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71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谈谈昌乐县的农业自然资源

  谈谈我县的农业自然资源
  县政协委员县科委主任杜毓仁

  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的结合,它既受经济规律的支配,也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因此,农业生产的发展,固然应研究经济规律——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亦必须研究自然规律—--生物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活体,其生长发育的过程,是生物同化外界环境条件的结果。因此,既需要掌握各种生物本身的生长发育规律;又需要了解环境条件和各种自然资源的状况及其分布变化规律。使之二者有机的结合,因地制宜,各抒己长,这样才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克服生产上的盲目性,减少“瞎指挥”,有效地促进农业翻番。
  因此,搞好自然资源调查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功,是科学种田的突破口。我县农业自然资源状况怎样呢?一句话:资源丰富,潜力很大。现分别气候、土地、生物、水等四大农业自然资源介绍如下:
  一、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指光、热、水、风四种气象要素,这些要素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光、热、水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缺一不可,且不能互相代替,另外在时空分布上也有很大差异,为了取得农业稳产高产,就必须掌握本地光、热、水资源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做到兴利避害,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我县地处北纬36°18'—36°46',东径118°48'--119°10',东西最宽40.9公里,南北最长48.9公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春季风大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气候资源看,总的是光热丰富,雨热同期,适于各种植物生长,但也有各种自然灾害,间断点片发生,旱是我县农业生产的最大威协。
  温度:我县年平均气温为12.5℃,最热月在七月,月平均气温26.1℃;最冷月在一月,
  月平均气温-3.3℃。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是三、四月份回升快,十一月份下降较快。历年来极端最高气温41.7℃(68年7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20.1℃(67年1月3日),初霜冻十月二十四日;终霜冻四月十九日,平均无霜期189天。日平均气温0℃以上279天,期间积温4759.2℃。日平均气温10℃以上205天,期间积温4274.6℃。从热量资源来看,对多数作物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如夏季作物实行间作套种和选用早熟品种可以一年两作。
  光照:我县平均年光照时数为267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0%,0℃以上期间的日照时数为2125.7小时,占总日照时数的80%。我县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年平均总辐射量124.1千卡╱厘米2,光照充足,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目前光能利用率仅0.44%左右,据科学家推算,运用现有科学技术,光能利用率可达5%,我县如果将光能利用率提高到1%,粮食亩产可达1500斤左右。
  降水:历年平均降水量679.8毫米,春、
  秋、冬三季少雨,夏季(6—8月)降水量达429.3毫米,占63.2%,年降水量最大1083.8毫米(1964年),最少为362.4毫米(1981年)。我县雨量分布在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地域上的差异南多北少。在年内分布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作物生长,但是变化较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
  风:风是一种能源,有取之不竭,用之不衰之优点。我县年平均有效风能为3275小时,约490.7千瓦小时╱米2。目前,风能的开发利用尚待研究。
  灾害性天气:我县气候资源虽然良好,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是旱灾。58年后二十四年中全年大旱(年降水量少于平均数的35%以上)二次,偏旱(少于平均数的20—34.S%)四次,平均四年左右一次。此外,还经常发生春旱(发生年份64%),初夏旱(25%)、伏旱(17%)和晚秋旱(22.7%)严重影响着我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次干热风.平均72%的年份发生轻重不同程度的干热风为害,降低了小麦千粒重,影响了产量。第三是冰雹,我县年平均降雹0.9次,在不同地区成灾为害。此外连阴雨、霜冻,大风等也影响着农业生产。

  二、土地资源
  我县总面积1033平方公里,其中,山丘60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8.9%。平原41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9.7%。涝洼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
  根据土地使用情况分别有:耕地92.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9.4%,岩石裸露,荒滩地堰8.05万亩,林地27.13万亩,村镇、机关、厂矿11.98万亩,道路5万亩,河流、水军、塘坝、沟渠9.79万亩,水面面积1.59万亩。
  我县土壤分类有褐土、潮土、棕壤、砂姜黑土几大类,成土母质主要是玄武岩,凝庆岩、粘土岩、花岗岩、片麻岩、花岗斑岩等风化坡积,残积而成。土壤养分含量据七五年测定,平均有机质0.78%,全氮0.05%,速效磷8.6qqM,速效钾91.3qqM。
  土地是农业的最基本生产资料,是农业自然资源的主体。我县人均土地3亩多,人均耕地1.8亩多,均略高于全省水平,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途;同时我县地貌复杂,山区、丘陵、平原俱全,适于各种类型作物的生长,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目前对土地利用上存有片面观点,重视耕地,忽视非耕地,对许多荒山荒滩荒沟荒水未充分利用,林、牧、渔业的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为数极小,近年来虽重视了五荒的开发利用,但潜力还很大。对耕地使用上还存在重用轻养的现象,输入不足,输出过大,造成地力不强。目前全县土壤普感有机质不足,全面缺氮,严重缺磷,土壤中碳氮比、氮磷比失调。有的土壤还存有障碍因子,需要加以改造。在水土保特方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县山丘面积大,夏季降雨集中,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使土地变薄,河床淤积,肥料流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后必须十分重视。

  三、水资源
  水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我县水资源,主要以自然降雨地表径流为主,从58年一80年统计,全县年平均降雨量679.5毫米,全县汶河、白浪河、丹河、圩河、湘河五条水系流域面积1436.8平方公里(包括客水面积416平方公里),可产地表水1.96亿立方米(其中客水0.94亿立方米)。我县蓄水工程,现有大中型水库三座,小型水库109座,塘坝430座,总计兴利库容1.141亿立米,加上沿河扬水站,现有工程可利用1.25亿立米。其次地下水,我县大部分属于基岩贫水区,富水沙层仅202平方公里,全县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11920万立米,可开采利用的9600万立米,现全县机大井等开发利用7000万立米。
  从我县总的水资源来看:总数达到3.15亿立米,但由于水利工程设施的限制,目前仅能利用2.4亿立米,而每年工农业总需水量为3.4亿立米,尚缺0.97亿立米,所以还有大片土地不能灌溉,靠自然降雨。故此,我们应充分重视有机旱作农业的道路,依靠搞好水土保持,培肥地力,种植抗旱作物和抗旱品种,采取抗旱耕作措施,夺取农业丰收。同时在水资源的利用上,一是做到合理布局,搞好南水北调,井、库分灌;二是全面开发地下水,打机井.截潜流;三是加强水的管理,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

  四、生物资源
  我县生物种类繁多,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生长繁育。植物资源除农、林业以外,还有很多野生植物,有的可以作为药材,有的可制取淀粉,有的可加工工艺品。农作物中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蔬菜瓜果,这些作物的品种比较配套,有早熟、晚熟;有适应高产水平、一般水平;有优质、高产;有抗病虫等等。目前,在我县小麦、玉米、地瓜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推广和应用的品种约有八、九个,在棉花、黄荔、花生等主要经济作物上推广和应用的品种有六、七个,蔬菜和瓜类的品种更多。林业种类不下百余种,主要林木树种有九个、经济林种七个、灌木二个,新近引进的速生杨、兰考桐,刺槐和经济林:山楂、葡萄等都有广阔的前途。
  动物资源以畜牧业为主,猪、牛、马、骡、驴、羊、鸡、兔、鸭、鹅、貂、蜂、蚯蚓均有养殖。各种家畜、家禽的品种也比较齐全,昌乐县繁殖场繁育推广的优良鸡种星杂288和星杂579鸡,负有盛名。昆虫中有害虫,也有害虫的天敌,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不下二十余种,害虫天敌也有十余种,它们互相制约,保护了生态平衡。
  农业的自然资源,目前直接主宰着我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状况下,就是要摸清家底,掌握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变化规律,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扬其长,避其短,兴其利,避其害,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促进农业翻番。根据我县自然资源状况,当前应考虑发挥以下优势:
  一是充分发挥光、热资源丰富的优势。我县光照充足,辐射量大,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有极大的潜力。因此,一方面要积极扩大绿色面积,绿化荒山、荒沟和一切漏光隙地,另一方面提倡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减少漏光损失,
  从而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同时可利用光照时数长的特点,大力研究和发展太阳能,利用太阳热能为人类生活服务。目前,农村建造的箱式太阳能热水器,伞式太阳灶,可供烧水、洗澡之用。我县热量资源对作物生长来说,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热能,
  必须提高复种指数,要积极选用早熟高产作物和品种,同时做好间作套种,目前已经推行的麦田间套种晚玉米和试种夏播花生、棉花、小杂粮,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我县热能资源全年0℃以上的积温4700多度,一般小麦需积温2200℃,加上农耗,因此夏熟作物要选择2100—2300℃的作物和品种,超过2500℃就应坚决套种,目前,各地推广的早熟棉花:中棉所十号、聊夏棉一号、鲁早一号;早熟花生:花11、白沙311;早熟小麦:79096、7810152等,可以配套试验推广,实行一年两作。
  二是充分发挥土地较多,地貌复杂的优势。我县人均土地和耕地都略高于全省水平,因此更具有发展农业的条件,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搞好农业生产。同时,我县地貌复杂,有
  山区、丘陵、平原,适于农、林、牧、副的全面发展。山区,宜于发展林、牧业;丘陵适宜种植果树、油料和粮、荔;平原以粮、棉为主;还有水面、沼泽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和养鱼。乔官镇于家山前大队1100多亩荒山全部绿化,年均收入十余万元;前张大队12.6亩果园,有果树356棵,一九八三年总产6.79万斤,加树下间作共收入24888元。朱刘镇大石桥大队一九八一年冬建藕池三十亩,一九八二年八月在留足藕种的前提下,亩产藕2000斤,每斤按三角计算,亩收入600元。其他各地种植的粮、棉、荔、油都有不同程度的收入。
  三是充分发挥不同土壤特点的优势,合理布局作物。我县土壤类型差别较大,表土松紧不一,养分含量各异。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除目前种植的一般作物外,重点是:第一,利用南部土质松散、土壤含钾丰富的特点,发展西瓜生产。我县西瓜久负盛名,畅销国内外,具有“早大甜”之称,因此要因地制宜发展,保障供给;第二,利用中部丘陵地区沙质壤土,春季回温快,一般缺水的特点,种植地瓜、黄茶、花生,这三种作物蒸腾量少,抗旱性强,又喜沙壤土,所以在种植其它作物产量较低的情况下,这些作物却能相对的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一般春地瓜,在通常情况下都可取得三、四千斤的产量,亩产值近百元,如果加工成粉皮、粉条,亩产值可达到500元。种植黄荔的收入人人皆知。所以,丘陵地区种植地瓜、黄萘、花生是我县的优势。第三,利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特点种好粮食、棉花和蔬菜。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必须保证种好,夺取高产。棉花经济收益较高,蔬菜产值更胜农田,应有计划地发挥这些优势,取得丰收。
  四是充分利用生物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高产值品种。我县繁殖场繁育的优良鸡种星杂288和星杂579,在我省家禽良种推广中名列前茅,它具有开产早,产蛋多,耗料少的特点,
  是目前世界上优良蛋鸡种,要加速繁殖推广,增加禽蛋产量,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我县山丘面积较大,草原充足是发展草食动物的十分有利条件,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草
  食动物,尤其县已建立奶粉厂,可积极养殖奶山羊。其它牛、兔、骡等都可相应地发展。林木品种中的山东桐,生长较快,材质较好,远销日本,换取外汇,可因地制宜的发展。葡萄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果种,根据我县气象、土壤条件适于种葡萄。高崖水库种植八十株,一九八二年株产葡萄150斤。其它如李家庄的生姜、肖家河的大蒜、尧沟镇的黄芪、汶河沿岸的大白菜,都各具特色,经济效益较高,要重视其发展。
  农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其整个生产过程就是各个学科综合效应。因此,农业更具有科学性,地域性。农业自然资源的长短利弊,要纵观全局,全面剖析,使之有机组合。否则窥一侧而冒然行事,虽善心而未善其事。有的资源此利彼害,若生搬硬套,必得恶果。因此,农业生产的优势必须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经过试验得出成效,大力推广。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