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重大历史事件
一.公元前2670年,五帝少昊封司寇爽鸠于营丘(今营邱镇古城村)。
二.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年),夏四月,封师尚父于齐,都营丘。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载:“武王……封外祖父太公吕尚做齐侯,吕尚都营丘----山东昌乐县”。
三.汉高祖十一年(前195年),封从兄将军刘泽为营陵侯,始称营陵县。
四.隋文帝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营陵县为营丘县。
五.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北海县令窦倓在北海县营丘故地穿渠引白浪河水灌溉农田,曲折50里,号称“窦公渠”。
六.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始置昌乐县。治所在北海剧城旧址(今城西七里大小丹河【汇合处南侧)。嘉庆版《昌乐县志·总纪》载:“宋太祖三年,以北海县为北海军,始置昌乐县为属邑。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升北海军为潍州,改昌乐县为安仁县。寻复昌乐县。”
七.明洪武元年(1368年),县城迁至今昌乐县城。
洪武二至四年(1369—1371年),因元末战乱和时疫流行人口锐减。明朝廷组织移民,迁进县境311户,933人。多自山西洪洞县和河北枣强县迁入。
八.1902年(清光绪28年),德国修胶济铁路至昌乐县境。境内全长19.8公里,设昌乐、尧沟、朱刘店3站。1904年竣工通车。
九.1914年,英美两国在今坊子区二十里堡设立联合烟草公司,昌乐境内开始种植黄烟。1916年,公司出售化肥扶持种烟,境内烟农开始使用化肥(时称“洋粪”)。
十. 1927年10月,昌乐县第一个中共小组在孟家淳于诞生,组长孟繁锷,隶属中共潍县委员会领导。
1938年12月底,中共昌乐县委在今红河镇北秦家庄子村成立,刘慈源任县委书记。
十一. 1948年5月,昌乐全境解放。5月下旬,县委、县政府健全组织,赵西林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十二. 1951年1月,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毒,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十三. 1952年,县内开始在农村陆续推广使用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和单管喷雾器;推广使用“硫酸铵”、“硝酸铵”化肥以及“坊杂二号”玉米种和“齐大195”小麦种子。
1956年,推广使用有机磷农药“1605”和“1059”。
十四. 1956年4月1日县城正式通电。
1961年城关公社东山王村安装20KVA变压器一台,供照明和弹棉花用,为县内第一个用电村。
十五. 1959年11月3日,高崖水库破土动工兴建。次年7月20日大坝合龙,1966年建闸。
1977年4月1日,高崖水库南水北调工程兴建,1988年10月竣工,12月首次向县城供水。
十六. 1960年,省拨给昌乐东方红——54拖拉机两台,为县内第一批拖拉机。自此逐渐开始用拖拉机耕地。
1971年,开始用脱粒机。至1985年,逐步取代了碌碡、连枷等农具。
十七. 1975年7月,东北、华北、西北三区在昌乐召开西瓜协作会议,确定昌乐为“蜜宝”西瓜良种繁育基地。1979年12月,西瓜新品种“乐蜜1号”、“乐蜜无籽”、“昌乐无籽”由山东省科委正式鉴定命名。
十八. 1988年,经省地质部门勘探,在县境内发现蓝宝石、沙金和矿泉水三种珍稀矿产资源。其中蓝宝石品位高,储量多,易开采。据初步测算,蓝宝石分布面积达350平方公里,在全国蓝宝石行业中有比较重要的位置。矿泉水经中国科学院鉴定,锶、偏硅酸等重要指标,优于崂山矿泉水。
十九. 概括提出“团结包容、开放热情、务实进取、敢为人先”的新时期昌乐精神;提出全力建设富强、生态、幸福的现代化新昌乐的奋斗目标。
二十. 2008年,在潍坊12个县市区的经济社会事业综合考核中,昌乐名列第一。
昌乐骨刻文出现,改写了我国文字的历史,将其提前了一千多年。
(以上文字,恐难概括昌乐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昌乐的历史发展进程;盼朋友们不吝指教,修改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