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前魔术师乔治·梅里爱拍摄了《魔鬼庄园》(Le Manoir Du diable)等一系列影片,这些影片大都是利用或简单或复杂的特技摄影来表现魔术,故事情节上也停留在舞台闹剧的阶段。
1899 拍摄《酗酒的危害》(Les Dangers De L’Alcoolisme)的爱丽丝·盖是电影史上第一位女性导演。
1900 G·A·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镜》(Grandma’s Reading Glass)中首次运用特写镜头。
1901 拍摄《杰克与仙豆》(Jack And The Beanstalk)的爱德温·S·鲍特成为首位献身于导演事业的美国导演。
1903 鲍特用内外交叉平行剪辑的手法拍摄了《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6 查尔斯·泰特执导了世界上第一部故事长片——澳大利亚电影《凯利帮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Kelly Gang)。
1908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默片导演大卫·沃克·格里菲斯执导了他的首部电影《桃丽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Dollie)。
1915 格里菲斯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彻底改变了电影的面貌。
1917 查理·卓别林的才华从自导自演的《移民者》(The Immigrant)一片开始彰显。
1919 罗伯特·维内的《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标志着德国电影进入表现主义时期;恩斯特·刘别谦的《杜巴瑞夫人》(Madame DuBarry)首开历史讽喻片先河。
1922 吉加·维尔托夫真实电影报系列宣传片的第一部问世;罗伯特·弗雷哈迪因《北方的纳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被尊称为记录电影之父;弗里茨·朗的《马布斯博士的遗嘱》(Dr. Mabuse,The Gambler)和F·W·茂瑙的《诺斯费拉图》(Nosferatu)标志着表现主义电影趋近完善。
1924 约翰·福特的《铁骑》(The Iron Horse)为西部片赢得了敬意。
1925 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The Battleship Potemkin)证明了蒙太奇的重大意义;弗雷德·尼布洛版本的《宾虚》(Ben- Hur)让好莱坞尝到了造势的甜头。
1927 《房客》(The Lodger)一片为阿尔佛雷德·希区柯克赢得悬念大师的威名;弗里茨·朗的《大都会》(Metropolis)成为德国最后一部默片杰作。
1928 弗兰克·波萨奇因《七重天》(Seventh Heaven)获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卡尔·西奥多·德莱叶拍摄的《贞德的激情》(The Passion Of Joan Of Arc)成就了影史默片最后的辉煌。
1930 路易斯·布努艾尔的超现实主义经典之作《黄金时代》(L’Age D’Or)上映后引起了骚乱;亚历山大·德辅琴科的《土地》(Earth)为前苏联电影注入了抒情性;约瑟夫·冯·斯登堡的《蓝天使》(The Glue Angel) 把有声片引进德国;刘易斯·迈尔斯通的《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证明拍摄有声电影并不意味着妨碍摄影机移动。
1931 影史上最长导演生涯记录保持者,葡萄牙的曼诺·德·奥利维拉拍摄了处女作《多罗河上的辛劳》(Douro, Faina Fluvial)。
1933 梅里安·C·库珀和欧尼斯特·B·舍德萨克拍摄的《金刚》(King Kong)刷新了科幻电影史。
1934 霍华德·霍克斯和弗兰克·卡普拉的《二十世纪快车》(Twentieth Century)和《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的成功使离奇喜剧开始流行;让·维果的《亚特兰特号》(L’Atalante)实现了诗意写实主义。
1935 蕾妮·瑞芬斯塔尔导演了《意志的胜利》(Triumph Of The Will)。
1939 维克多·弗莱明执导了《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和《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两部巨制(拍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无偿帮助);法国诗意写实主义代表作,让·雷诺阿的《游戏规则》(La Regle Du Jeu)与马塞尔·卡尔内的《拂晓》(Le Jour Se Leve)深入探索了悲观主义的内核。
1940 希区柯克凭《蝴蝶梦》(Rebecca)一片登陆好莱坞。
1941 奥逊·威尔斯自导自演了处女作《公民凯恩》(Citizen Kane);约翰·休斯顿《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被定义为首部黑色电影。
1942 迈克尔·鲍威尔和艾默里克·皮斯伯格创立了独立制片公司——射手制片公司。
1943 霍华德·休斯拍摄了挑战海斯法典的《不法之徒》(The Outlaw)。1944 文森特·明奈利拍摄的《相逢圣路易》(Meet Me In St. Louis)将歌曲巧妙地穿插在故事情节之中,改变了歌舞片的模式。
1945 马塞尔·卡尔内在纳粹的眼皮底下完成了爱国主义影片《天堂的孩子》(Les Enfants Du Paradis)的拍摄。
1947 肯尼斯·安格尔因拍摄迷乱而梦幻的《烟火》(Fireworks)被告上法庭。
1948亚历山大·阿斯楚克提出了著名的作者电影理论。
1949 卡罗尔·里德执导的《第三人》(The Third Man)后来被称赞为英国电影史上最佳影片。
1950 黑泽明的《罗生门》证明电影可以给观众造成错觉。
1953 雅克·塔蒂的《于洛先生的假期》(Les Vacances De Monsieur Hulot)颠覆了传统叙事模式。
1954 伊利亚·卡赞的奥斯卡获奖影片《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因讽喻美国工会组织引发争议。
1955 萨蒂亚吉特·雷伊的《大路之歌》(Pather Panchali)开创了印度平行电影流派。
1957 英格玛·伯格曼的两部杰作,《第七封印》(The Seventh Seal)和《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公映。
1959 让-吕克·戈达尔的《筋疲力尽》(A Bout De Souffle)、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下》(Les 400 Coups)和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Hiroshima, Mon Amour)将新浪潮运动推向顶峰。
1960 费德里科·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La Dolca Vita )与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情事》(L’Avventura)掀起意大利电影第二次复兴运动。
1961 路易斯·布努艾尔回到西班牙拍摄了讽刺佛朗哥政府的《维莉蒂安娜》(Viridiana)。
1962 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了移居英国后的第一部电影——《洛丽塔》(Lolita)。
1964 戴维·洛厄尔·里奇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视电影《看他们怎么跑》(See How They Run);瑟吉欧·莱昂的《荒野大镖客》(A Fistful Of Dollars)开创了意大利西部片流派。
1967 阿瑟·佩恩的《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和迈克·尼科尔斯的《毕业生》(The Graduate)的问世宣告新好莱坞一代的开始,电影厂制度和海斯法典被废除。
1968 阿根廷的弗尔南多·索拉纳斯和赫蒂诺拍摄了《燃火的时刻》(The Hour Of The Furnaces),成为第三电影的先驱者。
1969 丹尼斯·霍珀的《逍遥骑士》(Easy Rider)最终让好莱坞相信迎合青少年市场十分必要。
1970 《同流者》(The Conformist)和《蜘蛛策略》(The Spider’s Strategem)两部影片证实了贝纳多·贝托鲁奇的潜力;奥西·戴维斯的《科顿来到哈莱姆》(Cotton Comes To Harlem)成为blaxsploitation电影的样板。
1972 布鲁斯·贝雷斯福德的《巴里·麦肯基的冒险》(The Adventures Of Barry Mckenzie)开启了澳大利亚电影新浪潮。
1975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打破票房记录的《大白鲨》(Jaws)宣告了“电影小子”时代的到来。
1976 德里克·贾曼拍摄了影史上惟一一部拉丁语影片《塞巴斯蒂安》(Sebastiane);大岛渚的《感官王国》引起了国际电影审查机构的强烈抗议。
1977 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Star Wars)的上映彻底改变了好莱坞;大卫·林奇和伍迪·艾伦奉献了风格悬殊的《橡皮头》(Eraserhead )与《安妮·霍尔》(Annie Hall)。
1980 迈克尔·西米诺的《天国之门》(Heaven’s Gage)使联美公司濒临倒闭。
1982 多产导演宁那·华纳·法斯宾德离世,年仅37岁。
1985 以《我为什么命该如此?》(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为标志,佩德罗·阿莫多瓦开始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1986 斯派克·李的《稳操胜券》(She’s Gotta Have It)开创了新黑人电影流派;吴宇森的《英雄本色》为香港黑帮片潮流领航。
1987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Where Is My Friend’s House? )将伊朗电影带进了世界观众的视野。
1988 克日什托夫·基耶洛夫斯基不朽的《十诫》(Dekalog)在波兰电视台播出。
《性,谎言与录影带》
1989 史蒂文·索德伯格的《性,谎言与录影带》(sex, lies, and videotape)将美国独立制片业带入繁荣期。
1992 昆汀·塔伦蒂诺的《落水狗》(Reservoir Dogs)改变了美国独立制片业的方向。
1993 简·坎皮恩因《钢琴课》(The Piano)一片成为首位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女性导演。
1995 拉斯·冯·特里尔起草了道格玛95运动的“贞操誓言”; 约翰·雷斯特执导了首部完全用电脑技术制作完成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Toy Story)。
1998 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泰坦尼克号》(Titanic)平了由1959年威廉·怀勒执导的《宾虚》(Ben- Hur,1959)创下的11项获奖记录,詹姆斯·卡梅伦在台上宣布自己是世界之王。
1999 丹尼尔·麦里克和埃德瓦多·沙克兹利用互联网广告使 《女巫布莱尔》(The Blair Witch Project )成为影史最赚钱的影片,投资3500万美元的它最终在全球狂收2.49亿美元。
2001 巴兹·鲁赫曼完成了他的红幕三部曲最后一部——《红磨坊》(Moulin Rouge)。
2004 迈克尔·摩尔的《华氏9/11》(Fahrenheit 9/11)成为美国票房史上最成功的记录片。
2006 布莱恩·辛格的《超人归来》(Superman Returns)成为世界上首部由2-D画面转换成IMAX 3-D的真人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