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46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刘文安丨汶河烽火

  
汶河烽火

刘文安

  汶河,这条蜿蜒流淌的古老河流,宛如一条历史的纽带,将岁月的沧桑与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它发源于沂山东麓,潺潺流水经临朐入高崖,一路浩浩荡荡东流入潍河。自1938年至1948年,汶河两岸的烽火照亮了民族觉醒的征程,无数英雄儿女在此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抗争篇章。这段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将永远铭刻在汶河两岸人民的心中。
  1938年冬,马保三司令员率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进驻高崖,这支诞生于寿光的抗日劲旅,在汶河流域点燃了第一簇抗日烽火。八支队以高崖为支点,迅速展开统一战线工作。他们张贴《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1939年,日寇的铁蹄如狼似虎地踏上了汶河两岸的土地,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日寇首先在平原安下据点,妄图以此为据点,实现他们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罪恶目的。直到1941年,穷途末路的鬼子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狼狈撤退,但仍留下汉奸队继续为非作歹。1943年11月,鬼子又故伎重演,再次驻进平原,安插据点,企图垂死挣扎。1944年春,鬼子再次撤退,留下的汉奸队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横行霸道。
  为了巩固胜利果实,防止敌人反扑,民主政权纷纷成立,民兵和自卫团如雨后春笋般组织起来。汶河区成立了区中队,共有10个人,刘培义、李风祥、刘希口、李培昌、孟光友等人踊跃参加。平原街也组织了自卫团,赵可友任团长,王文忠为副团长,并精心组织了四个小队。上级支援发来四支大枪,又从地主家收缴了压迫人民的枪支,至此,共有13支大枪,但子弹却不到百发。然而,区中队、自卫团(民兵)凭借着这些简陋的武器装备,毅然决然地保卫着自己的胜利果实,勇敢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1945年9月23日,国民党反动派辛荣功部气势汹汹地向平原发起进攻。当时汶河区区长是李进武,区中队队长是李清山。敌人一路长驱直入,很快就进攻到了梁家官庄。在这危急关头,区委和区公所的负责同志迅速召开紧急会议,经研究决定,区委和区公所的干部以及区中队,共30多人,向东方发起攻击,直捣敌军;赵可友则带领13人,向北发起冲锋,妄图从侧面攻击敌人,打乱敌军的部署。我军战士们不畏强敌,奋勇向前,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在激战中,我方成功打死敌人1名,敌军见势不妙,纷纷退去。但他们并未死心,不久后,又调集兵力,再次反扑过来。我军战士们毫不畏惧,沉着应战,再次将敌人击退,第一次战斗取得了胜利,成功阻击了敌人的进攻,为保卫平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945年9月29日晚,平原街沉浸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敌人袭击,四门紧闭,民兵和自卫团全体成员都严阵以待,他们爬上围墙,目光炯炯地站岗放哨,时刻警惕着敌人的动向。安丘独立营李传武同志因公在平原街住了下来,独立营吴献光同志(岔河人)也特意来平原街探亲,而当晚区中队则住在张家楼。王连升同志带领8个人去支援区中队,这使得带大枪的民团同志数量减少。谁也没有料到,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敌人如潮水般将平原后街团团围住,足足来了1500多人。正当赵可友同志指挥用土炮奋勇射击时,敌人开始疯狂地向我方阵地冲了上来。我民兵毫不退缩,开枪打倒了几个冲在前面的敌人。然而,敌人进村后,我方由于弹药不足,不得不退到小瓦楼上进行抵抗。此时,楼上仅有7支枪,其中有5支还因故障不大管用。区里的黄同志也登上小瓦楼,与民兵们并肩作战。第二天七点左右,辛匪荣功的传令兵带着匣枪向楼上射击,于光耀同志果断开枪,将敌人打倒。接着,又有几个敌人冲了进来,但都被我方坚决打退。随后,敌人调来九挺机枪,向小瓦楼疯狂扫射,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袭来,砖头都被打成了粉面。与此同时,敌人又在四周点起熊熊大火,企图将我方困死在小瓦楼里。形势万分危急,我方被困楼上,冲不出去,且武器既少又无弹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三军分区武工队一个班如天降神兵,他们涉过汶水,抢占平原以西的孙家林。与此同时,安丘县公安局段局长、云局长、武股长带领公安局的同志以及汶河以南的五百多名民兵,如钢铁洪流般穿过汶水,从三面将敌人包围。武区长也带领区中队向西射击,一时间,枪声大作,喊杀声震天。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慌乱中纷纷向北逃窜。我方战士们士气大振,紧追不舍,敌人阵脚大乱,伤亡惨重,大部分仓皇逃跑。
  敌人冲进平原以后,如一群丧心病狂的魔鬼,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烧了350多间房子,无数家庭因此流离失所;牵走85头牛驴,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抢夺的物资更是不计其数。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还抓去我民兵家属、干部家属、区中队家属和积极分子45人。我独立营战士吴献光同志在战斗中被俘后,敌人用铁丝穿着“穷心骨”,押到了安丘,残忍地将其杀害。民兵于光耀之母、之妻也遭到敌人的迫害,不幸被打死;区中队的炊事员雷同志和区里的干部刘同志,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民兵小队长于少庆同志同样英勇殉国。然而,我方的民兵和区中队并没有被敌人的暴行所吓倒。他们在悲痛中擦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了同志们的尸首,然后从地上顽强地爬起来,继续投入到艰苦的战斗中,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尊严和正义。1945年4月24日,八支队一部以雷霆万钧之势围攻平原,经过激烈战斗,于25日成功解放平原、高崖一带,一举摧毁大小20余个日寇、汉奸据点。年底,我鲁中部队四旅驻平原街,区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领导群众组织农会,轰轰烈烈地开展“双减”运动。“双减”运动的开展,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热情。与此同时,我方继续组织民兵队伍,加强军事训练,提高作战能力,为保卫家乡做好充分准备。
  1946年清明节以后,鲁中部队四旅移驻汶河以南,我安丘公安局在平原成立盘查站。盘查站的任务与武工队相似,除了执行常规的盘查任务外,还增加了一项重要任务——了解敌情,抓“活情报”,抓捕敌乡区保长。在赵可友同志的带领下,盘查站的工作开展得十分活跃,给敌人的情报网络造成了沉重打击。
  敌人的嚣张气焰一度让局势变得更加严峻。正月23日和5月29日,敌人辛荣功匪部两次火烧平原,妄图扑灭我方的革命火焰。但我方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出色的战斗能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敌人一听说“马皮”(赵可友的外号)来了,便吓得亡魂丧胆。为此,敌辛荣功匪部甚至还在元吉村上演了40幕长的“活捉马皮”的闹剧。安丘县国民党极其反动的周县长在大会上还妄图用金钱诱惑道:“拿住马皮后,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马皮一两银”。同时,他们还大肆写标语,画影图形抓“马皮”,声称要“剿”共产党,“抓八路”。然而,敌人的“如意算盘”打错了,“马皮”拿不住,共产党“剿”不了,“八路军”也捉不住。
  在战斗中,我方区中队不断发展壮大,由最初的40多人迅速发展到80多人。装备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拥有轻机枪2挺,匣子枪10支,小炮一门,钢枪53支。在武器装备逐渐充足的情况下,这支由赵可友任队长的区中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如同钢铁之师,连战连捷,敌人整连整排地被我军消灭,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1946年腊月25日,红河伏击战打响。我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奋勇杀敌,打伪敌人十几名,击毙敌人9名,生俘敌11名,还缴获步枪20余支,弹药一部分,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7年正月10日,张家下坡伏击战再次展现了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汶河区中队配合县武工队,共80多人,严阵以待,巧妙设伏。当辛荣功部的500多敌人进入伏击圈时,我方战士们出其不意地发起攻击,敌人虽几次组织反扑,但均被我军打垮。此次战役,我方俘敌2人,活捉反动保长几人,并在第二天将俘虏押往平原集上召开公审大会后执行枪决。然而,在这场战役中,我公安局姜股长壮烈牺牲,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1947年清明节,汶河区中队为了迷惑敌人,乔装改扮去赶阳旭集。李龙臣、张文富、冯光华、赵进华等同志扮成妇女,赵可友同志则化妆成为群众。然而,在阳旭集上,敌人的门岗十分警觉,对冯光华同志进行再三检查和刁难。无奈之下,冯光华同志果断开枪打死了门岗。敌人察觉后,我军迅速退出阳旭集。但此次行动也有遗憾,这次集上的敌人连排长都多活了一年。
  1947年6月,敌人侵入冯家庄,将40余名干部家属、民兵家属锁在冯家庄学校,企图进行集体屠杀。在这危急时刻,我区中队30余人迅速出击,分三路攻击敌人。敌人在我军的猛烈攻击下,慌不择路地逃窜。我方的李志德同志在子弹打完后,毫不畏惧,毅然用石头打击敌人,打得敌人抱头鼠窜。此次战斗,不仅成功解救了40余名干部家属和民兵,还截获了敌人所抢的物资。
  1947年7月,敌人在西北泊庄修据点,还派出500多敌人到岭北岭南抢夺物资。我区人民法院中队及时出击截击,打死敌人一名。但由于我方地形不利,敌人兵力又多,我们不得不主动撤至河南。然而,敌人并未就此罢休,在战斗结束后,他们企图抓住一些群众。其中,赵祥文之妻、赵可群之女(13岁)、赵可友之侄女、区中队员南福顺之弟(9岁)、区中队员任德盛之父、伯父、三弟(8岁)、村干部马福田之母、村干部张世芙之父、张会文之父、我独立团战士孟光友之兄,刘口腰之母等,都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活埋于泊庄以南,有的甚至死在阎家庄子家东。当活埋赵可友之侄女(13岁)时,残忍的敌人还逼迫她扭扭秧歌舞唱歌,但这个小女孩在临刑前,虽年龄虽小,却志气不屈,大骂无耻的敌人,并坚定地说:“八路军还回来,我叔叔还回来给我报仇。”万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手段极其残忍,杀害了八岁幼儿、十三岁幼女、七十岁的老大爷、行路拄拐杖的老大娘等无数无辜生命,这笔血债必将让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来偿还。
  1947年7月18日清晨,天下着大雨,我军将泊庄守敌重重围住,一场激烈的战斗就此拉开帷幕。井四团担任主攻任务,井五团则负责截断敌人的后路,汶河、高崖各个区中队作为增援力量,紧密配合。经过三个小时左右的激烈激战,战斗终于胜利结束。此役,我军打死敌人百余名,打伤敌人80余名,俘敌200余名,残敌狼狈地向北逃窜。我方缴获大枪200余支,短枪30余支,其他弹药物资更是不计其数。同时,上次报告中涉及我村干部和民兵家属之特务,均被我军俘获,在平原召开的公审大会上被就地正法,以雪民愤。
  1947年8月25日,我独立团和汶河、高崖两个中队在孟良台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战斗中,我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24日先佯退汶河南,诱使敌人上钩。敌果然中计,误以为我军真正退却。当晚,我军巧妙地偷渡汶河,出其不意地对敌人发动攻击。第二天,便衣排巧妙混入敌阵地,扮作秋收的群众,打乱了敌人的布防。当敌人辛荣善部正疯狂地在台东官庄赶鸡杀狗、烧杀抢掠之际,战斗正式打响。我军近冲远打,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慌作一团,纷纷窜上孟良台。然而,当敌人忙于在孟良台架机枪时,已被我军俘虏。敌连长辛荣善也未能逃脱,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击毙敌人9名,俘敌45名,缴获了崭新的英式机枪一挺,步枪43支,匣枪6支,以及部分弹药物资。罪大恶极的辛匪荣善,在平原召开的公审大会上,被就地正法,得到应有的下场。
  1947年秋的一个早晨,我高崖武工队50余人在徐指导员的带领下,开往南良。当走出东辛庄时,正与国民党张匪天佐十团遭遇。我武工队毫无惧色,用三挺机枪对敌人展开了猛烈扫射,一下子将敌人射倒一片。敌人的优势兵力多达700多人,他们不甘心失败,多次对我武工队发起反扑,但都被我武工队顽强打退。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徐指导员不幸光荣牺牲。
  在解放区,平原街极其反动的伪保长刘学武,因其罪大恶极,早已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他不仅敲诈勒索百姓,还专门将我地下党员和村干部、军工烈属名单报告给敌人,给革命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将其绳之以法,我武工队几次前往抓捕,但狡猾的刘学武总能逃脱。为了一举拿下这个罪大恶极的敌人,武工队巧妙地摸入高家庄子刘学武的住处。起初,不见刘学武之子,于是对刘学武的女儿进行教育后,她提供线索,武工队这才将刘学武父子成功抓出来,押往平原。在平原,我们召开了公审大会,将刘学武就地正法,大快人心。随后,我方还送其女回沂水娘家。
  此外,我武工队还多次在集市上抓捕保长,晚上去抓捕保长、乡长,先后共抓捕极其反动的乡、保长、特务60多人。像张家下坡的张传义,李家官庄的潘风文,郭家埠的孟献友,梁家官庄伪保长“黑相公”,南家庄南纪贤等伪乡、保长,都被我抓捕后召开公审大会枪毙了。
  汶河,这条流淌千年的母亲河,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斗争史诗。我汶河、高崖两区中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日日战斗在汶河北岸广大土地上。他们与辛匪荣功以及地方反动政权展开了无情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战斗中,我们不仅收复了广大土地,还解放了70余个村庄,有力地配合了我主力部队打击敌人的疯狂侵扰。据不完全统计,在12年斗争中,汶河地区涌现出烈士127名,支前民工达3.2万人次。马保三司令员在《抗战回忆录》中写道:“汶河的每一块石头都刻着不屈的抗争,每一滴河水都流淌着英雄的热血。”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