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18天前
鄌郚史志总编

刘文安丨西瓜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

  西瓜起源于中国新石器时代
  刘文安

  长久以来,多数国人秉持着这样一种观点:西瓜是在五代时期,经丝绸之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这一观点的依据主要源自中国古籍。在《五代史契丹附录》里,明确记载“胡矫入契丹,亡归中国,道其所见,云入平川始食西瓜。云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大如中国冬瓜而味甘”。《事物纪原》中也有相关记录:“中国初无西瓜,洪忠宣(洪皓)使金,贬递阴山得食之。”前一段文字记录的时间为公元953年,后一段则是公元1129年,两者时间相差100余年,且对于西瓜最早被谁食用的记载存在差异,一说契丹,一说金人。明朝时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目第33卷“西瓜篇”中写道:“则西瓜自五代始入中国,今则南北皆有”,清代学者吴其浚所着的《植物名实图考》也沿用了这一说法。1957年,当代学者吴耕民在《中国蔬菜栽培学》中,同样基本沿袭西瓜自五代从西方引入的观点。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在“西瓜”这一称谓出现之前,中国还有一个更早的名词——寒瓜。南朝名医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专门记载了寒瓜:“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者,即此也,瓜种已入浙东,但无西瓜之名,未遍中国尔。其瓜子曝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这段话清晰表明,寒瓜就是西瓜,当时浙江东部地区已经开始种植,只是因种植范围有限,西瓜之名尚未在全国广泛传播。
  陶弘景的记录是否属实?不妨从记载寒瓜的历史文献资料中探寻答案。在古文献里,对寒瓜的记载并不罕见。《南史滕昙恭传》记载:“(昙恭五岁)母患热,思食寒瓜,土俗所不产,昙恭遍访不得,俄遇一桑门曰:我有两瓜,分一相遗,还以母,举家惊异”。诗人沈约(公元441—512年)曾留下诗句“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坡”,可见在南北朝之前,寒瓜已然存在。唐朝时期,李白路过沧州访问故友时见过寒瓜,据《李太白全集》卷20记载,其诗中有“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的诗句。北宋时期,书法家黄庭坚的《食瓜有感》中,“苏井筠笼浸苍玉,金盘碧筋荐寒冰”的描述,所呈现的不正是西瓜的模样吗?另外,早在西汉的《汜胜之书》和北魏的《齐民要术》中,就已经有对寒瓜种植方法的记载。由此可见,陶弘景所言非虚,中国对寒瓜即西瓜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至汉代。
  既然中国的西瓜早于五代,那汉代以前的西瓜又源自何处?考古学家研究证实,西瓜在距今4000年前的古埃及就已开始种植,因此学界普遍将非洲视为西瓜的起源地。3000年前,因战争等因素,西瓜传入希腊。公元初,西瓜进入罗马,并开始在地中海沿海各国栽种。公元4世纪,西瓜传入中亚和印度,随后分几条路径向世界各地传播。公元1500年,英国开始种植西瓜。17世纪后,西瓜在西欧各国普遍种植。公元1629年,西瓜跟随英军进入美国。按照这一传播路径,中国的西瓜最早应是从中亚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有文献记载,汉隐帝乾佑二年(公元947年),胡矫征西域被俘,于公元953年回归中原,将西瓜种子从契丹带入中原。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洪皓出使金国,于绍兴十年将西瓜籽带回中原。从这两条记录来看,西瓜传入中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或许是不同品种的西瓜陆续传入。
  如此一来,西瓜似乎真的是从西方传来的,只是并非在五代时期。然而,1959年,浙江一个小村子里挖出的一个罐子,彻底推翻了所有结论,改写了西瓜在中国的传播历史。1959年8月,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水田畈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地层进行发掘时,从地下1.3米深的土层中,发现了众多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其中不少陶罐里装有大量植物种子。当考古学家小心翼翼打开其中一个罐子时,倒出了大量西瓜种子。这些西瓜种子颗粒饱满,大小均匀,虽历经4000多年,依然保持着原本的模样。这一重大发现有力证明,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西瓜,中国与古埃及一样,同为西瓜的原产地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四千年前。1981年,在广西贵县罗泊湾西汉初期的古墓中,专家也发现了西瓜、葫芦、姜、木瓜等种子。可见,在西汉初年,即便地处偏僻的广西也已有西瓜种植,这也说明陶弘景所说的五代才在浙江有种植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综上所述,西瓜从五代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说法并不正确。中国西瓜种植历史可追溯至4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西瓜的原产地之一,尽管它曾长期被称为寒瓜。当然,如今我们吃到的西瓜,是经过多次改良与引进的成果。至于胡矫与洪皓带回的西瓜种子,不过是改良西瓜进入中国进程中的小插曲。从历史文献一路探寻下来,一个小小的西瓜竟有着如此漫长的历史,着实令人惊叹。这也充分彰显了,任何一个物种的存续,都历经了无数岁月的磨砺,才成就如今的面貌,这正是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所在。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史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