村支书和村主任在县城的利益体系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他们被视作实权股级干部和中小企业主。他们在农村事务的管理和资源分配上有着一定的权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县城的经济活动中,与县城的其他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连接县城与农村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精品妙文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