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刘文安 [楼主] 发表于:2014-08-11 05:23
鄌郚总编

读《荣成市“客岭”刘氏传记》有感

回复 引用 顶端
刘文安 [1楼] 发表于:2019-02-13 19:30
鄌郚总编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姓氏族谱文化氛围甚浓,寻根问祖与家族修谱之势日盛。近见有刘氏后人网传《荣成市“客岭”刘氏传记》一篇,读后感触有二:一是鸿篇大作《荣成市“客岭”刘氏传记》作者精神感人至深;一是所述历史谬误惊人至巨!
  从《荣成市“客岭”刘氏传记》体例看,类别应算得上是一篇“家传”。人物方面有个体、群体;事件方面有古有今。可谓穿越时空千余年,且情节跌宕起伏,内容丰富多彩。其通篇渗透着封建王朝时代一个著名官宦家族的辉煌历史和文化氛围。读之使人热血沸腾,百感交集。然,在兴奋之余,沿着史实这条主线细细寻去,继之就会发现不少的历史谬误。而表现手法上,也使人感到别扭、蹩脚、憋屈!从而使文登、荣成乃至全威海、全山东、全中国的与之相关刘氏家族后人,对自己的家修族谱和远古世系,疑窦丛生之,瞻前顾后之,迷茫失措之。
  文登客岭刘氏家族,明初由安徽霍邱县莱儿庄徙居文登客岭庄(可落庄),目前掌握的信息资料,基本可以定论。之所以称“文登客岭刘氏”,原来是因为清雍正以前尚未设置荣成县,属于文登县境地之故。查《荣成县志》等得知:荣成县,是在清雍正十三年 (1735年) 裁成山卫设县, 雍正帝钦赐嘉名荣成, 荣成县建置自此开始。在清初以前均称文登县客岭庄(可落庄)也。客岭刘家族徙居文、荣五六百年,现今已经是半岛的一大支刘氏家族。该家族代有闻人、指不胜数。在文登学公园《金榜题名》雕塑上列出的明清两代进士名单中,文登刘氏八人进榜。其中的刘瑜(刘整之子)和刘启先(刘瑜之孙)就是文登客岭刘整家族成员。
  对于客岭村刘氏,威海市政府网和文登市志等有如下的表述:刘瑜  字美之。文登客岭村人。明弘治与丛兰同榜中进士。刘瑜的先祖广恩伯为刘才之后。刘才系江南人。元朝末年任地方武职。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刘才备舟楫迎之,授千户之职。后屡立战功,封广恩伯。明宣德五年(1430)刘才卒,其子承袭封位。封位传至刘瑜之父时,因遭遇火灾,朝廷册封的广恩伯文书毁于火,刘瑜之父惧罪携妻、子逃于文登,落户客岭村。不久妻卒,贫不能支。时刘瑜刚满十岁。其父为了刘瑜之前程带其外出谋生。刘瑜父亲的旧友成山卫明经王贤时任武清县教谕。到武清后,带刘瑜拜见并求助于王贤。王贤见刘瑜年纪虽小,却思维敏捷,定为可塑之才,便答应将刘瑜留在家中教读,并以次女许之。王贤向刘瑜之父承诺:“君男今为我婿,异日毕婚、应试悉吾任之,不以累君,成名后,敬以相归尔。”刘瑜在王贤府中刻苦攻读,从不懈怠。明弘治元年(1488)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名列三甲第一百八十九名。刘瑜中进士后携妻荣归故里,拜见父老乡亲。当时学士李梦阳作贤像赞云: 实如其名,心称其貌。攻苦以为学,守恒以为教。与人则鄙市交,议婚则耻薄道。寄林壑于神游,脱功名于鞅掉。刘瑜步入仕途之后,所历各职皆有政绩。后升至陕西左参政。刘瑜之孙刘启先明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官至瑞州太守。近代自民国以来,客岭刘氏家族走出来的名士、文人、将军也有十数位。
  综合上述史实,说客岭刘来自安徽霍邱莱儿庄,坊间无异议;说客岭刘在胶东半岛根深基厚、枝繁叶茂,坊间无异议;说客岭刘乃名门望族,坊间亦无异议。但是,把诸城逄戈庄刘桀--刘统勋--刘墉家族和文登刘子实--刘必绍--刘濡恩家族(文城文山十二支刘)统统列入文登(荣成)客岭刘氏家族成员,写进《家族谱序》和《荣成市“客岭”刘氏传记》,那就是牵强附会、人云亦云了!
  关于刘墉家族:查, 山东诸城逄戈庄(现高密境地)刘墉家族,是明代从安徽砀山县(原江苏境地)徙居山东莒州地(现日照、莒县),其中一支又徙居诸城逄戈庄,此说已为世间所不争。至于文登县杏树夼等村刘姓居民,相传为刘墉家族之后由诸城徙居文登杏树夼,目前亦未见异议。但《荣成市“客岭”刘氏传记》却是硬要把刘墉家族与荣成客岭刘扯在一起,并且说是刘墉的祖茔地在荣成客岭。无疑是一种杜撰,对此,村夫不敢苟同之。
  关于刘子实--刘必绍--刘濡恩家族,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版《文登县志》卷五《流寓》篇载:“明,刘子实,宁海人。元末遭兵,徙文登,族姓蕃衍,累代仕宦,明正定同知乡贤刘必绍其尤著者。”
  查我族谱,刘必绍为刘氏一支文登开基始祖刘子实第八世孙,字绍先,号文石。刘必绍被誉为明代文登著名“四君子”之一。我族谱即刘必绍首修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刘氏家乘》,后几经历代先祖续修。《家乘》目前见到的最近版本是由必绍公长子濡恩公第十子樾藻公之后,锡俦公(子实公第十八世孙)续修于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谱书分为:“乾”、“元”、“亨”、“贞”、“利”五字部,三十余册,排版印刷而成。其手抄版本,近年亦偶见于民间。
  《家乘》谱载:“吾刘五音为宫,五行为土。吾刘先为彭城……”。“吾刘分于彭城,析于海内;吾族始于东牟,播于文登”。自谱中得知:先始祖子实公原系东牟郡人。两汉至晋、宋,曾置东牟郡;明、清为宁海州即今牟平、乳山境地及文登之西部。始祖子实公兄弟三人,分三支徙居。明洪武初一支(子宝公)留本州宁海,今为烟台市牟平区,一说为养马岛(待考证);一支(子资公)徙昌乐县朱刘店,一说为诸城县(待考证);一支我祖子实公徙文登县。其先占籍辛汪都之九里,即今文登城北蔄山镇境内生息繁衍。嗣分三甲,户有百丁;三甲百丁皆一里皆一氏族(明代行政区划设“都”辖“里”、“甲”)。后家族又徙居文登城内,落脚鸭儿湾、文山、南门里(今河北村)、考院街等多处。祖茔时安文登城后东北青石岗(今之城北村附近)。
  刘子实家族至八世刘必绍为官卸任归田后,于文山之阳等地始建“冠文堂”、“世恩堂”、“亲睦堂”。为激励族人好学上进,博取功名,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出资并主持在文山西麓宅旁建五间二层楼房一栋,藏书万卷,名曰 “万卷楼”。可谓日冠嵛坊,文山毓岫;光前裕后,旻高誉盛。以显我刘氏一脉族冠文山,书香相继;齐家治国,兴旺发达。以召我刘氏族人教化后嗣:忠孝礼仪,格物明德;博学笃志,弘扬建树。
  近四百年的“万卷楼”等被拆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卸下之木料用于建设一所公立学校;所藏各类善本书籍,成为当时文登县人民政府建立的公立图书馆首批藏书之主要组成部分。
  今据威海政府网载:明万历年间,文城东关人刘必绍卸任保安知州后,在文山西麓建“万卷楼”,藏书上万册。解放初期(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文登人民政府将书院藏书及没收地主豪绅的图书交由文登专署文化科收藏。1952年1月,成立文登县文化馆图书室;1956年4月15日,成立文登县图书馆。馆址设在清同治二年兴建的丛氏宗祠,馆内4万余册古籍善本主要源于“万卷楼”、“听雨楼”和“文山书院”的藏书。文山,成为文登学人的主要发源地。
  最近,笔者再次前往文登学公园瞻《金榜题名》和文山召文台瞻《文登学人》。其中所列历代刘姓进士:除刘瑜 刘启先祖孙二人为客岭刘家族外,其余六位都是从万卷楼走出来的:刘?(xin)  刘煇  刘炯  刘重选  刘重殷  刘孔昭,均为刘子实家族之后。并在家谱《刘氏家乘》世谱和世系表里查证落实。
  记得必绍公在首修家谱《刘氏家乘》谈到远古世系时特提醒本族后人:“吾刘分于彭城,析于海内;吾族始于东牟,播于文登”。查刘子实家族自牟平徙居文登已近七百年,各大宗支,枝繁叶茂。然历史沧桑,两汉之后,战乱不止,灾难迭起。致使其远祖世系不清,无从编考。故才有刘必绍首修族谱《刘氏家乘》并撰《刘姓不必认汉祖辩》、《吾刘氏族源流考》等篇之举。读之,其文风朴实脱俗、胸襟坦荡大度。真乃呈书香之境界,举大家之风范。以示本族子嗣后昆:“莫囿俗见,人云亦云、攀强附会,辱没始祖”。
  读者皆知,传记体文学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通过文字语言形式艺术地表达出来的人物或群体或地域性历史事件等范畴的作品。一篇好传记,主要强调的就是其真实性、艺术性、全局性、通俗性等。 然,《荣成市“客岭”刘氏传记》,恰恰有违于此。其不顾客岭刘氏祖先---安徽霍邱莱儿庄刘氏官宦一脉刘才家族的显晦尊卑,硬将刘必绍、刘墉说成是文登客岭刘整之后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观此举,不但有损文登(现荣成)客岭刘开基始祖刘整及其后---明弘治三年(1490)文登进士刘瑜,以及刘瑜之孙---明万历文登进士刘启先等客岭刘氏诸名公之誉;亦对上述三大刘氏家族先人有所不敬;还是对其子嗣后昆之嘲弄也!如果说在千年以前,三大家族许是同宗,皆分于彭城,也需要做繁杂浩瀚的历史考证,才可以断言之。
  村夫随笔于此,意在提醒世人,尤其刘氏之后,牢记先祖教诲,辨别真伪,不为所惑;不可轻信,盲目定论。不要听风是雨,要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总会大白。这也是刘子实第二十一世孙---共和国开国将军刘汉(谱名:刘慕蕃)生前之所望也。
  记得前年春夏之交,在青岛即墨北阡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村夫与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考古课题负责人王XX教授的交流中,她很自信地告诉我:“现场发掘的遗骨检测结果是距今6000余年了”。
  事实告诉我们,随着分子人类学及生物技术日新月异,以及与考古学、文献学相结合研究的开展,已将Y-DNA分析应用于家族历史的研究中。近几年国内科技界与历史、考古界相结合,利用Y染色体上的“基因族谱”,在对著名历史人物及其世系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使我们看到了希望。吾刘氏远古世系亦望最终解决矣!一切家族之间有关世系的纷争都将不待辩而自明;一切攀强附会、伪造世系的行为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刘国聚, 字书明, 号 耕海村夫
  写于二零一四年五月九日
回复 引用 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