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admin [楼主] 发表于:2013-04-23 21:54
昌乐 刘文安

深深的怀念(马进)

  深深的怀念
  马进
  五一年秋天,我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是李成贤老师。李老师瘦瘦的个子,却长着个大脑袋,宽前额,早早地谢了顶,只有后脑勺还有几根稀疏的头发遮掩着,灯底下冒油似的放着亮光。他不大讲究穿戴,常穿一件灰不溜丢的长袍,油乎乎明晃晃的,脖子底的扣子总是敞着,露着长长的脖颈。看上去有点衣帽不整的样子。走起路来,好背着手,直直挺着身子,两眼向前,绝不旁顾,给人一种矜持孤傲的感觉。
  李老师教我们语文课。他上课时,既不拿课本,也不带点名册,手里只握着几枝粉笔。可是他能闭着眼,点出全班每个学生的名字。我们都好生奇怪,所以一听李老师点到自己的名字,都是兴奋得答起“到”来特别响亮。他往讲台上一站,教室里马上鸦雀无声,个个都挺胸鼓肚,齐刷刷地望着他,没有一个交头接耳的。
  他叫打开第几页,讲第几课书,都准确无误。每次讲新课,总是先让我们看着书,他在讲台上一面走动着,一面从头到尾口述一遍,然后再逐字逐句地讲给我们听。好像课文里的那点知识,他早已装在脑子里,根本不屑他一讲。他板书,用两个指头捏着粉笔,总是一笔一划的,像在黑板上写毛笔字,横竖撇捺,一丝不苟。所以一下课,我们都舍不得叫值日生马上擦,都呼呼啦啦地跑到黑板前,用指头醮着粉笔沫子,顺着李老师的笔划,一遍遍地临摹。
  最愿意上李老师的作文课。每周五的下午两节是作文,他先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不叫学生马上动笔。他让我们充分地开动脑筋,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有时他先把题目出好,就领我们到实地观察,然后再回到教室作文。记得他曾出过“我爱大海”的作文题,他就带着我们到石老人海滩,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让我们仔细观察,海在涨潮时什么样子,退潮时又是什么样子,晴天和阴天海水呈现什么颜色,然后再回到课堂,把每人的所见所感真实地写出来。这种锻炼无疑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兴趣。一年下来到毕业时,我们班的作文基本都达到了流畅无碍,几乎不犯语法错误的地步。我的那点文字基础,就是从李老师教作文时奠定下来的。
  后来才知道李老师原来是教大学的讲师,满腹经纶,四书五经都能倒背,像他这样有学问的人,不知何原因,来教了我们这些毛孩子,真是亏材料了。但好像看不出他觉得大才小用而玩物丧志,而是尽心上好每堂课,爱着每个学生。他上完了课,没等走出教室,周围总是围满一群学生,我们可以随便地问这问那,他也毫不嫌弃,愿意和学生们天南海北的闲扯,多是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先有了蛋,还是先有了鸡?”“海水为什么是咸的?”“鬼火是怎么一回事?”“人一天生多少细胞,死多少细胞?”学生们都睁着大眼,张着嘴巴,个个都和听天书似的听李老师对各种问题的讲解。
  记得一次他问我们大诗人李白和杜甫是怎么死的,他说李白是喝醉了酒,到水里捞月亮,掉进水里淹死的。杜甫呢,穷困了大半生,后来得到一次吃牛肉的机会,吃多了撑死了!李老师说话一向幽默诙谐,有时也爱和学生开些没大没小的玩笑。上自习时,只要是李老师坐堂,教室里的气氛就宽松。他允许学生可以下座,可以交头接耳,可以讨论问题。他坐在最后面的一张学生桌上,不是在监督学生,而是在专心看他的书,都是一些线装的古书。有时大家正在聚精会神作作业时如果有个同学憋不住,“嘭”地放了一个屁,李老师在后头就会说:“是谁在搞小动作?”那个放屁的同学,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说:“我。”全班同学都憋不住地笑了。他看到有的同学的鼻涕出来了,一昂头又“抽”了回去,他就说:“快出去把你那两根‘龙须’清理一下。”那个同学一边答着“是”,一边拖拖地跑到教室外,“嗤”的一声,把乳白色的鼻涕一把抹到墙上。有次他看到我的同桌鞋破了,露着脚趾头,就说:“回家叫你娘管管你那个‘二大娘’。别叫她出来探头探脑的。”旁边的同学哈得一声笑了,我的同桌却抹开了泪。我悄悄地告诉李老师:“他娘才死了!”李老师的表情立时严肃起来,站在那个学生面前,很是歉意地说:“真是对不起哩!”第二天上课时,李老师夹着一双新球鞋来到那个学生面前说:“穿上试试,看合脚吧。”这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们都在看着李老师给我的同桌换新鞋,没有一个说话的,心里都热乎乎的。
  对李老师的为人,我是从他对我一次迟到的谈话中真正认识的。那年冬天,临近傍年根,家里没有分文钱,老兄为了过去这个年,白天推着小推车,去崂山里收点地瓜,半夜起来再推到东镇市集上卖掉,挣几块脚力钱。因去东镇的路很不好走,要翻山过沟,上岭爬崖,老兄只好半夜叫起我来,帮他拉拉崖子。当我拉着车子翻过北岭崖,赶到浮山后,再爬上马兰顶,下到女姑庵,天就大明了。我担心迟到,于是一溜小跑,往返三十里山路,当赶到家时已满头大汗,饭都来不及吃,抓着几块地瓜干,边吃边往学校里跑。但是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校门口时,一看,还是迟到了,全体师生正在上早操。学校有规定,凡是迟到者,都要面对师生罚半点钟。当我和几个迟到者,先是避在校墙根,后是并排站在全校师生面前时,只觉得脸上热辣辣的,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淌。心想,我半夜就起来拉车子,比你们谁都起得早啊,连饭都没捞着吃,还罚我的站,越想越觉得心里委屈,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扑簌簌地直往下掉。
  就在我低头流泪觉得委屈的时候,李老师走到我面前,从迟到的学生中,拉着我的手,不紧不慢地当着全校师生的面,把我领到了教室里。我原认为李老师又要批评我,想向他解释几句,刚要开口,他却很平静地说:“你不用解释,你不是个好迟到的学生,偶然迟到一次,肯定有原因。我看出你心里有委屈。像你这样的学生,站在全校师生面前,我老师心里都难受。”
  听了李老师那善解人意的话语,使我顿时感到好温暖,好感动。由原来委屈的泪水一下子变成了感动的泪水。他又说:“一个人一生会经历过许多事情,不可能都合理,你要学会经得起委屈。”他说完拍拍我的肩头,让我擦擦泪,准备上课。李老师短短的一次谈话,好像突然使我长大了许多,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想不开的事情时,想起李老师那句“要学会经得起委屈”的教诲时,心里立时就亮堂了一些,心态也就平衡了许多。
  后来,班里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我从李老师在处理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上,看到了他那主持公道、敢于直言的可敬可贵的品格。
  班里有个学生,外号叫“炕头的汉子,”因太老实,常在外头受欺侮,回到家就向他娘诉苦,他娘就说他:“你真是个炕头的汉子,这么不中用。”可是,就是这么一个老实的炕头汉子,却惹出了一场大祸。
  当时正处在抗美援朝时期,家乡沿海一带都驻着部队,军用电话线都临时铺设在地上。一天放学后,他看到躺在路边的电线,觉得好生奇怪,他拿起来左看看右看看,想知道里面包着什么。于是他石头对石头,把电线砸断了,一看,里面原来是根铜丝,放下后回到家没有事似的。可是部队不通话了,认为有特务搞破坏,一查,果然有人把电线给砸断了。于是立即顺线路查到了学校。学校领导也很吃惊,立即就在各班学生中进行排查。当查到我们班时,“炕头的汉子”立即举手,供认不讳,说是他干的。部队接着就把他看了起来,审问他为什么要砸电线,他说不为什么,就是想看看里面是什么。部队领导审问了一气,觉得是个孩子,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叫学校今后加强教育。可是校长对此事很不满意,认为影响了学校声誉,决定开大会宣布开除这个学生。但是李老师坚决不同意学校的决定。
  记得那天下午,因我是班长,负责去交全班同学的作业,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就听到李老师和校长争吵的声音。我不敢马上进去,就趴在门上的钥匙孔里偷偷地往里看。只见李老师面对着校长,直言不讳,据理力争,要学校收回决定。只听他很动感情地说:“一个孩子出于好奇心,弄断了电线,犯了错误,可以批评他,教育他。这也是我们平常进行国防教育不够的原因。但决不能开除他,他不是有意搞破坏啊!”由于李老师据理相争,学校终于做出了让步,没有开除“炕头的汉子”。
  最令我难忘的,是李老师亲自为我镌刻了一方印章。老师怎么会给学生刻章呢?说来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可这又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当时正在上自习课,我作完作业后,无意中从口袋里摸出了那天我在路上拣到的一块化学木头玩了起来,只觉得它四四方方滑溜溜的好玩,不知道是刻印章用的。被李老师看到了,也没说什么,就拿去了。我以为自己犯了自习纪律,被老师没收了,也就不再去想它了。下了课,一连几天,我都看到李老师醮着水趴在水泥窗台上,一面和学生聊着天,一面一下一下地磨着那块木头,不时地用手试着磨平的程度。又过几天,他来到我的面前,很随意地说:“我给你刻了一方印章,这化学骨头很硬,不好刻呢!”说着把印章递到我手里。我接过来一看,显然上面刻着我的名字,已经用印泥在纸上印了一枚。这时好多学生都围过来,争着看这方印章,有的用指头抹上红墨水,既好奇又羡慕地在作业本上胡乱地盖印起来。
  我大概当时连句谢老师的话也没有说,后来才知道李老师原来还是一位很有名气的篆刻家,他竟给他的学生,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精心地刻了一方印章。我不知道李老师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会给我如此般的厚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愈加体味到这方印章的份量。我一生没有收藏的爱好,但这方印章却成了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收藏品了。它伴我度过了五十个春秋岁月,每当我打开那个精制的印盒,捧起那方用红绸裹着的印章时,心里就一阵激动,好象捧着的不是一方印章,而是恩师对学生那一颗至诚至爱的心啊!
  风雨沧桑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李老师应已愈古稀之年了吧,也不知身体状况如何,光知道曾被错划过右派。我想,像李老师这样为人正直,学养极高,又富有感情,有童心,教授级的精英之才,为什么也总要历经人生磨难,遭到如此坎坷不公的命运呢?无论李老师今在何方,或许他早已把我这个学生淡忘,我多希望他能在无意中看到这篇小文,得一份晚境中的慰藉,作为他的学生对恩师永远的感激和深深的怀念吧!
  2001年5月1日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马进文集
文史千古秀 功名上景钟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