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6-12-23 13:25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三阳山村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8-12-18 19:59
鄌郚总编
  山东省临朐县冶源镇三阳山村
  三 阳 山 村位于临朐县城南17公里处,潍(坊)九(山)公路西侧,北距冶源镇政府驻地4公里。聚落西高东低,沿公路向西呈扇形分布,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南与白塔桥村接壤,东与宋庄河南交界,北邻宫家坡村,西面为连绵起伏的山脉,处三山环抱中。村东半公里,一小溪涓涓东流,顺溪望去,碧波粼粼的冶源水库尽收眼底。村西,由南向北,依次排列围子、二郎、大郎三座山,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太阳分别在此三山后隐没,故名“三阳山”。
  唐代,夏氏立村,村西有夏氏古墓,墓前立有无字碑,上刻一瓶花。村东土崖下,有古寺,曰红门寺,寺边有处供僧人饮水的山泉,村南自西向东一条大沟,沟两侧,均为红粘土,故名红泥沟,村以沟名,亦称“红泥沟”。元末明初,寺庙毁于兵乱,明代后,村名改为“三阳山”。
  原有夏、傅、冯、马、魏、陈、王、徐、刘、杨10姓,近年女娶男,迁入苏、高、孙、国、白姓。全村共15姓,302户,1037人,均为汉族。
  明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孝慈乡宋庄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冶源区宋庄社;1930年,属第四区宋庄乡;1938年日军侵入临朐,村划入伪冶源区;1943年10月,当地解放后,属中共领导的米山区;1953年5月,属第六(寺头)区白塔乡;1956年,属寺头区石佛乡;1958年2月,撤区并乡,属石佛乡,设东、西两个农业社;是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属冶源公社,设大队党支部和大队委员会,有8个生产队;1984年4月社改乡(镇)后,属冶源镇。
  1942年,临朐“无人区”时,全村150户700人,仅剩6户7人。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村135户,617人。
  现有耕地面积881亩,山林面积千余亩。土壤为褐土和淋溶褐土,土质肥沃,适宜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等多种作物生长,一年两收。由于地形和气候原因,三阳山村小麦比其他地方早熟1周左右,籽粒饱满。原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亦种植黄烟、桑麻等经济作物。部分村民经商。
  民国时期,傅佩法开设布店,在寺头、石佛一带颇有名气。他自家发行银票,字号“德胜合”,时为富户之一。陈开圣(字茂斋)开设酒坊,且有学识,属村内书香门第。冯美在村东南开设油坊,称冯家油坊。
  1949年建国前后,冯文起、傅士同、魏春门3家开设酒坊,自酿自销,酒洌味香,口碑甚好。
  1978年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兴起。傅绍义经营水泥运销,雇用10余台拖拉机,在临朐、冶源一带十分兴盛,是全村首先致富户。傅绍敬经营雕塑加工,承揽园林工程,收入颇丰,为全村首位购买私家轿车的企业家。傅绍宏营建古庙、寺院和园林。夏永茂、傅廷福,皆经营石材加工,年纯收入10万元至15万元。王兆玉、傅廷泰、魏长龙、魏长玉、傅绍青等,利用本村太湖石、璇花石、竹叶石、紫金石等观赏石和装饰石资源,加工石桌、石栏杆、石狮、石碑、砚台、花瓶等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村被誉为“石材之乡”。冯延龙,自1988年起,担任冶源汇源建筑公司建筑队长,承揽15层楼房以下建筑工程,三级资质,年收入600万元至700万元,亦为村内较早购买轿车户。冯延海经营铁门窗加工和焊接业务。有13户建起鸡鸭养殖大棚,户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有小型建筑队3支,承揽园林古建和平房建筑,用工35人。
  全村有家庭轿车20辆,货运车34辆,三轮车、摩托车普及到户。1978年前,村内只有1处代购代销店,1978年后,个体商品经销点增至2处。现有较大商店4家,餐饮服务1家。
  1982年,架设高压电,装有100千伏安变压器1台。进入21世纪以来,村民生活实现电器化,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基本普及。男婚女嫁置嫁妆,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三大件,今成为轿车、楼房和电脑。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农业学大寨”运动和山区开发建设,对村周土地、荒山普遍进行治理,修环山路5公里,垒石堰万余米,整梯田250亩,建水囤9座,打深机井5眼,铺设管道1000米,将水引到半山腰,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1991年,获潍坊市山区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奖励12马力拖拉机2台。现有农用机械18台,农用机械总动力470马力。
  2005年9月,实施新村规划建设,清除村内断壁残垣。村争取资金23万元,村民捐资11万元,硬化大小街道10条3000米。2009年春节前,在主街和路口安装路灯36盏。村民建房,由过去仅求挡风遮雨,变为讲究宽敞明亮、美观大方,户户建起前廊后厦的主房、整洁卫生的庭院。有5户建起二层楼房,2户建起小别墅。2006年,在临朐县水利局扶持下,铺设新管道万余米,修建水池2座,整修原自来水管道,村民用上洁净甘甜的自来水。
  1988年,潍(坊)九(山)公路拓宽时,经交通部门批准,将原通过村东河滩的一段公路上移至村边,村民开山(光山子)1公里,劈岭(火石岭)半公里,填沟(马家沟、东沟、夜猫沟)3道,修涵洞4座,使该路得以畅通。1989年3月,公路通车;1990年9月,在村东设停车点,结束千百年来交通不便的历史,闭塞的山村与外界连接起来,促进了经济发展。
  2001年,争取国家资金30万元,在冶源镇党委、政府和全镇各村的大力支持下,将村东200亩乱石滚滚、寸草不生的石河滩,改造成旱涝保收的粮田,建成黄金梨基地100亩。所产黄金梨,皮薄肉细、甘甜可口,深受消费者欢迎。春天,雪白的梨花、浓郁的花香,引来不少游客观光拍照。
  村民自古重视教育。清代及民国时期,设私塾,聘外地先生执教。清末,魏汝林执教20多年。1950年初,设1个小学班,聘宋庄河南村张士俊为教员。1951年,村人冯文成任教员。1960年后,临朐县文教局派公办教师沈洪江任教,始正规办学。1962年,班级增至2个。1967年,小学下放到农村来办,设3个复式班,教室借用民房。1973年后,教学班增至4个,全为单式班。2000年,小学并入白塔桥小学。
  恢复高考后,全村考出大学本科以上学生2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6人。傅廷升,现任北京亚信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傅广华,中共党员,现任兖矿集团二号矿选煤厂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傅广辉,在南京八四一研究所工作。魏守海,在四川农业大学任教。冯延清,在华东石油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冯西友,任山东重工集团、山东推土机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技术员。
  1962年,村设卫生室,有卫生员1名。1970年,改为村办合作医疗室,卫生员改称赤脚医生,医药费由大队、生产队和社员按比例分摊。1974年,实行社办合作医疗,医药费由公社医院、大队和村民按比例分摊,后停办。1982年,村医疗室实行个人承包,数量由1处增至2处。2006年7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交一定数额费用,在县内医院治病、买药,按一定比例报销。现全村99%以上的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清末,著名厨师傅士顺,厨艺远近闻名,时有达官豪户请其掌厨。
  民国时期,著名工匠傅绍曾、赵龙海,方圆几十里有名气,常有慕名请二人掌作盖屋、建庙、修坟者,经手的建筑,坚固、美观,深得赞许。
  傅绍文(1920—1990),1946年至1948年担任村民兵队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参加解放军。随军南下,任连部文书。上海军管后,任上海酵母厂党支部副书记、保卫科长,后退休回乡。
  傅绍安,1948年参加解放军,1951年抗美援朝,1953年回国,后任民兵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担任地方副县级、军队副团级以上干部及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有:魏春福,中共党员,20世纪50年代中专毕业,曾任泰安市农牧委主任,已退休。赵德华,中共党员,大本学历,1987年入伍,现任武警特种警察学院一大队大队长,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傅廷德,临朐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在省级刊物发表多篇教学论文,曾获县优秀教师、县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刘文仕,浙江省舟山市物价局局长。
  革命烈士冯德圣,1924年生,1942年参加八路军,中共党员,副排长,1946年牺牲于四川东溪。
  傅廷清,1943年生,曾任米山乡、石佛乡乡长,县民政局副局长。傅绍祥,1988年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傅廷云,2008年被评为全县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曾获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村东南1公里处,悬崖峭壁之上有一天然石洞,洞口距地面百余米,罕有穷其深者。洞内宽窄不一,窄则仅一人侧身通过,宽则几人并排能行。洞内时有山风呼啸,故名“风火洞”。相传此洞与东5公里处泉庄之百丈崖相通,有人曾试以火烟,烟从百丈崖山洞中透出。战乱年代,人们常避居洞内。洞内石壁上,刻有“送子娘娘”、“石大夫”等神像,农历二月十九日和九月九日,为风火洞香火会。明代,此处松柏参天,碑石林立,据说有72幢之多,惜今无存。
  村西南与白塔桥村交汇处有一山,称围子山。从山脚上行500米,有段平地,再上攀一段陡峭悬崖,始达山顶。山顶四周,有前人所垒石墙,南北各一出口,据说,为当地百姓避匪之所。围墙内备有石块,用以御敌。今山顶仍有石屋遗址和舂米石臼。
  围子山脚下有处山泉,泉水清澈见底。汛期,泉水从石缝中喷涌而出,十分壮观,常有游人到此观赏、游览。
  村东西大街边,并排有3棵古槐,植于明代,已历400余年,树围3米,树体中空。2008年,被潍坊市绿化委员会登记在册,列为二级保护古树。
  村西山有600亩绿荫覆盖、翠柏参天的山顶林区,是林业队徐永增、陈元培、魏全芝、魏春胜、傅佩德、傅士田等人,自20世纪50年代起,历经10余年,顶风冒雨,栽植而成,现已成为绿色天然屏障和靓丽风景线。
  1947年,中共临朐县委书记、县长高奋经常到村,住在村长傅绍宗家,宣传发动群众,发展中共党员,打击反动势力。傅绍宗在高奋的影响下,积极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7月,临朐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一部驻村。解放军转移后,国民党保安十团从昌乐窜进村抢劫,抢走大宗棉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有魏金芝、傅士坤、傅绍宗、马元照、冯文普、陈万辉、马中元等。
  说明:村志资料节选自2012年《临朐村镇志略》,因掌握资料有限,加之村庄多,求证、考证难度大,错、漏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如发现问题,可与村中供稿者联系沟通。特此说明。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