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市注重挖掘和打造历史文化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安丘市注重挖掘和打造历史文化

  安丘市针对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特点,从传承、保护和发扬的角度入手,致力挖掘古代教育、道德、和谐和民生文化的典范,打造先进的新的历史文化,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赢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安丘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已在这一带栖息、耕作。在夏商两朝归属斟寻国。到了春秋时期,安丘境内分属杞、莒、纪三国管辖。战国时期,境内大部分属齐国,少部分归鲁国。千百年来,名人辈出,或以文治着述名世,或以武功气节着称,其业绩至今为人们称颂。境内有老子庙、公冶长书院、庵上石坊、大型汉画像石墓等珍贵历史遗迹。为此,安丘市从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挖掘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一是注重挖掘保护教育文化。 安丘市城顶山林场是一处省级森林公园,城顶山前坡的公冶长书院,为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公冶长的读书处。
  相传公冶长精通鸟语,并因此无辜获罪。孔子曾说:“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并将女儿孔娆许他为妻。公冶长一生治学不仕禄,鲁国君王多次请他为大夫,他一概不应,而是继承孔子遗愿,教书育人,成为齐鲁着名文人学士。后人思念先贤,在此建公冶长祠,后祠俱废。为保护历史文物,从1988年始,安丘县(市)政府就拨出专款修复公冶长祠,深入挖掘公冶长书院2500年雌雄银杏树的历史渊源。
  沿山道拾级而上,城顶山顶部有齐长城遗址,捻军驻扎遗址。齐长城的历史比秦长城还早400余年,相传,当初齐宣王在这里修建长城时,采用孙膑战法,将长城筑成“迷魂阵”,内藏玄机,敌人一旦闯入就会迷失方向,难逃灭顶之灾。抗战时期,周复将军在此指挥了着名的“城顶山战役”,重创日军,并以身殉国。由此可见,将城顶山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着深远的意义。
  近年以来,辉渠、石埠子镇党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发展产业,投资新修了两条盘山公路,开发修建了登山石阶、牌坊、凉亭、乐园、跑马场等三十余处景点。同时,在节假日还增加了物资交流和文艺演出等活动。
  二是注重挖掘保护道德文化。 相传,我国古代着名思想家、道教创始人老子曾在柘山镇境内摘药山上修身养性,采药炼丹,写成《道德经》上篇《道经》。如今摘药山上的老子庙、玉皇殿、太平阁等遗迹尚存,且有明、清和民国时期的部分碑刻,人文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柘山镇以摘月山老子庙为依托,在镇区中心建成“老子文化广场”,该广场于2008年9月动工建设,占地面积 2600平方米,广场上建有3 米高、近70 米长的老子《道德经》墙等景观。老子以“道”为核心,创建了道家学派的哲学体系,提出了他的朴素辩证法观点,对今后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安丘市老子文化广场的落成,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山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必将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深入挖掘天下无二坊的“庵上石坊”的历史,以教育人们尊老敬贤。
  三是注重挖掘保护和谐文化。辉渠镇境内有座灵秀山峰,名曰“有子山”,为孔子弟子有子读书授道处所。当年,有子到各地游学拜师,宣传孔子的儒家思想文化,有子山读书处遗迹就是这一历史的佐证。
  有子倡和睦,重礼教,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并辩证地论述礼与和的关系。有子为人处事观点,独到之处就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他处理问题和对待问题讲究实事求是,在今天看来,其处世哲学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辉渠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挖掘发展有子文化,今年4月11日,与有子后人联合举办有子山生态建设启动仪式。同时,在辉渠镇区建起有子文化广场,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开展。为发展有子文化,今年7月,赵建飞先生还在安丘青云山建起“有子书画院”。
  四是注重挖掘保护民生文化。在安丘市西南部的雹泉村,古时建有“雹泉庙” ,又称膏润庙,是为纪念秦汉广武君李左车(秦末赵国谋士,后辅佐韩信)而建。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神泉”墨宝,现伫立在泉池北边。
  相传,古时广东、安徽、浙江一带,连遭三年大旱,赤地千里,粮食颗粒无收。直到第三年六月才下了一场好雨,雨虽然是好雨,可是种什么都晚了,唯有撒种荞麦还能有些收成。然而,种子哪里来呢?正当百姓们无计可施时,从江北来了一位白发老者,只见他用马车拉着荞麦种子,走街串巷,不辞劳苦,跑遍了江南各个灾区,为灾民解救困难,赊下了大量荞麦种子。灾民获得救命种子后,欣喜若狂,问他何处人氏,到时候好还账答谢。他说:“我叫李左车,家住山东青州府,雹泉池旁雹泉人家,等你们的日子过好了,再谢我也不迟。” 以后数年,江南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人们不远千里,纷纷赶来雹泉村答谢救命恩人,不想李左车已经谢世。为了永久纪念恩人李左车,江南人联合当地民众筹资捐款,修建起膏润庙,将死后的李左车当神供奉起来,呼之为“雹泉爷爷”。 2001年,在原来庙址上修建起“李左车纪念馆”,人们以寄托对“雹泉爷爷”的思念之情。
  古时的安丘人,知礼重情,以山名、村名和地名纪念历史人物。现代的安丘人,更是团结敬业,和谐为贵,这无不与先祖遗风有着密切的联系。让世人牢记古人的处世哲学,古为今用,更好的发展安丘,建设安丘。近年来,安丘市尤其重视历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突出人文与地理、生态与自然、休闲与娱乐三方面相结合。同时,开发当地土特产品资源,以增加当地群众经济收入,加快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县域经济的“硬实力”。今年头三季度,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5%、10.2%。
  (山东安丘 刘春山)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