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2-12-03 07:41
昌乐 刘文安

吾邱氏起源、分布与徙居变迁(邱升起)

  吾邱氏起源、分布与徙居变迁
  爵吾邱(丘)氏源出姜姓,西倒初年,太公吕尚(姜尚)初封在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城东南20公里),建立齐国,号称齐太公(姜太公),后至胡公,徙都博姑(今山东博兴),几年后迁都临淄北,太公的子孙中有-支(三子)留在营氏。《中华姓氏故事》载:“齐献公吕山封其弟吕贷为大夫,食邑营丘,准其以祖先建都的都邑营丘之丘为氏”。从吕贷开始便以丘为姓,从此姜太公为吾邱氏之始相,吕贷(姜印、穆公)为吾邱氏之开姓祖。清雍正皇帝为避讳孔子的名号,下令改“丘”为“邱”。
  据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统计。邱姓为当今中国二百多个姓氏中列65位大姓,全国邱姓有伍佰万之多,中国多分布在四川、湖南、广东、江西-带。四省中邱姓占、全国邱姓总人口的40%。其次多分布于湖北、台湾、福建、贵州筹地。
  《广韵》记载邱姓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河南(今洛阳)、扶风(陕西)三大郡望,其中吴兴邱氏是扶风邱氏南迁后发展形成的。西汉时,这支丘氏世居扶风,是当地的大姓望族。到汉平帝时,王莽篡位建新莽政权,派丘俊去安抚江淮地区,不久各地农民起义,正莽
  政权垮台,丘俊遂留江南吴兴。据康熙三十二年《诸城邱氏族谱叙》吾先世盖祖,原籍江淮,元至正末,播越山山东)寄迹斟寻(今寿光),明洪武初年,时疫盛行,“红巾军为乱”。各族支因避难而分迁于诸城、高密、胶州、昌乐、安丘、沂水、潍西、青州等县落籍繁衍生息,逐成当地望族。安丘业公支系,据清光绪十八年《安丘县邱氏族谱叙》和民国十九年《安丘县邱氏族潜叙》  皆曰“安丘县邱氏自明初由寿光县迁居安丘县境”。如光绪十八年芮恪公公在《安丘县邱氏族谱叙》中曰:“安丘县邱氏,传闻自明初由寿光县迁居县境豹子山前(原属安丘县,  一九四八年七月划归昌乐县,位于鄌郚镇南2公里)”。隆庆年间大水,故居漂没,游牒散失,、后分三大支:-仍居豹子山前,一迁城西南乡,一迁汶河北岸,均名之曰邱家庄。”
  为寻根拜祖,弘扬齐文化。二00九年九月十二日与族侄在伦诚邀全国邱氏联谊总会邱福源、邱春来两位副会长与常务理事办公室主任邱国文-同来昌乐营丘进行拜祖实地考察,受到昌乐县领导和邱氏联谊会成员的热情接待。大家畅所欲言,达成共识,一致认为昌乐营丘是齐国首城,吾邱氏始相与开姓祖的发源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开发潜力。水有源,树有根,人则有祖有宗。为早日实现家儒总会长提出的三大任务,多次与安丘族弟有山,族侄在伦、正三、在宝、树奉同寿光的族叔敦汉、敦水、族兄则孔、22世侄孙邱华、春国及昌乐的族侄风来、德勋、燕山等聚会研讨,-致认为,当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疏开逢盛世。安氏、昌乐、寿光、诸城、高密等县的邱氏族谱至今都已八十余年,重修族谱迫在屑睫。各支系要用科学的严谨的态度,按照总会规定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理清世系、各归所属、谱以最早为断、祖以知者续之,不知者宁缺勿错的原则,早日完成任务,使后代子孙知根知源,敦宗睦族.昭穆不乩,,明祖先创业之艰辛,爱当今幸福之家园。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更大贡献。
  穆公后裔九十九世
  安邑十九世业祖二支维基后
  邱升起
  2011年9月2日于昌乐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田园笔谈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