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古今军事家名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司马穰苴 春秋时期军事家。齐国大夫。田氏,名穰苴。精于兵法,被晏婴推荐为将,击退晋燕军队,收复失地,被齐景公尊为大司马。行军前因约会误期,立斩监军庄贾,以严军纪。后遭谗害而免职,发病身亡。战国时齐威王用其兵法征战行威,使诸侯朝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又把他的兵法附在里面,称为《司马穰苴兵法》,也称《司马法》。《汉书·艺文志》著录为155篇,今本有5篇。其核心思想是治军以"仁、义、礼、让"为本。书中论述了统率军队和指挥作战的经验,以及指挥员应具备的条件,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些军事制度和战争观点。
  孙武 春秋末期军事家。齐国人。字长卿。陈完后裔。从齐到吴,以熟谙兵法,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与伍员一起经国治军。前506年,随同吴王率师西进攻楚,五战皆胜,攻入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北),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主张改革政治。强调战争是关系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应认真对待和研究。根据战争的规律,制定了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讲求合理用兵,灵活主动,出奇制胜,既要沉着冷静,又要勇猛果断。在地形、侦察以及军队纪律和教育各方面,也提出一些重要原则。其著作《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 ,在世界军事史上享有很高声誉。
  吴起(?~前381) 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和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定陶)人。好用兵。曾学于曾申,为鲁将,奉穆公命击退齐军。继入魏,被魏文侯任为将,整顿军备,严格练兵,攻秦,拔5城, 任西河守,甚有声名。武侯时遭陷害,逃奔楚国,其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曾北胜魏国,南收扬越,取苍梧(今湖南、广东、广西交界处)。楚悼王死,被旧贵族杀害,变法失败。《汉书·艺文志》著录《吴起》48篇,列兵书"兵权谋"类,已佚。
  孙膑(约前380~前320) 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家。齐国阿鄄之间人。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同学兵法。研读过孙武及晋将荀息、孙轸的兵书。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忌其才能,骗他到魏,处以膑刑(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由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田忌推荐给齐威王,任为军师。前353年围魏救赵,取得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大捷。前341年攻魏救韩,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大破魏军,俘太子申,庞涓自杀。主张"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著作有《孙膑兵法》。
  田单 战国时齐国将领。临淄(今淄博东北)人,田齐的疏远支裔。齐湣王时为临淄市掾。燕将乐毅破齐,下70余城,他率宗人逃至即墨(今平度东南),被推为将军,据城抵抗。燕昭王死,施反间计燕惠王,燕撤换乐毅,以骑劫代将。又鼓舞军民斗志,并遣使约降于燕,乘敌不备,用火牛阵击败燕军,杀骑劫,收复失地,从莒迎接齐襄王复位,以功封安平君。前264年由齐入赵,被任为相国,封平都君。
  终军(约前139-前113) 汉朝臣。字子云,济南(今济南历城仲宫)人。少时好学,长于论辩。18岁被选为大常博士弟子。武帝异其文,拜为谒者给事中。曾自请出使匈奴,被推为谏大夫。前113年,奉命出使南越,说降南越王。越相吕嘉不从,发兵杀越王,他和众使者遇难。死时仅20多岁,世称"终童"。
  李典(174--209) 三国曹操部将。字曼成,山阳巨野(今巨野东北)人。初招集宗族宾客数千家,归附曹操。由于参加镇压黄巾军和同袁绍作战有功,授青州刺史。后任中郎将、离孤太守。官渡之战,率领家族部曲运送谷帛以供军需。袁绍失败,任裨将军,迁捕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兵合肥,击破孙权围攻。性好学、贵儒雅、不争功,受到将士尊敬。
  吕虔 三国曹操部将。字子恪,任城(今济宁)人。追随曹操,曾镇压良母起义、黄巾起义。历任泰山太守,骑都尉,在泰山数十年,他以孝友著名的王祥为别驾,管理州事务,取得“州界清净,政化大行”和“邦国不空”的政绩,史传“甚有威惠”。魏文帝即位,加裨将军、封益寿亭候,任徐州刺史,加威虏将军。魏明帝即位,封万年亭侯。吕虔是曹操、曹丕时代实际治理山东地区的主要人物之一。
  臧霸 三国曹操勇将。字宣高。泰山华(今费县)人。少以勇闻名。初随陶谦镇压黄巾军,任骑都尉。后助吕布抗曹操,后为曹操所收,守青州等地,使曹操与袁绍作战中免后顾之忧;因治理地方和镇压黄巾军余部有功,封都亭候、威虏将军,迁徐州刺史。随曹操讨伐孙权,先遣,入巢湖,屡战勇敢,封扬威将军。魏文帝即位,封武安乡侯,都督青州诸军事。
  程昱 三国曹操谋士。字仲德。东郡东阿(今东阿西南)人。初追随兖州刺史刘岱,曾帮助刘岱联合袁绍打败公孙瓒。后刘岱死于黄巾军,曹操至兖州,被曹操起用,为曹操出谋划策。历任东平相、济阴太守、卫尉。魏文帝时,封安乡侯。
  于禁(?—221) 三国曹操部将。字文则。泰山巨平(今泰安南)人。开始追随济北相鲍信镇压黄巾军。曹操领兖州,属将军王朗,荐于禁任军司马。后任陷阵都尉,平虏校尉。在与黄巾军、吕布、张绣、袁绍等作战中,任虎威将军,又任左将军。219年,协助曹仁讨伐关羽于樊城,遇雨,汉水泛滥,兵败投降。后又归了吴国。后来孙权取荆州,送他还魏,惭恨而死。
  羊祜(221-278) 西晋名将。字叔子,泰山南城(今费县西南 )人。12岁丧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善写文章。身高7尺3寸,须眉秀美,仪表堂堂。公车拜为中书侍郎,迁为给事中、黄门郎。又徙为秘书监。后拜为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司马炎建晋称帝后,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不久迁尚书左仆射。269年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作灭吴准备。广开屯田,大获其利。知无百日之粮,后来竟有10年之积。减轻赋税,使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对敌国军民实行怀柔政策,广布仁德,使之归附。吴人感戴悦服,称之为羊公。与东吴大将陆抗互派使者交往。曾送药给陆抗,陆抗服之不疑。咸宁(275-280)初,为征南大将军。为人清俭,所得俸禄,皆助九族,分赐军士,家无余财。喜爱山水风景。常登临襄阳城外的岘山,置酒咏诗,终日不倦。后带病向晋武帝面陈伐吴之计。病重之后,荐杜预自代,不久死去。襄阳百姓自动罢市致哀,"巷哭者声相接。"并在砚山建碑立庙,岁时祭祀。两年后,晋灭吴,武帝流涕道:"此羊太傅之功也!"著有《老子传》2卷、文集2卷,皆佚。现仅存《让开府表》《请伐吴疏》及《艺文类聚》中所收《雁赋》等。
  檀道济(?—436) 东晋、南朝宋著名武将、大臣。高平金乡(今金乡)人。初随刘裕起兵讨伐桓玄。西征桓玄残余,镇压卢循、徐道覆起义,立下战功,任太尉参军。416年,北伐后秦,任先锋,占洛阳。释放俘虏,感化后秦之民,奔归者众多。后率军进占潼关,与诸军共破姚绍,灭后秦。因功迁征虏将军。宋武帝即位,以佐命之功,官至镇北将军、丹阳尹、南兖州刺史。少帝即位,受遗诏辅政。徐羡之等密谋废帝另立,召其入京参与其事。文帝即位,任其为征北将军。426年,文帝杀徐羡之等,派他讨伐荆州刺史谢晦,事平 ,任为江州刺史、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431年,率军攻北魏,粮尽而归。不久进位司空。因其战功卓著,名高权重,被朝廷猜疑。436年,遇害。被害时,愤怒投帻于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
  崔玄伯(?--418) 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人。少时被誉为“冀州神童”避难于齐鲁,后迁居房支。博学多才,精于典故。仕后燕吏部郎、尚书左丞。后为拓拔珪求取,任黄门侍郎。不久升任吏部尚书。在任期间,制官爵,撰朝仪,协音乐,定律令,申科禁。不置产业,步行上朝,推行节俭。病逝,赠司空。
  崔浩(381--450) 字伯渊,崔玄伯之子。历侍道武、明元、太武三朝,官至司徒,是北魏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北魏汉人士族和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广涉经史,喜爱文学。初为给事秘书,侍拓拔珪左右。太宗即位,赐爵武城子,蚕军国大谋。415年,京师灾荒,议欲迁都,他力陈利弊劝阻。泰常间,因劝速立拓拔焘为太子,官至右辅。军国大计,均先咨询浩。430年,攻西夏,陷平凉,439年,安复凉州,皆其参定。素守儒家经典;酷爱研究天文、星相、历法,制成《五寅元历》;参撰《国书》,撰著《晋后》。后以"暴扬国恶"罪名被杀。
  单雄信(?--621) 曹州济阴(曹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617年,任左武侯大将军。618年,率军投降王世充。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次年,李世民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
  徐懋功(594--669) 唐初大将。曹州离狐(今东明东南)人 。隋末从翟让起义,封东海郡公。瓦岗军败后降唐,任右武卫大将军,封曹国公,据李密旧境10郡之地,后被窦建德击败。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刘黑闼等起义军。太宗立,任并州都督,629年为通漠道行军总管,随李靖出击东突厥,封英国公。守并州16年,败突厥,破薛延陀。高宗立,授尚书左仆射,进位司空。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他持赞成态度。666年领兵东攻高丽,669年克平壤。加太子太师。死后赠太尉,陪葬昭陵。
  徐敬业(?—684) 即李敬业。唐大臣。曹州离狐(今东明南)人 。历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684年,因贪赃被贬为柳州司马,与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临朝,求得状貌类似太子李贤者奉以为主,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都督,有10余万人。一面屯淮阴等地,一面渡江攻下润州。后为武则天所派大将李孝逸击败,奔润州,为部下杀死。
  罗士信(603--622) 唐初大将。齐州历城(今济南市)人。隋末随张须陀残酷镇压山东起义军,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归瓦岗军。率部讨王世充,被俘,不与世充为伍,率所部降唐,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回攻世充,以功授绛州总管、郯国公。再从秦王李世民击刘黑闼,为义军杀死。
  秦琼(?--638) 唐初名将。字叔宝,齐州历城(今济南)人。 初为隋将来护儿"帐内",后从张须陀镇压卢明月、李密等起义军。须陀死,率兵归裴仁基,后又降李密,任帐内骠骑。至李密败,归王世充。最后降唐,任兵马总管。不久授秦王右三统军,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起义军,封翼国公。参与"玄武门之变",官至左武卫大将军。638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改封胡国公。
  段志玄(?—642) 唐初大臣。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人。隋末,随父在太原。父从李渊起义。他投奔太宗,募兵千余人,授右领大都督。因功迁左光禄大夫。跟随大将刘永静在潼关抗敌,大败敌军,功授乐游府车骑将军。以讨伐王世充、窦建德之功,迁秦王府右二护军。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助太宗登基,累迁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守肃章门。632年,授金州刺史,改封褒国公。638年,拜右卫大将军。640年,加封镇军大将军。卒后加封辅国将军、扬州都督,谥"忠壮"。
  程咬金(?—665) 唐初大将。后改名知节,济州东阿 (今东阿西南)人。少骁勇,善用马槊。从李密参加瓦岗军。密败,归属王世充。后归唐。授秦王府左三统军,从李世民镇压窦建德农民起义军,击败王世充,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改封卢国公。656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攻西突厥,因屠杀降民被免官。卒后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毕再遇(1147-1217)南宋大将。字德卿。兖州(今兖州)人。父亲官至武议大夫。他以恩庇补官,隶侍卫马司。开禧二年(1206),随军北伐,屡立战功,升任武功大夫。后因功历任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骁卫大将军。因其勇猛过人,熟知兵略,且善于驾驭兵将,威名远扬,为南宋时著名将领。嘉定元年(1208),被任为左骁卫上将军。与金通和后,屡请回归田里,均不准。六年(1211),提举太平兴国公。十年(1217),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不久卒。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薛禄(?一1430) 明初大将。胶县人。因行六,军人呼为薛六。后更名为薛禄。随燕王起兵,出生入死,战功显赫,入京师后任都督佥事。后不断升迁,历任都督同知、骠骑将军、右都督。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授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封为阳武侯,禄1100石。数次随成祖北征,皆有战功。仁宗继位后,加太子少保,予世券,充总兵官备御塞外,以功增禄500石。洪熙元年(1425)佩镇朔大将军印,巡视开平至大同边塞。宣宗时,随宣宗讨伐汉王高煦,高煦被擒后由他镇抚其地。数次率兵北征,因斩获多而加官太保。勇而有谋,善抚士卒,人乐为用。在靖难诸功臣中,他与张玉、朱能3人为最,为一时宿将。他以武人不知书,曾问名臣杨士奇。杨士奇告诉他,明成祖是以古贤人对待他。卒赠官鄞国公,谥"忠武"。
  戚继光(1528-1587) 明代著名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诸。蓬莱人。出身将门,且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期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为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沿海备倭事宜。浙江沿海倭患大炽,遂奉调赴浙江,为参将。时浙江各卫所军纪律松弛,兵不习战。他在俗称骠悍的金华、义乌等地召募3000人,教以击刺战法,严格训练,组成了战斗力极强的"戚家军"。嘉靖四十年(1561),戚家军9战皆捷,在台州大败倭寇,使浙东倭患基本平定。以战功卓著进级三等。倭寇在浙江不得逞,便大犯福建,并攻陷寿宁、政和、宁德数地。他受命率戚家军往剿。为破横屿贼巢,人拿草一束,填壕而进,斩首2600余级。乘胜下福清,捣牛田,连克倭寇60余营,斩首不计其数。百姓箪食壶浆,慰劳不绝。在他回浙江后,倭寇又齐集福建沿海,并攻陷兴化。嘉靖帝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嘉靖四十二年(1563)四月,戚家军赶到,与谭纶、俞大猷合攻平海,杀敌2200余人。论功,继光为首,升为都督同知,世荫千户,并代俞大猷为总兵官。经数年进剿,倭患基本平息。隆庆初年,以蓟门多警,奉召督师蓟、辽。因北兵懒散,积习已久,遂奏准调浙兵3000,进行严格训练,战斗力迅速提高。隆庆二年(1568)五月,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3镇练兵事,总兵官以下皆受节制。训练士卒,教以新式战法,沿边修建敌台,边备大治,终继光在镇时,敌寇不敢犯蓟门。以守边功,进为左都督,继加太子太保,又加少保。继光到镇前17年,易大将10人,或杀或谪。继光在镇16年,蓟门宴然。张居正死后半年,被调往广东,继而受劾罢归,死于家中。著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和《止止堂集》等书。
  邢玠 明后期大臣。宁搢伯。益都(今青州)人。隆庆五年举进士,授密云知县。继为御史、巡抚,后升至南京兵部侍郎。镇压南方土司叛乱,处置得宜。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关白"(丞相)丰臣秀吉出兵侵略朝鲜,应朝鲜请求,明廷出兵击退了日军。车臣秀吉假意求和,借机卷土重来。万历二十五年(1597),刑玠率兵再次援朝,在稷山、青山连败日军。又授计部将陈璘,前后夹击,斩首5000余级。第二年在朝鲜南海海面几乎将日军全歼。遂于釜山铸铜柱标功。奏捷于朝,升任兵部尚书。死后赠官太子太保。
  左良玉(1599-1645) 明末大将。字昆山。临清人。初官辽东车右营都司,崇祯元年(1628)以宁远兵变,被削职,不久复官。后以收复遵化等4城功,得进级,隶督治侍郎侯恂麾下,继而升为副将。李自成农民军入河南,率昌平军前往抵御,连年转战,胜负略相当,不久升为援剿总兵官。因与督抚意见常不合,意在收降者以自重。督抚征调,不时应命,跋扈之状渐露。崇祯九年(1636)九月,河南巡抚杨绳五弹劾左良玉避实击虚,命戴罪自赎。第二年,农民军沿江东下,安庆告急,遂命率军往救。十月,命隶于总理熊文灿麾下,他骄横不为所用。崇祯十一年(1638),与张献忠大战于南阳,张献忠受伤,逃往谷城。因在河南大掠,被弹劾,命戴罪治事。后在房县被张献忠打败,军符印信尽失,士卒死者万余,为此被贬秩三级。崇祯十三年(1640),杨嗣昌谓他虽失败,但有大将才,遂拜为平贼将军。后在太平县大竹河大败张献忠,杀其部将扫地王等16人,张献忠妻妾亦被擒,以功加太子太保。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围开封,命往救。见农民军势盛,遂于夜间逃遁。屯军樊城,大造战舰,拥兵20万。后被李自成击败,屯于武昌。崇祯十七年(1644),封左良玉为宁南伯。福王立,进为侯,并加太子太傅。后传檄讨伐马士英,列舟200余里东下,至九江呕血而死。
  刘泽清(?-1645) 明末大将。曹县人。以将才授辽东守备,继加参将。以御敌功加官至副总兵,继为总兵官、左都督。以收复登州功,加官太子太师。崇祯十三年(1640),命镇守山东海防,后奉调入河南,镇压李自成农民军,死伤甚众。清兵入关后,为福王政权江北四镇之一,封东平伯,驻庐州。都御史刘宗周劾其跋扈,他亦连上两疏弹劾刘宗周,朝廷只得温语相解。清兵南下,扬州告急,命前往增援,却按兵不动,意在降清。清廷以其反复无常,降后被杀。
  左宝贵(1837~1894) 清末将领。字冠廷。回族。费县人。行伍出身。咸丰六年(1856),投效江南军营,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累官至副将。后从尚书崇实巡视奉天、吉林,晋记名提督,授高州镇总兵,仍驻奉天。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率奉军六营自辽东渡鸭绿江进援朝鲜平壤,与盛军、毅军、芦榆防军协同抗击日本侵略军。八月日军进攻平壤,指挥士兵拼死抵抗。日军占领附近山头,居高临下,用排炮击,虽身受重伤仍坚持督战。最后炮弹洞胸,壮烈牺牲。
  王金铭(1880-1912) 辛亥革命烈士。字子箴,武城人。8岁入私塾读书,17岁进本地洪瑞钱庄当学徒。光绪二十四年(1897),应募加入新军。后由武卫军学兵升至新军第二十镇第七十九标一营管带。在民主思想影响下,于宣统二年(1910)与冯玉祥等发起组织了"武学研究会",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后又与孙谏声等山东官兵,组织"山东同乡会",暗作机关。武昌起义爆发后,与二营管带施从云、同盟会代表白毓昆等积极响应,于1912年1月2日宣布滦州(今河北滦县)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被推为大都督。旋即组织力量,进攻天津。后与清军激战于雷庄。清军诡称停战议和,他与施从云入清营谈判,被捕遇害。1924年10月,冯玉祥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内为他与施从云铸立了铜像。以后冯又在泰山为王、施建祠立碑。
  韩复榘(1890~1938) 山东地方军阀。字向方。河北霸县人。行伍出身。1910年投清军第二十镇八十标当兵。翌年升为队官。滦州起义失败后一度被逐,后被冯玉祥收留起用。历任北洋陆军第十六混成旅连长、营长、团长,国民军第一军第一旅旅长、第一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六军军长、第一师师长。1928年12月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任第三路军总指挥。1930年中原大战中叛冯投蒋,被任命为第一集团军总指挥,率部开赴山东。同年9月被任命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督鲁7年,压迫剥削人民,捕杀共产党人。截留地方税收,大肆扩充军队,与蒋介石发生尖锐利害冲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不战而放弃山东。1938年1月在开封被蒋介石诱捕,并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等罪名,枪决于武汉。
  范筑先(1881~1938) 国民党抗日将领。原名金标,字夺魁,一名竹仙。馆陶(今属河北)人。早年在北洋陆军第四镇任职。后在西北军冯玉祥部下任高级参谋。1931年任韩复榘第三路军参议兼沂水、临沂县长。1936年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日军侵入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不战而逃,他率部粉碎日军多次进攻。后接受共产党建议,将分散的民众抗日武装收编为抗日游击支队,委派政训处人员为县长和支队司令,以建立抗日政权和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6月,与率部东来的徐向前、宋任穷达成互相支援的协议,率抗日武装,控制鲁西黄河两岸,建立20多个抗日县政权。后冲破阻力,与徐向前签订冀南、鲁北两抗日根据地联防协定。并在聊城召开军政联席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共鲁西特委提出的《山东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作为鲁西北地区的施政准则。同年11月15日,日军大举围攻聊城时,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陷害,孤立无援,壮烈殉国。1953年,其遗骸由聊城移至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吴佩孚(1873~1939) 直系军阀首领。字子玉,蓬莱人。清末秀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投天津武卫前军当兵。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测绘科学习。历任北洋第三镇参谋、营管带、炮兵第三标标统等职。1912年任第三师炮兵第三团团长、师部副官长,1914年升任第六旅旅长。1917年参加讨伐张勋复辟战役,任西路先锋。1918年随曹锟征湘,升任第三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1920年参加直皖战争,战后升任直鲁豫巡阅副使。翌年兼两湖巡阅使。1922年发动直奉战争,升任直鲁豫巡阅使。拥兵10万,控制了北京政府及鄂、豫、直、陕等省,成为北洋军阀直系首领。1925年,在武汉组成14省讨贼联军,自任总司令。1926年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进攻北京冯玉祥的国民军。同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吴师在京汉路顽抗,被击溃,经河南逃至四川,依附地方军阀杨森等。1931年后蛰居北平。1939年12月病死于北平。
  孙传芳(1885~1935) 北洋军阀直系首领之一。字馨远,历城人。1904年,在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毕业。后留学日本,毕业于陆军士军学校第六期。回国后任北洋第二镇第五标教官。1912年镇改师,历任二师辎重二营营长、第六团团长、第三旅旅长,陆军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湖北暂编第一师师长、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1920年归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麾下,历任福建省军务督理、浙江军务善后督理兼闽浙巡阅使。1925年出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后,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总司令,封恪威上将军。1926年在江西南昌、九江被北伐军击败,投奔奉系张作霖,任安国军副总司令、第一军军团长。1927年一度重占江浙,后在国民党军队打击下,全线溃退,部队瓦解。1929年隐居大连,后居天津。1935年被刺身死。
  张怀芝(1861-1934) 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字子志。东阿人。北洋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历任新建陆军左翼炮兵营领官,北洋常备军协统,山海关巡防营统领,北洋第五镇统制。民国后历任天津镇守使,保定镇守使,察哈尔都统。1916年封济武将军,督理山东军务。袁世凯死后,投入皖系,任山东督军兼省长。1917年12月,任湘赣陆军检阅使、第二路军司令,奉北洋政府之命,由赣入湘,讨伐西南独立各省,败北。1918年6月调任援粤总司令。皖系失败,又转归直系。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起,任北洋政府参谋总长兼直系前敌执法处长,战败后去职。
  何宗莲(?-1934) 北洋军阀将领。字春江。平阴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历任新建陆军左翼步兵二营领官、统带,北洋常备军左翼第一营营长,北洋第一镇统制。1912年镇改师,任师长。是北洋陆军早期的骨干。后任察哈尔都统。1914年调任将军府将军。
  宋哲元(1885-1940) 国民党将领。字明轩,乐陵人。1912年入北洋左路备补军随营学校,毕业后任中营前哨哨长。后在冯玉祥部下任十六混成旅营长、第十一师团长、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1924年10月,任国民军第一军第十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任热河都统。1926年随冯加入国民党,任第二集团军北路军总司令兼暂编第一师师长。1927年6月,出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28年改任暂编第九师(后改编为陆军第二十八师)师长。1929年,代理国民军总司令。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第二方面军第四路总指挥。同年10月,任国民党军第二十九军军长。1932年9月任察哈尔省主席,1933年3月,任第三军团总指挥,率部参加长城抗日。1935年8月任天津卫戍司令。同年11月任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主席。"七七"事变后,历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1938年第一集团军撤销,被夺去兵权。1940年4月在四川绵阳病逝。
  于学忠(1890~1964) 国民党抗日将领。字孝侯。蓬莱人。1911年毕业于北洋武卫左军(即毅军)速成随营学堂步兵科。历任排长、连长,热河西林镇守使署中校副官长。1917年调任直系吴佩孚部陆军第十八混成旅炮兵营长。后历任步兵第二团团长、十四省联军第二十六师师长、长江上游副司令、荆襄边防总司令、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转投奉系张作霖,历任镇威军第二十军军长、东北边防公署军事参议官、滦州警备司令。1928年后历任东北军第一军军长、天津卫戍司令、河北省政府主席兼第五十一军军长、甘肃省政府主席、江苏绥靖主任。"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参与西安事迹的和平解决,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津浦路南段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并多次与八路军合作抗日。历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鲁苏游击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事参议院副院长。建国后,曾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体委主任等职。
  张自忠(1890~1940) 国民党抗日将领。字荩忱,临清人。1914年从济南法政学堂辍学当兵,1916年起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中任营长、团长等职。1931年任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师长兼张家口警备司令。1933年参加过察北抗日战争。1935年华北事变后,任察哈尔省主席、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兼天津市市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一度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旋即离去,任国民党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兼五十九军军长。1938年,率部在台儿庄等地与日军作战,后转战于苏、皖、鄂等省。1940年5月16日,在湖北襄河南岸南瓜店前线与日军作战时不幸牺牲。
  曲同丰 皖系军阀将领。字伟卿,福山人。卒业日本士官学校。归国后,先后任北洋常备军统带、云南第二十九镇步兵统带、保定士官学校校长、将军府参军、参战军第一师师长、边防军第一师师长。直皖战争时,任定国军西路司令。战败投直系,被曹锟扣押解职。
  卢永祥(1867-1933) 皖系军阀。字子嘉,济阳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曾任淮军队官、武卫右军管带、山东武卫右军先锋队右营帮带、北洋二十镇协统。以镇压滦州起义军,先后加记名总兵、提督、副都统等衔。历任陆军第六镇第十一协统领、第三镇第五协统领。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陆军第十师师长,淞沪护军副使和护军使,会办江苏军务、浙江督军等职。袁世凯称帝后,封一等男爵,袁死后归入皖系。1924年,与江苏督军齐燮元因争夺上海而发生"江浙战争",任浙沪联军总司令。后兵败下台,逃往日本。段祺瑞当政后,被任命为江苏宣抚使。借奉系兵力驱逐了齐燮元。后被奉系排挤下台,病死天津。
  张宗昌(1881~1932) 奉系军阀。字效坤。莱州人。1899年去东北谋生,后流落海参崴。1912年组织数百人乘英船赴沪,被编为光复军骑兵团,任团长。1913年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二次革命时因兵败投靠直系军阀冯国璋部下,被任为军官督导团监理。历任总统府侍从武官长,陆军第六混成旅旅长。1918年随张怀芝到江西授湘,升暂编陆军第一师师长。1920年率部退至江西,被江西督军陈光远派兵包围解散,遂转投奉系张作霖。历任宪兵营长,绥宁镇守使兼吉林边防第三混成旅旅长,中东铁路护路军副司令,东北军第二军副军长,第一军军长。1925年夏,入踞山东,任山东军务督办。督鲁3年,大肆搜刮残害山东人民。1926年组成直鲁联军,任总司令,同年12月南下,支援孙传芳对抗国民革命军。1927年,被北伐军逐出上海、南京,败回山东。1928年4月退入冀东滦县一带,所部在滦县被消灭,只身逃往大连。后被韩复榘派人枪杀于济南车站。
  张树元(1888-?) 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字少卿,无棣人。北洋新建陆军随营德文学堂肄业,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历任北洋第五镇炮兵标统,第十协统领。1912年参加镇压山东革命党人,升陆军第五师师长、山东军务帮办。1918年护理山东督军兼署省长。1919年就任山东督军。后调任将军府谦威将军,执政府军务厅长。
  靳云鹏(1877-1951) 北洋军阀政府总理。字翼青。靳云鹗之兄。邹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在云南任清军第十九镇总参议。辛亥革命时,曾举兵抵抗蔡锷发动的新军起义,在昆明五华山战败后,化装逃跑,投靠袁世凯。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军第五师师长和山东都督。1918年任参战督办公署参议长。曾代表段祺瑞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19年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皖系失败后,由奉系支持再任国务总理。1921年直奉战争爆发前辞职。后寓居天津英租界多年。1931年出家当了和尚。
  王德林(1875-1938) 民族英雄。原名王林,字惠民。沂南人。1895年到吉林谋生。1903年组织数百义民,树起"排俄救国被逼为寇"的大旗,展开反抗帝俄的斗争。1907年所部被吉林督军孟恩远收编。1932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任总指挥。曾率部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1933年1月因形势所迫,退入苏境。同年5月绕道香港回国,奔走各大城市,呼吁抗日。全国抗战爆发后,任国民党革命军事委员会别动队光复军第二路指挥,准备开赴东北战场。1938年12月病逝。
  何丰林 北洋军阀皖系将领。字茂如。平阴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历任北洋常备军左翼步兵第九营营长,陆军第四师第七旅旅长,淞江防守司令,宁台镇守使。袁世凯称帝后,封三等男爵。袁死后归入皖系,历任浙江嘉湖镇守使,淞沪护军使兼陆军第六混成旅旅长。1924年江浙战争时任浙沪联军第一军总司令。1927年加入奉系,任张作霖大元帅府军事部长兼安国军模范军团司令。1938年投降日军,充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武官长。
  王耀武(1905-1968) 国民党将领。字佐民。泰安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党第三路军第一旅旅长、第五十一师师长、第七十四军军长,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山东绥靖统一指挥部主任兼山东省主席。曾参加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和对红军北上先遣队的围攻。还曾参加台儿庄战役和长沙会战。1948年10月,在济南战役中所部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化装潜逃时在寿光被俘,以战犯判刑。1959年12月特赦,后任政协全国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赵登禹(1890-1937) 国民党抗日将领。字舜臣,菏泽人。1914年投军,在冯玉祥部由传令兵累升至师长。1928年任国民党部第二十七师师长。1930年后第二十九军第一0九旅旅长。
  李延年(1902-1974) 国民党将领。字吉甫,广饶人。1924年济南商业专科学校肄业,考入第一期黄埔军官学校,后辍学,考入黄埔法校。历任北伐军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参加了汀泗桥、武昌、南昌、江苏龙潭等著名战役。1927年参加第二次北伐,授少将军衔,任第二师副师长。后调任南京政府警卫军第三师中将副师长,改编后任第八师师长。1932年,参加了上海"一·二八"抗战,会同十九路军大挫日军,升任第九师师长兼徐州警备司令。1933年任驻闽第三区司令官,1934年兼任第四绥靖区司令官。抗日战争爆发后,转战于华北地区,历任第二军军长、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山东挺进军总司令、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解放战争期间,历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第九绥靖区主任、第六兵团司令、徐州"剿匪"总部副总司令、京沪杭卫戍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逃往台湾。1974年病逝于台北。
  李书堂(1927-1976) 中国人民解放军模范人物。海阳人。1945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空军团机务处主任、军工程部科长、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军务处处长等职。先后立大功两次、二等功五次。1954年5月被华东空军授予"二级模范"称号。
  牟中珩(1900-1981) 原国民党将领。字荆璞。黄县人。早年投东北军。1938年11月任鲁苏战区五十一军军长兼鲁东游击总指挥。1942年任山东省主席兼省保安总司令。1944年12月调任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1948年济南战役中被俘。建国后,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常委,1981年在济南病逝。
  杨子荣(1917--1947) 战斗英雄。原名宗贵,字子荣。牟平人。1929年随父迁往安东(今丹东)谋生,12岁进缫丝厂当童工,后被日本人抓去当劳工,1943年逃回家乡,参加了民兵。1945年秋参加八路军胶东海军支队。同年10月随部队挺进东北,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牡庙丹江军区二团三营七连一排班长、侦察排长。1946年3月在消灭李开江匪部的战斗中立功,被评为"团战斗模范"。1947年2月在搜剿惯匪"座山雕"张洛山的战斗中,化装打入匪穴,里应外合,彻底消灭了这股土匪,并活捉匪首"座山雕",荣立三等功。同年2月23日,在海林北部闹枝子沟追剿"郑三炮"、"孟老三"等残匪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创建时间:2009-3-16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徽图文社(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地址:山东省 昌乐县 唐吾镇 刘文安  ★ TEL:0536-6619338  手 机:15069612036 
为你服务:家庭理财 电脑维护、网站建设、打字复印印刷、广告 、CIS策划、商标设计、影视编辑  电子邮箱:wenan-2006@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

鲁ICP备09003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