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陈师傅,昌乐县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卒于清道光二十年(1841年),迄今虽已160余年,但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昌乐乡民仍有携带糕点香火,从四面八方赶到他墓前祭祀悼念的风俗。陈师傅为何人,为何人们至今还纪念他?
据国民二十三年(1934年)《昌乐县续志》三十七卷记载:“陈俊,字伯杰,章丘人。通医术,卖药城南关。不蓄资财,四方馈赠,随手尽。殁葬西阁外。颇着灵验,至今祈祷者不绝。道光二十年乡人立石表墓,民国十五年复立碑,禁樵牧,为之建垣焉”.
陈俊,这位异乡人士生于何年何月,又何年何故从祖籍章丘来到昌乐,尚无据可考。相传他少时家贫,勤奋好学,天资聪敏,酷爱医道。他原是南关一家财主的佃户,经常利用农闲时给乡人义诊看病。对医治少儿生疮长疖之类的病尤为精通。对那些无钱买药治病的穷苦乡人,十分同情,常慷慨解囊,分文不取。后来,他自己采药、配药、制药,在南关西阁门外盖了两间草房,专为穷苦百姓们开了个小药铺,供病患者候诊。来者不拒,有求必应,对那些贫困的重病者,总是亲自登门带药义诊,凡经他手,药到病除。有年夏天,正值城关周围鼠疫盛行,民死相籍。他用自制研配的药方,沿途散发,好多奄奄一息临近死亡的病人,吃了他散发的药,竟然起死回生地活了过来。传说西阁门外原有一条通往京城的官道,有年春天,一个南乡穷秀才进京赶考路过这里,不兴染上重病,晕倒在路旁,不醒人事,危在旦夕。幸被出诊回来的陈师傅发现,连夜抬到他的住处抢救。不几天他不仅救活了穷秀才的命,还接济他盘缠赴京考取了进士。
因为专替穷苦人行医治病,济世活人为本,穷苦百姓都视他为神医,四方求医者络绎不绝。在他一生中不知治好了多少人的病,救活了多少人的命,人们对他感恩不尽,纷纷携带礼品登门酬谢。然而,他一一谢退,对实在退不掉的礼品,“四方馈遗,随手尽”.相传他一辈子没娶妻室,无儿无女,却对乡间孩童喜爱如子,常将糕点糖果随手分散给他们。晚年生活十分简朴,粗茶淡饭,不求闻达,不交仕宦,不蓄资财,不弃贫贱,清白一世,直至终生。
生前,陈师傅为黎民百姓作了无私奉献,却没有为自己留下半点资产。死后,人们深深怀念他,为他立石表墓,树碑立传。他谢世后,祖籍章丘曾来人欲将其遗体回乡安葬。城关乡民纷纷跪地叩拜,要求就地厚葬。来人开始不同意,后终被乡民们的虔诚所感动,同意就地安葬。安葬这天,天降甘霖,南关村民家家穿白,户户带孝,在西阁门外为陈师傅冒雨举行了隆重的殡葬仪式,为他筑了坟墓,还在墓旁修建了一座八角亭。亭内挂满了乡民们送来颂扬他医德高尚的各式牌匾。墓前有石碑,碑高丈许,刻有碑文。墓地四周砌以花墙,苍松翠柏挺拔于四围。那时的西河,碧水涟涟,流经墓地,终年不涸。围墙正面筑以石阶,人们可拾级而上。
乡民们为了永远纪念他,规定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在他墓前举行香火会,搭起台子,请来最好的戏班,唱三天大戏。相传当时周围村庄男女老少,纷纷盛装赶会,西阁门外,摆小摊的,跑杂耍的,人山人海。邻县的乡民,有的抬着食盒带着供品,从百里之外纷纷赶来吊祭。至今在南关村民中流传着要是小孩生疮长疖什么的,大人只要念叨念叨陈师傅,就会祛病免灾。
1989年春,为修南环路,需将陈师傅墓迁址。城关村民主动捐款数千元,专为他修建了墓地。还为他建了一座四门亭,亭前树起一方青灰色水泥碑,碑面镌刻着“陈老仙师流芳千古”八个楷书大字。2001年3月,在新建的恒安湖公园内,又专为他新盖了一座仿古建筑-“陈公祠”.祠堂三间,座北朝南,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典雅。祠内正中,塑有他手持药葫芦正为病人义诊的彩色泥塑一尊,墙上是一幅幅介绍他生前事迹的彩色壁画。院内左侧,树立着一方功德碑,铭刻着他的生平和业绩。至今前来凭吊谒的人络绎不绝。
陈师傅这位历史名医,德艺双馨,清白一世,生前他为自己什么也没留下,死后却为后人留下了心中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