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注重挖掘和打造历史文化
安丘市针对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特点,从传承、保护和发扬的角度入手,致力挖掘古代教育、道德、和谐和民生文化的典范,打造先进的新的历史文化,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赢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安丘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已在这一带栖息、耕作。在夏商两朝归属斟寻国。到了春秋时期,安丘境内分属杞、莒、纪三国管辖。战国时期,境内大部分属齐国,少部分归鲁国。千百年来,名人辈出,或以文治着述名世,或以武功气节着称,其业绩至今为人们称颂。境内有老子庙、公冶长书院、庵上石坊、大型汉画像石墓等珍贵历史遗迹。为此,安丘市从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挖掘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一是注重挖掘保护教育文化。 安丘市城顶山林场是一处省级森林公园,城顶山前坡的公冶长书院,为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公冶长的读书处。
相传公冶长精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曾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并将女儿孔娆许他为妻。公冶长一生治学不仕禄,鲁国君王多次请他为大夫,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愿,教书育人,成为齐鲁着名文人学士。后人思念先贤,在此建公冶长祠,后祠俱废。为保护历史文物,从1988年始,安丘县(市)政府就拨出专款修复公冶长祠,深入挖掘公冶长书院2500年雌雄银杏树的历史渊源。
沿山道拾级而上,城顶山顶部有齐长城遗址,捻军驻扎遗址。齐长城的历史比秦长城还早400余年,相传,当初齐宣王在这里修建长城时,采用孙膑战法,将长城筑成“迷魂阵”,内藏玄机,敌人一旦闯入就会迷失方向,难逃灭顶之灾。抗战时期,周复将军在此指挥了着名的“城顶山战役”,重创日军,并以身殉国。由此可见,将城顶山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着深远的意义。
近年以来,辉渠、石埠子镇党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发展产业,投资新修了两条盘山公路,开发修建了登山石阶、牌坊、凉亭、乐园、跑马场等三十余处景点。同时,在节假日还增加了物资交流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二是注重挖掘保护道德文化。 相传,我国古代着名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老子曾在柘山镇境内摘药山上修身养性,采药炼丹,写成《道德经》上篇《道经》。如今摘药山上的老子庙、玉皇殿、太平阁等遗迹尚存,且有明、清和民国时期的部分碑刻,人文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柘山镇以摘月山老子庙为依托,在镇区中心建成“老子文化广场”,该广场于2008年9月动工建设,占地面积 2600平方米,广场上建有3 米高、近70 米长的老子《道德经》墙等景观。老子以“道”为核心,创建了道家学派的哲学体系,提出了他的朴素辩证法观点,对今后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安丘市老子文化广场的落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山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深入挖掘天下无二坊的“庵上石坊”的历史,以教育人们尊老敬贤。
三是注重挖掘保护和谐文化。辉渠镇境内有座灵秀山峰,名曰“有子山”,为孔子弟子有子读书授道处所。当年,有子到各地游学拜师,宣传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有子山读书处遗迹就是这一历史的佐证。
有子倡和睦,重礼教,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并辩证地论述礼与和的关系。有子为人处事观点,独到之处就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他处理问题和对待问题讲究实事求是,在今天看来,其处世哲学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辉渠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挖掘发展有子文化,今年4月11日,与有子后人联合举办有子山生态建设启动仪式。同时,在辉渠镇区建起有子文化广场,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开展。为发展有子文化,今年7月,赵建飞先生还在安丘青云山建起“有子书画院”。
四是注重挖掘保护民生文化。在安丘市西南部的雹泉村,古时建有“雹泉庙” ,又称膏润庙,是为纪念秦汉广武君李左车(秦末赵国谋士,后辅佐韩信)而建。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神泉”墨宝,现伫立在泉池北边。
相传,古时广东、安徽、浙江一带,连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粮食颗粒无收。直到第三年六月才下了一场好雨,雨虽然是好雨,可是种什么都晚了,唯有撒种荞麦还能有些收成。然而,种子哪里来呢?正当百姓们无计可施时,从江北来了一位白发老者,只见他用马车拉着荞麦种子,走街串巷,不辞劳苦,跑遍了江南各个灾区,为灾民解救困难,赊下了大量荞麦种子。灾民获得救命种子后,欣喜若狂,问他何处人氏,到时候好还账答谢。他说:“我叫李左车,家住山东青州府,雹泉池旁雹泉人家,等你们的日子过好了,再谢我也不迟。” 以后数年,江南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不远千里,纷纷赶来雹泉村答谢救命恩人,不想李左车已经谢世。为了永久纪念恩人李左车,江南人联合当地民众筹资捐款,修建起膏润庙,将死后的李左车当神供奉起来,呼之为“雹泉爷爷”。 2001年,在原来庙址上修建起“李左车纪念馆”,人们以寄托对“雹泉爷爷”的思念之情。
古时的安丘人,知礼重情,以山名、村名和地名纪念历史人物。现代的安丘人,更是团结敬业,和谐为贵,这无不与先祖遗风有着密切的联系。让世人牢记古人的处世哲学,古为今用,更好的发展安丘,建设安丘。近年来,安丘市尤其重视历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突出人文与地理、生态与自然、休闲与娱乐三方面相结合。同时,开发当地土特产品资源,以增加当地群众经济收入,加快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县域经济的“硬实力”。今年头三季度,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5%、10.2%。
(山东安丘 刘春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