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潍坊南部,市域面积1928平方公里,人口105万。东与昌邑、高密以潍河为界,西接临朐县,南隔渠河与诸城市、沂水县毗邻,北连昌乐、坊子等县区。境内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西依沂山,东濒潍河,南渠北汶,三水环抱,土质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环境适宜。
安丘市北区掠影
安丘市基础设施完善。境内公路四通八达,胶济铁路横贯市境北部、济青、潍莱高速公路邻境而过,国道206线、省道下小路、央赣路等主要干线交汇于境内。市区距青岛国际机场10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150公里,距潍坊机场20公里,距青岛港、日照港12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
安丘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已在这一带栖息、劳动。未置县前,夏商两朝为斟寻国地。西周时属淳于国。春秋时县境内分属杞、莒、纪三国。(春秋初年中南部属莒国,称“渠丘”,即莒之渠丘公封地;西部为纪国之“郚”。周桓王十三年,即公元前707年的冬天,淳于公外逃,次年淳于国为杞国占有。周庄王七年<前690年>齐灭纪“郚”属齐。)战国时县境内大部分属齐,少部分属鲁国。秦统一中国后,县境南部属琅琊郡,西部属临淄郡,东部和北部属胶东郡。
安丘县名曾9次更易,公元前199年(汉高祖八年),朝廷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侯国),食三千户,治所在牟山北,汶河南岸。自此始有“安丘”之名。
公元前148年(汉景帝中元二年),置安丘县,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市区南部高地上。时,境内为安丘、淳于、昌安、郚城、朱虚、姑幕、平昌7县之地,分属两州(青州、徐州)、三郡国(北海郡、琅琊郡、高密国)。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后,上述各县或境内部分先后并入安丘。在历次改朝换代中,安丘曾更名诛郅、牟山、辅唐、胶西等,公元971年(宋开宝四年)改胶西仍为安丘,县治所由昌安故城迁至今县城处,自此,安丘县名、县治所一直沿袭至今。
金元时安丘属密州,明、清属青州府。中华民国成立后,属胶东道、莱胶道。1928年撤道直属山东省。
历史沿革
汉置安丘县。因安邱得名(或:因安丘侯国而得名)。安邱因其地在安平东邱,故名。
安丘古称渠丘,春秋时得名,时属莒国,莒子朱封于此地,称渠丘公。《左传》:“鲁成公八年,晋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地上”。据《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年表载: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封将军张说为“安丘懿侯”,食邑古渠丘地三千户,国名“安丘”。
夏商时为斟鄩国,西周属淳于国,春秋时分属杞、莒、纪三国,战国时大部属齐,少部属鲁国。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安丘县。后曾更名诛郅、牟山、辅唐、胶西等。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胶西为安丘。
1994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安丘县,以原安丘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县级安丘市
。现辖10个镇、2个街道,1245个行政村,总人口95万。
汶水一派水盈盈,百折千回永自清。
疏雨过时潮不起,好风吹处浪为生。
宣尼叹息堪垂训,孺子讴歌可濯缨。
几度临流增感慨,愿同清洁振芳名。
明朝安丘县令谢缜一首《泳汶水》道出了汶水的万般柔情。青云湖之水来自安丘的母亲河——汶河,汶河源于沂山百丈崖瀑布之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