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11-17 22:06
昌乐 刘文安

由九台遗址想去

  由九台遗址想去
  诸城市九台信用社 于金彪
  吾在《九台》一文中述及了地名“九台”实则为“苟台”。是因为敬台寺碑的“敬”字被顽童抠去“攵”所致。亦述及九台遗址距“舜耕历山”遗迹在我市较之其它遗址最近,仅相去五里,属龙山文化类型,大有研究上古帝王尧舜的价值,是一道文化佐餐。那么这“苟台”二字与尧舜有什么联系呢?我十年来遍查历史资料,象淘沙一样淘到了几粒金子,那就是尧舜历史信息及舜王族系一说。这是台湾历史学家柏杨先生述及的。他说黄帝所生诸子中有昌意一支,其顺序推衍为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姚重华(虞舜)。如果用音韵训古的办法,亦可写为昌意-----颛顼-----穷蝉-----敬康------苟芒-----乔牛------瞽叟------虞舜。这其中的敬康------苟芒,正应验了“敬台”至“苟台”的演变过程。而苟芒正是古代的句芒氏,为表敬意,古代对圣人故里常以台、丘、里名之,如对伏羲故里称伏里;仅此二字似不能说明问题,可以继续挖掘。如第一辈昌意应验了我市的昌城,潍北的昌邑,潍西的昌乐,淄博南的昌城,平度的昌里,以及古代的都昌(今昌邑,一在昌乐)、平昌(今我市都吉台);五帝之一的第二辈颛顼,亦称高阳氏。昌邑最南部、峡山水库东边的高阳和临淄北边的地名高阳就是最好的印证;乔牛应验了王尽美诗中所描写的枳沟柏兴南岭“乔有麓”。乔牛的“牛”,在诸城土语中读作牛(you);瞽叟亦有其地名印证,如在九台遗址东南近临其下的谷子湾。在遗址的遗存中,发现了大量龙山文化的标志物----黑陶及诸陶彝器,说明其制作过程,必须有一取土地。由于古代生产能力低下,不可能把矿源确定在较远处,一般是就近取土,就近制作,而这正好就是紧邻其下的深湾----大陆沟的一段----谷子湾(大路沟九台段两边的土坡自古就是制陶的优良矿源,陶业甚为发达,其原始交通和手工业的繁荣可想而知)。古人称受人尊敬的人为“子”,故称为“谷子”。可见这位古人对舜王家族的贡献是不小的,而这人恰恰就是舜和象的父亲---瞽叟,由于操劳过度致盲(并且极有可能是原始鼓的制造者,中古文献中皆以盲者演鼓,吾地茂腔曰“肘鼓”,是否因后妻所为而“咒瞽”,倘是,茂腔其溯远矣)。《书.尧典》曰:“瞽子”。《传》曰:“无目曰瞽”。我想,这大该就是“舜耕于历山,……作什器于寿丘”的“寿丘”了。因为从他的父亲以上三辈皆名之于此,并且从古文字的角度看,苟台的“苟”与句芒的“句”皆与“寿”字相通。寿字的古文“  ”,就有“句”的主要成分,都象一个弯腰做工的老人。我想“寿”的读音来源于此,并且极有可能是同一字的不同写法。看来舜王家族的老人们,由于主持大计操劳过度,不是致残弯腰就是致盲。即使舜王亦有此特征,其目“重华”是也。从望(望之欲穿)、盲(芒)、瞽、瞍、瞬等字皆能看出;另外,其弟“象”亦有应验地名,就是北面不远十里的相州。在以前编写的诸城县志中,亦称相州为象州,我想当属舜称王后封弟之州。古文献中有舜虞设十二州之说,比九州多三州当是可能的,九州乃夏禹称帝后精减所致。实相州多达七村,人丁兴旺,上推到远古也当属一个不小的聚落;而舜极尽之孝道的后母,亦即象之母亲握登,似亦有地名印证。小时候我们常在大人们的教导下指称遗址以西我村(新九台)以北之肥沃地块上节、下节,为上登、下登(登,古代祭器名,祈祀五谷丰登。如《诗.大雅.生民》:“卬盛如豆,于豆于登”。因那时刚由母系社会过度而来,常由女人主祭,故称握登。今之女人善信神,即是遗俗)。那时新村还没有因74年8.13特大洪水由东边潍河西岸迁来。而所有这一切地名,无论外地的还是本地的基本都由潍河谷地串连而成。由此证明这是一个由黄帝分封而来,沿潍河逐水草而居的远古民族。查阅整个民族历史,无论有文字,还是无文字,文献的,还是传说的,都有沿潍河封王的历史,没有哪一个王朝舍得放弃,而且均放到重要地位。
  另外,前几年的《潍坊日报》上,亦有散布于潍坊、昌邑等地关于“嫘祖母”的传说。而这嫘祖母正是“人文初祖”黄帝的大妃、昌意和玄嚣的母亲——嫘祖。传说中,她发明了植桑、饲蚕、纺线和织布。而潍坊以东、昌邑、柳疃等地自古就有染织丝绸、纺线抽纱等习俗,曾得到清初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赏识和记述。据专家考证,贾母的原型、曹雪芹奶奶的娘家就是昌邑柳疃等地,曹自幼访亲受到熏陶。曹父作为江宁制造的任职就更不是偶然的了。峡山水库北面的岞山,如和东北面的艾山萝山,西南面的荆山符山柘山柳山梧山等相参照(皆以植物冠名),应为柞山,事实上古岞柞作祚乍相通,有的地图上亦写柞。这柞的枝叶正是丝蚕爱吃的食物。我想这决不是什么巧合。如此之巨量的古代信息,通过古代遗民的认可,凝成了万古不变的地名化石,永远闪光般诱惑着人们,开启着人们的智能。而诸城地的历山、雷岭、风台、雷泽、陶河汊(岔)、咸(巫)河岔、邵(韶)河岔、拙村(据老人们说又称“作村”,有拙作意)、吕兑、商沟河(似舜子商均名,本村确实有皇帝耕地的传说)等地名,更加说明了上古夷民“耕历山,鱼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望风而兴,望雨而祈的远古衣食劳作局面。当然,这里的“雷”正是八卦图中所示东方的震位;这里的风,正是祈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东南风之位巽。在舜生地诸冯南边的村名吕兑,正是“雷泽”的变音,易曰:“兑为泽”也!由此不难想象“帝子乘风下翠微”而“降兮北渚”的尧女娥皇和女英率领众巫,祈祷丰年,演奏九韶,载歌载舞,狂欢图腾的原始胜利场面。而这北渚亦似南渚之对称,正应由西而北在此急拐弯的潍(淮)河南面诸城之地名。尽管有许多的历史资料(包括《词海》、《词源》),皆以鲁季孙氏“城诸及防”的枳沟乔庄(亦印证舜之祖父乔牛)为诸地,但吾以为正是由于鲁王及季氏慕名不得攻入而为。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此诸亦即彼诸。并且与者、煮、渚、朱、珠、铸、祝皆有联系,是同地、同族、同宗、同人的不同行为和不同所指。由此正好和考古学家唐兰、于省吾、王树明诸先生对“     ”之五峰山远古图腾符号文化现象的解释想印证。“者”字实际就是煮之古字。从甲骨文看,上为堆柴,下为生火。并昭示由日引,或象征与日同,说明“者”和“五峰山”符同为祭日活动。而这五峰山之符,我以为是古“昌”字,是明(名)字之始。古昌字应篆为“   ”,正应五峰符上部之体。并且根据任日新先生之分析,从诸城的前寨,经莒县凌(陵)阳河,至泰安的大汶口皆有此符。认为是舜进中原所传播,吾同此观点,并亦可回观。为什么不可以理解为黄帝分封由中原迁徙传播,经鲁南大峡谷(中有少昊之墟曲阜),趋沂沭,至潍川的标志呢?这“昌”正好就是黄帝时代潍地的第一辈主人、舜的八世祖——昌意。这五峰山就是指诸地南面的山。如常山、乔牛山、五莲(连)山、马耳山等。乔牛山前有所述,和乔庄盖因舜之祖父乔牛名之;五连山象应五峰山,亦象夏之失传“连山”(历山?)易所指(吾据此象以为连山易就是“五行”之原,或五连因连山而后称者,连山亦象后文所指);马耳山最可直观,自古诸地皆以“马耳山戴帽”测天气,定图腾气象。近1000年前苏轼就以图腾的心理把这种现象入诗入文,可见往古之久。而戴帽亦象五峰山之上体,下体象应耳下西侧之并列五峰。其象于晴天诸之北地最可直观;常山之“常”,古释为绣有日月的旌旗,正应“昌”字。古以“日月有恒”为常,是天经地仪的道理,是以古历法为起源之一的古文化的缩影。而诸之南的那些山,正是日月从东海至崦嵫的路径,故人类所以经常也。古文献中,在述及昌邑之子、黄帝王朝的第三代传人、舜之七世祖——颛顼之所以成其为五帝之一,其贡献之一就是厘订了以太阳为主的阴阳混合历法(故称高阳,其法亦称颛顼历,实即今之农历),使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四季有常,阴阳寒暑,有法可依。后人类逐步进入封建制度,由孔子等在周公奴隶分封制基础上,把“常”字理解为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伦理道德,亦即“三纲五常”。故苏老夫子等亦能至常山修“雩泉亭”,以上接天气,下应人象,达到天人合一。那古“雩”字正是众(古有“烝民”和“蒸祭”,皆通众和巫)巫祈雨的灵(霛)字行为化的变写。这也正是儒家为什么尊崇尧舜的佐证,并且成其为中国主文化——鲁文化的始发。由此推衍和继承了东夷文化、海岱文化和环太平洋圈祭日文化。
  说到海岱文化,不能不提到苍梧之野。舜的归宿就是苍梧之野和九嶷山。且不说凤凰来仪,演奏九韶,仙化湘君,追随炎神,娥皇女英,泪洒湘竹;亦不说舜去了湖南,还是归了故乡,单就两地的地名作以发掘和对比。狭义地说法,仅就诸城北半天诸冯等村至九台(苟台)的老解留公社区域就有多处苍梧之印证。如凤凰岭、大凤凰村、小凤凰村和与之区位紧临的孙苍、老梧村、小梧村、吉林、浩(疑为昊,实通)仉、老王沟等,皆能看出“苍梧”、“苍林”、“苍颉”太昊、少昊之印记;再如潍河西畔,苟(亦通句)台遗址以北近之可仰的营马岭、道明(疑为玄冥)岭、孙戈(古)庄岭,古代传说为凤凰岭,组成了凤凰展翅的图形,岭后还有因割脖沟请堪舆先生解危的传说。据说是凤头伸进淮河里喝水脖子过长所致。有凤必有梧桐,必有《诗经》所说的“圈阿”,必有龙。岭上许多冢子被称为灵眼(诸地语龙ling),前营马家前九台党委西侧有大冢一座,古称灵岩坟。再前有河,稍下有“九龙口”,穿苟台诸村入淮,乾隆地图上称九龙河;所谓“圈阿”,就是吾地阿洛,土曰窝落和我乐(土语luo,有上古舜耕jing歌:“尔乐乐,我乐乐”,似范仲淹忧乐之师),其实就是肥沃的盆地,风调雨顺,粮丰蓄美。在周原曰圈阿,在吾地曰阿洛。九龙河水系冲积而成的九台盆地南有历山,西有风台岭,北有铫期岭(是否姚墟)、营马岭和道明岭,东有潍河,正好就是一个大阿洛,真一个凤凰落坡的地方。而盆地东边纵贯昌潍大地的潍河就印证了那只凤凰的存在。看!无论“潍”字,还是“淮”(淮字在江淮地区就有读潍音的)字,都象河边有一只鸟在喝水,“潍”只是加进了人的行为“糸”而已。其实“糸”不正好印证嫘祖母的存在吗?古文献中就有“爽鸠”和“鸠夷”、“淮夷”、“鸱夷”的记载,他们同属“九夷”的范筹,曾经翱翔于古昌潍大地上,他们不正是原始凤凰的缔造者吗?不正好印证了《易》中“明夷飞垂其翼”的记载吗?看来这“明夷”就是“昌夷”,是以“鸟”为徽记的民族,是以颛顼为接班人的少昊部落的徽记。
  从广义上讲,苍梧之野包括大岳(泰山)特别是沂山(东泰山)以东山东半岛的广大地区。从地名上看,如离九台盆地不远的诸城和安丘的界河——浯河,安丘(《姓源》:五帝舜时皋陶封安)的临浯、株梧、郚山、歧山、仓上、南郚、西郚(以上有苍梧印记)、尧洼、逄王、彭旺(疑颛顼曾孙火正祝融之后大彭后人封王处)、牟山(是否舜后幕)、姑幕(石埠子,舜后幕?)等;昌乐的苍山、南鄌郚、北鄌郚、尧沟、山唐、鄌都(以上皆似陶唐氏尧王之遗,因上古洪灾由中原迁来,为访舜提供了佐证)、淮沟、都昌等;青州的益都(似伯益封地)、文登、牟庄、朱鹿、老山、苏埠屯遗址、桐峪沟、凤凰店、阳河等;临朐(亦有句意)的冶源、米山、嵩山、九山、沂山、辛山、杭山、梧桐栏、尧峪、广尧(另有广饶县)、丹河、朱水(疑为丹朱封国)、朱封(是否诸冯)、朱虚等;淄博的朱台、梧台、高阳、彭阳、高唐、唐山、方山、淄河(汉书:嵎夷既略,潍淄其道)等;寿光的纪台、斟灌、尧河;潍坊的大虞、虞河、荆山、符山、高里、朱里;昌邑的都昌、卜庄(组成“昌朴”:昌意之妻、颛顼之母)、凰颛埠(疑为皇颛)、高阳、密城(组成高密)、仓街、双台、岱邱、岞山,及至莱州有许多这样的地名;高密市的称谓就更显而易见了:据《尚书》、《诗经》、《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典籍记载黄帝的玄孙、因治水而继舜位的禹在会计诸侯,奖赏功臣,诛杀防风氏之后病逝于浙江绍兴茅山,后人为了纪念将之改为会稽山。当他的子孙唱着“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的《五子之歌》顶礼膜拜经历了4000多年时,他的始发地却几乎忘记了他的存在。一部备受中科院关注、家族人数最少(海内外仅有900多人)的《姒氏世谱》记载: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学尧舜自平阳出发南巡狩至其妻女娇氏之故里茅山考核(会稽)诸侯政绩。而“高密”二字正应高密、昌邑等地的地名。这也呼应了柏杨先生的记述:禹和舜一样都是昌意的后代。居住潍域是理所应当的。禹的父亲叫鲧,因用堵截法治水无效为舜所诛。至今吾地有既可走路又可行水的石坝曰滚水桥,察其形,我想这“滚”当属“鲧”字。看来,禹的功绩亦在“四渎”之一的淮河。拙(亦有读“厥”音者,实通)村东北历山脉的断裂,潍水的西冲(象卦图),道明的石崖前,古县的韩信坝址,峡山水库的山根,岞(有窄义)山等是否有其“拙作”?拙村若作厥(通缺掘阙撅决),是否厥繇氏、浊[拙]繇氏、咎繇氏(是否乔有氏之后)或皋陶氏(高阳氏之后?)。而皋陶氏正是舜虞大理,实李姓之先。当地诸冯恰有“没尾巴老李”的故事而不知哪朝那代的人,只是被后人符会而已。九台镇孙苍梧村以西的裴村之“裴”姓,在《集韵》中解释为五帝舜虞伯益后人非子支孙封裴乡所得。这裴乡是否裴村?如是亦佐证了秦王嬴政东巡琅琊的原因,他的祖先就是非子。而那与《梁祝》有关的梁山屯亦是伯益后封之地夏阳(浯河两岸多有夏之地名,是有夏之后追巡先祖或世袭而来,如杞、东楼、牟、斟灌、夏坡、霞岗等)梁山,祝楼、祝店(甸)亦似火正祝融之遗。再者,南曹村、北曹村(三个)、曹加坡,是否《姓考》所说的五帝颛顼玄孙陆终后人封曹之地?如是,与紧邻浯河北岸的彭王正好对应,因为大彭(彭祖)是陆终的后。诸之西南的善士亦似舜师善卷故曰善师,常山之南的呈子以及程戈庄之呈子乃似火正重黎(是否舜祖穷禅),古篆呈程重似,《元和姓纂》和《风俗通》亦认为出自重黎。所有的朱字或朱音之地名可能与祝融与丹朱有关,特别是在潍域其数量非凡。还有那些带有夷音夷意的邑益沂峄亦密弥夜掖冶琊,以及东武的武、苍山县的苍,都浸润着古代苍梧和东夷的信息,都闪烁着舜生诸城的光芒。
  《礼记.月令》的材料说:“孟春之月,其帝太昊,其神苟芒,其数八;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数七;中央土,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数五;孟秋之月,其帝少昊,其神蓐收,其数九;孟冬之月,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数六。”《淮南子》、《吕氏春秋》亦有类似的记载。我想这大概就是姜太公至琅琊台主祀的“四时主”(今人称谓,我想应该叫四时主神,主即上面的帝,神即神。)其地理方位亦似在我处,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对应点。春木于东,东皇太乙之位,苟芒亦有其对应点苟台。火德之帝神农于南,与五峰符有关的诸地常山等正对应了火神祝融的职能。中央土有厚生之德,自是追念黄帝,巩固帝基的所在。秋月之西的方位正是少昊之虚曲阜,蓐收音似虞舜。阴冷的孟冬之月对应的正是峡山水库以北的渤海,是玄武(玄冥)出没的地方,亦有高阳地名对应,印证了苍梧之野的实在。舜仙化湖湘之苍梧和九嶷(夷),不过是将亡之人寄托对故乡的怀念移植故国风情罢了。最后以苏东坡的两句诗结尾吧:“郁郁苍梧海上山(原注:东海郁州山,云自苍梧飘来),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长恨双凫去莫攀”,“苍梧之事岂虚传,荒诞还须向子年。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2003年8月12日
  (此文之前已在九台镇广泛散发,实于8月12号夜定稿。8月13日报诸城市地方文化学会并超然台杂志社,得到李增坡会长、邹金祥、陈志伟、吕光玉等主任的高度评价。之后报诸城市作家协会、《潍坊日报》诸城版社、文化局、文联舜文化节筹备办公室等单位,得到了傅培洪、藏传明等领导同志的肯定。以下诸稿并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文史资料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
admin [1楼] 发表于:2012-11-17 22:06
昌乐 刘文安
由九台遗址想去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