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下邑鄌郚国
昌乐县鄌郚镇驻地鄌郚村,距县城南35公里。鄌郚国名始于周武王十三年(前1121年)。周公旦长子伯禽封阜称鲁国时,已存在有鄌郚国。李兆洛《四部备要·玉篇》载:“鄌郚国,鲁国下邑。在朱虚县东南。”《地理风俗记》载:“朱虚县东南四十里,有古部亭;鄌郚是其故城欤。”东汉时,朱虚县在今昌乐县北岩镇大南岩村处。国家及地方志均已载明。《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朱虚县,以丹朱所游之故名。故城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北六十里。孔融为黄巾贼管亥所败,曾保此城。”《临朐县志》载:“朱虚城,在临朐县东北六十里,或唐时营丘县。即省临朐县东北境,人今昌乐县;故云然。”唐朝初割属昌乐县。《续山东考古录》临朐县下云:“朱虚县城,当在县东北。”《魏志》称:“朱虚国,有丹山。盖故朱虚(此指西汉时的朱虚侯国,治在临朐县东南城头村处)之北境。”此处指明了东汉时的朱虚县所处地理位置,在属琅琊郡的南朱虚侯国的北面。此记载区分了两个“朱虚”的位置,足以证明:东汉时朱虚县在昌乐县大南岩村处。《地理风俗记》所载“朱虚县东南四十里,有古郚亭,鄌郚是其故城欤”,之方位记载就十分明确了。
鄌郚国的位置,按历史记载及图志标定,即在今鄌郚村南毗邻处。此处有大量商周文化遗存可证。其古国坐标:北纬3626′东经11851′。东邻马山;西有高山、雪山、大山:西北有昌乐境内最高的山峰车罗顶,高381米,及擂鼓山,高379米,二者属一个山体的两个峰顶。白浪河源头,就在擂鼓山前的孟家峪大峡谷处。鄌郚古国城址,地处今鄌郚村前平原开阔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山青水秀的地方。
鄌郚古国,到春秋战国时,始简称邵国或称郚亭。与昌乐县东南境营丘称北海亭一样,是历史地名沿革之使然。其原因,春秋战国时,古郎邵国曾被纪国侯名姜季者率兄弟四人及其军队分别占领,从而将鄌郚简称邵国。后史书记载亦单称邵,不称鄌郚。鄌郚名是世代口碑相传而记录下来的正规名称。东汉时,曾经为营陵县令的应劭著《十三州记》载:“纪、郑、郚、郚;本都在:东海赣榆(今江苏省赣榆县)。隐公元年(前722年)迁纪(今寿光市南部纪台镇)。隐公四年(前718年)迁郑(今临朐县南部)、鄱(今昌邑市西部瓦城)、部(今昌乐县南部鄌郚镇)。”而始见省称部国,史称邵亭者是也。《世族谱》载: “纪国,姜姓,侯爵;逢公伯陵(姜陵)之后裔。” 《青州府志》载:“纪,侯爵,姜姓;炎帝苗裔,封于纪(时在赣榆县)。世与鲁国为婚。周懿王取纪女‘亦赏’为王后。”纪侯姜季成了周王室之国亲,又敢于反映下情,周懿王很信所言。故纪侯告齐侯哀公御状,谮齐侯哀公吕不振于周天子面前,周懿王使(人)烹焉(下了油锅),而立其弟吕静为胡公,称齐侯。从此齐、纪两国结下了不世之仇,齐想火纪,纪想灭齐。至齐胡公时,齐国国势日衰,又遭受到莱国姜姓宗主国及属国棠邑侯(今平度市)、维夷侯(今高密市)、州国侯(今安丘市)、纪国侯(今江苏省赣榆县)等莱族侯国的联合军事进攻,齐胡公被驱逐出境.迫于无奈,迁都薄姑城(今博兴县柳桥镇处)。纪国侯姜季率领其四兄弟继续北进,占领了纪、郑、郚、郚四国地盘。3年后,其少弟又占领了郁国(今临淄城东5公里,东安平,亦称石槽城)。兄弟五人分兵把口,形成了一道使齐国难于逾越的防线。自齐胡公以后。献公、武公、历公、文公、成公、庄公、弟公弟子无知共8世,368年的期间内,未能东进半步,反被莱国诸侯,尤其是纪国侯姜氏兄弟及其后裔数代掣肘300余年。直到齐襄公、齐桓公时,齐国国势日强,用了30余年的武力拼战,才收回了姜太公时所封的土地。如《左传》载:鲁庄公元年(前693年),齐襄公率齐师,取邾、鄙、郚三国;二年伐莱(攻打营丘)。三年(前691),纪季之后裔,以鄙人于齐地(为保宗继,献地于齐国)。随即纪国国亡。《左传》载:鲁襄公六年夏四月(前692年),齐将军晏弱,城东阳(驻军临朐东境凡城,或益都城北关)。而遂围莱(营丘),甲寅,堙之环城,搏与堞(即毁坏了城头上的女墙垛口)。又载:鲁襄公七年丁未(前566年11月),入莱都营丘;莱侯共公浮柔奔棠(今平度市棠乡)。翌年,十一月丙辰(初十日)而灭之。迁莱侯共公浮柔郧(今龙口市归城,亦称菜子城,而幽禁了莱侯)。莱国国除。以上所见,即莱、齐两国之间的战争概况。亦同时证明鄌郚国或称郚国,是莱国宗主国姜姓的同姓属国,又是联合抗齐的中坚力量。同时得知,鄌郚国的灭亡时间为鲁庄公元年(前693年),是被齐襄公率齐师所灭而国除的。鄌郚国存在的时间,从周朝初至被剿灭,历时达429年。证明鄌郚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是春秋战国以前的文明古国,可与东南境营丘相媲美。
故有南鄌(郚)、北都(昌)、西剧魁、东营丘,皆属昌乐县“四大文明古国”,称名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