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齐国长城临朐段考察简报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古代齐国长城临朐段考察简报 众所周知,古代齐国长城西起长清孝里镇广里村,东到黄岛东于家河村,全长618.9公里,途经18个县(市`区),临朐县为其中之一。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古齐长城临朐段除了主线,还有4条复线。近几年,我们经过实地考察,结合历史资料,对临朐段古齐长城五条主复线的走向,建筑规模,建筑时间,历史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一、临朐段古齐长城基本走向。 1.主线。西从702高地自沂源县入境,向东经大崮,南坪山,西蓼子南山,高嘴子,驴皮崮,聚粮崮,砂崮子,黄门顶,大崮,皇粮崮,在大山东村北,小山东以南跨越弥河,继续东行,经紫草关,高山,篓峪岭,蜂子窝北山,龙湾,大蚕场,团崖顶,苗家旺南山,沂泉南山,祝家西沟南山,穆陵关,邵家峪南山,由此东入沂水县,主线全长55公里。 2.太平山线。从沂泉南山主线起,向北沿书案山到草山亭折而东,经大关水库,长城岭,毛窝,后旺,大官庄,到达太平山,沿太平山南山崖不行,进入沂水县境,又经安丘城顶山,摘药山折而南,在东莞北山与主线交汇。此复线和主线的走各,与秦安五老人长城考察结果基本相同。 3.铜陵关复线。从嵩山大崮南行,经庙子鞍,西台西山,武山西山,核桃崮,在大崮接上主线,东行至龙王崮折而南,经摩天岭,南牛寨南山,东行,经铜陵关,蒋良墓,抬头南山,尧峪南山,干人场,轿顶山,东北行,经马头店子东山,武山,老猫窝顶,到沂山团崖顶与主线交汇,然后跨过主线,继续北行,经百丈崖,凤凰山,万家坪,小关,小关东山,折而南,经篱笆山,五子山,接太平山复线。此复线全长约100公里。 4.蒋峪复线。从淹子岭南行,经黑虎台,凤凰山,到达庙子鞍,接铜陵关复线,北行,到嵩山大崮,东行,经程子岭,雕窝顶,水泉子,淄界,崮山,黄山,龙门崮,峰山,掉花崖, 椤峪,石门山,(蒋峪北山)马车岭,到达七宝山。此复线全长约80公里。 5.洪山复线。从沂源太平山(旧属临朐)长城主线起,北行,经淹子岭,三县界,青崖顶,摸云崮,猫头崮,虎山,天井岭,八岐山,杨善,烟冢铺,牛山,洪山烟墩,庙山南山,黄冢坡,安丘龟山,七宝山与蒋峪复线交汇,继续南行,经红土山,太平山,接太平山复线,此复线全长120公里。 以上临朐段古齐长城五条复线共长约362公里,其中部分路段穿越其他县境。 另外,在临朐柳山,金山等处还发现一些烽火台和城墙遗迹。我们根据古籍推测,这些遗迹是晏弱围莱的长城。公元前569年,(齐灵公十三年)到567年,齐国派晏弱率大军侵莱,晏弱修筑了庞大的军事基地东阳城,遗址在今昌乐乔官以东,唐朝所置东阳县故城位置。同时修筑了一条南北长城,北起昌乐孤山,经五图,乔山,柳山,金山,龟山,接洪山长城复线,以防莱人西逃,给莱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段长城在后来齐国防御楚国北进时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还有,在临朐境内的一些重要山口也发现有关隘城墙设施,例如,在寺头镇的苍虎和古门山之间的青崖村所处位置是一处扼南北交通的重要山口,此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遗迹至今清晰可见。 二、临朐段古齐长城的规模 临朐段古齐长城全长362公里,其中,主线全长55公里,支线全长307公里。 现存长城遗迹最高处5米,底宽18米,顶宽5米,据此推测,长城原来高10米,底宽20米,顶宽3米。 建筑模式有四种:一是士筑,即三合土加盐水,夯筑而成,间或夹有碎石。二是石砌,三是渡河处以铁链子,铁蒺藜代之。四是陡崖处以山代城。 临朐段主线建筑质量较高,规模较大。相比而言,复线较简易,即较低较窄。 主复线上均有烽火台,烽火台为燃烧狼烟烽火,传递警报信息之用,视远近和山势设置,一般每5公里设置一处,视情况可略远或略近。例如洪山复线上的龟山,庙山南山,洪山烟墩山,牛山,烟冢铺,天井岭,淹子岭上的烽火台至今遗迹尚存。 主复线上均有关卡多处,主线上的穆陵关是整个齐长城上最著名的关卡,其他关卡还有大官庄的太平关(大弁关),祝家西沟南山上的关口,当地民众称西关。沂源南山上的东镇关,紫草岭上的紫草关,大山东的将军胡同,花龙潭处的聚粮关等等。复上上较著名的有大关,小关,(也称穆陵北关)石门关,(蒋峪)风铃关,(洪山)天井关,(天井岭)铜阡关,淄关,(淄界)等等。 关卡之外,还设有一些类似便门的小关卡,便于民众往来。平时派兵管理,战时关闭守防。 主复线上均设有多处城堡。有的城堡与长城连为一体,如太平山城堡,邵家峪南山城堡,穆陵关城堡,沂泉南山城堡,庙山南山城堡,淹子岭城堡等等。这些城堡类似哨所,供值勤兵卒栖身之用,另一类城堡为兵营,即驻军基地。至今称作“城子”,“程子”之类的地方大多即驻军营房。如九山呈子河,五井程子等等。近年在呈子河发掘出一批春秋战国铜铁兵器和城墙遗迹,证明这处兵营规模颇大。 五道主复线,加上无数的山口关隘共同组成了南北纵深60多公里东西宽80多公里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足以令敌军望而却步,知难而退。如果冒险轻进,就会陷入蜘蛛网一样的包围之中,进退两难,而成败局。 齐国为什么要在临朐境内设置这一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呢?一是临朐地处齐国都城临淄东南,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一旦临朐地区失守,齐国便无险可守,敌军可长驱直入,直达临淄城下。二是临朐地区有多道东西走向的横断山脉,在冷兵器时代,略加修筑,便可御敌。三是临朐以南为潍郯断裂带谷地,无险可守,楚,莒,鲁等国虎视眈眈,对齐国构成极大威胁,不加强防御,极易给敌以可乘之机,因此成为齐国东南防御的重点地区。齐国不惜人力物力,在此层层设防,应该说还是颇有战略眼光。 三、临朐段古长城的始修时间 古齐长城分为东,中,西三段,长清至泰安为西段,莒县至黄岛为东段,临朐段为中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史籍和今人著述中关于齐长城的始修时间有十几种说法,历来争执不休。有的认为西段始修于春秋时期,中,东段始修于战国时期,我们认为,临朐段古齐长城始修时间为春秋时期,具体何时呢? 公元前719年,(周桓王元年,鲁隐公四年,齐僖公十二年)莒人伐杞,取牟娄,开创了春秋时期一国侵略另一国的恶劣先例。同年夏天,陈,蔡,卫联合伐郑,开创了春秋时期几国联合侵略一国的恶劣先例,在此之前,各国特别是齐,鲁,莒之间无战事,故齐国不存在修筑长城的客观原因,也就是说,整个齐长城始修时间不得早于此年。 春秋初期,临朐地区为纪国辖地,公元前707年(齐僖公二十四年)夏天,齐僖公,郑庄公到纪国访问,计划偷袭纪国,纪人察知,遂止。纪国贵族伯氏携私邑骈邑(今临朐城一带)投齐,齐国势力扩展到临朐城一带。 公元前702年(齐僖公二十九年,鲁桓公十年)郑、齐、卫三国联合伐鲁,战于郎(今鱼台),鲁失败。这是齐鲁之间的第一次战争。在此之前,齐国无始修长城的必要。 公元前693年,(齐襄公五年)齐师伐纪,攻取纪国三邑:?Z、?t、?N(?Z邑故城在今临朐盘阳村,被迁往今昌邑饮马村,?t邑故城在今临朐柳山村,被迁往今昌邑龙池镇瓦城村, 邑故城在今安丘红沙沟镇,被迁往今 水泉林镇)。至此,临朐大部地区归齐所有,齐国具备修筑齐长城临朐段的地理条件。此前,齐国不可能跨越纪国之地修长城。也就是说,临朐段齐长城始修时间不得早于公元前693年。 公元前690年(齐襄公八年)齐国灭纪国,今临朐、青州、寿光、昌乐等地大部归齐。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十二年)连称、管至父伙同公孙无知杀齐襄公。起因是685年齐襄公命连、管二人率兵守葵丘(今沂源璞丘,旧属临朐)。686年到期不予换防,故作乱,此时,葵丘处似已有齐长城,守葵丘就是防鲁,此前,齐鲁之间早已战事不断。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三十五年),齐桓公会盟诸侯于葵丘(今璞丘)。此前管仲曾对桓公说:“使海于有蔽,渠弭于有渚,环山有牢,”渠指渠河,弭指弥河,牢指长城,意思是说,渠河、弥河是天然防线,四周山岭有长城防守,可以放心对外扩张了。明确告诉我们,此时不但已有临朐段齐长城主线,而且已经有了复线,“环山有牢”,四周山岭到处都是长城之谓也。 综上所述,齐长城临朐段最早修建于公元前693年,最晚不晚于公元前651年。约为公元前693-685年。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主复线同时修筑于此时,可能有的复线是在此之后陆续修建的。而且从此时到,都是可以理解的。 四、客观评价古齐长城的历史价值 正确认识到古齐长城的历史作用,客观评价其历史价值,是保护、发掘古齐长城的前提。(一)古齐长城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引以为豪。(二)古齐长城不是齐鲁国界线,是齐国修筑的一条军事防御设施,在当时的冷兵器时代,对于避免战争、减轻劳动人民灾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古齐长城工程浩大,它的修建给劳动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不知道害得多少人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四)一道长城横亘在齐鲁大地上,不但给交通带来不便,而且给经济、文化的交流造成很大障碍,形成南北差异,影响了齐鲁大地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发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面对古齐长城的人为破坏和自然侵蚀,我们作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它、研究它。但是我们都已年近花甲,爬山越岭、体力不支,作为民间爱好者,存在经费、交通工具等诸方面困难,因此,考察不细,结论也只能是初步的,有待今后继续深入考察与研究。希望有关部门支持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共同开创临朐段古齐长城考察研究的新局面。
创建时间:2009-3-16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