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8-12-19 14:03
鄌郚总编

一代将相王猛

  一代将相王猛
  2017年9月24日 总第303期 (B1-B8)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东晋北海剧县(今寿光市纪台镇)人,后移家魏郡、隐于华山。357年,他出山辅佐苻坚。他事君治国,竭忠尽智,鞠躬尽瘁;他任人唯贤,整顿吏治,提高官府效率;他严峻刑罚,禁暴锄恶,使社会安定公平;他治国有方,使前秦不但国泰,而且民安,成为当时最有生气的国家;他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扫平群雄,统一北方,使前秦疆域“东极泡海,西并龟兹,南达襄阳,北尽沙漠”;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堪比“文武足备”的姜尚,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他“文能下马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他既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又是一代名将。
  -
  移家魏郡 洛阳街头卖簸箕
  -
  323年八月,后赵石虎率军四万,向西晋驻守青州的曹嶷进围。曹嶷打开城门出降,青州遂纳入后赵的统治范围。
  325年六月,前赵与后赵公开交战,民不聊生。327年底,石勒率兵与前赵决战于洛阳,擒杀前赵皇帝刘曜,灭亡前赵。330年,石勒称帝,中国北方几乎全部归于赵土。后赵与东晋以淮水为界,暂时休战。后赵采取胡汉分治政策,笼络汉族人,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呈现鼎盛丰裕景象。
  《晋书》记载:王猛,少贫贱,以鬻畚为业。猛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
  生于剧县宁静小村,自幼喜好钻研学习
  在古青州城东北约40里地,有剧县。此县源自齐国在纪城所设剧邑,至汉朝时才改为剧县,其县治今在寿光纪台。在县治东多土丘沟壑,丘上沟内长满青蒿等杂草,顺沟而下,直通尧丹二河。在沟沿之上不远处,有一个六七户的王姓小村落,尽管当时晋朝、十六国之间,经常杀得天翻地覆,小村里依然平静。公元325年,王猛就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渡过了一个相对安乐的童年。
  王猛幼小时,就到村周围和小河边拔草养兔,跟着大人学习草条编织。在鲁北一带,多盐碱沼泽地,出产用于编筐编篓的原料较多。王猛的父亲心灵手巧,编的簸箕好看耐用。他在传授编织技艺与王猛的同时,希望儿子读书识字,将来出人头地。
  王猛八岁时,父母节衣缩食送他上了“蒙学”。王猛在学习儒学增长学识、知书达礼的同时,显的有点与众不同:他见人练武术,便模仿学习;他说话干脆利落,做事有谱有略;他性格刚毅坚决,不喜欢做琐碎小事;他做的鱼篓,在枝条之间,留下较大空隙,便于让小鱼随水溜走;他与小朋友玩耍之际,将柳枝插在河边,来年便可成为编簸萁的材料;他学习专心,喜好钻研,祖父便将《孙武兵法》逐篇教于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兵法术语种于心田。
  祖父对他厚爱有加,在他未出生时,已将名字起好。在古代,婴儿的成活率极低。“猛”的本意是健犬,王猛祖父按剧地风俗,穷人家的孩子取名狗儿、猫儿,名字虽贱,但好养活。单起一字名,有点“偏过”,便又起字“景略”,以补名字之缺。景者,为日光照临,形容帝王之仁如日光普照。略者,从田从各,本意为封疆和计谋。“王猛”寓意深刻,寄托着长辈们的美好愿望。
  -
  背井离乡迁往魏郡,挑着簸箕闯荡洛阳
  公元333年,后赵皇帝石勒驾崩,石虎废杀已称帝的太子石弘,自称为居摄赵天王。335年,石虎将都城襄国迁于邺。石虎政权采用徙民办法,将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迁往其统治中心襄国、邺及其周围地区,以便发展农业生产和繁荣都城,也好控制汉人。在此背景下,王猛一家和乡亲们背井离乡,举家迁徙到魏郡(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西晋时的魏郡统8县,郡治在邺。
  王猛一家历尽路途艰辛终于到达魏郡,按官府指定的地方住下,登记好户籍,开始了新的生活。王猛一家租赁了几亩田地,农闲季节,王猛父子就地取材,重操旧业,做起了条编,卖起了簸箕。日子虽然苦点,但能吃上饭,有地方住,没有生命之忧。
  少年王猛,与众不同,常常嘴中嘟囔着什么,外人不知道,只有他家人知道,他背诵的是兵书;他喜欢挑着担子卖簸箕,喜欢四处游览,每到一个地方,借机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典故,从移民那里打听各地的战事和英雄好汉消息。
  两年时间,王猛逛遍了魏郡及周边。“崤函帝宅,河洛王国,圣贤云集”的洛阳,是他梦想去的地方。
  父母知道王猛已经长大,强留身边是留不住的,便由他去。王猛来到洛阳城郊,一边卖簸箕,一边顺着驿路向城中心走去。曾是西晋帝都的洛阳道路宽直,房屋气派,商铺林立,行人繁多。王猛走走歇歇,嘴中不停地喊着“卖簸箕来……”他卖的簸箕柳条密实紧凑,价钱公道,一天也有几笔交易,足以维持生计。
  -
  行事怪异引讥笑 道士引其入深山
  王猛在没生意的时候,索性把担子放到一旁,蹲下来在地上画一些线条、符号、图画,取出随身携带的数十个小木块,置于图上,他一边摆弄,一边振振有词,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击掌伏地,时而神情木然。有人来买簸箕,喊他几声,他也毫无反应。他像疯人说痴语,引来了一些纨绔子弟奚落取笑,王猛不在意这些,依然我行我素。一时“疯怪之人卖簸箕”,传遍洛阳城。
  就在浮华恶少们纠缠讥笑王猛时,有一位道士走近前说道,“我要买簸箕。”王猛拿起一个递给道士。“我要把这一担全买下!”道士认真地说:“我出十倍的价钱!只是我住处离这里远点,我身上没带多少钱,你若愿意成交,随我送货取钱。”
  王猛二话没说,挑起担子,跟随道士而去。
  道士前头走,王猛后头紧跟,不觉出了城门,向山里走去。王猛渐渐走得气喘吁吁,两个时辰过去,他汗流浃背,便向前问道:“道观何在?”道士说:“尽管前行。”
  直走到日落西山,王猛已饿得两腿发软,但为了那十倍的钱,他硬撑着前行。眼看夜幕降临,仍不见道观踪影。道士停住脚步,说道:“你放下担子,在此歇息,我去化缘。”王猛问:“道观尚有多远?”道士笑答:“尽管在此歇息,明早再行。”
  两人晓行夜宿,直走两天,及至深山,终于来到门口。王猛放下担子,喘了口粗气,望着郁郁森森的柏树。眨眼之间,道士不见了。
  -
  拒绝为官 隐居华山苦学艺
  《东西两晋志传》记载:猛丰资俊伟,谨重严毅,器度雄远。尤善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是以浮华之士,咸轻笑之。猛悠然自得,隐于华山,从师王佐先生,是以胸怀佐世之才,希遇龙颜之主,由然敛翼待时,候风云而起。
  生逢乱世,面对徐统的赏识和一步登天的升职机会,王猛拒当功曹。公元345年至357年间,王猛隐于华山,学兵法布阵、擒拿剑术、治国韬略等,伺机择明主。
  -
  嵩山中遇到高人,留地址相约再见
  王猛不见道士,只得硬着头皮走进道观,只见一位须发皓然的长者坐在胡床上。长者瞧了王猛一阵,对弟子说道:“你们管他顿斋饭,再给他十倍的钱,派人送他下山去吧。”王猛接过钱,吃过饭后出了道观。
  不久,王猛便走出山门,他扭头回视,发现山门是一牌楼,上书“嵩高山”三个大字。“嵩高山!”王猛不禁惊喜。
  “嵩高山”即现在的“嵩山”。早在汉代,嵩山已是闻名逻迩的道教胜地,不少高人隐于此山修炼。那位坐在胡床上的长者,定是高人逸士!他不觉自责起来:师父已观察我多日,而我毫无察觉,唯利是图,拿钱便走,险些错失良机。
  想到此,王猛疾步返回道观,见长者仍端坐胡床,他“嗵”一声跪下,频频叩首,说道:“弟子王猛有眼无珠,险些错过师徒大缘。若蒙师父不弃,王猛愿在此拜师学道。”
  长者说道:“我派人观察你很久了,知你出言不诳。不过,我不敢收你为徒,因你不是藏之深山老林、修道炼丹之人。”
  无论王猛如何请求,长者就是不愿将他留下。“我早知你怀有佐世之志,只是在等待英明的君主。既要济世就不能当隐士,当隐士就难以济世,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长者的一番话,说到了王猛的心坎上。
  王猛再三请求,即使不入山修炼,也愿做长者的山外弟子。长者不置可否,将一个小袋子交给王猛,令他挂在身上,说:“袋中有一句话,你下山之后方可打开来看。”于是,王猛对长者行礼告别。下山之后,他迫不及待地打开小袋,里面有一片绢,绢上写着:汝若诚心做大事,见我请到华山。
  王猛愈觉长者神秘,回到住处,看着得到的“丰货钱”,思念在魏郡的父母,次日便打点行装,踏上了回家之路。
  -
  徐统有心以重任,王猛连夜离家乡
  王猛经过数日奔波,终于回到了家中,一家团圆,其乐融融。
  石勒皇帝离世后,石虎尽杀石勒重臣和亲属,为了征讨,令100余万人服劳役军役,加之铺天盖地的苛捐杂税,致使后赵境内一片恐怖气氛。王猛为躲避官府,常在野外,他凌晨早早起床,继续以鬻畚为业,在夜黑时赶回家中。
  这天他卖簸萁来到后赵的首都邺城。,无生意时,依然如故,只是多了些戒备。有人见他摆弄小木块,便上前说道:“这是我们的地盘,这担簸箕理应充公。”
  王猛假装没听见,这些人岂肯罢休,便侮辱嘲笑起王猛来,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的态度引起了后赵皇帝石虎手下的一个大人物的注意,觉得王猛异于常人。
  此人姓徐名统,是后赵的司隶校尉,自称有知人之明,精通八字相术。王猛听说过徐统,知道他在邺城甚至赵国、东晋,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官大权大,负责秘密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官员。
  徐统非常看好王猛,有意将他留在自己手下,说道:“依你之才华,将来必在我之上。我署内缺少一名功曹,你若愿意为朝廷效劳,明日即可上任,协助我处理事务。”
  功曹一职,官虽不大,但对普通人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一个卖簸箕的青年人,从百姓直接升为功曹,可谓一步登天。
  徐统在等着王猛道谢,等了许久,王猛若有所思地说:“谢谢先生,景略真的无能,不能胜任此职,请另选他人吧。”徐统说:“不必自谦,明日我在府上等你了。”“景略从小听从父母之言,此等大事,回家说与父亲,明早即去当值。”
  王猛速速回到家中,将此事说与父母,便简单收拾了下,给父母磕了三个头,趁夜色离家而去。王猛拒当功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
  隐于山中拜师学艺 等待时机择主而出
  王猛拒当功曹,并非是嫌官小。他尽管对徐统的诚邀深信不疑,但厌恶石虎的暴政和品性,不愿为虎作伥。石虎喜好杀人,每攻下一城,不论男与女都一律杀死。统治者穷奢极欲,百姓了无生路,赵国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王猛已预见到石氏政权的末日不远。
  王猛早有主见,趁着夜色,离开魏郡,向华山而去。
  在华山中,王猛拜长者王佐为师。学兵法布阵、学擒拿剑术、学治国韬略等等。
  公元347年,桓温灭蜀后,其势日盛,引起会稽王司马昱的憎恶。司马昱把隐居十年、不曾出仕做官且有盛名的殷浩征召入朝,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纳为心腹,以抗桓温。永和五年,朝廷欲乘石虎新死,荡平关河,以殷浩统军进取中原。
  殷浩刚一挂帅,便以军需为名,关闭太学,遣散所有学生。他手下无精兵强将,依靠的是两位降将,其中之一是原后赵的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姚襄。姚襄乃文武全才,深得人民拥护,他始终记着父亲的临终嘱咐,要为东晋收复中原尽毕生之力。然而,殷浩害怕姚襄的威信过高,兵力过大,从而失去控制,他频频派人对姚襄放毒、行刺,打着杀死姚襄夺取其军队的如意算盘,结果活活将姚襄逼反了。姚襄的倒戈,加上殷浩手下的谢尚因慢待降将张遇而发生倒戈,使北伐军不能前进一步。
  北伐之事一直拖到351年,仍不见殷浩的行动。桓温在多次请求无效后忍无可忍,于十二月再次“拜表辄行”,擅自带领5万大军从荆州顺流而下,。朝廷惊恐不安,殷浩也打算辞官避让。司马昱亲自写信给桓温,极力劝阻,终使桓温返回荆州。
  桓温兵回荆州,朝廷那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殷浩不许桓温北伐,但自己却于352年率军北伐了。两年间,殷浩屡次战败,以致军需物资被掠夺殆尽,朝野怨恨不已。
  354年正月,桓温上奏朝廷,列举殷浩罪状,迫使朝廷将殷浩废为庶人。从此,朝廷内外大权尽归桓温。桓温给殷浩去了封信,问他是否愿意当尚书令。这是一个待遇很高却没有实权的官。殷浩在回信时,阴差阳错,将一个空信袋送给了桓温。桓温勃然大怒。殷浩因此神经失常,一天到晚不停地用手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
  在这种情况下,隐于华山的王猛,寄希望于桓温率军北伐。
  -
  别离桓温 与苻坚一见如故
  -
  王猛本寄希望于桓温,出山求见桓温,王猛言谈切中时弊,说中桓温心事。但王猛对桓温失望,面对桓温许下的高官厚禄,不为所动。
  与此同时,桓温率军北伐前秦,前秦淮南王苻生武艺高强,单枪匹马闯入晋军阵中十多次,杀死许多将士。桓温亲自督战,挥军奋进,前秦军队抵挡不住,落荒而逃。桓温势如破竹,10万军队屯军灞上,前秦皇帝苻健率5千人退守长安。
  -
  出山求见桓温,扪虱侃侃而谈
  桓温屯兵灞上,关中百姓牵牛担酒,沿路迎接。此时,在前秦西部,前凉王国也派大将王擢进攻陈仓,响应桓温,战机对桓温十分有利。桓温虽然逼近长安,但不渡灞水,等待关中郡县前来投降。
  王猛在华山得知桓温驻军灞上的消息后,向师父提出,要出山去见桓温。此时的桓温,正有招揽人才之意,很高兴地在中军帐中接见了王猛。
  自魏晋以来,道教盛行,炼丹之风遍及士人,读书人服了丹药,浑身发躁,袒胸露怀,扪虱取乐。
  眼前王猛一面捉掐虱子,一面高谈阔论,举止颇有魏晋风骨,言谈却切中时弊。桓温问王猛:“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王猛把放进口中的虱子,咬得“叽喳”作响,左右卫兵差点笑出声来。王猛说道:“你的大军压境加上前凉军队在西部的配合,前秦已是四面楚歌,即使作困兽之斗也难免灭亡之命运。现在,你的大军面临小小灞水,渡过即可成就大业,可不知你为何不发布渡河命令。三秦的英雄豪杰摸不清你打的什么算盘,所以便不来见你。”
  桓温听罢,只微笑而不说话。王猛扪虱而言,旁若无人,继续说道:“在殷浩北伐时,北方豪杰姚襄、张遇投奔王师,可姚襄险遭暗杀,张遇受到谢安的慢待。如今三秦豪杰尚不知你桓公的为人,岂肯轻易前来投靠?”
  桓温默然无以应。王猛意思是说桓温志在立威,以功名镇服江东,并非真心伐罪吊民,恢复晋土。这正说中桓温心事,故其无所答对。沉吟半晌,慢慢说:“江东无卿比也”!于是授予军谋祭酒之职。
  -
  桓温心胸狭隘,王猛托病远离
  东晋顺阳太守薛珍,为桓温手下勇将,他经常当众夸耀自己勇敢,评论桓温用兵谨慎过度。桓温听到手下竟敢当众议论他的短处,便将其斩首。这件事令王猛对桓温很失望。
  即将班师前,桓温赐给王猛车马,并授他高官督护,请他一同南下。
  王猛以临行前辞别师父为由离开灞上,回到华山,见到师父王佐。经师父指点,王猛对桓温的认识更深了一层。王猛深知,若在桓温手下,他虽然夸奖你的智慧,却不用你的计谋,若随桓温则等于助其篡晋,势必玷污清名,若另起炉灶,必然遭受迫害。东晋选贤不出士族,就是说你必须出生在世代为官的家庭,才在朝廷选拔之列,否则,即使你有管仲、乐毅之才,最多也只能当当人家的幕僚。
  王猛给桓温写了一封信:“本欲扶佐明公,扫灭妖尘,奈本师年老,无人奉养,且今病重,待其百岁后,即来听教耳。”
  354年二月,桓温率军北伐前秦,晋军历经数次血战,进入关中。四月,桓温与前秦大军在晓关大战,前秦皇帝苻健率5千人退守长安。六月,桓温被迫撤返江陵,按照当时抢掠人口的习惯,他令部队裹胁关中3000户居民随军迁走。前秦太子苻苌等随后趁势追击至潼关,晋军屡败,伤亡甚众。苻苌身中流矢。六月二十日,前秦丞相苻雄(苻健的兄长)病逝。苻健闻讯,悲伤呕血。苻雄去世后,其子苻坚承袭父爵东海王,获授龙骧将军。苻坚博学多能,喜交结英才俊杰,与吕婆楼、强注及略阳梁平老友善。
  十月,秦太子苻苌因为箭疮突发而死,苻健遂于355年四月改立第三子苻生为太子。
  -
  吕婆楼举荐 与苻坚相识
  355年六月,苻健病死,苻生即位。苻生时常乘醉意决断,多有杀戮,群臣战栗,民皆离心。
  王猛得知苻生恶行,知其气数将尽,便出山来到长安,每天在老臣吕婆楼上下朝的途中疯癫地吟唱:“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吕婆楼躬身向王猛作揖道:“壮士无恙,婆楼有请!”说着将王猛请上车来,一道回府。两人边吃边谈,当王猛谈到他游历邺都和灞上见桓温的情景和对时局的看法时,吕婆楼佩服之至。
  苻健任命的七位托孤大臣中,已有四个被苻生杀害。吕婆楼在朝中噤若寒蝉,忧心如焚。王猛建议吕婆楼称病隐退。吕婆楼说:“国家乱成这样,我怎能安心在家享福?”王猛劝道:国家现在的情况,非你我之力所能改变的。在不能改变它时,就像碰到老虎,打不死它时,不若暂避一时,等待时机。
  王猛问吕婆楼,皇族之中,有谁最贤能?吕婆楼说:“诸王之中惟有东海王苻坚有决断,有谋略,能继大统,承大业。他习文不忘练武,武艺高强。他在家孝敬父母,在外礼贤下士,十分注意网罗人才。看来他胸有大志,只是还没有到实现的时候。徐统曾说他有霸王之相,但皇上苻生对他时刻保持着警惕,几次借故想下手,多亏了李威从中周旋,才化险为夷。”
  王猛与李威审时度势,认为苻生自毙之日未为远矣。上年的大饥荒还没缓过劲来,苻生便下令征集农民修筑渭河大桥。金紫光禄大夫程肱向苻生建议缓修渭河桥,以免误了农耕。程肱自以为忠,掉了脑壳。姚襄的参军薛缵、权翼见朝政混乱、危机四伏,建议苻坚起来推翻苻生的腐朽统治。
  357年六月,梁平老对苻坚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怀异志,燕、晋二方,伺隙而动,恐祸发之日,家国俱亡。此殿下之事也,宜早图之。”
  苻坚处事虽密,但迁延不决,无奈之下,他求计于老臣吕婆楼。
  吕婆楼闻符坚之言,心惊肉跳。过了一会,说道:我已经是屠刀下的人,不足以办成大事。我的私宅里有一位叫王猛的人,他的谋略世间少见,殿下应该请他出来,并向他请教。"
  苻坚根据吕婆楼的意见召来王猛,二人一见如故。“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苻坚十分高兴,自认为如同刘备遇到诸葛亮。两人当即定下除掉符生的办法。
  -
  忠心辅主 治暴乱严峻执法
  -
  苻坚即位后,封王猛为中书侍郎,他的抱负终于有了施展的舞台,后转始平县令,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深得苻坚的信任。面对内忧外患,王猛忠心辅佐苻坚,并日益受到重用。因政绩突出,苻坚下书,征王猛辅政:咸阳内史王猛,言彰出纳,所在着绩,有卧龙之才,宜入赞百揆,丝纶王言。可征拜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
  -
  苻生醉酒之时,苻坚趁机夺位
  王猛与苻坚商定,收买苻生左右侍婢、随从,抓住苻生嗜酒如命的特点,在他昏醉不醒时将其擒拿。
  苻生也许命该如此。他时时提防重臣篡位和自家兄弟夺位,357年六月的一天夜里,苻生又饮酒大醉,在寝宫胡言乱语:“那苻法小子也不可信,明日必将除之。”没想到,他身边侍女连夜出宫,向苻坚报信。苻坚乃苻法同胞兄弟,闻听此言,急召苻法,决定先发制人,废除符生。
  黎明前,万簌俱寂,苻坚命其兄苻法及梁平老、强汪统领死士数百人潜入皇宫正南的云龙门,自己和吕婆楼统300余人鼓噪直进,里应外合,利用夜色掩护,悄悄潜入宫中,杀奔苻生寝官而来。
  苻生还未醒酒,当来人宣布废苻生为越王时,他尚不知是何人所为。酒醒后,知已失去皇权,懊恼异常,但为时已晚,回天无力,只好在囚室中饮酒消愁,终日酣醉。
  苻坚即位后,传令苻生自尽。苻生饮酒数斗,醉倒在地,不省人事,醉梦中死于武士刀下。357年六月,苻坚政变成功即位后,改元永兴,以清河王苻法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东海公,其余诸王皆降爵为公。以永安公苻侯为太尉、晋公苻柳为车骑大将军、尚书令;封弟苻融为阳平公,苻双为河南公,子苻丕为长乐公,苻晖为平原公,苻熙为广平公,苻睿为巨鹿公;以李威为卫将军、左仆射,梁平老为右仆射;强汪为领军将军;仇腾为尚书;席宝为丞相长史、行太子詹事;吕婆楼为司隶校尉;王猛、薛赞为中书侍郎;权翼为给事黄门侍郎,与王猛、薛赞共掌机密。至此,王猛结束了流浪、隐居的生活,登上了天子堂,成为苻坚手下的一名干将。他的抱负终于有了施展的舞台。
  -
  王猛始平任职,禁暴锄奸明法
  苻坚即位后,面对内乱外患,权衡轻重利害,决计任命时为中书侍郎的王猛为始平县令。王猛并不计较官职大小,爽快答应下来。
  王猛赴任始平县后,“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将为非作歹的县主簿拘捕,一时间人心大快。
  国舅强德遂和苻生的弟弟苻柳沆瀣一气,以官府名义诬陷弹劾王猛是酷吏,“莅任未几,杀戮无数。”主张以德治国的苻坚阅罢奏文大怒,下诏免除王猛的县令职务,命廷尉府用囚车把王猛从始平县押解回京,打入监牢,听候审讯。
  苻坚亲自主持审讯,开口便责备王猛不该违背“为政之体,德化为先”原则,乱搞“酷政之刑”草菅人命,辜负了他的信任。
  王猛坦然陈述他的治国主张,并为自己辩护。他说:“陛下任命我为始平县令,乃是寄希望于我能够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现在治乱刚刚开始,我仅仅抓捕一个奸人,而此人曾任县主簿,又是强国舅的管家,我正欲严究细查此案,不料此人却被人灭口狱中。而我本人亦遭到诬陷。这其中蹊跷,想必陛下也能猜到几分吧!至于指控我搞甚‘酷政之刑’,甚至‘杀戮无数’,臣实未敢受之。”
  苻坚听了王猛的陈述,顿时醒悟过来,当场认错,他对群臣说:“王景略固是夷吾、子产之俦也。”下令释放了王猛。
  十二月,苻坚到尚书府,见文案不治,免左丞程卓官职,以王猛代之,监督朝廷百官。稍顷,又以他兼咸阳内史。
  左仆射李威知道王猛有才能,所以常劝苻坚对其委以重任,苻坚便对王猛说:“李公知君,犹鲍叔牙之知管仲也。”王猛遂待其为兄长。
  王猛日益受到苻坚的信任,朝中宗戚勋旧非常眼红,妒火中烧。立有大功的氐族贵族樊世,便是其中一个。
  -
  智杀狂妄樊世 王猛树立威信
  358年二月,苻坚派邓羌为前锋督护,率骑兵5000人征张平,布防于汾水沿岸。张平派养子张蚝迎战。双方僵持十余天,未见胜负。三月,苻坚抵达铜壁,张平用全部兵力出来迎战,苻坚悬赏兵将,吕光、邓羌将张蚝刺伤擒获。张平投降苻坚后,张平部3000余户迁入长安。
  九月,苻坚回到长安。这时前秦发生大旱。苻坚减少了膳食,取消了歌乐,命令后妃以下的人全都换掉绢丝服装。他按王猛之计,开发山林湖泽,国家与百姓共同享用,停止战争,休养生息,所以虽遇大旱,但并没有引起灾荒。
  王猛忠心辅佐苻坚,日益受到重用,“亲宠愈密,朝政莫不由之”。王室亲属以及有功的旧臣对王猛都十分嫉妒。樊世身为特进、姑臧侯,本是氐族豪强,辅佐苻健平定关中,居功自傲。他当众羞辱王猛说:“吾辈与先帝共兴事业,而不预时权;君无汗马之劳,何敢专管大任?”又说:“我们耕种,你坐享其成吗?”
  王猛听后,十分生气,说:“不仅让你耕种,还要让你做成熟食!”
  樊世勃然大怒,说:“一定要把你的脑袋悬挂在长安城门上,不这样,我就不活在人世!”
  王猛把这些告诉了苻坚,苻坚说:“一定得杀掉这个氐族老夫,然后群臣百官才能恭敬从命。”一会儿,樊世入朝奏事,听见苻坚问王猛:“吾欲以杨璧尚主,璧何如人也?”
  樊世一听,勃然大怒地说:“杨璧,臣之婿也,婚已久定,陛下安得令之尚主乎!”
  王猛叱责樊世说:“陛下帝有海内,而君敢竞婚,是为二天子,安有上下!”
  樊世暴跳如雷,站起要打王猛,侍卫赶忙制止,樊世遂破口大骂,闹得不成体统。
  苻坚忍无可忍,下令将樊世推出去斩首。这时,殿上的氐族贵族闹得更凶了,竞相攻击王猛。苻坚气愤无比,也不顾帝王的尊严,骂不绝口,又把肇事者鞭打了一顿。
  权翼进言说:“陛下宏达大度,善驭英豪,神武卓荦,录功舍过,有汉祖之风。然慢易之言,所宜除之。”
  苻坚笑着说:“朕之过也。”
  从此以后,无人再敢藐视王猛,公卿以下的官吏无不害怕王猛,群臣百官见到王猛连大气都不敢出。
  -
  治国有方 前秦呈和谐盛世
  -
  王猛帮助苻坚创立了荐举赏罚制度和官吏考核新标准。王猛任人唯贤,整顿吏治,坚决裁汰冗员、闲官,罢黜尸位素餐者,提高了政府的效率。这些制度和规定,沉重地打击了早已成为士族垄断政权工具的九品中正制,也否定了十六国以来许多胡族军阀统治者迷信武力、蔑弃文化知识的落后观念,有效地提高了秦国各级官僚的素质,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也为之一变,养廉知耻、劝业竞学之风日盛。
  北魏军事谋略家崔浩说:“王猛之经国,苻坚之管仲也。”
  -
  惩治豪强,铲除二十多名不法权贵
  359年七月,苻坚以骁骑将军邓羌为御史中丞。八月,下书征王猛辅政:咸阳内史王猛,言彰出纳,所在着绩,有卧龙之才,宜入赞百揆,丝纶王言。可征拜侍中中书令,领京兆尹,特进光禄大夫。
  京兆是氐族权贵聚居的地区,难以治理。王猛到任后,得知特进强德是苻健妻弟,经常酗酒滋事,作恶多端,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掠人财货子女。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但敢怒而不敢言,谁也不想招惹事非,更不敢“太岁头上动土”。王猛寻思,若要京兆稳定,必须从打击强德着手。
  他想到做到,说办就办,立即收捕强德,等不及奏报,便将他处死。
  强太后找苻坚说情,苻坚无奈,只得下诏赦免,使者持赦书飞马赶到时,只见强德已经被斩首示众,陈尸于市了。
  紧接着,王猛又与性格鲠直不挠的御史中丞邓羌通力合作,惩治豪强,全面彻查害民乱政的公卿大夫,一鼓作气,无所顾忌,弹指之间即将横行不法的权贵二十多人铲除干净。
  于是百官震恐,豪门大族畏惧谨慎。在苻坚有力的支持下,王猛法治政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效地抑制了氐族贵族豪强的势力,加强了前秦的中央集权。
  十月,苻坚以王猛为吏部尚书,再迁太子詹事;十一月,再升仆射,侍中、中书令如故;十二月,又加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并以骑都尉居禁中宿卫。
  王猛时年三十六岁,一年中五次升迁,荣宠无比。如有造谣中伤王猛者,苻坚坚决处罚。尚书仇腾、丞相长史席宝多次诋毁王猛,苻坚大怒,黜仇腾为甘松护军,席宝以白衣领长史。从此“上下咸服,莫有敢言”。
  不久,王猛又让苻坚下令挑选得力官员巡察四方及戎夷地区。查处地方官长刑罚失当和虐害百姓等劣行,整顿地方各级统治机构。这是王猛治国的第一项方略。
  -
  兴办教育,推广先进技术发展农业
  王猛第二项治国方略是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在他的赞唱引导下,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苻坚与他每月亲临太学一次,考问诸生经义,品评优劣,并与博士等教官讲论学问,以督察学校教育,扩大号召力和影响力。灭燕后,苻坚亲率太子、王侯公卿、士大夫祭祀孔子,宣扬儒教。这样,先进的汉族传统文化在北方很快得到复苏和振兴,而官僚后备队伍的培养工作也走上了正规化。
  王猛治国的第三项方略是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努力发展社会生产。为解决关中少雨易旱问题,前秦政府征调豪富僮仆三万人开泾水上游,凿山起堤,疏通沟渠,以灌溉梯田及盐碱地,“百姓赖其利”。又通过召还流民、徙民入关等途径增加农业劳动力,并注意节约开支、降低官僚俸禄、减免部分租税,以减轻人民负担。前秦政府还经常派员巡察地方,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奖励努力种田的农民。于是,荒芜多年的田地重长五谷,空废多年的仓库又满帛粟,前秦立国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
  王猛治国的第四项方略是调整民族关系,促进民族融合。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国家,氐族又是少数民族中较小的一个。前秦国内存在着氐汉之间的矛盾,也存在着氐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
  王猛作为汉人而能尽忠于前秦政权,与苻坚名为君臣,形同兄弟,为氐汉两族的团结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前秦废除了胡汉分治之法,确立了“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诸族杂居,互相融合。
  -
  前秦百业兴旺 苻坚心怀感激
  在王猛的主持下,治国方略和革新措施带来了一派崭新气象。前秦出现了百业兴旺的局面:对外,有效地防止了别族的入侵,而且还逐步消灭和征服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对内,申明法纪,严峻刑罚,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前秦的整个社会风气有了好转,出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盛世景象。
  史载,当时秦境安定清平,家给人足。 百姓歌唱道:“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兵强国富,垂及升平,猛之力也。”
  王猛执政号称“公平”。他处事果断,办事讲究效率,从不拖泥带水。河北人麻思请假回故里葬母,王猛说:“您可以马上收拾行李上路,今晚我即通知沿途郡县。”麻思刚出潼关,就发现沿途官府均已接到通知,并照章验看其行路护照,安排食宿。
  王猛执政,苻坚让他裁夺一切军国内外之事,自己则“端坐拱手于朝堂之上”。苻坚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对王猛说:“您日夜操劳,忧勤万机,我好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似的,可以优哉游哉享清福啦!”王猛说:“没想到陛下对臣评价如此之高,臣哪里配得上比拟古人。”
  苻坚说:“据我看来,姜太公岂能比您强啊!”他经常嘱咐太子等皇家子弟说:“你们敬事王公,要像侍奉我一样!”
  364年八月,前秦汝南公、已故秦主苻生之弟苻腾谋反,但旋被镇压。是时,前秦尚有苻生之八弟晋公苻柳、十弟魏公苻庾、十一弟燕公苻武、十二弟赵公苻幼四人,王猛深谋远略,劝苻坚尽早将其除去,说:“不去五公,终必为患”,但苻坚不从。
  -
  统兵征讨 迈出灭燕第一步
  -
  前秦国内虽然相对安全,但四面受敌:北有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的鲜卑拓跋氏代政权以及其他部族的军事集团;西有盘踞今甘肃地区的汉人前凉张氏政权、氐族杨氏仇池政权以及分布于今甘肃、青海间的吐谷浑军事集团;东有立都邺城的前燕鲜卑慕容氏政权;南有以建康(今南京)为都的东晋司马氏政权。其余尚有若干时生时灭的割据势力。
  王猛治国,使前秦成为诸国中最有生气的国家,敢于与群雄角逐,并且愈战愈强,十年之间便统一了北方。在这个过程中,王猛经常统兵征讨,攻必克,战必胜,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干和大将风范。
  -
  率军进攻东晋南乡,讨伐羌族首领敛岐
  365年二、三月,前燕大司马慕容恪与吴王慕容垂携手攻取洛阳,关中大震,秦王符坚亲自到陕城进行防备。不久,慕容恪率军撤回邺城。
  365年七月,匈奴右贤王曹毂、左贤王刘卫辰举兵反叛前秦。苻坚亲自率兵讨伐曹毂,命邓羌讨伐刘卫辰,卫大将军李威、左仆射王猛辅佐太子苻宏留守长安。八月,苻坚击败曹毂,邓羌生擒刘卫辰。
  苻坚在朔方安抚匈奴降众,十月,征北将军、淮南公苻幼率兵乘虚袭击长安,被李威击斩。征东大将军、晋公苻柳和征西大将军、赵公苻双,皆与之通谋。苻坚认为苻双是同胞兄弟,苻柳是先帝苻健的爱子,遂隐而不问。后苻柳、苻双又与镇东将军、魏公苻庾,安西将军、燕公苻武谋反。苻坚一再宽容姑息,终于招致了一场大规模的内乱。
  十月,苻柳据军事要冲蒲坂起兵反叛,同时,苻双据上邦(今甘肃天水),苻庾据陕城(今河南三门),苻武据安定(今甘肃泾川),同时举兵,反对苻坚。他们气势汹汹,扬言要一举攻下长安,苻坚苦劝不从。
  366年七月,王猛率前将军杨安、扬武将军姚苌等,统领2万人进攻东晋荆州南乡郡。八月,进驻新野(今河南新野南)。王猛见势不利,便携东晋汉水以北民万余户后退。
  当初,割据陇西的李俨举郡投降前秦,不久又和前凉相通。366年十月,前凉王朝首领张天锡派使节到前秦边境,宣告与前秦断绝关系。十二月,羌人敛岐率略阳四千家叛秦投向李俨,李俨于是与秦、凉告绝而自立。
  367年二月,王猛率陇西太守姜衡、南安太守邵羌、扬武将军姚苌等,领兵1.7万讨伐羌族首领敛岐,敛岐奔白马(今甘肃成县西南)而去。
  -
  保存实力函退凉军,智抓李俨夺回枹罕
  367年三月,张天锡驱兵六万讨伐李俨。李俨畏惧,退守枹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向前秦谢罪称臣,请求救援。苻坚与王猛说:“前凉已与我断绝关系,敛岐反叛,投向李俨。李俨又和前秦、前凉断绝关系。今遇到危险,前来求救,如之奈何?”王猛道:“此事易也。姚苌已平敛岐叛军,敛岐虽奔白马,可遣邵羌继续追讨,臣与杨安、王抚、彭越率军去救枹罕,尽可无忧。”
  张天锡得知王猛亲率军救李俨后,令杨遹、张统二将,各率一万精兵去往枹罕东埋伏,若遇秦兵到,便即杀出。
  王猛将计就计,兵分三路,王抚、彭越率左右两路,王猛率中路前进,反将杨遹、张统围了。杨遹、张统大惊,出围不得,飞使去报张天锡。张天锡即与常据倾兵来战,又将秦军围了。如此,秦、凉二军便里一层外一层,转马灯似地战成一团。战至天晚,各自鸣金罢兵。
  自此,两军便在城下相持,大小十余战不分胜负。一日,两军又战,从辰时直战到未时,两军皆困。正在这时,姚苌率军马而至,凉军抵挡不住,大败回寨。
  秦军诸将皆请追击。王猛道:“张天锡虽败,军力尚强;我虽大胜,军力也疲。若倾力去击,彼必死战。且慕容恪、桓温常怀觊觎我国之心,我若长此用兵,必启二敌之谋,非良策也。”于是收兵还寨。
  这时已至四月,邵羌在白马俘获敛岐。王猛给张天锡书信一封:二家俱弊非良徽也。若将军退舍,吾执俨而东,将军徙民西旋,不亦可乎。张天锡与诸将说:“猛书如此,吾本来伐叛,不来与秦战。”于是,率兵退回凉州。
  凉兵既退,李俨便要迎接王猛入城。但李俨紧闭城门,秦军将士大怒,纷纷请战攻取枹罕城。王猛心生一计,令三军拔寨束装,以示退军。
  随后,王猛头戴白帽,身穿便服,乘一辆马车,只带十数名随从,向枹罕城驶去,请求见李俨。李俨下令打开城门,还没反应过来,埋伏在附近的秦兵相继涌入城内,李俨束手被擒。
  -
  设计巧除慕容父子 占领洛阳荥阳两地
  369年四月,东晋桓温征伐前燕。前燕王慕容暐一面以慕容垂率5万步骑抵御桓温,一面派人往前秦求救,并答应以割让虎牢以西的土地给前秦为条件。苻坚与王猛定下先予后取的灭燕大计。八月,苻坚升王猛为尚书令。九月,燕秦两军联合击败晋军。
  慕容垂大败桓温,受到慕容评与太后的忌恨。十一月,慕容垂率段夫人、长子慕容令等一起投奔前秦,苻坚大喜。王猛深知慕容垂有雄略,怕将来引以为患,建议苻坚除之,苻坚未从。
  前燕反悔食言,未将以西土地割让给前秦。前秦遂以此为借口,出动步骑3万,由王猛统将军梁成、邓羌等攻打洛阳。王猛以慕容令出任参军,充当向导。东征前,王猛拜会慕容垂,叹息道:“今当远别,卿何以赠我,使我睹物思人?”慕容垂二话没说,顺手解下家传佩刀相赠。
  王猛撇下洛阳不打,先派精锐轻骑1万,奔袭至洛阳东边的荥阳,歼灭前燕军队万余人,然后包围洛阳城。
  秦军包围洛阳城之际,王猛重金收买金熙,让他跑到慕容令的帐中出示金刀,并假传他父亲慕容垂的话说,“你我父子之所以投奔秦国,无非是避祸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狭隘,数次想排挤我们,而苻坚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心实在难测。估计我们父子仍然难免一死,我现在已经在逃亡路上了,你不走更待何时?事起仓促,来不及写信,特派人传口信,以金刀为证。”
  慕容令听后,又惊又疑,见有金刀为证,言之凿凿,不由得不信。慕容令连夜投奔燕国。
  慕容令出逃后,王猛立马上表告知苻坚。慕容垂闻讯,当真是祸从天降,连辩解也不敢辩解,仓促出逃长安,结果在蓝田被追兵赶上,押回京城。
  慕容令逃回前燕后,因忽叛忽归,而慕容垂又无恙,反而受到猜疑。燕廷将慕容令变相发配,派到离龙都东北六百里远的沙城去戍守,严加监视。
  洛阳守将慕容筑因援军不至,又听说燕军在石门遭到袭击,非常恐惧。王猛遂写了一封劝降信,送给慕容筑。
  370年正月,慕容筑命令打开城门,献出洛阳。王猛进城,又遣梁成再次进攻荥阳,歼前燕军3000余人,留兵屯守。
  秦军占领洛阳、荥阳两战略要地后,王猛留邓羌屯金墉,自率军返长安,以表示这次攻燕,仅在于夺取慕容暐以前答应的割让之地。实际上,这是苻坚和王猛灭燕大计的第一步。
  -
  统一北方 临终遗言仍忧国
  -
  由于多年超负荷工作,精力体力透支过多,375年,51岁的王猛一病不起。王猛临终前的疏文和遗言,虽寥寥数语,却关系到前秦国家的兴衰存亡,可谓一言九鼎。
  大史学家范文澜说:“十六国时期的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辅佐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这个评价是恰当的。
  -
  潞川大战歼敌15万,包围邺城拿下前燕
  370年6月12日,苻坚在灞上为王猛送行,王猛统领杨安等十将,兵卒六万攻燕。令北路杨安攻晋阳,两月未下。七月王猛一举攻下壶关,燕国大震,所过郡县无不望风而降。
  王猛驰赴晋阳,绕城察看,命令连夜挖通地道,派壮士数百人潜入城中,大呼而出,杀尽守门燕兵,打开城门,秦军蜂拥而入,转瞬间夺取晋阳全城。
  这时,前燕统帅太傅慕容评集中精兵30万驻扎在潞川,两军相持。慕容评以王猛悬军深入,欲以持久战制之,但慕容评性情贪鄙,专爱聚敛财物,三军皆无斗志。
  10月23日,王猛在渭源誓师,殊死战斗。当日双方交战,前燕军被歼5万余人。前秦军乘胜追击,又歼10万余人,前燕全军溃散,慕容评单骑逃回邺城。前秦的军队长驱东进,26日包围了邺城。
  王猛还没有抵达的时候,邺城周围有人公然抢劫,等王猛来到后,远近秩序井然。王猛军令严明,部队秋毫无犯。他又简化法律,放宽政令,前燕的百姓安居乐业。
  苻坚令李威辅佐太子留守长安;令阳平公苻融屯洛阳,对东警戒,确保后方;自率精兵10万驰赴邺城。到达后,在组织攻城的同时,命邓羌率军攻信都,以牵制北部前燕军。
  11月6日,慕容桓由内黄退去龙城,7日,前燕散骑侍郎余蔚(一说徐蔚)等夜开北门,迎接前秦军。
  11月10日,秦王苻坚入邺宫,接管了前燕户藉账册。然后派部下追击燕军,擒获燕王慕容暐等。慕容评奔高句丽途中被俘,押送至秦。
  秦军东征,灭亡前燕,统一北方,形成秦晋对峙局面。
  -
  前秦不断攻城略地,苻坚愈加重用王猛
  灭燕后,苻坚为加强对关东地区的统治,任命王猛为使持节、都督关东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牧,镇守邺城,进爵清河郡侯;将慕容评府中之物全部赐给王猛;又赐美妾五人,上妓12人,中妓38人,良马百匹,华车十乘。王猛都固辞不受。
  王猛一再拜辞,苻坚仍然不许,自此“军国内外万机之务,事无巨细,莫不归之”,王猛成为苻坚主要的辅佐。王猛镇守邺城,选贤举能,除旧布新,发展生产,燕国旧地六州之民欢欣雀跃。
  372年六月,秦以王猛为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太子太傅、司隶校尉,特进、常侍、持节、将军。八月,王猛至长安,苻坚加其都督中外诸军事。王猛推辞,苻坚说:“卿之不得辞宰相,犹朕不得辞天下也。”
  王猛“宰政公平”,刚明清肃,劝课农桑,练习军旅,官必当才,刑必当罪,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苻坚也常对太子、长乐公丕等说:“汝事王公,如事我也。”其见重如此。自古君臣如苻坚、王猛者,唯刘备、诸葛亮方能与其相比矣!
  前秦接着向西出兵,分别打败东晋和羌族地方势力,攻取了益州、凉州。此时为前秦的极盛之时,军队多达五六十万,雄霸天下。
  苻坚看上了慕容垂夫人段元妃的美貌,段元妃为了保住慕容垂,二人有染,同辇游于后庭。秘书侍郎略阳赵整唱道:“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蔽白日。”坚改容谢之,命夫人下辇。王猛意识到鲜卑人特别是慕容垂潜在的威胁。
  在王猛和苻氏重臣的授意下,社会上谣言四起,说鲜卑人图谋复国。374年十二月,有人入秦明光殿唱:“甲申辛酉,鱼羊食人,悲哉无复遗!”以此警示苻坚。苻坚似乎对鲜卑人情有独钟,严厉地镇压了这些谣言。
  积劳成疾身患重病 死前遗言仍然忧国
  375年6月,王猛积劳成疾,身患重病。苻坚亲为王猛祈祷,并派侍臣遍祷于名山大川。碰巧王猛病情好转,苻坚欣喜异常,下令特赦死罪以下。
  7月,苻坚到病榻前探视,见王猛病危,赶紧询问后事。王猛望着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说完便停止了呼吸,时年51岁。
  王猛临终疏文和遗言,虽寥寥数语,却关系到前秦国家的兴衰存亡,可谓一言九鼎。38岁的苻坚为之失声痛哭。在王猛尸体入殓的时候,苻坚又三次亲临吊唁祭奠,难过地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样快就夺去了我的景略啊!”苻坚按照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并追谥王猛为“武侯”。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
  王猛之死,使苻坚有如房梁缺柱。苻坚陷于极度悲痛之中,经常潸然泪下,不到半年就须发斑白了。
  -
  王猛才气人品俱佳 史学家们交口称赞
  《寿光县志·冢墓考》载:王猛墓,在县城南门内。葬礼依汉大将军故事。给东园温明秘器,帛三千匹,谷万石,谒者仆射监护丧事,而未着其葬处。明万历初年,县南门内,居人浚井,有穴旁通洞然,则其圹也。棺以铁索悬之,其柱桐铁不可辨。题曰:清河侯王猛墓。遂亟掩之,而未尝封树也。今康熙三十七年,知县刘公有成,始为之营墓道,命其后裔建祠立碣以表之云。
  今陕西省华阴市岳庙乡西关村也有王猛墓,原墓冢位于村西南约400米处,高约6米,占地约3亩,墓前竖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墓碑。现已为耕地。
  史学家柏杨写道:“王猛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在他之前有诸葛亮,在他之后有王安石。诸葛亮先生欠缺军事上的成就,王安石先生欠缺强大的支持力量,所以王猛先生得以独展长才,把一团乱糟硬是凝成一个整体,不但国泰,而且民安。距今虽已一千余年,但仍使我们对那个辉煌的年代怦然心动。”
  在中华古代将相中,王猛的才能、气质、功业与人品等俱佳。只因前秦国祚较短,又处在十六国乱局,遂使汉唐儒徒少有青睐,加之史学家的忽略、小说家们极少演绎,以至玉埋昆山下,珠湮蚌海喑,其大才大略,少为世人所知。
  本期图片均由董敬斋提供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人文潍坊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