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9-01-03 13:40
鄌郚总编

寒山未了情

  寒山未了情
  刘福新
  2004年,我出版了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侯景乱梁》。小说的第八章标题叫《寒山失律》。主要是写南朝的梁与北朝的东魏在徐州一带进行了一次决战。这次战争,梁朝一败涂地,统帅萧渊明也做了东魏的俘虏,不但接应叛魏投梁的侯景的任务没有完成,反而使得侯景无处立足,退到梁朝境内,导发了侯景乱梁的人间大悲剧。
  从已经查到的资料,只能笼统地知道寒山是古地名,位于今徐州东南18里。可具体的地点到底在哪里呢?实地观察寒山的地理形势,竟然成了我梦寐以求的夙愿。正好内人的大姐家住徐州云西小区,大姐与大姐夫曾多次邀请,今年四、五月之交终于成行,携妻到了徐州,实现了我心中蛰伏已久的愿望。
  我是个性急的人,想办的事恨不得立即去干,才能吃得香睡得稳。孔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令人无暇咏叹,倏忽间已步入21世纪,又当我小说出版之际,所以尽管徐州景点很多,可我决定:一到徐州便马上寻找寒山,这是我不无冲动地首要选择,也是我执著以求的紧要作业。
  当晚,在大姐为我们接风的宴会上,我就提出首先要寻找寒山的想法。大姐夫说:
  “云龙湖的西面有座山就叫这么个名字,但它是姓韩的‘韩’。你大外甥就住在韩山东面。”
  “肯定不是那地方,不但字义不同,而且方向也不对啊!”我指着刚买的徐州市地图说。
  翌日,我叫妻陪我到市东南方向的中国矿业大学、彭城大学一带打听,以为大学的资深教授或老住户能够为我揭开古代寒山那层神秘的面纱,但跑了一上午,没有结果。在徐州市工程学院一学生食堂附近的小餐馆午餐,饭菜很便宜,然后在彭城大学旧校花园树荫下小憩。
  没有找到,心犹不甘。下午又到彭城大学新校图书馆拜访。图书馆规模很大,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虽然放了假,可图书馆的员工依然上班。可巧阅览室的刘志贤主任是山东老乡,他是日照人,对我非常热情,给我问了很多当地教职员工,还是没有知道寒山这个地方的。
  5月1日,大姐夫陪我到徐州市博物馆,在李银德馆长的办公室,我们谈得很投机。我赠他一册《侯景乱梁》,他回赠我一册他在1990年与人合著的《徐州史话》。我一边谈起我此行的目的,一边翻着《徐州史话》,在105页上有这么一段话:
  “梁军首先攻占了碛泉(铜山境内)、吕梁二戍。准备占领彭城后,就进军与侯景军互为犄角。萧渊明接着进军寒山,离彭城十八里,立堰断流,用泗水倒灌彭城。筑堰由侍中羊侃监督,只用了二十天就在泗水河道中筑起了一道大堰。羊侃劝萧渊明乘水进攻彭城,萧渊明不听。后来东魏派大都督高岳救彭城,又以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与高岳率师十万据橐驼岘(彭城北,即琵琶山)……”
  可惜李银德馆长有个会议,未及详谈。但他交代他的秘书陪同我参观了在江苏省乃至全国亦属一流的博物馆。
  回到大姐家后,再次研读《徐州史话》中关于寒山大战的文字,这段文字比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写得还具体,出现了多个地名。大体来讲,梁朝军队与侯景的军队从东南方向攻打彭城,目的是接应刚刚投梁的侯景军队,并打下彭城作为向东魏继续发动攻势的前沿堡垒。东魏权臣高澄先后派高岳和慕容绍宗救援彭城,并相机消灭梁军和叛变了东魏的侯景军队。看来,寒山的地址位于碛泉和吕梁山的北面,并靠近泗水。可我手里的两份徐州市交通旅游图只限于南三环和东三环的交接点附近,大前天我们去的工程学院新校就在那里。我想,如果沿着南三环路往东直走,再沿着黄河故道往东南行走,就一定能寻到寒山。
  为了进一步确定寒山的位置,我又连夜翻看了有关泗水的资料:泗水发源于山东蒙山南麓,四条溪流并发而汇合为一处,故称泗水。它由北向南流经沛县、留城,绕九里山东侧至徐州城下,合汴水东南流注入淮水。唐代诗人白居易幼年随父亲到过徐州,留下诗句曰:“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看来这地方确实险要。
  又据史载:1194年黄河改道,夺徐州以下泗水河道。泗水流经徐州附近,河面受到两侧山丘的束缚,形成飞泻的急流。山石阻河为洪。著名的三洪是位于徐州城北的秦梁洪、城东南的百步洪和距城五十里的吕梁洪。
  仔细推断:寒山在吕梁洪北面三十多里,在百步洪以南附近。梁朝名将羊侃可能就在百步洪以南筑堰,想着倒灌彭城的。所谓“倒灌”即是截住往东南急流而下的泗水,让它逆向灌入彭城。而梁朝草包统帅萧渊明驻扎的寒山就在这附近无疑。只可惜足智多谋、行事果敢的羊侃带领的是一只偏师,只奉命筑堰,没有指挥大部队的权力。如果当时萧渊明听从羊侃“顺流攻彭城”的良谋的话,定能取得战役的胜利;却因为先是优柔寡断继而莽撞冒失,中了慕容绍宗的诱敌之计,兵败寒山,萧渊明也成了俘虏。这场大败的结果是非常严重的。不但没有达到接应侯景的目的,而且连自己的辖区也保不住了。侯景撤入南方,在以后不久即叛变了梁朝,掀起了历史上的大暴乱,梁朝统治者自食其果失去政权不说,还给老百姓带来了一场四年之久的浩劫……
  想到这段悲痛难抑的历史,寻不到寒山总不甘心。5月2日,再次到徐州东南方向寻找,当地耄耋老人说:“你找的寒山可能就是‘凉山’吧?”我以为他们是把“梁山”当作“凉山”了,而“寒”与“凉”意思相近。我说:“吕梁离城五十里,寒山离城十八里,就在你们这一片呢。”可他们直摇头,皆说不知道寒山到底在哪里。我很沮丧,两天的功夫算白费了。
  从徐州回来后,硬是不死心,再次翻开李银德的《徐州史话》,不料就在104页上看到了一段文字:
  “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东晋下邳内史刘遐领彭城内史,与徐州刺史蔡豹、泰山太守徐龛共同讨伐投降了后赵石勒的原彭城内史周抚,大败周抚于寒山(又名三山,在徐州市东南两山口的北侧)。”
  我恍然大悟,原来寒山如今叫“三山”,而且位于“两山口的北侧”。撇下“三山”的“三”不说,“两山口”的“两”倒是与“梁”、“凉”音同,这也许是字音的巧合吧?这也许就是当地老人说的两山口吧?
  我高兴之余,赶紧与徐州市博物馆馆长李银德打电话,请他务必抽空去一趟三山,实地考察一下那里的环境,然后告知于我。李馆长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次去徐州虽未寻到寒山,却跑了不少地方,了解了不少徐州民俗,尤其是结交了李银德馆长这个朋友,自忖收获还是不小的。倘若有机会再到徐州,定能了却我亲临寒山古战场的宿愿。
搜索更多相关文章:昌乐文学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