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大鄌靑简·文史通览网站      

潍县文史

青州文史

 红河频道

人文青州

昌乐文学

自卫反击战

文史资料

 百年大事

鄌郚专刊

怀恩祭祀

潍县春秋

临朐文史

营丘频道

安丘资料

昌乐街道

红军大肃杀

昌乐棋苑

鄌郚艺文

鄌郚人物

马进文集

人文潍坊

安丘文史

乔官频道

昌乐文

高崖文史

文革纪事

牡丹文化

金山真观

鄌郚文史

雁鹅养殖

潍坊名吃

寿光文史

高崖库区

昌乐文史

鄌郚新闻

电脑技术

在线读书

鄌郚西瓜

鄌郚咸菜

鄌郚乐器

  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 (城关街道)
  昌乐阎氏五世七进士,是指山东省昌乐县从清朝康熙到嘉庆年间,连续五代直系血亲考中的七名进士。他们分别是阎世绳、阎愉、阎廷佶、阎循琦、阎循观、阎学淳、阎学海。阎世绳一家,除考取七名进士外,还考取举人22名,北京国子监的太学生、贡生51名,以及秀才以上学子近200名。
  创造了连续直系血亲七代考取功名,六代考中举人,五代考中进士的科举奇迹。其中连续五代蝉联进士,在清朝同时期全国仅此一家,在山东1300多年科举史上也绝无仅有。
  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是指上述七位进士以及与这七位进士相关联的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主要包括阎氏家族与清朝历史名人,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纪晓岚、刘墉、陈官俊、陈介祺、郑板桥、韩梦周等人物或家族的故事,以及阎氏家族本身在重视家族文化教育、为官勤政、廉政、爱民和在着书立说等方面的一系列故事。这些故事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曾流行于全国。现在主要流传于山东省境内,尤以潍坊市流传最广。
  昌乐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从明朝末期即开始产生并流传。到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有关书籍文献中着录。康熙、嘉庆、同治、民国年间编写的四部家族史书---《昌乐阎氏家乘》是这些故事的主要渊源。
  由于阎氏五世七进士及其相关人员都是清朝的高官或者学者,他们的历史,也是清代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阎氏家族的故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宣传的是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包括忠君思想、为政清廉、孝文化、读书上进等等。因此,这些故事具有很高的社会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与阎氏五世七进士有关的一些重要的遗迹、文物,仍然有一定存量。
  目前保存完整的康熙、嘉庆、同治、民国年间编写的四部《昌乐阎氏家乘》,共25卷,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已引起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在2007年昌乐第六届国际珠宝节鉴宝活动中,《昌乐阎氏家乘》入选昌乐“十大珍宝”;在2008中央电视台“走进潍坊”大型寻宝活动中,《昌乐阎氏家乘》又入选潍坊“十大优秀民间宝物”.
  “昌乐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主要特征:
  1、昌乐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与传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体系,故事内涵丰富,主要思想内容都是弘扬爱国主义、亲民爱民、廉洁勤政、奋发进取、尊老爱幼、家庭和谐等,因此,社会意义很大。
  2、昌乐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与传说很多都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故事。很多故事不但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也为有清一代的正史提供弥足珍贵的资料,对于研究清代历史很有帮助。
  3、昌乐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与传说是阎氏家族中的儒学大家(鲁文化的学者)对姜太公在营邱的齐文化的考察论证,是真正齐、鲁文化的合一。是齐文化和鲁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齐鲁文化的瑰宝。
  4、昌乐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大多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曲折,适合于文学的深层次挖掘和影视剧的制作,开发前景广泛。
  5、昌乐阎氏五世七进士的故事是海峡两岸共同认知的历史文化品牌,保护和挖掘这一历史文化品牌,对于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有着重

 

创建时间:2015/3/1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 2008-2009  -  GBK简体中文版  龙刘文安工作室(版权所有)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刘文安工作室: 网络建站 排版印刷  CIS策划、商标设计 电子邮箱sinoat@163.com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设置为1024×768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flashplayer8.0以上版本播放器