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昨天
鄌郚史志总编

贾玉红丨母亲河溯源(组诗)

  母亲河溯源(组诗)
  
  就是想去寻找第一声啼哭,动力的源泉地
  循着一条河流的方向一路走
  就是循着母亲的血脉走
  
  名叫孟家峪的小村
  石墙,是斑驳的记忆
  柴扉之内,有不熄的火苗
  一口清浅的古井,有甘甜的乳汁,流淌不息
  井旁,一湾清泉
  照见我们的今生,和前世
  
  村中,一棵国槐,已逾300年
  高昂的龙头
  在对我说:活着,就要起舞,龙腾一样
  村北竖立的石碑:白浪河之源
  几个大字,那么鲜红
  像我们的血液
  
  倚着石碑,我们弹着吉它
  朗朗书声,历久不衰,沿着白浪河
  一直流淌
  

  这首《母亲河溯源》(组诗)以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意象,构建起对 “母亲河” 的深情礼赞,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生命的灵动性,以下从主题、意象、语言、情感等维度展开评论:
  主题深邃:血脉与根脉的交织:诗歌以 “母亲河溯源” 为题,将河流与母亲的血脉相勾连,赋予自然之河以人文温度与情感厚度。诗人将寻找河流源头的旅程,升华为对生命本源、精神根基的追寻,“循着母亲的血脉走” 一句,巧妙地将地理上的溯源转化为情感与文化上的寻根,使诗歌的主题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探索,触及到人类对归属与传承的永恒思考。
  意象鲜活:乡村符号与生命象征的融合:诗中选取孟家峪小村的石墙、柴扉、古井、清泉、国槐等乡村意象,每个意象都承载着丰富的内涵。“石墙,是斑驳的记忆”,石墙的斑驳见证岁月变迁,成为历史的载体;“一口清浅的古井,有甘甜的乳汁,流淌不息”,古井被比作母亲的乳汁,既呼应母亲河的主题,又体现出乡村给予生命滋养的意义;而 300 年国槐 “高昂的龙头”“活着,就要起舞”,则以坚韧的生命力象征,赋予诗歌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勾勒出乡村的独特风貌与精神气质。
  语言凝练:质朴与诗意的统一:诗歌语言质朴自然,却不失诗意。如 “就是想去寻找第一声啼哭,动力的源泉地”,以直白的表述道出追寻的初心,简单的话语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驱动力;“朗朗书声,历久不衰,沿着白浪河 / 一直流淌”,将书声与河流相融合,既描绘出文化传承的画面,又使语言富有流动感与韵律美。整体语言风格贴合乡村主题,在质朴中彰显诗意,易于引发读者共鸣。
  情感真挚:对土地与生命的热爱:全诗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对母亲河、对乡村土地的热爱与眷恋。从 “循着母亲的血脉走” 的深情,到对孟家峪村一景一物的细致描绘,再到倚靠石碑时的情感抒发,都能感受到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孕育生命、传承文化的土地的敬畏与感恩,使诗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结构精巧:从溯源到升华的递进:诗歌以 “溯源” 为线索,开篇点明追寻目的,随后深入孟家峪村,描绘村庄的景象,最后在白浪河之源的石碑处达到情感的高潮。从地理空间的移动到情感的逐步升华,结构清晰且富有层次感,使读者能够跟随诗人的笔触,一同完成这场溯源之旅,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 。
  这首组诗在主题挖掘、意象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传递和结构安排上都表现出色,是一首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它让读者在感受诗歌美感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文化与土地的深刻思考。

  贾玉红,中国作协会员,昌乐县作协主席。作品刊发《诗刊》《诗选刊》《诗潮》《山东文学》《时代文学》《扬子江》等。荣获2021年《诗刊》社举办的“邵武是个好地方”诗歌征集三等奖。荣获《诗潮》举办的第二届周庄杯全球华语诗人诗歌大赛二等奖。荣获山东省作协70周年国庆征文诗歌三等奖。荣获《诗选刊》举办的“凤凰山杯”全国山水诗大奖赛二等奖。荣获山东省作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三等奖。荣获第五届潍坊市风筝都文化奖,荣获昌乐县首届英才文化之星。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