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滋茂与田氏作品
有道是,文如其人,字见其心。对善书法者来说,其作品之风格是个性、品格、学识、审美趣味及技巧的综合聚焦。正在广州举办的“国学书法精品展”,就让人们走进翰墨世界,品味出了一个宽厚而不失机智、自信却不骄狂的谦谦君子田滋茂。
在飘着墨香的广州文理一堂,精致的展场四周挂满了大大小小近百件书法精品。记者有幸在这里结识了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作品主人——著名书法家田滋茂。尽管田滋茂目前还身处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的要职,但文人气质甚浓的他却随和得像一位可敬的老师。
田氏作品自成一派
参观田滋茂的书法展品,是一个赏心悦目的过程。古人常以大自然的变幻,誉书法艺术之奇美。这在自成一派的田氏作品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体现。他师古而不囿于古,把传统文化之神韵融于笔墨,又打破时空隔阻,让现代文明的气息流于笔尖。
田滋茂有一幅字,写的是“风与骚”。他说,学习传统文化,不能不提到这两个字。孔子是主张“风”的代表人物,他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就是每个人都有长处或者可以学习的地方,即使是面对三个失败的人,也能从其身上吸取教训不犯错误,“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骚”则是屈原的主张,他认为“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田滋茂感悟道,古人对学习的这种态度,至今仍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人们常说“独领风骚”,要真正做到就必须参透传统文化的真谛。难怪广东著名学者雷铎对田滋茂的作品作出这样的评价:其书法作品之美的背后,更有国学之真善在,故真善美三者俱焉。
72米隶书长卷《道德经》
田滋茂最为得意的作品是72米隶书长卷《道德经》。虽然在这次展览上,观众无缘见到。但从田滋茂带来的影像资料上,记者一睹了这幅历时大半年时间方完成的鸿篇巨制的真容,果然气势不凡。
为了这个作品,田滋茂可谓呕心沥血,他从去年冬天开始至今年7月间,除了上班,节假日,一律闭门谢客。今年春节期间更是连电话也不接听,过完年后打开手机,一下子蹦出260多条拜年短讯。市面上买不到几十米长的宣纸,他就专门跑到浙江订做,写坏的毛笔和用尽的黑墨不计其数。
田滋茂说,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对《道德经》进行再创作,是因为他从《道德经》中,领悟到了能够为我们1时代所用的精粹,其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流意识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于是,他从现存的18个版本中,选择了中华书局的版本,“这个版本的解释最符合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一部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中,讲“和”的地方不下30处,这与“和谐社会”的“和”在思想基础上不谋而合。
不难发现,田滋茂的作品件件紧扣“弘扬中华国学,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这是一个独特的主题,以此融入书法作品并公开展出,目前在全国仅此一家。
毕生与笔墨结缘
如今在书法界独树一帜的田滋茂,说自己这一辈子与笔墨结下了不解之缘。出生于内蒙古一个文化世家的他,伯父是当地的书法名宿。渊深的家学,使他自幼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他一入门就临摹柳公权的楷书14年,接着是临张猛龙的魏碑又过18年,后来一直对汉隶甚为痴迷,至今楷、行、隶、篆诸体皆擅。
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这是个“苦差”,首先要耐得住寂寞。田滋茂说,其的确不是个轻松的过程,但他更多的体味是以苦为乐。他每天清晨4时多就起床,漱洗完吃过早餐就开始动笔,写字已成为他每天的必修课,还经常悬腕挥毫几个小时,腿站麻了也全然不知。
有意思的是,田滋茂几十年如一日“闭门修炼”,却字不示人,周围许多人都不知道他写得一手好字,他的办公室更是没有任何写书法用的笔墨工具。
田滋茂说,书法是他毕生的热爱,但并没有想过要因此成名成家。直到2005年3月,一个偶然机会,他的一幅作品被登在报刊上,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随后约稿电话连绵不断,至今已有180多幅作品在各种媒介、场合公开发表。厚积薄发的田滋茂迅速“走红”,被书法艺术界称为学养与技巧兼美的“田滋茂现象”。
田滋茂: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摄影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自幼习帖,酷爱书法。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近年来,其书法作品在形质和神采上,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的作品已在《美术大鉴》、《书画艺术》、《当代书画》、《求是》等百余家报刊发表,多次参加书法展。
田鹤仙
(1894?---1952),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浙江绍兴人。学绘瓷器,先画山水,后专攻梅花,传世之作以梅花为多。以笔者推算,1928年王琦创建“月园会”时,田鹤仙已34岁,于此之前由于是“半路出家”,即已画瓷,在当时恐难跻身于“八友”之列,应该说田氏是在其后的时日里才参加到“八友”之中一起画瓷的。但田氏很是勤奋,刻苦好学,他的月影梅花很快就得到了同行的赞许及商家的青睐。 田鹤仙的梅花陶瓷绘画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当代人们收藏的热点。
田鹤仙生于1894年,卒于1952年,享年58岁。先画山水,后专攻梅花,传世作品以梅花为多。田氏画梅,承元朝画梅大家王冕之法,用笔简练,墨色清淡。20世纪40年代以后,创立瓷画上的“梅花弄影”技法,虬劲盘曲的树枝,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作品深厚朴茂,生意盎然,满纸留芳。
笔墨(料)特征
田鹤仙成熟时期的作品主要是梅花,赝品也以此类为多。田氏所画梅花作品以折枝梅花为多,田氏画梅的笔墨特点如下:
一是以双勾偏锋着笔写枝干,墨色以淡、枯、渴为宜,不死勾轮廓,出笔有飞白的效果,笔法在转折变化中虚实相连,枯湿相间。笔下老枝苍古,斑驳粗壮,收笔用浓料点苔藓,并以石青相破,尽显梅树苍劲老辣的质感和精神。老干间新枝纵横,出笔利落,勃勃向上,枝丫抱体,梢欲浑全。枝丫讲究穿插造型,女口“女”字形、“丫”字形、“井”字形等传统章法运用极妙,扭曲处更是似有若无,变化之妙,极富韵致。而仿品在画枝干时不得笔墨韵味,要么勾勒太死,要么脱略过度。
二是用圈梅法画梅朵,双勾着色,正、侧、偃、仰、背等朝向生动,圈花圆中带方,方中显圆,出笔随意,点染凝重。梅朵的布局少不寒碜,多不杂乱,姿态生动,映带有情。而模仿品要么稀疏,要么杂乱,花朵形态雷同,刻意之气很重,形神韵律相差甚远。
三是田氏画梅多是在画面的左右下角以三七之法起笔,而且靠近画面起笔处的梅干总是虚淡,具有画意无边的意趣。而模仿品多是不知虚实,一笔到头,僵直呆滞。
从田氏画梅花的设色来看:一是画梅干时多皴赭黄,斑驳转折之处笔重色浓,而梅枝多着淡青,冷暖相济,枝嫩梢细。二是以圈梅法勾勒花朵后,都依形填上玻璃白,再作少许晕染,薄而不淡,艳而不厚,最后以艳黑勾点花蕊,少不寒碜,吐色争妍。而模仿品设色徒有形式,不得要领。
另外,田氏画梅花多是只画梅枝,不画背景,以“梅花弄影”技法衬以绰约的梅花树影,使画面增添了无限的美感。而模仿品却死死抓住这一特点,故作“影子”,生硬套用“梅花弄影”法,相衬出来的梅影在笔墨的浓淡方面把握不准;而且主观用以冷色调,出笔僵硬与主画面的花枝不但没有相得益彰,而且死板局促。从整体画面来看,田氏作品梅满字多,焰红似火,开合有情,春意盎然。又无填塞之感,文雅的诗词与挺秀的书法,配以朱文小篆方印,充分体现了中国文人画的气质。而模仿品画面上的书法,在谋篇布局上总是摆布单一,难以达到田氏水准。
题识印款
田鹤仙的书法筋骨丰润,去妩媚之气,很有个性。田氏作品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荒园老梅田雀仙写于珠山”、“梅花主人在仙田青写于珠山古石斋”、“在仙田青写于珠山”、“荒园老梅田鹤仙写”、“田在仙写于珠山”等(图10)。
常见印款为:“在仙”、“田印”。“在仙”篆书方章中的“仙”字,单人旁顶天立地,“山”字小而居下边,特具个性。
当代作家--------
田茂泉
曾名田茂松,笔名男田牛,墨牛。男,1962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庙子村。1984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任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武装部干事、机关团支部书记,新泰广播电台特约记者,济南军区[黄河民兵]杂志社特约编辑。1991年8月随家乡区划,由新泰市人民武装部调莱芜市里辛乡工作。先后任里辛乡党委新闻干事、人大秘书,1995年10月里辛撤乡改镇后,任郑王庄管区党总支副书记、镇史志编篡办公室主任、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防范和处理邪教办公室主任。现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市作家协会理事、莱芜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田茂泉从事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二十多年来,把新闻写作和文学创作当作他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成绩斐然、荣誉满载。从1984年至今,他先后有1800多篇新闻消息、通讯、报告文学、小说、诗歌、散文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国防时报]、[中国民兵]、[黄河民兵]、[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泰安日报]、[莱芜日报]等五十多家报刊杂志上,有99件作品荣获国家、省、市新闻和文学奖。其中;报告文学[明天],获1998年济南军区[前卫报]举办的“龙年双岳杯”有奖征文二等奖,报告文学[部长解甲第一天],获1990年[国防时报]举办的“幸福杯”家庭有奖征文一等奖,中篇小说[贞节女],1990年获陕西省第三届“太白杯”文学创作二等奖,民间故事[棋山传说],获2001年山东省莱芜市旅游局、地税局联合举办的“税研杯”民间故事大赛一等奖;长篇小说《铁城血案》,分别获2002年山东省“黄河杯”文学创作二等奖、2004年山东省青年作家优秀作品一等奖;小说集《田牛墨雨》,获2004年陕西省当代作家优秀作品一等奖。个人传略,分别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小说家大典》、《中国现代作家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优秀人才大典》、《世界人物辞海》、莱芜《十卷书 村庄》第8卷、《世界文化名人台典》、[时代楷模]等书籍。
田文聚
又名田西聚。男,1912年生,莱芜市钢城区艾山街道办事处庙子村人。1934年春,随父亲田子安去黑龙江鹤岗煤矿,在矿上他接受了进步人士的教育,同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 “七七事变”后,他以满腔热情的爱国热情,积极组织抗战,联络进步青年,发动矿工参加抗日,仅1938年由他动员参加东北民主抗联的矿工就达60多人,受到了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的嘉奖。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先后在鹤岗煤矿担任了地下党支部宣传组组长、副书记等职,在东北民主联军中担任了连长、指导员、副营长等职,参加了上百次抗日根据地反 “扫荡”、反 “蚕食”、反 “封锁”和敌战区拨点等战役、战斗。解当放战争中,他历任人民解放军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等职,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保卫四平以及辽沈、平津、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之初,参加了海南战役,历任团长、师参谋长,东海舰队某基地政委等职,系中国作协会员,出版[军事地里理]等作品,1977年离休,享受正军级干部待遇。 1982年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0周岁
田 雪
男,1947年7月生,重庆市铜梁县人。 甘肃省陇南地区文联副主席、徽县 文联主席。迄今已出版发行《红尘轶事》、《乱世风尘》、《铁血金戈》等长篇小说3部, 发表中篇小说8部,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近百篇,累计字数达140余万言。 《书刊导报》、《民主协商报》、《兰州晚报》等7家报刊曾载文称其小说创作“于清新格 调中不失历史的凝重和古朴”、“十分注重在历史氛围中摹写人物的复杂心态,用纵横交 错的感情纠葛深化主题,启迪读者”。“给传统写作技巧大量注入了现代小说意识的新鲜 血液”。作品荣获各级各类文学奖21次,其小说《腊梅抬亲》获甘肃省1980─1985届优秀 文学作品奖。长篇小说《铁血金戈》获省1986──1990届优秀文学作品奖,因执编中国民 间文学之三套集成《甘肃卷·徽县资料本》,被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等三国家单位 授予“全国艺术科学重点科研项目”先进工作者。在主持县文化馆、文联工作期间,并为 地方独立编印了文史资料丛书160余万字。其事迹已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当代 艺术界名人录》、《跨世纪中华人才大典》、《世界华人
田 雨
男,1936年8月生。 苏州农校毕业。上海医学院结业。苏州 高级技术学校教师;田雨门诊所中医师;东方名人研究院院士。发明家、中华知名爱国人士 、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自幼羡慕美画,自学画艺;又热爱中医药,刻苦钻研发明特效新中 药:一种鸽精、健肤美容液、牙不痛内肥液、愈淋液、痤疮治愈液等十多种。荣获《中国首 届金榜技术与产品博览会》金奖;在绘画艺术中擅油画、国画。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其作 品受到台湾,日本客人的欢迎。代表作品有:《皎洁》《养育——伟大的母亲》、《自然》 、《青春之歌》、《更衣》、《志高凌云》、《普天同庆》等。尤擅人体艺术油画、曾在多 次美展中获奖。1999年《第三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中人体油画:《养 育——伟大母亲》荣获“特别金奖”,并享有“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在画艺中勇于 探索,求真善美实为特点,个性鲜明、活泼、开朗、自然,笔触细腻,画面以“美”为中心 ,使见之令人欣然,尝心悦目。入编《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大典》;《中华知名爱国人士贺 辞大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中华国际英才研究院专家名录》、《世界名人录》等 辞书十余种。获得了艺术与中药发明的双向效应。
田安邦
男,1936年11月生,湖南省沅陵县人。 号千山。任职于湖南省沅陵县水电 局。1956年毕业于武汉水校测量专业。现任郑州中原书画院高级画师、山东当代艺术院一 级美术师常务理事、上海民族书画院院士、高级书画师及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 、中国文化艺术高级研修会大会代表、人才库创作委员及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 士和特聘高级书画师。1972年参加湖北省美展作品获奖登《湖北日报》。1996年后参加北 京“孺子牛杯”、“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精品展”,南京“金陵杯”,湖南“环保杯”,陕 西“跨世纪国际和平杯”,吉林“长白山杯”,内蒙古“’97中国书画展”等,分别获优 秀奖、三等奖及广西桂林“’97国际和平杯金奖”。作品及传略编入《中国艺术人才书画 作品展》、《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骄子·专业人才卷》、《世界名人 艺术大典》、《当代书画名家精英大典》、《世界书画家铭录》及《世界华人书画家年鉴 》等20余部辞书。并授予“当代艺术成就家奖”、“名家作品奖”、“当代百名优秀艺术 家”、“世界艺术家丰碑奖”、“世界艺术名人证”及“世界华人书画艺术家”等荣誉称 号。部分作品参加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及巴西等国际书画家艺术交流展。
田炳文
男,1937年5月生,四川省资中县人。 四川省紫胶工作站主任科员、办公 室主任,爱摄影、喜诗文,尤工书法。擅长楷隶,其行草以二王、张旭怀素为宗。潜心研 究,虚怀临池,兼取众长,刻意创新,几十年笔耕不辍自成一体。楷书雄劲秀逸,行草书 则流畅有致。其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和全国书展,并入选《峨眉山墨迹》、《乐山墨迹》 、《中国书画家作品精选》、《当代书画家墨迹选》等多种大型书画集。1991年10月曾应 邀赴京参加由万里,李瑞环等国家领导人主持的“民族之魂”、“炎黄之母”巨幅《百米 山水书画长卷》的现场创作。1997年迎香港回归作品又入选“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邀 请展”并获一等奖。他一生务实,不慕虚荣,虽年逾花甲仍在辛勤笔耕,在书法艺术上争 取更上一层楼。他现为中国书画社书画师,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艺术顾问、 四川省农民诗书画艺协会创作研究员、花果山书画院顾问。
田伯平
1958年生,河北人。 大学文化。北京广播电视报社美术编辑 。华夏文化艺术海外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书协青少部主任、安阳书画院副院 长,中国诗词协会会员。擅长书法、绘画。曾在日本、台湾、新加坡搞个人书展,出版了《 田伯平赴日书展作品集》、《田伯平行书字帖》、《田伯平楹联书法作品集》。
田春雨 男,1951年5月生,河北省深州市人。 山西电视台专题部主任。1980年毕业 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共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纪录片学会理事,山西电 影家协会会员,山西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创作的电视片多次在全国及省内获奖。在大 型电视系列片《万里长城》中担任摄影,获1980年度全国电视系列片特等奖;大型电视系列 片《阅尽人间》中担任摄影,获1991年度全国电视系列片一等奖;在电视系列片《三晋风情 》中担任编导、摄影,获1990年度全国电视社教节目二等奖;在电视系列片《太行之歌》中 担任编导、摄影,获1993年度全国电视系列片二等奖;在电视系列片《三晋文物古迹旅游接 力行》中担任编导、摄影,获1994年度全国电视社教节目三等奖;在《中国家庭》系列片中 担任编导,获1997年度中央电视台优秀节目一等奖。此外,拍摄了数部电视剧,发表著作有大 型画册《万里长城》、大型丛书《山西民俗》、散文《悬空寺》、《雁门关》等。
田大文
男,1941年3月生,四川泸州市人。 重庆市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 。音乐家、戏剧家、艺术评论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四川省 政协委员、现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知识分子联谊会常务理事。1963年毕业于中国四川音 乐学院本科。曾就职于四川省歌舞团、重庆市川剧院一团、重庆市文化局、重庆艺术学校 (任全面负责副校长),长期从事音乐创作、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创作有获省级以上奖 的川剧《轵侯剑》、《貂蝉之死》等新编历史剧音乐;获全国一等奖少儿舞蹈《小雁学飞 》、二等奖《春到苗岭》、三等奖《小竹马》的音乐;获全国一等奖声乐曲《心中的小白 使》及创作曲剧《死去活来》音乐和歌曲《知识分子之歌》等。多年担任剧团作曲及乐队 指挥。从事文艺理论研究以来,撰写有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的《现代乐 理与我国传统音乐》、被译为英文载入“’95计算机音乐与音乐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 文集的《古代歌曲〈关睢诗谱〉研究》、《时代呼唤它的歌声——关于戏曲音乐改革的思 考》及中国巴渝文化研究的《巴人的习俗与艺术》等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出版专著《中 国戏曲音乐创作浅谈》,合作主编《戏乐剧韵——重庆当代戏剧音乐研究》文集,担任《 中国四川改革开放纪实编辑》,发行出版录像带《貂婵之死》全剧及川剧音乐带《盗红绡 》、《扫松》、《断桥》、《曲江打子》、《杀狗》等。1987年被评为“重庆市各民主党 派、工商联为四化服务先进个人”,获先进个人奖牌等。生平业绩入编《中国当代音乐界 名人大辞典》、《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中华优秀人才大典 》、《世界名人录》、《中华英模大辞典》等多种辞书。
田丁荣
男,1925年出生。 大学文化。退休化学教师。业余爱好中医和书法。为丰 富晚年生活,自1995年起,书法作品向全国一些书画大展赛投稿。在国际、国内曾获特别 金奖、金奖、银杯奖、铜牌奖等等级奖10多次,作品三次入选赴海外八个国家和地区巡展 ,并被“香港现代书画印艺术沙龙”收藏,入选在国内五大城市巡展。入编《当代书家佳 作荟萃》、《当代书画名人名作博览》、《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集》、《中国牡丹书画专 集》、《中国书画艺术家电网》、《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 精品集》、《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旅游杯书法展选集》、《二十世纪中国 人物大典》、《世界东方文人书画家全集》、《二十世纪当代丹青墨宝精品集》、《2000 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等书,并授予“世纪功勋艺术家”、“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 号及评为“中国百名书画名家”。湖北硬笔书协会员、长白山国际书画社学习委员、中国 牡丹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研修员、一级书法师。
田尔斯
男,1941年9月生,陕西省长安县人。 陕西省安康地区文艺创作研究 室副研究馆员。青少时期就读于陕西省西安中学,1963年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 ,从事中学语文教授工作11年,1974年转入文化界,一直负责编辑文艺刊物,曾任 《汉江文艺》主编。兼任陕西省书协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画家。在竭心尽力 辅导地方群众性文学创作之余,撰写并发表评论文稿35万余字,涉笔文学、戏剧、书法 、美术各领域,强调作品多重矛盾的辩证统一,以求得深层艺术趣味,近些年,研究兴趣 投放在艺术与生命这一课题上,苦心钻研佛学,以此审视人生,愿众生与自然和谐共处。 研究中国书法,一贯崇尚碑学。书作曾多次参加省级、国内、日本书展,并编入选集印行 。姓名入编国内
田汉文
男,1957年6月生,湖南新化人。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委员。毕业于湖南省益阳市财贸职业中专企业管理班,1994年通过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自 学考试。现任湖南益阳齿轮股分有限公司车间调度。兼任《新人》文学杂志新编委,益阳 市赫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0年发表处女作《雪花 》。其后,主要创作有《垂钓》、《城市的早晨》、《卖花姑娘》等新旧诗歌,散文,小 说。有诗《卖草》获1988年《岳阳晚报》首届文学大赛奖,小小说《建房子》获1988年《 雪莲》杂志第二届小小说大赛新人奖,散文诗《桥》获1987年《散文诗刊》首届“会龙杯 ”大赛佳作奖,1999年诗《男女的含意》、《你好走》、《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获湖北 作家文学院主办的“黄鹤杯”爱情诗三等奖,并多次获区文学创作奖。1995、1996年参 加全国“相思杯文学大赛”和校园文学大赛的评选工作,并参加编辑《校园文学大赛优秀 作品选》一书。诗《水井》1996年刊发于台湾《世界论坛报》副刊版,诗《妈妈》、《爷 爷》也于1997、1998年在台湾的《小屋幼儿诗苑》上发表。创作以及出版有故事集《梓 山村传说》,诗集《城市的早晨》、《你我之间》、《生命的感情》、《女人的亮色》、 《心灵之约》,散文集《情澜》,戏剧《美人窟·玉马坠》(责编)。传略入选《湖南当 代文艺家传略》、《湖南文学艺术家名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人物辞 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二十一世 纪人才库》、《中
田宏宝
男,1945年4月生,山西省太原市人,回族。 太原市画院创作室主任、一 级美术师。笔名乃齐。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油画学会副 会长、太原市美协副主席。现任太原画院创作室主任。1982年曾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班进 修一年结业,1991年于鲁迅美术学院在法国著名画家克劳德·伊维尔油画材料技法研究班 学习期间结业。主攻油画、代表作品有:《争攀》曾获1979年首届全国科普美术作品展览 二等奖,《星期天》获1990年亚运会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三等奖,《边塞星月》获1 980年全国书装展优秀封面奖。另参加全国展出的作品有《十字街头》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 美展,《故乡的雪》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要护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球》入选1991年全国 宣传画展,《抡种》入选第三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苹果》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静物 展,《棋迷》入选第四届中国体育美展。另外,还有国画作品《风竹》、《风趣》、《迎 风》等作品参加全国及国际上展出、获奖。
田继仁
男,1943年5月生。 重庆市武隆县文化馆副馆长、群众文化馆员。重 庆市剧协会员、涪陵市剧协常务理事,涪陵音协、舞协会员,政协武隆县市五届委员。1 959年参加武隆县文工团工作,从事戏剧工作近40年,塑造过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4 0多个、在文工团期间,曾任主要演员,主演过歌剧《江姐》、《货郎与小姐》、《洪湖 赤卫队》,歌舞剧《刘三姐》、《蚌壳姑娘》、《草原之歌》,话剧《枫叶红了的时候》 、《抓壮丁》、《救救她》,现代川剧《李双双》、《朝阳沟》、《宜宾白毛女》等数十 个大中型剧目,1992年起任文化馆业务副馆长,曾导演话剧小品《水与火》、《面子轿 子银子》、《过关》、《爱的升华》获地区调演一、二、三等奖,创作编导的武隆民间舞 蹈《石工号子》、《坛抡舞》获地区调演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导演并演出的话剧小 品,参加四川省第七届小品比赛获演员表演二等奖。并获涪陵市文艺最新奖,乌江文艺三 等奖。主编武隆县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卷。参与编纂武隆县《戏曲志》、《曲艺志》和武隆 民间器乐曲集成卷的工作。辞条曾被录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和《世界华人文学艺 术界名人录》等书。
田均耕
男,1931年11月生,湖南省张家界人。 湖南省财政咨信贸易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经济师。1949年10月参加工作。毕业于湖南省行政学院。曾任湖南省财政厅办公室 副主任、主任。现为湖南省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地方志学会理事、湖南海上财政 学会理事。曾先后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财政经济和方志学论文140多篇,同时参与主编或编 写了湘赣、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财经史料摘编丛书。《湖南省志·财政志》、《 湖南财政史》、《城市财政学》、《当代中国的湖南·财政金融》、《中南财政改革十年 》、《大中型企业实现扭亏增盈的ABC》、《振兴民族自治地区经济问题研究》等专著、专 题720多万字。1999年即将完成《湖南掌故》编写工作。
田乐善
1935年1月生,山东昌乐人。 诗人。1958年开始以何心为笔 名发表诗作,1960年搁笔。1984年参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文学系大专班学习,1987年毕业。 1985年重新提笔业余诗歌创作,已正式发表诗作一百余首,其作品以哲理诗的创作为主。19 85年,新闻特写《他为啥熄灭了炉子》,获《铁道工人》报好新闻奖;1995年,抒情诗《水 仙》、《月台子》,获青岛铁路分局“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哲理诗“千斤顶”,获北 京“96文艺报笔会”佳作奖;1998年,被《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系列丛书编委会授予“当 代百名优秀文艺家”荣誉称号;1999年,抒情诗《致朋友》,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共 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上,获二等奖。青岛铁路分局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会 员、亚细亚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开发部特约编辑。简历已被《潍坊作家小传》、《山东 作家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当代中华艺术名家 金鉴名录》、《中国家教大辞典》等多部辞书收录。
田连波
男,1936年4月生,河南省民权县人。 河南大学文学院美学研究室副教授。 河南省美学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学校美学研究会、全国审美教育研究会、全国文艺理论研 究会会员。196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3年结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美学专业、中文系文艺美学专业。在河南大学长期从事专业美学教学和研究,曾获河南大学 中文系优秀教学奖和优秀科研奖。专著《旅游审美学》,主编《美学原理新编》,电视片 《根雕艺术》,与朋友合写《美学基础》、《简明美学原理》、《美学大观》、《文学概 论》等。主要论文有《艺术创造的美学原则》、《中原审美趣味溯源》、《敦煌艺术考察 散记》、《叙事文学的审美特性》、《康复和健美人体的美学意识》、《美学与企业管理 》。简历被收入长春出版社《当代中青年社会科学家辞典》、大连出版社《中国当代艺术 名人大辞典》、陕西师大出版社《当代中国教育名人大辞典》等。
田联韬
男,1930年1月生,河南省项城县人。 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民 族音乐学家、作曲家。1949年参加二野野政文工团,其后在西南人民文工团、四川人民艺 术剧院任乐队演奏员、乐队队长、创作员,196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曾任教于中 央民族学院艺术系20余年。曾任中央音院音研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 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主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已培养少数民族作曲家、音乐 学家、教授数十人,硕士、博士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多人。创作舞剧音乐《凉山巨变》、《 阿凡提的故事》,电影音乐《孔雀公主》、《火娃》、《爬满青藤的木屋》、《第三女神 》、电视剧音乐《红岩》,舞蹈音乐《送粮路上》、《茶花朵朵》、《春满草原》、《黄 河之水天上来》、《紫荆璀灿耀中华》,歌曲《家家户户运粮忙》、《边疆我可爱的家乡 》等。发表论文《藏族传统乐器》、《侗族歌唱习俗与声部民歌》、《中国境内藏族民俗 音乐考察研究》等,专著《西藏传统音乐集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曾多次赴港 台及欧美参加学术会议及举办中国音乐讲座。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田汝恒
男,1936年11月生,河北人。 字孤萍,鸿石等,号半禅云居。大学文化, 航天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青年书画家协会荣誉理事,应聘为“曹雪芹书画院”高 级书画师、“中国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在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中,荣获“世界杰 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荣聘新加坡共和国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作品荣获新神 州艺术院’97火凤凰银奖及作品荣誉收藏证书,并荣授“当代杰出炎黄书画家”称号。荣 获中外书画艺术交流精品大展赛书法铜奖并荣获“跨世纪中外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 书法师法颜柳及诸家,近多攻草书,国画师法徐悲鸿,齐白石艺术大师,兼取百家之长以 创新。艺风注重笔墨功底,造型生动,强调气韵传神,花鸟,山水人物无所不涉,尤擅画 虾、驴、马、牡丹等。多年来,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大型国际书画展,作品分别获金、银、 铜等级及优秀奖。在冰雪情海内外书画名家邀请展中获“精品”奖。国画作品入选《世界 名家作品选集》,并荣获金奖和“世界艺术名家”荣誉称号,荣获“中华民族艺术杯”民 族一等奖。传略作品分别由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全球人物志、《东 方书画长城巨卷》、《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等20余种辞书画册收入。并被纳入 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才库”。作品载入迎澳门回归《中华各民族大团结万岁》。应聘为国 际美术家联合会,中韩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作品在韩国’98汉城展出,并由韩国碑 林园收藏。
田三旺
男,1938年9月生,陕西省蒲城市人。 校长、中教一级。自幼酷爱书画, 上学时就有‘写生与泥塑作品展出,1959年十届国庆被县上抽去搞展览,在村上经常为乡 邻写对联、画画,从1994年9月以来,参加了多次书法竞赛,获得了多次优秀奖和等级奖 。烟台国际硬笔书法精品展获铜奖,入编《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一书,庆国庆四十五 周年书法竞赛获银奖,入选《当代书画家作品精选》,还入选《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第 二卷,作品还刊登在《世界名家作品选集》,并获银奖,荣获“世界名家艺术”荣誉称号 ,还被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世界硬笔书法家协会等16个艺术组织审定特授予“世界硬笔书 法家名人资格证书”,资格审定为“世界高级硬笔书法艺术家”,还入编《中华人物大典 》。系海内外书画联谊会会员、中国古代怀素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国际硬笔书法家协会 会员、江都书画院一级书画师、中国亚太书画研究院院务委员。
田胜权
1948年1月生,辽宁省凤城人。 现任吉林省集安书法家协会主席、集安市文 联副主席、通化地区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厂笔书法协会会员、东方美术研究院书法客座 教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家。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法大赛并获奖。书法作品 被国内外有关部门收藏。传略辑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录》、《 中国书画名人大典》、《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中国国际书法篆刻家年鉴》等。
田实萍
男,1926年11月生,四川省乐山县人。 川师学院中文系、北京齐白石艺术 学院国画系学生。是个文学书画艺术爱好者(注:文学略)执着追求,力争创作。书画创 作国内发表、参展赛、入集、入典近400幅。在重庆市曾举办“个人书展”,国内参展有: 新疆特克斯“八卦杯”国际书画大展、首届“东方杯”国际书画艺术交流展、跨世纪中青 年书画精品展、二届华人书画艺术家精品展,当代书画家福寿作品展、中国传统中堂集锦 全国大展等多次展。有作品选赴美、日、韩、台、新、加、马、港、澳、南美等地区和国 家展出。获优秀奖、一等奖、荣誉金奖等奖。参加海内外书画联谊会、大庆市大同书画艺 术会(聘为“艺术顾问”)、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名人研究会(聘为“名誉教授”)、中国 江都书画院(聘为“高级书画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创作委员”)等组织。入 编《当代书画家福寿作品大观》、《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C卷》、《中国传统中堂集锦名 人大辞典》、《东方书画艺术家精典大全》、《跨世纪著名书画艺术家精典》、《世界华 人书画篆刻名家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香港)、《世界名人录》( 首卷,被聘为:“顾问编委”)、《中国当代诗书画印精英大典》、《跨世纪中华文艺人 才大典》等集典。被各组织联合授予“东方书画艺术家”、“国际书画艺术家”、“国际 书画艺术家”、“中华当代书画艺术名人”、“跨世纪书画艺术人才”等荣誉称号。
田树苌
男,1944年12月生,山西省祁县人。 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一级美术师。1965年毕业于山西艺术学院(校)美术专科。工作后曾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多 年,期间所作中国画、水彩画多次入选省美术展览并发表,并有广告装饰画、书籍装帖等出 版物20余种。1980年调至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书法融碑帖之长,书风雄健豪放,广涉诸体, 尤擅隶、魏、行草。书法作品参加全国书法展、全国中青年书法展、’98中国二十世纪书 法大展──当代书坛名家书法展、中外草书展、国际书法大展、中日书法联展、中韩书法 联展、韩国’95国际书艺展等70余项全国性、国际性大型书法展,刊于40余种书法专集, 被收藏于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纪念馆。作品与评价性文章刊于《中国书法》、《中国书画 报》、《名作欣赏》等,为10余种辞典、传集收录。编撰有《书法艺术入门》、《书法艺 术的审美与表现》等,并有书法论文见于10余种论文集与报章。1989年获山西省第二届艺术 节书法金奖,1990年获“国际书法博览”银奖,获山西省第二届文学艺术创作银奖,1997年 获中华扇面展览银奖,获由文化部主办的迎香港回归中国书画大奖赛书法银奖。1992年随团 访问日本,1998年应邀赴韩国作书法访问交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政协委 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田树新
男,1942年10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 陕西省绥德县文体办原任党 总支副书记。1978年开始从事业余艺术创作,主要擅长于相声、山东快书、陕西快书 、陕西对口快板及小戏作品的创作。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协 会延安分会会员、榆林地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榆林地区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会 员。1980年以来先后在省地刊物上发表戏剧曲艺作品40余件,八次获地区级戏剧、 曲艺创作奖。主要代表作有相声《改行》、《收礼钱》、《老式电话机》、《奶奶与相声 》,山东快书《害了别人害自己》、《王小桥与张玉苗》,陕西快书《丢袜套》、《卖馍 》以及小戏《黑风口》、《刘木匠改行》,小品《墙》、《饭庄门外》等。同时还发表过 短篇小说《鬼巷记事》、《点名》、《午会前》、《喷嚏》等作品以及不少诗作。198 9年曾获陕西省新闻写作一等奖和陕西省广播电视系统新闻大赛特等奖。
田通宝
男,1942年生,河北省宁津市人。 太原市实验晋剧院艺术室成员(三级) 。曾主演《打瓜园》、《打焦赞》等武花节目。随年长转向铜钟,主演《见皇姑》、《打 金枝》、《打黄盖》、《空城计》、《杨门女奖》、《薛刚反唐》等。现代戏《琼花》、 《红嫂》、《奇袭白虎团》等。拍摄电视剧《晋华风云》、《虎啸太行》、《尹灵芝》、 《狄仁杰》等。总之,多年来通过应用艺术手段塑造了许多从童年到老年各种不同性格的 人物形像,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曾向丽子波《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学导演。排过大型现 代戏《欧阳海》,古装戏《关羽斩子》,并改编了《打焦赞》、《斩马谡》剧本。写了电 视戏剧片《打瓜园》文学本。万余字的《浅谈表导》论文。主演的《打瓜园》,乃是实验 晋剧团的代表作,从中央至地方无论什么样的场合演出,它将代表着太原市及太原市实验 晋剧团的水平。在1961年获太原市优秀青年演员奖。
田文虎
1943年生,西安人。 中国画画家、国家高级美术师。字枕华,号金龙, 自署长安居士,斋号吉云山庄。1960年毕业于西安市37中学,同年升入西安市卫生学校习 医。因自幼喜爱画画,从此开始自修中国花鸟画。启蒙于国画家田登五先生。先后从师著 名画家叶访樵,也曾多次得到著名艺术大师石鲁先生指点,对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的艺术成 就潜心研究,在中国画创作中以笔墨多变而著称,尤对渍墨法有所专长,所做渍墨国画妙 趣天成,灵动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数次获奖。作品 先后入选《中国书画》、《当代中国花鸟画大观》、《中国牡丹画集》、《陕西中国书画 艺术理论研究会作品选》、《中国长安历代书画名家精品集》、《世界美术集(华人卷) 》等画册。论文《渍墨法之初探》入选《书画论丛》一书。艺术简介载入《中国现代美术 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九五中国新闻人物》、《世界华人春秋 》、《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录》、《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 世界美术家传(华人卷)》等辞书,个人电视专题片曾在中央电视台两次播出,1993年在 河南省博物馆举办大型个展。主要作品有《丰年》、《秋风吹绽颗颗金》、《黄花褪束葫 芦壮》、《新舍屋檐下》、《心潮逐浪高》、《古林妙曲》、《春雪》、《富士山印象》 等。著有《美术新作》、《田文虎国画作品选》、《田文虎画集》出版。现为陕西中国书 画艺术理论研究会研究员,西安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西安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陕西 省文化经济交流协会副主席。
田小伟
湖南郴州人。 擅长行书,学张旭、怀素行草,笔力雄健深厚,奇特多姿。 在全国书法大奖赛中多次获奖并被书院收藏,作品获国际“金鹅”书法大赛佳鹅奖、全国 “书鹅轩”大展铜奖。获“当代书画家名人”、“世界书画家艺术名人”称号。系世界书 画家协会会员、世界书画家协会会员,并担任毛笔书艺基金会会员及其组织部领导职务。 辞条收录《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世界书画家经典》等辞书。获“世界书画艺 术名人”证书。
田晓刚
男,河北省滦县人。 字笔耕,号墨耘,田夫。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 法系。现任职于首钢矿业公司公安分处。现为《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顾问编委, 《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作品博览》特约顾问编委、中外名 人文化研究会艺委会特约编委、中国北方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江都书画院名誉 院长、新长征民族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客座教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等职。自幼酷爱书 画,广临众家之帖。纳百家之法于笔墨之中,在墨海耕耘不辍,尤为偏爱山水花鸟,其书 法作品法度严谨,笔力雄强,气势磅礴,古朴自然,遒劲秀雅,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强 烈的时代感,深为海内外识者所赞誉。尤擅行草,擅写榜书,兼工篆隶,亦可金石。书法 作品在国内外30余次大展中荣获金、银、铜及优秀奖,其作品在国内各大城市展出,部分 作品流入台湾、香港、比利时、新加坡、巴西等。其作品简介编入《世界美术家传》、《 世界美术集》、《东方之子》、《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当代中国著名书画篆 刻家润格博览》、《国际现代书画名家教授大辞典》、《国际书画艺术家大辞典》、《中 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名鉴》等20余部辞典专集。并授予“国 际银奖艺术家”、“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跨世纪中外书画艺术名人”称号。
田英章
男,1950年生。 字存卿。书法研究生。任国务院任命书书写员、欧阳询书 法艺术研究会主席、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中国硬笔书协协会首任会长、中国书画人才研 修中心主任等职。曾5次获得国内外一等奖,日本写研印刷字体竞赛和日本国际新字体森泽 世界最高奖,国际书法精品展世界文化艺术金奖等,著书40余册及录像片、VCD光盘。
田友庄
男,1944年11月生,河南省唐河县人。 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副教授。1967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从事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及油画创作。1983年2月 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后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任副教授,从事影视美术教育。在长期 的美术创作及影视美术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品多以中国西部军旅及少数民 族风情为题材。并长于静物花卉的创作。其代表作品有:油画《老兵》、《戈壁静悄悄》 、《边疆之晨》、《枣园又一春》、《和平天使》、《西出阳关》等以及油画《巴扎》、 《秋实》、《银谷》、《沃土》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术大展,国内主要报刊多 有发表,中国美术馆及有关艺术机构亦有收藏。近年来创作的静物花卉作品,多次在马来 西亚、香港、澳门等地展出。并被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台湾等地人士收藏。199 1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田玉河
1944年7月生,内蒙古太仆寺旗人。 笔名银河。世界书画家 华北协会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组部领导、常务理事、新加坡新 神州艺术院高级书画师、高级名誉院士、高级荣誉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 中心特约研究员等职。书法作品曾获中华民族艺术杯金奖、世界“和平万岁”金奖,第三届 “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特别金奖(毛笔金奖、硬笔金奖)、迎澳门回归书 画大赛金奖、世界名人书画艺术院组办的中国“火凤凰杯”全国精品大赛银奖、第三届国际 金鹅书画大赛铜奖,庆祝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书画大赛铜奖等,入编《中华骄子》专 业人才卷、《祖国万岁》、《世界名人艺术大典》第一卷、《廿世纪中国人物大典》等30余 部辞书;共庆澳门回归祖国《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了报道,应邀参加了庆中华民族大团结 、 各界代表新座谈会、中华英才宣言墙奠基剪彩,迎新春群星演唱会、新闻发布会,受到了国 家领导的接见。其作品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巴西、日本、韩国、美 国、香港等国家地区展出,并作为珍品收藏。被授予世界艺术家、二十世纪金奖艺术家、中 国当代杰出书法家、世纪功勋艺术家、献爱心模范艺术家、二十世纪成功人士、艺术大师等 称号,获得世界“和平万岁”金牌一枚,千年荣誉勋章一枚。
田玉祥
男,1944年11月生,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 号韵生。中国有色金属材料东北 公司政工师。现为青年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中华书法协会会员等。1984年获沈阳市 书法展二等奖,1988年获全国第二届“文明杯”硬笔书法段位大赛优胜奖,获草书四段段位 证书。1990年获全国第四届“文明杯”硬笔书法段位大赛隶书、行书优胜奖,获四段段位 证书。1990年11月作品纳入《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1993年获首届国际“凤凰杯”硬笔 书法大赛三等奖,1995年获辽宁省“银河杯”书法大赛三等奖,1995年获全国首届“三龙杯 ”书画大赛精品奖,获六段艺术段位证书。1995年获全国“洗笔泉”书法大赛三等奖提名奖 ,作品纳入《古今墨缘书法撷英》一书,1996年事迹纳入《中国当代文艺界人名大辞典》。 1997年参加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世界华人硬笔书法大赛获最佳创作奖,由世界书法家协会世界 硬笔书法家协会颁发证书。1997年作品参加’97中华书画摄影艺术大展赛,作品被大赛组委 会收藏,并颁发了收藏证书。1997年迎香港回归全国书法师作品展获一等奖,授予七段艺术 段位,颁发了荣誉证书。1997年硬笔作品和艺术传略纳入《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1997 年12月个人艺术简介由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香港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中国经贸出版社( CET)发行,列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卷第二卷。
田致鸿
男,1939年生,河北人。 1964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 现任江苏理工大学艺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和中国画教学以及艺术 理论的研究,作品在《美术》、《江苏画刊》等多种报刊杂志发表和介绍,多次入选国内 外展览。《古运河所见》获中国美协举办的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佳作奖,《水仙图卷》入 选宝丰杯全国水墨画大奖赛优秀奖,《大野清风》入选第十一届中国现代花鸟画邀请展并 入选作品集。《玉壶冰清》入选中国画掇英画集。1995年赴日本群马县高崎市讲学并举办 个人中国画展,作品被当地收藏,1997年访问澳大利亚进行文化艺术考察和交流。其作品 和简历收入多部美术辞典和画集并被收藏。出版有《田致鸿画集》,1999年首赴日本德国 举办个人画展。
田忠侠
男,1938年2月生,辽宁省锦州市人。 学术笔名申伯鱼,文学笔田牧、闻达 公、鹤鸣等十余个。黑龙江行政学院语言、文史专业教授。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编委 会特约编审。中国语言学会、中国辞书学会会员、中国训诂学会理事、黑龙江省语言学会 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古汉语专业委员会会长、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1993年国务院颁发政 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文化史等学科教学与研究。为学长于文字、 训诂、考据、文献学等。曾于《中国语文》、《辞书研究》、《中国图书评论》、《社会 科学战线》等为学27家学术杂志发表文字、训诂、修辞、辞书学、文化史、文学评论、史 学评论、文献学等论文90余篇。学术专著《辞源考订》、《辞源续考》二书,考订《辞源》 疏失2825条。《日本创价大学学报》、《香港中文大学学报》、《辞书研究》、《光明日 报》、《中国图书评论》等12家报刊发表评论。并于吉林、黑龙江两省分获优秀图书一等 奖、社科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其《辞海考辨》700余条,被《辞海》新世纪版所吸收 。其华夏姓氏源流考系列论文引起学术界瞩目。学术余墨,结集为散文随笔集《光明行》、 学术文化随笔集《萤雪山堂随笔》待刊。其人已被《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中国语 言学家名录》、《中国当代著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社会科学专家 学者大辞典》、《世界人物辞海》等十余种人物辞书收录,美国传纪研究会、英国剑桥国 际传纪中心亦邀收入两国《世界名人录》。
田自成
男,1944年6月生,湖北大梧人。 中国级馆员。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 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现任甘肃省南裕固旗自治县文联专职副主席。兼任中国摄影家 协会会员,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掖地区摄影家协会第 一副主席。摄影作品《羊毛又丰收》参加甘肃省建国三十周年影展,并在1980年甘肃省二 次文代会上获三等奖,《裕固族牧羊》、《裕固族青年》参加“中国少数民族之窗”赴美 国影展,《裕固族服饰刺锈》1992年选入“可爱的中华”出国展,送往美洲、欧洲等国展 出,《射箭》、《拔棍》在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影展展出,其中《拔棍》获铜牌奖 ,并发表在《中国56个民族传统体育摄影作品集》,主拍、主编的《肃南画册》1994年由 甘肃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摄影作品先后有36幅在甘肃省级影展展出,有27幅发表在《民族 画报》,有4幅发表在《人民画报》,有4幅发表在《中国旅游》画报,有46幅发表在《甘 肃画报》,有12幅发表在《中外文化交流》杂志,有10幅发表在《河西走廊》对外宣传画 册,有300多幅发表在有关画册、画报、图书,三十多年来,发表、参展作品一千余幅。19 91、1994年先后出版了《马蹄揽胜》、《裕国族风情》。主要生平载入《中国自学人才 荟萃》、《中国摄影家辞典》、《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等典籍。有 摄影、裕固族文化研究14篇论文发表。先后获甘肃省文化厅和全国艺术科规划领导小级嘉 奖。
田作文
1936年生,辽宁省海城市人。 作家。1961年参加教育工作至今。现为海城 师范学校高级讲师,海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海城市诗词学会、楹联学会副会长,辽宁省 写作学会、楹联学会会员,全国中学文学社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副秘 书长。海城市中学生文学爱好者协会《杨柳河》报主编,《海城文艺》编委。从1954年开 始在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出版的主要编著有《中国名胜名联鉴赏大成》、《中国名人名 联鉴赏大成》、《早安,太阳》、《青春风铃》、《花期清韵》、《希望之星》等
田金钟
(1916-1990),系中国近代天津武术界一代名秀,八极拳六世传人,田氏八极拳创始人。
田金钟出生于中国武术之乡、八极拳发源地――河北省沧州孟村小田庄,八岁习武,1933年迁至天津,师承石玉山、吴秀峰,曾任天津八极拳联合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所创的田氏八极拳在天津、蚌埠等地广为流传。
田金钟先生在武术上继承了吴会清、吴秀峰的八极拳、石玉山的金刚手、刘家的劈挂、邢老师的虎扑子,同时在天津跤、绵掌、太祖、通背等拳种上造诣很深。一生致力于武术的研究与教学,在全国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对八极拳在天津等地的传播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他的“五虎断门枪”在津门堪称一绝。天津八极拳联合研究会成立后以他精湛的武艺和德高望重的声誉出任名誉会长,国家体委将他列为挖掘整理民间武术的对象,曾多次对他采访、录像。
田金钟一生致力于武学研究,对前人的武艺融会贯通,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风格与体系,即"田氏八极"。马大中是其外孙,深得田金钟衷爱和真传。今天,马大中在蚌埠传授田氏八极拳,并发起成立田氏八极拳专业研究会。
田金钟先生授徒情况:
李清山、马春和、董德起、张永发、刘德奎、王同臣、刘金德、商庆安、杨玉民、庞俊岭、赵俊升、高金柱、王万举、唐燕义、胡小平、徐玉林、王振华、田光琪、强万有、孙福聚等人。其中李清山任天津市八极拳联合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王万举任天津市八极拳联合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南开武馆教练,唐燕义任天津市八极拳联合学术研究会副秘书长、南开武馆教练。
田金钟先生简历:
1916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孟村小田庄。
1933年随父迁至天津。
1979年国家体委批准为国家一级裁判。
1979年应缴参加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
1983年12月,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千名武术优秀辅导员"称号。
1984年天津八极拳联合研究会成立,出任名誉会长。
田仲济
(1907—2002),男,1907年年出生于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一个没落的家庭。父亲原是塾师,善良文弱;母亲高氏,贤惠慈爱。1922年田仲济小学毕业入本县教会创办的文华中学,4年后进入济南商业专门学校。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他的兴趣置身社会科学和文学。1929年,田仲济转学到上海,考入中国公学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系。其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受到当时蒋光慈、钱杏屯的“革命文学”影响,对社会的弊端,世态的炎凉,多有人生与文学的思考。在喜爱杂文写作的同时,他还将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了文学期刊的编辑工作。1929年他在青岛时创办《野光》文学周刊;1931年又新办《处女地》文学周刊;1932年与友人组织青年文化社,在济南创办《青年文化》月刊,后改为半月刊,直至1936年在上海停刊。抗战爆发后,他在西安创办《报告》半月刊,主要发表通讯、报道,仅出两期。1944年他与陈纪莹、姚雪垠在重庆组织“微波”社,合办《微波》月刊。这期间,田仲济在重庆教书之余,一是与友人合办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东方文艺丛书》共10册,其中就有郭沫若、臧克家、沙丁、刘白羽等作家的作品集;一是他杂文创作的丰收期,先后结集出版的有《情虚集》、《发微集》、《夜间相》等集,尚有近百篇杂文散见于当时的报刊。这些杂文立体的、多侧面地勾画出抗战时期国统区整个社会的丑恶面貌,以对现实的敏锐观察,社会的深刻批判,历史文化的自觉反思,以及朴实、含蓄、挺拔、幽默的创作风格与严谨、探理、清朗、抒情的学术品格,为田仲济在40年代文坛赢得了声誉。同时,田仲济还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现代文学的断代史《中国抗战文艺史》,1944年写完初稿,1947年由上海现代出版社出版,后被日本汉学家波多太郎教授译成日文,于1949年在日本评论社出版。这部专著诚如作者所言,做了战时收集史料的“有心人”,首次勾勒出抗战文艺的轮廓。该著既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又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由此,这也确立了田仲济成为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最早史学家之一。作为学者的研究性成果,在40年代,田仲济先后出版过《新型文艺教程》(1940年)、《杂文的艺术与修养》(1943年)、《小说的创作与鉴赏》(1943年)、《作文修辞与讲话》(1947年)等理论著作这些论著在普及文艺理论和写作知识方面颇有影响,又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文艺理论家的地位。
上世纪40年代末,田仲济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讲授文艺理论课程。建国后,从上海回到山东济南,调入齐鲁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兼主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又调山东师范学院(现为山东师范大学)任教授兼副教务长、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副校长等职务,直到1986年退休。这期间,他除了行政工作外,给中文系学生开设文艺理论课程,并主要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教学。早在1954年,他就接受教育部委托,招收现代文学研究生班和在职青年教师现代文学进修班各一届,培养学生20余人。1978年起招收首届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0年里共毕业学生近50人。他最早倡议建立了全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山东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和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建国后在教学和各种工作繁忙的岁月里,田仲济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散文、随笔、杂文等作品,1957年出版《微痕集》杂文集,1992年后出版了《田仲济杂文集》、《田仲济序跋集》等,进一步发扬和延续了“鲁迅风”杂文的精神,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的学术研究方面,著述颇丰,影响甚广,有《五四新文学运动的精神》(1959年)、《文学评论集》(1980年)等;另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小说史》、《王统照文集》(6卷本)、《中国新文艺大系散文杂文卷1937—1949年》等研究性的论著,对现代报告文学发生发展的评判,对茅盾、老舍、王统照、郁达夫、冰心等现代作家研究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尤其倡导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小说、诗歌、散文等分类史的编篡研究开风气在先,对推动系统进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田仲济的主要社会兼职有山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世界保卫和平反对侵略委员会山东分会宣传部部长、中苏友好协会山东分会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顾问,中国解放区研究会会长、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等。
田方增,
1915年8月3日出生于奉天省沈阳(今辽宁省沈阳市)。祖籍湖北省江陵县。父亲田吴炤为清末湖北省两湖书院高才生,受维新派教育之影响于1898年赴日留学两年,1902年乡试中举后,曾随清朝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及教育,1908年被派赴日本任留日学生监督及使馆参赞,1911年回国。后赴奉天省任交涉员,1915年秋调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职方司司长。田方增襁褓中随父母移居北京。1922年田方增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完四年初小,1926年在北京四存小学读高小一年级,1928年高小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师大附中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除数学书籍外,他还涉猎了历史和哲学图书。因初中3年的成绩优异,他被送入师大附中高中第二部(理科)。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第一年读机械工程系,第二年起转入算学系。
田方增在中学、大学时期,亲身体验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封建军阀之患,自发地萌发出爱国思想,憧憬着独立自强的中国。1935年冬毅然投身反帝、反封建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次年2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夏日本侵略军侵占北平,田方增随清华大学南迁至长沙,1938年2月在长沙国立临时大学被中国共产党吸收为正式党员,后即随校步行迁往昆明完成大学学业,于1938年毕业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算学系。经清华大学算学系系主任杨武之介绍,到云南省立昆华中学任数学专任教员。1940年秋受聘为清华大学算学系助教,后任教员直至1946年秋西南联合大学解散。此期间他还在昆华师范学校及昆明中法大学附属中学兼数学课。在昆明的7年间,田方增一面勤奋学习和工作,一面积极参与大学内受党组织所影响的活动,支持西南联合大学师生的进步民主言行,投身于1945年的“一二一学生运动”,为抗日战争和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由于党内单线联系情况的变化,抗战中他在大学工作期间与党组织失去了直接联系。1956年4月20日重新入党(党龄从1938年2月起算)。
抗战胜利后,田方增随学校复员回北平继续在清华大学算学系任教。解放战争时期,为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田方增竭力配合党的指引行动,且与民主进步的同事同学互相联络,在北平开展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的活动。此协会与田方增1948年秋在法国参与推动并建立的旅法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有直接关系。其时,新中国的诞生在望,协会工作主旨是组织科学工作者学习进步的科学理论并讨论自身遇到的问题,反对国民党统治和促进留法人员回国参加建设事业,对旅法侨胞和留学生社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田方增是1947年秋考选为中法公费留学生的,赴法之前经反复考虑曾有进入拓扑群的研究之想法,但到法国后,被指定前往的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有关教授却与他想做的关系甚少。1948年转巴黎大学,参与了H.嘉当(Cartan)在巴黎高等师范组织的讨论班,虽仍想致力于拓扑群之研究,但察觉到这与在国内所学稍有距离,故将主攻方向改为一般拓扑学、测度与积分和线性泛函分析,从此确定了他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倾向:泛函分析及其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田方增满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心愿,于1950年5月从法国回到中国。同年8月被中国科学院聘为数学研究所筹备处副研究员,为筹备处第一个到职专任人员。从筹建到1952年7月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数学研究所直至今天,几十年来田方增为数学研究所的建设以及中国数学学科特别是泛函分析这一分支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一些重大的数学活动。他被聘为全国科学技术委员会数学组成员,参与了1956年制订的十二年远景规划的有关项目,及1963—1964年编制的基础科学十年规划纲要和1977—1978年编制的纲要等部分具体工作;1978年田方增升任为研究员,同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所长;1979-1980年数学所分为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和应用数学研究所时,他代表数学所一方参加科学院为建立3所而成立的5人小组;1978年及1983年接连两届被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在理事会任期内受托为泛函分析学科组负责人;1982年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编辑委员会工作并撰写了泛函数、函数空间及L.施瓦尔茨(Schwartz)等条目,承担了对泛函分析的所有条目及一级学科数学和其下各二级学科的概述条目的审订工作。
作为一位党员数学家,田方增几十年如一日地时时、处处不忘党的事业与科学进步的需要。在他长期承担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承办的全国数学学科规划的制定、组织、检查、咨询的大量具体工作中体现了这种精神。学术上,早在留学法国时,田方增就考虑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需要;50年代中后期,正当他在群上调和分析的研究取得进展,想深入更加特殊的群(如单模群)上调和分析的研究时,为响应国家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号召,按科学规划的精神,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原来的科研计划,及时地结合数学物理、国防科技数学,开展泛函分析的工作。这导致田方增与关肇直合作,共同开辟了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领域中“粒子迁移理论的数学问题”之研究,填补了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中数学研究工作的一个空白,在中国成功地探索出应用泛函分析的一个重要科研领域。
田方增虽已于1986年底离休,但仍继续着自己的科研工作,还一直担任着如前所述的许多学术组织工作。他曾二度应聘为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委员;至今仍肩负数学所主办的《数学译林》主编之职;1990年还再次受聘为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及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职务,已出版的由他主持经委员会审定规范化的、较基本的和常用的《数学名词》词条达8000以上。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数学家田方增耄耋之年仍在为中国的科技事业默默奉献着。
中国泛函分析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泛函分析在中国还只是个别数学家的科研课题,它作为数学学科的一个二级分支学科而有计划地加以发展起始于5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是发展的中心之一。其时,田方增与关肇直合作的《赋范环论》,冯康的《广义函数论》等的发表标志着数学研究所对泛函分析学科开始了有计划的、系统的学术科研活动。《赋范环论》共有四章和两个附录,田方增继续他在法国留学时对群上调和分析的研究写了第四章:群代数,和附录2:局部紧空间上测度——哈尔(Haar)测度,按他的学术观点论述了N.布尔巴基(Bourbaki)的一些概念。1956年田方增随中国泛函分析最早创业者南京大学曾远荣教授同赴莫斯科出席“全苏泛函分析学术会议”回来后,在《数学进展》发表了《记参加1956年全苏泛函分析及其应用会议的经过》一文,系统地评介了当时苏联泛函分析学科在理论上和应用上的科研学术成就,在学术上对中国泛函分析初期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在田方增和关肇直、冯康的合作下,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于1956年招收了第一批泛函分析学科的研究实习员,随后又大批地接收了高校来的进修人员。他们分别在开设的拓扑向量空间、赋范环、测度与积分、线性算子理论、广义函数理论等等一系列学术讨论班上系统地向青年人讲授当时国际泛函分析学界(主要是苏联、法国、东欧学术界)的学术成就、最新学术进展及问题。田方增还关心数学的认识问题,曾将A.莫斯托夫斯基(Mostowski)的一篇关于数学基础的研究现状的文章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数学界。
泛函分析学科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几乎一开始就是基础理论与应用并重地发展。早期有数值方法的研究。按科学规划的精神,从1958年起数学所泛函分析学科强调其发展要侧重于与方程、物理、高尖科技和国民经济建设之联系。为此,田方增、关肇直常与吴新谋、张宗燧等合作,使数学所内泛函分析的发展始终注意与微分方程及现代数学物理的联系,曾联络在京一些单位的物理学家,先后组织了量子场理论、粒子迁移理论和电磁波理论中数学问题之研究等学术讨论班。60年代初田方增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开设过“粒子迁移理论中的数学问题”之专门化课,从此他以主要的精力放在“粒子迁移理论”的数学基础理论之研究上直至70年代中后期。这期间他撰写的学术论文为发展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数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田方增与关肇直一起成功地在中国开辟了应用泛函分析的一个重要领域——粒子迁移理论的数学基础及问题之研究。
70年代初开始,田方增在考察了当时国际上,特别是西欧、苏联和美国的学术动向后,结合中国的实际,选择了非线性泛函分析来开拓室里的学术方向。在1978年成都第三届全国数学代表大会的分组会上,田方增作了题为《非线性泛函分析国外近况简述》的报告,阐述和分析了非线性泛函分析的产生、发展及当前国际上主要的科研方向,它在非线性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在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和数值分析上的应用等。紧接着他又在1979年济南的第二届全国泛函分析学术会议上作了包括“稳定性理论”在内的《关于歧点理论研究情况分析》的学术报告。就在这次济南会议上,中国数学会组织与会代表协商成立了由关肇直、田方增、江泽坚、夏道行4人组成的“全国泛函分析学科领导小组”,下设线性算子理论、空间理论和应用泛函分析、非线性泛函分析3个学术大组。田方增分工负责非线性泛函分析学术大组的工作直到1990年。此期间,田方增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开设非线性泛函分析课,在研究室内指导非线性泛函分析方向的研究生,并组织和领导了6次全国非线性泛函分析学术会议,撰写了《歧点理论》、《非线性算子的类型和性质》、《不动点理论的几个方面》等专题报告。对中国非线性泛函分析的进一步发展起了介评和导向的积极作用。
1985年7月,年逾古稀的田方增作为中国知名的泛函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应邀去香港出席“东南亚数学联合会区域性分析学会议”,并代表中国出席会议的代表在大会上致词,作了题为《Some Advances in Nonlinear Functional Analysis in Beijing》的学术报告。
在中国开拓粒子迁移方程基本理论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原子武器的问世激发了中子物理和核反应堆物理的蓬勃发展,一类描述中子在核物质中运动规律的积分-微分型中子迁移方程成为国防尖端科研的课题,它是描述分子分布的动力学理论的玻尔兹曼(Boltzmann)方程的一种特殊的线性化形式。在中国自60年代开始,这类方程由定量研究进入基础性的数学定性研究,田方增就是开创此类定性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60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与二机部401所协作成立的“125任务”组就是中国第一个定性地研究粒子(中子)迁移方程基础理论的科研小组(田方增是此组的负责人之一)。白手起家难度不小。田方增为迅速掌握和研究美、欧、苏关于研究中子迁移方程的数学思想、理论和方法,在讨论班上向年轻人系统地讲解和分析国际已有学术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组织并指导年轻人攻关。田方增于1962—196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数学系59届高年级开设了包括辐射迁移和中子迁移在内的“粒子迁移理论中的数学问题”的专门化课。这是中国高校首次开设这样的专门化课程,田方增为此撰写了十多万字的讲义并指导学生们在这一方向上的毕业论文。他于1963-1964年发表的《不变嵌入原则与迁移问题》及《球几何中子迁移方程问题谱的性质和齐次初始问题解的渐近性》是中国最早的两篇关于粒子迁移理论定性的数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前一篇是将源于天体物理的不变嵌入原则如何在数学上发展为求解特殊的迁移问题的论述;后一篇将在美欧刚出现不久的关于中子迁移方程结构性理论研究的有限迁移介质的线性算子半群理论法和无限迁移介质的特征线法两大派理论统一到球形迁移介质的研究的论证,这篇学术论文对中国早期关于中子迁移方程定性理论研究的方向产生了较大影响。
迁移方程的结构复杂,对一般情况严格求解至今仍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加之数值计算之需要,因而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来说各种近似求解法从一开始就是讨论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众多行之有效的近似求解法大多数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合理性的数学论证。70年代,田方增先后发表了《非齐次迁移方程的时间上离散化解法》和《不稳定态迁移方程的弱解及有限元素法》的学术论文,论证了非齐次方程时间离散化解法的合理性,率先在中国将J.利翁(Lions)的弱解概念加以发展而用于迁移方程,与有限元素法结合讨论非定态方程有限元逼近的可行性问题。
今天,中国在迁移理论的数学基础和问题之研究,在纯数学方面已深入到巴拿赫(Banach)空间一类无界的、其豫解算子非紧的非对称线性算子的构造性理论的研究,从应用方面已发展到对符合某种守恒规则,各种量按统计(几率)法来确定的种种动态或定态现象(如粒子迁移现象、生态平衡现象、人口经济问题等等)所形成的积分-微分型基本方程的正、反两方面数学问题之研究。田方增尽管自70年代中后期已将主要精力放在非线性泛函分析之研究上,但仍坚持倾注部分精力于迁移方程。约4万字的《迁移方程问题的泛函-解析法》已早玉成。此文在泛函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框架下,囊括了线性和非线性迁移方程边值问题、边界初值问题的解法及解的性质等的研究。此文长期被他自己扣住未发表,希冀更加完善,使此文能体现中国在这一学术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
简历
1915年8月3日 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沈阳市。
1934—1937年 就读于清华大学。第一学年读机械工程系,第二学年起转入算学系。
1937—1938年 第一学期在长沙国立临时大学就读,第二学期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算学系大学毕业。
1938—1940年 任云南省立昆华中学数学教员。
1940—1946年 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算学系助教、教员。
1946—1947年 任清华大学算学系教员。
1947—1950年 考取中法公费留学生赴法留学,先在斯特拉斯堡大学,1948年转巴黎大学。1950年5月回国。
1950—1952年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筹备处副研究员,兼所务秘书。
1952年-任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所学术秘书,所学术委员会学术秘书,五学科室室主任,泛函分析室室主任,副所长。
1978—1987年 任中国数学会第三届(1978—1983)、第四届(1983-1987)理事会理事。
1980年— 任《数学译林》(季刊)主编。
1985年— 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及数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主要论著
1 关肇直,田方增.赋范环论.数学进展,1955,1(1):107—216.
2 田方增.记参加1956年全苏泛函分析及其应用会议的经过.数学进展,1956,2(4):729-732.
3 田方增.不变嵌入原则与迁移问题.数学进展,1963,6(2):166—186.
4 田方增.球几何中子迁移方程问题谱的性质和齐次初始问题解的渐近性.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1964,1(2):98—120.
5 田方增.非齐次迁移方程的时间上离散化解法.原子能科学技术,1978(2):139 —146.
6 田方增.不稳定态迁移方程的弱解及有限元素法.原子能科学技术,1979(3):248—256.
7 田方增.非线性泛函分析国外近况简述.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1979(5):60—88.
8 田方增.泛函数(Functional).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183.
9 田方增.函数空间(Function Space).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296-297.
10 田方增.施瓦尔茨L.(Laurent Schwartz1915).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569.
田树培,
字伯隆,1947年考入市立第一中学,曾任美国州立百乐蒙工艺学院校长、加勒比大学校长。
曾为世界培养了无数医学人才的加勒比美国大学医学院,是美国唯一一所以个人财力创办的医科大学。
而创办这所大学的就是天津一中1948届毕业生田树培博士。
作为华裔学者,田树培以其顽强的斗志打破了很多不可能,凭他卓越的才能名震全美,创造了一系列传奇神话。1964年,到美国后的9个月内,田树培就完成了由餐馆跑堂到电子公司技术员的角色转变,随后他又进入辛辛那提大学电机工程研究所,攻读电机工程硕士,最终在美国联合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8年的苦读,为田树培进入美国教育界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先在西弗吉尼亚州立学院任电子工程副教授,后在辛辛那提工艺学院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在美国教育界形成相当的影响与威信。1975年,坐落在俄亥俄州圣克莱斯维尔的州立百乐蒙工艺学院向全国公开招聘校长。在来自全美国178位应征者中,田树培脱颖而出,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华裔校长。在他任期的三年多时间里,学校增设了八个科系,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1978年,富于挑战精神的田树培开始了新的创业。他辞去了年薪丰厚的公立大学校长职位,在辛辛那提市一所天主教大学租借宿舍,以四万多美元开办了加勒比美国大学医学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私人,而且是由一位东方人在美国本土兴办医科大学。其间,他遭遇过种种打击,投巨资兴建的现代化校舍被突然爆发的火山全部埋入熔岩。但他从未灰心,振作精神,带领全校师生“一切从头来”,在荷(兰)属圣马丁岛再次兴建新校舍。这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美丽校园。在这里,学生们不仅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而且还享受当地的独特风景。
作为一位教育家,田树培始终惦记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先后捐资800多万元人民币在静海县大黄庄建起了一座中心小学和一座高标准的幼儿园,展现了一位海外游子拳拳的爱国爱乡之情。
田再励,
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二胡协会常务理事。1958年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著名音乐理论家,民乐教育家蓝玉崧教授。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该院民族室内乐团团长。
田再励的演奏音色醇厚、粤四绵密,有着深厚的民间音乐气质,因此韵致悠长、耐人寻味,技与艺结合无间,追求艺术内涵的纯真与自然。他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曾先后向“广东音乐”名家余其伟,黄日进学习“广州音乐”;向杨乃林教师学习京用,都能登堂入室,有相当造诣。
1984年在“北京第三届青年二胡演奏会”比赛中获第三名。1987年、1992年分别率队获全国“广东音乐”邀请赛,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第一名。其学生在国内重要音乐比赛中多次获奖。曾获学院沈心工音乐奖学金一等奖和“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在教学演出之余,还担任海内外重要音乐比赛评判工作。先后录制出版了《刘天花二胡曲集》、《阿炳全集》、《现代二胡名曲》、《广东音乐》等二胡、高胡个人专辑:《音乐课堂》、《名家名曲》等VCD教学片;著有《二胡基础教程》。在北京、内蒙古、新加坡举办独奏音乐会,出访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门及法国、匈牙利、芬兰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讲学。
田浩江
1991年,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应邀进行了首次演出。目前,他的演唱已受到世界歌剧界的瞩目,被公认为一位杰出的中国歌剧表演艺术家。
自1991年起,田浩江在大都会歌剧院参加了三百多场的演出。饰演过二十六个角色,同时,他还应邀于世界各地三十多个重要的歌剧院合作,演出过40多部歌剧。田浩江是与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帕瓦罗蒂,多明戈,卡娜娃,米恩斯,琼"安德森,伊娃"玛桐,布鲁松,雷米等合作最多的亚裔歌唱家。他的演唱得到过广泛的好评,被称为“大都会歌剧院曝光率最高,最耀眼的华裔歌唱家”,评论他的演唱具有“纯正的风格,优美的音色,充满感情而又有分寸的表演,这一切足以肯定其在今日歌坛中不可忽视的地位。”今年的演出季,田浩江的演出日程包括: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图兰多特”,在亚特兰大歌剧院首次演出“尤金"澳涅金”,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演出了“黎各莱托”,在日本与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合作演出“波西米亚人”,首次与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合作演出“阿依达”,并在法国里昂歌剧院参加了著名作曲家谭盾的歌剧“茶”的演出。他还首次与葡萄牙里斯本歌剧院合作演出了“图兰朵”,并应德国科隆歌剧院的邀请参加了该院举行的大型歌剧筹款音乐会的演出。他还为纳索斯唱片公司录制了个人歌剧咏叹调的专辑CD。
田浩江近年来的主要演出包括:在美国华盛顿歌剧院与大师多明戈合作演出法国歌剧“将军”。在大都会歌剧院,他在威尔弟歌剧“露意莎.米勒”中饰演了瓦尔特伯爵,在贝里尼歌剧“诺尔玛”中饰演了奥尔维梭,他还与帕瓦罗蒂同台演出了威尔第歌剧“阿依达”。应意大利热那亚歌剧院的邀请,田浩江在威尔第歌剧“唐.卡洛斯”中成功地扮演了国王菲利普二世,成为在歌剧故乡意大利第一个演出这个极为吃重的威尔第角色的亚裔歌唱家。
生在北京的一个音乐家庭,曾是北京锅炉厂工人,1976年开始学习声乐,师从方应喧老师和王振民老师。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设中央乐团声乐专修班,为韩德章教授的学生,毕业后在中央乐团工作,1983年赴美学习,1987年获得美国丹佛大学声乐表演硕士学位,曾六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近年来,田浩江曾多次应邀回国参加歌剧和音乐会的演出,1998年他在上海中法两国联合制作的歌剧“浮士德”中饰演了主角魔鬼梅菲斯特,这是他在祖国演出的第一部歌剧。他还在上海,广州和深圳举行过独唱音乐会。由当地的电视台和电台进行了实况转播,并获得各界一致好评。
从北京的工厂到世界歌剧舞台,田浩江走过了一条充满艰难曲折,自强不息而又具有传奇色彩的道路。他的经历曾被美国公共广播电台,英国BBC电视台,加拿大国家电视台,美国之音,美国国家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阳光卫视等制作成专题节目播放,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在报道田浩江的专题文章中这样写到:“他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的经历,而他的经历的本身就是一部歌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