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广州有一本《广东乡土历史》流传,对客家的解释:认为非汉种亦非粤种,并把“客”字左旁加狗爪(犭客 )……。对这些侮衅性怪说,引起客民公愤。清末回梅州定居的黄遵宪以及从台湾回祖籍(梅州蕉岭)参与孙中山同盟会活动的丘逢甲等客家知名人士,在黄遵宪住地“人境庐”成立“客家研究会”,他们立章程、发宣言,严厉驳斥上述的奇谈怪论,此后几年间,所有会员、同仁为文作诗,着书立说均申明客家“根在中原”,是中原南迁的“汉人”……。
1906年
清晚清嘉应州(今梅州)三大诗人之一《梅水汇灵集》作者、兴宁名士胡曦撰刊《广东民族考》一书,有理有据论证客家来自中原河洛,是汉族一支。
1907—1909年
早年紧跟孙中山发动反清起义邹鲁(梅州大埔人)与朱执信等忙于广州起义时,他忙中抽空,撰《汉族客福考》一文,论证客家与中原汉人同祖同宗同源。此外钟用和(梅县人)撰《客家源流》、史学家温廷敬(梅州大埔人、汕头《岭东日报》总编辑)还实地调查而撰《客家非汉族驳辩》,有理有据地讲及客家的由来。
1910—1920年
1911年发生反清大起义取得成功,建立起民国新政府,20年代以后,学者们开始从多角度举例论证客家来自中原,乃是汉族一个分支,特别是国学大师章炳麟讲得最多、最好。
1912年民国会员,广东知名学者,时任民国教育司长饶芙裳(梅县松口人)和粤军北伐总司令姚雨平(梅州平远人)力举周辉甫(梅县径心人)在香港创办“大同报”,该报发文求征文字,用事实说明客家属汉的真谛。
1921—1930年
以梅州知名学者赖际熙、刘友梅、林翊球等人在香港成立崇正总会,并串连汕头、上海、广州客家名流,批评商务印书馆《世界地理》把客家说为“退化部落”。从而由香港崇正总会赖际熙、刘友梅等编《崇正同人系谱》一书,从源流、氏族、言语言、礼俗、人物、艺文等方面论述客家,当时港粤学人着述言及客家也认为客家是南方先进群体……。这一时期梅州学人着书立说,如张资平《粤客音之比较》、古直《客人对》、罗霭其《客方言》、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邹鲁《广东语言说略》等,多角度地用事实申明客家来自中原,为汉族的一支,客家始得正本清源。
1922年,兴宁兴人罗蔼其写成《客方言》一书稿,1929年6月出版,全书12卷17万字,由中山大学校长,梅州大埔人邹鲁题写书名,国学大师章炳麟作序,罗香林作传,是系统研究客方言第一部书。
1933—1949年
1933年,罗香林先生《客家学导论》一书出版,该书被当代学者认为是客研集大成专着。罗香林被海内外客界公认为是客研大师。
1937年至1949年,由于时局动荡,十几年间,国内外客家研究无从谈起,一片空白。
1950—1966年
1950年以后30年间,建国初大陆由于忙于各种运动且执行过左路线,文革时更为严重,客家研究无从开展。港台特殊,客家研究此时算有点例外:
1956年,定居香港、执教香港中文大学的罗香林教授发表了系列客研新着《客家源流考》,是罗氏又一部最具权威新着;
1966年,罗香林又一本新着《中国族谱研究》;
1973年罗香林另一部着作《客家源流及其社会背景和影响》发表,从而奠定了罗氏为客家研究权威和大师的地位。
1971—1978年
1971年,香港崇正总会50周年大庆期间,请罗香林教授作客家问题专题报告,受到到会47个客属社团300名代表的欢迎,大会代表还还决议,世界客属社团每两年聚会一次,这便是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缘起,至今年(2000年)龙岩大会为第十六次了。
20世纪70年代,香港“嘉应(梅州)商会”办《文丛》刊物发表了世界着名女作家韩素音《客家源流和迁徙》(英文,梁上苑译)一文,介绍了她先祖从北至南,从梅州又迁四川(郫县)等情况。
1978年,祖籍梅州,迁台定居苗栗的学者陈运栋撰写专着《客家人》。
1980—1989年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海外、港、澳、台众多的客家乡亲回大陆寻宗问祖,每年达百万人次,大陆出现了“客家热”。
1982年3月,梅县地区举行黄遵宪故居修复落成典礼暨黄遵宪学术讨论会,有12所大专院校3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后出了论文集,开始我市客家名人纪念活动。
1983年,我市嘉应师专成立我市最早一个研究客家民俗组织,即“客家民俗研究会”。
年底嘉应师专办的小型周报因有涉及客家研究,反应良好,后来,创办《客家民俗报》。
1984年12月,广东省、梅州市联合举行丘逢甲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丘逢甲学术研讨会。
1985年2月,《客家民俗》创刊,至1989年出满20期停刊,其任务转由梅州客家联谊会(客家文化研究部)来承担。4月,梅县地区地方志编委会成立,徐丹华、何万真为正、副主委,黄钰钊为方志办主任,梅州客家研究从此更有序的进行。
1985年,梅县《侨声》复刊,《嘉应乡情报》(后改《梅州侨乡月报》)创刊。
1986年10月7日,省历史学会与丰顺县政协联合在华南师范大学举办“丁日昌学术研讨会”。
1988年,大陆最早探讨客家问题的会议在深圳市深圳大学举行,会后代表们向市政府建议成立客家研究机构。
1989年,市政协为征集梅州三乡(文化、足球、华侨)资料,决定出《梅州文史》(后各县也仿照出县文史资料),今已出14集,此举大大推动了关于客研资料收集,也推动了梅州客家系列重大问题的探讨。
80年代前后,紧跟全国“客家热”之后,全国许多大学包括华东师大、河南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师大、赣南师院、福建师大,后来有嘉应大学、汕头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韶关大学的学报以及闽粤赣边各市地方报刊都辟专栏议论客家诸问题,客家研究也形成高潮,梅州除专门办了《客家民俗报》、《嘉应乡情报》、《梅州文史》外,1988年,嘉应大学还成立“客家文化研究室”,出版了刊物,即《客家研究辑》。1989年12月《嘉应文学》编辑出版《梅州风采》一书。
1989年,梅州成立了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属社团组织即广东梅州客家联谊会,期间举行了大陆规模最大的客家研究讨论会。
1989年,由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印《梅州人物传》出版发行。同年末,市志办组织撰成《客家姓氏渊源》一书(后来再出一本),为梅州客研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
1990—1991年
1990年3月,梅江区侨办《客家人》杂志创刊。同年嘉应大学将原来客家研究室扩大为“客家研究所”,不久,出版《客家研究辑刊》定期刊物。10月10日—11日举行该校第一次客家研讨学术交流会,会上宣读论文的有30多人。
1991年4月,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湛江师范学院刘佐泉教授(梅州兴宁人)《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一书,这是大陆第一部系统全面讲述客家问题的学术着作,书中已提到创建“客家学”的问题。
1991年,由梅州客家联谊会、嘉应大学和梅州民俗学会组团于9月24日至10月27日,为时逾一月,对中原、华东9省15市县进行客家历史和文化的考察。1992年9月客家艺术节在梅城举行。泮坑举行客家山歌会。
1992—1993年
1992年3月,继1989年之后,梅州市志办编辑《客家姓氏渊源》套书(两本)出版。
1992年11月,梅州客联会举行一次学术讨论会。这次研讨会有近百名专家学者聚会梅州,会后出版《客家人面临时代挑战》,这次研讨会对梅州客研重点扭转到现代客家研究方面有相当作用。
1992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人员来梅拍1993元宵晚会“神州百姓闹元宵”电视节目,副市长何万真组织人力、物力紧密配合。此节目全用梅州人文作实景(街景在梅城凌风路,会场在梅县体育场,耍火龙请丰顺火龙表演队,古建筑用闻名于世的客家民居——我市大埔县大东乡花萼楼)。
1992年,由梅州在广州工作的学者黄伟经、刘发清主编《客家名人录》第1卷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其第2卷于1996年出版。
1993年1月,由梅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黄钰钊、陈广焕等编撰的《梅州客家风俗》,由暨南大学出版。同年,省第五届艺术节,我市《啼笑冤家》获奖,作者罗锐曾。
1993年8月,由嘉应大学客研所副所长陈修副教授所着《梅县客方言研究》一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梅州改革开放以来对客家话作学术研究第一部着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