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2 20:09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办衡里炉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8 14:29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城关街道办衡里炉村
  衡里炉村位于临朐县城西4公里,处黑虎山脚下,石河南岸。东邻郭家庄子村,南界篦子庄,西与青州市王坟镇章庄接壤,北与青州市弥河镇赵疃村隔石河相望。地势西高东低,聚落呈方形。
  村名由来有两说。一说为明衡恭王在此立炉锻造兵器,故名“衡立炉”。一说为青州衡恭王葬于三阳山后,其子孙祭祀途经此地,立庐以息居,故名衡里庐。明成化年间(1465~1487),鞠姓迁此定居。鞠姓清光绪十八年再续家谱中有“九世祖讳恂迁于衡里庐”之句。魏姓族谱有“魏族十四世殿德从张家洼迁居衡里庐”之记。齐姓世系石刻:“九世祖乾隆年间从博兴新集庄迁居于临朐城西衡里庐庄”。据村中张姓一份民国1935年2月的临朐县田房买卖契约上庄名为“衡里庐”。今衡里炉之名,是解放初期根据衡王锻造兵器“衡立炉”传说改称的。
  全村有张、赵 、曾、尹、李、褚、王、谭、徐、马、魏、鞠、蔺、齐、宗、高、杨、牟、东、吕、冯、西、沈、 姜等姓,621户,2238人,均为汉族。其中张姓130户,388 人,为村中大族。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礼让乡平安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城区平安社;1930年属第一区平安乡;1945年属益都县方山区平安乡;1952年6月属临朐县第十一区(纸坊)东平乡;1956年属纸坊区东平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纸坊乡,9月属城关人民公社;1982年属城关镇,1984年属临朐镇;2004年3月后属城关街道。
  全村有耕地1860亩,土质属褐土,呈酸性,熟化程度高,保肥保水性能好。主要地片有赵家林、大方、张家林、三十三亩、五方、北坡、南坡、高家林、河崖头、小北洼、老牛槽、山坡等。原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1964年冬,成立林业队,在村北建立试验田,育苗、嫁接,三年时间发展起几十亩苹果园,收益持续近20年。1970至1973年实行粮桑间作,建起桑园80余亩,栽桑树3万多棵。全村从养10张蚕种发展到170张。1984年产茧6500公斤。1974至1976年完成山沟绿化工程,栽植槐树60亩,1983年承包到户。2000年,调整种植业结构,种植樱桃1600余亩,其中大棚樱桃40余亩,盛果期年收入达580万元。
  畜牧养殖以传统畜禽猪、鸡为主,数量很少。20世纪90年代,开始规模化养殖,在村北建标准化养猪场1处,年出栏生猪200余头,建养鸭大棚25个,面积35亩。养殖规模扩大,带动肉鸭加工和鸭苗孵化,建起加工厂、孵化场数家,与养殖户签订合同,供给养殖户鸭苗和饲料,并负责收购。
  工商服务业起步较早。1962年,村内办起油坊。1974年,村集体成立机械队,1976 年办起农机配件厂,1980年建成砖厂,1984年开办面粉厂,1986年建起木器厂,1987年办起纸厂,1988年和西坦村联办化工厂。1989年,设立集市,农历“二、七”为集日。在市场周围有4家饭店、10家日用百货门市、23家客货运输。20世纪末,集体企业或转产或拍卖或改制,民营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村人先后建成玉江食品厂、福利纸品厂、塑料制品厂、农机配件厂、三星包装厂、城西建材厂等十几家企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村内传统农具有锄、镰、锨、镢、镐、耙、耢等。新中国成立后,农具农机逐步改进和增加,有手动喷雾器、电动喷雾器、化肥耧、独轮木推车、独轮小铁车、胶轮拖拉机、履带拖拉机、脱粒机、联合收割机、旋耕机等。
  1976年打出第一眼机井,建起水塔,供村民生活用水。2001年,在村北建起高25米、容量30立方米的新水塔,并进行水网改造。因浅层水不断受到污染及灌溉需要,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钻井队为村打深180米的水井,基本满足用水需求。
  1971年,全村通电。1986年,进行第一次电网改造,新增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1998年,进行第二次电网改造,增设160千伏安变压器1台,并在主街道安装路灯60 余盏。随着经济发展,企业用电量增加,村安装变压器7台,最大容量200千伏安。1971年,村内安装第一部电话。 1977年,张立吉购进第一部29英寸彩色电视机。2008年,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话普及率90%以上。交通工具有摩托车200余辆,电动车1000余辆,轿车20余辆,面包车30 余辆,载货车30余辆。
  1976年前,民居多为土坯房,街道不畅。1977年,实施新村规划,村民陆续盖起砖瓦房。至 2008年,有10余户盖起楼房。
  2002年,村中南北街实施水泥硬化,面积3900平方米。 2003年,村北章(庄)衡(里炉)路进行柏油硬化,全长4000米。2004年,县城西环路从村东穿过,村民出行更为便利。2005年至2007年,村内3条东西街、6条南北街全部水泥硬化,总长6000米,总投资130万元。
  昔日土地高洼不平。1964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开始整平土地,至1973年陆续整地1000 余亩。1970 年,500名劳力大干一冬一春,垫地 170亩,建成养殖小区和果园。
  村西黑虎山,海拔 230 米,山体属石灰岩结构,面积450余亩。1966年,完成绿化面积200亩,栽植松树。1986年,200亩山坡地种植果树,成为优质苹果基地。1990年承包到户。其余山地2003 年承包到户,承包期50年。
  全村水利条件逐步改善。1954年,初级农业合作社成立后,上级出资,社员出力,多处挖井,但因水位深,挖井难度大,成功率低,只解决少量土地用水问题。1960年,冶源水库西干渠建成流经村东,渠东部分土地得到灌溉,干渠以西仍无法浇灌。1971年,嵩山水库西干渠修成经过村西,因系下游,水量小,浇地很少。1974年,实施东水西调工程。村集体组织128名青年突击队,奋战一冬春,修挖地下暗渠1.5公里,把冶源水库西干渠的水引到村西,设三级扬水站,配套抽水机械,基本解决村西、村北的农田灌溉。由于管理不善,砖厂建设时暗渠被毁掉,1980年停用。1976年,集体打井3眼,可浇灌部分土地。1981年,潍坊市水利局拨款5万元,在章庄水库修建大型扬水站,配备70千瓦电机1台,修石渠3公里,架渡槽300多米,村大部分土地得到灌溉。1998年扬水站报废。1998年后,农户自筹资金打机井10余眼,解决大部分地块用水困难。
  村有尊老爱幼传统美德。1977年,村内办起城关公社第一所敬老院,褚永禄任院长。1985年,改为临朐镇敬老院。1987年迁至张家庄。2008年,村集体为40余户困难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村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村90岁以上老人达9人。
  1923年,村人曾兆宽倡导,在菩萨庙院后盖起5间校舍,设立小学,吴克业任教。一年后因匪患停办,1929年恢复。设有甲、乙、丙、丁四个班,先后有刘云亭、张明文、王向山任教。1938年日寇入侵,学校再次停办。此后尹继云、张洪增、王向山、马庆录、褚继光等断断续续开办过私塾、学堂。1948年,在原有教室的基础上,把菩萨庙、蚕姑庙腾为教室,设立一年级至四年级,马庆禄、王来兴为第一批教师。由于校舍破旧,学生增多,1973年迁村北新建校舍。同年,集体办起幼儿园。1976年,小学“戴帽”设立初中班,1979年取消。1986年,学校迁址村南,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标准教室40间,配有标准化操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单杠、双杠、五部连环器等体育设施。1987年,城关和纸坊分设乡镇后,村内设初中。2002年,建微机室3间,购电脑13台。2007年春,在县地税局资助下,完成小学危房改造10间,装修教室、办公室14间,硬化路面20米。幼儿园装修教室5间,铺设彩砖地面370 平方米,增大型玩具两架、风琴两台、组合音响一套。
  建国以来,全村考取专、本科生190余名,其中博士生、硕士生40余名。宗玉宝,1981年生。2003年9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工程学院,在纺织工程设计专业0301班学习,任班长兼纺织工程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干事。2004年5月3日凌晨,他奋不顾身跳入江中抢救落水同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宗玉宝牺牲后,被湖南高等教育委员会追授为“湖南省优秀大学生”、被湖南省工程学院授予“舍己救人英雄”称号
  村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生活丰富。1950年,创作节目《军属老大娘》在全乡巡回演出,受到好评。1980年,演出吕剧《寻子记》,在全县文艺汇演中获特等奖,《借年》、《龙凤面》均获一等奖。21世纪始,村民自发组织老年健身队、秧歌队、花鼓队等,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
  建国初,张洪斌(1902 —1981)在家行医。1968年,村合作医疗室成立,张洪斌任医生,为村培养数名赤脚医生。1986年,村办医疗室解体,各自行医。2006年,成立城关医院衡里炉卫生室。2007年,村有卫生室2处,医务人员4名,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达1500人。
  村自古英才辈出,在各界均有作为。张龙田,生于清道光年间,自幼酷爱书法,方圆几百里多处有其所书碑文。
  张立安,1925年生, 1946年入伍,参加过辽沈战役,1952年在抗美援朝中荣立一等功。1953年复员回村。
  张桂山(1929—2005),曾名张子刚。1944年入伍,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大功三次。1953年,被朝鲜人民军和政务院授予荣誉勋章一枚。由于战争年代身体多处受伤,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荣誉军人”证书。1970年转业于潍坊医学院,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王大功,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鞠瑞全,在武警青海总队某部医院任职,大校。张世杰,在湖南衡阳解放军某部飞行大队任职,正团级。曾宪义,曾任南京军区干休所所长,团级。马永昌,在空军某部飞行大队任职,副师级。李清海,四川省崇州市某部副团级干部。
  赵明亮,1962年生,新华通讯社国内新闻编辑部主任、记者。李兴民,1966年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张德波,江苏省淮安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尹兴明,曾任中共潍坊市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潍坊市良种场党委书记、场长。现任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永田,潍坊市国土局副局长。褚学胜,曾任临朐县国土局局长,现任潍坊市坊子区国土局局长。周倩,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行政处科长。谭玉军,云南省保山市畜牧局局长。徐光明,济南市委办公厅副处长。张立武,东营市交通局副局长。王兆吉,平度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王大成,曾任临朐县公安局局长、县民政局局长、县政协副主席。
  赵明月,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副教授。张磊,潍坊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尹兆华,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中心主任。赵光远,烟台教育学院原院长。徐海芹,上海东华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张海云,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王鹏,济宁医学院讲师。曾涛,1978年生,烟台大学讲师、博士。曾涛,1982年生,山东大学讲师。博士王晓晓,河南平顶山大学讲师。谭玉顺,南京财政大学讲师。
  曾现祥,上海机械进出口公司原党委书记、经理。李玉录,曾任内蒙古宝山红庙煤矿党委书记。马春成,潍坊市农村信用社副主任。尹兴煜,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倩,南京苏宁电器有限公司行政总部处长。马春亭,河南濮阳市中原油田物资供应处处长。尹甲民,齐鲁银行信贷客户部经理。徐光生,中国联通济南分公司业务经理。赵光荣,齐鲁石化高级工程师。蔺京玉,济南铁路局高级工程师。齐中录,胜利油田基建处处长。赵明星,中石油青岛大炼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齐中海,潍坊市工程监理公司工程师。宗春明,临朐县移动公司总经理。
  张万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党委副书记、山东省青年医务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赵明臻,齐鲁石化医院主任医师。
  曾庆禄,1944年生。1976年担任大队机械队队长期间,发现油泵配件柱塞调节臂利润高,需用量大。因此,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用其中的3G2W8V研制出了能一次锻打几千件的理想模具。
  民国初年,土匪猖獗,为防匪患,村四周筑起围墙,修建门楼。盘踞方山的匪首王玉胜外号“王二麻子”,率匪多次袭劫未果。一日,王又来犯,放哨的鞠福田、鞠有田慌忙之中把炮筒子装了双份药,并把捣药的铁条也落在里面。随着一声巨响,火弹夹着铁条向匪徒射去,匪徒见状,惊恐万分,认为衡里炉发明了新式武器—“开花炮”,随即退兵,后未再来侵扰。
  1942年前后,魏春增一家在逃荒途中,饿死2人,卖掉2人,仅剩弟、兄2人。
  1960年,庄稼歉收,村民生活困难,全村饿死96人,其中谭林光家9人饿死6人,赵继庆家6人饿死3人,李延祥家6人饿死3人。
  1945年,中共党组织到村秘密成立农救会,王德居为第一任会长。王德居、张洪九、张万三、东长安、张万户、曾昭科、褚继和、张洪德等秘密发展为党员,成立党小组,王德居任党小组长。1946年6月,益都县方山大队成立,村内24名青壮年参加。
  村中烈士有:张立文,1921年生,1945年入伍,司务长,1947年在四平战役中牺牲。张洪德,1920年生,1947年参加革命,民兵,1947年在淄川牺牲。曾宪礼,1924年生,1945年入伍,副排长,1957年在沈阳牺牲。
  村东南角有窦氏牌坊一座,高四丈,宽六丈,并有凤尾云子倒角图案,坊顶竖刻“烈日肃霜”。20世纪60年代 “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村原有两座庙,一是菩萨庙,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一是蚕姑庙,在菩萨庙西侧。清朝道光十五年(1835),两座庙宇重修。1954年拆除。
  村东南角原有衡王桥,石拱一孔,上刻“衡王”字样。明成化年间(1464~1477)衡王所建。它东连齐家湾,西接柳家湾,南北走向。1990年,村民盖房埋于地下。
  村原有古槐两株,粗可二人合抱,一株中空,树洞可容一人站立。1958年公共食堂做烧柴而伐。
  摘自临朐县史志办公室编纂的《临朐村镇志略》。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