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11-23 21:07
昌乐 刘文安

梦圆金山(孙建爱)

  梦圆金山
  作者:昌乐传媒集团 孙建爱
  咱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衣、食、住、行。我想,当行的问题解决以后,应该就是小康了,而且,更美好的生活正向我们走来。
  ------- 题记
  婆母念叨好久了,要回娘家看看,母亲也说想去看看金山。借着十一长假的机会,我和老公决定帮她们一块儿了了这个心愿。
  上午,我们先陪婆母去那个叫“野鸡沟”的小山村。也许你会说:光听名字,就可以想象是个什么状况,路就更不必说了,车是万不可能开进去的。告诉你,你错了,那些早已成为过去,现在的一切跟你想象的,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我们走过了一村又一村,漂亮的瓦房一排排,村村都是畅行无阻的水泥路,开起车来那叫个爽。
  婆母回到故乡,崭新的一切令她目不暇接,跟飘着似地不觉就到了家门口。一番叙旧,几多感慨,婆母也像回到了孩提时代,丝毫感觉不出她平时弱弱的样子。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酒菜摆在面前,又勾起对过去艰苦生活的回忆,免不了又是一阵感慨。
  午饭后,虽然婆母有太多的不舍,我们还是一块儿走上了去金山的路,那是母亲魂牵梦绕的地方。
  未到金山,母亲的期待就溢于言表,那神情就像漂泊的游子挣脱着要扑到母亲怀里。因为,那是她执教的处女地,是她梦想起飞的地方。一路上,嘴边挂着的都是50年前的点点滴滴,我也好像活在了她50年前的世界里。
  记得上次陪母亲回来,是在我刚参加工作后不久。那时条件不好,拥有自己的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我们等车、坐车,一路颠簸,然后又辗转步行,接近中午,才到了那个我出生但没什么印象的村庄,母亲自豪地向保姆汇报着我的情况。因保姆的故去,20多年了,再没回去过,这段记忆也渐渐远去了。
  “金山,快看金山。”
  思绪猛地被母亲的叫声惊醒,眼前的情景令我一震,莫非我真的在梦里?放眼望去,好一派丰收的景象:那金灿灿的是玉米的笑脸,那绿油油的是地瓜的霞衣,那一片片的是西瓜的暖房,一条不宽但笔直的水泥路镶嵌在金秋的田野直通山间,消失在天际。
  刹那,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响彻脑海:
  …去你个山更险来水更恶,难也遇过,苦也吃过,走出个通天大道宽又阔……
  难道这就是通往金山的路?想象中,它应该是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啊?难道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山丘,就是金山?那个多年前就走进北京中南海,名扬海内外的昌乐西瓜原产地,金山?
  母亲肯定地说,是,这就是金山。但过去没有这样的路呀。
  顺着这条通天之路, 我们惬意地穿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舒畅。远处收获的人们,与眼前的美景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真是美不胜收,忽然有了腾云驾雾的感觉。不知不觉就接近了山脚, 正盘算着该在哪儿停车,车子已然攀到了山路的尽头。哇,这儿更是别有洞天:
  几位老者围坐在葡萄架下的石桌旁,俨然是仙界的神仙,边品茗,边高谈阔论着,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园子里鲜花似锦,几间小房子在鲜花中若隐若现;山周围的果树上,金黄的果实压满了枝头;山上的野菊花一簇一簇,野果一穗一穗的;这分明是一个世外桃源啊。
  车未停稳,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老者中间,话音比她的脚步更快:“让我先看看有没认识的,以前我在这教过学”。
  更令我称奇的是,一位老者竟立马认出了母亲“你是崔老师?当时跟您上学时我才十三岁,要不是碍于您是我的老师,我能立马喊出您的名字”。真是难以想象,时隔五十年呐,当年的愣小子如今已头发斑白,但对自己的老师竟能记得这样扎实,可想那时该是怎样的感情啊。难怪母亲这么热切的念着,盼着。
  另一个也站起来:老师,您也教过我。
  旁边一个年纪更大的马上插话:你真行啊,四个人中就有两个学生,而且他们现在都是我们这里的致富带头人。
  叙旧自不必说,更多的是说起眼前的路,说起生活的变迁。尤其是这几年,变化更是大的惊人。村里的房子越盖越高,家用电器更不在话下,走出的大学生一个接一个,好多人都买上了自己的车。网络更使这个小山村插上了翅膀,走出村庄,走向世界,走向富裕。说起这些,他们个个眉开眼笑,喜从心中来。
  当老者问起我的工作,说起传媒,更来了兴致,如数家珍般的谈起王钦峰、王晓北……等等,就像数落自家的孩子。但听说我是第一次来金山,他竟怀疑起来,你真是传媒的?传媒的怎么会没来过金山?经他这一说,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愧疚感,觉得自己愧做一个传媒人,更愧做一个昌乐人。
  我想,跟我一样因为工作和其它原因,没到过金山的昌乐人,大有人在。但我觉得,这并不影响我们身为昌乐人的骄傲。正是由于一代代的昌乐人,不知疲倦地辛勤耕耘和开拓创新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新昌乐,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母亲则按捺不住激动,起身围着金山转起来。一边看着,一边不停地向我解说着过去的金山。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令她心潮澎湃,流连忘返。
  八十有二的婆母也要跟着爬山,大家都劝她,站在路边看看就行了,因为平时她连走路都小心翼翼的。今天也不知怎么了,全然不听大家的劝说,倔强的爬了起来。我们只好赶紧一边扶着,一边劝她小心点,生怕她绊倒。看她爬的那么起劲,我们在一边打趣:真是八十的老妈赛顽童啊。
  站在高处,老太太挺胸昂头,向远处眺望着,脸上竟露出比登上长城还有的豪迈,说出一句我意想不到的话:“原来在家干活,虽然离这儿只有十几里地,可那时活又多又累,谁还有闲心爬山啊。再说,那时无论到哪去,都要靠走着,谁敢想爬山的事。没想到这把年纪了又爬上了金山”。怪不得一家人都劝不住,原来老太太也是为了圆梦啊。
  本来,这一整天我都在自责,不该把两个行程搁到一起,搞得大家都匆匆忙忙的。没想到,无意间竟圆了两个老人的梦。至此,我终于释然。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走在车水马龙的返程路上,一向身体虚弱的婆母竟没有一丝倦意,意犹未尽的跟母亲交谈着:“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爬金山,这都是赶上了好时候,我们要使劲活啊”,一边说一边还频频回头。母亲则眯着眼,一脸的陶醉。看着她们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忍不住哼唱起来:
  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罗喂………我们的明天,比呀比蜜甜…
  常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还想说:山不在高,有寄托就行。
  唯一遗憾的是,当拿出随身携带的相机拍照时,竟发现没电了。我想,这是金山有意让我留有遗憾,别忘再来啊。
  感谢您,金山,我生命的起点,我一定会再来看您。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鄌郚文学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