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们的家乡营丘,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是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的一部分,也是齐国故地,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文物珍藏。姜子牙的神话传说、家乡的马宋饼的名声远扬无不演绎着齐鲁大地的历史文明。
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地域风情,弘扬家乡传统文化,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依据昌乐营丘的部分传统文化,结合现营丘镇的地方文化特色,编写了这本校本课程讲义。本册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今天的营丘。第二部分:古代的营丘。第三部分:地方礼仪。第四部分:特色文化。简述今天新营丘的发展特色。同学们通过阅读此册子后可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现状,风俗习惯,让我们领悟到历史传统的文化积淀对我们现在人的生产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养,适应发展需要。
本人编写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大家指正。
营丘中学校本讲义编写组
目 录
第一部分 今天的营丘
第二部分 古代的营丘
古营丘的由来
古营丘城的构造
古营丘的发展历程
历史遗迹——古皇城
第三部分 地方礼仪
添子礼仪
结婚礼仪
中秋礼仪
生日礼仪
宴请礼仪
饮食礼节
丧葬礼仪
第四部分 特色文化
中国拖拉机基地镇----营丘镇
地方名吃——马宋饼
经济特产——草莓、芦笋
阿陀特产——红薯粉皮
经济作物——大花生、烟草
第五部分 结束语
主编人 唐红娟
2008年9月第一部分 今天的营丘
地理位置:
今营丘镇位于世界著名风筝都潍坊市南郊,总面积218平方公里,辖184个行政村,9.7万口人。商贾活跃,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境内有206国道、胶王路省道及潍临路三条主要交通干线,北距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均为10分钟车程,东至青岛机场、港口,西距济南机场均为1.5小时车程。国家大中型水库白浪河水库和马宋水库分别坐落在镇域内,潍坊市的母亲河白浪河横穿镇境,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电力充沛,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足,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工业重镇:
规划建设崖头、阿陀、马宋、崔家庄、营丘、河头、将军等七个项目区,聚集企业400多家,已形成拖拉机、铸造、塑料制品、纺织、造纸、木器、食品加工为主的优势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拖拉机是该镇的特色产业,年产拖拉机30万台,柴油机10万台,年产量、销售收入均居全国首位,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拖拉机基地镇”。铸造业始于清初,形成于上世纪,年产量6000万吨,蜚声海内外。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服务业发展蒸蒸日上。全镇有加工、运输、饭店、宾馆等业户2000余家,专业村40个,三产年收入3亿元。
农业强镇:
以草莓、芦笋、瓜菜、烟桑、速生林为主的支柱产业规模日趋扩大,是远近闻名的淀粉粉皮和草莓、芦笋、瓜菜之乡。
第二部分 古代的营丘
古营丘的由来:
昌乐营丘,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这里繁衍定居,今位于昌乐县原河头镇营丘村。营丘故城,在齐鲁境内,属古老地区之一,据考已有四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唐杜佑《通典》载:“黄帝方制天下,立为万国。颛顼之所建,帝喾之所授,创建九州。少昊时(公元前2590年)爽鸠氏已居营丘。”《太平寰宇记》载:“昌乐东南五十里营丘,本夏邑,商以前故国。当少昊时,有爽鸠氏;虞夏时,有季荝;汤时,有逢伯陵;周以封太公为营丘。今昌乐营丘是也。
姜太公治齐,又经二世丁公,三世乙公,四世癸公,五世哀公。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王朝烹哀公,立其弟,称胡公,胡公迁都薄姑。周历王十九年(公元前860年)齐哀公的舅父(名山)率营丘人袭薄姑,杀胡公,自立后国君,称献公,把国都迁至临淄。
营丘古城,春秋称缘陵,西汉称营陵,曾为北海郡治所,北齐撤销,隋复置,改称营丘,唐武德八年(625年)复撤。
营丘,后改称缘陵,营陵,北海等,几经更易,发展至今。
古营丘城的构造
营丘故城,原分“外城”、“内城”、“皇城”三廊。原外城建有东、西、南、北四城关。《昌乐县志》载:“营丘故城,类今燕都制度,原有外城广袤二十余里。”城垣已塌无迹。据考:东门,即现马宋镇古城村东十五里,今坊子区范家庄东北隅里许,原有东门石碑为记;西门在古城村西五里,北申明亭村西南“女娲庙”处,原庙碑记有:“古城西关西门外,女娲娘娘庙”字样;南门在古城村南十二里,高家辛牟村东南隅“府君庙”前,现存南门石碑右上一角为记;北门在古城北六里,潍城区张、陈官庄村附近。符合周初:“列地封国,公侯方面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三品之制的制度(周里小于今里)。
古营丘的发展史
夏朝:《竹书纪年》载:“唐尧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虞舜三十三年(公元前223年),命禹摄位,遂复九州。”时营丘地由夏诸侯,季荝代爽鸠居之。《青州府志》载:“季荝,虞夏诸侯,代爽鸠者,亦昌乐也。”禹贡海岱惟青州,潍淄其道。青州之域。古爽鸠地:“有季荝(今昌乐县古城村);斟鄩(今安丘市杞城村);斟灌(今寿光市斟灌村);薄姑(今博兴县柳桥镇);莒,古介根邑,莒故都(今莒县城阳镇);纪,(今江苏省赣榆县,鲁隐公元年迁寿光纪台镇处),诸国地。”以上所见,即古青州地域之轮廓。《史记》司马迁曰:“禹后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夏朝时营丘地称季荝国。
商殷时代:昌乐营丘地,有逢伯陵氏封国。《路史》载:“逢伯陵,姜姓。炎帝后裔,太姜所出,始封于逢泽,后改封于齐。”明嘉靖《府志》载:“逢伯陵,姜氏,伯爵。汉书谓,汤时有逢公伯陵;齐乘曰,逢伯陵,商之诸侯封于齐;即晏婴对齐景公曰:逢伯陵因之是也。亦昌乐也。”可见营丘古城,自少昊时有:爽鸠氏始封国;夏朝有季荝氏代封国;商朝继封逢国;至周,太公吕望封称齐国,谓古青州治所,周朝前计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记载。
春秋战国时:营丘称缘陵。嘉庆版《昌乐县志》:“襄王十六年春,诸侯城缘陵。按:缘陵齐邑,殆因营丘缘陵而得名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缘陵即营陵,古城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
西汉时:汉高祖刘邦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封从兄刘泽为营陵侯,都治营陵。
周朝:《竹书纪年》载:“帝辛(纣王)三十一年(公元前1123年)西伯(文王)治兵于毕,得吕尚为师。翌年,武王兴师代纣克之。继命姜太公吕望东征。代奄国五十,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逐莱人地入于齐。非鹰扬元勋,不足以弹压东方,故特封之营丘。”又载“武王十三年(公元前1122年),巢伯来宾,逐大封诸侯。”《昌乐县志》载:“周武五十有三年夏四月,封尚你于齐,都营丘。按:营丘故城,即太公始封之地,历六世,始迁都临淄。”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成王封外祖父太公吕望做刘侯,吕尚都营丘,山东省昌乐县。
隋朝: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公元585年),北海郡为青州治下。《山东通志》载“隋北海郡(时始治益都)。”又云:“隋开皇十六年,改曰营丘县,属北海郡,(治所始徙今潍坊市),大业八年废。唐武德初,于营丘县权置杞州,二年州废,复为营丘县,属潍州。八年省入北海(今潍坊市)”。隋开皇十六年营陵始称营丘县,营陵之称历时近八百年(792年)。
唐朝时:爽鸠、季荝、逢伯陵、姜太公开国之地营丘古城始废。古老的营丘,东方大邑,历经沧桑,几经沿革,逐渐演变为农村。今见营丘故城遗址附近,仅存古城村、营丘村、营丘河南村、城前村、古城店、城角头等象征性村庄而已。华都丽邑,昔日辉煌,已陷湮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营丘古迹,历史之文明,却给齐鲁文明这邦留下了光辉的史碑。
历史遗迹——古皇城
今古皇城(古城村)东南隅数步有丘,今称石埠,长宽里许,因水土流失,今不甚高,标高63.1米。今有白金钗河流其古城前;东面有白浪河旁其左;北有官庄河背其后;古城西,窦公渠水出自古城西南“蛤蟆塘”,水自城西侧北流,由“皇城”后东折流入后官庄河,当时营丘四水萦绕,故名营丘
开 放 的 营丘 欢 迎 你
中国拖拉机基地镇----营丘镇
地方名吃——马宋饼:
昌乐名吃,出自昌乐县马宋镇马宋村。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经数世不衰,久食不腻。在清朝已久负盛名,深受南北消费者的青睐,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分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和面、醒面、擀烙是制作马宋饼的3道主要工序。用比例适中的温食盐水,将优等面粉搅拌成团,反复揉搓,待质地光亮后以包袱覆之。面团似流非流时,移于面案,撕为小块。将小面团压平后,再三层合一,中间面团两面涂花生油,随即擀压,使之薄如铜钱,形似圆盘,摊至火候适中的铁鏊上,颜色白中带黄时,取下凉透即成。马宋饼的特点是烙花细碎,熟而不糊,色泽艳丽,柔软芳香,油丰而不腻,微咸而透清香,开人胃口,百食不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