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18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刘文安丨丘处机潍州中秋诗笺探微

— 本帖被 刘文安 设置为精华(2025-03-28) —
  八月十日自昌乐县还潍州城
  北玉清观作中秋诗(十五首)
  金末元初·丘处机

  其一
  西县东来至玉清,金风一扫暮天晴。
  开怀便赏中秋月,只恐临时晦不明。

  其二
  万木西风遍九州,严光一夜向西流。
  出尘爽气清人骨,是处歌欢不解留。

  其三
  初离海峤有馀清,万国欢心贺太平。
  但愿宝光无晦朔,不教天质有亏盈。

  其四
  浑金璞玉上天衢,抱雪凝霜耀太虚。
  四海百川无不鉴,群生万象悉安居。

  其五
  一片清光万里开,无分茅屋与楼台。
  家家尽得闲吟赏,更有清风助快哉。

  其六
  有客徘徊望太虚,开尊专欲赏蟾蜍。
  蟾光不解留人意,澹澹青霄只自如。

  其七
  金波昼夜不曾闲,淡荡清辉出海山。
  素魄高升游物外,恩光下照满人间。

  其八
  碧汉峥嵘自有期,天光照耀本无私。
  却忧下土昏魔重,不见金轮出现时。

  其九
  团团皓月挂空虚,百链青铜鉴不如。
  一切水中皆影现,群魔摘胆尽消除。

  其十
  桂影朦胧下照人,纵横万古不知因。
  何当跨鹤云霄上,俯视青天白玉轮。

  其十一
  云去云来不暂停,朝昏恍惚变阴晴。
  今宵幸对婵娟质,剩作新诗畅道情。

  其十二
  年年此际杀生多,造业弥天不柰何。
  幸谢吾皇严禁切,都教性命得安和。
  其十三
  圣主登基万物安,仁风灭杀自朝端。
  邦君士庶皆修德,好放蟾光与众看。

  其十四
  静夜迢迢起黑云,众生无分乐天真。
  空中自是云遮眼,天外何曾月避人。

  其十五
  百岁光阴瞬息间,中秋几度得闲颜。
  不如链性如秋月,晃朗身心自在闲。


金月寄道心 望月悟苍生
丘处机潍州中秋诗笺探微
刘文安


  一、情景交融,中秋之景入诗境
  组诗开篇“西县东来至玉清,金风一扫暮天晴。开怀便赏中秋月,只恐临时晦不明”,彼时,丘处机自昌乐县启程,一路东行,目的地正是潍州城北的玉清观。金风飒飒,仿若大自然派遣的使者,带着独有的力量,刹那间将暮云阴霾一扫而空。天空豁然开朗,澄澈如洗,仿佛一块刚刚擦拭干净的巨大蓝宝石,毫无保留地展露在世人眼前。这般清朗的天气,自然而然地勾起诗人对中秋明月的强烈期盼。“只恐”二字宛如一把精巧的钥匙,轻轻开启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密室,直白袒露出他患得患失的心境。在那个对中秋赏月满怀憧憬的时刻,诗人好似一位满心期待礼物的孩童,生怕期盼已久的赏月之事会因月色晦暗而化为泡影,这份细腻的担忧,为全诗奠定了微妙而又独特的情感基调。
  在“一片清光万里开,无分茅屋与楼台。家家尽得闲吟赏,更有清风助快哉”中,诗人宛如一位手持神来之笔的丹青圣手,挥动诗意的妙笔,精心勾勒出一幅月光普照、清风相伴的中秋盛景。彼时社会,既有贫寒人家遮风避雨的简陋茅屋,在岁月的侵蚀下略显破败;也有达官显贵富丽堂皇的雕梁画栋楼台,尽显奢华。但在中秋这轮明月洒下的清辉面前,一切差距皆被消弭,清辉毫无偏见地温柔笼罩每一处角落。月光如水,流淌在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这融融月色之中。屋内之人,或于庭院摆上简单桌椅,一家人围坐,低声吟哦着古人的赏月诗篇;或与邻里相邀,在月下欢声笑语,分享着生活的琐碎与美好。清风仿若大自然派遣的精灵,徐徐拂来,不仅驱散了秋日的些许燥热,增添了几分凉爽惬意,更如同神奇的催化剂,让这份赏月的快乐愈发醇厚,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诗人身处其中,借这良辰美景,将内心超脱尘世的愉悦心境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二、托月寄怀,家国民生蕴情思
  丘处机身为全真道掌教,秉持着“度己度人”的宗教理念,宛如一位心怀天下的智者,始终将家国民生的安危冷暖牢牢挂在心头。“初离海峤有馀清,万国欢心贺太平。但愿宝光无晦朔,不教天质有亏盈”,在金末元初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诗人借明月初升时那澄澈清辉,宛如借助一条无形的纽带,巧妙寄托对太平盛世的深切祈愿。他渴望国家能够如这明月般,拨云见日,长治久安,百姓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生活圆满无缺,不受任何阴霾的侵袭,如同明月的光辉不被乌云遮蔽。
  “年年此际杀生多,造业弥天不柰何。幸谢吾皇严禁切,都教性命得安和”,中秋佳节,民间素有宰杀牲畜以祭祀、庆祝的习俗。诗人毫不避讳地直击这一陋习,以犀利的笔触对这种行为进行深刻批判。在他眼中,生命皆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不应随意被屠戮。同时,对统治者严禁杀生的举措给予高度称赞。这一诗句背后,不仅体现出丘处机作为宗教领袖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更彰显出他对百姓道德修行的深切关切。他深知,唯有引导百姓尊重生命,提升道德素养,社会方能走向和谐。通过这一诗句,诗人将个人的宗教情怀与社会现实紧密交织,宛如将丝线巧妙编织成锦缎,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哲思深邃,借月感悟生命真谛
  丘处机借中秋之月,宛如一位在思想长河中遨游的探索者,展开对生命与宇宙的深邃思考。“浑金璞玉上天衢,抱雪凝霜耀太虚。四海百川无不鉴,群生万象悉安居”,诗人笔下,中秋明月高悬于浩瀚苍穹,散发着清冷光辉,仿若一块未经雕琢却光彩照人的浑金璞玉,穿越无尽虚空,照亮整个宇宙。在月光的照耀下,四海百川仿若一面面巨大的镜子,清晰映照出世间万物的倒影。世间万物,无论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皆在这月光的庇护下和谐共生。这一场景暗示着世间万物应遵循自然法则,如同日月星辰各安其位,才能实现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恰似齿轮相互契合,机器方能正常运转。
  “百岁光阴瞬息间,中秋几度得闲颜。不如链性如秋月,晃朗身心自在闲”,金末元初,社会动荡,人们生活朝不保夕,生命在战火与苦难中显得格外脆弱。诗人由时光如白驹过隙、中秋相聚难逢的感慨出发,顺势引出修炼心性的主张。他劝诫世人,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应像中秋明月一样,保持内心的澄澈自在。莫要被尘世的功名利禄、喧嚣纷扰所迷惑,努力摆脱这些束缚,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与自由。只有如此,才能在这动荡不安的世间,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让疲惫的灵魂得到慰藉。

  四、风格质朴,语言平白而意韵深远
  这组诗在语言运用上质朴平实,摒弃了华丽的辞藻堆砌和雕琢,宛如一位素颜朝天却气质出众的佳人,却具有动人心弦的感染力。如“云去云来不暂停,朝昏恍惚变阴晴。今宵幸对婵娟质,剩作新诗畅道情”,诗人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云卷云舒、阴晴不定的自然景象。云朵仿若灵动的精灵,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飘荡,来来去去,一刻不停。清晨与黄昏在这变幻中悄然交替,天色或明或暗,恍惚间便改变了阴晴。而在这个夜晚,诗人有幸面对这中秋明月,心中满是欢喜。他珍惜这难得的赏月机会,决定多作几首新诗,尽情抒发自己对道的感悟与情怀。在这看似平淡的叙述中,直白地表达出创作诗歌的初衷,让读者仿若与诗人面对面交流,深切感受到诗人率真坦诚的性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总体而言,丘处机这组中秋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中秋景致,以真挚情感寄托家国情怀,以深邃哲思探讨生命真谛。不仅体现出他作为宗教领袖的济世情怀与责任担当,也为后人呈现出金末元初独特的社会风貌与文化氛围,宛如一幅珍贵的历史画卷,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