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4-08-03 15:51
鄌郚总编

朱刘汉墓群(李学训)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3-21 10:57
鄌郚总编
  朱刘汉墓群
  李学训
  至2007年,县境内共发现古墓104处,多数呈群体状存在,其中,大汶口和龙山文化墓葬6处,商周文化墓葬5处,汉文化墓葬最多,达83处。在这83处汉墓中,朱刘汉墓群尤其引人注目,仅经文物部门发掘的就有3处:朱刘镇东圈汉墓,分别于1987年、1995年由潍坊市文管会、昌乐县文管所发掘,确认系西汉淄川周某王及王后墓葬:朱刘镇大东庄汉墓(2000年~2001年由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昌乐文管所发掘);朱刘镇东南庄子汉墓(2001年由昌乐县文管所发掘,发现西汉画像石棺)。
  东圈汉墓,又称齐王坟,位于朱刘街道东圈村南,西依孤山主峰,东临桂河,北不远为胶济铁路。实地踏察表明,原墓封土东西长近百米,南北宽约80米,高约8米,分层夯筑而成,非常硬实。20世纪70~80年代,当地群众在此大规模动土,先后发现三个墓口和一个车马坑。
  三墓的结构基本相同,均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和围绕后室的东西各一耳室、北面两耳室组成。墓道为竖井式,方形,边长4米,底部距墓口约12米,纵向垂直开凿于石灰岩之中,修凿整齐,墓道内全部采用边长1米、厚30厘米左右的石板逐层封填直至墓口。甬道为南北向,连接南北墓室,长4米、宽1.6米、高2.7米左右,顶部以长条石板侧立封顶。前后墓室和四个耳室,基本为长方形,顶部微弧,直壁直角或圆角,室顶和室壁多数修凿整齐,地面比较平整,在进入耳室的门口,都留有在原生石上凿出的门槛、门框、门臼,并发现有木门痕迹。前室较低矮,一般长4米,宽3.5米,高2米左右;后室是主室,比较宽敞,一般长5.5米、宽5米、高3.5米左右;四个耳室则是东西耳室较大,单个面积一般在12平方米左右;北面的两个耳室低矮窄小,单个面积小的不足2平方米,大者不过5平方米。连同墓道在内,每墓的面积均在70平方米以上。车马坑是在地面上用未经修整的片石砌成,南北长20米、东西宽4.5米、高2.3米的围栏,总面积约90平方米。三座墓中处在相同位置的各室,在使用上有着明显差异。如最东边之墓,前室发现车马明器,说明是置放车马之所;西耳室残存木棺灰、棺钉等,说明棺椁就放在此处;东耳室存东耳室残存陶器和漆器残片,北面西耳室存有厚厚灰烬及封泥印、五铢钱和箱笼一类器物的铜制附件,北面东耳室发现类似衣物的灰烬和器具附件,说明这三个耳室均作存放日常什物之用。中间之墓,它的车马置于地面,前室为存放兵器和其他物件的仓库,清理时在此发现数把残损的铁质断剑。在东边墓中置放棺椁的西耳室,在这里却用于存放漆器,厚达0.3米的漆器灰烬,说明此室专放漆器;在东边墓中存放陶器和漆器的东耳室,在这里却用于盛放棺椁,在此室的灰烬中,残存有玉衣片、少许金丝、镶棺玉板和小型玉饰件等,说明死者就置放于此。而北面两耳室,西室灰烬厚达0.2米,灰烬中残留箱笼附件,存放的也是日常用具;东室有厚厚的尚可分出层次的布匹灰烬,存放的也是生活必备之物。相比之下,最西边墓中各室的用场更是不同,前室置放缩小的车马名器;西耳室仅发现一件石磬和一些朽木痕迹,可能是安置石磬的地方;东耳室则用于置放死者,在此室的灰烬中,发现玉衣片、镶棺玉板及一些小件玉器;北面两耳室,西室内仅在一觉残留一件钮钟,可能系支放钟鼓之处;东室则是厚厚的漆器灰烬,可见是专置漆器。
  墓葬和车马坑虽然经盗掠和焚烧,但还是残留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物。最东一墓出土文物近200件,可分铜器、铁器、玉器、陶器等类别。其主要器形有铜灯、铜仪仗首、铜筒形构件、铜承弓器、铜素面壁、铜龙形勾、猴形饰及铁环、玉环、陶罐等,其中,铜器多镏金,铸工精良。除此,还出土封泥80多枚、五铢钱近千枚。其印文为"淄川后府"的封泥和刻有"淄川宦谒右般北宫豆元年五月造第十五"铭文的铜灯,是研究墓葬主人身份的可靠资料。中间一墓土铜器、铁器、玉器等文物一千多件。分类而言,铜器有灯、提梁桶、弩机、案足、环、铃、铺首、带钩、盖弓冒、牛形器座、熊形饰、嵌绿松石铜人及漆木器附件等;铁器锈迹斑斑且皆残缺,可辨识的器形有凿、剑、匕首、铲等,均为习见文物;玉器有玉衣片、玉璧、玉镶嵌件等。最西边一墓所出文物与其他二墓有较大差别。该墓存留的铜器有钮钟、铺首、树形多盘灯残片、残铜镜及漆木器附件等,其中钮钟一件,通体镏金,音质清长,是汉钟之不可多得的标本。存留的玉石有玉衣片和镶嵌件,镶嵌件又有大件和小件之分,大件如镶棺玉板,共清理出约10平方米,浅黄色,背面多有割痕及膏泥痕迹,正面中心图案作成璧形,璧的内部有的为素面,有的刻有蒲纹和涡纹,四周空处有阴线刻出变幻多端的云气纹,在背面还发现又从第一到几十不等的各种编号;小件皆是白玉,有圆形、半圆形、条形、菱形等多种。车马坑内,车马的排列毫无规律且已腐烂。根据中间保存较完整的一段分析,大约埋葬14~18匹马,6~8辆车。马头均贴以复杂的铜饰片,车子均漆以红漆,个别车装有伞形盖,其金属车件也以镏金装饰,因此可以肯定,车马亦有主从之分。在此发现的车马器共600多件,有车 、车 、车辖、盖弓冒、承弓器、仪仗首、猪首形 角、带扣、当卢、泡饰、铃、竹节形管状器、齿形构件等,其中车 4件,构思奇巧,铸工精良,实为罕见佳品。
  从墓葬所出封泥印文"淄川后府",铜灯铭文"淄川宦谒"、"北宫",漆器底部的"淄川北宫"及镶棺玉板、金缕玉衣片和车马坑等文物分析,东圈汉墓应是西汉淄川国某王及其后、妃的墓葬。
  东西庄子石棺墓,位于朱刘街道东西庄子村东南100米处,系西汉中晚期遗存,已发现两墓。其石棺均为长方匣形,石灰岩石质,由前、后堵头,两帮及盖和底组成。石棺图像以粗面阴线刻与凹面刻结合雕成,古拙夸张,分布于棺之内、外壁;内容有象征宅院门阙,看家护院的持戟武士,起避邪作用的蟠龙以及长青树、斗兽、饲养仙鹤、人物故事和云气及菱形对角连璧纹图案等。如斗兽和人物故事图,图像自右向左展开,先是刻一怪兽面向一持戟武士,力士躬身挺戟刺入怪兽之口,怪兽扬首张口,尾巴向上竖起作摔摆形,三足着地,一前足抬起置于戟之长杆,似作挣扎状。其后是人物故事,依次是一位头戴三山形冠、冠两侧戴树枝形饰、胡须茂密、上身和下肢不成比例的大人物,一棵枝条作卷云纹状的神树,一棵长青树,长青树下栓马一匹,树上一啄木鸟捉虫,另一只也正在飞至,其中心图案是大人物正急切奔向马匹方向。
  人物故事图的内容比较连贯,其寓意当是墓主人欲乘马或是欲牵马沿神树升上天界,描绘的是人死后灵魂升天的故事。在汉代典籍中,类似升天成仙的故事非常多见,但形象化展示升天过程者并不多有。这幅画像,不但揭示了死者升天的步骤,还通过跨步奔跑和马匹等细节,揭示了升天的急切心情,是极其罕见并富感染力的汉画作品。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