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5-04-10 14:56
鄌郚总编

文学昌乐(王良瑛)

  昌乐于我,文学之缘至深。
  1975年秋,在昌乐招待所,我参加了昌潍地区(潍坊市)小说创作学习班,半月。其时我在诸城某中学教书,参加地区级的文学活动还是第一次,兴奋又拘谨。见到了已经在报刊上发表过小说的刘锡宏、刘天剑、郭建华、孙兆颖、徐敏宗诸位,诚惶诚恐。小说按“三突出”原则改成了两篇——“三突出”这个原则是“文革”时期的一大发明,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由地区负责向省报刊推荐,结局是泥牛入海;所幸题名多找我毛笔书写(猴子称大王,可见创作者们书写之差),他们再用复写纸描下来,让我有机会出了一点小小的风头,沾沾自喜了数日。最大收获还是从此入了地区小说作者正册,有小说方面的活动必通知我参加。再是,确实对昌乐产生了美好的印象。招待所院里秋日闲适的阳光,通向后院的拱门,粗壮的杨树上鸟儿啾鸣出的恬静,服务员姑娘一天两时提着大铁水壶往暖瓶里倒水的劳苦和温润,都永远地收藏在我的记忆中了。
  除此,昌乐还给予了我一种隐约的朦胧的什么什么的说不太清的感觉。
  还是秋天,1982年的秋天,《山东文学》举办小说笔会,我又一次为文学来到了昌乐。还是住在招待所。不同的是招待所的平房变成了楼房,不过杨树依旧,恬适依旧。这次不灭的印象是认识了潍坊小说界的几位年轻人——精明的潍坊市的文学创作组织者借鏊子烙饼,把本市的小说笔会同时安排在了昌乐招待所——感觉最突出的莫过于聂增爱,十六岁的女孩,飘然似仙女,风韵赛林黛玉,以后创作终成气候。我年虽四旬,然调县文化馆尚不足四年,正如鱼得水,进入创作“青春期”,精力旺盛,灵感多发,想入非非而不知天高地厚。所写小说自然很快发表。对昌乐的爱恋便也加深了一层——突然悟出了第一次的那种隐约的朦胧的什么什么说不太清的感觉原来是文学。昌乐的天空飘荡着一股文学的空气,一股文学的清风呀。
  于是1986年初春,我作为潍坊市文联创作室小说创作的分管者,到文联后举办的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像模像样的小说笔会,便安排在了昌乐。自然仍旧是招待所。因银钱匮乏,只好住四人一室的低等房间。但文友们情绪昂扬,其乐融融,常于晚饭后出得城去,披乳白月光,沿乡间小路漫步说话,将欢笑和志趣撒进解冻的田野。工作原因,不得不接触县里领导和朋友,又应邀到昌乐一中与学生座谈,才恍然大悟:昌乐文学的清风是发自昌乐深厚的土地,发自昌乐人的心底呀。笔会十天,将满载欲归时,我心里竟突然哭泣——文学已经把我与昌乐融在一处了。
  1991年10月,我事职《山东文学》后,每年都要数次地到昌乐。昌乐朋友戏说:昌乐是你的第二故乡。如是,回第一故乡绝比不上到第二故乡的次数多,因凡回诸城大都要在昌乐停留,而到昌乐却不一定回诸城的。昌乐朋友又戏说:昌乐是你的驿站。非也。驿站只为食宿上料(马匹),我却为会友谈文。也就更体会到昌乐创作者之众,文学底蕴之深。2000年,《山东文学》创刊五十周年大庆,局外人可能以为微不足道,甚至嗤之以鼻,我却看得天一样重大。我任社长主编期间能遇上这天一样重大的文学节日,也是机缘,万幸!这天一样重大的文学庆典在何地举行?上上下下莫衷一是,我却未假思索:昌乐!庆祝不是为了招摇,不是为了镜头,是为繁荣,也是为褒奖,舍昌乐其谁?开会那天应当是秋末。天有点阴,阳光时不时钻出云层,从玻璃窗照进礼堂,愈显明亮和灿烂。数百名小学生的献词,一下子把庆典推向高潮。昌乐文学的辉煌,昨天的,今天的,明天的,都有了。
  我落了泪。多少人落了泪……
  一方文学热土笃定要诞生文学才俊。
  郭建华三十多年笔耕不辍,多面出击成绩显著;马进、秦晓鸣、朱彬占、文辛、田恒林、天鹏、萧云龙、赵守诚、李绪同,选文学为第一精神需求,或文或诗,用创作演绎生活的意义,为生命之旅锦上添花;小说家北晨、王庆荣苦苦追求作品已成风格;刘兴国具文化(学术)价值的散文不乏文学才情;诗人高文平实中蕴涵厚重;王星营诗、人如一洒脱无拘于规范之中;岳坤古体诗词抒发情怀;孙桂芹持有女性柔顺;徐一波头角崭露清新纯真;赵媛媛十九岁出版了十六岁创作的长篇小说;书法家云坛七十五岁高龄文学专集问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篆刻家孟令杰,新闻中心主任任瑞成,对文学另有独钟,组织活动、编辑丛书之外,时有作品问世。创作气氛如此活跃,在县级实为罕见!
  可喜的更有昌乐县的领导者。多少年,班子更替,一届一届,对文学(化)的重视却一如既往。重视文学(化)的领导肯定不止昌乐,但如昌乐领导的坚定执着,亦属罕见。
  女作家作品大展颁奖,岂能不在昌乐举行!
  昌乐西瓜誉满四海,是昌乐的一个品牌。
  昌乐宝石驰名中外,是昌乐的一个品牌。
  昌乐文学繁荣昌盛,前景大好,也是昌乐的一个品牌。
  文学这个品牌弥足珍贵,弥足珍贵!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